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复方莪术油范文

来源:莲生三十二作者:开心麻花2025-10-111

复方莪术油范文(精选8篇)

复方莪术油 第1篇

1仪器与试药

1.1仪器:QTR3120基本加热型超声波清洗器 (天津市瑞普电子仪器公司) ;UV19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浙江福立分析仪器有限公司) ;LC1620系列高效液相色谱仪 (上海益丝科贸有限公司) ;L-550台式低速大容量离心机 (湘仪离心机仪器有限公司) ;帕恩特应用分析级超纯水器 (北京湘顺源科技有限公司) ;FA1004B万分之一电子分析天平 (上海右一仪器有限公司) ;

RE-52AA旋转蒸发仪 (东莞康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KHW-D-1LC精密拉伸水浴锅 (上海科恒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

1.2色谱柱:安捷伦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色谱柱 (218 mm4.6mm, 5μm) 。

1.3对照品:维A酸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4试剂:甲醇、乙腈为色谱纯;水为纯化水, 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1.5原辅料:单硬脂酸甘油酯 (江苏东邦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白凡士林 (湖北省银河化工有限公司) 、维A酸 (江苏东邦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硬脂酸 (湖北省银河化工有限公司) 、三乙醇胺 (江苏东邦医药化工有限公司) 、羟苯乙酯 (济南日月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

2制备方法

2.1处方。莪术油、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维A酸、硬脂酸、三乙醇胺、羟苯乙酯。

2.2莪术油制备

2.2.1粉碎目筛的选择。分别将莪术粉碎过10目、20目、30目筛, 加入10倍纯化水, 蒸馏提取8小时, 收集莪术油。将莪术粉碎10目收率为1.12%, 莪术粉碎20目收率为1.53%, 莪术粉碎, 30目收率为1.91%.实验结果表明, 粉碎30目莪术油收率明显高于粉碎10目、20目, 所以选择粉碎30目。

2.2.2加水倍数的选择。将莪术粉碎过30目筛, 分别加入8倍、10倍、12倍纯化水, 蒸馏提取8小时, 收集莪术油。将莪术加入8倍纯化水收率为1.59%, 莪术加入10倍纯化水收率为1.91%, 莪术加入12倍纯化水收率为1.92%。实验结果表明, 加入12倍纯化水莪术油收率明显高于加入8倍纯化水, 但和加入10倍纯化水无明显差别, 所以加入10倍纯化水。

2.2.3蒸馏时间的选择。将莪术粉碎过30目筛, 加入10倍倍纯化水, 分别蒸馏提取6小时、8小时、10小时, 收集莪术油。蒸馏提取6小时收率为1.39%, 蒸馏提取8小时收率为1.91%, 蒸馏提取10小时收率为1.93%.实验结果表明, 蒸馏提取8小时收率明显高于蒸馏提取6小时收率, 但与蒸馏提取10小时收率无明显差异, 所以选择蒸馏提取8小时。确定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过30目筛, 加10倍量水, 蒸馏提取8小时。

2.3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取β-环糊精加入纯化水, 加热溶解, 放凉, 再加入莪术油, 搅拌30分钟, 冷藏24小时, 抽滤, 将滤渣真空干燥, 粉碎成细粉。

2.4维A酸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将β-环糊精加入适量纯化水研成糊状, 加入溶解后维A酸, 搅拌30分钟, 真空干燥, 粉碎成细粉。

2.5乳膏基质的制备:将羟苯乙酯、三乙醇胺、十二烷基硫酸钠、甘油制成水相。将硬脂酸、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制成水包油型 (O/W) 乳膏基质。

2.6复方莪术油乳膏的制备:将莪术油β-环糊精包合物和维A酸β-环糊精包合物混合均匀, 再与乳膏基质混合均匀, 分装, 即得。

3质量控制

3.1性状。本品为微黄色、均匀、细腻的O/W型乳膏。符合《中国药典》2010年版对软膏的要求[13]。

3.2含量测定

3.2.1依据查阅文献及考查的结果, 确定色谱条件如下。流动相:乙腈-水 (65∶35) , 检测波长:245nm, 流速:1.0mmin-1。柱温:30℃。理论板数按牛儿酮计算应不得低于3000。

3.2.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牛儿酮对照品适量, 置容量瓶中, 加60%乙腈制成每1m L含15ug的溶液, 即得。

3.2.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复方莪术油乳膏精密称定, 置具小烧杯中, 精密加入异丙醇10m L, 用60%乙腈转移至100ml容量瓶中并稀释定容, 超声处理20分钟, 放冷, 滤过。取续滤液, 即得。

3.2.4专属性试验。依照处方取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维A酸、硬脂酸、三乙醇胺、羟苯乙酯按样品制备工艺制成阴性对照样品, 按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制成阴性液, 依色谱条件测定, 结果阴性试验没有干扰, 表明本方法专属性良好。

3.3微生物限度检查。按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所载方法测定, 结果符合规定[13]。

4结论

本制剂稳定、可靠, 符合中国药典相关规定。此测定方法可用于复方莪术油乳膏中牛儿酮的含量测定。

摘要:本实验研究复方莪术油乳膏的制备方法进行研究。莪术油的提取方法为:提取工艺为药材粉碎过30目筛, 加10倍量水, 蒸馏提取8小时。复方莪术油乳膏的处方为莪术油、单硬脂酸甘油酯、白凡士林、维A酸、硬脂酸、三乙醇胺、羟苯乙酯。结论:本制剂稳定、可靠。

复方莪术油 第2篇

【摘要】目的 探讨四种工艺从莪术中提取的挥发油对Hela细胞外LDH活性影响的差异性,并以此旁证遴选最优工艺。方法 分别采用石油醚浸提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压榨粗油经水蒸气蒸馏法精制、水蒸气蒸馏法提取莪术油,经标准品比对等纯度鉴定后,分别配制成浓度为10、20、40、80、160、320、640μg/ml的莪术油干预Hela细胞72h,按照LDH试剂盒说明检测细胞外LDH水平。结果 压榨法提取的莪术油在20·g/ml、其它三种方式提取莪术油20·g/ml作用于Hela细胞72h后的LDH值与阴性组比较呈现出显著差异性,且明显呈量效正相关。结论 四种工艺提取的莪术油均可量效正相关地激活LDH;压榨粗油经水蒸气蒸馏法精制莪术油对LDH的激活作用显示出量效敏感优势,提示压榨粗油经水蒸气蒸馏法精制可能为最佳工艺。

【关键词】:莪术油;LDH;活性;比较

【中图分类号】R722.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3-0144-02

基金项目:贵州省社会发展项目(黔科合SY(2008)3027号)。

温莪术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的干燥根茎,具行气破血,消积止痛之功。用于治疗瘢瘕痞块,淤血经闭,食积胀痛,早期宫颈癌1。目前关于温莪术中挥发油的提取工艺有水蒸气蒸馏提取法、CO2超临界萃取提取法、鲜品榨汁提取法、石油醚回流提取法2-4,但较少有文献就挥发油的各种提取工艺的药效学进行比较,鉴于中药的不同制备工艺所得的药品抗肿瘤药效也存在不同2。因此,对在不同工艺中提取的同一药品进行药效比较从而筛选出最佳提取工艺是有必要的。

1.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药物 温莪术药材购于四川双流县温郁金基地,经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中药学副教授张学愈鉴定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 wenyujin Y.H.Chen et C.Ling的干燥根茎。四种莪术油(分别由水蒸气蒸馏提取法、超临界CO2萃取提取法、鲜品榨汁经水蒸气蒸馏精制法、石油醚浸提法提取,由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备,用Tween-80溶解,配成10mg/mL的贮存溶液,4℃避光保存。

1.2试剂 人宫颈癌Hela细胞株(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细胞编号:GDC009);RPMI-1640培养基、MTT及胰酶(Sigma公司);胎牛血清(天津市灏洋生物制品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1.3仪器 BIO-TEK ELX 800-UV全自动酶标仪(美国宝特),LC-290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上海天普)。

1.4 方法

1.4.1细胞的培养 取人宫颈癌Hela细胞,培养于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中,置5%CO2、37℃培养箱中,每1-2天传代一次。

1.4.2 MTT试验 将对数生长期的Hela细胞消化并制备成单细胞悬液,调整细胞浓度为3×104/ml,按每孔180·l接种于96孔板,培养24h后分为空白调零组(仅加培养基)、阴性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基)、阳性对照组(5-Fu 10·g/ml)、溶酶组(加入等体积的0.5% Tween-80溶液)挥发油组(四种方式提取挥发油,均设10、20、40、80、160、320、640·g/ml七个浓度梯度组),每组设10个平行孔,每孔加入20ul的药物,继续培养72h,于结束前4h小心吸去上清,加入无血清培养基200μl/孔,并加入20μl/孔浓度为5mg/ml的MTT,培养4h后吸弃培养基,每孔加入DMSO 150μl,混合器振荡10min,使其充分溶解,置于自動酶标仪上,以490nm波长测定各孔的吸光度OD值[4]。重复实验三次。

1.4.3 LDH活性检测 收集上述加无血清培养基之前的上清液,根据南京建成LDH试剂盒说明检测细胞外LDH水平。LDH活性(U/L)=(测定孔OD值-对照孔OD值)/(标准孔OD值-空白孔OD值)×标准浓度(0.2mmol/L)×样品测试前稀释倍数×1000。

1.4.5 统计处理 所有数据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认为有差异,P<0.01认为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与讨论

四种工艺提取莪术挥发油的LDH值较阴性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P<0.01),其中鲜品榨汁经水蒸气蒸馏精制法挥发油在320ug/ml时LDH值最高(表1)。

表1 四种方式提取莪术油作用于Hela细胞72h后的LDH值(U/L) (X±s,n=10)

药物浓度(·g/ml)莪(石)莪(超)莪(压)莪(水)阴性对照组0————97.39±12.3610145.46±9.84101.65±8.43187.86±11.78﹡125.13±12.8320164.66±7.51﹡136.85±13.36﹡243.13±12.36△150.67±15.82﹡40234.12±21.32△162.32±18.44﹡296.65±19.14△257.25±30.77△80298.15±22.77△207.82±15.99△338.39±23.89△277.72±23.01△160398.31±17.28△280.58±41.92△437.47±25.71△315.97±50.00△320428.13±25.09△319.83±18.85△463.10±16.76△370.31±22.73△640395.92±40.38△331.71±40.38△422.35±27.25△386.51±36.54△与阴性对照组比较﹡P<0.05,△P<0.01

从实验结果总体趋势而言,压榨法提取的莪术油在20·g/ml、其它三种方式提取莪术油20·g/ml作用于Hela细胞72h后的LDH值与阴性组比较呈现出显著差异性,且明显呈量效正相关。

仅从压榨粗油经水蒸气蒸馏法精制莪术油对激活LDH 活性较优而论,从莪术中提取挥发油以先压榨获得粗油再水蒸气蒸馏浓缩提取精油工艺为佳。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2]邹俊,涂铭旌,张学愈,等.不同提取工艺制备的温莪术挥发油对Hela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39(4):671~672.

[3]张学愈,盛勇,邹俊,涂铭旌,潘年松,等.石油醚提取过50目和过325目筛目筛温莪术挥发油收率比较[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2):292~293.

复方莪术油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研究对象是选择2011年4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33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年龄从24~52岁,平均年龄为33.7岁。33例患者中有21例白带异常,呈黄色或褐色的稀薄泡沫样,且有异味,3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外阴瘙痒,严重中不能忍受,体格检查发现有24例患者外阴水肿,另有8例患者情况较为严重,可肉眼看见红色丘疹。33例患者均取白带做常规检查,发现均为阴道滴虫阳性,可确诊为滴虫性阴道炎。33例患者在性别年龄均无差距,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将33例滴虫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为17例,治疗给予复方莪术油栓和口服奥硝唑;对照组患者16例,不提供口服奥硝唑,仅为局部的给予复方莪术油栓,两组患者在治疗1周后,观察各组的治疗效果。具体的治疗方法为奥硝唑口服,每次0.5g剂量,每天早晚各服一次。在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对外阴清洁后,将一枚50mg复方莪术油栓放入阴道内,于早晨排便取出,使用1周左右,以1周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的时间。在33例患者整个治疗期间,不可自私停药,不可私自服用其他药物,在月经期要停止用药,并且治疗过程中避免性生活,防止加重病情。

1.3 统计处理

实验所得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对取得数据分析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患者明显有效14例(82.35%),有效为2例(11.76%),仅1例无效(5.88%);对照组患者9例效果显著(56.25%),4例有效(25%),3例无效(18.75%)。在3个月和6个月后随访调查患者治疗情况,发现实验组患者在3个月和6个月复发人数分别是0和1,而对照组患者在3个月和6个月复发例数分别是2和4。详情见表1和表2。

注: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注:实验组和对照组复发率对比,#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由于现在女性对外阴卫生情况不予以重视,导致各种阴道炎性疾病的发生,尤其常见的是滴虫性阴道炎,具有很高的发病率,并且有传染性和高复发率。因此对于滴虫性阴道炎的治疗临床上一直在试图找到方便有效安全的方法,一般传统的治疗方法还是运用抗生素,抗菌药物进行对症治疗。现在普遍采用的抗菌药物是奥硝唑,奥硝唑是一种广谱抗菌药物,适合应用在各种感染性疾病中[4],尤其是对阴道毛滴虫有较好的抗菌效果,但是随着抗生素和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细菌等微生物的耐药性越来越强[5],以致于抗菌药物的抗菌抗感染作用也相对减弱,因此在临床上在单用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效果不令人十分满意,且复发率较高。我院对此进行探讨研究,发现使用复方莪术油栓联合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具有很好治疗效果,可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并且降低日后复发率。通过表1可知,实验组17例患者中明显有效比例82.3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25%,且无效率也远远低于对照组,再从表2中得知,在3个月和6个月时随访发现,实验组滴虫性阴道炎患者5.88%的总复发率大大低于对照组37.5%的总复发率。可见,在联合使用了两种药物后治疗效果显著的上升,且能很好的控制复发人数,降低复发率。单用口服奥硝唑治疗后,效果不如联合复方莪术油栓使用的原因可能是长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导致细菌寄生虫对抗菌药物产生较大的耐药性,因此总的治疗效果不佳。另外复方莪术油栓的莪术具有很强的抗菌消炎[6,7,8],激发患者免疫系统,增强抵抗力等药理作用,有关研究显示在运用莪术提取物和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是可以显著的提高抗菌效果,莪术油具有活血化瘀[9],消肿止痛,促进伤口创面的愈合,在保证了具有极强的抗菌作用的同时,还很好的避免了细菌产生耐药性的情况。复方莪术油栓在使用时确保先清洗外阴[10],若出现不良反应如红肿灼热感是,要停药咨询医师。传统中药制剂和西药的联合使用对细菌寄生虫的抗菌效果显著提高,且很少出现不良反应等情况,也极大程度的降低了复发率,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运用复方莪术油栓联合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降低了复发率,在临床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张心红.硝呋太尔制霉素阴道软胶囊治疗妊娠期阴道炎的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5):550-551.

[2]吴玲,张琴,郑培,等.复方莪术油栓联合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84例[J].中国药业,2012,21(18):94-95.

[3]闵洁,王泽华.口服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J].华中医学杂志,2002,26(2):113-114.

[4]罗新,李爱斌,徐顺先,等.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1,21(11):42-43.

[5]赏亚君.复方莪术油栓联合伊曲康唑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32例[J].中国药业,2012,21(20):95-96.

[6]徐燕.复方奥硝唑栓治疗阴道炎58例分析[J].北方药学,2012,9(12):13.

[7]牛义贵.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疗效及细胞因子IL-2、IL-8和IL-13的变化[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6):6075-6077.

[8]万淑云,张颖.洁尔阴洗液外用联合奥硝唑治疗滴虫性阴道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疗前沿,2010,5(1):45.

[9]代德高,周贤刚,钟渠.康妇特栓治疗阴道炎及宫颈炎的系统评价[J].黑龙江医药,2010,23(4):551-554.

莪术油注射液的不良反应及原因分析 第4篇

关键词:莪术油注射液,不良反应综述,原因分析

莪术油注射液是莪术油、葡萄糖和适宜的助溶剂配制而成的灭菌水溶液, 莪术油主要含莪术醇、莪术二酮、β-谷甾醇、榄香烯等[1]20余种有效成分, 对呼吸道病毒及流感病毒有直接抑制或杀灭作用, 对金葡菌、大肠杆菌及伤寒杆菌等也有抑制作用。临床用于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肠炎、心肌炎、脑炎、肿瘤以及抗血栓[2]等症的治疗。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 其不良反应明显增加, 现就近年文献报道的不良反应作一综述, 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以供临床参考。

1 不良反应

1.1 变态反应

1.1.1 全身症状

王艳梅[3]等报道1例患者, 女, 18岁, 因咽喉肿痛、咳嗽就医, 考虑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予静脉滴注莪术油注射液250mL。用药后10min出现烦燥, 20min后患者出现胸闷、心慌、面部潮红, 发热, 体温达39.2℃, 立即停止输液, 给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注射, 患者体温惭恢复正常, 胸闷等症状也缓解或消失。郭素等也有类似的报道[4]。

1.1.2 过敏性休克[5]

患儿, 男, 7岁, 发热3d伴轻咳来诊, 查体:体温38.40℃, 呼吸平稳, 咽部充血, 扁桃体I度肿大。血常规:WBC 8.9×109/L, N 0.4, L0.5, RBC 4.12×109/L, Hb 119 g/L, PLT 290×109/L。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予莪术油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 滴速20滴/min当滴注约10min时, 患儿感觉舌头及手足心痒麻, 即而患儿面部肢端发青, 呼吸困难, 体温39.5℃, 面部潮红, 四肢冷, BP:60/40mmHg, 考虑莪术油过敏所致休克, 立即予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0.5mg肌注, 吸氧, 地塞米松注射液5m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患者约20 min后逐渐清醒, 血压恢复正常, 四肢转暖。

1.1.3 剥脱性皮炎

李文辉[6]等报道, 1例患者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使用莪术油注射液0.2g/d静脉滴注, 用药5min时, 患者感觉全身瘙痒, 皮肤潮红, 全身散布性皮疹, 伴胸闷、心悸。判断为莪术油过敏反应, 立即停止滴注, 予地塞米松、异丙嗪等抗过敏, 未见好转, 皮疹继续加重, 多处皮肤呈鳞片状脱落, 脱落后可见肿胀创面, 渗出液较多, 触痛明显, 口腔黏膜多处溃疡, 急入皮肤科住院治疗, 诊断为剥脱性皮炎, 立即予抗过敏、抗感染治疗, 15d后创面愈合出院。而也有报道, 患者使用莪术油后出现皮肤潮红, 压之退色, 无斑丘疹出现的过敏反应, 停药后自行好转。

1.1.4 过敏性死亡

李涛[7]等报道, 死者, 男, 9岁, 因发热、咳嗽、气喘等使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250mL, 内加头孢唑林、病毒唑静脉滴注, 用完药后回家, 次日凌晨患者病情突然加重而再次入院, 但抢救无效死亡。而后尸检发现:喉头水肿 (轻度) , 肺间质水肿, 支气管腔内有炎性渗出。心、肝、肾等其他脏器主要表现为淤血、水肿改变。从死者肾、肝、血液中均检出莪术油成份, 毒性分析排除常见毒性中毒。还有龚志强[8]等也有相似报道。

1.2 呼吸系统反应[9]

患者, 女, 4岁, 因咳嗽、咽喉肿痛, 给予莪术油注射液250mL, 静滴。用药10 mL左右, 患者出现胸闷症状, 随之呼吸困难, 面色苍白、有类似哮喘症状, 立即停止输液, 使之平卧, 给氧, 静推地塞米松注射液5mg。患者随之好转。

1.3 胃肠道反应

秦海宏[10]等报道:患者, 男, 3岁发热, 咳嗽3d, 咽部充血, 双肺呼吸音粗糙, 无干湿性啰音, 诊断:支气管炎:患儿无用药过敏史, 用抗病毒药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150mL静滴, 该药用约30mL后患儿感觉腹部疼痛, 随即出现非喷射性呕吐, 脸色苍白, 呼吸急促。立即停止输液, 予以平卧, 普通护理, 30min后不适症状消失, 改用炎琥宁, 无类似不适发生。张国宏[11]也有相似的报道。

1.4 神经系统损害

樊省廉[12]报道:患者, 男, 8岁, 因扁桃体炎而使用莪术油注射液0.1g×100mL, 静滴, 用药约10min患儿突然烦燥不安, 谵语, 双手舞动, 对答不切题, 无呕吐、皮疹、抽搐等, Tmax 37℃, 立即停用莪术油, 予输氧, 静脉推注地塞米松5mg。1h后患儿清醒, 对答切题, 对上述反应无记忆, 头颅CT及脑电图无异常。

1.5 血液系统的损害

张国红[11]报道:患者, 女, 5岁, 诊断:急性扁桃体炎, 用莪术油注射液250mL联用青霉素400万u, 静脉滴注, 用完药后, 患儿突然鼻大出血, 立即予止血药静滴后, 次日把莪术油换用利巴韦林, 未见鼻出血, 第三天又换回莪术油, 患儿又出现鼻出血。也有相关报道用了莪术油后出现血尿[13]现象。

2 原因与对策

2.1 原因

输液过程中速度过快是莪术油发生不良反应原因之一;莪术油注射液为一种中药制剂, 因莪术辛散苦泄, 既能破血祛瘀, 又能行气止痛, 贫血体虚的人易引起鼻出血或皮肤黏膜出血;含有多种已知和未知的成份, 如有研究证明莪术油注射液在溶血与凝集和致变态反应方面存在较大安全隐患[14], 而其中的辅料聚三梨酯80含量未受控制, 在莪术油注射液中的含量高达9% (正常的为0.5%~5.5%) 也是诱导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之一, 可引起变态反应[15]及降压作用等等。

2.2 对策

复方莪术油 第5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05年6月至2008年6月入住我院呼吸科的60例浅度溃疡褥疮患者,均为外带褥疮,褥疮均为浅度溃疡期。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呼吸衰竭34例,肺心病12例,晚期肺癌6例,重度哮喘8例。将所有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和合并疾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均先用双氧水清洁创面,然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待干,实验组用茂隆莪术油涂抹创面,再用红外线直接照射15~20min,3~4h1次,对照组涂抹庆大霉素后,用红外线照射15~20min,然后用浸有庆大霉毒的无菌纱布覆盖,4h1次。红外线照射距离视病人对热的敏感度来确定,一般为30cm左右。

1.3 疗效评估

按文献[3]对2组患者疗效进行评估。治愈:新生肉芽组织全部长出,创面完全愈合;显效:创面缩小、红润,新生肉芽组织大部分长出,无炎性渗出液;有效:创面缩小,部分创面红润,新生肉芽部分长出;无效:创面无缩小,无新生肉芽组织长出,炎性渗出液仍较多。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Redit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治愈24例,显效4例,有效2例,而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12例,有效5例,无效2例。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2.967)。见表1。

3讨论

褥疮是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障碍,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形成组织坏死的压力性溃疡。长期以来,褥疮一直是临床护理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问题,是护理工作需要攻克的顽症。褥疮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并发症或死亡,而且延长住院日,医疗花费明显加剧[4]。压疮重在预防,加强护理人员识别易感患者的能力,做出正确的评估,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意识不清醒患者按时翻身、按摩,清醒病人告之翻身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消除恐惧等不良情绪,使之积极、主动配合。因此,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应认真、细致的做好每一项工作,最大限度地对褥疮进行有效的防治。传统的创面护理方法使用不方便,疗效不完全,而茂隆莪术油是从中药莪术中提取的挥发油,气味芳香,有通窍的作用,对皮肤无刺激性,具有抗感染、止痛、活血化瘀、去腐生肌、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效。王水清等[5]研究发现,茂隆莪术油预防及治疗早期压疮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的红花酒精。林御贞等[6]研究证实,采用莪术油涂抹创面结合神灯照射治疗褥疮,疗效优于龙血竭粉结合神灯照射。本研究比较了茂隆莪术油涂抹辅以红外线照射与庆大霉素湿敷联合红外线照射治疗浅度溃疡期褥疮的疗效,结果发现,茂隆莪术油涂抹辅以红外线照射治疗浅度溃疡期褥疮的疗效明显优于庆大霉素湿敷联合红外线照射,表明采用茂隆莪术油涂抹辅以红外线照射治疗浅度溃疡期褥疮疗效显著,明显优于传统的庆大霉素湿敷,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原因与莪术油涂抹具有改善褥疮局部微循环、提高局部血流量、增强局部组织免疫功能、修复组织、促进创面愈合和局部用红外线照射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药物吸收有关。

综上所述,茂隆莪术油对浅度溃疡期褥疮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庆大霉素湿敷。

参考文献

[1]赵锦颖,于士玉.褥疮局部的综合治疗[J].现代护理,2007,13(4):387~389.

[2]梁广,黄志锋,李校堃,等.莪术油的药理学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6,26(12):1541~1543.

[3]刘珍.中药褥疮Ⅰ号治疗褥疮的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1,36(8):63~64.

[4]Schoonhoven L,Haalboom JR,Bousema MT,et al.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routine use of risk assessment scales for prediction of pressure ulcers[J].BMJ,2002,325(7368):797.

[5]王水清,肖继红,邱均玉.茂隆莪术油预防及治疗早期压疮的疗效观察[J].全科护理,2009,7(17):1518.

复方莪术油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7年4月-2012年4月于我院开腹手术后患者104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观察组男32例, 女20例;年龄13~78 (43.8±7.1) 岁;其中阑尾切除术23例, 胃肠切除术15例, 胆囊切除术12例, 其他2例;病程3~51 (14.5±6.4) h。对照组男30例, 女22例;年龄15~76 (42.3±6.8) 岁;其中阑尾切除术21例, 胃肠切除术14例, 胆囊切除术12例, 其他5例;病程5~48 (13.7±5.8) h。2组性别、年龄、术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及排除标准

参照《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中粘连性肠梗阻的诊断标准[3]。不全梗阻:有腹部手术史, 腹痛, 腹胀对称, 可见肠型及蠕动波, 腹肌不紧张, 压痛不明显, 无反跳痛, 肠鸣音亢进, 常能闻及金属样肠鸣音, 腹部X线透视检查可见扩张肠管, 有阶梯状大小不等的液平面, 透视下肠蠕动增强时, 可见液平面上下移动, 腹部彩超未见肠间隙液体。闭袢性梗阻:腹痛剧烈, 有腹膜刺激征, 腹胀不对称, 可触及肠袢包块, 压痛和反跳痛明显, 未闻及肠鸣音, 腹部X线透视检查可见有阶梯状液平面, 透视下肠蠕动增强时固定不动, 腹部彩超可见肠间隙液体。

1.3 方法

对照组仅予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开腹手术后第2天, 常规予莪术油注射液 (华夏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43217) 0.4g, 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静脉滴注, 每天1次, 20min滴注完毕。

1.4 观察指标

手术后1~5年内随访, 如有腹痛、腹胀表现, 给予腹部X线透视检查和腹部彩超检查, 根据诊断标准判断有无不全梗阻或闭袢性梗阻。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1~5年, 观察组无1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 对照组发生9例 (17.3%) 粘连性肠梗阻。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粘连性肠梗阻发生机制尚不明确, 但开腹手术后腹腔内脏器受到损伤, 常出现大量纤维组织, 3h后即可形成粘连, 但多在数天内吸收且不留痕迹, 仅少部分成纤维细胞和血管向内生长形成纤维素性粘连[4], 导致临床病症。开腹手术后1~2年内多发, 表现为腹胀与阵发性腹痛反复发作, 甚至病情可突然加重而难以缓解, 可因饮食、情绪及运动等诱因将不完全性肠梗阻演化为完全梗阻。莪术油注射液用于抗病毒治疗多年, 效果可靠, 且该药具有软坚散结作用, 以莪棱汤治疗慢性肝纤维化患者, 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 改善肝功能, 降低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所以, 莪术油注射液能改善肝脏微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抑制炎症反应及胶原合成、促进胶原分解的作用。经过多年临床观察, 莪术油注射液对抑制开腹手术后腹腔内粘连同样有效, 故可用于预防开腹手术后发生粘连性肠梗阻。

肠粘连是机体对手术创伤、外来异物修复愈合的防御性反应, 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正常腹腔内渗液及血凝块可经腹膜纤溶作用自主吸收, 不会留下任何纤维化粘连物质, 而手术创伤破坏了腹膜的正常纤溶作用, 当外界刺激 (如炎症、创伤等) 影响时造成腹腔内纤维蛋白大量产生, 腹膜纤溶作用降低, 无法将过量的粘连蛋白纤维溶解, 这是形成粘连肠梗阻的重要基础。莪术油注射液可增加肠道黏膜的免疫原性, 降低血液黏度及提高蛋白纤维溶解性, 具有明显的抗肠道黏膜损伤效果[5], 对于粘连肠梗阻患者可以增强其腹膜纤溶活性, 使腹腔内多余的粘连纤维蛋白溶解, 从而降低肠粘连形成的可能性, 预防肠粘连的发生。

摘要:目的 观察莪术油注射液对预防开腹手术后肠粘连发生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104例行开腹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2例, 对照组予基础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术后第2天予莪术油注射液治疗, 随访以比较2组肠粘连状况。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1~5年, 观察组无1例发生粘连性肠梗阻, 对照组发生9例 (17.3%) 粘连性肠梗阻。结论 莪术油注射液预防开腹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发生, 简单、安全、疗效可靠, 适用于开腹手术预防性治疗。

关键词:粘连性肠梗阻,莪术油注射液,开腹手术

参考文献

[1] 吴孟超, 吴在德主编.黄家驷外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492-1495.

[2] Chen XL, Ji F, Lin Q, et al.A prospective randomized trial of tran-snasal ileus tube vs nasogastric tube for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J].Word J Gastroenterol, 2012, 18 (16) :1968-1974.

[3] 陶天遵.临床常见疾病诊疗标准[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1993:175.

[4] Mansy HA, SandlerRH.Detection and analysis of gastrointesti-nal sounds in normal and small bowel obstructed rats[J].MedBiol Eng Comput, 2000, 38 (1) :42-48.

复方莪术油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66例患者, 根据《实用内科学》过敏性紫癜诊断标准确诊。有典型的皮肤紫癜;伴或不伴腹部、肾脏和关节症状;出凝血时间正常, 血小板计数不降低。随机将66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 男26例, 女20例;年龄2~38岁, 平均22.6岁;单纯型20例, 关节型7例, 肾型4例, 腹型6例, 混合型9例。对照组20例, 年龄4~28岁, 平均19.1岁, 单纯型11例, 关节型2例, 腹型3例, 肾型1例, 混合型3例。两组病程均为7~30 d。经统计学处理, 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银翘散加减:双花12 g, 连翘12 g, 荆芥10 g, 防风10 g, 牛蒡子10 g, 蝉蜕10 g, 白芨10 g, 当归10 g, 川芎10 g, 丹参10 g, 生地10 g, 甘草6 g, 水煎服, 日一剂, 分早晚两次服。同时每天静滴莪术油注射液250 ml (含莪术油0.1 g) , 成人可加量至500 ml, 日一次。皮肤关节型:伴关节肿痛者, 加钩藤12 g、木瓜10 g、白花蛇舌草15 g;腹型:大便下血、色鲜红, 伴肛门灼热、大便不爽者, 加地榆15 g, 槐花12 g;大便柏油样, 紫癜色淡者, 加黄芪15 g, 阿胶10 g, 干姜10 g;腹痛甚者, 加细辛3 g, 延胡索9 g, 白芍10 g;肾型:肾炎型:血尿加白茅根3 g, 黄柏12 g;肾病型加益母草12 g, 泽泻10 g, 山药15 g, 生山楂12 g。对照组每天服用强的松片1 mg/kg, 维生素C片0.2~1.0 g, 扑尔敏4~16 mg。

1.3 疗效标准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疗效标准。治愈:皮肤紫癜消退, 临床症状消失, 实验室检查正常。显效:皮肤紫癜消退50%以上, 临床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 实验室检查正常。无效:皮肤紫癜消退不足50%, 仍有新疹出现, 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1.4 疗程

单纯皮肤型、关节型、腹型、肾炎型紫癜治疗时间为15 d, 混合型、肾病型30 d。坚持治疗超过疗程, 病情无明显改善视为无效。

2 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疗效, 结果见表1。

注:经统计学处理, 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1

2.1 典型病案 患者, 6岁, 2007年12月22日初诊。因双下肢起皮疹2 d入院, 伴关节肿大, 膝关节疼痛, 无发热吐泻。查体:T36.5℃, 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咽部充血, 两侧扁桃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双下肢见有散在紫红色斑丘疹, 部分融合成片, 膝以下为著, 略高出皮面, 压之不褪色。血常规:WBC9.2×109/L, L 0.357, N 0.643, PLT220×109/L。血沉10 mm/h。尿常规:WBC 0-2/HP RBC 0-4/HP。诊断:过敏性紫癜。方用银翘散加减:双花12 g, 连翘12 g, 荆芥10 g, 防风10 g, 牛蒡子10 g, 蝉蜕10 g, 白芨10 g, 当归10 g, 川芎10 g, 丹参10 g, 生地10 g, 甘草6 g, 木瓜10 g水煎服, 1剂/d, 分早晚两次服。静滴莪术油注射液250 ml (含莪术油0.1 g) , 1次/d, 7 d后停用莪术油注射液, 继用上方3 d。皮肤紫癜消退, 无关节肿大疼痛, 病愈。随访1年无复发。

3 讨论

过敏性紫癜属于祖国医学的血证范畴, 称为斑毒。现代医学认为, 过敏性紫癜是以小血管炎症为主要病理变化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本病的发生与上呼吸道感染有明显关系, 中医认为其发病是由于外感风热或邪毒郁而化热, 扰动血络, 血热妄行, 外溢肌肤所致。其病机为风热毒邪侵淫腠理, 深入营血, 燔灼营阴;或素体阴虚, 血分伏热, 复感风热, 风热与血热相搏, 壅盛成毒, 致使脉络受损, 血溢脉外[1]。故治以祛风清热凉血为主。又由于紫癜暗红或紫红, 压之不褪色, 为离经之血瘀于肌腠, 故辅以活血化瘀之法。方用银翘散加减辨证治疗。并根据不同兼症佐以胜湿通络, 或清脾利湿或养阴清热。方中双花清热解毒, 配连翘更有疏散清热、泻火解毒之功, 共为君药, 现代研究连翘所含路丁能增强毛细血管的致密度, 故对毛细血管破裂出血、皮下溢血有止血作用, 用治各种紫癜[2]。荆芥、防风祛风透疹, 牛蒡子、蝉蜕祛风通络, 使皮疹消退, 紫癜消失, 生地凉血止血, 白芨苦甘涩凉入肺肾, 苦凉清肺治其本, 甘缓止痛, 解除胃肠平滑肌痉挛, 治疗腹痛及胃肠出血, 涩则收敛以止血, 入肾经兼以治肾护阴, 川芎、丹参、当归活血祛瘀消肿, 诸药共为臣药, 伍以甘草调和诸药。全方共奏祛风清热凉血、活血化瘀消斑之效。药理研究证实, 方中诸药可增加毛细血管弹性, 降低血管通透性, 加速血管病理改变的恢复, 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提高抗过敏能力。莪术油由中药莪术提炼而成, 具有抗病毒、抗炎、抗肿瘤、升高白细胞和改善微循环的作用。中药莪术为姜科植物蓬莪术、广西莪术、温郁金的干燥根茎, 含挥发油1%~2.5%, 处方活性成份莪术油主要含莪术醇、莪术二酮、β-榄香烯等20余种有效成份[3]。具有行气破血, 消积止痛, 化聚消症之功。用于症瘕积聚, 气凝血滞, 闭经腹痛, 胸胁疼痛, 腹中包块, 肝脾大, 脘腹胀痛, 跌打损伤。药理研究莪术对动物体内的自体血液和血块有促进吸收作用, 能减轻皮下组织、黏膜水肿和出血, 能护肾, 促进肾血流量, 降低肾小球透明变性及硬化百分率, 减少尿蛋白排出, 改善肾功能, 抗肾功能衰竭。保肝, 抗CCL4和TAA所致肝损伤。降低血清谷丙转氨酶SGPT。减少BSP潴留, 减轻肝组织病变。莪术油还是免疫调节剂, 能增强机体免疫反应, 恢复机体的免疫功能。

临床体会到本病初期治宜清热凉血、活血化瘀, 或兼以祛风, 或辅以化湿, 使邪祛正安;后期则要注意益气扶阳, 扶正祛邪。初发患者症状消失后, 还宜巩固治疗, 以防复发[4]。

参考文献

[1]王明香.紫草汤合西咪替丁治疗过敏性紫癜36例, 山东中医杂志, 2002, 2 (10) :76.

[2]林乾良, 中药学,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995:445.

[3]杨丽华, 李若斑, 陈晓盈.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与利巴韦林在治疗儿科病毒性疾病中的比较, 新药与临床, 1994, 13 (6) :370-371.

复方莪术油 第8篇

1 不良反应表现

1.1 高热、寒战

患儿,男,13岁,上呼吸道感染伴发热,给予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舒巴坦和头孢哌酮2 g静脉滴注,约5min后,患儿出现高热(体温38.9℃)、寒战、面色苍白、出冷汗,停药并给予地塞米松5 mg静脉滴注后,症状得以缓解,又肌注异丙嗪50 mg,30 min后症状基本消失[2]。

1.2 腹痛、恶心、呕吐

患儿,男,7岁,支气管肺炎,给予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加头孢拉定2.0 g,iv。输液至5 min时,患儿主诉腹痛、恶心,继而出现呕吐不止,立即停药,10 min后观察患儿仍腹痛,肌注山莨菪碱5 mg并热敷腹部镇痛,症状减轻。次日改用头孢拉定加利巴韦林治疗,未出现上述症状。

1.3 呼吸困难

患儿,女,10岁,上呼吸道感染伴高热,给予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滴注液体约5 ml时,患儿感觉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并相继出现身体发冷,烦躁不安,口唇发绀,护士迅速拔掉液体。测心率120次/min,呼吸35次/min,听诊双肺呼吸音粗,伴少量哮鸣音,诊断为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变态反应,同时肌注地塞米松10 mg,约15 min后症状逐渐缓解,1 h后症状完全消失[3]。

1.4 过敏性休克

患儿,女,2岁,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液体输入约10 ml时,患儿突然出现躁动不安,呼吸困难,大汗淋漓。测血压为0,患儿呼吸急促,面色苍白,口唇发绀,四肢湿冷,听诊双肺布满干湿啰音,考虑为莪术油所致变态反应。立即停药进行抢救,给予患儿地塞米松5 mg静脉滴注,肌注异丙嗪10 mg,吸氧(2 L/min),5 min后患儿意识基本清醒,啼哭,面色及口唇颜色红润,听诊双肺干湿啰音减少,约15 min后症状消失。

1.5 鼻出血

患儿,男,5岁,急性扁桃体炎,给予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250 ml+头孢克肟2 mg静脉滴注,输液完毕后,患儿突然出现鼻出血,出血量较大,用10%葡萄糖注射液+1.5 g止血敏静脉滴注,20 min后患儿鼻出血逐渐减少至停止。第2天改用250 ml氯化钠注射液+头孢克肟1.5 g+利巴韦林0.2 mg静脉滴注,未出现鼻出血,第3天继续使用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患儿又出现鼻出血。

2 讨论

上述患儿中4例不良反应发生在滴注开始10 min内,均无药物所致变态反应史,但儿科患者年龄普遍较小,器官及神经系统发育尚不完全,对药物更为敏感,药物代谢速度较成年人慢。本品为O/W型乳浊液型注射液,速度过快容易导致莪术油乳液颗粒阻塞毛细血管,所以在用药时要严格控制滴速,尤其首次使用,以10~15滴/min的速度静脉滴注为宜,婴幼儿在必须使用本品时要稀释药物浓度,绝对按照规定滴速滴注,观察用药全过程,一旦发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通知医师,进行有效治疗。

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与抗生素联合用药疗效显著,但不良反应发生较多。该药与6种抗生素类药物配伍后的相关数值见表1。

6 种药物配伍液除头孢哌酮钠由浅黄变为深黄色、不溶性微粒数不达标外,其他5种配伍液不溶性微粒数均符合输液要求,说明头孢哌酮钠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后,理化性质发生改变。有关报道也说明与头孢哌酮钠配伍后,莪术醇含量高达50%[4]。药物实验多次证明与头孢菌素类药物配伍需要更加谨慎,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最好不与其他药物配伍,尽量单独使用,确保药物使用安全,合理有效,避免发生不良反应。

摘要:分析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用于小儿科引起的不良反应。由于该药是中药制剂,在使用中要严格遵守配伍禁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尽量减少联合用药,确保使用安全有效。

关键词: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小儿科,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邵玲,李辽闽.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在儿科应用的不良反应[J].医药导报,2006,25(7):246-247.

[2]杜光,贡雪芃.莪术油葡萄注射液致变态反应3例[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6,13(3):166

[3]江虹,杨柳凤.静脉滴注莪术油葡萄注射液致变态反应2例[J].辽宁医药与临床,2003,6(1):51.

复方莪术油范文

复方莪术油范文(精选8篇)复方莪术油 第1篇1仪器与试药1.1仪器:QTR3120基本加热型超声波清洗器 (天津市瑞普电子仪器公司) ;UV1900紫外...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