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太阳教学设计范文
人教版太阳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方、半、巴”3个字。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 系。 教学重难点:
认字和朗读是教学重点。要通过朗读让学生知道雨水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 课前铺垫
1、 诵读诗歌
2、 欣赏雨景
二、 谈话导入
小朋友,我们从雨景里走出来吧。刚才漫步在雨的世界里,你有什么感受呢?让我们把 心里的感受说出来,告诉大家。
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写雨的。(出示:
12、雨点儿)谁来读一读?这是一个儿化音,儿字不出声,只要在读点的时候把舌头卷一卷,像老师这样。谁愿意来试一试?
三、 初知课文大意
小朋友,知道小雨点是从哪里落下来的吗?
我们到课文里去找找答案,请小朋友大声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找拼音帮帮忙,把你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1、 自由读课文
2、 分段范读
3、 说说:小雨点是从哪里落下来的?(出示:云彩)谁愿意认一认?“彩”字你是怎么记住它的?
四、 品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段
1、(课件)看,谁来了?
云彩是雨点儿的家,云彩里的雨点儿越积越多,云彩慢慢变黑了,突然,刮风了,风呼呼地吹着,只见。。。。。。(课件)
你看到什么了?
(出示:飘落)这个词用得真好,谁想读?谁是我们班的识字小能手,想个办法记住“飘”。学习偏旁:风
雨点儿从高的地方飘着落下来,我们叫“飘落”,想想,在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事物也可以用“飘落”?
2、(课件)看,现在你又看到什么了?
学习词语“数不清”,说说还有哪些事物数不清?
3、出示句子: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
这些词语连起来就变成一个句子,一起读一遍。
让我们再去看看雨点儿落下来的情景吧。(课件)看,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了,他们嘴巴裂得大大的,笑得多开心呀!让我们再来读一遍,把雨点儿的高兴劲读出来。
(二)、学习大雨点和小雨点的对话
1、(课件)其中有一滴大雨点和小雨点在半空中遇见了,他们说起话来。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呢?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找一找。
2、(出示大雨点和小雨点说的话)老师也找出来了,一起读一遍大雨点说的话,再把小雨点说的话读一读。
3、分角色读
与学习小伙伴读
学习小伙伴范读
点评:老师来采访一下这两位小朋友。
学习问句:大雨点,你在读这一句的时候,“哪里”的语调为什么要往上甩一甩? 谁来试一试?一起来一遍。
小雨点,你读这句话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为什么呢?
大雨点,你再读读回答小雨点的话,你此刻心情怎样?为什么? 全班分角色读对话。
(三)雨后赏景
1、(课件)大雨点和小雨点都找到了自己的新家,不久,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雨后的景色吧!
2、在小朋友一阵阵的赞美声中,已经感受到了雨后的景色很美,你能用动听的语言来赞美这些美景吗?
有位小诗人欣赏完小草这幅图后,它写了一句诗赞美雨点儿: 雨点儿是绿色的,小草喝了它,变得更绿了。 我们也来学做小诗人吧。
离开这些图片,想象一下,雨点儿还是什么颜色的?
老师也想到了一句:雨点儿是五彩缤纷的,大地喝了它,变得更美了。
(四)、学习第五段
1、 听了小朋友的赞美声,让我们感到这世界更美了,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这一句吧! 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草更绿了。
2、 在我们地球上还有很多这样的地方,那里没有花,没有草,只有光秃秃的一片。后来,大雨点和许许多多热心的雨点来了,不久,这里变了!看看,都有哪些变化?
3、 看到这样美丽的变化,你的心情怎样?来读读这句话:
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绿的草,红的花。
(五)、小结:
我们的地球越来越美了,这些都是谁的功劳呀?是呀,雨点儿落在草地上,小草更绿了;雨点儿落在树林里,树更高了;雨点儿落在花园里,花更红了;雨点儿落在菜园里,青菜更绿了。。。。。。。雨点儿能帮植物生长,它还能干什么呢?(发电、冲洗、供水。。。。。。)
五、 整体诵读课文
六、 课后延伸
人教版太阳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一、课题:正弦定理(2)
二、教学目标:1.掌握正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并能运用这两组公式求解斜三角形,解决实际问题;
2.熟记正弦定理abc2R(R为ABC的外接圆的半 sinAsinBsinC
径)及其变形形式。
三、教学重点:正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及其应用。
四、教学难点:应用正弦定理和三角形面积公式解题。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正弦定理:在一个三角形中各边和它所对角的正弦比相等,
abc2R(R为ABC的外接圆的半径); sinAsinBsinC
1112.三角形面积公式:SABCbcsinAacsinBabsinC. 222 即:
(二)新课讲解:
1.正弦定理的变形形式:
①a2RsinA,b2RsinB,c2RsinC;
2.利用正弦定理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解决以下两类斜三角形问题:
(1)两角和任意一边,求其它两边和一角;
(2)两边和其中一边对角,求另一边的对角,进而可求其它的边和角。
一般地,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斜三角形,有两解或一解(见图示)。C aaB1 B 2abc,sinB,sinC; 2R2R2R③sinA:sinB:sinCa:b:c. ②sinABabsinAbsinAababab一解两解一解一解
3.正弦定理,可以用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其主要功能是实现三角形边角关系的转化: 例如,判定三角形的形状时,经常把a,b,c分别用2RsinA,2RsinB,2RsinC来替代。
4.例题分析:
例1在ABC中,1 AB2 sinAsinB的()
A.1只能推出2B.2只能推出1 C.
1、2可互相推出D.
1、2不可互相推出
解:在ABC中,ABab2RsinA2RsinBsinAsinB,因此,选C.
说明:正弦定理可以用于解决ABC中,角与边的相互转化问题。
例2在ABC中,
若lgalgclgsinB,且B为锐角,试判断此三角形的形状。 解
:由lgalgclgsinB,
得:sinB
B450B90,
2asinA①
c2sinC2
将A135CC2sin(135C)。
∴sinCsinCcosC,∴cosC0,故C90,
A45,∴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说明:(1)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特征,必须深入研究边与边的大小关系:是否两边相等?是否三边相等?还要研究角与角的大小关系:是否两角相等?是否三角相等?有无直角?有无钝角?
(2)此类问题常用正弦定理(或将学习的余弦定理)进行代换、转化、化简、运算,揭示出边与边,或角与角的关系,或求出角的大小,从而作出正确的
判断。
例3某人在塔的正东方沿南60西的道路前进40米后,望见塔在东北方向上,若沿途测得
塔的最大仰角为30,求塔高。
D解:如图,由题设条件知:CAB1906030,
ABC451453015,
北 C
∴ACB180BACABC1803015135,
又∵AB40米,在ABC中,
B
AC40
, sin15sin135
40sin15
30)1), ∴AC
sin13
5在图中,过C作AB的垂线,设垂足E,则沿AB测得塔的最大仰角是CED, ∴CED30,在RtABC中,ECACsinBACACsin301),
在RtDCE中,塔高CDCEtanCED1)tan30
10(3(米).
3例4如图所示,在等边三角形中,ABa,O为中心,过O的直线交AB于M,交AC
于N,求
1
1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OM2ON
2解:由于O为正三角形ABC
的中心,∴AO
设MOA,则
,MAONAO,
6A
2
,在AON中,由正弦定理得: 3
OMOA
,∴OM,
sinMAOsin[(
)]sin()
66
M
N
B
在
AOM中,由正弦定理得:ON
sin()
6,
1112121222
[sin()sin()](sin), 2222
OMONa66a223∵,∴sin1, 33
41118
故当时取得最大值,
2OM2ON2a2
2311152
所以,当,or时sin,此时取得最小值. 222
334OMONa
∴
六、课练:《
七、课堂小结:1.正弦定理能解给出什么条件的三角形问题?
2.由于有三角形面积公式,故解题时要注意与三角形面积公式及三角形外
接圆直径联系在一起。
八、作业:
1.在ABC中,已知atanBbtanA,试判断这个三角形的形状;
222
2.在ABC中,若sinA2sinBcosC,sinAsinBsinC,试判断ABC的形状。
人教版太阳教学设计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生字,理解词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弄清各段在内容上的联系。
4、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弄清各段在内容上的联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类型:精读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语激趣,提示课题。
1、同学们,下雨天,我们一般使用了哪些雨具 ?
2、指名回答。
3、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新型雨具(充气雨衣)。
二、学习课文
1、学习生字词。
2、认读、指读
3、听写
三、五个词。
4、词语解释。
5、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①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不认识的和不会的字。 ②小组合作记定。查几个生字。 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刚才大家学习生字表现很好,现在我们一齐再学习课文。
2、你读懂了什么?请告诉大家。
3、不错!找出制作充气雨衣的原理。
4、请看老式雨衣穿着图。(大屏幕显示)
5、你想告诉大家什么?
6、下面小组同学之间谈谈小林是怎样制作充气雨衣的。
7、小强:刚才大家学习很认真,弄清了文章的内容。好!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串讲课文内容
二、深入学习课文
1、指名读自然段。
2、找出这段中的意思相反的词。
3、读了自然段后,大家想想,还有没有比小林这个方法更好的? 小组讨论一下。
4、你有什么好方法,请谈一谈。(教师指导)
5、大家的想法不错,有创意,生活中还有许多生活用品不尽人意,我们能否像小林一样,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小难题?
6、通过学习课文后,大家在课余时间动手试一试。
三、总结全文,激发创新
1、大家的想象很丰富,有创新意识。其实有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会从中发现许多奥妙所在。相信你们只要肯学、敢想就一定能发明创造。
2、课后去试着搞一项小发明或做一件小制作。
人教版太阳教学设计范文第4篇
东林小学倪根华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3个字。
2.认识1种笔画,认识两个偏旁“八”和“鸟”。
3.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动物吗?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去参加森林王国里小动物们举行的一场特殊的比赛,比什么呢?赶快拼一拼,看谁先拼出来。(出示:比尾巴)读准字音,“巴”是轻声,学习生字“比、尾、巴”,识记字形。
2.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认识参赛选手
1.今天的比赛有哪些小动物参加呢?让我们先来猜几个小动物。 脚像小扇子,嘴像小铲子,下水捉鱼虾,不湿小花褂。(鸭子) 脑袋聪明,手脚灵活,喜欢爬树,最爱吃桃。(猴子) 小老鼠,真奇怪,降落伞,随身带。(松鼠) 2.读准字音“松鼠”“猴子、鸭子”的“子”读轻声。 3.学习生字“松、鼠、猴、鸭”,认识偏旁“鸟”。
4.比赛太热闹了,其他小动物等不及了,看,它们都急着跑出来了,它们是谁呀?出示:孔雀、公鸡、兔子
学习生字“公”,认识偏旁“八”。
5.小动物们都出场了,我们一起来热情地叫叫它们的名字吧!
6.你知道这些小动物尾巴的特点吗?选一种小动物说说它尾巴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
1.比赛马上就要开始了,我们的小动物都迫不及待地高高翘起了尾巴。那比赛的项目有哪些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轻轻地读一读,找一找,遇到不认识的字多读几遍。
2.反馈,交流,出示比赛项目: 谁的尾巴长? 谁的尾巴短?
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 谁的尾巴弯? 谁的尾巴扁?
谁的尾巴最好看?
(1)识记生字“把、短、扁、最”。
(2)指名读,老师范读,比较朗读时有什么不一样?(读时突出问句的句末语气上扬)
总结:这个像小耳朵一样的符号叫问号,它提醒我们读这样的句子,要在句末把声音往上扬。
3.学生试读,大家齐读。
4.下面请小朋友们当裁判,公正地评一评。(指名回答,把小动物词卡放在相应的问题后面)
随机提问:为什么说松鼠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这是一把什么伞? 为什么说孔雀的尾巴最好看?
三、再读课文
1.比赛的结果已经写在书上了,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2.师生问答读,男女生问答读,齐读。
四、书写生字。
1.小动物的比赛进行得非常成功,下面我们也来比一比,比什么呢?比比谁的字写得最漂亮?
2.引导观察三个字的共同笔画撇折及在三个字中的异同,学习新笔画“撇折”。
3.引导发现写好每个字的关键之处及每个字的笔顺。 4.书空,描红,临摹。
板书设计: 比尾巴
长
?
猴子
短
?
兔子
谁的尾巴
像伞
?
松鼠
弯
?
公鸡
扁
?
鸭子
最好看
?
人教版太阳教学设计范文第5篇
九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作出如下的计划:
一、教材分析
1、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验,力求生动活泼,既有利于掌握知识,又有利于培养能力、情感和态度,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的同时,获得素质上的提高。
2、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3、教科书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把学生当作第一读者,按照学习心理的规律来组织材料。本期共6章以及新增添的物理实践活动和物理科普讲座,每章开头都有几个问题,提示这一章的主要内容并附有章节照片,照片的选取力求具有典型性、启发性和趣味性,使学生学习时心中有数。章下面分节,每节内都有些小标题,帮助学生抓住中心。在引入课题、讲述知识、归纳总结等环节,以及实验、插图、练习中,编排了许多启发性问题,点明思路,引导思考,活跃思维。许多节还编排了“想想议议”,提出了一些值得思考讨论的问题,促使学生多动脑、多开口。
二、、教学总目标和总的教学要求
1、引导学生学习物理学的初步知识及其实际应用,了解物理学在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创新精神,结合物理教学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品德教育。
三、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 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
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教给学生“怎样发现问题”、“怎样提出问题”、“怎样研究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反思”、“怎样交流”等等。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则变成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2. 课堂教学中注意“三基”的训练
由于九年级的内容相对初二来说较难,因此,在教学中就更要突出“三基”的训练,要狠抓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要在基础知识的训练基础上,进行基本技能的训练,进行基本方法的渗透。
对基本技能的训练要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全过程,要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的训练,同时要帮助学生总结物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如:“控制变量法”、“等效法”、“类比”、“模型”等。
3. 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以观察、实验为基础。观察自然界中的物理现象、进行演示和学生实验,能够使学生对物理事实获得具体的明确的认识,观察和实验,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起学习兴趣都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要加强演示和学生实验
4. 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教学
物理概念和规律是物理知识的核心内容。要培养学生关注物理现象,引导其从现象的观察、分析、实验中形成物理概念,学习物理规律,继而对规律的发现过程产生兴趣。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和规律,多数是从物理事实的分析中直接概括出来的,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5. 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很多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学困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加强师生交流,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做好课后辅导工作,还要注意分层教学。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
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金钟中学
人教版太阳教学设计范文第6篇
教学内容:
教材第35页例
2、例3。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做解比例。
2、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地解比例。
3、能综合运用比例知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解比例
教学难点:
解比例的方法。
突破方法: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掌握解比例的根据。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复习铺垫
1、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的一些知识,谁来说一说我们学习了哪些比例的知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
2、出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20:5和4:15:1和6:2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面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94.53:8=15:40=1.60.8
4、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学习解比例。(板书课题)
5、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
二、引导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什么叫解比例?
(1)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35页的第1-3行。
(2)提问:什么叫做解比例?根据什么来解比例?
学生小组议一议,汇报。
2、教学例2:出示埃菲尔铁塔图片。这是法国巴黎著名的塔叫埃菲尔铁塔,高320米。我国的旅游景点北京公园里有这座塔的一具模型,这具模型有多高呢?到北京公园游玩的游客都想知道。你们能帮帮他们吗?那我们先来看看这道题。
(1)出示例题,学生读题,弄清题意。
(2)指导学生理解:“1:10”。1:10是谁与谁的比?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模型的高度:原塔的高度=1:10。
(3)师:题中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条件?(埃菲尔铁塔的高度是320米。)
师:这样在这组比例的四个项中,我们知道其中的几个项?还有几个项不知道?(知道其中的三个项,还有一个项不知道。)
师:不知道这个项,我们把它叫做未知项。(在板书下面加上“未知项”三个字)师:这样知道比例中的任何三项,我们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怎样根据这个比例中的三项来求另外一个未知项呢?这就要用到我们前面学习的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把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设为x米。可以写成一个比例,谁来说说看?
板书:解:设这座埃菲尔铁塔模型的高度是x米。
X:320=1:10
师: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这个比例改写成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谁上来做做?
(4)质疑:为什么可以写成这样的等式呢?
引导学生讨论后回答:这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把上面的比例写成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的等式。
师:对了,把上面的比例改写成下面这样一个等式,就是应用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不但把比例改写成了等式,这个等式还是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呀?(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师:我们知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同学们会解方程吗?把这个方程解出来。
在全班学生独立解答的同时,抽一个学生在黑板上解答。
(5)指导检验:
1、算比值是否相等。
2、看外项的乘积和内项的乘积是否相等。
(6)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我们处处都有可能用到,要是遇到这样的问题怎么来解决呢?我们先来总结总结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课件出示)
3、这个比例你能解答吗?出示例3:1.56= 2.5x
(1)谈话引导学生理解例3,这个比例形式上与例2有什么不同?(这个比例是分数形式)
(2) 解这种比例时,要注意些什么呢?(找出比例的外项、内项),让学生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
(3)学生独立练习,求出未知项
(4)同学间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师生小结解法,指导规范书写解题格式。(板书解题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35“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解决问题:练习六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
什么叫解比例?怎样解比例?(先依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解方程求解。)
五、布置作业
p37第7题、p38第10题
板书设计:
解比例
例2模型高度:原塔高度= 1 : 10例3:1.56= 2.5x
2.56 1.5未知项(x)320米1.5x=2.56解:设这座模型高x米。x=
X:320=1:10
10X=3201x=10
X=320÷10
X=32
人教版太阳教学设计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