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种植管理承诺书范文
农户种植管理承诺书范文第1篇
摘要:目前秦安县沼气建设发展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就,要巩固和发展沼气建设成果,必须建立服务专业化、管理物业化、运作市场化的多元化有效后续管理模式。
关键词:沼气;物业;管理;模式
1农村沼气后续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必要性
1.1秦安县农村沼气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建设,经历了60年代初期、80年代初的发展热潮,在当时建设5 000多口沼气池,但在很短时间后多数沼气池就报废了。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技术服务跟不上,农民欠缺建池施工和日常管理技术,不能及时有效解决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大量病池报废,综合效益难以发挥,资金浪费严重,造成了不良影响。
1.2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村沼气建设。秦安县从2003年开始实施农村沼气项目以来,经过几年的项目建设,截止2010年底全县共发展户用沼气池19 816户。由于宣传到位、技术成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激发了广大农民建设沼气池的积极性。
1.3由于近几年沼气迅速发展,在沼气后续服务管理方面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故障维修不及时,配件供应跟不上,脱硫装置较少进行再生和更换,进、出料装备缺乏,大多数沼气农户没有掌握综合利用技术等。例如,有的农户沼气设备壞了,要走上十几公里的路,才可能购买到材料;有的农户沼气池运行了多年,竟没有进行过一次大换料,影响了正常产气;有的农户不掌握操作规程,换料时不关闭阀门等,导致净化器被烧坏;有的农户缺乏安全知识,擅自开盖维修;沼渣、沼液等优质肥料不合理使用,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效益打了折扣。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技术服务体系,沼气池建后日常管理、检修、维护、普查、进出料、沼气灶、灯具修理等处于自由发展状态,沼气维管人员在没有报酬的情况下也不愿意向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农民缺乏系统的培训,在使用和管理沼气池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导致沼气池时停时用,小问题变大问题,最后放弃或报废。广大沼气农户急切盼望得到优质、规范、高效、安全的服务。为此,加强农村沼气服务体系建设,是确保沼气池正常使用并充分发挥效益的重要基础,事关沼气事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局和广大建池农户的切身利益,是当前农村沼气发展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1.4沼气正在作为新的能源取代农村落后的生活生产用能方式。沼气池的日常运行管理就是保证沼气池持续正常发展运行的关键。可以说,沼气效益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水平,沼气物业化管理已经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带有全局性、方向性的工作。如何实现农村沼气物业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产业化发展,搞好沼气后续服务管理工作是关键环节,是农村沼气安全生产的重要保障,也是农村沼气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2沼气物业化管理模式
2.1公益性服务模式完全由政府财政支持的管理模式。行政支持无疑会给农村能源发展给予极大的推动力。但政府财力有限,完全依赖政府提供公益性服务,受到机构、人员和投入等方面的制约,也不符合市场化原则。
2.2农户自我服务模式大多数沼气池都建在农户院落内外,单户生产,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但是任何设施都有其生命周期,在一定使用期后必然出现维修、保养等问题,加之大多数农民对沼气管理、安全使用的技术还处于初始学习阶段,可利用的知识和能力十分有限,短时期内单靠一家一户很难解决沼气运行中出现的技术问题。
2.3市场化服务模式就是依靠市场调节,根据供需要求,催生沼气管理与服务行业。但是,目前沼气配件产品市场不健全,完全依靠市场建立沼气建后管理和服务体系还需一段时间。
上述三种模式各具优势、特点,吸收三种模式的优点,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探索总结农村能源设施社会化、民间化、市场化管理服务的新模式,坚持市场化运作、专业化服务和物业化管理方向,通过政府引导、效益吸引、典型示范等多种措施,积极探索沼气物业化管理模式,健全规范化服务管理机制,推动农村沼气建设实现新跨越,也是保障农村能源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农村目前最关切的热点问题,也是农村能源工作简化管理、适应市场的必然选择。
2.4行政+协会+农户的沼气物业化管理模式其功能既具备行政引导的效力,又符合市场化、社会化、民间化的需要,基本运作方向是:面向市场、面向农户,围绕乡村能源管理服务,实行“行政+协会+农户”的物业管理方式,把政府引导和公益服务延伸到千家万户。通过“政府引导、协会搭桥、联合农户、官办民管”,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三级服务体系,设立村级物业管理站,聘用物业管理人员,逐步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工作制度,实现行政、技术与农户之间的对接服务。各村级协会和物业管理站达到有机构、有人员、有阵地、有配件专柜、有服务制度、有活动记录、有服务报酬的“七有”目标,依托协会从沼气日常管理、维修检修、农户培训到技术指导实行全程系列服务,将分散经营管理的千家万户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农户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互助服务的能力。
沼气物业化管理模式3个特点:一是运行和体系建设是依赖于农村能源设施基础上的管理服务系统,县协会、乡镇分会和村级沼气协会按“一条线管理和官办民管”的原则组建,行政技术部门参与协会的组织、管理监督和服务,不直接干涉协会事务,以农民协会组织自我管理为主;二是形成了行政技术与“协会”并行机制,把行政管理与民间管理、条块管理和农民自我管理、社会化服务和公益性服务很好地结合在一起,解决了服务体系建设脱节的问题;三是工作重心下移村级,有利于开展有偿服务,拓展村级服务产业。
3沼气物业化管理模式六点建议
3.1修建高质量、高技术、高效益沼气池,完善沼气使用配套设施,是搞好沼气管理的前提条件。沼气池池型质量与管理和效益十分密切,沼气池农户养殖数量不足、出料不及时、漏水漏气等是造成沼气池不能正常运行的主要原因。因此,在规范施工、建池质量和检查验收上要严格把关,安装方便好用的抽渣装置,为沼气后续管理打好基础,达到以建保管,以管促用,以用增效的目的。改变建池数量越多,后续管理包袱越重的被动局面。
3.2大力发展畜牧养殖,才能赋予沼气旺盛的生命力。一个10m3的沼气池,要满足4~5口之家一日三餐和烧水用气,暖圈养殖数量必须达到2头猪以上,全部人、畜粪便入池发酵,才能保证产气所需原料,保证沼气发展的持续性。因此,发展沼气必须与畜牧养殖业有机的结合起来,使之相辅相成,实现双赢的目的。
3.3建立健全县、乡、村沼气物业管理服务体系是搞好沼气管理的组织保证。农村能源物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上,采取“行政+协会+农户”的管理服务模式,为乡村物业管理提供了组织、技术、服务质量保障,建立了一套有效机制。一是县级协会设立物业综合服务总站,直接向乡物业管理站提供沼气配件销售及服务,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价格和新产品推广;二是乡镇沼气协会确定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和农村沼气物业管理与服务,组织协会会费收缴,开展各种技术服务活动,指导村沼气协会开展自主管理工作;三是村级设立物业管理站,组建沼气协会,以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单独核算的组织形式,构建以村为单位的物业管理服务网络,实现物业管理专业化、规范化;四是解决村级物业管理员的服务报酬问题。建池农户入会后,一般维修、检修和技术指导等享受免费服务,会员每年交纳12元的会费,乡镇给沼气管理员每年按会费收取情况落实相应补助。
3.4普及科学管理知识,提高农户自我服务管理能力,是农村能源设施建后管理的发展动力。沼气分散在千家万户,导致了沼气管理工作量大面广,且随规模不断扩大,管理任务越来越重。因此,建立起一种长期的培训机制,大力普及沼气日常管理和安全使用常识,把技术切实送给农民,以此提高农户自我管理能力,就成为沼气管理工作的动力。通过资料发放、专题培训、面授手传等方式,宣传培训沼气维修、日常管理、安全使用及综合利用技术,提高了农户管理水平和认识程度,为沼气后续服务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础。
3.5加强管理,提高服务素质。维管人员必须对项目村所有沼气户建立档案,登记造册,详细登记沼气的日常情况、存在问题、维修记录和用户联络电话,同时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给沼气户,保持电话全天畅通,服务站全天有人。做到小问题当天解决,大问题三天内解决。同时要求服务人员必须坚持三勤,“嘴勤、手勤、腿勤”。“嘴勤”:经常询问沼气户有没有问题,遇到情况应如何解决,细致讲解基本常识。“手勤”:到沼气户家,细心检查接头、开关、灯、灶具,杜绝安全隐患。“腿勤”:每隔一季度对所有沼气户进行一次安全检查,零件、配件及时更换,使沼气始终保持在良好的运行状态。
3.6健全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沼气服务站内沼气物资、设备要齐全,必须具备抽渣系统、碎草机、甲烷检测仪等必要辅助设施,实行有偿服务,努力提高服务质量,为农户排扰解难。
4沼气物业化管理模式的前景
要全面实施农村沼气的物业化管理,现阶段还存在观念、技术、经济等多方面的困难。但物业管理是一种发展趋势,多年以后,沼气物业化管理也会像城镇居民住宅物业管理一样,成为农村的一道风景线。目前,秦安县沼气物业化管理还在萌芽阶段,沼气技术的不断创新带来的成本降低和质量保证,为物业管理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好的物业管理为农民创收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进而又促进物业管理的发展。沼气物业管理保证了沼气池的正常运行和沼气产品的正常使用,为农户解决了问题,提供了方便,必将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农村沼气的物业化管理模式将在沼气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得到的更好的完善。
农户种植管理承诺书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