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工作中如何勤于思考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10-101

工作中如何勤于思考范文第1篇

练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大量的反复训练。想要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捷径不走弯路,必然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练琴计划与方法,于是,思考就变成了习琴中的重中之重。那么,如何思考呢?思考些什么呢?很多学生在练琴过程中不习惯思考,也不喜欢思考。认为只要我认识谱子伸手来弹,接而进行多次练习,假以时日必定能弹好。然而,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练琴的好习惯,却是阻碍我们学习进度的罪魁祸首。

一、读谱习惯

当我们拿到一首新的曲子时,不是着急忙慌把它弹出来,而是首先纵观全曲,了解此曲的概况,什么调、几几拍、作曲家是谁、什么样的风格、情绪以及创作背景等等。只有关注到这些东西,在意识上才有可能获得某种信息,练习时也会带着一些想法去弹,这无疑是在帮助我们开发智力、扩充视野,也是一个循序渐进,不断提高音乐素养的过程。试想如若不去关注这些,一味的盲练,那么所有的曲子在我们手中弹出来的效果都是一样的,只是每首曲子的音不一样,其他方面感觉不到有任何区别,这就犯了弹琴中的大忌。

其次,对乐谱所传递的信息要准确无误的“读”出来。第一,音高。第二,节奏、节拍、时值。第三、表现符号(连线、跳音、重音、顿音等等)。第四,表情记号(力度、踏板、延长、反复、高、低八度、重音等等)。最后,指示性的表情术语与文字性说明。这是读谱阶段最初级的要求,在识别过程中要十分细心,耐心的反复进行检查,避免浪费大量的时间在纠错上。

二、练习方法

每个人的练琴方法都不尽相同,在我们的习琴生涯中需要不断摸索最适合自己也是最高效的方法,曲子成型也会来的快一些,这样一来我们则会把重点放在音乐表达上,更加深入地去探索声音的美妙。

1)慢练。都说慢练出细活,确实如此。慢练是我们养成良好弹奏习惯的首要条件。慢练好似一面“放大镜”,将弹奏的内容全部扩大化,可以让我们清楚的感受到音乐的每个细节,清晰到每个音符,使每个音都显得更加重要,不容忽视。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指法,音与音之间是靠指法来连接的,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指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设计与选择出最方便、最能表达音乐性的指法,更好的诠释音与音之间的关系。最好是在读谱阶段就找到正确的指法,可以参考不同版本的建议指法,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做出调整,从而确定适合自己的最佳指法,一旦确定,就不要随意更改,慢慢固定下来。重难点更应放在慢练过程中去磨练,才能更好的克服技术障碍。在这里,强调一点,如果慢练已经达到除速度以外的其他要求后,则需要进行提速练习,这一过程是检验慢练的练习效果,又可以明显感觉到加快速度之后的缺失,以便明确下一步的练习。

2)分解练习。从头到尾的反复练习是习琴者的一个通病,练到底都不知道自己哪些地方掌握了,哪些地方是薄弱部分,很多细节都没有关注到。可见,毫无目的的练习是在做无用功,耽误不少时间不说,还没有什么进步。因此,要讲究练习的逻辑。分手练。任何乐曲在最初都需要分手练,这是一个过渡阶段,只有单手的基础打好了,双手合时才会没有那么困难。往往这一点最容易被人们忽视。另外,在乐曲成熟过后,依然需要分手练习,去揣摩每一句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来来回回的不断磨合,乐曲的质量才能够逐步提高。[1]分声部练。当乐曲中碰到有多声部的情况时,要养成将各个声部分离出来练习的好习惯,要控制好每个声部的线条与层次,在音色与音响上都有所区别,体现出各声部独立的状态,演奏出来的音色才会更加清晰。[2]分句练。正确的划分乐句是提高演奏质量的前提。一个乐句一个乐句的仔细磨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提高整体演奏水平。集中注意力,用心去感受句与句之间的走向进行,克服难点,培养正确的练琴习惯。

3)看谱练与背谱练相结合。所谓背谱,在看谱阶段就应该有意识的记忆,形成牢固的记忆,是背谱的最终目的。这里所指的记忆不是单一的将所有的音与节奏记清楚,而是指综合背谱能力。包括谱形记忆、音响记忆、动作记忆、位置记忆、音乐处理的记忆等等。只有对乐曲的每个细节都了如指掌,演奏时才能专注于音乐表达上。所以,要经过多次反复的记忆,清晰的分析乐曲的框架结构,将看谱与背谱交替进行,则会更加准确无误的熟记它。相信通过正确的方法坚持训练下去,背谱绝不会成为演奏中的负担。

三、充分发挥视觉、触觉、听觉的主观能动性

视觉就是眼睛看乐谱的过程,触觉就是手指接触琴键的感觉,听觉就是耳朵聆听触键的声音。这三者是相辅相成、融会贯通的。如果这三觉一起发挥作用,将会同时完成看谱弹、手弹琴、耳朵听、大脑想、纠出错等一系列步骤,每个器官尽可能的发挥最大功效,将对我们视奏练习的提高起到非常大的作用。其实,弹琴练的不是手指,而是大脑。大脑要不停的运转,去控制与调动各个器官的功能,并协调起来,因此,练琴时需时刻保持头脑清醒。一旦感觉状态不好,就要适当休息,劳逸结合。

在这里,有这样一种练习方法供大家参考:视谱习惯问题,弹奏的时候眼睛不看或少看手,根据手指对键盘的熟悉度与听辨能力对声音的敏感度去判断所弹内容是否正确。这种方式不仅仅可以提高视奏能力,更能提高大脑对整体的控制能力,弹奏起来更加放松自如。当然,刚开始不看手是不太现实的,不看手这个问题是需要长期摸索音与音之间的距离感,以及注重对听辨能力的训练,大量积累经验感觉,才有可能会达到。只要有意识的这样去做,慢慢来,弹奏的准确性会得到逐步提高。需要提醒的是,在视觉的主观能动性上,眼睛一定要有“超前意识”。不是非要等到这个音,这一小节,这一句弹完,眼睛才往后面看,而是在确定这个音能够准确弹下的同时,眼睛要迅速看到下一句的内容,提前做好准备,眼睛一定要走在手的前面,并且这个时间差越大越好,凭借脑力记忆快速反应,是提高识谱与视奏能力的捷径。在听觉的主观能动性上,要积极的运用与发展自己的听觉,要“听”自己的演奏,而不是光看,关注音色、音质,学会倾听,带着思考倾听,也可以时常将自己的演奏录下来,

这样能够直观真切的感受到所存在的问题,以及音乐性是否表达出来了,有无变化等等。

四、注重总结与反思

上课、演出、比赛、大师课、音乐会等等,不管是哪种场合,只要属于演奏性质的,都需要做到课后总结与反思,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减少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同样是在提高学习效率,这一点毋庸置疑。但这一过程不是反映在纸面上做的。

1)仔细回想一下当时的演奏情况,哪些是弹的得心应手的,哪些是出毛病的,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对读谱、技术、艺术处理等做出相应标记,制定进一步的练习改进计划,对症解决,避免之前犯的错误,对重点与难点片段单独进行强化练习。

2)反思自己知道与做到。有时候自己明明知道存在什么问题,但是解决不了,做不到,这可能就是方法的问题了。这类情况或与老师沟通、或多虚心向别人请教,或是某一基础类的内容欠缺,就要将基础的练习内容拿出来进行补救训练了。还可能出现的问题是,意识上不够明确的知道,何谈做到。因此,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

3)要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这首曲子出现的问题如若在别的曲子中以同样的性质出现,就应立刻避免与解决好它,提高学习效率。

总体来说,练琴是一个考验自我、提升自我控制能力的过程,掌握行之有效的练琴方法才能在学习中灵活自如的运用。这一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汗水,不断调整与改变研习作品的方法,全身心投入,多动脑思考,善于总结和反思,用心练琴,长期坚持下去,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与进度。在思考中练琴,享受这一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就会不断强化自己的演奏水平。

摘要: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安东·鲁宾斯坦有句名言:“钢琴是一件乐器,但又是一百件乐器”。为了让这件乐器发挥出它应有的宝贵价值,我们无疑要从钢琴的练琴阶段入手,长期坚持有效的练习,才能慢慢提高自己的演奏水平。练琴是钢琴学习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步骤,也是万千习琴者每天必做的事情。那么如何让每天必做的事情变得有趣而不枯燥乏味呢?科学有效的练琴方法则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来着重论述如何用科学的练琴方法来提高练琴效率的问题。

关键词:练琴效率,练琴方法

参考文献

[1] 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2] 魏延格.钢琴学习指南---答钢琴学习388问[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1.

工作中如何勤于思考范文第2篇

1 创造情景, 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心理学家认为, 一切有成效的活动都必须以兴趣作为基础。兴趣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很大的作用, 在语文学习中也不例外[2]。小学生一旦对语文学习产生了兴趣, 他们就会进入积极的、最活跃的语文思维状态, 其潜能便会得到开发, 主体性也会得到弘扬。因此, 在语文教学中要不失时机地创设语文的学习情景,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创设情景来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1 激情导入,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课文的导入可以多样化, 不同的语文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的导入方式, 但是所选方式一定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目的。教师可以设置相应课文题目的悬念, 将学生一步一步地引入到课文中, 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就会得到激发。例如, 教师要上《孟母教子》一课时, 就可以首先给同学们设置一个好的情景。教师可以这样说“想必同学们都有自己崇拜的伟人吧, 但是你们是否知道他们小的时候就很刻苦努力的读书了呢?要是他们小时候生长在不好的环境中, 那么他们的母亲会怎么办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孟母教子。”通过这样的情景导入, 使学生能够积极思考, 同时也怀有一定的好奇心, 能很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精神。

1.2 创造轻松的教学氛围, 设立良好的学习环境

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总是会提出一些比较苛刻的问题, 以此来激发学生思考的能力和兴趣。殊不知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兴趣, 反而会使得学生对课堂学习产生厌倦的心理, 带来负面效应。其实, 发展个性要以宽松民主的学习气氛为前提, 要让每一位学生轻松的上课, 在课堂上放松压力, 完全融入课堂的活跃气氛中, 完全融入课文主人公的境遇中。这才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例如在学习《开天辟地》一文时, 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 想象出盘古开天辟地的姿势, 然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做出来。这样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和欲望, 更能够提高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为学生以后的生活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方法, 提高学生思考主动性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 过分强调预设和封闭, 从而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 缺乏生气和乐趣, 使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得不到发挥。新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 站在促进学生发展的位置上, 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以学定教。而以学定教不仅体现在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还应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指导上。在实际课堂教学中, 可以采取如下办法:

2.1 自主选择学习的内容

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 可以使得不同的学生根据自己独特的爱好来学习不同的课文或同一课文的不同部分, 这样在满足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 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能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在学生积极主动投入学习方面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学《再见了, 亲人》时,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来思考, 可以根据自己的喜爱选择自己认为最感人的部分来学习, 也可以选择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来学, 可以选择课文中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来学等等。这完全地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的特点, 而且学生在课文中学习到的新知识或由此而发现的新问题, 都是自主学习的收获。总之, 通过学生自主与文本对话, 他们的思维发展了, 有了新的感受, 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

2.2 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 不同的学生肯定有自己不同的学习方式, 而不同的学习方式都有自己的优势, 都可以获得很好的学习效果。所以, 老师要基于这一点,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方法, 并鼓励他们不断的进取。如在《海上日出》一课中,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最喜欢的课文内容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 并做学习结果汇报。这样, 在汇报时, 有的学生就会满怀激情地描绘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景象, 有的则选择当中的词句的细细品味, 有的则结合自己看日出的经历进行对比。教师遵循学生的个性差异, 给予他们自主选择学习方法的空间, 让学生个性得到最好的张扬, 这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精神的很有效途径。

3 结语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精神的有效教学路径, 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 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并且通过一定的途径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实践结合起来, 这样才能为学生将来的深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摘要: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也是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内在要求。本文从两个方面, 结合小案例, 就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小学生的独立思考精神展开探讨。

关键词:语文课堂,小学生,独立思考精神,创新,情景,兴趣

参考文献

[1] 沈黎明.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 2004, (11) :59.[1]沈黎明.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 2004, (11) :59.

工作中如何勤于思考范文

工作中如何勤于思考范文第1篇练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大量的反复训练。想要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捷径不走弯路,必然要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