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文言文阅读训练范文
趣味文言文阅读训练范文第1篇
(2009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10分) 父子性刚
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一日,父留客饮,遣子入城市肉。子取肉回,将出城门,值一人对面而来,各不相让,遂挺立良久。父寻至见之,谓子曰:“汝姑持肉回陪客饮,待我与他对立在此!”(冯梦龙《广笑府》)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3分) (1)遣子入城市肉()()(2)谓子曰()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有父子俱性刚不肯让人者。(2)汝姑持肉回陪客饮,待我与他对立在此! 9.这则故事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什么道理?(3分) (2010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9题。(10分) 于令仪诲人
曹州①于令仪者,市井人②也,长厚③不忤④物,晚年家颇丰富。一夕,盗入其家,诸子擒之,乃邻舍子也。令仪曰:“汝素寡悔⑤,何苦而为盗耶?”曰:“迫于贫耳!”问其所欲,曰:“得十千⑥足以衣食。”如其欲与之。既去,复呼之,盗大恐。谓曰:“尔贫甚,夜负十千以归,恐为人所诘。留之,至明使去。”盗大感惭,卒为良民。(摘自《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曹州:古地名,今山东曹县。②市井人:做生意的人。③长厚:为人忠厚。④忤:触犯。⑤寡悔:很少做对不起自己良心的事。⑥十千:即一万铜钱。 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 (1)如其欲与之()(2)既去() (3)盗大恐()(4)夜负十千以归()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汝素寡悔,何苦而为盗耶?
9.从于令仪身上你学到了什么?(3分)
(2011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
农夫耕田
农夫耕于田,数息①而后一锄。行者见而曰:甚矣,农之惰也!数息而后一锄,此田竟月③不成!农夫曰:予莫知所以耕,子可示我以耕之术②乎?行者解衣下田,一息而数锄,一锄尽一身之力。未及移时,气竭汗雨,喘喘焉不能作声,且仆于田,谓农夫曰:今而后知耕之难也。农夫曰: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人之处事亦然,欲速则不达也。行者服而退。
【注释】①息:呼吸。②术:方法。③竟月:满一月,整整一个月。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1)行者解衣下田()(2)气竭汗雨()
(3)谓农夫曰()(4)行者服而退()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1)甚矣,农之惰也!
(2)非耕难,乃子之术误矣!
10.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发?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2分)
强化训练题
一、王右军①年减②十岁时,大将军③甚爱之,恒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④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既闻所论,知无活理,乃阳吐污头面被褥,诈孰⑤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从⑥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选自《世说新语》,有删减)
【注释】①王右军:王羲之。②减:不足。③大将军:王敦。④钱凤:人名,字世仪。⑤孰:熟。⑥从:纵。
19.根据《辞海》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2分) ⑴屏人论事()
A.当门的小墙B.忍住C.退避D.除去 ⑵乃阳吐污头面被褥()
A.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B.与“阴”相对C.外露的D.通“佯” 20.下列句中加点词“之”的用法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大将军甚爱之
A.怅恨久之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C.小大之狱D.宋何罪之有 21.文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
22.文中的王右军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二、阅读下面文占文,完成20~22题。(8分) 张养浩,字希孟,济南人。幼有行义,尝出,遇人有遗楮币①于途者,其人已去,追而还之。年方十岁,读书不辍,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养浩昼则默诵,夜则闭户,张灯窃读。 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荐为东平学正。及选授堂邑县尹,罢旧盗之朔望参者②,曰:“彼皆良民,饥寒所迫,不得已而为盗耳;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③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众盗感泣,互相戒曰:“毋负张公。”有李虎者,尝杀人,其党暴戾为害,民不堪命,旧尹莫敢诘问。养浩至,尽置诸法,民甚快之。去官十年,犹为立碑颂德。 (选自《元史》有删改) 【注释】①楮(chǔ)币纸币。②罢旧盗之朔望参者:免除了有强盗前科的人每月初
一、十五例行到官府接受审讯检查的规定。③目:名词作动词,看待。 2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有遗楮币于途者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读书不辍
辍耕之垄上 C.父母忧其过勤而止之不能指其一端 D.山东按察使焦遂闻之臣之客欲有求于臣 21.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既加之以刑,犹以盗目之,是绝其自新之路也。
22.细读选文,说说张养浩有哪些可贵的品质。(3分)
三、李世民畏魏征
征状貌不逾中人,而有胆略,善回①人主意,每犯颜苦谏;或逢上②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③。尝谒告④上冢,还,言于上日:“人言陛下欲幸南山,外皆严装已毕,而竞不行,何也?”上笑日:“初实有此心,畏卿嗔,敌中辍耳。”上尝得佳鹞⑤,自臂⑥之,望见征来,匿怀中;征奏事固⑦久不已,鹞竞死怀中。(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回:回转,扭转。②上:指唐太宗李世民。③霁威:息怒。④谒告:请假。⑤鹞:猛禽。⑥臂:手臂,这里的意思是用手臂架着。⑦固:故意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善回人主意(2)故中辍耳 (3)外皆严装已毕(4)上尝得佳鹞
2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3分) 或逢上怒甚,征神色不移,上亦为霁威。
23.魏征向皇上奏事时,为什么故意久久不停止?请作简要分析:(3分)
四、阮孝绪传(节选)
孝绪七岁,出继①从伯胤之。胤之母周氏卒,遗财百余万应归孝绪,孝绪一无所纳,尽以归胤之姊琅邪王晏之母,闻者咸叹异之。
年十六,父丧,不服绵纩②,虽蔬菜有味亦吐之。外兄王晏贵显,屡至其门,孝绪度之必至颠覆③,闻其笳管④,穿篱逃匿,不与相见。曾食酱美,问之,云是王家所得,便吐餐覆酱。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孝绪曰:“亲而不党,何坐⑤之及?”竟获免。(节选自《南史选译•阮孝绪传》) [注释]①出继:此处指把孝绪送给堂伯阮胤之做儿子。②绵纩(kuáng):指丝织品。绵:丝绵。纩:絮。③颠覆:指王晏遭杀身之祸一事。④笳管:即胡笳,一种乐器,比喻王晏的仪仗。⑤坐:因事入罪。
2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3分)
(1)闻者咸叹异之(2)不服绵纩词(3)孝绪度之必至颠覆 22.下列句子中的“其”与其它三项不同的是()。(2分) A.屡至其门B.故人不独亲其亲
C.安陵君其许寡人D.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www.xuekewang 2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2分) 及晏诛,亲戚咸为之惧。
24.选文中的阮孝绪具有哪些品质?(2分)
五、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www.xuekewang王 3.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4分)
①啖粥而读音: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
②辄以水沃面音:____________义:____________
4.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①每以天下为己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分)
六、目不见睫
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跻①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庄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注释】①庄跻:战国时楚庄王后裔,后降汉。 8.加点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A.楚庄王欲伐越B.此智之如目也 齐师伐我其家甚智其子
C.王之伐越,何也D.庄王乃止
无丝竹之乱耳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9.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自见之谓明。
10.读后,你想到了与此文主旨相关的哪个成语或俗语?(2分)
七、林道人①诣谢公②。东阳③时始总角④,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⑤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⑥见!”(选自《世说新语》)
【注】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②谢公:谢安,东晋名相,死后追封太傅,世称谢太傅、谢公。③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亡,下文“家难”即指此事。④总角:儿童头结发成小髻,常用以指代儿童。⑤信:传信的人。⑥朝士:朝廷官员。 2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东阳时始总角()(2)再遣信令还() (3)而太傅留之()(4)谢公语同坐曰()
23.根据文意,用“/”把文中画线部分断成三个短句。(3分) 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
24.王夫人为什么坚持要“流涕抱儿以归”?(2分)
八、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乗小舟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世说新语》
14.解释下面加点的词。(2分) ①因起彷徨②尝暂寄人空宅住 15.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16.“雪夜访戴”表现了王子猷怎样的个性?“何可一日无此君”表达了古人怎样的理想和追求?(3分)
趣味文言文阅读训练范文第2篇
三、(共9分,每小题3分)
9、文言实词:初中教材中曾出现过的、常见的、体现各种用法的词。如:古今
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
方法:(1)回忆学过的知识
(2)把自己判断的答案放进句子中检验
(3)学会排除法。
10、文言虚词:(1)之:助词“的”;代词;用在主谓之间,取独;动词“到”
“去”;帮助宾语前置,无意义。
(2)于:在、从、向、对、同、给、到、被、比、由于、因为、
对于。
(3)其:其中、代词、语气词
(4)以:因为、由于、凭借、按照依靠、把、拿、用、用来、以
致、认为
(5)而:表并列、表转折、表修饰、表递进、表顺承
(6)为:向、对、被、替、给、为了、当、等到、做、成为
11、内容理解:(1)要求:读懂文言文的大致内容;
(2)方法:将要判断的内容与原句进行核实
(3)策略:找最错的、找与一般原理不相符的。
四、(14分)
12、翻译句子:词法(3分)+句法(1分)
(1)字字落实,把握各种句式的翻译方法。如倒装句、省略句、判断句、疑问句等
(2)抓三个重点实词,翻译要通顺;
(3)翻译出来的内容要符合常理,学会判断不会翻译的词语。 专题训练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
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
注解:诺责:诺言和职责。敦:重视。风义:情谊。千金:一千两白银。券:票据,凭证。亡何:不久,“亡”通“无”。 辇:车子
8.下列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不语郎君故:因此B、且父未尝语我也尝: 经常
C、亡何,其人亡亡:死亡D、而翁知我翁 :父亲
9、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例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卒辇而致之
A、吾欲之南海B、徐行之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D、桓侯固使人问之
10、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璘的朋友“以千金寄之,不立券”是因为了解蔡璘“重诺责,敦风义”。
B、朋友的儿子愕然不受,只是因为父亲不曾把这件事告诉他。
C、“券在心,不在纸”意思是信守诺言者重在内心和行动,而不在口头上或纸上。
D、这则短文以具体的事例赞扬了蔡璘的诚信
11、翻译:
①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
②卒辇而致之。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1题。 濠州定远县①一弓手②,善用矛,远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击刺,常蔑视官军,唯与此弓手不相下,曰:“见必与之决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③,适值偷在市饮酒,势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观者如堵墙。久之,各未能进。弓手者忽谓偷曰:“尉至矣,我与汝皆健者,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偷曰:“诺。”弓手应声刺之,一举而毙,盖乘隙也。(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濠州定远县:地名,今属安徽。②弓手:又称弓兵,宋代地方治安军之
一。③村步:村埠头。步,通“埠”,码头。④尉:指县尉,维持本县治安。
8.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分)
a.善(善于、擅长)用矛b.一举而毙(杀死)
c.适值(刚好)偷在市饮酒d.弓手者忽谓(对说)偷曰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皆服其能其一贫其一富
b.弓手者因事至村步未若柳絮因风起
c.遂曳矛而斗桓侯 遂死
d.见必与之决生死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
10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弓箭手一招制敌,击刺功夫远在小偷之上
b.弓箭手运用智谋,找到突破口,抓住机会,战胜了小偷。
c.文章暗含了作者对弓箭手的褒扬。
d.小偷与弓箭手僵持了很久,都不敢贸然进攻。
11.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4分)
汝敢与我尉马前决生死乎?
陶侃留客
陶公少有大志,家酷贫①,与母湛氏同居。同郡范逵(kuí)②素知名,举孝廉③,投侃宿。于时冰雪积日,侃室如悬磬(qìng)④,而逵马仆甚多。侃母语侃曰:“汝但出外留客,吾自为计。”湛头发委地,下为二髲(bì)⑤,卖得数斛(hú)米,斫(zhuó)⑥诸屋柱,悉割半为薪,剉(cuò)⑦诸茬⑧以为马草。日夕,遂设精食,从者皆无所乏。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明旦去,侃追送不已,且百里许。逵曰:“路已远,君宜还。”侃犹不返。逵曰:“卿可去矣。至洛阳,当相为美谈。”侃乃返。逵及洛,遂称之于羊晫(zhuó)、顾荣诸人,大获美誉。
[注释] ①酷贫:非常贫困。 ②范逵:人名。 ③举孝廉:被举荐为孝廉。④室如悬磬:屋里就像挂着石磬一样。形容穷得什么也没有。悬:挂;磬:乐器,中空。⑤下为二髲:剪下来做成两条假发。髲:假发。⑥斫:用刀斧砍。⑦剉:同“挫”,割。⑧茬:草垫。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汝但出外留客但:只B悉割半为薪薪:柴禾
C明旦去旦:晚上D侃犹不返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不相同的的一项是()
例句:遂称之于羊晫、顾荣诸人 .
A何有于我哉B见人与大行C尝射于家圃D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10、下列对陶侃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热情好客B刻苦勤奋C博学多才D家境贫寒
11、翻译:逵既叹其才辩,又深愧其厚意。
李勉①埋金
天宝②中,有书生旅③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一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死不救,临绝④语勉曰:"某⑤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⑥死,其命也。"因出囊⑦金百两遗⑧勉,曰:"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者,足下⑨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⑩开封。书生兄弟赍⑾洪州牒⑿来,而累路⒀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⒁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选自《尚书读录》)
【注释】
①李勉:唐朝人。 ②天宝:唐玄宗时期的年号。 ③旅次:旅途中暂时停留。④临绝:临死。⑤某:指自己,"我"。⑥且:将,将要。⑦囊:口袋。 ⑧遗:赠送。 ⑨足下:敬词,相当于“您”。 ⑩尉:县尉。此处用作动词,做县尉。 ⑾赍(jī):携带。⑿牒:证件。 ⒀累路:沿路。 ⒁诘(jié):诘问,追问。
8、对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是()
A书生疾作作:发作B语勉曰语:告诉
C勉许为办事许:允许D专诣开封诣:到去
9、下列语句中加点的“之”与例句中相同的的一项是()
例句: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者
A齐之习辞者也B送孟浩然之广陵C诸儿竞走取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D人之.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勉和一个书生在宋州住在同一个旅店里。
B书生临终前拿出金子,托付李勉办理丧事,并承诺将余钱送给李勉。
C李勉办理完丧事,将剩余的金子和书生一同埋葬了。
D李勉做了开封县尉后,主动寻找到书生的兄弟,并将金子还给了他们
11、翻译:
⑪足下为我毕死事,余金奉之。
趣味文言文阅读训练范文第3篇
1、熟悉中考文言文考点。
2、了解“则、而”等常见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3、熟练掌握文言文翻译的原则、方法与程序,会翻译文言句子并把握文章大意。
4、能归纳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中心,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复习方法:总结归纳法、实战演练法
课前自学导思
1、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文言文阅读训练,说说中考文言文有哪几个考点?
2、请分别谈谈你把握的文言虚词“则、而”等有哪些意义用法?
3、请同学们能够迅速回答解释文言词语、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
4、请同学们仔细回忆,根据平时的做题经验,说说你平时是怎样概括文言文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主要观点态度的。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其所以不得之故,乃狗劣也。欲得良狗,人曰:“君宜致力于耕作。”猎者曰:“何为?”人不对。猎者自思,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于是退而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市得良犬,于是猎兽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探究点一:请同学们解释下列三个文言虚词,并根据所学文言文,举出例句归纳这些虚词的其他用法。
则:
1、 入则羞对其家室( )
2、( )
3、( )
4、( )
而:
1、旷日持久而不得兽( )
2、于是退而疾耕( )
3、( )
4、( )
5、( )
其:
1、出则愧对其知友( )
2、( )
3、( )
乃:
1、 乃狗劣也( )
2、( )
3、( )
4、( )
5、( )
之
1、于是猎兽之获( )
2、( )
3、( )
4、( )
5、( )
探究点二:解释下列文言文实词,并翻译句子,体会解释、翻译的方法。 思考1:解释下列三组加黑加粗词语,体会释词方法。 A、人不对家富则市得良犬 B、乃狗劣也人曰
C 、常过人矣疾耕则家富
同学们能不能根据做题经验,用几个字简要概括解释文言词语的方法?
思考2:翻译下列句子。
(1)入则羞对其家室,出则愧对其知友。
(2)得无欲吾致力于耕作有获而后市良犬乎?
同学们用来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有哪些?能否用几个字简要概括?
探究点三:把握文章内容中心,分析概括人物形象、作者观点态度。 思考1:本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请结合自身体验谈谈你是如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
思考2:文中的好猎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原文谈一谈你的看法。
请结合你的阅读经验简要谈谈你是如何分析人物形象的?
思考3:从好猎者身上你学到了什么?
以往的阅读中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题目如何呈现,你是如何作答的?
总结归纳,回扣目标
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请同学们复习七---九年级文言文,通过例句归纳总结出以下文言虚词的意义用法。 以
者
于
2、请完成《全程突破》文言文阅读
五、
趣味文言文阅读训练范文第4篇
一、旧知导入法
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要以较低层的知识掌握为前提,才能保证与此联系的较高层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类知识要提升到新的台阶更需要原有知识作铺垫。在开始新课前,教师可以针对上节课的内容,以复习、提问、做练习等教学活动开始。这样导入,使学生感到新知识并不陌生,便于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降低了学习新知识的难度,易于引导学生参与学习。例如教师在教学“What are these?”这一句子时,可以先让学生复习“What’s this?It’s a ”这个句型。教师可以利用实物或图片先回答:What’s this?It’s a watermelon/bananas /pineapple在复习完后,教师可以拿出多个该实物进行问答:What are these? Theyre watermelons/bananas/pineapples通过这样的复习和演示,学生可以领会到单数应用“What’s this?”提问,复数应用“What are these?”提问。
二、直观导入法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常常可以用图片、简笔画、投影片、实物、图表、录像片等直观教具创设情境,进行导入。利用直观教具可以真实有效和充分地为学生提供理解、掌握所必需的感性经验。由于直观教具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on/in/under/behind/between等介词时,教师可出示实物一个洋娃娃或一只玩具小兔子,放在讲台的不同位置,并用“Where’s the doll/rabbit? It’s on the desk. It’s in the desk. It’s under the desk” 等句子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上述介词。
直观教具的使用,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伊始趣已生“的效果。
三、游戏导入法“
玩”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在课前充分利用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一系列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听、说、读、写教学游戏。从游戏导入,使学生边玩游戏边学习,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接受英语、喜欢英语,达到“玩与学”相结合的目的。游戏的种类有很多:猜谜语、顺口溜、捉迷藏、找朋友、藏东西等等。游戏的设计一定要新颖,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可以使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开动脑筋,自己思考一些问题。
在教学 4A It’s late这一课时,本人开门见山:“Hello, everyone. First let’s play a guess game”学生一听是玩游戏,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学生的注意力也马上集中。本人设计了一个
从袋子里摸出乒乓球然后用英语说出数字最后做加减法的游戏。没等我说完游戏规则,学生们都已经跃跃欲试,气氛活跃,教学也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英语课堂成为学生向往的天地。
四、歌谣、谜语导入法
歌谣,特别是英语儿歌、绕口令是小学生喜闻乐唱的一种艺术形式,课堂教学中有目的地引入一些歌曲、童谣加以诱导,可以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
实习期间,本人在教学red 、orange 、yellow、 green、 blue、 purple等颜色词时,先让学生听一曲colour song。小学生活泼,爱说爱唱,而且这首英语歌曲曲调欢快,节奏明快,符合小学生情绪记忆相对较强的特点,易于激发学生的情绪和兴趣。歌曲与新课内容紧密联系,使学生能在悦耳的音乐声中无意识的感知新课内容。
上课伊始,先让学生猜谜,能满足小学生的强烈好奇心,在导入新知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学习时间时,我就采用了这种方法,T:“I have a good friend.It has a round face.On its face ,there are two hands.One is long and the other is short.It puts on the wall.Please guess,who is it?S:Clock.教师通过让学生猜谜语,巧妙地将学生引入”时间这一主题,既吸引了学生注意力,又达到了教学目的,可谓一举两得。
五、情景导入法
对话是一定情境下的连贯语言。没有了情境,对话也就失去了意义。在传授新知识前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来呈现对话内容,既真实又生动,对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新的对话也有很大帮助。新教材英语的最大特点就是口语化,生活化。教材安排了大量的情境会话,如购物、打电话、问路等。内容接进生活且篇幅短小,有利于学生学后直接用于生活。
如在教学“How much is it?”时,教师可以将教室布置成一个商店:桌子看成柜台,并在其上面摆放各种物品,标明价格。学生老师分别扮演顾客和营业员。这样借助直观教具,配合动作、手势和表情等,设计一个买东西的真实情景。情景导入法适用范围及广,如:买东西,打电话,问路等等。本人认为新的内容在真实的情景中表现出来学生就一目了然。情景导入打破了原有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一种“无意识、无压力、无包袱”的氛围中受益。
六、多媒体导入法
趣味文言文阅读训练范文第5篇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
及:等到
2、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多诵古人篇章。
(2)唯读书是务。
二 守株待兔
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16分)
4、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兔走触株(
)
②因释其耒而守株(
)
③冀复得兔(
)
④而身为宋国笑(
)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为”与“而身为宋国笑”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B、为人谋而不忠乎
C、始悟为山市
D、此何遽不为福乎
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7、为什么宋人不会再得到兔子?
三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8、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1)先自度其足(
)(
) (2)吾忘持度(
)(
)
(3)宁信度
(
)(
)
9、翻译下列句子。
郑人有欲买履者,
先自度其足,
而置之其坐。
10、《郑人买履》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11、探究:文中“之”字共出现五次,它们的意思一样吗?任意选择三句,说说句中的“之”是什么意思,或有什么作用。
而置之其坐(
)
至之市(
)
而忘操之(
)
反归取之(
)
何不试之以足(
)、
四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
12、解释文段中加点的词语。
①蜀之鄙有二僧:______
___
②吾欲之南海:__
________
③顾不如蜀鄙之僧哉:______
__ ④是故聪与敏_______
___
13、翻译划横线的语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14、作者分别举“贫者”“富者”的例,采用的是一种________方法,这样写,是为了说明人之为学,关键在_____
_______。
五、王冕僧寺夜读《宋学士文集》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5、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窃入学舍
②辄默记
③儿痴如此
④恬若不见
⑤父怒挞之
⑥曷不听其所为?
16、翻译下列句子:
①
王冕者,诸暨人。
②
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
17、从本文中可以看出,王冕后来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季梁)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行①,方②北面而持其驾③②,告臣曰:吾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④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⑤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
注释:①大行(háng):大路。②方:正在。③持其驾:拿着缰绳,驾着他的车子。④奚为:何为,做什么。⑤御者:车夫。
18、翻译下列句子。 ①吾欲之楚。
②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
19、①用一个成语概括本文内容,这个成语是
②读了这则短文后,你受到什么启发?
答:
七、 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注:[媪](ǎo)年老的妇人。[杵](chǔ)棒槌。[卒业]完成学业 20、加点词的意思
去:(
) 方:(
) 欲 (
) 还:(
)
21、句子中"之"字各指代什么
1)问之,曰:"欲作针。"(
)
2)学而时习之(
)
2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3、一个成语来概括这段文字的中心并且说说本文给你的启示。
八、日攘一鸡
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
【注解】①攘:这里是偷窃的意思
24、解释加点字:
1、是非君子之道(
)(
)
2、以待来年然后已(
)
25、翻译下面句子:
(1)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译文:
(2)是非君子之道。
译文:
(3)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译文:
九、楚人学舟
楚①人有习操舟者,其始折②旋疾徐,惟舟师之是听。于是小试洲渚之间,所向莫不如意,遂以为尽操舟之术。遽谢舟师,椎③鼓径进,亟④犯在险,乃四顾胆落,坠桨失柁⑤。
注释: ①楚:古国名。②折:调头。旋:转弯。③椎:用椎敲:古代作战,前进时以击鼓为号。④亟:突然。犯:碰到。⑤柁:同“舵”。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始折旋疾徐(
)
乃四顾胆落(
)
2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遂以为尽操舟之术。译文:
椎鼓径进
译文:
28、本文告诉人们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曰:“宜燔。”竞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29、解释加点的词。
(1)将援引射之(
) (2)宜燔(
) (3)烹燔半焉(
) (4)已而索雁(
) 30、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也。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本文涉及几个人物?谁的观点正确?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参考答案
1、C
2、D
3、多读古人的文章 只是致力于读书.
8.(1)dúo量(长短)(2)dù尺寸尺码(3)dù尺寸尺码
9.郑国有个想买鞋子的人,他先自己测量脚的尺码,然后把测量出的尺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10.这则寓言讽刺了那些办事过于死板,只信教条,讲形式,不相信实际的人,告诉人们做事不能过分拘泥形式,要注重实际。
11.而置之其坐(脚的尺寸 )
至之市( 到、往 )而忘操之(脚的尺寸)
反归取之(脚的尺寸)
何不试之以足(鞋子)
12.①边境。②到。③反而。④所以。
13.您凭借什么到(南海)?
14.对比,立志。
15.给加点字解释
捉:捡
掷:扔
废:放下
观:观看
16.句子翻译:
管宁划开席位分开而坐,说:“你不再是我的朋友了。”
17.略。言之成理即可。
18、①我想要去楚国 ②马虽好,但这不是去楚国的路。
19、①南辕北辙或 背道而驰
②要想达到预期的目标,必须认清努力方向。如果行动与目标完全相反,即使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也不一定能获得成功。 20、:(离开 ) 方:(正 ) 欲 ( 想要) 还: ( 回去)
21、(老妪)
(以前的知识 )
22、答: 李白被老妇人感动了,回去完成了学业。
24(这 )( 做法)
2、( 停止) 25:(1)现在有个人每天偷邻居家的鸡 。
(2)这不是君子的行为 。
(3)请让我减少偷鸡的数量,每月偷一只鸡,来等待第二年再停止 。
26、慢 看
27、于是就认为已经完全掌握了驾船方法(技术);
用椎敲着鼓,径直向前驶去
28、学习、工作不能浅尝辄止(不能自满或应该不断进取)
29、牵引 应当 烧 寻找
30、过了一会儿去寻找雁,而那雁已向高空飞远。
趣味文言文阅读训练范文第6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练习检测:
一、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项为之强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3)捉虾蟆,鞭数十
(4)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5)徐喷以烟
二、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②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③蹲其身,使与台齐。 ④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三、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 );(2)( );(3)( )
(1)、A、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在) B、蹲其身(其中的) C、以丛草为林(把) D、驱之别院(它,代虾蟆)
(2)、A.使之冲烟而飞鸣(但是) B.余常于土墙凹凸处(在) C.以丛草为林(把) D.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被) (3)、A、细察其纹理(细小) B果如鹤唳云端(果真) C、方出神(正) D、徐喷以烟(慢慢地)
四、简答题
1、本文记述了几件什么趣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是如何使得这些小事变成趣事的?这对你有什么启示?答: 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第③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丰富想像,第④段有些语句体现了作者的仔细观察。请从这两段中各找一个相关语句,写在下面横线上。
⑴丰富想像:_____________ ⑵仔细观察:______________
4、本文生动描述了“时有物外之趣”的三件事,请任选两件加以概括。 ⑴ ⑵
5、作者小时候把烟和蚊子想像成云、鹤,可见他是怎样的一个孩子?
6、课文的描写充满童真童趣,找出你最喜欢的一处,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论语》十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练习检测: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信:_______ (2)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图:_______ (3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之:_______ (4)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而:_______ 2。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读音和意义都不同的一组是
。全品中考网 (1)学而时习之/学如不及 (2)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诲女知之乎/诲人不倦 (4)是知也/日知其所亡 4。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三个。
5。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任选一则,次谈对你的启示 6.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吾日三省吾身”的具体内容。
7.为什么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结合你的学习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8.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9.孔子所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我们为人处世有什么启示?
10.写出在学习方面所获得的启示。
3、陈太丘与友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则是无信 / 是进亦忧,退亦忧 B、太丘舍去 / 屋舍俨然
C.相委而去 /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D、下车引之 /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
2.翻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正确的一项是 ( ) A、(友人)在过来的途中,陈太丘就离开了屋子,离开后朋友才到。
B、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还是舍不得离开,(担心)离开后朋友来到。 C、过了正午(朋友)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待就出发了,离开家后朋友才到。
D、(朋友)犯了错无法按时到来,陈太丘只好丢下朋友一个人出发了,离开后朋友才到。 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期行”是指陈太丘与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行,交待了故事的起因。
B.陈元方小小年纪却能驳倒父亲的朋友,“友人”致歉后,陈元方喜不自禁,头也不回走进屋内。
C.“怒”与“惭”写客人被陈元方反驳前后的神态神化,不仅使文章语言生动形象,同时也表明客人是一个知错能改的人。
D.这个故事表明守信对于处世立身的重要性,劝告人们要做一个守信之人。
一、(1)通“僵”,僵硬 (2)被 (3)鞭打 (4)观察 (5)慢慢地
二、①遇见细小的东西必定要仔细观察它的纹理,所以常常能感受到事物之外的乐趣。 ②果然像鹤在云端鸣叫,为这一景象感到非常愉快。(意思符合即可) [来源:学科网][来源:学&科&网] ③蹲下身子,使身子跟台子一般高。 ④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三、(1)B (2)A (3)A
四、
1、本文记述了观飞蚊、观草木、观虫斗三件趣事
2、这些小事之所以能成为作者幼年时的趣事,是因为作者对这些事物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并对所观察的事物进行大胆而富有童心的联想和想象,这启示我们应当细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永葆童心,敢于想像联想,做一个有生活情趣的少年。
3、⑴丰富想像的语句如:①以丛草为林 ②以虫蚁为兽 ③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⑵仔细观察的语句如:①见二虫斗草间 ②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4、观蚊如鹤 神游草丛(花台) 鞭驱虾蟆(观虫斗,驱虾蟆)
5、富有情趣(可爱),充满想像力。
6、示例: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理由:正当“我”看得格外入神时,癞虾蟆破坏了“我”的兴致。恼恨之极,却并不想伤害它,仅以鞭打示惩。这充分地写出了“我”儿时的天真活泼和独特的生活情趣。
2.《论语》十则
1.(1)信:诚实。 (2)图:料想。 (3)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 (4)而:然后,表顺接。
2.(1)译文: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艰险的道路还很长。(2)译文: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3.(4)
4.见贤思齐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任重道远 成人之美
5.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答题示例:“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入”说的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它告诉我们要学会宽容,不要强人所难。
6.围绕“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回答即可。 7.围绕“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疑惑)。”回答即可。 示例: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从而受到书本表象的迷惑而不得其解。而只是一味的埋头苦思而不进行一定的书本知识的积累,进而对知识进行研究推敲,也只能是流于空想,问题仍然不会得到解决,也就会产生更多的疑惑而更加危险。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有用的真知。 8.围绕“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回答即可。
趣味文言文阅读训练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