公文写作培训内容范文
公文写作培训内容范文第1篇
雅思写作常用逻辑连接词 在雅思写作中,不同逻辑关系的表达就意味着要使用不同的句式结构,不同的连接词。因此,连接词在写作中是否能正确的使用就决定着文章逻辑关系是否合理。笔者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有的考生不明白在写作中该使用怎样的连接词,有的考生不知道连接词的使用是否正确。本文中,朗阁雅思培训中心的专家将总结一些写作中常用的连接词。
一、常见列举用转折词语
1. for one thing, for another, above all things;
2. to begin/start with, next/besides/moreover, last/finally;
3. in the first place, in the second, in the third, (and) best of/worst of all;
4. one of these, another,(there is) still another(reason/factor);
上述词组的意思是:
1. 首先;其次;最重要的是;
2. 首先;然后/此外/而且;最后;
3. 第一,首先;第二;第三;最好的是/最糟糕的是;
4. 其中一个;另一个;还有一个(原因/因素);
二、常见对比转折词语
1. but, but on the contrary, but on the other hand, but then;
2. by contrast, in contrast, in contrast with/to, as a contrast to, as opposed to;
3. by contraries, on the contrary, to the contrary, contrary to (A), opposite to, in opposition to;
4. whereas, while,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while on the whole, yet, however;
5. (as) compared with/to, by comparison, in comparison with, by comparison to
6. First..., Next..., Last...;
7. In the first / early / initial / infant period / stage / phase(或In its infancy)..., In the second / middle / adult / ripe period / stage / phase..., In the third / last / closing / later / concluding period...;
8. One step (way/course/approach/secret/trick)..., Another step..., Still another step...;
9. The first measure/step/move..., Next to it comes..., And the last/final/the most important measure...;
10. The direct experience/lesson/factor/way(或One lesson)... The indirect experience/lesson/factor/way(或The other lesson)...
上述词组的意思是:
1. 但是;但相反地;但另一方面;但是接下去;
2. 通过对比;经过对比;经与对比;作为与的对比;作为的对照;
3. 相反;相反;相反;与A相反;与相反;与相反;
4. 然而;然而;然而另一方面;然而整体而言;然而;然而;
5. 跟相比
6. 首先;其次;最后;
7. 在第一个/早期/开始/婴儿时期/阶段;在第二个/中间/成人/成熟时期/阶段;在第三个/最后/结束/后面的阶段;
8. 一个措施/方法/做法/秘密/计策是;另一个措施是;还有一个措施是;
9. 第一个措施是;接着是;最后一个/最重要的措施是;
10. 直接经验/教训/因素/途径是(一个教训是);间接经验/教训/因素/途径是(另一个教训是)
三、常见对比转折句型
1. But the obvious (fatal/serious) flaw (defect/drawback) in their argument
(attitude/idea/view/action/behavior) is that.../But the basic (main/great/key/ big) problem with their argument (...) is that...
e.g. ...that they are ignorant of (blind to) a bare fact: Social changes have attached new meanings and values to the division between good and bad.2. But if...it is (not) easy (difficult/hard) to see (find/discover) that ... e.g. But if they adjust their frame of mind a little in the other direction , it is not hard for them to find that life is just as promising as before.
3. Too much emphasis (attention/stress/concern/significance) placed on (given to/focused on/attached to/paid to) the negative (sunny/gloomy/bright) side of the issue, however, may...(如mislead/confuse/cloud/bias/disturb our judgment of it.)A
e.g. ..., however, may mislead us to form a pessimistic estimate of current
situations.或..., however, may stop us from rendering (passing/forming/having) a fair (correct/clear/infallible/wise) judgment on it.
4. But in most cases/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justice (objectivity)/as a matter of fact/in a very true sense, their (public/general) satisfaction
(dissatisfaction/disillusionment/concern) with...(或their criticism of.../their argument for/against.../their objection to.../their approval for...)can not.../is..., for...
e.g. But in an impartial sense, the public dissatisfaction can not hold every water, for our society is still abundant in goodness and beauty.
5. As a result of..., however, things would/are bound to...
e.g. As a result of such an utter indifference to vicious behavior, however , things would be past saving/mending/all the hope.
上述句型的意思是:
1. 但他们辩论/态度/观点/看法/行为中的明显/致命的/严重的缺点/缺陷是;他们辩论的基本/最大/主要问题在于
例:他们忽视了一个赤裸裸的事实:社会变革给善恶的区分赋予了新的意义和价值。
2. 但如果很(不)容易/难发现
例:但如果他们稍微调整一下思路,就不难发现生活还是跟以前一样前途光明。
3. 然而,对问题负面/正面/阴暗面给予/集中/附加了太多的强调/注意/关注会(如误导/混淆/掩盖/歪曲/干扰我们对它的判断)
例:然而,会误导我们对目前的形势形成悲观的估计。或:然而,会阻碍我们对其形成/有一个正确的/清楚的/无误的/明智的判断。
4. 但大多数情况下/从公正(客观)的角度来看/实际上/真正意义上,他们/公众/对的满意/不满/幻灭/关注(或:他们对的批评/他们对辩解(辩驳)/他们对的反对/他们对的支持)不能/是,因为
例:但从公正的角度来看,公众的不满并不都有道理,因为我们的社会仍然充满着善与美。
5. 然而,作为的结果,事情会注定
例:然而,作为对不良行为全然漠视的结果,事情将成为过去,希望还在。
四、常见情景/参照物设定的词语或结构
1. when, if, the other day in a certain place, suppose/imagine/assume (that...), in (the) course/time of...for instance, in the event of等;
2. in the case of, as for/to, as far as...is/are concerned, The same is true of..., when compared with, in comparison with, by comparison等;
3. If there is anything that comes close to/is comparable to/with...,...there is hardly, a thing that compares favorable with/can rival...
上述句型的意思是:
1. 当的时候;如果;几天前在某地;假设/想象/倘使;在期间;例如;万一;
2. 关于;关于;关于;关于也是一样;当与相比;当与相比;通过比较;
公文写作培训内容范文第2篇
一、公文处理工作规范化的重要性 1.什么是公文?
公文,指党政机关和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特定效力和规范格式的公务文书。
2.公文的主要特点
(1)作者的法定性。(2)作用的权威性。(3)效用的现实性。(4)体式的规范性。(5)处理的程序性。
3.什么是公文处理工作? 4.规范公文办理的重要性
二、公文的种类、格式
2012年4月,中办、国办印发了《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规定公文种类为15种。即决议、决定、命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公文格式,在《条例》中也有规定,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发布层次)、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部分组成。
根据《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国家标准的要求,省委办制定出台了《福建省党的机关文件印制规范》,印发全省党委系统执行。
特别说明三个文种即:决定、决议、意见的公文格式,与一般文件的格式不一样。
决议、意见,领导签发日期或会议通过时间放在标题下方,发文范围放在版记中,文末无须单位落款。
会议通过的决定,与决议、意见一样,时间放在标题下方,发文范围放在版记中,文末无须单位落款。但表彰决定必须有单位落款和时间,发文范围仍放在版记中。
三、公文办理的程序和要求
1 公文办理总的要求是:准确、及时、安全、保密。 (一)收文办理程序和要求 1.签收。由单位指定专人负责。
2.收拆。通讯员领取后,送本单位交由办公室专人负责(一般是文书人员)收拆。
3.登记。这个环节非常重要。许多单位找不到的文件,就是在这个环节上出错,没有登记,或者不记去向。
本单位领导及各处室如直接收到办件,应交办公室统一登记后再办理。 4.初审(拟办和分办)。办公室对所有来文进行筛选、分类,分清办件与阅件。按办文程序办理。
5.承办。分两种情况:(1)对于领导已作出批示的办件。(2)处室承办的办件。
6.办理回复。(1)应根据领导批示确定是否需要行文。不需要行文的,口头告知来文单位和有关部门;(2)批转有关部门办理的,将来文及时转有关部门并将情况通报来文单位;(3)需要办理批复的要按时批复。
7.归档。
(二)发文办理的程序和要求
1.发文的原则:应当确有需要,注重实效,坚持少而精。 2.公文拟稿的4条基本要求。 3.公文审核需把好五关: (1)行文关 (2)内容关 (3)政策关 (4)会稿关 (5)定密关 4.公文签发
《条例》第22条规定:“公文应当经本机关负责人审批签发。重要公文和上行文由机关主要负责人签发”。
5.公文制发 (1)编号
2 (2)校对 (3)印刷 (4)用印 (5)分发 (6)存档
四、公文的日常管理
总的要求是管好、用好公文。具体见《条例》第七章规定。
(一)复印、汇编密级文件的基本原则
《条例》第32条规定:复印、汇编机密级、秘密级公文,应当符合有关规定并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绝密级公文一般不得复制、汇编,确有工作需要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或者其上级机关批准。复制、汇编的公文视同原件管理。
复印件应当加盖复制机关戳记。汇编本的密级按照编入公文的最高密级标注。
1.中央和中办或省委、省委办发至副省级、地厅级公文,因工作需要翻印、复印或扩大传达范围的,须分别报中办或省委办批准。
2.因工作需要翻印、复印、加印秘密级、机密级公文,或扩大传达范围的,须报经单位领导批准。
3.汇编上级党委机关秘级公文或中央、中办及省委、省委办发至县团级以下的公文,需报单位领导批准。
4.单位、处室合并时,公文应当随之合并管理;工作人员调离岗位时,应将本人保管、借阅的公文按有关规定移交、清退。
(二) 公文的日常管理
1.公文传递。公文传递,对内要做到不横传文件,要有专、兼职文书、档案人员负责保管。对外,寄送密级文件,要采用相应的保密方式传递。
公文传递无论是对内对外,都要确保做到安全、保密,不遗失、不损坏,特别要做到不泄密。
2.公文的立卷归档
《条例》第27条规定:需要归档的公文及有关材料,应当有关档案法律法规以及机关档案管理规定,及时收集齐全、整理归档。 3.公文的清退、销毁
3 按中办、省委办规定,每半年中办、省委办下发的秘密级以上公文,要清退一次。
不具备归档和存查价值的公文,经过鉴别并经办公室主任批准,可以销毁。销毁公文应严格履行登记手续,并到市保密局指定的场所由二人以上监销,保证不丢失、不漏销。注意个人不得擅自销毁公文。
五、公文办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照中办、国办《条例》)和省委办下发的《福建省党的机关文件印制格规范》要求,我市许多单位和部门制发文件,并没有严格按照规定、要求去做,制发文件存在很大的随意性,造成公文不规范,严重影响了公文的严肃性、权威性,因此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主要有
(一)行文不规范 1.生造文种。
2.文种使用不当。最常见的把“请示”和“报告”、“请示”和“函”两种文种混用。
“请示”和“报告”文种混用,有两种情况。一是把“请示”和“报告”张冠李戴。例如:《关于请求协调解决工程用地的报告》,《关于提高经费的报告》。二是在报告中夹带请示事项。如《中共海沧区委关于赴华中师大拜访徐勇团队等相关情况的报告》、《关于全国工作会议的报告》,用请示的结尾:妥否,请批示。
两文种的区别在于:一是报告,是让上级和领导了解情况,不需要回复;而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的,需要回复;二是“请示”在事前,一事一请示,而“报告”一般在事中或事后。
“请示”和“函”混用。“请示”是上行文,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事项。而“函”是平行文,用于是平级单位之间相互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或是向无隶属关系的主管部门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3.行文关系混乱。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1)越级行文;
(2)上行文(请示、报告)同时主送机关单位和领导,如“中共厦门市委并 4 报于书记”;
(3)请示件多头主送,或将请示件同时抄送同级和下级机关;
(4)公文直接报送领导个人。《条例》第四章第十五条中明确规定: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5)以单位名义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指令性要求。《条例》第四章第十六条规定:党委、政府的办公厅(室)根据本级党委、政府授权,可以向下级党委、政府行文,其他部门和单位不得向下级党委、政府发布指令性公文或者在公文中向下级党委、政府提出指令性要求;
(6)以内设机构的名义行文。《条例》第四章第十七条规定:部门内设机构除办公厅(室)外不得对外正式行文;
(7) 同一份文稿中出现多个党委部门或政府部门时排序混乱(若涉及多个机关单位,同级的按党、政、军、群的顺序排列)。
4.文件要素不全或不准确
(1)标题文不对题或题意不清。标题中随意使用标点符号;
(2)标题(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要素不全,常见省略发文机关; (3)上行文(报告、请示件)没有签发领导或签发领导不是单位主要负责人(单位主要负责人出差可由主持工作的负责人签发);
(4)上行文不加盖单位公章,不留联系人、联系电话; (5)正式公文的单位署名、时间放置空白页;
(6)正式公文没有发文范围(或主送单位)和发文单位署名,以单位公章代替;
(7)同一份文稿中上下表述不一致,如“老领导、老同志、老干部”; (8)同一份文稿中出现多个部门,有的用简称,有的用全称,如“市委政策研究室、市发改委、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经发局”;
(9)部门拟以两办或市委、市政府名义发文的代拟稿,常把拟稿时间当作领导签发时间;
(10)附件说明及附件标题不一致; (11)文件保留主题词和印发份数;
5 (12)文件没有版记(无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 (二)文件格式不规范
根据省委办公厅印发的《新版党的机关文件印制格式标准(试行)》,共涉及总体要求、文头、主体、文尾部分共26项内容40多个子项,对公文用纸的尺寸、规格、版面的设计、字体的选择、公文各组成部分的排列顺序和位置,作了明确而详细的规定,各单位都要组织学习和培训。在此列举部分普遍性问题。
1.字体字号不标准;
2.文件内容超出或缩小版心范围(225 mm156 mm);
3.不按规定的行数、字数排版(每页22行,每行26个字,首页、末页和倒数第2页可视情增减1-2行);
4.机密级文件无编号;
5.密级文件标注不规范(位于版心第2行,黑体,顶格标注);
6.标题排列成长方形或上下长、中间短的沙漏形(多行排列应为正宝塔、倒宝塔或菱形);
7.结构层次序数使用不规则。正确的结构层次序数第一层为“一”,第二层为
(一),第三层为“1.”,第四层为(1)。若层次较少,可省略
(一),直接用为“1.”,作为第二层;
8.页码居中(单页码居右,双页码居左,两面误差不超过2mm);
9.发文字号混乱。发文字号应包括发文机关(单位)代字、年份、序号。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码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括入;序号不编虚位不加“第”字。(如编厦委〔2012〕1号,不编厦委〔2012〕第001号);
10.发文字号及签发人没有居空编排(居左、居右各空1字);
11.签发人及签发人姓名用错字号(签发人用仿宋体,签发人姓名用楷体); 12.转发、印发类通知,通知用仿宋体(楷体); 13.附件说明与正文间没有间隔(空1行);
14.附件名称后加标点符号,回行首字没有对齐(不加标点,回行首字对齐); 15.发文机关署名与成文日期排列错误(普发性公文两者间要上下错开两字编排;加盖印章的文件,成文日期一般右空四字,发文机关署名与成文日期居中编排);
6 16.成文日期用中文数字(用阿拉伯数字); 17.附件紧接正文后(另页编排);
18.抄送机关用错字号,且没有居空编排(用小3号仿宋体,左空一个字,回行时右空一个字);
19.抄送单位不规范。多个抄送单位间同一层次的用顿号隔开,不同层次间用逗号隔开,换行用分号,最后一个单位用句号;
另不少单位的公文仍沿用过去的对上用“抄报”,对下用“抄送”的标识法,这也是不规范的,须统一改为“抄送”。
20.版记放在文件双页中间或装订一起时放附件前(位于文件双页版心的最后一行);
(三)排版、校对不规范
1.标题回行时助词、连词(的、地、和等)位于首字(应排在前一行的末字); 2.标题回行,顿号位于末字(应省略)如“走千家、进万户” 和“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
3.标题回行时,随意分割词意;如“走千家”折行; 4.段尾单字成行(单字不成行); 5.数字、年份折行(应排在同一行);
6.段落层次或序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时,后接顿号(应接圆点,如1.,2.);
公文写作培训内容范文第3篇
姚 鸿 健
(2015年2月9日,根据录音整理)
我在发言之前,想说两个意思。第一意思,我今天这不是讲课,只是想谈一个我的工作感悟和体会,只是我个人看法,提供给大家;第二个,我们今天活动的主题是文字有关,我强调一点,我今天讲的内容与文字有关,但又不是文字问题。因为从我的体会来看,要做好文字工作,不仅简单是文字自身技巧的问题。刚才,傅书记讲了一些目前官场上的问题和认识误区,我都很赞同这些看法。
要做好一个文字秘书,我认为关键的是两条:第一条,你得正确的认识文字工作,就是说要做好文字工作,首先你得具有领导的思维方式。因为你写的文字是公文,公文当中重要的方面是起草指导文件和领导讲话,而不管是代表一级组织起草指导文件还是领导讲话,实际上都是领导决策问题。不要小看我在这趴桌子写这两页文件,实际上你是代表一级组织的决策。这个文件一旦被领导签发了,他就代表了一级组织的决策。所以,我说要当好一个文字秘书,最重要的是你有领导决策的思维方式。在市委办公室,他们秘书起草讲话,我就跟他们强调,在起草之前一定要把心态调整好,调整到书记这个角度。也就是说你在起草这个领导讲话的时候,你不是一个文字秘书,你是市委书记。站在市委书记的角度来讲,当前我
- 1书去读。这种读书叫急用现读,我说这种叫恶补式读书。这种读书管不管用?管用,但是很被动。
第二种,是叶公好龙式读书,附庸风雅。现在我们很多同志办公室里面大柜小柜装的全是书,尤其是领导干部,而且全都是大部头,非常精致漂亮,其实他不读,干什么呢,装装门面,附庸风雅。不客气地说,我们很多机关干部,也不读书,我没做过调查,但据我观察,有好多人平时恐怕一本书都不读,这是很危险的。读书要真读,不要假读,不要附庸风雅。不要也去买些大部头,其实真管用的是一些小册子。越是在案头上摆得满满的,破破烂烂的,那可能是个真读书的人;摆在柜子里整整齐齐漂漂亮亮的,那可能就是个叶公好龙假读书的人。
第三种,就是所谓新潮式读书。我们有好多机关干部,不读纸质书,读电子书,其实读电子书也是读书,但是有些同志是用上网代替读书,依靠看电视代替读报纸,认为这是一种很高雅、很现代的读书方法,其实这种读书方法我们应该打问号的。读书是一种享受,读纸质书,你阅读的速度,和你思维思考的节奏,与你在电脑上、互联网上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中国从古至今一直很重视读书,以阅读收获未来,读书是对未来不付费的汲取。人要有底气,就一定要读书,而这三种读书方式,我认为目前都要打问号。那么应该怎样读书呢?按照我的体会,应该有这么几点。
第一,要把读书变成人生的志趣。鲁迅有篇文章专门讲到读书,他说读书有两种,一种是为了生计而读书,例如教师、律师
- 3很佩服他的悟性,确实是周文王作的。这就是说孔子学习确实很“精”,绝对不会半途而废浅尝辄止。所以一定要精读细读,一旦具备这种读书素养了,你读的所有东西都会变成你的养料,就像你吃饭一样,会被消化吸收。
第三点,读书要抓住最精华的东西,不要囫囵吞枣。有句话叫书越读越薄,就是无论多么大部头的书,你只要精读,读到最后,都会用最简练的语言复述出来。最精华的道理实际上是很少的,大道至简。真正的大道理很合乎常识,很简单。越管用的道理越简单,越符合常理,越容易被人忽略。所以读书不要抠字眼。有一个人读了愚公移山就批评愚公移山,他提出愚公移山有三愚。第一,太行、王屋挡住你的门,你出行不方便,你搬家啊,搬山成本多大啊;第二,即使你这个地方地气好,你不搬家可以穿个隧道啊,多省啊,何苦搬山啊;第三,就算要搬山,把土搬到两边就行了,何苦要“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多辛苦啊。这就叫读书不抓大,在字节问题上卖乖巧、卖聪明,不要学这种人。实际上,愚公移山告诉我们一种大精神,只要相信,就要坚持,只要瞄准一个方向,认为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就要执着,不要放弃。告诉我们的是这样一种至大至信的东西,多么伟大崇高,他却读出一个愚字。
第四,不要刻意死记硬背。有很多同志在和我交流时,说,我为什么不愿意读书,并不是不愿意吃苦,是因为读书记不住,读完了就完了,记不住,白读了。我说实际上你把读书的目的搞
- 5来,只要读懂就可以了。你只有具有丰富的知识结构,深厚的理论素养以及很好反思和悟性,你读得任何书,都会潜藏在你的大脑里,只有你一用,他就会被激活。
今天讲这些,都是这个人的感悟和体会。不知道对大家有没有启发,讲得不对的地方,也仅仅代表我个人的看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大家
公文写作培训内容范文第4篇
一、填空题
1、报告的类型包括( )、( )和( )。
2、通知主要由( )、( )、( )和落款四部分构成。
3、《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使用的13种行政公文,按照不同标准,可以划分不同种类。按行文方向(即文件走向)划分:有( )、( )和( )三种。
4、总结常见的格式包括( )、( )、署名和( )四个部分。
5、应用文写作四要素包括( )、( )、( )和语言。
二、选择题
1、根据内容划分通报可分为( )
A.教育性通报 B.表彰性通报 C.批评性通报 D.情况性通报
2、通报的特点( )
A.典型性 B.知晓性 C.时效性 D.教育性
3、调查报告的写作要点:
A深入调查研究,详细地占有材料。 B认真分析,找出事物的规律。
C恰当选材,努力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D要有点有面,既要有典型事例,又要有一般情况的概述。
三、判断题
1、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
问。( )
四、简答题
1、请示的特点有什么?
答案:
一、填空题
1、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
2、标题、主送机关、正文
3、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4、标题 、正文 、日期
5、主题、材料、结构
二、选择题
1、BCD 2. ACD 3.ABCD
三、判断题
1、√
四、简答题 请示的特点
1、事前行文性:在工作开始前请示上级批准后才能实施
2、请求批复性:目的明确---要求上级机关做明确的批复
公文写作培训内容范文第5篇
一、主要培训内容
(一)重点学习的培训内容
1、汇报材料写作:通过学习、参考讲师教学课件内容,从汇报材料的起草、修改上对自身知识进行了丰富,同时通过听取讲师讲述经历、传授经验,使我对汇报材料写作中领会精神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领导讲话稿撰写:在“领导讲话稿撰写”专题培训中,讲师在总结出“公文写作难在准确规范;重在领导满意;贵在推陈出新”的基础上,采用了以讲述个人经历、分享个人体会为重点,以课件材料为辅助的授课方式,较为生动的对培训内容进行了讲解,对我个人学习的提高帮助较大;
3、述职报告写作专题及工作总结写作专题:通过概述文章的特征和构成要素,结构模式特点,写作要点等,讲师对述职报告和工作总结的写作分别进行了讲解,在讲解中也适当穿插了些个人经历和体会,结合我个人工作内容,此专题讲座对我个人的提升也较大。
(二)其他培训内容
1、《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学习专题:本专题着重对公文术语和定义、公文用纸及版面要求、公文版头适用范围、公文的特定格式和式样说明、工作中易犯的格式错误等进行了讲解,但通过与集团公司其他参训学员沟通,了解到集团公司在以上部分项目内容中均有具有内部具体要求,所以个人在学习中仅对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了学习听取,以便在工作中查缺补漏;
2、《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的解读、《条例》规定的15种公文文种的写作要领、《条例》规定的公文办理专题:该专题内容较为繁复,内容主要是针对市政机关工作中的公文处理进行讲解,对集团公司内的公文处理局限较大,在日常工作中不容易接触,所以我将该类专题内容不作重点学习,仅进行听取了解,以便在工作中查缺补漏。
二、重点内容学习心得
在我上述学习重点内容中,给我体会较深的是汇报材料及领导讲话写作中,对领导意图把握的相关讲解,尤其是讲师重点强调的:在该类写作的过程中,将自己摆在领导的位置,领会和把握领导的思想是这类文章写作的重点方式,但却要极力避免自己的个人想法在文章中的体现。这是我在写作过程中不曾注重过的事情,将领导的想法用书面性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个转换、构思的过程,或多或少会在不经意间将自己的想法习惯贯穿其中,这样就有可能会造成领导意图传达的失真或偏离,通过培训我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也会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
其次,在讲师提出的“公文写作难在准确规范;重在领导满意;贵在推陈出新”中,我对讲师重点强调的“贵在推陈出新”印象深刻,因为在我认识中,公文的本身就是个僵化、无趣的事物,它不能像散文、诗歌那样使用华丽的词藻和优美的语句,营造美丽的意境,它只能做出简单的陈述,或者使用公式性的语言进行平淡的表达,完全跟“新”这个概念无缘。但在讲师的讲解中,我认识到,虽然公文写作的限制极大,能够使用的东西极少,但我们仍可以在表达手法、词语搭配、语境塑造方面下一定的功夫,使自己写出的文章具有一定的新意,不再那么的枯燥乏味。
公文写作培训内容范文第6篇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它的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使用频率最高的消息和通讯。
消息,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而通讯则用于采访人物的比较多,我们记者团平时的工作以报道学院的活动为主,因此用的比较多的是消息的写作。
新闻稿的格式有很多,不同时期格式也不一样。比如一种是源于美国新闻界的“倒金字塔”式,一种是一个中外结合体新华体,还有一种是“华尔街日报体”。但是我们一般是运用“倒金字塔”结构。
结构一般分为五个部分:
(一)标题:(1)单行题(2)多行题 1.引题(眉题、肩题):交代背景。 2.主标题:概括主要新闻或消息。 3.副标题:补充说明主标题。
(二)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一般是对事件或事件中心的概述。它是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
(三)主体:承接导语,扣住中心,对导语所概括事实作比较具体的叙述,是导语内容的具体化。
(四)背景:说明原因、条件、环境等。
(五)结语:或小结,或指出事情发展方向等。
下面我们针对我们记者团平时需要用到的结构和格式具体展开:
一、标题
标题我们通常只用一个主标题,又是根据需要会同时用到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一般采用对偶的形式,比正文难写,既标新立异,又提炼内容。若不能用对偶句,也可用活动主题或亮点来作为标题,或者也可以用“XX大会胜利举办”作为标题。
例子:与时俱进 关注两会
“中信建投杯”第一届大学生理财大赛圆满落幕
大学生党员创新意识的培养
经济与管理学院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举行
二、正文
第一段:(关键词:时间、地点、出席嘉宾)
一般采用排比句开头,即开门见山。写出活动时间、地点、人物。
人物包括出席领导嘉宾、主持人(如果是领导老师当主持人才要写)和听众,顺序:先说领导老师,领导还要根据等级高低排序,从外面请来的嘉宾要放在学院领导之前,最后写学生。领导老师的称为要完整:单位头衔、名字、职称。例如:“经济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雷国权教授”。
一般,跑一个活动,都要提前20分钟到场,先了解与会的嘉宾情况,如果嘉宾桌上有摆席位牌的,就可以通过席位牌来记录嘉宾的姓名,而他们的身份则要通过听活动的过程中,主持人的介绍来记录。席位牌一般也是正中间的是最重要的人物,然后向左右延伸的就等级
依次递减。如果这些资料没办法在开头的时候记在笔记本上,则应在活动结束时找活动组织者或者是主持人要这份资料。
例子:
4月22日晚,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二十一期党校培训班第六讲“明确基本知识,争取早日加入党组织”在校图书馆学术报告厅顺利开讲。本次讲课由校党委组织部部长童建福研究员主讲,经管院党委副书记雷国铨教授主持,经管院全体辅导员出席旁听,全体二十一期党校培训班学院参加学习。
第二段:(关键词:活动流程、比赛结果)
中间一段是报道稿的重点,在选取笔记内容的时候要精当,占用材料唯恐不多,使用材料唯恐不精。把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具有典型的材料挑出来,确保能体现出这篇报道稿中心。角度要新颖,即使是事件雷同,见解也不可雷同。选取有代表性的占大篇幅。若报道比赛或者晚会,结果要在末尾点出。
要做到:结构严谨、层次分明、主干突出、内容充实。
我们平时写的时候一般按照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但是要注意不要写成了流水账,要点、面结合,要有重点地写。语言上要注意,要用客观的、书面的语言,而不能用主观的、口语化的语言。比如,你不能将自己对一件事的看法和态度写进稿中,我们写稿是对客观事件的记录,而不是评论。也不能说什么“祝愿。。。”之类的,我们只能引用活动中人物的发言,而且也必须用第三人称引述的方式来写。
最后一段:
写出活动的背景、意义,这是对主题的升华,考一种逻辑能力。一般用“本次活动旨在,推动,提高”之类的格式来套写。
一般,如果知道活动的主办方和承办方,需要在最后加一段点出。
报道稿注意事项:
1.要站在学院的角度报道事件,把做的事情用文字反馈出来,写出对我们经管学院的影响。具体描述可不用写,不要带有自己的感情色彩,反映事件要客观。报道稿不能用第一人称写(局外人的角度),要用书面语,整篇报道稿不要给人感觉很口语化。
2.对于校内的活动,若有经管院参与,则要站在我们学院的角度上写报道稿,升华主题时要到我们学院。
3.对于一般性新闻,要提炼主干,主要是领导讲话(第一点,第二点等为重点),概括领导讲话。
4.对于小活动,写出概况和结果即可,要有针对性。
5.一些学院的大会议,比如院领导主持参加的面向大三学子的党课,主办方都是“共青团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委员会”
6.报道中尽量不要出现各班班长、团支书之类的字眼,会显得很死板,比如团委例会,参加的各班团支书可以称为各班学生代表,还有学生干部之类。
7.参加会议人员统称为与会人员,学院学生可称为经管学子。
8.报道稿中常用的关联词:会议伊始、初始、随后、紧接着、同时、至此
9.活动太小时,比如什么拔河比赛等,觉得自己没什么可以写的时候,就要描写一下比赛的画面了,这里还是需要用到那种描述的。写报道时在活动介绍时可写“XXX活动结束后,同学们都纷纷表示”,要体现出同学们的积极、热情,还应该将老师的共同参与也写进去(重要)。
10.意义的一般格式:本次XX活动(会议)的举行,不仅体现了,而且促进了,
更为打下了基础(拉开序幕、增加一抹浓厚色彩)
11.第一次写全称经济与管理学院,再次出现可写经管学院。
12.提升意义常用:校训:明德、诚智、博学、创新
五种品格:耕牛的拓荒品格,骏马的争先品格,蜜蜂的勤勉品格,青松的顽强品格,小草的奉献品格。
13.要求:多看校报、院刊
记者团报道流程:
跑一个活动,要及时写稿,当天的稿当天写好并打成电子版发给副团长修改。如果是晚上的活动,则需在第二天的12点之前发给副部。副团长则应在修改完后发至团长邮箱以及部门邮箱。
电子版稿件格式要求:
标题(副标题):黑体三号,居中,行距固定值30磅,段后一行
正文:仿宋四号,行距固定值30磅
稿右下方:经济与管理学院记者团xxx报道xxx 摄影
公文写作培训内容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