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用技术范文
共用技术范文(精选7篇)
共用技术 第1篇
制造工业中应用的大量冲裁模 (冲孔或是落料模) 、复合模, 其上的凸、凹模 (或凸凹模) 刃口形状一致、基本尺寸是相同的, 只需要留凸、凹模单边冲裁间隙Z/2, 落料凹模与内卸料板的单边间隙Z1, 凸凹模与外卸料板的单边间隙Z/2, 若凸模、凹模单独备料各自加工则浪费材料, 制造周期长。如果采用共用模制造技术, 能有效地缩短制造周期, 降低加工成本, 更好地满足冲压生产朝着品种多、批量少、高质量方向发展的需要。
2 凸凹模共用模板加工实例
我校办工厂承接了一套落料1mm厚铁板的冲裁模具加工任务, 其落料凹模和工件外形轮廓示意图如图1所示。由于是单件生产, 为了缩短制造周期、节省材料降低加工成本, 采用凸凹模共用一块模板加工, 把凹模里面的料通过处理变为公模, 这个处理就是在线切割凹模时割出一个斜度, 形成锥孔型的刃口 (如图2) 。也可以再割成直的, 取出来的公模也再把斜面修成直的, 这样就成直壁加锥孔的刃口 (如图3) 。但不能加工成直通式的刃口。
图2结构刃口锋利, 可以降低冲裁力;但是刃口强度较低, 磨损后进行平磨修复, 凸模刃口尺寸会变小, 凹模刃口尺寸会变大, 影响冲裁件的精度, 适应于形状简单、精度要求不高的零件冲裁。图3结构刃口强度高, 磨损后进行平磨修复, 凸凹模刃口尺寸不变, 保证冲裁件的精度, 适用于形状复杂、精度要求图高的零件冲裁。
3 制造加工关键技术
3.1 凸、凹模刃口尺寸计算
凸、凹模刃口尺寸Da、dt还是按落料 (或冲孔) 分别计算确定, 保留单边冲裁间隙Z/2。按落料凹模外形尺寸备料, 在这一块料上同时进行落料凹模和凸模的加工。
3.2 穿丝孔直径的确定
凸、凹模的分割采用线切割加工, 线切割机床要有切割斜度的功能, 如果线切割是快走丝, 常用准0.18mm的钼丝, 单边放电0.03mm, 穿丝孔计算直径为0.18+0.06=0.24mm, 经验告诉我们, 要打到0.23mm割出来的圆孔才光滑, 割方孔可以打0.25mm。
3.3 穿丝孔位置及切割斜度的确定
在图2、图3两种形式中, 经推导 (推导过程略) 可以得到关键参数穿丝孔中心位置y和钼丝倾斜角度α:
图1中:
图2中:
在实际加工过程中, 为了方便快捷, 也可以用CAD作图的方法来确定穿丝孔位置及切割斜度, 作图方法是根据计算的凸、凹模刃口尺寸 (Da、dt) 、设计的模板厚度、工艺确定的穿丝孔直径以及单边间隙等就可以作出来了。
3.4 穿丝孔加工
采用共用模制造技术打穿丝孔很关键, 因为此处的穿丝孔是典型的微细小孔, 并且还要保证穿丝孔的孔径误差和倾斜角度, 否则就会影响凸凹模刃口尺寸和光滑度, 需要采用精密型电火花穿孔机来制作穿丝孔。
4 制造工艺过程
共用模制造技术的主要工艺过程: (1) 按共用模技术设计凸、凹模结构尺寸; (2) 按落料凹模外形尺寸备料; (3) 加工落料凹模外形尺寸; (4) 确定穿丝孔直径、倾斜角度和穿丝孔位置; (5) 打穿丝孔; (6) 分模加工, 即用线切割加工凸、凹模刃口尺寸。
如果内、外卸料采用共用模制造技术加工就简单了, 因为电极丝不必倾斜, 并且间隙也大些, 电极丝从穿丝孔出发, 切割一周就可以了。
5 共用模制造技术标准
在模具生产加工中, 如果这类模具类型加工多, 为了提高设计与制造效率, 避免加工过程中出现差错, 规范相应设计和制造要求, 尽量制定共用模制造技术标准, 要求相关设计、工艺人员和编程人员严格遵照标准执行。凸、凹模以及内、外卸料板只用一张图纸, 不需要绘制其实际轮廓形状, 只绘制工件的外形轮廓, 再注明共用模制造技术要求即可。
6 结语
采用共用模制造技术来加工凸、凹模, 明显节省了模具材料, 减少热处理和线切割工作量, 从而有效降低了模具的制造周期和制造成本, 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浅谈共用技术平台开发的战略观 第2篇
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ion Product Development, IPD)在这样的环境下出现,在于有效提高开发效率。其中所提到的,共用产品平台、异步开发理念则是应对环境过快变化的有效思路。这并不仅是一个研发管理的理念,更体现了一种战略全局观和重要性。在业界,IBM和华为是这一理念的践行者和受益者。对技术平台的理解要从价值、风险、管理等方面展开。
一、技术平台的价值
1、共用技术平台的开发主要是应对环境的变化的需要。
在前面提到,环境变化过于迅速,通过传统的研发来保持竞争优势可行性降低。但是企业要与环境一样变化,成本高昂,能力要求高,并不是每个企业力所能及的,并且个人对于变化是有畏惧感的。战略上讲究适应和延伸两个方面,很多管理者将目光转向企业内部,资源基础理论就是基于此考量。企业通过技术平台开发,形成一定的稳定性,以此为核心,进行快速产品开发,从纷繁的环境因素中找到较为稳定的部分。通过减少变量,使变化在管理者和成员能力所能掌控的范围内,大大提高了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避免了企业无所适从和随波逐流,以及频繁变化造成的成本。
2、在竞争理论下,要想取胜,必须要有竞争优势,而竞争优势的来源则是竞争力和核心能力。
核心能力就是对形成组织竞争优势起关键作用的活动和过程。技术平台的开发过程,就是核心能力的形成过程。能够开发出有生命力的技术平台,对一个企业而言就是成功的开始。
3、成本价值。
企业利润是价格和成本共同决定的,很多情况下我们难以决定市场价格,但是成本却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成本来源的很大部分在于研发。顾客需要更高科技的体验,但成本又常常扼住了科技的咽喉,这是一组矛盾。通过技术平台的开发与共用,企业无须每个产品都要进行完整开发。同时,企业可以很好的利用内部知识积累和共享,减少失误,提高开发效率。“居高声自远,非是籍轻风。”有效的技术平台必能造就卓越、经济的产品。
4、缩短产品开发周期。
资源和能力难以模仿性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时空的限制。时间成为现代竞争中至关重要的维度,市场规律是快鱼吃慢鱼。产品生命周期在缩短,市场在迅速选择与淘汰。共用技术平台的运用能大大缩短产品面市时间,很好的解决了开发周期过长问题。在IT开发领域,尤其是PC行业,这种优势更明显,通常一个全新产品开发周期为6-8月,而采用共用技术平台或者产品平台,只需要3月左右。这不仅是时间的缩短,其中大量的人力投入、测试、实验都相应减少,而且产品开发风险也大大减低。
根据逻辑渐进方法可以理解为“边做边学”,“精心打造”,通过首先建立强大而灵活的核心业务,以核心业务的成功经验来发展新的业务。这种思维也同样适合于共用平台的开发。
尽管技术平台看起来很诱人,但我们不能忽视这些因素:技术平台开发周期长,投入相对较大,技术要求高;并且技术平台的投入从某种角度说是一种固定资产投资,流动性差,难以交易,形成沉没成本;需要一定量的产品规模,才能降低成本,形成规模经济性;正是由于技术平台的重要性和风险性,并且影响深远,对技术平台开发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技术平台开发管理
1、以企业战略为锚点
首先战略具有长远性和全局性,这与技术平台是一致的。其次具有目标积聚性,是企业共同远景以及实现方式的表述,企业资源有限,有效的目标积聚,才能达成企业的战略。技术平台的开发直接影响产品的开发,产品是战略实现的最终载体。因此在最初的规划中,就要保持其一致性。在平台开发时体现出战略目标,服务于这一目标,同时满足客户看中的关键成功因素。技术平台具有一定的长期性和稳定性,就要能经受环境变化的考验,这要求有超越性,较大的差异性和开创性。面向未来,发现未来的市场、新兴的市场。
2、分析评估
技术平台具有相对长远性和稳定性,对企业未来发展影响深远,要做充分的分析与评估,包括技术、经济、商业、政策、竞争环境和风险。好的技术平台的建立,需要各方面专业人员合作,共同完成分析和评估工作。当然,战略规划人员是必不可少的。作为一项投资,收益和风险这些因素不容忽视,加之技术平台的收益不明确,加大投资分析难度。
3、生命周期管理
技术平台虽然不是最终产品,但是它同产品一样存在着生命周期。公司要做好生命周期管理,识别其所处的阶段,适当的维护和退出。技术平台的生命周期由产品生命周期和技术生命周期共同决定。在管理实践中,管理者通常会选择性关注,尽管他们很了解情况,但在决策时并不会使用全部信息,相反只会使用看起来最相关的信息,结果强化一些偏见和误解。管理者该谨防这种陷阱,对于技术平台的审视要站在大环境下,与“外人”一起进行。
4、技术平台的贡献度
表面看来技术平台没有产生直接明显的利润,叫好不叫座,研发人员并不热情,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考察标准的模糊,在以业绩和成果为导向的业绩考核体系下,研发人员甚至管理者都没有积极性去开发一个共用技术平台。管理人员应在这种标准上多下工夫,才有利于持久发展。一个建议是作为固定资产或者无形资产进行成本转嫁和分摊,或者折旧处理,根据技术平台被运用次数和使用深度来参与利润分成,从而调动平台开发人员的积极性。在这里,技术平台的客户就是平台产品和产品的开发者,这是个内化的市场,通过该市场促进平台之间的竞争,形成内部市场机制,提高开发效率。
5、技术平台的组合管理
一个企业中存在众多的技术平台,如何分配资源是个问题。在公司内部,技术平台就如同公共产品,由公司统一规划,统一投资,免费提供给各业务单位或项目组。那些由于政治需要、管理者或技术骨干个人需要而开发,但是资源有限的平台就是热点问题,例如公司创始人对于某项技术的热衷。而那些一直能发挥很好作用,并且没有多少资金支持的平台就是金羊毛。后抽屉问题就像瘦狗一样,既缺乏有效能力,又没有资源支持,这类平台是最该取消的。而明星需要大量的投入,有可能成为金羊毛。热点问题平台则是公司的心病,总有一些原因难以割舍。运用这个矩阵,公司可以将平台进行输理,确立投资重点,分配资源。
通过对共用技术平台的开发与运用,进而才能有效建立集成产品开发模式,缩短产品开发周期,更好的适应环境变化,也使战略有序稳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格里.约翰逊, 凯万.斯科尔斯.战略管理 (第6版) .王军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2]韩德昌, 王菁娜.基于技术变化周期的企业能力重置机制选择研究.南开商业评论, 2008, 10, 101-106
[3]何铮, 谭劲松, 陆园园.组织环境与组织战略关系的文献综述及最新研究动态.管理世界, 2006, 11, 144-152
[4]孔祥露.非一般的华为:任正非经营管理智慧深圳:海天出版社, 2008,
共用技术 第3篇
关键词:汽车零部件,钢材,理论订货量,模型
0 引 言
汽车板是钢材产品中技术含量最高、利润最高、盈利最好的产品之一,目前各大钢厂都在纷纷上马汽车板项目,使得汽车板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在这种环境下各钢铁企业都在通过增强其对汽车用户的服务能力和供应链的管理能力来增加市场份额。国内大型钢铁企业对于战略汽车用户大都采用供应商管理库存VMI(Vendor Managed Inventory)模式,这是一种以用户和供应商双方都获得最低成本为目的,在一个共同的协议下由供应商管理库存,并在执行过程中监督协议执行情况,并不断对内容进行修正,使库存管理得到持续改进的合作性策略[1]。其中很多战略汽车用户对以汽车零部件为管理维度的供应链管理非常认同,并希望将此做得更深入。为此,经过大量的理论分析与生产实践, 在供应商管理库存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新的汽车共用零部件钢材的理论订货量预报技术,并将其应用到生产实践,开发出了相应的“可视化汽车用钢需求拉动跟踪系统”,实现了对汽车板用钢销售的在线系统化管理,方便客户和企业自身对库存、需求和销量情况的及时了解,对企业向服务供应商转变奠定坚实基础。
1 汽车共用零部件钢材的理论订货量优化计算方案
1.1 汽车共用零部件钢材的理论订货量模型
理论订货量是在单耗和产量计划计算出的零部件的需求量基础上考虑成品库存、在库库存、在途钢材及安全库存等因素经过模型计算出零部件的补货量[2,3]。充分考虑到汽车共用零部件用钢量的特点,并结合宝钢汽车板生产和销售的特点,提出以下理论订货量计算模型:
式中,Q理论订货量;
k订货量系数k,k=αeβ[(1-η1)+(1-η2)],其中,η1、η2分别为钢材和零部件的平均成品率,α、β为模型系数;
Ri需求预测值;
SSi动态安全库存;
S当前库存量;
T在途运输量。
1.2 汽车共用零部件钢材的理论订货量优化计算
在以往实践中,对于理论订货量的计算多是通过对相关项目的简单加减处理,或是运用了复杂的寻优的模型[4]。前者显然没有考虑到生产和市场的动态变化,而后者方法尚不成熟,寻优结果未必合理。鉴于以上问题,针对汽车制造业受季节和年份影响较大的特点,本计算方案以简单实用为原则,在供应商管理库存思想的基础上,利用动态库存管理的相关数据,时时关注季节对库存的影响,并密切联系实际生产中的最新成品率变化,最终对客户所用钢材的理论订货量作出综合计算。具体优化方案如下:
首先,选择属于n种不同车型的、需进行订货的某一种零部件,车型编号为i=1,2,,n;收集每种车型对此零部件的需求信息,包括需求预测值Ri、动态安全库存值SSi。
然后,收集当前零部件对应钢材的库存信息, 包括当前库存量S、在途运输量T;收集前三个月的钢材平均成品率η1及零部件平均成品率η2。
计算订货量系数k,其基本模型为k=αeβ[(1-η1)+(1-η2)]。在此,订货量系数k考虑了实际生产状况,当最近三个月实际生产中的平均成品率较高时,k值相应变小;否则,k值增大,但并非呈线性关系;其中,模型参数α、β的值由实际情况确定。
最后,计算该共用零部件所用钢材的理论订货量:
利用以上方案可计算属于n种不同车型的某一零部件的理论订货量。具体执行流程如图1所示。
2 模型应用情况
宝钢钢材贸易有限公司为了保证汽车板客户的生产稳定性,并降低企业的库存风险和成本,特利用本文所述模型开发了一套“可视化汽车用钢需求拉动跟踪系统”。 该系统从2011年1月投入使用,经过近一年的运行,有效提高了理论订货量的计算精度。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相关效果,以后桥上片这一零部件为例,对模型的应用过程和效果进行分析:
首先,确定该后桥上片为景程、新赛欧和新GL8的共用零部件,需求和库存信息如表1所示。
而当前后桥上片对应钢材的库存量为S=187t、在途运输量为T=81t。收集近三个月的钢材平均成品率η1=98.3%及零部件平均成品率η2=98.0%。则订货量系数1.05(此例中,α=1.009,β=1.082)。计算该共用零部件(后桥上片)所用钢材的理论订货量
当采用一般方法时,计算所得理论订货量为726t,这其中显然没有考虑钢材平均成品率及零部件平均成品率的影响,因此容易导致缺货等发生。而上述优化方案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且方法简便,易于实现。
3 结 语
(1) 针对汽车制造业受季节和年份影响较大的特点,在供应商管理库存思想的基础上,利用动态库存管理的相关数据,同时兼顾季节对库存的影响以及实际生产中的最新成品率变化,开发了一套新的汽车共用零部件钢材的理论订货量预报技术。
(2) 本技术在宝钢“可视化汽车用钢需求拉动跟踪系统”中实际应用后,使用效果良好,有效地提高了对汽车板客户的服务质量,同时为企业带来较大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马友杰.供应链中的库存管理[D].杭州:浙江大学,2001.
[2]王海霞,汤文成,等.零部件最优库存量控制的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0,15(9):299-304.
[3]Dong Yan,Xu Kefeng.A supply chain model of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J].Transportation Research,Part E,2002,38:75-95.
共用技术 第4篇
“TRT”是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的英文缩写 (Blast Furnace Top Gas Recovery Turbine Unit) , 是利用高炉炉顶煤气具有的压力能和热能, 经透平机膨胀做功进行发电的装置。其特点是:通过的煤气压力不高, 但流量颇大, 热量较高, 且通过的煤气仍含有炉灰粒子。
1技术特点和工艺流程
1.1技术特点
采用的透平设计为一级静叶可调, 是区别于其它透平膨胀机的显著特点。它能够实现高炉顶压稳定调节且可靠, 完成自动升速、自动并网、自动升功率及全部TRT过程检测和过程控制, 有一级静叶可调技术、自动准同期技术、粉尘在线检测技术、高精度顶压稳定控制技术等多项新技术得到应用。
1.2工艺流程
共用型TRT工艺流程见图1, 其主要由透平发电主机系统、润滑系统、低压电气控制系统、液压控制系统、冷却水系统、管道及阀门系统、氮气密封系统、自动化控制系统组成。
(1) 2台450 m3高炉煤气经过重力除尘、干法布袋除尘后, 分别经过DN1400电动蝶阀, DN1400电动插板阀以及液动快速切断阀, 从透平机的两侧端导入煤气, 经各自流道从透平机中部出口输出煤气, 煤气在透平机内膨胀做功, 此时的煤气能量已被透平吸收, 转化为动能, 推动透平机高速运转, 高速运转的透平机通过膜片式联轴器带动发电机运转, 将动能转化为电能, 从而实现差压发电。
(2) 通过透平机出口的煤气, 经过DN1800插板阀, DN1800电动蝶阀之后进入煤气总管送到下一个用户 (锅炉、加热炉、烘烤器等) 。
(3) 正常情况下, DN400进气连通电动阀、DN600出气连通的电动阀以及两组DN600进、出气连通液动蝶阀、原来管路上的DN1800调压阀组处于关闭状态。非正常时, 若透平机发生故障, DN1400液动蝶阀迅速关闭, DN600旁通液动阀门打开, 以调整高炉顶压;若一台高炉休风时, 则需打开进气连通DN400电动阀, 分流部门煤气给另一侧透平用于冷却, 避免透平过热, 若出气管路一路有故障时, 则需打开DN600出气连通电动阀门。
(4) 液压伺服控制系统用来保证所有液动快切阀的正常工作状态, 其原理略。
(5) 润滑油系统是保证透平主机及发电机的轴承始终处于良好的润滑状态, 并备有高位油箱来满足紧急停机状态延时运转的润滑油供给量, 其原理略。
(6) 自动化、电气控制系统用于实现透平发电机的自动检测、自动控制。
(7) 氮气密封系统, 其密封方式是拉别令密封加碳环密封, 要求氮气不小于50 m3/h, 大于介质压力10 kPa, 用来保证煤气不外泄。
(8) 冷却水系统主要用于设备及油的冷却。
2工艺参数及结构特点
2.1工艺参数
(1) 介质:
2450 m3高炉煤气;
(2) 进口流量:
2 166.7 m3/min;
(3) 进口压力:
110 kPa;
(4) 进口温度:
150 ℃;
(5) 出口压力:
0.01 MPa;
(6) 输出功率:
4 700 kW;
(7) 转数:
3 000 r/min;
2.2结构特点
主要型式为干式轴流反动式, 其结构特点有:
(1) 采用四油叶滑动轴承支撑及金斯贝雷式推力轴承;
(2) 全静叶可调, 伺服控制;
(3) 充氮密封, 实行自动连续调节;
(4) 由静叶可调, 扩压器、盘车装置等机构组成定子;
(5) 由主轴、二级动叶栅、危急保安器、盘车装置等机构组成转子;
(6) 电动盘车, 超12 r/min自动脱开;
(7) 机组座落在两个分开的左右支架底座上;
(8) 设置超速10%保护系统。
3运行效果
(1) 共用TRT是一种可靠的能源回收装置, 它可以回收高炉鼓风机所需能量的25%~30%以上。
(2) 能够替代高炉煤气减压阀组, 实现对高炉炉顶压力的调节和稳定, 且灵敏度高, 波动幅度很小 (在±2.0 kPa范围内) , 有利于高炉顺行。
(3) 消除高炉煤气经调压阀组所产生的巨大的噪音, 改善环境污染问题。
(4) 共用型TRT较高炉单机组TRT有较高的效率, 双侧同时运行发电量要大于单机运行机组, 高炉顺行时, 发电量可达4 500 kWh/h以上, 目前发电量最高达11.2万kWh/天。
(5) 共用型TRT单侧运行时, 效率要差一些, 约1 700~2 000 kWh/h。因为其中部分煤气要分流到另一侧透平进行冷却, 从而做功要少。
(6) 共用型TRT装置要比高炉单机配备TRT投资要省, 要比两台单机组费用节约25%~30%以上, 且占地面积小等特点。
(7) 高炉顶压稳定后, 高炉操作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特别是鼓风机风量和风压、矿石的品位、焦比、喷煤比、炉镗温度、冶炼强度、高炉工况等之间关系, 给出合适的顶压设定参数, 使高炉达到最大化的高产稳产冶炼。
4结束语
共用型TRT结构紧凑, 占地面积小, 布置方便, 机械损失小, 控制系统简捷, 配套和控制集中, 部分辅机合并为一套, 设备成本低, 投资小, 比单炉单机模式减少25%以上, 是值得在450 m3高炉中普遍推广应用的节能环保技术。
摘要:介绍了共用TRT的技术特点、结构形式、工艺流程以及TRT运行时的优越性和缺点。
共用技术 第5篇
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H型钢厂主要产品是中型热轧H型钢, 生产线现使用辊道电机530多台, 分别由90多套变频调速装置控制。由于生产工艺是往返穿梭可逆轧制, 钢坯在轧机中多次往返穿梭, 因此辊道电机跟随轧机转速经常工作在启动-加速运行-减速制动-反转-加速-制动状态。
从辊道电机的工作曲线可以看出, 辊道电机始终工作在启动、制动状态, 且要求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和调速精度, 并有严格的定位精度满足工艺控制。我们都知道, 当电机减速时, 电机的动能就会转化成为电能而馈送到变频器, 在电动机的制动过程中变频器控制就会产生能量回馈。但是如果减速机的减速时间很短, 那么就会造成制动的能量非常大, 在这样大的能量下就会导致变频器内部直流母线过压并且主回路跳闸的现象, 对正常的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考虑到本生产线对辊道电机有频繁起动、制动以及定位要求, 机前机后钢坯输送辊道控制系统采用公用直流母线技术, 集中供直流电源, 就可以统一将辊道上产生的能量进行互补, 并接入到单一的能量回馈装置, 由变频器逆变成交流电驱动电机。
1 公共直流母线控制系统的组成
公共直流母线控制系统通常由整流单元、公共直流母线、逆变单元、制动单元及制动电阻等组成。公共直流母线技术是指采用单独的整流/制动装置为多电机交流调速系统提供一定功率的直流电源, 将逆变器直接挂接在直流母线上进行调速。处于电动状态的系统, 电能是通过逆变器从母线上获取, 而处于发电状态的系统, 能量则回馈给直流母线, 以达到节能、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减少设备维护量和设备投资等目的。功率公式为:P=P1+P2-P3-P4。
2 共用直流母线特点
(1) 节能。由于处于不同工作状态的电动机能够有效的实现能量的回馈互补, 因此, 可以充分利用电机制动时回馈的能量, 从而优化了系统的动态特性。 (2) 设备功率因素较高。由于电机能够很好的实现能量回馈, 因此, 基本没有功率的损失, 设备功率因素较高可以达到95%以上。 (3) 可靠性更高。由于供电是共用一个整流装置, 因此, 除掉了变频器的整流部分从而减少了设备的故障点, 从而设备的整体控制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4) 电网谐波较低。共用直流母线平衡了变频器的直流母线电压, 设备启动、停止时对电网的冲击也低。 (5) 可以急降速。不存在制动电阻消耗能量, 因为电机在制动时成了发电机, 能量回馈到直流母线上。 (6) 允许频繁起动操作。由于共用直流母线, 从而大大降低了设备在启动和制动时对电网和电气设备的冲击作用。 (7) 多台变频器不需要相同的额定功率。各电机也不需要相同功率, 比普通的变频器母线共连有很大的优点。 (8) 共用直流母线结构简单合理, 并且经济可靠, 此外, 还能够大大江邵制动单元的重复配置。 (9) 共用的直流母线, 由于其中间直流电压非常恒定, 因此, 电容并联储存的能量容量大。 (10) 公共直流母线系统设备结构紧凑, 工作稳定, 节省设备占地面积。
3 共用直流母线需注意的问题
(1) 由于布线常数引起的浪涌电压产生在电动机接线端子上, 特别是400V系列电动机, 浪涌电压将使电动机绝缘劣化, 因此应使用变频专用电动机。 (2) 因多台逆变器共用直流母线的电源, 每台设备必须加装灵敏的快速熔断器保护, 保证每套逆变器的安全运行和母线电压的恒定。
4 效果
变频器共用直流母线技术投入运行三年来, 运行稳定, 设备故障停机率几乎为零, 系统各项运行指标均满足H型钢复杂生产工艺要求。H型钢生产线辊道变频是多电机传动方式, 一台变频器最多要带25台辊道电机。由于它分布的参数较大, 因此, 按照电机容量的1.5倍选用变频器的功率, 不仅能够很好的达到良好的起、制动效果, 并且系统的经济性也非常高。在辊道等多电机传动的场合, 辊道调速发展的一种方向就是应用公共直流母线技术, 此技术不但能够取得较高的动静态性能以及调速精度, 更重要的是还能够非常合理的利用和回收系统的再生能量。因此, 公共直流母线技术具有较好的应用推广。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H型钢厂采用变频器共用直流母线技术在H型钢生产线上的应用情况。
关键词:变频器共用直流母线技术,H型钢生产线,特点
参考文献
[1]王占奎.交流变频调速的发展和应用[A].电气技术发展综述[C].2004.
[2]任卫华.基于虚拟样机H型钢高频焊接生产线的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 2009.
共用技术 第6篇
1.1研究背景
检验检测是商品交换活动中供需双方出于对产品质量的判定需要,依托技术机构,按相关标准、方法对产品进行检验、测试的活动,其存在于产品研发、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之中。截至2013年,全球检验检测行业规模已超10 000亿元,每年仍按照10%以上的比例高速增长,预计到2018年,业务总量将增长80%[1]。2011年末,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的指导意见》中则明确将“检验检测服务”列为国家重点发展的8个高技术服务业领域之一。
1.2检验检测市场现状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绝大多数属于国有性质,各部门在建设检验检测机构时,根据各自的业务范围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和检测标准。一些民营检测机构花费巨资购置的检测设备也存在这种状况,从而造成分头管理、投资分散等问题。
国有质检机构作为政府实验室,其工作性质决定了其主要服务对象为政府,因此缺乏市场竞争意识[2],造成检验检测能力分类不规范以及检不准、检不出、检得慢、低水平竞争等问题。
我国检验检测机构分布零散且不均,导致检验检测资源分布不平衡。行业发展时间越长、发展速度越快,其检验检测机构数量越多,而新兴行业相关的检验检测机构则比较少,甚至需要去国外检测。
1.3虚拟化技术可行性
第三方检测市场供需信息对接平台的主要功能是数据采集、供需分析和匹配计算,以及后台管理中的用户管理、财务管理等,其数据汇集中心的性质决定了平台网站的进、出口数据量较大,故可以采用虚拟化技术中的分布式计算加速数据处理。
截至目前,很多省份、院校、实验室都建立了科学仪器共享网站。第三方检测市场供需信息对接平台采用虚拟化技术并部署于虚拟机之中,从而避免重复建设,节约成本。虚拟化技术中的动态迁移可保证网站和数据安全,避免因硬件故障引起的网站不可用及数据丢失问题,提高第三方检测市场供需信息对接平台的可用性,以保证持续的服务能力。
2检验检测市场供需信息特点
以华中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的检验检测载体———价值20万以上的大型科学仪器为例,总结供需信息的要素如下:
2.1用户
包括提供方、需求方、管理员。管理员分为系统管理员和单位管理员。系统管理员拥有最高权限,可以创建和审核其他用户;单位管理员维护本单位信息,可以添加、修改本单位的检验检测服务项目,上传服务单据等。提供方、需求方作为普通用户均要在网站中注册,通过管理员的审核后方可发布信息,以保证供求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在数据设计中,除了基本的用户字段以外,应与检验检测服务项目、财务数据相关联。
2.2管理对象
包括检验检测机构、仪器设备、服务资源。检验检测机构类别包括:实验室、行业协会、企业、认证机构等。仪器设备的字段可参考表1。
服务资源包括检测服务、认证服务、校准服务、技术咨询、仪器共享。
2.3财务审计
补贴是推进第三方检验检测市场发展壮大的激励措施,正确发放的前提是相关单据的准确录入。这要求第三方检测市场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对检验检测服务的相关数据进行存档并管理,第三方管理机构才可以根据服务情况来评价服务提供方的检测服务水平。
3虚拟化技术在第三方检测市场供需信息对接平台的应用
以华中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为例,介绍虚拟化技术在第三方检测市场供需信息对接平台的应用。华中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自2007年建成开通以来,已运行超过8年。它作为覆盖湖北、湖南、河南、江西4省的科学仪器共享平台,以第三方(华中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管理办公室,简称:大仪办)的角度致力于促进科学仪器信息共享。每年10月开始,华中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的成员单位陆续在系统中填报本单位的仪器共享和服务情况,大仪办的工作人员据此计算补贴额度,在一年一度的表彰会后发放到成员单位账户。从网站运行情况看,每年的10~12月访问量和流量都比较高,维护压力较大。
大仪办于2013年对运行中的华中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进行改版,同时利用虚拟化技术对其性能进行优化,提高稳定性,让补贴惠及更多成员单位,从而进一步扩大大型仪器的共享范围。此次改版实现了以下目标:1完成用户入网审批、仪器入网、补贴申请等流程更新;2完成Oracle数据库版本从9i向11g的升级;3利用应用负载均衡技术提高网站可用性;4使由于建设时间久远、文档缺失和开发团队人员流动,从而一直未得到解决的功能不足和系统缺陷得以根本解决。
虚拟化技术的采用是改版建设方案中的技术创新点。 大仪办决定将新的华中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部署在虚拟机上,同时将数据存放在虚拟的共享存储中。经过为期一年的开发和测试,新的华中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于2014年9月上线并投入使用,在接下来的10月中,它迎接了当年的数据填报工作,顺利通过了“压力测试”。
3.1虚拟化底层
VMware通过在物理服务器上安装虚拟机监控程序(Virtual Machine Monitor,VMM),由VMM完成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VMM可以根据用户要求,将物理服务器的物理资源模拟、封装成具有完整硬件功能且相互隔离的虚拟机[3]。经过几代的发展和更迭,在最新的VMware vSphere 5.5体系架构中称为VMware vSphere Hypervi- sor。
另一主流的底层虚拟化软件为基于X86架构的XEN,其发展快、性能稳定且消耗资源少,是目前较为流行、开源的虚拟化技术。Xen与SUSE Linux Enterprise Server操作系统结合,可以在一台物理服务器的硬件上安全地执行若干独立的虚拟机。它尤其适合在有限的物理服务器上完成应用整合,从而有效地节省运维成本,提高物理服务器利用率,使数据中心的IT基础架构利用最大化。
对比以上两个主流虚拟化底层后,华中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决定采用更稳定、应用范围较广的VM- ware vSphere 5.5,其成功案例和维护经验更便于日后管理。VMware平台部署情况如图1所示。
3.2管理界面
VMware vSphere Client采用C/S架构,需要安装客户端软件,客户端软件要与虚拟化软件版本相配套,并由VMware授权,在证书有效的情况下可以连接使用VM- ware的管理服务。
与采用B/S架构的虚拟机管理界面相比,C/S架构对浏览器没有依赖,避免了因浏览器兼容性或版本造成的显示问题。 在B/S架构的虚拟机管理界面中,通常使用VNC(Virtual Network Computer)模拟虚拟机显示器,而运行VNC必须安装JRE(Java Runtime Environment)并设置相应的安全级别允许JRE在IE中运行。如遇JRE升级,则需要重新安装调试,否则无法打开VNC,这对用户来说较为不便。
3.3远程维护
华中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由2台Web服务器(虚拟机)、1台数据库服务器(虚拟机)和1T存储空间构成。服务器(虚拟机)的具体配置如表2所示。
虽然Linux操作系统自身消耗更少,也更加稳定,但虚拟机还是采用了Windows系统,主要原因如下:1Win- dows系统图形界面友好,易于后期维护管理;2避免在为Linux操作系统的虚拟机附加共享存储过程中无法写入数据的问题。
从安全角度考虑,对虚拟机的操作大多在上班时间、 内网环境中完成,以减少操作失败造成的影响。节假日期间不在办公室,如遇虚拟机宕机,则需要进行远程诊断和处理。
VMware vSphere Client要求登录的电脑已安装管理软件的客户端。如未携带常用的笔记本或在公共环境下无法登录,将对维护造成不便。利用网页登录管理界面进行远程管理较为简便,用VPN进入虚拟内网,输入URL即可实现对虚拟机的重启、挂起等操作。VMware vSphere Client在此方面稍显不足。
3.4交换功能
鉴于华中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较强的数据处理需求,会产生大量的I/O操作,VMware可将物理服务器的网卡虚拟成交换机使用,即VMware具有虚拟交换机功能,从而加速了数据处理速度。VMware的虚拟交换机同样支持管理网段和业务网段的分离,以提高管理安全性。在VMware vSphere正确安装后,虚拟交换机将根据组网条件的需要,由VMware vSphere自动创建并使用。在Windows系列主机上,最多可使用10台虚拟交换机;在Linux系列主机上,可使用多达256台的虚拟交换机[4]。
3.5与外接存储系统的契合
VMware的虚拟机与外接存储设备(品牌EMC,连接方式:直连)读取和写入速度约70Mps,从华中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使用的1T存储空间看,满足了目前的系统要求。经过测试,在某品牌的虚拟平台中,虚拟机与外接存储设备(品牌同有,连接方式:FC SAN)读取和写入速度约40Mps,不能满足部分对读写速度要求较高的应用需求。由此可见,VMware对于外接存储设备读写速度较快。不过由于与存储设备的连接方式不同、品牌不同,暂无法得出两个虚拟平台本身对存储设备读写速度优劣的结论。
3.6可管理性
由于虚拟机的硬件全部为虚拟的,实际上并不存在, 虚拟机在启动过程中并不会像物理服务器那样显示硬件加载过程与硬件信息。当然,虚拟机的硬件故障较少,软件故障中,最常见的是操作系统故障,即虚拟机的系统磁盘文件丢失,导致虚拟机无法启动。一般使用装有Win PE系统的U盘映射到虚拟机,设置虚拟机从U盘启动, 将丢失的系统文件拷贝进去,使虚拟机顺利启动。
VMware vSphere Client简化了这一步骤,它可直接从管理员的电脑上传ISO映像到存储设备,设置虚拟机从光盘启动,进入修复模式,以上全部操作可在VMware vSphere Client界面中完成。VMware vSphere Client还支持对物理服务器的可视化管理,使用物理服务器的IP、用户名、密码登录即可。
4结语
从第三方检测市场供需信息对接平台研究的角度看, 华中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是以大型科学仪器共享为目标的第三方检测市场供需信息对接平台。由于目前尚无大型、综合的第三方检测市场供需信息对接平台, 所以希望本文能够给其它检验检测服务项目的供需信息共享、对接提供参考。
摘要:基于当前我国检验检测服务能力较弱的情况,通过探讨检验检测专业化服务和市场运营体系,解决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网络化中的关键性问题,整合相应的服务资源,构建专业化服务数据库,最终形成能够服务于多种检测需求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服务平台,从而有效提升检验检测服务能力。以2014年9月改版的华中地区大型科学仪器协作共用网为例,分析检验检测市场供需信息的特点,展示虚拟化技术对于第三方检测市场供需信息对接平台建设的作用。
关键词:虚拟化技术,大型科学仪器,检验检测,VMware
参考文献
[1] 刘彩虹,黄宇.国外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及发展对我国市场的影响和作用[J].商品与质量:消费研究,2014(12):39-40.
[2] 严雅君.国有检测认证机构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科技投资,2014(31):38-41.
[3] SMITH J E,NAIR R.虚拟机系统与进程的通用平台[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7-28.
[4] 杨其钦.浅议基于VMware Workstation实验环境下的网络管理[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18):56-57.
[5] 林幸笋,刘洋,郑欣欣.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订单式检测业务管理[J].中国认证认可,2015(2):58-61.
物流托盘共用系统分类综述 第7篇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托盘共用系统发展为四种类型[3]:(1)第三方所有托盘共用系统;(2)联盟式托盘共用系统;(3)第三方管理托盘共用系统;(4)私有托盘共用系统。除此之外,根据中国国情提出了另一种形式的托盘共用系统:松散式托盘共用系统[5,6]。
第三方所有托盘共用系统、联盟式托盘共用系统、第三方管理托盘共用系统、私有托盘共用系统的托盘专门提供给客户服务,(第三方管理托盘共用系统、私有托盘共用系统的托盘用于为企业内需要托盘的部门服务,也可称为客户),属于专业的托盘共用系统,因此我们将之称为“专业托盘共用系统”。而松散式托盘共用系统内的托盘主要是为自己服务,仅是为了获得额外收益而出租托盘,属于非专业托盘共用系统,因此我们将之称为“非专业托盘共用系统”。
1 专业托盘共用系统现状
1.1 第三方所有托盘共用系统现状
第三方所有托盘共用系统是一个由第三方所有的托盘共用系统,该第三方管理着该托盘共用系统的方方面面[4]。一个第三方所有托盘共用系统一般表现为一个托盘租赁公司。
目前全世界大约有超过26个第三方所有托盘共用系统,主要分布于北美洲东部、欧洲中部和西部、大洋洲、南美以及东亚。
美国集保物流设备有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第三方所有共用系统,它拥有3亿只托盘和集装箱,其业务覆盖了全球45个国家和地区,涵盖美洲、欧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等五大洲。于1947年在澳大利亚成立的路凯公司(LOSCAM)可视为澳洲和亚洲托盘租赁市场的领导者,拥有超过440万亿只托盘,年营业收入约600万美元,其业务覆盖澳大利亚、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菲律宾、越南、中国(大陆和香港)。而日本托盘租赁有限公司(JPR)其强大的影响力(其拥有韩国托盘共用系统公司、中华通路租赁有限公司等附属公司,并组建了亚洲托盘系统)成为了亚洲托盘租赁市场的王者,拥有超过700万只托盘,年营业收入约1.4亿美元,业务范围覆盖日本、新加坡、韩国(KPP)、中国大陆(深圳市顺航通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和台湾(中华通路租赁有限公司)、菲律宾(APP)、越南(APP)、泰国(APP)、美国(APP)。值得注意的是,俄罗斯至今都没有第三方所有共用系统,甚至CHEP也未在俄罗斯开展业务。
按洲统计,42%的第三方所有托盘共用系统位于亚洲,31%的第三方所有托盘共用系统位于北美洲,南美洲实际并没有第三方所有托盘共用系统,仅有CHEP的分公司。目前全世界有13个国家有第三方所有托盘共用系统,其中美国有5个,中国有5个,加拿大有3个,荷兰有3个,日本有2个。其它国家,如法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菲律宾、南非则均只有1个第三方所有托盘共用系统。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澳大利亚的LOSCAM公司,已经被我国招商局集团于2010年7月收购。不计算LOSCAM在内,我国目前已经拥有至少5个第三方所有托盘共用系统,但规模均较小,而且运营时间不长,还很不成熟。
由上述分析可知,第三方所有托盘共用系统的发展程度与地区(国家)的经济的水平有直接的关系,经济水平越发达的地区和国家,第三方所有托盘共用系统也越发达。
1.2 联盟式托盘共用系统现状
一个联盟式托盘共用系统一般由多个托盘租赁公司、托盘制造公司和托盘回收公司等组成。联盟式托盘共用系统委员会制定整个系统内的托盘质量和检查标准,并为系统内成员提供有效的内部托盘交换系统。此外,联盟式托盘共用系统委员会还可能会为系统内成员提供多种多样的其他服务,如业务培训、辅助管理工具等。
目前全世界约有5个联盟式托盘共用系统。(1)CPC(The Canadian Pallet Council)成立于1977年。它是一个非盈利性的组织。目前该系统拥有超过1 200家成员单位和700万只托盘。CPC还向其成员提供包括教育、培训、资产管理工具、托盘成本模型等服务。(2)EPAL(The European Pallet Association)成立于1991年。所有EPAL系统内的托盘都标有EPAL质量控制标志。尽管EPAL主要在欧洲开展业务,但近年来它也逐渐将业务扩展到了中国、印度和美国。(3)APP(The Asia Pallet Pool)成立于2002年,APP不仅在亚洲开展业务,而且通过与Trans-Pacific Pallets and Containers的合作在美国也开展业务。(4)PLUS成立于2010年,它旨在统一管理全美木托盘行业的所有生产企业、回收企业等。(5)The Netherlands beer industry pallet pool成立于1994年,它的托盘主要是1 000mm×1 200mm硬木托盘。它的客户包括了13家酿酒企业和其他一些饮料公司。该托盘共用系统的业务范围仅限于荷兰。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联盟式托盘共用系统的发展程度也与地区(国家)的经济的水平有直接的关系,目前仅有经济最为发达的欧洲、北美、东亚建立了联盟式托盘共用系统。
1.3 第三方管理托盘共用系统现状
顾名思义,第三方管理托盘共用系统是由制造企业、零售业等企业拥有的一个托盘共用系统,但拥有该系统的企业并不管理这个系统,而是委托第三方管理该系统。该第三方需负责托盘的分派、回收、跟踪、维护等各项业务[4]。
IFCO就是一家专业为企业的托盘共用系统提供托盘的维修、调度、跟踪、分拣以及回收等各种服务的第三方管理公司。该公司主要在欧洲、美国和加拿大开展业务。全球25强零售商中有9家是IFCO的客户,而全美100强制造公司中的20家是IFCO的客户。目前IFCO已经被CHEP收购。
1.4 私有托盘共用系统现状
私有托盘共用系统即是由制造企业、零售企业等企业拥有并全权管理的托盘共用系统。因此这种托盘共用系统所谓的共用也基本仅限于本企业内部的共用。美国邮政服务公司(The United States Postal Service,USPS)的托盘共用系统就是一个典型的私有托盘共用系统。USPS公司自身全权负责公司的所有托盘的维修、调度、跟踪、分拣以及回收等。USPS推行的一个名为“pallet round-up”的项目已帮助该公司节约了110万美元。目前它正在推行一个的新的项目,名为“闭环托盘仓储管理系统”。
2 非专业托盘共用系统———松散式托盘共用系统现状
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托盘共用系统的发展必将经历一个分散发展、逐步整合的过程。在市场发展的初期,我国托盘共用系统将存在多种经营模式,除包括目前国际上普遍存在的几种托盘共用系统形式外,还可能包括另外一种特殊的形式,我们称之为松散式托盘共用系统。这种托盘共用系统的运作模式是:拥有托盘的企业或个人借助社会公共信息平台将其闲置的托盘出租,以减少闲置托盘占用的资源,并获取额外收益。这种形式的托盘共用系统有利于充分利用我国现有分布在各个企业的托盘,提高托盘利用率,降低物流成本。
目前我国建立托盘共用系统的公司数目较多,民营企业率先建设我国托盘共用系统,如北京的中包精立、无锡的美捷物流技术有限公司等已经开始经营托盘租赁业务,并取得了一定进展。国有大型企业招商局集团收购了澳大利亚的LOSCAM托盘系统公司。其余建立托盘共用系统的公司由于规模小,尚不成熟,本文未予统计。
综上所述,国外托盘共用系统发展较为成熟,减少了物流成本,提高了物流效率。当前,国内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托盘共用系统尚不完善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国内应该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和资金投入,尽快建成托盘共用系统,以降低物流成本。
摘要:托盘共用系统是指负责托盘租赁、回收、维护与更新的社会服务系统。目前为止,托盘共用系统发展成为了四种类型,文章对四类托盘共用系统分类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
关键词:托盘共用系统,托盘租赁,专业托盘共用系统
参考文献
[1]吴清一.论中国托盘共用系统的建立[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3(12):1-4.
[2]吴清一.再论我国托盘共用系统的建立[J].物流技术与应用,2004(1):14-19.
[3]Raballand G,Carroll E A.How do differing standards in-crease trade costs?The case of pallets[J].The World E-conomy,2007,30(4):685-702.
[4]Anonymous.Naval Inventory Control Point.Investigationof non-wood pallets for use in Navy supply:Phase 1 re-port[R].Mechanicsburg,PA,2006.
[5]任建伟,章雪岩.基于改进托盘共用系统的托盘回收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10(3):482-485.
共用技术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