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农业大棚建设范文
光伏农业大棚建设范文第1篇
光伏农业大棚,不但不额外占用耕地,还使原有土地实现增值。光伏农业大棚着重把农业、生态和旅游业结合起来,利用田园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农业生态环境和生态农业经营模式,以贴近自然的特色旅游项目吸引周边城市游客在周末及节假日作短期停留,以最大限度利用资源,增加旅游收益。
本项目拟占地1050亩,总投资3.15亿元人民币。装机容量:30MW,年发电量:3614万千瓦时, 25年可节约标煤47.83万吨,减少谈粉尘排放29335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7526.5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3235.5吨,减少氮氧化物排放1617.8吨。
光伏农业大棚建设范文第2篇
光伏农业大棚是光伏应用的一种新的模式。与建设集中式大型光伏地面电站相比,光伏农业大棚项目有诸多的优势:
1、有效缓解人地矛盾,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光伏农业大棚发电组件利用的是农业大棚的棚顶,并不占用地面,也不会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因此能够节约土地资源。可在有效扭转人口大量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方面起到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光伏项目在原有农业耕地上建设,土地质量好,有利于开展现代农业项目,发展现代农业、配套农业有利于第
二、三产业与第一产业的结合。而且可以直接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
2、可灵活创造适宜不同农作物生长的环境
过在农业大棚上架设不同透光率的太阳能电池板,能满足不同作物的采光需求,可种植有机农产品、名贵苗木等各类高附加值作物,还能实现反季种植、精品种植。
3、满足农业用电需求、产生发电效益
利用棚顶发电可以满足农业大棚的电力需求,如温控、灌溉、照明补光等,还可以将电并网销售给电网公司,实现收益,为投资企业产生效益。
4、绿色农业生产的新路径
光伏农业大棚建设范文第3篇
2014年11月18日,记者从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规划的现代农业科技园获悉,生态农业大棚棚顶100 兆瓦光伏电站项目占地面积约200 公顷,计划总投资12 亿元(其中农业部分投资2.5 亿,电站部分投资9.5 亿),旨在将光伏电站与现代农业有机结合,发挥工农业互补优势,建造国内一流的光伏生态农业产业园。
该项目契合当地现代农业科技园的整体发展规划,是利用特殊设计的农业大棚棚顶作为光伏电站的安装基础,将农业大棚与光伏发电系统集合,按照农业产出与光伏发电的最大效益为原则,设计单体的光伏农业大棚系统,经过系统连接,形成光伏发电系统。
据了解,耀州区生态农业大棚棚顶100 兆瓦光伏电站项目于2014年10月12日开工建设,目前已投资7000 万元,该项目将于2015年6月完成电站建设及并网发电,项目建成后预计可接纳当地4000 人就业。同时,100 兆瓦棚顶光伏电站预计年均发电量约为1 亿kW·h,所发电力通过逆变、升压后直接并入国家电网。该项目利用清洁的可再生能源代替不可再生能源,节约资源、降低排放、减少污染,年均可省燃油2700 万L,节省标煤3.8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8 万吨,减排二氧化硫696 吨,年均节水3.4 万吨,减少因火力发电厂产生的粉尘约2.8 万吨。
该大棚结构设计拥有多项国家专利,即满足农业使用又兼顾光伏发电的条件,从而解决了单纯农业大棚投资大的难题,为我市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新型农村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光伏农业大棚建设范文第4篇
大棚作物的无线远程检测系统的应用。可全天候实时、定时采集棚内作物生长发育状态、病虫害活动的高清图片,棚内作物的大小也 清晰可见。其单路摄像,可进行焦距调节监控,达到近距离可以观测到植物叶面、茎干蚜虫等害虫。一般距离可以看到病虫害的发生状况、植物叶面等生长情况。远距离可观察作物整体长势状况。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千百里外也可以通过手机电脑实时监控,被称为测报人员的“听诊器”“千里眼”。
环境监测系统是智能大棚种植管理中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功能。棚内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CO
2、光照度等因素,对棚内农作物生长起着关键性作用。通过环境监测系统,可以帮助用户通过电脑、手机客户端监测整个棚内农作物生长情况,全天候无线网络传输,自动上传作物生长信息,可以及时快速的获取棚内环境变化。从而方便用户及时进行调控,保证适宜植物生长的环境。
拥有智能控制系统的农业大棚则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智能控制系统;通过棚内感知层对作物生长环境中的信息参数进行无线传输上传,智能比对参数设置值,系统分析对比运算,自动进入模型控制卷帘、风机、生物补光等环境控制设备,智能化控制设施农业各项设备启闭,调控大棚内环境达到适宜植物生长的范围。“如果温度低了,自控系统将开启空调,自动给其加温;如果温度高了,自控系统将开启风机,通过通风自动给其降温;不需要阳光时,自动打开遮阳网。病虫害做为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在设施内可以通过杀菌灯和频振诱控技术进行智能无害化防治。
二氧化碳含量作为直接影响作物光合作用的重要环境因子。系统可智能化调整,预设二氧化碳浓度、阈值范围参数。将二氧化碳浓度,实时采集值与当前浓度阈值进行对比,如果小于所设二氧化碳浓度阈值,系统则自动打开二氧化碳气罐进行精准补给;如果大于所设二氧化碳浓度阈值,则自动打开风机进行适量排放。
佳多智能大棚系统中墒情监测、智能滴灌对不同作物的种类,生长阶段、生长环境、气候土壤条件实施智能化精细灌溉施肥。将微生物肥料、有机肥料与灌溉水一起均匀准确地输送到作物根部土壤。大幅度地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可减少50%的肥料用量,水量也只有传统浇灌的30%-40%。
光伏农业大棚建设范文第5篇
温室(greenhouse),又称暖房。能透光、保温(或加温),用来栽培植物的设施。在不适宜植物生长的季节,能提供生育期和增加产量,多用于低温季节喜温蔬菜、花卉、林木等植物栽培或育苗等(本校的大棚多用于师生实验研究)。温室的种类多,依不同的屋架材料、采光材料、外形及加温条件等又可分为很多种类,如玻璃温室、塑料温室;单栋温室、连栋温室;单屋面温室、双屋面温室;加温温室、不加温温室等(本校的为玻璃连栋温室)。温室结构应密封保温,但又应便于通风降温。现代化温室中具有控制温湿度、光照等条件的设备,用电脑自动控制创造植物所需的最佳环境条件。 主要装置: 一种室内温室栽培装置,包括栽种槽、供水系统、温控系统、辅助照明系统及湿度控制系统;栽种槽设于窗底或做成隔屏状,供栽种植物;供水系统自动适时适量供给水分;温控系统包括排风扇、热风扇、温度感应器及恒温系统控制箱,以适时调节 温度;辅助照明系统包含植物灯及反射镜,装于栽种槽周边,于无日光时提供照明,使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并经光线的折射作用而呈现出美丽景观;湿度控制系统配合排风扇而调节湿度及降低室内温度。
温室是以采光覆盖材料作为全部或部分围护结构材料,可在冬季或其它不适宜露地植物生长的季节供栽培植物的建筑。
温室功能分类根据温室的最终使用功能,可分为生产性温室、试验(教育)性温室和允许公众进入的商业性温室(本校的为试验性温室)。蔬菜栽培温室、花卉栽培温室、养殖温室等均属于生产性温室;人工气候室、温室实验室等属于试验(教育)性温室;各种观赏温室、零售温室、商品批发温室等则属于商业性温室。 通风管理:
春季温室大棚的通风管理
一、拱度不同,放风口大小不一
春季风口的大小不能完全用某一个数据界定,因为温室的结构不同,降温的时间和速度也是不同的。拱度较大的大棚,因为棚面拱度适宜,热气流很容易沿大棚棚膜的上部排出,即使放风口较小,也能取得较好的放风效果。而种植年限较长的低矮老棚,因为大棚拱度较小,棚面较平,棚内的热气流从放风口排出的速度就慢,棚内的温度就高。通常情况下,这样的大棚将顶部放风口开到40厘米宽,才与高度较高、拱度较大的大棚风口开到30厘米的放风效果相同
二、春季更要注意分次通风
早晨拉开棚1小时后,敞开上风口3-5厘米左右放小风,目的是将棚内湿气排出,同时补充棚内二氧化碳,为光合作用的顺利进行补充原料。等棚温上升到28℃以上时,将放风口逐步打开,保持棚内温度不超过33℃(对于黄瓜、丝瓜等喜温蔬菜来说)既可。
三、春季大风多,放风口注意防风
增加放风绳的密度,而且放风绳最好使用摩擦力较大的宽布条为好,这种布条在打活结固定棚膜时,摩擦力大,活结不容易被大风吹松。很多菜农图方便使用尼龙绳作为防风绳,因为摩擦力较小,菜农要适当增加尼龙放风绳的密度,并将其固定好,以防风口被风吹合。同时,菜农还要注意在大风天气时随时进行检查,防止放风绳松动,风口闭合。 温室应用物联网技术:
实际上,物联网技术是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在温室环境里,单栋温室可利用物联网技术,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一个测量控制区,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节点和具有简单执行机构的节点,如风机、低压电机、阀门等工作电流偏低的执行机构,构成无线网络,来测量基质湿
[度、成分、pH值、温度以及空气湿度、气压、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再通过模型分析,自动调控温室环境、控制灌溉和施肥作业,从而获得植物生长的
最佳条件。
对于温室成片的农业园区,物联网也可实现自动信息检测与控制。通过配备无线传感节点,每个无线传感节点可监测各类环境参数。通过接收无线传感汇聚节点发来的数据,进行存储、显示和数据管理,可实现所有基地测试点信息的获取、管理和分析处理,并以直观的图表和曲线方式显示给各个温室的用户,同时根据种植植物的需求提供各种声光报警信息和短信报警信息,实现温室集约化、网络化远程管理。
此外,物联网技术可应用到温室生产的不同阶段。在温室准备投入生产阶段,通过在温室里布置各类传感器,可以实时分析温室内部环境信息,从而更好地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在生产阶段,从业人员可以用物联网技术手段采集温室内温度、湿度等多类信息,来实现精细管理,例如遮阳网开闭的时间,可以根据温室内温度、光照等信息来传感控制,加温系统启动时间,可根据采集的温度信息来调控等;在产品收获后,还可以利用物联网采集的信息,把不同阶段植物的表现和环境因子进行分析,反馈到下一轮的生产中,从而实现更精准的管理,获得更优质的产品。 :
实际上,物联网技术是将各种感知技术、现代网络技术和人工智能与自动化技术聚合与集成应用。在温室环境里,单栋温室可利用物联网技术,成为无线传感器网络一个测量控制区,采用不同的传感器节点和具有简单执行机构的节点,如风机、低压电机、阀门等工作电流偏低的执行机构,构成无线网络,来测量基质湿度、成分、pH值、温度以及空气湿度、气压、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再通过模型分析,自动调控温室环境、控制灌溉和施肥作业,从而获得植物生长的最佳条件。 对于温室成片的农业园区,物联网也可实现自动信息检测与控制。通过配备无线传感节点,每个无线传感节点可监测各类环境参数。通过接收无线传感汇聚节点发来的数据,进行存储、显示和数据管理,可实现所有基地测试点信息的获取、管理和分析处理,并以直观的图表和曲线方式显示给各个温室的用户,同时根据种植植物的需求提供各种声光报警信息和短信报警信息,实现温室集约化、网络化远程管理。
光伏农业大棚建设范文第6篇
蔬菜大棚建设施工合同书
甲方:山西绿源生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乙方:王柱子
经甲、乙双方多次友好协商,甲方决定由乙方承揽其位于阳曲县泥屯镇阳坡村庙梁蔬菜基地的建设施工。甲、乙双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等法律法规范围内,本着公平、公正、平等的原则,自愿签订本合同书,供双方共同遵守,合同条款内容如下:
第一款:双方签约主体的合法性
1、甲方确定公司自身签约主体资格的合法性,已经将本合同书条款在公司管理层和股东层进行了告知,并征得了公司股东的同意,系公司的一致决定,拥有签署本合同书条款的主体资格合法性。
2、乙方系中华人民共和国独立的合法自然人,确认拥有签署本合同书条款的合法主体资格。
第二款:大棚建设详细内容
3、乙方承揽的甲方大棚建设施工详细内容如下: (1)工程名称:蔬菜基地建设项目;
(2)工程地点:阳曲县泥屯镇阳坡村庙梁蔬菜基地; (3)质量要求:
① 主要规格:跨度8米,长度50米,高3米; ② 组装质量以太谷县小白乡已建好的蔬菜大棚为标准;
第三款:双方的责任和权益
4、甲方免费为乙方提供适当的办公条件和一间住宿。甲方有义务协调施工中的一些问题和难题,以确保推进工程的建设进度。乙方按照甲方的蔬菜基地建设规划进行施工,甲方派出指定管理人员进行现场协助、指挥。
5、若因甲方自身问题造成乙方无法施工或增加的工程量,一切责任由甲方承担。
6、乙方材料运到施工现场后经甲方同意后方可施工。
7、若甲方需要材料发票,所产生的税金由甲方支付。
8、原则上多建长度不低于40米的大棚,甲方对建设的低于40米的小棚根据厂家材料价格清单作为增加工程量。
第四款:关于大棚项目的工程范围
9、甲方发包给乙方的包工包料施工为大棚主体加大棚膜。
第五款:关于大棚建设质量和验收的约定
10、整个工程的施工过程由甲方进行质量监督,施工完毕后三天内由甲、乙双方共同验收,如超过三天视认合格。
11、大棚的整体质量以基地已经建好的示范大棚为标准依据。
12、验收完毕后,甲方给乙方出具验收意见书和剩余款项支付承诺书。
第六款:大棚总造价计费方式
13、大棚造价按大棚实际建筑面积计算,每平方米单价10元。本条中的单价包括大棚建设中的材料费、安装费、运输费。
14、本合同书计费按双方确定的清单为依据。
第七款:甲方向乙方支付款项的约定
15、乙方进场施工当天,甲方一次性预先支付给乙方2万元人民币(大写:贰万元整),作为本合同书履行的首期付款。
16、乙方垫资完成双方预估的蔬菜基地建设后,甲方在竣工验收后30天内一次性支付给乙方所有欠款,甲方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迟欠款支付时间。若甲方违约,甲方每天则按工程总造价的百分之三向乙方支付违约金。
第八款:双方的其它约定
17、未尽事宜,由甲、乙双方友好协商解决,并将协商通过的事宜以附件的形式补充附后,与本合同书具有一致法律效力。
18、本协议书壹式四份,甲、乙双方各持有两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19、本协议书经甲方代表签字并盖章、经乙方代表签字按印鉴后即刻生效。
甲 方:山西绿源生农林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代 表:
乙方:
签约时间:二零一一年四月
光伏农业大棚建设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