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优质护理论文范文
产妇优质护理论文范文第1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共4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年龄23~35岁,均龄(31.5±2.1)岁,体重58~72 kg,平均(63.2±2.3)kg,孕周26~38周,平均(32.4±3.1)周,初产妇14例,经产妇7例。对照组年龄24~37岁,平均(32.7±2.0)岁,体重57~70 kg,平均(63.7±2.2)kg,孕周27~37周,平均(33.1±3.0)周,初产妇13例,经产妇8例。两组年龄、体重、孕周、孕次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1均符合《妇产科学》中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诊断标准;2均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确诊;3临床资料完整;4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严重器质类疾病;2精神障碍性疾病;3造血系统病变;4合并其他妊娠期疾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如体征监测、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等。观察组:优质护理。1心理护理:详细告知患者有关妊娠期糖尿病的相关诊疗知识,心理疏导或举例说明缓解患者心理负担,讲解心理波动、血糖过高对患儿的不良影响,积极配合治疗;多与患者交流沟通、排忧解难;2身体护理:定期检查身体状况,孕周>27周,则需每周体检1次,若现异常及时对症治疗;密切监测血糖、血压、尿常规等指标,指导患者计算胎动次数(3次/d,1 h/次,后将3次胎动数据之和4)若结果<30,则胎动次数异常,孕妇宫内缺氧,需及时检查;3饮食护理:体检或剖宫产术后禁食含糖、蛋类及奶制品,多吃蔬菜豆类、纤维饮食,饮食清淡;4运动护理:鼓励适当运动,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避免运动过于激烈,单次运动<18 min,术后7 h内,每隔1 h予以翻身运动,术后1 d鼓励床上活动,运动后温水泡脚,30 min/次,2~3次/d,刺激穴位,促进肠胃蠕动;5健康教育:入院后行健康宣传,告知妊娠、保健及营养等的重要性,了解疾病常规需注意的事项;6胰岛素应用:及时测量孕妇血糖,合理运用胰岛素,避免低血糖及并发症,密切关注病情,若现异常,立即报告医生。
1.4 统计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前后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对比分析
护理前,孕产妇FPG、2 h PG血糖指标均较高且无明显差异(P>0.05),而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血糖控制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孕产妇及围产儿并发症对比分析
经护理后,观察组孕产妇及围生儿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23.8%,对照组为42.9%,76.8%,观察组孕产妇及围产儿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妊娠期糖尿病是妊娠中晚期常见并发症,多因人体内分泌失调所致,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过量饮食、运动量少等不良生活方式逐渐使妊娠期糖尿病病发率逐渐增长,若未及时合理实现血糖控制,则会导致妊娠期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现象产生,严重还可致胎儿畸形、死亡等并发症产生,严重影响母婴健康[1]。故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对降低母婴并发症发生率尤为重要[2]。现阶段,医学临床对于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多以严格控制血糖,避免因血糖所引起的并发症产生,一般情况下,饮食控制及胰岛素等应用可实现血糖的有效控制,但仅靠饮食控制及合理用药其治疗效果仍较为有限[3]。有研究表明[4],孕产妇仅单依靠药物及膳食控制虽可控制血糖水平,但血糖值稳定与孕产妇心理应激能力呈重要相关性,同时,孕妇在患病期间还承担家庭、社会、对胎儿的担心的众多因素,故导致精神多紧张,情绪波动较大,血糖控制极为有限,因此于疾病治疗期间加以合理护理干预则尤为重要。
目前,临床于护理期间多采用常规护理予以疾病病情控制,常规护理是临床常用护理方法之一,其于临床应用时多以疾病监测、合理用药等为主要护理方式,此类护理方法虽可起一定的护理效果,但其护理效果仍极为有限[5]。优质护理是临床护理学新型护理方式,此类护理方式多以患者为中心,以患者需求为护理核心,采用系统性、全面性、针对性的护理方法予以完善性护理,从而最大化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强化基础性护理工作,提升护理效率,改善护理效果[6]。该研究中,观察组经优质护理后,患者FPG、2 h PG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经护理后,观察组孕产妇及围产儿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各护理指标对比具统计差异,故结合以上可知,观察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运动护理、身体护理、健康教育及胰岛素护理后可有效实现血糖控制,改善疾病症状[7]。
综上所述,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于护理时行优质护理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8]。
摘要: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措施对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并发症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3年2月—2014年8月收治的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共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1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行优质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经优质护理后,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孕产妇及围生儿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5%,23.8%,对照组为42.9%,76.8%,观察组孕产妇及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于护理时行优质护理可有效控制血糖,降低孕产妇及围产儿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优质护理,妊娠期糖尿病,并发症,效果
参考文献
[1] 史慧芳.优质护理在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并发症中的应用[J].海南医学,2014(13):2019-2021.
[2] 韩静艳.优质护理在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并发症中的应用[J].糖尿病新世界,2015(7):167.
[3] 朱红梅.优质护理措施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并发症的效果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23):168-170.
[4] 张智鑫.优质护理在预防妊娠期糖尿病孕产妇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饮食保健,2015,2(16):113.
[5] 李晓燕,陈小丽,吕晓莉.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产妇血糖控制的影响[J].医药前沿,2016,6(12):156.
[6] 韦迪霞.优质护理模式在妊娠期糖尿病合并妊娠期高血压产妇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6):98-100.
[7] 吴丹,莫海燕,洪普,等.优质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病人血糖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5(8):729-731.
产妇优质护理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对产科护理质量和产妇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收治80例产妇,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精细化护理,观察两组护理效果和产妇康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泌乳量充足比、48小时内开始泌乳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結论:在剖宫产产妇中开展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促进产妇更快康复、降低并发症,促进产妇早期泌乳,获得了产妇的广泛认可。
【关键词】剖宫产;精细化护理;康复;护理质量
剖宫产作为一种挽救围产儿和产妇生命的重要手段,当前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随着剖宫产率不断增加,剖宫产带来的并发症等问题也开始逐渐显现。为促进剖宫产产妇的快速康复,临床中需要针对产妇开展有效护理,精细化护理近年来逐渐发展起来,护理人员除强化基础护理工作,还更加关注能够影响产妇康复的因素,包括心理状态、所处环境、物理因素等。为对精细化护理的应用效果进行明确,本研究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产妇80例进行研究,对其中40例患者开展精细化护理,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9月至2017年9月我院收治剖宫产产妇80例,产妇均满足剖宫产手术指征。年龄范围25~41岁,平均(32.3±3.4)岁;孕周38~41周,平均(38.4±1.3)周。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产妇划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两组产妇一般临床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本研究报请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并同意参与。
1.2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精细化护理,具体内容包括: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强化和产妇沟通,对其存在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疏导,避免其过度焦虑和紧张,使其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产[1]。同时对剖宫产和分娩相关知识进行讲解,让产妇对生产形成全面认识,并在生产过程中积极配合。②饮食指导:护理人员应当依据产妇情况制定饮食计划,引导产妇多摄入维生素、蛋白质。术后应当告知产妇尽量少食用产气多的食物,排气后可正常摄入鸡蛋、水果、肉皮等营养丰富食物。③行为干预:为促进产妇伤口愈合、子宫收缩,预防并发症发生,促进其早日康复,我们指导其术后1小时行踝泵运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术后6小时严密观察出血情况,根据产妇病情给予康复运动指导。④疼痛干预:剖宫产术后患者会感到强烈疼痛,护理人员应当依据医嘱为患者应用镇痛药物,并告知患者不可抓挠手术切口。一旦患者切口局部发硬并疼痛,触摸存在波动感,应立即告知医生。⑤剖宫产产妇术后会出现免疫力降低,指导产妇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做好基础护理。⑥哺乳护理:给予产妇宣教母乳喂养的好处及母乳喂养的技巧,并指导产妇正确进行母乳喂养和母婴接触。指导产妇行乳房护理,避免出现乳房胀痛、乳头龟裂。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对比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泌乳量充足比、48小时内开始泌乳比、护理满意度。应用我科自制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个等级,总满意度=1-不满意率。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次研究数据,用t检验计量资料,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时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术后排气时间对比
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术后1天阿氏评分和疼痛评分对比
观察组产妇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新生儿阿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40例产妇中非常满意24例、满意15例、不满意1例,满意度97.5%;对照组40例产妇中非常满意10例、满意20例、不满意10例,满意度7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讨论
近年来我国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剖宫产会对产妇产生较大的创伤,患者术后不仅会出现剧烈疼痛,还会出现腹胀、出血、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最终对产妇康复和泌乳产生影响[2]。所以临床中针对剖宫产产妇应开展有效护理,相关研究认为精细化护理能够有效提升产妇康复水平。这是因为在精细化护理中,护理人员将患者看做一个整体,对患者社会、身心、文化需求进行全方位考虑,将最佳护理服务提供给产妇。本研究中针对产妇开展心理、饮食、行为等方面护理,通过心理护理产妇能够以积极的心态对待生产;而饮食护理则能够提升产妇免疫力、促进乳汁分泌;行为护理能够加快伤口愈合和子宫收缩;疼痛护理则能够提升产妇舒适度、减轻疼痛[3]。
本研究中,观察组产妇护理效果、康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可见,在剖宫产产妇中开展精细化护理干预,能够促进产妇更快康复、降低并发症,促进产妇早期泌乳,值得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沈雪琴.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对剖宫产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62-63.
[2]刘映莲.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尿潴留的效果[J].广东医学,2012,33(13):2031-2032.
[3]刘梅春.护理干预对剖宫产产妇康复情况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6,25(1):55-56.
作者简介:
叶丽,女,出生于(1970.11-),籍贯:云南 晋宁,汉族,大学本科,主管护师,从事产科护理医学工作,研究方向产科临床护理和产科护理管理。
产妇优质护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产后出血在产科临床上比较常见,可严重威胁产妇生命安全。基于此,为了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以及因此导致的产妇死亡,本文从临床、胎儿、产妇三个方面探讨了引发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并从孕期保健及心理护理、分娩护理、产后护理、抢救护理等方面阐述了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措施,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产后出血;危险因素;护理干预
产后出血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产科疾病,是指胎儿从母体娩出后发生出血且出血量在24h之内得到500ml。从临床实际情况来看,产后1h左右是产后出血的高发时段,若病情严重且救治不及时可危及产妇生命[1]。因此,有必要对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并加以預防,从而尽可能的降低产后出血发生风险。同时,护理干预作为产妇分娩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保障产妇生命安全具有重要作用[2]。基于此,本文对引发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及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进行了综述,现报告如下。
1.引发产后出血的相关因素
1.1临床因素
何佳佳等[3]指出产后出血的发生与以下四个方面的临床因素存在一定的联系:①产科干预过多。与自然分娩相比,产钳助产、引导助产术及剖宫产术会使产后出血风险不同程度地增加;②清宫及流产史。 目前,临床上对于想要终止妊娠的孕妇,一般通过药物或人工方式进行流产,而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产后出血发生风险也会随之增加;③产次。已有临床数据显示,与初产妇相比,经产妇出血风险相对较高,且产后出血风险与产次呈正相关;④产前检查。产前检查是指分娩前每隔一段时间对孕妇及胎儿情况进行1次检查,通过产前检查能够及时发现孕妇及胎儿存在的异常情况并加以应对,若产前检查次数较少,则会使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加。
1.2胎儿因素
顾双等[4]指出胎儿因素所引起的产后出血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胎儿体重。与胎儿体重低于4kg的产妇相比,胎儿体重超过4kg的产妇产后出血风险更大,且产后出血风险与胎儿体重呈正相关;②未进行早接触及早吮吸;③胎盘早剥、前置胎盘及胎盘粘连等胎盘因素。
1.3产妇因素
刘平等[5]指出产后出血的发生与产妇自身因素存在密切联系,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年龄。产妇年龄与产后出血的发生联系密切,超过35岁的高龄产妇以及低于20岁的低领产妇,产后出血风险相对较高;②肥胖。与身体质量指数(BMI)低于24kg/m2的正常体重产妇相比,BMI超过24kg/m2的肥胖产妇,产后出血风险相对较高;③精神心理因素。产前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会导致产妇心理状态产生巨大波动,引发心理应激反应,影响相关生理机能的正常发挥,从而使产后出血风险增加;④妊娠期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及贫血等疾病或并发症均会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产后出血发生风险。有研究指出[6],妊娠期疾病、产妇精神心理因素及巨大儿、胎盘因素等引起的子宫收缩乏力、凝血功能障碍是引起产后出血的直接原因。
2.产后出血的护理干预措施
2.1孕期保健及心理护理
圣海燕[7]指出护理人员要做好孕期保健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孕妇认识水平,增强其自我保健意识,并充分掌握相关保健技能,指导孕妇合理饮食,确保营养摄入均衡。同时,强化高危孕妇管理,对其凝血功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另外,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从而孕妇的角度出发理解其内心的恐慌与不安,并给予其关心和安慰,从而缓解孕妇负面情绪,促进临床工作的顺利开展。
2.2分娩护理
第一产程,护理人员指导孕妇合理进食,维持机体水电解质平衡,同时做好输液、输血准备,以防产妇体力过度消耗发生风险。对产程进展进行密切监测,避免产程延长[8]。护理人员可指导和帮助产妇适当活动,使子宫收缩加快,同时对宫缩情况进行密切观察,若产妇出现宫缩乏力现象,及时遵医嘱取缩宫素静脉滴注,并对胎心变化进行观察,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师报告。第二产程,此阶段宫缩较为强烈或频率较高,产妇会消耗大量体力,护理人员要注意陪伴在产妇旁边以语言加以安慰和鼓励,减轻其恐惧无助感,并通过容积法对产妇出血量进行正确评估[9]。第三产程,若判定某些因素可能引发产后出血,则及时遵医嘱取10U缩宫素肌内缓慢推注,胎盘未剥离之前,先不对产妇子宫进行揉挤,且不可强拉脐带。若胎儿娩出后30min仍未娩出胎盘,则可能出现胎盘粘连等不良事件,应及时进行检查并进行人工剥离。娩出胎盘、胎膜若不完整,则及时给予清宫术治疗。若发现软产道损伤,及时给予缝合术治疗。对于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可对子宫进行按摩,并遵医嘱取10-30U缩宫素与500ml 5%葡萄糖注射液充分混合后,以静脉滴注方式给药促进子宫收缩。
2.3产后护理
李庆书等[10]指出在胎盘娩出2h内,护理人员要对产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宫缩、宫底高度等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同时对产妇出血量进行收集和准确测量,及早发现产后大出血的前兆症状,并评估产妇失血休克风险。产后4h,指导产妇采取正确方法尝试自主排尿,防止膀胱充盈对子宫收缩产生不良影响,从而阻碍恶露排出。对于存在排尿困难的产妇,可通过下腹按摩、腹部热敷等方法促产妇排尿,仍然存在困难者应及时行导尿术。产后24h帮助产妇下床活动,加快恶露排出,促进子宫恢复。
2.4抢救护理
卢丽君[11]指出产后护理人员若发现产妇阴道大量出血或出现休克症状,要立即向医师报告,协助医师对产妇进行抢救。护理人员首先帮助产妇取平卧位,使其呼吸道保持通畅,并给予产妇吸氧支持,做好相关保暖措施;建立静脉通道,输血输液,同时遵医嘱给予产妇止血药物。与医师密切配合对产妇进行检查评估,明确出血原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避免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对子宫收缩乏力的产妇,护理人员要对其子宫部位进行有节律地按摩,对子宫产生刺激作用,促使其收缩。若发现大量血液积聚在宫腔内,要通过按摩及时压出,避免对子宫收缩产生不良影响;对输液速度进行合理控制,避免输液速度过快引发肺水肿;对产妇血压、心率、神态、肢体温度情况进行密切监测,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医师报告进行针对性处理;产妇及其家属由于对产后出血的病因病机缺乏充分地了解,因此在面对这一情况时很容易出现恐慌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向其详细解释产后出血的原因,并安抚产妇情绪,使其保持安静,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工作,以保证相关急救措施的贯彻落实[12]。
3.结语
综上所述,产后出血作为一种严重的分娩期并发症,对产妇生命安全威胁巨大。通过明确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采取相应护理措施,能够充分保障产妇生命安全,改善其预后,临床上应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薛志琴.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防控策略探讨[J].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2018,37(2):513-518.
[2]何美元,雷鸽.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对产后出血患者的应用效果及其对凝血因子的影响[J].血栓与止血学,2022,28(5):876-877.
[3]何佳佳,漆洪波,邓娜,等.产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及血清AT-Ⅲ、BNP、NO对其预测价值探讨[J].中国性科学,2020,29(3):85-89.
[4]顾双,曲思娆,徐杨.二次剖宫产高龄产妇产后出血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20,17(30):122-125.
[5]刘平,邓花娟,尚莹莹.剖宫产术后产妇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指标水平变化及产后出血危险因素分析[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6):1016-1018.
[6]洪训宇,孙慧聪.产后出血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预测评分表的临床应用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2020,32(6):679-681.
[7]圣海燕.集束化护理干预联合常规护理在产后出血患者中的护理效果及对凝血因子的影响研究[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25(7):84-86.
[8]吕晓菲.综合护理干预在60例产后大出血患者经皮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围手术期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0):1735-1737.
[9]马伟伟,杜格丽,李玲.优质护理干预对疤痕子宫足月妊娠经阴道试产的产程时间及产后出血的影响[J].贵州医药,2021,45(2):311-312.
[10]李慶书,李庆平,冉约曼,等.产前心理干预对初产妇精神状态、分娩方式和产后出血的影响[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8,45(6):1122-1125.
[11]卢丽君.围产期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妇产时及产后出血的效果[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20,28(S1):125-127.
[12]陈燕敏,吴丹丹.Bakri止血球囊联合综合护理干预治疗产后出血[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4(3):592-595.
产妇优质护理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目的 探讨妇产科护理安全隐患及防范细节管理,加强护理质量管理,确保护理安全。方法 根据护理质量检查、病人出院调查表、本科及其他科室出现的安全隐患、国内外文献报道的护理缺陷获得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的信息,分析原因,制定改进措施,评价实施后的效果。结果 病人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融洽了医患关系,护理缺陷发生率明显降低,促进了医院护理管理和护理质量的提高。在科室管理中重点做好护理安全的管理,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正确应对风险因素,定期排查隐患,制定妇产科护理质量与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方案及目标,加强加强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病人、重点员工的风险管理,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责任心,杜绝护理缺陷的发生。结论 在妇产科加强细节管理,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关键词:妇产科护理 安全隐患 防范细节
护理安全管理是护理管理的重要内容,是保证患者得到良好的护理和优质服务的基础,是提高患者满意度的主要指标。护理安全是护理人员在进行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循护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准确无误地执行医嘱,实施护理计划,确保患者在治疗中获得身心安全。妇产科是医院医疗纠纷高发的科室,风险大,对妇产科护士的知识面要求广,应急能力要求强,无菌要求高,是不同于一般临床科室的高危科室。
细节决定成功,细节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从防范细节角度审视护理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做好关键环节质量监控和预防措施,对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安全隐患细节分析
1、1妇产科助产、护理队伍年轻化,处理问题不强。近几年来,产科临床一线补充大部分刚毕业的年轻助产士、护士,她们在实际工作中普遍缺乏与产妇家属的沟通能力,应急抢救及特殊事件的处理能力不强,其掌握的业务知识十分有效,产程观察水平不高,应变能力差,不能及时发现异常问题,处理问题,潜伏的安全隐患增多。因此,经常使护理纠纷和护理事故发生。产科工作特点是急诊量大,随机接诊弹性大,护理环节细小繁多,护理范畴广,责任重大,因此比其他科室护士心理压力相对较大,存在在岗风险,管理者要关注她们的身心健康,帮助解决问题,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1、2责任心缺乏,不严格执行护理操作规程和护理制度在各种实际操作(包括产程观察、接产、产后出血、新生儿复苏、婴儿护理)过程中,若责任心欠缺,就会造成观察病情不细致.病情记录不详细、母婴出现异常先兆或产程停滞等不能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若助产士产程观察不到位,就会造成急产或婴儿分娩于待产床中,甚至有造成母婴产伤的可能;若不严格执行各项规程、制度极易出现用错药、抱错婴儿或婴儿滑落、跌伤及婴儿沐浴水温过热导致烫伤等,甚至危害母婴生命而影响两代人的身心健康。在护理服务过程中,某些护理人员不严格按照查对制度开展工作,并且不严格执行医生医嘱,药品的发放呈现出混乱状态,严重违反了护理操作的基本规程。护理过程中护理文书书写不规范让人产生歧义等都是发生意外的关键因素,在实施护理的过程中需要记录很多,护理人员没有及时填写,而是过后补写,甚至一些护理人员在没有实施护理操作时就完成了护理记录,这就会导致护理记录不完善、不全面、甚至出现差错,所以护理人员在提升自己专业素质的基础上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去护理孕妇才是减少潜在不利因素的关键。
1、3技术不熟练,临床工作经验不足直接影响到母婴的安全。妇产科工作的专科性强,其技术要求也相当高,尤其是助产士的技术水平直接影响到母婴的安全。产科技术操作有其特殊性,绝大部分为有创性操作,且很多操作需要手法和经验灵活运用。有些操作技术根本无法用语言文字来表达,也无法在直视下进行,只有心领神会用“心”来操作,稍有闪失就会影响母婴安危。如产前估计胎儿大小,产程进展及难产的判断,接产技术,术后产妇的观察,新生儿的处理。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新生儿窒息,母婴产伤及产后出血等意外发生。在抢救为重患者的关键时刻,会因技术不熟练,临床工作经验不足而主次不分,不能迅速准确的配合实施抢救措施,给护理安全埋下隐患。因此,医疗机构应充分考虑如何提升护理人员的技能水平和业务能力,从而有效避免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事故,将护理纠纷发生的概率降到最低。
1、4服务态度生硬,用语不当,缺乏与孕产妇和家属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在治疗护理过程中,部分人员缺乏与孕产妇和家属的沟通技巧和方法,对孕产妇家属提出的问题回答简单,生硬而引起反感。对孕产妇在分娩过程的疼痛,焦虑恐惧等未能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指导和人文关怀,使其不满而遭投诉。
1、5从患者方面考虑,产妇在怀孕期间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问题,如妊娠高血压、早产儿和巨大儿等综合症状,并且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干扰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紧张的程度,还有很多患者对分娩知识的掌握情况十分差,缺乏理性的认知心理,在怀孕期间没有做足准备工作,这些问题都在极大程度上加剧了妇产科护理的难度,与此同时,也提升了妇产科护理的风险。除此之外,护理工作量不断增加,由于工作任务越来越繁重,使得许多护理工作者出现工作焦躁的情况,在工作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护理耐心,在与孕妇交流时措辞与语气不得体,这些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孕妇的不满情绪。护理工作能力有高有低,随着医疗机构不断扩大规模,医院护理人员不断增加,许多新任护理人员没有经过严格的培训就匆忙上岗,致使护理风险不断加大。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护理人员在工作期间,经常将药物和医疗设备搞乱,也加大了妇产科护理的难度。产科护理关系到母婴两条生命,家属非常重视,往往对医院期望值过高。而基层医院存在专业技术、抢救仪器设备、特殊用药、血源等等医疗资源的相对匾乏情况,尤其是在急危重症抢救时,或是在转诊的过程中,风险极大
2、防范细节管理
2、1加强细节教育,牢记“风险源自细节”责任心是良好素质的根本,增强责任心是防范差错事故和进行安全护理的有效方法。有些护理管理者和护理人员的头脑中缺少风险源于“细节”这个意识,这就要求护理管理者要自始至终给每位护士灌输风险源于细节的意识,工作中时时处处注重细节管理。护理工作具有高风险性,一点点细节的疏忽都有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严重过错,所以,安全警钟长鸣,细节管理常抓不懈。充分认识细节管理的重要性,每位护理人员都应该认真阅读《细节决定成功》這本书,思想上牢牢打上“风险源自细节”的烙印。
2、2规范护理操作,严格操作规程:严格专科理论和专科技能培训,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利用每日晨会选择性提问,针对性提问,随机抽查专科护理操作,不断发现问题,纠正问题,不断改进。高年资护理人员充分发挥其作用,履行好传、帮、带的作用,实行分组搭配,互相督促,共同进步,从而降低护理风险。根据实际情况,对护理人员定期进行专科知识,急救技术以及急救仪器操作规程的培训,考核,以锻炼和提高护理队伍的急救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
2、3改变服务态度,增强主动服务意识:积极开展健康教育,掌握沟通技巧,换位思考,孕产妇人院,护理人员热情接待,微笑服务,主动介绍,及时沟通,消除孕产妇的陌生感和紧张感。注意说话的语气和方式,尊重每一位家属及孕产妇,人性化服务,关心他们所关心的问题,有效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当其需要不能及时满足时,要立即沟通,做好解释,消除误会。主动巡视病房,做好床边观察,根据不同人群采取相应的健康教育方式,满足每一位孕产妇的合理需求,密切护患关系,增强孕产妇及家属对产科护理工作的理解支持和信任,从而减少或消除护理纠纷的发生。加强护患交流,消除纠纷隐患护理活动的正常开展,有赖于患者和家属的配合和支持。若产妇对分娩缺乏正确认识,可能会出现一些特殊心理障碍,导致人为的护理不安全或产科并发症等。我院针对此安全安全隐患加强管理,规范产前,产时宣教,要求护士及助产士在熟练掌握业务技术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沟通技巧和交流能力。
2、4加强细节监控,提高护理质量。1)、抓关键患者:如缩宫素引产、巨大儿、臀位产、高龄初产、珍贵儿、产后大出血等。2)、抓关键制度:如值班制度吗,交接班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抢救制度等。3)、抓关键时间:如节假日,双休班,夜班,交接班及工作忙,人员少时,及时安排人员援助,以保证工作的正常进行。4)、抓关键人员:如新上岗护士及进修班实习人员,责任心不强及技术较差人员,生活中干扰因素大的护士。针对这些人员进行重点监控,合理搭班,确保妇产科护理工作的及时完成。5)、抓应急状态管理:如对急救物品实行专人负责,定点,定量放置,定期检修急救仪器性能,力求急救物品完好,处于应急状态。根据产科工作特点,严格药物、新生儿、治疗的查对,严防差错事故发生实行弹性排班,优化人员结构;重视基础护理,强调病房巡视和床旁交班的重要性,关注护理细节;发现每个人的优势,注意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人性化管理;早、晚例行查房,其他时间随时查房,做好特殊孕产妇及家属的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隐患,保障母婴健康和安全。
2、5加强风险意识培训:每一位护理人员都应该认识到产科工作的风险,产科护理工作关系着母婴两条生命及健康,产科医疗、护理行为面对的是病情变化快、工作预见性难、应激性强、风险高、压力大,易突发意外的孕产妇及新生儿。制订相应措施,加强学习、培训,使全体护理人员有风险意识,自觉做好每个环节工作,将产科医疗护理活动中风险系素降至最低。因此,我们要尽职尽责,倡导医疗护理要“一切以孕产妇为中心”。全方位为孕产妇服务是我们的宗旨和目标,要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孕产妇及家属的心理状态及需求,从她们的角度和利益多去努力,实行“人性化”护理服务,使孕产妇保持稳定良好的心态,护理人员有稳定的情绪,认真、严谨、全身心投人工作,以优质的服务、精湛的技术,高度的责任心来赢得理解、信任与尊重,保障产科安全质量。
2、6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完善防范管理制度并认真落实:首先,对于医院护理制度采取更加人性化与严格的两手抓策略,时时對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与总结,进而达到从细节中防患于未然。既要奖励又要严惩,尤其是节假日与夜班的护理情况更应该加强监督,让护理人员时刻保持一颗警惕的心。对于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管理与严格的考核体系,同时对于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与总结,进而达到从细节中防患于未然。其次,制定潜在不利因素的紧急预案,在人员调配过程中要采用更加灵活的备用机制,做到时刻有人用,护理无阶段的效果。
总结
护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特别是妇产科护理,而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其医疗安全关系到产妇与新生儿的健康与安危,作为直接关系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因此,只有在护理活动中,努力学习相关理论知识,熟悉专业技术,才能预防和杜绝不安全因素,保障医院和患者的双方的权益。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护理规范,强化自身的责任心,尽自己最大努力满足患者的需求,以优质服务和诚信服务在患者心中树立起良好的医院形象和个人形象,以优质的服务态度和丰富的专业知识以及精湛的医护技能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护理服务,以满足新时期护理事业发展需求的服务意识,最大限度地确保患者安全,给患者带来一段温馨、安全的就医生活。孕产妇从入院到出院每个环节都关系着母婴的安危,家庭的幸福,高度的责任心和主动服务意识是每个护士必备的基本素质,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识、风险防范意识,规范护理行为、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充分认识到产科工作的特殊性,实施预防性的安全管理。改善服务态度,重视健康宣教,全面提高护理质量,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能力和应急能力的培训,制定相应的急救流程,严格操作规范,重视护理风险的教育,强化护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及时杜绝和预防不安全因素。妇产科护士必须知法懂法,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良好的沟通技巧,娴熟的护理技能,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护理安全隐患。
参考文献:
1、季宏波,赵莉,董艳红,李敏,吕修林、妇产科护理纠纷的常见原因及对策, 中国病案,2008.10
产妇优质护理论文范文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所涉及的对象为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来我院住院分娩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母婴分离的230例产妇, 年龄为21~37周岁, 平均年龄 (27.5±4.8) 周岁。230例产妇均为剖宫产, 无精神性疾病和其他并发症。根据患者的年龄、术中术后出血量、产次等因素将其平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2组患者无显著差异, 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2组产妇均接受常规的护理, 而干预组产妇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还接受了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 现介绍如下:
1.2.1 心理干预
母婴分离大多会使产妇处于紧张、焦虑、抑郁的心理状态, 不仅会影响产妇的正常休息, 还会使一些产妇出现拒绝接受治疗的情况, 严重影响产妇的身体机能恢复。为此, 护理人员加强了与产妇的沟通和交流, 给予她们理解和支持, 用心理疏导的方式来消除她们的负面情绪, 并与监护病房积极联系, 及时将婴儿的有关情况告知产妇, 并适当安排其探视婴儿, 从最大程度降低产妇的焦虑水平。
1.2.2 乳房护理
干预组产妇从产后30min开始进行乳房护理,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乳房按摩, 在乳房根部沿着乳腺管的方向进行按摩, 每次按摩5min, 每隔2~3h按摩1次。 (2) 热敷, 使用温度为40~50℃的毛巾对双侧乳房进行热敷, 每次3~5min。 (3) 挤奶, 每隔3h挤奶1次, 一般在热敷及按摩后进行。这样能够促进缩宫素和催乳素的分泌, 有利于子宫收缩和乳汁分泌。
1.2.3 健康教育
根据产妇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有关婴儿护理知识的宣传和教育, 主要包括如何判断和处理新生儿疾病、新生儿的哺乳、抚触、沐浴和看护等内容。同时, 还使产妇明确有关自我护理、人工挤奶以及产褥期的有关知识和做好产后乳房护理的重要性等。
1.2.4 生活基础
根据医院的实际条件, 尽可能为产妇提供一个单独的、安静的休息空间, 同时做好基础护理工作, 每天对恶露排出及宫缩情况进行观察, 并指导产妇清洁外阴, 避免产后感染。
2 结果
2.1 产妇满意度对比
2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的对比, 见表1。
由表1可以看出, 2组产妇对护理满意度的差异较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产妇泌乳及乳房硬度比较
2组产妇的泌乳情况与产后第4日乳房硬度比较情况, 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 干预组产妇产后的泌乳时间和泌乳量充足的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产妇, 产后第4日乳房硬度情况也要优于对照组产妇。
3 讨论
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 近年来医院的早产儿数量逐渐上升, 早产儿大多在出生后被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 由此造成的母婴分离给产妇的心理和生理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母乳是婴儿最为理想的食品, 除了营养丰富以外, 还含有多种抗体, 有助于提高婴儿的免疫能力。而母婴分离则使产妇的乳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吸吮, 使泌乳时间推迟。
本次研究所采用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改善了产妇的心理情况, 加快了产后恢复的速度, 不仅提高了护理满意率, 也使产妇的乳汁分泌时间、分泌量、乳房肿胀程度得到了有效改善, 确保了母乳喂养的顺利进行。
本次研究表明, 在产后母婴分离期间开展针对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的护理干预活动, 能够使产妇得到科学有效的护理和指导, 不仅能够使其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 还能让她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从而更好的完成对婴儿的照顾。同时, 护理干预也能够帮助产妇尽快适应母亲角色, 并且使护理工作注入了人文关怀的情感, 提高了产后护理的质量。
摘要:目的 对产后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干预方法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 将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来我院住院分娩并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母婴分离的230例产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 2组产妇均接受常规的护理, 而干预组产妇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同时还接受了心理干预等护理措施。结果 干预组产妇无论是在护理满意度, 还是在产后泌乳情况、产后乳房硬度情况等方面均要优于对照组产妇。结论 在产后母婴分离期间开展针对性、系统性和持续性的护理干预活动, 不仅能够促进产妇的产后恢复, 也可以使护理工作更具人性化, 提高产后护理的质量。
关键词:产科护理,产妇护理,母婴分离
参考文献
[1] 王方凌.孕妇护理与禁忌[M].广东:广东旅游出版社, 2006 (3) .
[2] 何静.产科母婴分离产妇的护理体会[J].医疗装备, 2010 (9) :90~91.
[3] 邱青青, 曾小青, 王秀华.母婴分离后关爱护理对产妇的应用体会[J].赣南医学院学报, 2010 (3) :495~495.
产妇优质护理论文范文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通过对2005年全年在调查的医院生产的孕妇总数为8 576例, 其中大龄孕妇554例。现在随机抽取其中的200例高龄孕妇, 并且这些孕妇定期产检, 院内有足够的资料储备。同时根据各个抽查高龄产妇的怀孕生产顺序, 随机抽取对应的年龄<35岁并且怀有单胎的正常孕妇200例形成对照, 将这两组分别搭配相对比。
1.2 方法
根据收集到的资料, 进一步归纳并且进行深刻总结, 分别统计对照高龄产妇和正常产妇两组的病理妊娠发病比例, 计算发病率, 扩大检验并且依据统计学原理处理结果。
2 结果
在实验过程中, 我们分别就对照两组高龄妊娠组和正常年龄组的孕妇病理妊娠作比较, 详细记录结果如下。高龄组200例中, 有63例患有孕期高血压, 占63%, 而正常孕妇组200例中只有23例, 仅占7.7%, 差距明显;还有产后出血状况统计, 25例高龄产妇患有大出血, 而对照的年轻组只有很少的8例, 比率只有2.7%;同时, 对于前置胎盘, 高龄组是正常组的近乎4倍, 前置胎盘有14%, 而对照组有4%;还有影响母子至关重要的妊娠期糖尿病, 高龄组只占11%, 正常年龄段却占3%。至于胎膜破裂, 高龄人群中有35%患病, 同样正常年龄段也有30%的患病者。并且进一步补充说明, 两组孕妇患有妊娠胆瘀疾病, 正常年龄组比高龄孕妇组还要高一点, 高龄孕妇只有2.7%, 而正常年龄段是3.3%, 在200例病例调查中, 有10例正常孕妇病理中有该种情况的出现。还有在高龄组中, 孕期产生的胎膜破裂是个很严重的情况, 在高龄孕妇组和正常年龄的孕妇中都存在。调查搜集到, 35例患者是高龄产妇, 而30例患者是正常年龄段的孕妇, 导致整个过程中, 这两组孕妇患病的几率基本相同, 高龄组为35%, 而正常年龄组为30%。
通过对数据整理计算分析, 得出高龄组产妇患有高血压、产后出血发病机会比对照正常产妇组明显提高, 这种差别体现了明显的统计效果。高龄产妇怀孕期间患有糖尿病、前置胎盘的发生机会比对照组明显多, 同样这种差别也有统计的价值。但是, 这两组产妇发生的胎膜早破、妊娠胆瘀、早产等积累发病之间的差异不够明显, 所以得出结果没有统计学价值。
3 讨论
搜集资料, 有关媒体报道, 年龄>40岁的孕妇, 在妊娠期间患有高血压的机会是年轻正常产妇的五倍。且在上述资料中称, 高龄孕妇发病几率是21.0%, 而对照正常孕妇为7.7%, 两者差别大, 有高度的统计学价值。据医学研究结果显示, 伴随着年龄变大, 血管里的内皮损伤逐渐加重, 从而引发高龄怀孕者患病。过程简单如下, 血管的内皮细胞受到损伤时候, 人体内自动调节减少血管里的内皮源性舒张因子的分泌, 增多收缩因子的产生, 这一不平衡导致血管外周发生痉挛现象, 进而引起高血压。同时, 还伴有子宫缺血、胎盘缺血等。当生病情况加重后, 胎盘底蜕掉薄膜之后引起小动脉痉挛。如果毛细血管缺少血液供给, 致使胎盘过早剥落, 会危害母亲和胎儿的生命。怀孕期间最厉害的并发症是胎盘前置, 而调查中显示高龄孕妇发病机会是年轻孕妇的3倍多。子宫内膜在以下情况会受损, 如流产多次、有过分娩经历和子宫实施过手术等, 这些受损情况会引起子宫内膜发炎, 或者子宫萎缩, 改变子宫内环境, 当第二次怀孕时, 或者多次怀孕时, 子宫内供血不足。血管的不良情况, 会使孕妇必须多次补充足够的营养, 从而使胎盘变大, 这就是前置胎盘的形成过程。
在怀孕期间, 子宫会随着胎儿的长大不断伸展, 最后附着在子宫下面部位, 而前置胎盘部分不能伸展, 最终产生错位, 胎盘从附着的部位剥落掉离, 最后产生破裂流血。但是在整个过程中, 血压不能有效收缩, 从而不能压迫出血部位, 不能停止流血, 在整个过程中出血难以控制, 并且流血不止, 大量流出。产后出血发生几率明显比对照组正常孕妇高。
细菌在侵入人体时, 途经外阴道, 若生产后胎盘剥落离开靠近宫颈外部口端, 会进入胎盘剥离面, 最终会增加产褥感染的发生机会。人体的器官都有老化的过程, 年龄长大, 而人体子宫也在不断老化。比如子宫收缩性降低, 如果怀孕次数增多, 子宫内纤维会受损, 产生过多的结缔组织, 或者造成生产时产妇精神极度不放松, 心里过分紧张, 耗费体力, 体能下降, 最后产生子宫缺乏力量引起的产后大出血。
同时, 根据调查显示, 高龄产妇妊娠期间病理不同都会导致产后疾病多次发生, 会造成产后大出血。所以产前防预、产中治疗, 产后养护等对于高龄产妇极其重要。而且值得一提的是, 孕妇产后糖尿病患病的机会多, 可能性大。所以年龄是影响糖尿病发生的危险极高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年龄增长使体内胰岛素受体还有亲和力减少, 并且胰腺动脉硬化引发高龄产妇肥胖, 更容易患有糖尿病。孕期患有糖尿病会严重危害怀孕母亲和体内胎儿的健康水平, 所以应该做好产前筛选检查, 及时即刻诊疗, 确保年龄大的孕妇安全健康。妊娠期间, 对胎儿至关重要, 同时对于母亲更是个极大的挑战。为了孕育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 产妇要定时去医院产检, 要及时预防产期病症、做好产后治疗休养。同是当前社会形势下, 我们周围的孕妇年龄逐渐变大, 病理妊娠出现的情况增多, 比例增加。高龄产妇应该重视围产期保健, 注意产后保健, 医护人员应该照顾好高龄产妇, 家人亲戚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 积极有效预防孕妇身上潜在的疾病, 保护好孕妇产后管理, 让产妇能够安全分娩, 促进妇产科医疗发展。
摘要:目的 通过实验讨论研究高龄产妇的病理性妊娠产生时的状况。方法 将高龄孕妇200例和年龄<35岁产妇200例配合搭对两组妊娠发生状况。结果 高龄孕妇组妊娠期间患有高血压等几率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 高龄产妇病理妊娠产生机会比率大, 应强化高龄产妇期间护理。
关键词:高龄产妇,病理妊娠,产后护理
参考文献
[l]李奕, 郭尚红, 刘映舜.高龄经产妊娠围生期结局分析[J].天津医药, 2001, 29 (8) :489-490.
[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422.
[3]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224.
[4] 周莉, 张为远.高龄妊娠与糖尿病[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22 (10) :734-736.
[5] 李卫平.高龄孕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6, 22 (10) :741-743.
产妇优质护理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