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留守儿童的感受范文
关注留守儿童的感受范文第1篇
8月1日早上县委尽一切能力协助我们开展活动,还对我们提出一些宝贵的建议和要求,使我们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该团队有着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团结互助的团队精神,一百分之两百的热心。为了能让孩子们更加的开心和感受到关爱,在活动之前,各个成员都相互协作,努力练习儿歌,学跳儿童舞,画画等。只为把更多的快乐带给每一个学要关爱和关注的儿童。
活动是走村进户。因为很多人都南下打工,村里就剩下老人和小孩,此村有四十几户家庭,村里留守儿童家庭大约占到百分之五十,其中只有百分之三十几在上幼儿园。村里老人对我们的到来都很期待和热情欢迎。我首先我们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搞活动。我们活动的第一程序是分发学习用具铅笔和书本还有画画材料给留守小朋友,他们看见我们这些生人第一反应是羞涩和闪躲。但在接触一段时间后,他们在收到我们小小心意礼物后无比的高兴和欢喜。发完物品后成员们忙着教孩子们写字和画画。当问一个小女孩会不会写字时,她认真地写了几个字,看后我们都感动的抹泪水了。书上细腻工整的写着:爸爸妈妈我爱你。这无比心酸的一刻,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的关怀和爱时,父母却不能在身边陪伴他们成长。第二程序是为孩子们唱儿歌和跳舞,把他们带到我们快乐的氛围中,小朋友们用着稚嫩的声音唱着《小兔子乖乖》、《两只小老虎》。。。。。。声音久久缭绕在山间。第三是和小朋友做游戏,让孩子把应有的天真可爱表现与言行中。孩子们在和我们接触后不再那么拘谨和害羞了,这一片欢乐的天地应该属于她们的,是属于她们的,而常常我们却忽略了。
在开展活动中我们难免会遇到困难,首先是沟通放面,只有上过幼儿园的孩子基本沟通的来,其他的从小就跟老一辈在一起讲的是方言听不懂普通话,所以有时我们不得不用方言和他们沟通。从这我们可以看到城市和乡村的教育起步相差甚远,治国先治愚,富国先兴教,使全民总体素质提高就要抓好农村基础教育,建议国家对基础教育投入更多资金和人才,治愚就要治本就要从小开始。再次是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常年在外打工者子女跨地读书,提供更多的优惠政策,让他们读得起书有书可读。也希望更多人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带去更多的温暖。同时也希望我们广大学生志愿者走进农村,把知识带给老百姓,做好社会沟通的纽带。
果化远程教育志愿者
关注留守儿童的感受范文第2篇
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五个一“社会实践,我主要参加了留守儿童帮扶。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种状况,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留守儿童中加强和巩固教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关注的重点对象。而我在与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感受着他们的生活与心理,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一、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留和心理状况
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被送到了当地的寄宿学校,有相对安定的学习环境。与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虽然在生活上能够有所照顾,但是在学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予不了任何辅导。留守儿童遇到学习问题时,采取向老师求助,自己解决的人数只占到25%。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去父母的约束后,往往容易受到祖父母的溺爱,失行为散漫。一些寄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情绪忧郁低落。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自闭,对他人漠不关心,不接受他人善意关怀等心理。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上产生了严重的缺陷。诸如他们性格孤僻,情感相对冷漠;进取心不足,学习成绩不理想;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差,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等。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三、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
71%的留守儿童经常会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儿童有时会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
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调查中发现34%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学校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撒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发生。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到了学校的身上,而学校教育是需要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然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监护人的配合。如家长会无人参加,学生违纪或者受到侵害后无监护人配合处理。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成为不法分子
侵害的对象。侵害后又无亲人倾诉,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加上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断点,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三)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暇照顾子女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给孩子物质和对孩子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等陋习,甚至导致了一些“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的产生。
由此,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帮助他们,我觉得:
1、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2、家庭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3、学校要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护。
关注留守儿童的感受范文第3篇
暑假期间,我有幸参加了“五个一“社会实践,我主要参加了留守儿童帮扶。留守儿童人数众多,已经形成一个需要予以高度重视的群体。半数以上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这种状况,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如何在留守儿童中加强和巩固教育,是一个十分紧迫的任务。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是关注的重点对象。而我在与李同学相处的过程中,感受着他们的生活与心理,有着不一样的感受。
一、留守儿童的学习状况留和心理状况
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被送到了当地的寄宿学校,有相对安定的学习环境。与祖父母住在一起的留守儿童,虽然在生活上能够有所照顾,但是在学习上,年迈的爷爷奶奶给予不了任何辅导。留守儿童遇到学习问题时,采取向老师求助,自己解决的人数只占到25%。家境好一点的留守儿童,去父母的约束后,往往容易受到祖父母的溺爱,失行为散漫。一些寄宿在学校的留守儿童,情绪忧郁低落。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自闭,对他人漠不关心,不接受他人善意关怀等心理。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沟通,从而导致留守儿童在心理、行为上产生了严重的缺陷。诸如他们性格孤僻,情感相对冷漠;进取心不足,学习成绩不理想;生活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差,违纪违法行为时有发生等。
二、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状况
由于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出现漏洞,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不能实现有效对接,再加上当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问题还没能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导致留守儿童学习成绩普遍低于其他学生,健康成长状况也令人堪忧。大多数教师也认为留守儿童大都是“双差生”、“问题儿”。他们的学习状况令人担忧,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缺乏热情,进取心、自觉性不强,有厌学倾向。还有的留守儿童的行为习惯较差,说谎打架,小偷小摸,花钱大手大脚,沉迷于录像、游戏,具有破坏性。
三、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一)亲情缺乏、心态失衡
71%的留守儿童经常会想念在外打工的父母,14%的留守儿童有时会想念父母。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这些留守的孩子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差。
(二)习惯不良、学习较差。教育单调、安全难保
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留守儿童,其行为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差。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行为偏激。调查中发现34%的留守儿童行为习惯较差,他们不听监护人的教导,目无学校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逃学、撒谎和欺负同学等行为发生。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临时监护人重养轻教,教育的责任就全部落到了学校的身上,而学校教育是需要家长配合、社会支持的。然而,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常常得不到监护人的配合。如家长会无人参加,学生违纪或者受到侵害后无监护人配合处理。留守儿童是弱势群体,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没有父母的直接监护,容易成为不法分子
侵害的对象。侵害后又无亲人倾诉,往往得不到及时的发现和处理。加上学校、家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断点,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
(三)道德滑坡、价值扭曲
家长外出打工,可以改善孩子生活和受教育的条件,但部分家长忽视了对孩子的伦理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特别是部分父母长期在外,因无暇照顾子女而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给孩子物质和对孩子放任的方式来进行补偿,使得一些留守孩子拥有过多零花钱,极易形成功利主义价值观、享乐主义人生观和好逸恶劳、奢侈浪费等陋习,甚至导致了一些“读书无用”的错误思想的产生。
由此,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帮助他们,我觉得:
1、各级党委、政府应进一步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工作。
2、家庭应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3、学校要给予农村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护。
关注留守儿童的感受范文第4篇
在2010年的寒假里,我通过辛苦的实地调查,实地访问,对云南省巧家县的留守少年儿童现状做了深入调查,了解到了他们所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拙见。巧家县境内最低海拔517米,位于金沙江和牛栏江交汇处;最高海拔4041米,故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民谚。
1.巧家县农村留守少年儿童的基本情况
巧家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全县总人口53.966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3114万人,9.2万农民外出务工。据巧家县教育局最新统计的24所中小学的数据显示:在一共54960
名中小学生中,留守儿童共有9215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6.8%;留守少年1649名,占总数的17.9%。所占比例还在上涨!其中留守少年儿童占在校生总数的比例在30%以上的有中寨乡,新店乡和红山乡,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红山乡的松林小学三甲班,该班共有33人,其中留守儿童就有13人之多,占到了39%的比例!
由于这样的严重比例,全县15个乡镇,要使家乡经济腾飞、生活水平的提高,离不开教育的发展,而留守儿童更是一大阻碍,因此,政府应抓住实际,全盘思考,统一规划,多渠道去减少留守儿童,能使家长都在留守儿童身边,使他们有一个舒适的坏境,温馨的家、愉快地享受自己的童年,愉快中求取知识,达到自己的理想。
2.留守少年儿童存在的问题:
突出问题有以下三方面:
2.1 留守少年儿童普遍缺乏良好的科学的家庭教育环境
据此次调查,留守少年儿童的监护人多为三种情况:一是祖父母监护,由祖辈监护的留守少年儿童有8165人,占总数的88.6%;二是由叔伯姑姨监护,此类监护的留守少年儿童有598人,占6.5%;三是独立生活的留守少年儿童有452人,占总数的4.9%。
2.2 留守少年儿童缺失亲情,容易引发心理问题,影
响其健康成长
2.3 留守少年儿童问题还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高度重视,更加缺乏系统的应对措施
3.解决留守少年儿的措施
3.1 高屋建瓴得到更高组织的领导与帮助,组建“五群人”帮扶队伍,构建社会帮扶网络
3.2 我们争取得到社会更多的爱心支持,优化留守少年儿童学习坏
3.3 重要的突破口充分发挥学校在关爱留守少年儿童中的作用
3.4 大家都期待的积极并努力改善农村中小学寄宿条件
例如改善寄宿制学生的寝室条件,提高学校食堂的饭菜质量,提供热水,完善体育设施等等。介于巧家县财政能力有限,我们更希望广大社会爱心人士慷慨解囊,为改善巧家的留守儿童问题献上您的爱心!滴水穿石,在于一点一点的积累,留守儿童的解决更是需要一步一步的进行,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总有一天留守儿童问题会解决!
3.5 内心的呼唤深入并加大对留守少年儿童的心理教育
3.6 治根之策根本的事要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
当然,经济问题不是我们能够立马解决的问题,作为我们,现在还不能对此有多大的行动,但我们能够期待,"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我们期待世界经济的复苏,期待中国经济的腾飞,期待巧家经济的换新!
关注留守儿童的感受范文第5篇
范芳
王思凡,男,是我班的的一名学生,今年12岁;在他上了小学之后,父母便外出打工,而且地点不稳定,他一直随70多岁高龄的爷爷奶奶生活。由于他是家里的独子,父母又长期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特别疼爱,虽然爷爷奶奶也想教育好孩子,可是经常是溺爱占了上风,出现了管但是不严,教却不到位的情况,导致了王欢喜同学不听管教、不受束缚的性格。
因为他的个子比较高,自制能力又差,我把他安排在了教室的最后一排独自一个人坐,认为这样一来他总会规矩一点,也不容易影响到其他别的学生了。没想到他一会儿把一只脚放在凳子上,像蹲茶馆一样;一会儿又歪着身子坐着,一副悠闲自得的样子。完全没有在课堂上应该有的样子。我很多次想在课堂上发作,可是想到他还是一个不懂事、需要关爱的孩子,把怒火强压了下来。课后,我把他叫到了办公室。他听到老师要找他谈话了,还是有点紧张,怯生生地看着我。我心里想:任你怎么调皮,毕竟还是怕老师的。我板着脸问他为什么上课时坐没坐相,他闷了半天支支吾吾地说了一句:“老师,我不会了。”既然认错了,我也就原谅了他。但是长久养成的习惯怎么能一下子就改掉呢?过后他还是会犯这样的毛病。后来和他的奶奶交流过后知道了,他在家里就有这样的习惯。不管是看电视还是吃饭,总是爱歪着斜着地坐。我想:要改掉他的这个坏毛病,还得和他的爷爷奶奶联合起来。于是和他奶奶商量好,要时刻提醒他改正。经过一
1
个学期的努力,现在,在课堂上的他基本上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坐了。
他的学习习惯也很差。本来他的字好好的写是挺不错的,秀秀气气的。可是他每次做作业总是忙忙慌慌的,想几下子写完了就出去玩。爷爷奶奶叫他好好地写,他总是充耳不闻,两个老人根本没办法。了解到了这个情况,我又和他进行了一次谈心。我没有直接进入主题,而是拿了一本班上写字写得最好的同学的作业给他看。看了过后他没作声,我又把他自己的作业拿给他看,他比较了一下明白了我的意思。我接着说:“如果你是老师,你喜欢哪份作业?”他轻轻地指了一下同学的那本。我又说:“那你为什么不能写成这样的呢?难道你比别人差?”他默默地摇摇头。“那是因为什么,你的书写总是这样的糟糕呢?”我又接着问。他又沉默了一会儿说:“我不认真!”好了应该收尾了,我摸摸他的头说:“老师相信你能写得比他还好,下星期我要把你的作业展示给大家看,你要加油哦!”他高兴地点点头。一
2
星期后,他的书写确实有了长足的进步,我感到很欣慰。
相比较而言,我觉得最该解决的是他不听爷爷奶奶话的问题。我了解了一下,他的爷爷有点文化,在学习上能给予他一定的帮助,奶奶呢就基本上是文盲了。虽然都是农村人,但是家境还比较可以,衣食无忧。正因为家境好,两个老人就比较惯孩子一些,对于孩子提出的要求只要能满足的,尽量满足。我就曾经在街上遇到婆孙俩在街上买溜冰鞋,虽然贵,但是孩子喜欢,老人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一双。也许正因为这种有求必应,这种溺爱,让王欢喜看到了老人的弱点,养成了任性的习惯。基于这种情况,我查阅了相关资料,搜集了一些尊老爱幼的故事,还让他回家后仔细观察爷爷奶奶为自己,为家庭做的事情,观察后向我汇报。在汇报的时候,他列出了爷爷奶奶洗衣做饭、做农活、卖菜、帮他熏蚊子等等事情。汇报完了,问他有何感受,他只说了一句:“他们太累了!”看来,他也有了触动。我因势利导给他讲了我搜集来的关于尊老的故事,他后来向我保证了要听爷爷奶奶的话了。我相信他能做到的。
关注留守儿童的感受范文第6篇
本课题立项以来, 我校课题组成员遵照执行《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办课题管理办法》的一系列要求, 扎扎实实开展各项工作, 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1、认真撰写开题报告, 按时举行开题论证会。
2012年1月4日上午, 在县教委大院底楼会议室举行了重庆市教育科学立项专项课题《农村留守剖儿童教育培养个案与对策建议研究》开题会。课题的研究者参与了开题报告会, 课题主研之一的渝港小学教科主任陈秀阐述了课题研究的总体思路、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的实施步骤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中心校负责人就课题的经费落实情况、实施目标做了表态发言。重庆市教科院的专家张宏、县教研室留守儿童专项负责人之一的徐大都就课题的准备和实施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2、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实施方案。
从课题开题以来, 课题组在撰写方案前, 在辖区两所学校 (渝港希望小学、中嘴小学) 58名留守儿童中 (一至六年级) 随机抽取了31名留守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首先我们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问卷调查, 了解了他们在学习、生活、心里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 写出了问卷调查报告。2012年3月初, 我们根据留守调查报告, 根据实际情况, 课题组制定了《农村留守剖儿童教育培养个案与对策建议研究》转化考核方案。其次课题组通过查阅相关的资料, 再根据课题研究的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 在方案里对课题研究的目的、主要内容、课题研究的思路与方法以及课题的研究的具体步骤都做了详细的说明, 并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 要求每个课题组成员都必须读懂读透课题实施方案。
3、切实有效地开展培训、交流, 提高教师科研水平。
(1) 课题研究, 提高教师素质是关键。为了使课题组成员深入了解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原则、过程、方法等, 我们于2012年2月10日在巷口镇中心校会议室召开了留守儿童课题实施会, 参与课题的十三位一线教师参加了会议, 会上负责人魏冬就课题预期成果和完成时间做了总体的安排, 参会教师就课题的实施内容和实施过程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 形成了课题分工一览表。我们通过多次召开课题研究培训会, 帮助课题组成员学习课题研究的基础知识, 了解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 帮助教师掌握调查法、个案跟踪法、行动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研究法等研究方法。 (2) 定期召开课题交流会。课题实施以来, 我们召开了4次课题组全体成员的会议, 了解课题实施的情况;学习个案研究表的填写;学习如何进行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每两月一次的课题专题研讨会, 我们着重研讨、交流课题研究过程中孩子们在学习、生活、心里等方面出现的闪光点, 以及存在的问题。比如有的老师在第一次访谈中, 就敏锐地发现问题:学生生活习惯不好, 铺张浪费乱用钱的习惯;代理家长, 特别是奶奶、爷爷对孩子放任自流, 过于溺爱导致孩子冷酷、任性、自私;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从小就缺少指导和监督, 到孩子产生逆反心理时, 父母毫无办法约束和管教了。课题成员老师在访谈中针对这些问题, 对应地提出了怎么教育的建议。
4、做好个案研究, 开展各项活动, 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
(1) 为了更好地掌握留守儿童的信息, 以便对他们实施更多的关心、关爱。我们建立了留守儿童个人信息档案, 这些信息库里面收集了留守孩子和家长的各种基本情况。我们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情况, 制定了《留守儿童个案研究记录》表册, 《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卡》, 表册的制定为教师们提供了方便, 便于教师们记录, 了解访谈的情况。这样, 让实施过程更好操作, 更适宜教育。 (2) 通过各项活动加强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联系, 我们设计了《留守儿童典型活动》这一内容, 让学生在活动中增强与父母的感情。在学校开展的各项活动中我们邀请了在外工作的爸爸妈妈来参加, 没有父母来参加的孩子请老师带着她们进行活动;在三八节活动中爱心妈妈和孩子们一起共同庆祝节日;再比如春天来了, 万物复苏, 景色怡人, 多数孩子在休息日可以在父母的带领下领略家乡的自然风景。为了弥补留守儿童的缺失, 2012年的春天, 学校组织了一次留守儿童春游活动, 不仅使这些留守孩子畅享了家乡的风光, 激发了他们爱家乡的情感, 更多的是享受了集体的温暖。
5、培训代理家长, 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
在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上, 我们充分利用代理家长这一优质资源, 加大对代理家长的培训力度, 坚持每学期给他们进行1-2次讲座, 教给他们科学的知识与方法, 让他们知道孩子的父母不在家, 做为亲戚和祖辈, 不但要让他们吃饱、吃好, 更重要的是心理发展及知识技能水平, 要与普通孩子同步发展。通过本项活动的开展, 有效地提高了代理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
二、课题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由于课题管理、研究务实到位, 课题组的每个成员都能认真负责。在课题的实施过程中, 指导老师与个案家庭关系融洽, 家长积极配合, 一起共同合作、共同探讨、共同进步。个案跟踪家庭有了较大的进步, 家长的教育观念也有较大的转变, 前期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1、提升了课题组教师的课题研究能力。
通过定期辅导交流、校本课题理论培训, 自学一些先进的理论, 使课题组教师深入了解本课题研究的意义、目的、过程、方法等, 从而大大地提高了课题研究教师的理论水平。同时在课题研究中, 教师们能做到理论联系实施、研究与实践紧密结合, 从家访的过程、教师的访谈记录和反思以及对个案学生的指导。我们不难看出, 教师们无论是理论水平、文字表达、口才和交际能力, 还是实际的指导能力、与家长的交流沟通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个人素质、科研能力得到提升。
2、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跨上新台阶。
该课题实施一年多来, 课题组成员在开展对留守儿童个案的调查分析、教育实验和行动研究的过程中, 积累了大量的感性材料。同时也从中找出了许多共同性和规律性, 创造性地实施了一系列的教育对策, 总结出了好的经验, 丰富了教育教学理论, 使学校的教风学风焕然一新。
3、更新了家教观念, 密切了家校关系。
当然, 孩子的变化同样离不开家庭的支持, 通过我们与家长的不断联系与合作, 很多的代理家长现在能够积极参与到学校组织的活动中, 有时遇到问题还能积极与老师进行沟通寻求解决的方法, 即使远在外打工的父母还经常电话与老师联系, 比以往更关心了孩子了。
4、个案跟踪家庭的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变。
关注留守儿童的感受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