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密度LED范文

来源: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10-111

高密度LED范文(精选5篇)

高密度LED 第1篇

关键词:LED驱动电路,功率因数校正,LLC谐振变换器,高功率密度

0引言

随着环境和能源问题日益被人们关注,节能减排已经成为探讨的热点。而照明用电在各国的总发电量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中国照明消耗已占全国总发电量的12% ,并正以每年5% 的速度递增。而我国目前的照明主要以低效率的照明为主,可见采用高效率、可靠性好的照明电源,对节能减排具有深远意义[1]。1991年1月美国环保局首先提出的绿色照明,有关它的研究越来越多。我国于1996年开始实施绿色照明工程,通过开发和推广高效、节能照明器具来节约照明用电,减少环境污染,建立一个全新的照明系统[2]。相较于传统的照明光源,大功率LED有许多优点。若能利用节能环保的LED光源, 既能保证照明的质量和效果,同时解决了能源短缺和生态环境美化问题,符合绿色照明的要求。由此可见,对LED驱动器的研究具有深远的意义。

1总体方案的设计

本课题设计的高功率因数LED驱动电源模块规格为: 输入电压范围85VAC ~ 265VAC,输出功率为200W,输出电压为220V。

在通用照明领域,当有功输入功率大于25W时,必须引入功率因数校正功能,使谐波满足IEC61000 - 3 - 2 Class C的标准[3]。本课题中的输入有功功率已经达到200W,功率因数校正电路是必须的。因此考虑采用PFC + DC /DC变换器的双级式结构,总的电路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

1. 1功率因数校正器的设计

相对于无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来说,有源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APFC) 更有优势,是抑制谐波电流, 提高功率因数的最佳方法。适用于APFC的拓扑结构有很多,Boost具有输入电流连续,同时输入侧有电感,利于滤波器的设计; 不存在导通死角问题,驱动方式简单等优点,本系统前级采用Boost拓扑作为APFC的主电路,并选用意法半导体( ST) 推出的高性能电流型PFC控制芯片L6562[4],该芯片采用峰值电流控制方式,工作于临界导电模式,其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由式( 1) 可得最大电感峰值电流为: 7. 943A,

正常工作时主开关管所承受的电压应力是400V,考虑裕量及开关管的损耗,选择Intersil公司的IRF450( Vds= 500V,ID= 13A,Rdson= 0. 4Ω) 。

为了减小噪声,同时又要大于20k Hz,取开关频率fmin= 30k Hz,根据式( 2 ) 可确定输入电压最高265V时,电感量有最小值,此时输入电压的峰值Vpk= 374V,输出电压Vbus= 400V,Pbus= 220W,η = 90% , 代入式( 2) 可得: L = 320μH

选取PC40材质的EE42磁芯,它的Ae= 178mm2,磁芯的最大磁通密度Bm= 0. 2T。绕组匝数的表达式如下:

计算得N = 71. 982,可以选取72匝。

根据L6562的Datasheet可知,用于零点流检测的门限电平为2. 1V,为了保证在输入电压最大时也能检测过零点,辅助绕组的匝数Ns应满足:

对上式取整,该辅助绕组的匝数为6。

1. 2LLC谐振变换器的设计

为了减小LED驱动电源的尺寸和重量,提高直流变换器功率密度和可靠性,降低开关噪声,使开关变换器工作在软开关状态是一种策略。作为软开关技术中的一种拓扑,谐振变换器在高频开关电源领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LLC谐振变换器具有高功率密度、高工作频率、高效率、低电磁干扰等特点,是一种很实用的拓扑结构。

图3给出了半桥LLC谐振变换器拓扑结构,采用的控制器为意法半导体的变频控制芯片L6599[5],前级PFC的输出电压经过半桥得到高频方波电压,电容和谐振电感构成的谐振网络对其进行选频,全波整流电路对谐振网络产生的基波进行整流,从而传输到负载。

在额定输入电压时变换器工作在负载独立工作点,知前级输出电压Vbus= 400V,副边整流二极管的管压降Vf= 1. 2V,要获得输出电压Vo= 220V,则变压器匝比为:

为了设计变压器方便,选择n = 0. 9。

谐振电容Cr起着谐振和隔直作用,容值大的Cr承受的电压应力小,但会使回路电流较大,因此不宜取太大的Cr,本文选取15n F/630V的CBB电容。

在匝比n = 0. 9和电感系数k = 5的情况下,用Math CAD绘制出的直流增益特性如图4所示,选取谐振频率fr为200k Hz,谐振电感Lr的表达式如下:

从而可以得到励磁电感为Lm= k Lr= 202. 3μH

变压器选择PC材质的EI40磁芯,其Ae= 148mm2,又知最小开关频率为138k Hz,则初级绕组的最小匝数为:

由式( 7) 可知,变压器原边匝数Np应不小于13. 538匝,这里取Np= 18匝,又原副边匝比等于0. 9,副边取20匝,变换器两个次级绕组均为20匝。

2功率密度情况

功率密度的定义为电源的输出功率与其体积之比,即向小型化、轻量化、高频化趋势发展,电源的体积很大程度上是由储能元件决定,即磁性元件和电容,在一定的范围内,提高频率可以有效地减小储能元件的体积,同时能够抑制干扰,改善系统动态特性。

图5为本课题设计的200W电源实物图,其长 宽 高尺寸分别为200 65 50mm,经计算可知设计电源的功率密度约为0. 307W/m3,而某知名LED驱动电源的生产商销售的200W产品,其长 宽 高尺寸分别为228 69 40mm[6],从而可知功率密度为0. 318W/m3,由此可见,本课题设计的电源达到了高功率密度的要求。

3结束语

高密度电法的发展与应用 第2篇

高密度电法的发展与应用

文中从电极排列、反演处理方法、仪器等几个方面,介绍了高密度电法的发展,说明了所有电极排列方式是从对称四极、单极-偶极和单极-单极发展而来.在反演方法软件方面,介绍了基于圆滑约束最小二乘法及计算机反演快速计算程序.同时,提出供电时间、极化补偿和电极转换开关是高密度电法仪器发展的关键技术.文中列举了高密度电法在多个领域的应用简况,最后提出了高密度电法在今后发展的.趋势为高密度激发极化法、三维高密度电阻率法.

作 者:董浩斌 王传雷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物理系,湖北,武汉,430074 刊 名:地学前缘  ISTIC PKU英文刊名:EARTH SCIENCE FRONTIERS 年,卷(期):2003 10(1) 分类号:P631.3 关键词:高密度电法   电极排列   反演软件   仪器   电阻率成像  

黑鱼高密度养殖技术 第3篇

黑鱼为经济价值较高的淡水名贵鱼类,有“鱼中珍品”之称。其营养十分丰富,含大量蛋白质,比鸡肉和牛肉所含蛋白质都高。从营养学分析,黑鱼是一种营养全面、肉味鲜美的高级保健食品。黑鱼畅销国内外,售价昂贵,为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在国内市场上也是一种紧俏价高食品,养殖前景非常好,效益可观。

二、黑鱼的生活习性

黑鱼为底栖生活的鱼类,栖息环境极其广泛。凡蛙、泥鳅、鲫及各种水生昆虫群栖的场所,都是黑鱼喜栖的地方。

三、养殖前的准备工作

1.鱼池的选择。养殖黑鱼,土池塘、水泥池均可,为方便生产管理和销售,鱼池面积一般不宜过大,以1~2亩为佳。水深1.5~2米,底泥宜浅,进、排水口须设防逃网,防逃网须设40~60厘米。

2.鱼池的清整消毒。放养前必须做好池塘清整和消毒。可用生石灰对鱼池进行消毒,同时,在池塘四周种植80~100厘米宽的水浮莲作为隐蔽物,这样,既可防止黑鱼跳出池外,又便于遮阳、避暑、捕食,同时还能净化水质,调节水温。

四、养殖技术

1.放养鱼种

(1)鱼种选择。鱼种一般选择10厘米以上的当年鱼种,以10~20厘米、60~100克为最佳。

(2)鱼种来源。在集市上买鱼种,虽然价格较低,但规格不一,而且由于捕捉等原因而导致的鱼体受伤,故下塘前必须消毒,可用2.5%~3%的食盐水或0.001%的漂白粉液浸洗鱼体15~20分钟。

(3)鱼种放养密度。鱼种放养密度要根据饲料和水质等条件来确定,一般每亩放养体长10厘米左右的鱼种1000~1500尾,并可套养200~300尾大规格花白鲢鱼种,亦可放养成龄罗非鱼几十尾,用其孵化的鱼苗供黑鱼食用。

2.投喂饵料

黑鱼饵料有动物内脏及各种小鱼虾等。有的养殖户用鸡肠投喂,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自己养殖黄粉虫、蝇蛆或蚯蚓,既可解决饵料问题,又可大大降低养殖成本。黑鱼也可投喂人工配合饵料,其配方为:绞碎的杂鱼虾糜70%、豆粉20%、酵母粉5%,余下的为多维素矿物盐、促生长剂和抗生素。日投饵两次,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7%,以多数鱼吃饱为准。使用人工配合饵料,须从小进行摄食训练。初期可将蚯蚓或鱼虾肉糜投放到食台上,将食台吊在水面下20厘米处,引诱鱼苗摄食,待鱼苗习惯于上食台摄食后,再逐渐增加配合饵料。在摄食训练中途不要投喂活饵,以免影响训练效果。

3.日常管理

(1)巡塘。观察鱼的摄食、活动、水质变化,有无浮头预兆,有无病鱼等,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2)换水。黑鱼每天摄入高蛋白饵料,池水中氨的浓度较高,特别夏季水温高,水体很容易变坏。为此需要及时更换水体,一般每周换去1/3,半个月换去4/5,具体看水质的变化灵活掌握,有条件的地方,最好保持微流水养殖,养殖期间水温以不高于30℃为好。

(3)饲养管理。投饵要坚持“四定”。在投喂前以击拍声为“信号”形成“感官”反应,把黑鱼集合到食场周围,容易形成抱食局面,提高摄食量,减少饵料浪费。饵料种类以鲜动物为主,主要是海淡水小杂鱼、虾为主。淡水中有餐条、麦穗、沙里爬、幼鱼白、小鲫、小马非、鳑鲏、青稍、小青虾等,海水中有沙丁、青(黄)鱼古等各种小杂鱼。吃食旺季,鱼饵量大约为鱼重的8%左右,高者可达10%以上。吃食淡季为3%~4%。投饵方式采用“慢-快-慢”投喂效果好,饲料浪费少,大部分鱼吃饱后跑掉即可停喂。天气的好坏、气压高低、水质好坏,鱼的摄食量是不一样的。

(4)防逃。黑鱼种放养初期,鱼种尚小,跳跃能力较差。当逐渐增长,跳跃能力增强,尤其是在雨天换水时和清晨跳跃十分活跃,因此池埂离水面高度一般应大于50厘米,进排水口要安装结实的防逃网,池四周安装防逃网或防逃墙。

4.常见鱼病防治

(1)水霉病。防治方法,在拉网运输和放养等操作时要尽量仔细,防止鱼体受伤;每立方米水体中用0.1克孔雀石绿或0.5克甲基蓝进行全池消毒,鱼种发病时,可每立方米水体撒入10克孔雀石绿或用3%~5%浓度的食盐水溶液浸洗。

(2)肠炎病。防治方法,在100公斤饵料中拌入34克呋喃唑酮,(痢特灵)日投喂两次,连续3天。

池塘鳊鱼高密度养殖技术 第4篇

一、试验池塘条件

池塘条件直接影响养殖产量和养殖效益。因此,营造良好的池塘环境,是实行高密度养殖的首要条件。该试验塘口位于高邮湖畔,水量充足,水质良好,电力供应稳定,交通便利,周边无工业、农业及生活污染。池塘呈东西向的长方形,面积12.4亩,埂宽2.5米,坡比为1∶3,水深为1.5~2.0米,池底平坦,底质为壤土。池中建有独立的进、排水系统,池水不串灌、不串排。池中安装1.5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3台,120瓦的振动式自动投饲机1台,3千瓦和5.5千瓦的抽水机各1台。

二、试验准备工作

1. 清池消毒

清池消毒是灭菌除野的一项重要措施,既利于病害防治,又利于增产增效。入冬前排干池水,清除并焚烧池边杂草,以烧死草种和虫卵。挖除池底过多淤泥,保留淤泥厚度10厘米左右,冻晒池底整个冬季,以疏松土壤表层,改善通气条件,加速底泥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开春后向池内注水0.8~1.0米深,用生石灰或含氯30%的漂白粉消毒,用量分别为125~150千克/亩和15~20千克/亩,以杀灭病原菌、寄生虫、野杂鱼等敌害。

2. 施肥培饵

鱼种放养前5~7天向池内投施生物有机肥(主要成分为肥水菌群、光合细菌、芽孢杆菌、乳酸菌、酵母菌和固氮菌等),施肥量为10~15千克/亩,以培育浮游生物,为即将入池的鱼种提供天然饵料。在养殖过程中,每隔10~15天再追施1次氨基酸肥水素(主要成分为氨基酸、动植物蛋白、多种微量元素和多种维生素),追施量为1.0~1.5千克/亩,以满足浮游生物的营养需求,增加其繁殖速度和密度。

三、鱼种放养

鳊鱼为高密度主养鱼,放养平均规格为20尾/千克,密度为1800尾/亩,时间是3月10日。鲫、鲢、鳙鱼为配养鱼,放养平均规格分别为25尾/千克、6尾/千克、4尾/千克,密度分别为650尾/亩、100尾/亩、50尾/亩,放养时间是4月6日。放养的鱼种要求品种纯正,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鱼种入池前需用3%~5%食盐溶液或15~20毫克/升高锰酸钾溶液药浴10分钟左右,以杀灭体表病菌和寄生虫,防止将病原体带入池内。

四、试验方法

1. 合理投喂

投饲台搭建于池岸北侧中间部位。台面伸向池内水面2~3米,高出最高水位30厘米左右。投饲机安装在伸向池内台面的顶头。在投饲机前方用20目网片围成1个20~30米2的方形食场,网片下缘入水40~50厘米深,上缘用直径为15厘米左右的PVC管子做浮子,以防饲料随风飘散。该试验塘口在食场内安装了1台浮动式微孔曝气增氧机,以增强池鱼食欲,提高消化吸收率,加快生长。从鳊鱼种入池第二天起,开始投喂鳊鱼膨化料,驯化时间设置为20~30分钟,抛撒频率为6~9秒。养殖前期投喂的饲料蛋白含量为32%,粒径为2~3毫米,日投喂3次,投饲率为2%~3%;养殖中期投喂的饲料蛋白含量为30%,粒径为3~4毫米,日投喂3~4次,投饲率为4%~5%;养殖后期投喂的饲料蛋白含量为28%,粒径为4~5毫米,日投喂2次,投饲率为3%~4%。具体的投喂量应视天气、水质、摄食和生长情况灵活掌控。在养殖过程中,还应适当投喂部分青饲料(前期为浮萍,中、后期为苏丹草)。青饲料于上午投喂,投喂量以当天吃完为宜。适当投喂一些青饲料,可减少鳊鱼体内脂肪积累,促其健康生长。

2. 科学调水

每7~10天加水1次,每次加水10~20厘米深;每10天左右换水1次(高温季节每5~7天换水1次),每次换水20%~30%,保持池水透明度在35厘米左右。调节酸碱度在7.5~8.5之间,保持池水呈弱碱性。当酸碱度低于7.5时,全池泼洒生石灰,1米水深用量为10~15千克/亩;当酸碱度高于8.5时,全池泼洒pH值降解剂(主要成分为植物多糖、酶、pH值降解因子等),1米水深用量为200克/亩。氧气是鱼类生存的必要条件,保持池内充足的溶解氧,是促进高密度养殖鱼类快速生长的重要技术手段之一。该试验池增氧机上安装了溶氧控制器,设置了溶氧的上、下限控制值,实现增氧设备的自动开、停机,保持池水溶解氧在5毫克/升以上,满足养殖鱼类的生理需求。在增氧机因故障不能正常使用时,可采取抛撒粒粒氧(主要成分为过碳酸钠、过氧化钙,活性氧≥13.5%)的应急措施,用量为0.5~1.0千克/亩。每15天泼洒1次浓缩EM精华素(主要成分为细胞激活素、浓缩乳酸菌、嗜酸乳杆菌、酵母培养物及有机酸、光合细菌、枯草芽孢杆菌、有益微生物、氨基酸、小肽、多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用量为200~250克/亩,以调优水质。每30天抛撒1次底改活菌颗粒(主要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反硝化细菌、硫化细菌、沸石粉、钙质、腐植酸钠、EDTA、增氧物质),用量为1千克/亩,以修复底质环境。

3. 积极防病

坚持“防病为主、治病为辅”的方针,将鱼病防治工作贯穿于饲养的全过程,切实做到“无病早防、有病快治”,严格控制鱼病的发生和蔓延。养殖期间,每7~10天对投饲区域泼洒1次二氯异氰尿酸钠(含氯60%)溶液,浓度为0.5毫克/升,防止细菌的大量滋生。6~9月份,每15天泼洒1次强力菌毒杀(主要成分为戊二醛,规格为20%),用量为200克/亩,防治细菌性疾病。7~9月份,每30天投喂1次用0.03%大蒜素(三硫二丙烯含量为60%)配制成的药饵,每次连喂3~5天,防治肠炎病。5~8月份,每30天使用1次敌鱼虫(主要成分为百部、贯众、苦参、川楝子、食盐等),用量为200~300克/亩,防治寄生虫病。饲养期间鱼类一旦发病,应快速诊断治疗,将病害消灭在“萌芽”之中,将损失降至最低。

nlc202309091103

4. 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各巡塘1次,根据池鱼的活动、摄食、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投饲量。定期检测水温、透明度、溶解氧、酸碱度及氨氮含量等,若发现水质变坏,应及时采取改良调优措施,保持池水的“肥、活、嫩、爽”。经常检查增氧机、投饲机、抽水机的运行情况,若发现故障,应及时抢修或更换。平时应认真填写塘口记录,详细记录天气、水温、水质、鱼种放养、投饲、施药、捕捞和销售等情况,以便总结提高。

五、效益分析

1. 投入成本

12.4亩养殖投入总成本为169 152元,其中投放鳊鱼种1120千克、成本为12 320元;鲫鱼种326千克、成本为3912元;鲢鱼种208千克、成本为1040元;鳙鱼种160千克、成本为1280元;投喂饲料27.5吨、成本为132 000元。另支出塘租费6200元(500元/亩)、渔药费2480元(200元/亩)、水电费3720元(300元/亩)、人工费6200元(500元/亩)。

2. 产量产值

12.4亩养殖总产值为228 972.8元,其中捕获鳊鱼12 860千克、产值为172 324元;鲫鱼2758千克、产值为37 508.8元;鲢鱼1672千克、产值为8360元;鳙鱼1078千克、产值为10 780元。

3. 经济效益

12.4亩养殖总产值为228 972.8元、投入总成本为170 392元、总效益为59 820.8元,平均每亩养殖效益为4824.3元。

六、小结与讨论

1. 该试验表明,在主养鳊鱼的池塘中,为了提高水体生产力、增加养殖效益,适量配养小规格的鲫鱼和鲢、鳙鱼是可行的。鲫鱼能翻动底泥,摄食池底碎屑、残饵,可控制池底病菌繁殖,降低发病率;鲢、鳙鱼以池中的浮游生物为饵,可控制池水肥度,促进鳊鱼生长。不宜搭配抢食能力较强的鲤、草鱼等,以免影响鳊鱼摄食。

2. 使用自动投饲机投喂鳊鱼膨化料,既可实行定时、定点、定量投喂,又能做到喷散分布均匀,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池鱼均衡生长。

3. 投饲时使用微孔增氧增加食场内的溶氧量,可增强池鱼食欲,提高消化吸收率,加快生长,缩短养成周期,提早上市卖高价、增效益。笔者认为该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4. 养至8~9月份,大部分鳊鱼已达商品规格,可捕售3~4次热水鱼,捕大留小,降低密度,以加快存塘鱼的后期生长。另外,热水鱼上市量少,销售价格高,可加速资金周转,增加养殖效益。一般捕售热水鱼的数量应占全年计划产量的50%左右。

(作者联系地址:江苏省金湖县健康路7号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邮编:211600)

高密度培育黄颡鱼种试验 第5篇

一、材料与方法

1. 池塘的环境条件

池塘位于校园内,面积2亩,东西走向,长方形,光照充足,池壁四周砌挡土墙,池底平坦,淤泥厚20厘米,排灌方便。养殖用水为地下井水,水质符合渔业用水标准的要求。在离池塘约50米处建有1个圆柱形的蓄水池,平时用抽水机将地下井水抽到蓄水池内待用,利用水位的落差,随时向池塘供水,配备有1台3千瓦的叶轮式增氧机和抽水泵等渔业机械。

2. 池塘清整与消毒

放苗前,彻底清除池塘周边杂草和池内杂物,维修进、排水口,做好防洪、防逃准备工作。池内留水10厘米深,用生石灰与茶麸混合清塘,生石灰用量为50~75千克/亩,茶麸用量为40~50千克/亩。茶麸使用前打碎成小块,提前24小时浸泡,先遍施生石灰后遍施茶麸,注意要用生石灰消毒池壁四周,彻底杀灭有害生物。

3. 培养基础饵料生物

用生石灰与茶麸清塘后第二至第三天,向池塘内注水80~100厘米深,再投施经发酵的有机肥(猪粪或鸡粪)培育饵料生物(轮虫、枝角类等),用量为100~150千克/亩。水温25~32℃时,施肥后7天左右饵料生物就会培养起来,水色以黄绿色、茶色为好。施肥后注意观察水色,看是否需要追肥,同时每天用120目筛绢小抄网捞取水中的浮游动物,采用解剖镜或40倍的显微镜观察饵料生物的种类、密度,当枝角类的密度达到2~3个/毫升时就可以放苗了。

4. 鱼苗放养

①鱼苗质量的鉴别。鱼苗质量直接影响放养成活率,体质好的鱼苗体色鲜艳、体形肥壮均匀、规格整齐,放在白盆中游动活泼。具体鉴别方法见附表。

②鱼苗下塘前要试水。试水的目的是确定清塘药物的毒性已消失,确保放养鱼苗的安全。试水的方法是大量放苗前24小时,在池塘下风处取水1桶或安装1个小网箱,在水桶或小网箱中放入十几尾黄顙鱼苗,24小时后,如果鱼苗安然无恙,就可以大量放苗。

③鱼苗下塘前拉“空网”。清塘后放苗前,池塘中可能会出现鱼苗的敌害生物如水蛇、水蜈蚣、蝌蚪、松藻虫等,放苗前用密网在池塘中拉2~3遍,清除敌害生物,尽量减少它们对鱼苗的危害。

④鱼苗放养密度确定。本试验黄颡鱼苗放养规格为2厘米左右,售价为0.09元/尾,放养密度为48万尾/亩。

5. 饲养管理

①饲料投喂。培育前期不投喂,池塘中有大量的枝角类等饵料生物可供黄颡鱼苗摄食,随着饵料生物的逐渐减少,开始投喂鳗鱼成鱼料。投喂时,在鳗鱼成鱼料中拌入维生素C加水搅拌成团块状,用细竹条编制成的结构紧密的直径40厘米、深20厘米的半球状竹篮做食台,在两条平行的塘堤间紧拉1条8号铁线(铁线距离第三条塘堤1米),在铁线上每隔3米吊挂1个竹篮于水下50厘米处,将团块状的鳗鱼成鱼料均匀地投到每个竹篮中。每天投喂量为鱼体重的5%~7%,每天早、中、晚各投喂1次,早、晚投喂量要大些,坚持“四定”投喂原则,每次具体投喂量可根据黄颡鱼的吃食情况、天气状况、水温及水质状况来确定,一般以1小时内吃完为准。另外,用筛绢布做成观察网沉入水下50厘米处,在喂料时放入一定量的饲料,以便于观察鱼苗的摄食和生长情况。

②水质管理。由于放养密度大,放苗后即将池水加满,水深约180厘米,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0厘米左右,晴天除了9~12时和17~20时不开增氧机外,其他时间都开启,阴雨和闷热无风的天气全天开机,根据水质状况适时排去部分老水、加入适量新水,保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

③坚持巡塘。坚持每天早、中、晚巡塘,仔细观察鱼苗的活动情况并记好养殖日志,及时打捞死鱼、杂物等,对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发现鱼群异常及时处理。

6. 病害防治

坚持“以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黄颡鱼是无鳞鱼,对很多药物敏感,用药时应注意品种与用量。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病虫害主要是出血性水肿等细菌性疾病和车轮虫病。

①出血性水肿病的防治。患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外翻,部分头部充血,腹腔内有大量血水。治疗时可先换水50%,然后用0.3克/米3的三氯异氰尿酸溶液进行水体消毒,连用2~3天。

②车轮虫病的防治。患鱼离群独游,往往头朝下、尾朝上悬浮于水面或侧卧于水面,或沿池边狂游,严重者导致死亡,镜检体表黏液或鳃丝发现大量车轮虫。使用0.3毫克/米3的1%阿维菌素溶液全池泼洒治疗。

二、试验结果

经过30天左右的培育,陆续将体长4~5厘米的黄颡鱼种捕捞出售,捕捞前停食1天,售价为0.13元/尾,除去鱼苗、饲料、药物、电、人工等费用,盈利2.6万元。

三、总结与分析

1. 利用面积2亩的池塘高密度培育黄颡鱼种,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池塘高密度培育黄颡鱼种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值得同行借鉴。

2. 这次在校内进行池塘高密度培育黄颡鱼种试验,不但让学生学习了黄颡鱼种的培育技术,而且培养了他们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的精神,更加坚定了他们从事水产养殖事业的信心。

3. 由于放养密度大,投喂量也大,投料后15天左右池塘表面开始出现大量蓝绿藻,这是水质恶化的前兆,遂采取排去含有大量蓝绿藻的 20厘米左右的表层水,并加入新水,全天24小时开启增氧机,使鱼种转危为安。

4. 由于放养密度大,养殖过程中分批将体长4~5厘米的黄颡鱼种捕捞出售,降低了池塘中鱼种的密度,不但水质不易恶化,而且更有利于小规格鱼种的生长。

5. 本次池塘高密度培育黄颡鱼种试验,笔者认为放养密度偏大,养殖过程中水质难调控,很容易恶化,存在全池鱼死光的风险,合理的放养密度有待在生产实践中进一步摸索。

(作者联系地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水产畜牧学校 邮编:530021)

高密度LED范文

高密度LED范文(精选5篇)高密度LED 第1篇关键词:LED驱动电路,功率因数校正,LLC谐振变换器,高功率密度0引言随着环境和能源问题日益被人们...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