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讲话稿范文
艾滋病讲话稿范文(精选11篇)
艾滋病讲话稿 第1篇
艾滋病日国旗下讲话稿:认识艾滋病,预防艾滋病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于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和确认。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译为“艾滋病”、“爱死病”。分为两型:HⅣ-1型和HⅣ-2型,它们又有各自的亚型。不同地区流行的亚型不同,同一亚型在不同地区也存在一定差异。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
生物天生具有免疫功能,当细菌、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在免疫功能正常运作下,就算生病了也能治愈。然而,HⅣ所攻击的正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T4淋巴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能力。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了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HIV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HIV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各种复合感染而死亡。艾滋病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12年至13年,在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以前,病人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正常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是死亡率很高。
在地球上,平均每分钟都有一个孩子死于艾滋病,目前统计约为57万,有超过1500万的儿童因为艾滋病而失去父母。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人数在全球居第十四位,更以每年百分之四十的速度递增。防治艾滋病任重道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面对因艾滋酿成的一桩桩悲剧,我们不需要旁观者,我们要用自己的力量来扭转这场恶性流行病的传播态势——团结全社会的力量,以我们所能做到的各种方式,共同抗击艾滋,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艾滋病讲话稿 第2篇
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郭建华在致辞中表示,东北师范大学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专门成立了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积极推动防艾宣教与教育教学、学生活动、服务社会相结合,成效颇为显著。
“学校对全体新生开展全覆盖的预防艾滋病教育,开展艾滋病知识问卷调查,组织专题讲座。同时,以新生入校体检为契机,向学生发放艾滋病健康教育处方和宣传资料,设立宣传板,张贴海报,使学生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得生殖健康和艾滋病预防知识。”郭建华说:“我们充分发挥课堂的主导性作用,将防艾宣教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多次邀请校外疾病防控专家到学校与大学生开展互动交流。”
郭建华说:“我们引导学生参与防艾宣教社区服务,鼓励学生成为防艾宣教的传播者,组织科研力量开展抗艾药物研究。学校先后主持了近十项抗艾药物研究项目,与中科院病毒所合作研发的药物已顺利通过了动物实验,进入临床阶段,并获得国家专利,为创建‘零艾滋’做出更大努力。”
活动现场,播放了东北师范大学201X—20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活动总结汇报视频,随后开始进行知识竞赛决赛及表演。
参加比赛的生命科学学院大三学生孟书益在接受吉网、吉刻APP记者采访时说:“参加活动可以使我从中获得更多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帮助我和身边的人去预防艾滋病,更好珍爱自己。”
艾滋病讲话稿 第3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经河南省各级疾控中心确诊并登记在册的艾滋病人或者感染者家庭配偶为研究对象, 于2008年9月按照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河南省6个县, 再采取随机抽样方法确定艾滋病单阳家庭1097户, 对其配偶进行问卷调查, 其中回收合格问卷1069例, 合格率为97.4%。
1.2 调查方法
由统一培训的调查员采取访谈法, 按照统一制定的调查问卷进行调查, 调查过程中, 采用相同性别的调查员对研究对象进行单独调查, 除了调查员和调查对象本人外, 其他任何人不允许在场。
1.3 质量控制
调查员为当地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医科大学在校大学生, 对艾滋病防护常识有一定了解。采取一对一模拟调查、问卷讨论等方法培训调查员, 统一调查员对问卷中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并对调查技巧、调查表填写、现场控制等方面聘请专家辅导, 以保证调查质量。
1.4 统计分析
用Epi Data 3.1软件进行数据录入。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分析整理, 对调查对象基本情况、知识知晓及行为情况用频数统计表进行统计汇总;对调查对象知识和行为情况分别赋值, 艾滋病知识 (共9项) 回答正确者赋值为1分, 错误和不知道者0分;行为 (共6项) 健康者赋值为1分 , 其它0分, 最后对得分情况进行t 检验。对影响调查对象安全套使用的因素进行Logistic 回归分析 (a选= 0.05, a剔= 0.10) 。
2 结 果
2.1 一般人口学特征
调查对象中男性526人 (49.2%) , 女性543人 (50.8%) ;1970年以前出生者833人 (77.9%) , 1970年以后出生者236人 (22.1%) ;家庭年收入在13000元以下的734人 (68.7%) , 13000元及以上的335人 (31.3%) ;学历初中以下者 (文盲、小学) 786人 (73.5%) , 初中及以上283人 (26.5%) 。
2.2 艾滋病知识
总体上, 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知识知晓程度较高, 而对非传播途径认识程度较低。调查对象对血液、性行为等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的认知程度高, 比例超过98%;对正确使用安全套能否降低艾滋病传播危险回答“否”的占40.6%;对艾滋病感染者看上去是否与正常人一样, 回答“不知道”的占42%。对蚊虫叮咬及吃饭是否传播艾滋病, 回答“是”的分别为20.3%、19.2% (见表1) 。
2.3 对艾滋病行为
调查对象过去三个月有过性生活的比例较高 (92.7%) , 而过去三月使用安全套的比例不高 (54.3%) , 安全套的获得方面及时性不高 (56.2%) , 见表2。
2.4 性别、年龄、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和艾滋病知识、行为关系
调查对象按照1970年为界分为高年龄组和低年龄组, 年收入水平按照13000元 (按照家庭平均人口数×2008年河南省人均GDP得出) 为界分为低收入组和高收入组, 文化程度按初中为界分为低文化组和高文化组。男性知识得分低于女性 (t=2.015, P=0.044) , , 而行为得分高于女性 (t=3.176, P=0.002) , 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 低年龄组得分高于高年龄组, 但不同年龄者知识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502, P=0.616) , 行为得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t=3.435, P=0.001) , ;不同收入、不同文化程度者知识、行为得分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1) , 且收入高者、文化程度高者得分高。
*P<0.01
2.5 影响安全套使用的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经单因素分析, 年龄、性别、收入水平、文化程度、家庭人口数、安全套获得及时性等因素影响安全套使用, 将这些因素选入非条件Logistic 回归模型, 应用逐步回归法筛选分析, 由表4可知, 文化程度 (低/高文化组) 和安全套获得及时性 (是/否) 是影响艾滋病单阳家庭安全套使用的的独立因素。
3 讨 论
从结果可知, 调查对象对艾滋病通过性行为、母婴、血液三大主要传播途径传播知晓程度和接受艾滋病检查的比例较高, 说明我国政府对艾滋病知识的宣传教育活动取得一定成效。对蚊虫叮咬及与病人吃饭等艾滋病非传播途径认识程度不是很高, 这与轩志东等[3]的研究相一致, 但对非传播途径认知比例高于国外的有关研究[4]。这也与普通人在与艾滋病患者或病毒携带者接触时, 容易产生恐惧心理, 进而对其产生歧视和偏见的社会现象相符。同时也说明调查对象对非传播途径知识的需求[5], 今后应针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存在的偏差, 加大对人们日常生活行为密切相关知识及非传播途径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 让人们认识到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 消除恐慌心理, 消除普通人和患者之间的隔阂, 给艾滋病患者以更多的关爱, 这也有利于我国的艾滋病整体防治工作。对熟人感染艾滋病表示仍与其交往的比例较高, 提示由于传统文化和社会氛围的影响, 人们对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并未完全排斥, 如经适当引导, 可以实现公众对其的和谐交往。
女性知识得分高于男性, 而行为得分却低于男性, 原因可能是社会性别差异所导致的两性关系中经济和权力的不平等以及不平等的性别文化规范对女性性行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6], 致使妇女在夫妻性行为中处于被动地位, 不能依个人意愿实施健康保护行为, 这也与国外一些研究结果相一致[7]。调查对象最近三月性生活较多、使用安全套频率较低, 被传染可能性较高, 由于在目前艾滋病治疗没有特效药物的情况下, 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经性传播的最好方法[6]。同时, 女性由于生理上的特点更易感染艾滋病, 如果性生活过程中不使用安全套,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可能性是男性的2-3倍[8], 再加上单阳家庭的特殊性, 因此建议加大对安全套预防艾滋病传播知识宣传, 并扩大安全套免费发放的范围和数量, 特别是对男性感染者, 促使其主动使用安全套, 保护好女性健康者, 切断艾滋病家庭内性传播途径, 同时也防止母婴传播。
不同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者知识和行为情况看, 收入水平高者得分高于低收入者;文化程度高者高于文化程度低者, 这与李艳[9]、徐乐烽等[10]、戚桂平等[11]的研究结果一致。此外, 文化程度和安全套获得的及时性影响调查对象安全套使用。因此, 今后要重点针对低文化程度和低收入水平者进行防治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工作, 并且要针对不同文化层次人群采取不同策略和方式, 以增加宣传的效果, 提高个人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促进其个人行为的改变, 提高安全套使用频率, 进而减少艾滋病传播危险。同时, 在农村地区, 可采取由村医生和计生专干发放安全套, 提高安全套的易得性。
摘要:目的:了解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的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水平及行为情况。方法:采用访谈法对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的艾滋病相关知识及行为情况进行调查, 并对资料进行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三个主要传播途径知晓率较高, 对非主要传播途径知识了解较低。女性知识得分高于男性, 不同年龄组知识得分没有统计学差异;行为得分男性高于女性, 高年龄组低于低年龄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不同对艾滋病知识及行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文化程度和安全套获得及时性是影响安全套使用因素。结论:重点针对低文化程度、低收入阶层和男性增加艾滋病知识宣传和行为干预力度, 扩大安全套发放范围, 预防艾滋病的家庭内部感染。
关键词:艾滋病,单阳家庭,配偶
参考文献
[1]赵苏萍, 黄晓蓉, 谷永香, 等.农村少数民族孕产妇艾滋病防治知识态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09, 25 (8) :1161-1162.
[2]陈素良, 赵宏儒, 张玉琪, 等.未知情家庭艾滋病传播回顾性定群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 2009, 25 (7) :790-791.
[3]轩志东, 常建, 冯喆.中原地区某综合性大学硕士研究生艾滋病知识及性行为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2009, 2:134-137.
[4]Bogart L.M, B.O.Cowgill, D.Kennedy, et al.HIV related Stigmaamong People with HIV and their Families:A Qualitative Analysis[J].AIDS and Behavoir, 2008, 12:251.
[5]杨放, 吴尊友, 徐臣, 等.农村地区HIV感染者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及流动情况研究[J].华南预防医学, 2004, 30 (1) :10-13.
[6]叶蓉蓉, 倪进东, 金伟, 等.已婚农村妇女安全套使用现状及影响因素[J].中国公共卫生, 2008, 24 (1) :20-21.
[7]Jones D.L, D.Ross, S.M.Weiss, et al.Influence of Partner Par-ticipation on Sexual Risk Behavior Reduction Among HIV-PositiveZambian Women[J].Journal of Urban Health:Bulletin of the NewYork Academy of Medicine, 2005, 82 (3) :98-99.
[8]叶蓉蓉.农村妇女艾滋病知识及安全套使用率的调查[D].安徽, 安徽医科大学, 2008.
[9]李艳.不同文化程度者对艾滋病预防干预措施的认知研究[J].医学与哲学, 2008, 29 (6) :32-33.
[10]徐乐烽, 计国平, 王华东, 等.安徽省县区居民艾滋病知识和行为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 (12) :1437-1438.
预防艾滋病与善待艾滋病患者 第4篇
关键词:艾滋病传播途径及预防善待艾滋病患者
【中图分类号】R-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0-0222-01
1临床资料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所导致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在全球肆虐,截至2003年底已造成累积6900万人感染,2300万人死亡。HIV/AIDS在1985年传入我国,到2003年底全国累积报告HIV感染者62195例,AIDS病例8742例,死亡2359。
2临床表现
2.1急性感染期。起病急骤,出现发热出汗、头痛、咽痛、恶心、厌食、全身不适、关节肌肉疼痛等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和脑膜刺激症。
外周血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或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增加。淋巴细胞亚群检查CD4/CD8细胞比例可无明显变化。此期持续一两个星期。由于此期症状无特征性,且较轻微,常易误诊为感冒而被忽略。在被感染2~6周后,血清HIV抗体可呈现阳性反应。
2.2无症状感染期。持续时间:个体差异大,现在认为是2~10年,一般6~8年。
2.3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前期。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除腹股沟淋巴结以外,其他部位两处或两处以上淋巴结肿大,直径1cm,持续3个月以上,淋巴结肿大多对称发生,触之质地韧、可自由活动,无压痛,对一般治疗无反应。常伴有疲劳、发热、全身不适和体重减轻等。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可诊断为属此期。部分病例肿大的淋巴结年余后消散,亦可重新肿大。约30%患者可只有浅表淋巴结肿大,而无其他全身症状。有的患者出现头痛、抑郁或焦虑,有的出现感觉神经末梢病变,甚至出现反应性精神紊乱等精神神经系统症状,可能与病毒侵犯神经系统有关。部分患者已有免疫缺陷的表现,除上述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和全身症状外,反复出现各种特殊性或复发性的非致命性感染。
2.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期。除具有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前期的特征外,可有明显的发热,疲乏、盗汗,出现不易控制的体重减轻(>10%),持续性腹泻,持续性发热(>38℃)3个月以上等。
3传播途径及预防
3.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预防。
3.2艾滋病病毒主要存在于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等体液中,所以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3与艾滋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室等公共设施传播,也不会经咳嗽打喷嚏、蚊虫呆咬等途径途径传播。
3.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3.5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3.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正规医院能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咨询服务,必要时可借助当地性病、艾滋病熱线进行咨询。
3.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3.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注射、使用没有严格消毒器具的不安全拔牙和美容等,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4艾滋病患者的心理护理
艾滋病患者一旦获悉自己患了不治之症以后,生的欲望会降低,而死的欲望会增强,这时,护理的主要目的就在于唤起患者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护理过程中要用坚定的表情、不容置疑的语言取得患者的信赖。再以患者微小的病情改善事实,来帮助患者排除不良的心理状态。当患者萌发希望之后,要进一步鼓励患者承担力所能及的生活事项,鼓励他们敢于驾驭生活。适当的活动不仅使身体受到直接锻炼,并能从压抑、焦虑、烦恼、苦闷中解脱出来,达到移情益志,对心理起到积极的调控作用,在对患者实施护理的同时,不仅要注意患者的心理反应,而且要重视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态度和相互关系。医护人员以身作则,不歧视艾滋病患者。对于家庭关系亲密的家属,应该正确引导,不可在患者面前表现得过分难过,不要再增加患者的悲痛,使患者能在一种积极、轻松的环境中配合治疗。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们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疼情和帮助。家庭和社会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危险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和维护社会安定。
参考文献
[1]陈静,蒋索,陈月凤.艾滋病健康知识教育对收容教育女性艾滋病乐观偏差的效果评价及启示.中国医学伦理学,2009-10-05
[2]王爱玲,乔亚萍,苏穗青,王临虹.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接受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情况及对策分析.中国妇幼保健,2006-07-28,15:103
预防艾滋病国旗下讲话稿 第5篇
大家好,我是来自级3班的肖月,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远离艾滋,共享阳光”。
12月1日是第27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主题仍然是遏制艾滋,履行承诺。世界卫生组织将世界艾滋病日订为12月1日,那是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此日诊断出来的。
随着我们社会给予艾滋病病人以及感染者和其家人越来越多的关注,艾滋病已经不再是一个陌生的词汇出现在我们的生活里,但是,由于长时间以来,我们一直把艾滋病与性泛滥和吸毒等败坏社会道德的事情联系在一起,所以很多人对于艾滋病、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有着不同程度的误解,作为一名青少年,我们有必要对艾滋病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
艾滋病的全称叫“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是一种能生存于人的血液中并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t4淋巴细胞作为攻击目标,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已经研制出的一些药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其中最为有效的方法,是由美籍华裔科学家何大一于提出的“鸡尾酒疗法”。
不过,艾滋病病毒是一种脆弱的病毒,它只能存活在有限的几种条件下,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艾滋病病毒只有在具备一定的存活条件,拥有一定数量并且通过必备的传播途径才能传染,艾滋病有三条传播途径:分别是性传播、母婴传播和血液传播。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是不会造成艾滋病传播的。
作为一名青少年,首先我们要学会保护自己、远离艾滋 。并且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拒绝不良诱惑;当我们的身体需要治疗的时候,尤其是有血液接触的时候,我们要去医疗条件比较好的正规医院接受治疗,避免感染的发生。而且,作为一名青少年,我们应该有服务社会的意识,要给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应有的宽容和帮助,要主动宣传正确的艾滋病知识。
关爱艾滋病病人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人们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消除人们的恐惧和疑虑,从根本上理解艾滋病病人,为艾滋病病人创造宽松、健康的生活环境,使他们愿意对社会敞开心扉;其次应建立专门针对艾滋病病人和病毒感染者的治疗和关怀机构,不仅给予他们医疗上的支持,更要在精神上给他们安慰、关怀,让他们享受人间真情,恢复尊严,鼓励他们积极面对生活;此外,在青少年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比例越来越高的情况下,特别要强调对青少年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教育,在提高他们防病、治病意识的同时,使其从小懂得关爱身边的艾滋病病人。
目前,艾滋病正迅速地在全世界范围内蔓延,对于个人的身心、家庭的和谐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等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所以,艾滋病不是个别人所面临的灾难,而是全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我们真正的敌人是这种疾病而不是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让我们对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多一份宽容和关爱,让我们并肩作战,共同抗击!并且理解、安慰、关爱他们,延长他们的生命。正如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在世界艾滋病日前夕所说:“世界各地的人们必须马上行动起来,不要让艾滋病患者成为“被终身监禁的囚犯”。
在茫茫人海中,我们袒露内心,不吝惜一次真诚的握手和温暖的拥抱,就会让他们感受到共享阳光的温暖和社会对他们的尊重!
预防艾滋病国旗下讲话稿 第6篇
大家好!
刚刚过去的12月1日是25个世界爱滋病日,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预防艾滋病,从我做起》。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是:实现“零”战略目标零新发感染、零歧视和零死亡。
大家知道这个日子的由来吗?——1981年美国发现首例艾滋病之后,艾滋病病毒在全球范围内以惊人的速度传播。为了提高公众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在伦敦召开了一次“全球预防艾滋病规划”的会议,在这个会议上提出,把1988年作为全球防艾滋病年;把每年的12月1日作为全世界宣传防治艾滋病的日子,称之为世界艾滋病日,以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共同对抗艾滋病。
艾滋病的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人体免疫防御系统方面的传染病。据统计,全世界平均每天约有1.4万人感染艾滋病病毒,8200多人死于艾滋病;在我国,艾滋病感染者也已超过100万,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将会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我国的艾滋病形势非常严峻。
同学们,艾滋病是一种可怕的疾病,一旦感染,我们目前的医疗水平是无药可救的,但是只要大家洁身自好,科学预防,是完全可以避免患上艾滋病的。作为学生,你们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1、首先要学会保护自己,要远离可导致性骚扰和性暴力的环境和场所,比如不要出入夜总会、歌厅;晚上不要单独外出;休息时间在网吧、游戏厅等场所不能玩得太晚等。
2、不和他人共用牙刷、不共用电动剃须刀,不吸毒品,不纹身,不纹眉,不纹唇线和扎耳朵眼,不和别人共用针头和注射器。不到消毒不规范、无营业执照的医疗机构和诊所拔牙治牙。
同时我们也要知道一般性的接触,比如握手、共同进餐、共用学习用品、公用电话、打喷嚏、咳嗽、蚊虫叮咬、游泳等都不会感染爱滋病。
同学们,学校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是传播科学文化和精神文明的殿堂,对大家进行毒品预防教育是保证我们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防止艾滋病向社会扩散的一项重要措施。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自己,为家人,为社会构建一道坚强防线,提高自我防护意识,远离毒品、艾滋病,珍惜生命。让艾滋病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得到有效的遏制。
世界艾滋病日领导讲话稿 第7篇
11月30日,全县“世界艾滋病日”集中宣传活动在县城步行街举行。xx县妇联充分发挥县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成员单位工作职责,认真筹备,积极主动参与集中宣传活动。
活动现场,通过制作宣传展板,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活动。发放印有防艾知识的袋子200个、围裙200条,预防艾滋病宣传资料、倡议书各1000余份。同时,还让过往群众通过宣传展板了解到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国家关爱政策、如何预防以及到哪里可以免费咨询,检测艾滋病。
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准确掌握了预防艾滋病的基本常识,增强了自我保护能力,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防范艾滋病的意识和能力,深受好评。
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讲话稿 第8篇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艾滋病防治工作,由国务院召开专题会议,贯彻胡锦涛、温家宝指示和国务院7号文件精神,非常及时、非常重要。全国妇联将认真贯彻会议精神,服务大局,做好工作。
根据大会安排,现将妇联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情况作简要匯报。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全国妇联书记处通过认真学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和中央有关文件精神,充分认识到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将此项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并根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及时制定和实施了全国妇联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战略规划和行动计划,成立了工作协调机构。20xx年,全国妇联与卫生部联合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活动,各地妇联积极响应,将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摆上重要日程。据统计, 目前江西、山东、云南等8个省区市妇联制订了本地妇联系统预防与控制艾滋病战略规划或行动计划﹔吉林、内蒙古等16个省区市把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xx—20xx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xx—20xx年)》﹔黑龙江、宁夏等16个省区市妇联参与了政府部门艾滋病防治战略规划、行动计划或地方性法规的起草工作。
二、发挥组织优势,贴近妇女群众,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抓集中宣传教育,形成声势。妇联组织在抓好经常性宣传教育活动的基础上,特别注意在节日、纪念日开展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掀起宣传教育的高潮。20xx年“12?1”世界艾滋病日前后,全国妇联组织了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安徽、湖北、湖南、山西、陕西五省妇联联合行动。联合行动採取了多种宣传手段:一是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五省妇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对妇女开展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并力求扩大宣传工作覆盖面。二是发放各种艾滋病预防控制挂图、手册、性健康教育资料。湖北、湖南两省妇联向全省妇女发倡议书并开展万人签名等活动。叁是举办培训班和各类报告会。安徽、山西等省妇联举办了艾滋病防治妇女骨干培训班,通过培训提高防治艾滋病骨干队伍的宣传水平﹔湖北、陕西等省妇联在全省各地组织了多场艾滋病防治工作专题报告会。四是开展巾帼志愿者行动。层层组织巾帼志愿者行动,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咨询和宣传活动,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二)抓入户宣传教育,扩大覆盖面。目前,全国共有乡镇(街道)基层妇联组织5万多个,一些基层妇联干部通过走村串户、面对面的宣传,将艾滋病防治知识传播到千家万户。陕西省山阳县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29例,居住分散,妇联干部跋山涉水,往返数十裡,把宣传资料送到农户手中。目前,河南、云南、新疆、四川等省区妇联干部纷纷採取包乡、包村、包户的方法,开展与群众面对面的宣传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叁)抓重点人群宣传教育,加强针对性。妇联组织针对流动人口中女性务工人员开展艾滋病防治知识及妇女权益保障宣传,增强她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宾馆、饭店、娱乐场所、发廊等重点行业从业妇女的宣传教育和干预。据统计,20xx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妇联对2万多名高危人群中的妇女开展了宣传教育﹔湖北省妇联对100多处娱乐场所、3000多名从业女性进行了防治艾滋病的宣传教育﹔广东省妇联对1600多名民营企业女工进行了培训,发放25000册《外来女工保健手册》,30000份《打工妹远离艾滋病》宣传单及30000份问卷资料﹔天津市妇联建立了对艾滋病人疏导的制度,以社区为重点,开展“姐妹情,手拉手,防艾路上一起走”活动。
叁、认真调查研究,关注妇女需求,努力维护受艾滋病危害的妇女儿童权益
20xx年,在联合国儿基会的资助下,全国妇联与中国疾病控制中心合作,对全国8个省区市所属80个县(市)做了关于中国妇女预防与控制艾滋病需求的评估调研,掌握了我国妇女与艾滋病防治的基本情况,获得了第一手资料,为进一步做好妇女儿童的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了依据。近年来,全国妇联多次派出调查组前往贵州、湖南等省开展重点调查研究,为全国妇联和有关部门提供了决策建议﹔四川、重庆等省市妇联通过调查研究,唿吁有关部门採取相应措施维护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患者的合法权益。
20xx年3月中旬,全国妇联与民政部组成联合调查组赴河南驻马店、云南德宏州等地就艾滋遗孤的安置与救助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下一步的工作重点:一是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社会收养和家庭寄养工作﹔二是要推动社会力量开展对艾滋遗孤的救助﹔叁是要加大妇联儿童公益项目对艾滋孤儿的救助力度。另外,还要选择重点地区有计划、分步骤地向艾滋遗孤提供专项救助,扩大受益面和受益程度。
四、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把艾滋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目前,妇联系统各业务部门主动参与,形成了上下联动、协同推进的工作态势。
(一)以妇联品牌活动为载体,为妇女儿童提供有效服务。妇联组织利用“预防艾滋病,健康全家人”、“不让毒品进我家”、“家庭美德建设”、“巾帼助困行动”、“安康计划”、“春蕾计划”、“母亲健康快车”和“巾帼志愿者行动”等活动,在妇女儿童中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高危人群提供帮扶济困等服务。
(二)以国际合作项目为依托,增强艾滋病防治工作实效。各级妇联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开展多种形式的项目合作。山西、广西、福建、新疆四省区妇联通过开展项目合作,共发放各类宣传品26万多份,举办各类培训班41期,培训人员2500多人,受益人群覆盖10万多人﹔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妇联实施了小额贷款项目及关怀活动,帮助了25户艾滋病人发展生产,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生存环境。
几年来,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妇联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必须在国家艾滋病防治工作的总体规划和部署下进行,才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服务大局﹔妇联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必须从妇联的实际出发,才能发挥优势,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和切入点﹔妇联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必须以提高妇女素质为根本,增强妇女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意识和预防艾滋病的能力﹔妇联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要争取党和政府的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不断优化政策、舆论和社会环境,形成整体合力。
全县艾滋病防治工作会议讲话稿 第9篇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2015年艾滋病综合防治及新农合筹资工作会议,主要是回顾总结2014年上半年全县艾滋病防治工作情况,安排部署和落实我县下一阶段的工作,作好迎接上级审核验收的各项准备。艾滋病是人类面对的全球性的重大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艾滋病已严重侵害到全人类的生命与健康,已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极大损害,对人类的生存和进步形成了严重威胁。而我县的禁毒防艾工作虽已获得一定成果,但是局势依然不容乐观,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局势、统一思想、提升认识,广泛号召全社会力量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快投身到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中来。下面我就xx县防治艾滋病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我县的禁毒防艾工作虽已获得一定成果,但是局势依然不容乐观,我们要进一步认清局势、统一思想、提升认识,广泛号召全社会力量采用切实有效的措施,快投身到禁毒防艾人民战争中来。一是提高认识。社会各界和广大干部要提高对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的重视程度,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上级部署和要求上来,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当前艾滋病疫情的严峻性和防治工作的紧迫性、艰巨性、复杂性,各成员单位、各医疗卫生单位、各部门和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支持,形成分工合作、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落实责任。全县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与县人民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和部门工作职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实行艾滋病防治“一把手”负责制,将艾滋病防治纳入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规划,做到禁毒防艾工作与其他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下最大决心,花最大力气,采取最有力的举措,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部署到位、协调配合到位、宣传教育到位、保障措施到位、检查督促到位。
二、要广泛宣传,全面监测
一是要广泛宣传,全面普及艾滋病预防知识。
宣传教育是艾滋病预防与控制的首要环节,让广大群众掌握艾滋病预防知识,加强性道德教育,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治本之策。要充分发挥广播电视、宣传资料、标语、网络媒体等大众传媒的作用,组织多方面集中宣传活动,确保宣传范围有效覆盖到全县。要以社区、学校以及高危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为重点,针对重点人群和流动人口、农民工、个体工商户、劳务输出人员,采取“面对面”等方式开展宣传工作,提高宣传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分层次、分重点加强培训教育。
要坚持集中培训与经常性学习相结合,以社区、学校以及高危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为重点,坚持不懈、形式多样地开展广泛深入的培训教育工作。一要加强项目工作办公室人员和技术人员的学习培训;二要加强对党政干部和村委会干部、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培训;三要加强旅游系统管理、服务人员的培训;四要加强青少年生殖健康和艾滋病预防知识教育。三是坚持预防为主。
目前,我县艾滋病流行形势严峻,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为主要传播途径。为遏制艾滋病经性途径传播的势头,已成为艾滋病防治迫在眉睫的一项重点工作。因此,我们要积极建立适合我县的艾滋病预防与生殖健康、计划生育服务结合模式,并开展包括推广使用安全套在内的干预工作。招募吸毒人员同伴教育,通过培训,向目标人群发放防艾宣传品、安全套等,开展社区吸毒人群干预和同伴教育共作。高危人群干预工作队,与有关部门和非政府组织密切配合,迅速推广干预试点的经验。不能最大程度地发现感染者和患者,就无法最大程度地落实防治措施。为准确掌我县艾滋病疫情,我县必须建立自己的艾滋病监测通道,建立健全艾滋病监测网络,切实加大监测工作力度,有效地开展感染者和患者的筛查工作。三、突出重点,确保艾滋病防治工作落到实处
防治工作要有实效,就要在广度、深度、精度上下功夫。我们要进一步扩大哨点、自愿咨询、婚姻登记人群、孕产妇、羁押人员、吸毒人群的监测检测范围,在医疗保健机构推广医务人员主动提供咨询检测服务,落实首诊负责制和初筛阳性结果告知制,及时、发现和转介感染者和病人。要逐步将感染者管理、行为干预、抗病毒治疗等工作下移到乡镇、农村和社区,建立科学规范的转诊转介、监督服药、随访服务制度。要充分依靠现有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实现监测检测、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抗病毒治疗、母婴阻断、关怀救助工作的“无缝连接”。要加强感染者的管理,提高告知率、流调率、随访率和CD4检测率。要加强同伴教育、安全套推广使用、社区药物维持治疗、高危人群行为干预等工作,扩大暗娼、嫖客、外出务工人员、涉外婚姻人群性行为人群的行为干预覆盖面,促进高危行为的改变。要完善抗病毒治疗机制,把就地治疗、家庭治疗、社区治疗结合起来,提高治疗的可及性和规范化程度。要加强性病的管理,提高医疗卫生机构性病规范化诊疗和疫情报告率。
2015世界艾滋病日领导讲话稿 第10篇
各位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能够站在今天的演讲席上,带着我的热忱和关爱,为预防艾滋病,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献上我的一份微薄之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预防艾滋,关爱生命。
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没有同伴,只能在漆黑的路上踽踽独行;有这样的一群人,他们体会不到拥抱的温暖,只能在寒夜蜷缩颤抖;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害怕身体的创伤,更害怕旁人的歧视,只能在他人欢笑后流下两行清泪。对,他们就是艾滋病病人。
或许,你对艾滋病人第一印象是脏、绝症、道德沦丧;或许,你在与艾滋病人交流时会全副武装;或许,你认为艾滋病人并不会出现在你的生活中。
或许或许,对于他们来说我们有太多的顾忌,有太多的害怕,生命之于浩瀚的宇宙只是渺小的个体,它薄如蝉翼,或许晃眼间就消逝不见。而艾滋病就好比暗潮汹涌的黑夜,在一点点吞噬我们的生命之光。
有这样一些令人头皮发麻的数据。目前,全世界有四千多万艾滋病毒感染者,每年新感染人数高达五百多万,死亡三百多万。截止去年2009年10月底,我国已确认的hiv病毒感染人数为319877人,2008年为264302人,但实际感染人数可能接近74万,这其中可能有44万人不知晓自己已经被感染。有专家预测,在2010年,中国的艾滋病人数将达到100万。
100万艾滋病人是个怎样的数量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如果艾滋病感染者继续以每年40%的速度增长,那么不久后的今天艾滋病将成为全国的灾难抑或是世界的灾难。而我们却仍然在歧视互相歧视中消磨并不多的时光。
有这样一部电影叫《颖州的孩子》,他讲述了一个感染了艾滋病的小男孩高俊的真实的生活状态,父母因艾滋病导致的去世,唯一与他相依为命的奶奶又相继离开,叔叔因怕别人的岐视而不愿收养,最后在阜爱协会的帮助下走入艾滋家庭,在那里开始了他短暂而快乐的儿童生活因为贫穷而去卖血,又因为卖血而感染上了艾滋,一切都没了,大人没了,小孩也渐渐的没了,就剩下空无一人的破落的房子,伫立在原地。艾滋病就像一个诅咒,让一代代人摆脱不掉它的印记。在他们身边没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没有亲人,没有谁对他们给予关注和关爱,他们被孤立,不能上学,没有明天也没有希望。除了这些孩子,还有更多的艾滋病患者,年老的,年轻的,以及刚刚出生的无辜的孩子都在弥漫着死亡气息的环境里苦苦挣扎。我们能轻易说出艾滋病传播途径,甚至知道如何与他们生活,可我们就是在艾滋面前却怯步,不敢握住他们的小手,不敢与他们交流。难道我们就一直冷漠旁观下去?难道我们要用更多的白骨去换取更多人生命的权利?不!我们要行动!
世界在行动,第一件,是美国和泰国联合开发试验的新型艾滋病疫苗可使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风险降低31.2%;第二件,是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专家在美国《科学》期刊上发表最新研究成果,称发现两种能绑定并打击90%以上艾滋病病毒变异毒株的抗体。中国在行动,2010年艾滋病防治项目管理方案已经出台,工作目标是包含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随访服务和预防配偶间传播,免费抗病毒治疗,中医药治疗,关怀救助等在内的13余项,主要措施和活动是加强领导,整合资源,完善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机制,加强监测检测工作,准确掌握疫情趋势,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广泛深入地开展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全面落实高危人群干预措施等等。我们也该行动啦!
我们该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楚知道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这天旨在提高公众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艾滋病在全球传播的意识。订为12月1日是因为第一个艾滋病病例是在1981年12月1日诊断出来的。世界艾滋病日的标志是红丝带。
第二件事是我们在了解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是艾滋病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的基础上做到洁身自爱;及时、规范的治疗性病;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进行穿破皮肤的行为时保证用具经过严格的消毒和戒断毒品,不共用注射器注射毒品。
第三件事则是在校园开展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教育,使更多的大学生掌握预防艾滋病的知识和技能,树立社会责任意识和正确的性道德观,培养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艾滋病防治社会环境。
同时在校园中倡导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呼吁大家关爱生命、消除歧视,为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创建一个平等、包容的生活环境。同时,呼吁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共同关注艾滋病,关心艾滋病患者,为构建和谐社会尽一份责任和义务,让关爱从我们的校园出发,传播到每一个人的心中。
生命,在哭泣;关爱,在延伸。让我们用一双温暖的手拂去艾滋病患者内心的灰色;让我们用友善的眼神传达给他们无限的希望;让我们用会心的笑容驱散他们的忧伤。牵起他们的手,我们一同唱歌跳舞,放飞心中美好的愿望,使坐上生命短程列车的他们知道,就算明天生命之火会熄灭,就算最初的梦想无法达成,但至少他们的今天充满阳光。
世界艾滋病日国旗下讲话稿 第11篇
那么什么是艾滋病呢?简单的做介绍一下。
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一种慢性致死性的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传染病,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hiv感染后导致人体免疫机能缺陷,从而发生机会性感染等一系列临床综合征。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但你们可知道它比肝炎传染性更小。
我今天的演讲主要目的是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关爱艾滋病病人,没有歧视的生存,我们生活在同一片天空下,我们虽没有改变命运的法力,但我们的心能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俗话说得好:“孤独比死亡更可怕。”他们只是一群病人,他们需要的是我们的关怀与平视,他们是一群不幸的人,有的人因为一次意外的医疗事故,背上了更沉重的医学无法解脱的痛苦,也有的人因为一时的失足而终生背负着这种心理与生理的双重痛苦,还有的人,却是与生俱来的贫穷?难以忘记那种可怜无辜的眼神,难以忘记那个小孩,痴痴傻傻的表情,他的父母都因卖血得上了艾滋病,更难以忘记那刻在他们心里的仇,恨,杀,那似乎是在我们无知的莫名的歧视的控诉!
曾有一个艾滋病人这样发出生命的感言:“我是一个艾滋病病人,一个从艾滋病的死亡线上爬出来的人,一个必须每天大量服药以维持免疫力的病人。我满怀感激,感激父母给予我生命和无私的眷顾,感激上苍赋予我如此丰富的经历,感激许许多多的关爱重塑了我的身心,感激亲朋好友的关心,感激善良大众的关注;我感激每一双温暖的手,感激每一个和煦的微笑,感激每一句亲切的`问候,感激所有投向我的目光——无论青眼红眼白眼正眼冷眼,只要有注视就会有交流。我无法预计自己未来的日子,希望医学奇迹能无尽地延长生命,因为活着的每一天都使我能做一些有意义的事,从而享受生活的真实和乐趣。
有一天我离开这个世界,在前往另一个世界去的路上,大家讨论着过去人生的所得时,我可以向旅伴们说:除了你们所做的一切外,我还挑战过hiv。”
多么感动的生命感言啊!对,他们需要的是我们更多的关爱。他们能如此珍爱生命,顽强的对抗人类最可怕的病魔。我们比他们幸运,当然我们更要珍爱生命,关爱生命!
接起点和终点的轨迹。许多人的人生,是用蓝黑的墨水笔,在世俗制定的表格里,填写着大同小异的履历。他们的一辈子,只不过是一条蓝黑的波纹线。生活原本平淡无奇,可人类社会中会有令人惊异的奇迹。
艾滋病讲话稿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