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成长的三个要素范文
教师成长的三个要素范文第1篇
一、网络编辑工作指导要素
要做好网络编辑工作就必须遵守其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创新发展。
(一) 指导思想。
以习总书记各种讲话、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以科技创新为支撑, 围绕挖掘消费潜力、增强供给能力、激发市场活力、改善消费环境, 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信息产业优化升级, 大力丰富信息消费内容, 提高信息网络安全保障能力, 建立促进信息消费持续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推动面向生产、生活和管理的信息消费快速健康增长, 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民生改善发挥更大作用。
(二) 基本原则。
市场导向、改革发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 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打破行业进入壁垒, 促进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和企业公平竞争, 在竞争性领域坚持市场化运行, 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积极引入市场机制, 增强信息消费发展的内生动力。
(三) 创新发展。
引导企业立足内需市场, 强化创新基础, 提高创新层次, 鼓励多元发展, 加快关键核心信息技术和产品研发, 鼓励业务模式创新, 培育发展新型业态, 提升信息产品、服务、内容的有效供给水平, 挖掘和释放消费潜力。并要建立和完善有利于扩大信息消费的政策环境, 综合利用有线无线等技术适度超前部署宽带基础设施, 运用信息平台改进公共服务, 完善市场监管, 规范产业发展秩序,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和信息安全保障, 建设安全诚信有序的信息消费市场环境。
二、网络编辑工作问题要素
要做好网络编辑工作就必须认识其存在的问题。
(一) 网络编辑从业人员数量大、系统训练少。
在我国互联网信息服务业进入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阶段的同时, 网站从业人数也初具规模。而目前在网站工作的人数达到300多万, 其中从事网络编辑与内容管理的人数超过200多万。这些网络编辑与内容管理人员承担了网站内容的选择、审核加工, 以及论坛管理等工作。因此, 他们的素质将直接关系到网络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关系到互联网信息服务与出版传媒业的发展。事实上, 这300多万从事网络编辑与内容管理的人员中, 80%的编辑人员从事编辑相关工作时间较少。一部分人员来自新闻、信息传播与编辑出版领域, 但是大多数来自其他专业, 并且在从业期间没有经过系统的编辑专业培训。即便是他们所在的就业机构能够经常开展培训, 但由于网站发展快、人员流动频繁, 在岗位上从事网络编辑与内容管理的人员, 实际得到系统专业培训的仍然还是少数。由此可见, 网络编辑专业化教育具有很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同时, 也说明网络编辑专业教育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 没有完整地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
大多数高校的新闻传播和编辑出版类专业文理课程设置失衡。文科类专业的文科课程过多, 科学类课程偏少, 计算机技术课程不到位;而理科类专业则正好相反。这样导致相关专业毕业的人员很难达到网络编辑岗位的复合型知识技能要求, 应引起专业教育规划和管理部门的重视。网络编辑在信息内容上既涉及社会科学, 也涉及自然科学;在工作手段和平台方面则是高度技术化和自动化的;在工作中要对海量化信息、多媒体信息按照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要求做出非常复杂的分析, 网络编辑人员没有很好的文理交叉的知识是难于胜任上述工作的。因此, 文科类专业应适当增设高等数学、计算机、生物和理化, 以及自然辩证法、科学方法论等方面的科学类和技术类课程。反过来, 对于理科类专业, 应适当增加社会信息传播类课程, 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趋于合理。
(三) 随着高新技术在新闻出版传播领域的广泛应用, 对网络传播业从业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网络编辑人员, 要求具有使用网络这一媒介的能力, 包括能够自如地运用现代传播技术从事信息采集、媒体制作、信息传递等, 以适应网络化传播的需要;要能掌握专门的知识, 以适应媒体对象更加细分化和专业化的形势等;要有通过网络探讨编辑学科, 了解该学科研究进展情况的能力。但是, 从目前传播媒体的从业人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来看, 能利用计算机处理一般文字和网页浏览者居多, 能利用计算机软件编辑制作网页和建立自己网站者几乎是风毛麟角, 更不用说利用计算机进行编辑学术交流了。另外, 网络编辑从业人员也没有很强的网络化意识。加上网络编辑面对原创内容少, 网站上的很多内容是转载印刷报刊上的文章, 或是转载其他网站上的内容, 雷同现象严重;更新速度慢, 时效性差等问题。
三、网络编辑工作对策要素
要做好网络编辑工作就必须采取必须的对策。
(一) 新闻出版管理机构加大对编辑学学术网站的规划和投入。
新闻出版管理机构作为政府管理机构, 对出版业的信息化建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编辑出版学术研究网络化问题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一方面要对全国的编辑出版学术研究网络化做出科学规划。另一方面要给予这类学术性非营利性网站以政策性扶持, 加大资金投入的力度, 把编辑学术网络化纳入到出版产业信息化建设中来。
(二) 提高出版教学科研机构对网络化研究的认识。
出版教学科研机构是建立编辑学术网站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一方面编辑教学科研机构有着较强的经济实力, 另一方面编辑教学科研机构有一支具有科研能力的专家队伍和出版科研内容资源。因此编辑教学科研机构建立编辑学术网站有着天然的优势, 问题的关键是提高他们的认识。
(三) 提高编辑人员的计算机网络化技能。
从目前编辑现有从业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来看, 大多数还处于初级阶段, 一般只会从网上浏览信息, 还达不到使用计算机编程和建立网站 (页) 的水平。但随着编辑从业人员的年轻化, 新一代编辑的计算机水平一般较高, 很多大学生毕业时已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这样一来, 要提高编辑人员的计算机网络化技能, 一方面, 要加强对老编辑人员的培训, 另一方面要从正面引导年轻编辑的学术研究兴趣, 发挥年轻编辑计算机技能强的优势。
摘要:网络编辑是我国网络媒体迅速发展的一个新兴职业, 其从业人员担负着网络环境下信息传播的选题策划、内容选择和审核加工、信息组织、服务设计等工作, 是我国网络传媒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
关键词:网络编辑,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 陈少华, 朱光喜.网络出版传播中的协同问题及其研究.南京邮电学报, 2005 (3) .
[2] 李清善.网络时代编辑过程现代化.郑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1 (4) .
教师成长的三个要素范文第2篇
村小教师有两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新教师多, 工作经验不足;一是本地老教师多, 有的已经在本地教育了两代人, 缺乏改革意识。因为村小教育的特点,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很大, 特别是一个班教六年, 对孩子的一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我也是众多村小教师中的一员, 因此我认为, 要想干好村小工作, 必须坚守这样三个理念。
1 修心养性求快乐
分配到村小的教师, 面对学校的条件, 必然会在内心产生巨大的失落感。而每天重复的工作更会让许多年轻教师浮躁的心更加烦闷, 久而久之, 心中对教育事业缺乏激情, 自己也弄得郁郁寡欢, 对自己身心和事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那么怎样才能摆脱烦闷的心情, 让自己每天快乐地生活、工作呢?那就要从内心出发, 从修心开始。中国的传统文化, 无论是儒、释、道, 还是其他宗教, 其核心都讲修心养性。用现代术语说就是自我管理。怎样管理自我的心?佛教讲“明心见性”, 儒家讲“修心养性”, 道家讲“见心识性”。也就是修养达到一定的境界, 才能明性情。而修养要达到“明心”、“修心”“识心”, 第一就是要学习, 增加自己的学问。我们村小教师不快乐的原因是妄想太多, 总和别人比较, 俗话说:“人比人, 气死人!”让自己不安的心越来越不快乐。在学习中, 把妄想, 陋习, 贪恋慢慢减少, 让我们包容心越来越大, 思维越来越清净, 做事更专一, 全神贯注。第二是学问灵活变通, 跟整个社会融合在一起。虽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结果完全不一样。而每个人经常执着自己主观的看法, 认为自己永远对, 会导致很多的社会问题出来。但通过学习, 我们内心的道德规范, 品德, 思想等得到提升, 并坚定不移, 做到变中有不变, 这样就会让我们做人不会犯错。
所以做一个安乐自在的人, 主要是一种心态, 是一种智慧和修养。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快乐也是一种心境, 不在于你拥有多少, 而在于你能放下多少。我们要放下外在过多的名利。知道自己选择了教育就意味着选择了奉献的快乐、淡泊的宁静。做到静下心来教书, 潜下心来育人。
2 合理安排有快乐
村小教师多以校为家, 每天除了生活就是工作, 工作时间长, 感觉很累, 但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 费力不讨好, 这是为什么呢?这主要是缺少科学的时间安排。白天上课时效率不高, 方法不当, 事必躬亲;备课缺乏指导, 问题不能及时解决, 做事缺乏计划性。
要过得快乐, 每天必须过得充实。工作、学习、锻炼一样不能少。身体健康, 快乐才有基础。村小教师, 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教师, 精力旺盛, 起居往往不注意规律, 自我感觉身体好, 不养成锻炼的习惯。许多教师40刚出头就现衰老的特征, 这就与没有锻炼习惯有关。其实锻炼不但可以增强体质, 而且在锻炼时身体还释放出快乐因子。要提高工作效率, 让工作更轻松的方法只有一个, 那就是学习。学习书上先进的教育理念, 学习实用的教育方法等;还要在教育实践中学习。每天抽一定的时间读书, 写反思, 不但有利于静心, 更有利于提高自己的工作技巧, 做到事半功倍。一个会教学的好教师, 不但使学生在学习发的过程中感到快乐, 而且对学生世界观, 人生观的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正确处理生活、工作、学习之间的关系, 合理安排时间, 可以让自己身心健康, 学有所成, 工作轻松, 每天都过着快乐的日子。
3 掌控自己真快乐
现在的年轻人, 习惯了被安排:小时学什么由父母安排;考什么大学由父母确定;参加工作也少不了父母的操心。对自己将来能做什么没有主见。刚到村小的年轻教师, 面对自身的环境, 当初的理想与现实的反差太大, 迷茫、失落会困扰自己, 怎么办呢?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学生手里捏着一只小鸟, 他去问老师说这只鸟是活的还是死的?如果老师说是活的他就把它捏死, 如果老师说是死的, 他就把小鸟放了。不料老师气定神闲地说:“生命掌握在你的手上。”是啊!我们的命运好像一只小鸟一样, 掌握在自己的手上。我们的未来怎样也掌握在我们的手上。当一个怎样的人, 完全掌握自己的手上, 要当一个好教师还是平凡的教师, 取决于我们的一念之间。
2008年9月4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温家宝总理的一篇诗作, 题目叫《仰望星空》。他在题记中说:“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 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 那是没有未来的。”一个民族如此, 作为一个教师更应该如此。我们既要“关心脚下”, 更应该常常“仰望星空”。村小的学生, 多数是留守儿童, 他们长期缺少父母的爱, 养成的不良习惯也较多, 但他们也是祖国的未来, 如果他们没有收到教育, 我们的农村何时才能改变?没有农村的变革, 中国的崛起肯定会受到拖累!我们活着如果只为谋生, 那我们就失去了整个生命的意义。我们的心中要为庄严而圣洁的教育事业燃起“希望的烈焰”, 这样, 教育理想, 教育信念, 教育责任, 教育情怀和教育胸襟这些滚烫的词组才能活跃在我们精神世界里。
我们要实现理想, 要冲破本身的阻力, 外面名利的过分追求, 是非得失、内在的妄念、负思想等等。要冲破它不容易, 但也要做, 不做永远达不到理想。
过去已经发生了, 我们无法改变;未来会怎样, 我们只能仰望;唯一属于我们的就是现在这一刻, 这一刻是真的拥有, 让我们从现在起, 坚守心中的理念, 快乐地生活着。
摘要:坐落于农业自然村的小学的教师, 大多是新老师或者本地的老教师, 面对一群天真无邪的, 求知欲强的孩子, 教师应该坚守修身养性求快乐, 合理安排有快乐, 掌控自己真快乐的理念, 让自己与孩子一起成长, 与时俱进。
教师成长的三个要素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