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英语作文素材2
高中英语作文素材2(精选10篇)
高中英语作文素材2 第1篇
An Invitation
May 10, 2012
Dear Blake,
Mrs. White will soon leave for the United States and we will held a farewell party for her which takes place from 6:00 p.m. to 7:30 p.m. on Friday, May 20, 2012 at the School Club. I am very pleased to invite you toparticipatein the farewell party. Another two foreign teachers you know, Mr. Frazer and Miss Gree are also invited. Please join us to say goodbye to Mrs. White. You are hoped to arrive at 5:50 p.m. I look forward to see you on May 20.
Yours sincerely,
Yan Yang
邀请信
5月10日
亲爱的布莱克
怀特老师很快就去美国了,我们将为她举行一次欢送会,时间是星期五晚上六点到七点半,地点是学校俱乐部。我很高兴邀请你来参加欢送会。我们还邀请了你认识的另外两位外教Frazer和Gree。希望你能和我们一起送别怀特老师。希望你5点50能到这。期待那天能看到你。
晏阳
高中英语作文素材2 第2篇
The ancestral apes already had large and high-quality brains.They had good eyes and efficient grasping hands.They inevitably had some degree of social organization.With strong pressure on them to increase their preykilling power,vital changes began to take place.They became more upright,and were faster,better runners.Their hands became strong,efficient weapon holders.Their brains became more complex,and developed into brighter,quicker decision-makers.But there developments did not follow one another in a major,set sequence;minute advances being made first in one quality and then in another,each urged the other on.A hunting ape,a killer ape,was in the making.
高中英语作文素材2 第3篇
一、挖掘语言素材, 拉伸语用宽度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为句型“Are you xxx?”“Yes, I am.No, I’m not.”对话比较单一, 句型也很简单。而且在Story time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该句型的发音及意思, 如果就教材讲教材, 这节课的容量难以满足学生的需求, 而且句型本身的低难度也不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 无法引起孩子们的交流欲望。为了弥补这一不足, 我对教材进行了挖掘, 搜寻与本单元相关的已经学过的语句及对话场景, 如“Are you...?”除了可以询问陌生人外, 还可以用来询问他人信息。
二、搜寻语言素材, 增加语用厚度
刚刚步入三年级的学生, 英语的储备也就只是1A, 1B, 2A, 2B的知识。为了能给学生们最大限度地创造说话的机会, 在备课前, 笔者将已学过的单词、对话进行了梳理和归类, 有选择地将本课涉及的对话纳入教学内容中来。在热身环节, 笔者围绕四个主题与学生之间开展对话。
主题一:教师对全体学生的对话, 用以挑起课堂气氛, 活跃师生关系。
Ss:Hello!Happy!T:How are you?
Ss:Fine, thank you, and you?T:I’m great.
主题二:师生对话内容主要集中在谈论人的方面。
T:Hi, what’s your name?S1:My name is xxx.
T:How old are you?S1:I’m eight.
T:What’s your father?S1:He’s a doctor.
主题三:师生问答主要是针对物品与指令语的操练。
T:Hello, S2.S2:Hello, I’m Happy.
T:What’s this?S2:It’s a doll.
T:Is this your doll?S2:No, it isn’t.
主题四:交流内容主要指向学生的喜好, 同时也为揭开本课新句型埋下伏笔。
T:Good morning.I’m Happy.May I have your name?
S3:I’m xxx.
T:What lessons do you have this morning?
S3:We have Chinese, Maths, English and Music.
T:Do you like English?
S3:Yes, I do.
四个主题的选用, 不是随意安排的, 而是笔者精选了与本单元有密切联系, 且在接下来环节中出现或需要使用的语言素材。既检验了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 同时也为他们综合使用环节提供了语言保证。
三、创造语言情境, 培养语用能力
语言的产生一定要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之下, 我国在小学开设英语课程, 所处的情境是外语教学的环境, 周围没有英语自然运用的语境。所以, 教师应该尽可能地创设课堂语言运用机会, 给学生提供自然运用语言的环境。
授课过程中笔者安排了两个情境操练, 一个是侧重听的训练, 我在课前准备好一段关于班内一位学生自我介绍的音频, (自我介绍的内容均在热身环节的对话中出现过) 学生因为有了前期的语言铺垫, 对听力内容自然就接受得非常轻松, 等到让同学们来猜测说话人时, 学生们即表现得非常踊跃。在这个猜测的情境下, 学生们自然而然地想到使用“Are you...?”句型, 自然贴切。音频的设计主要为了体现Fun time的内容, 来源于课本并高于课本, 因为音频的内容不只是停留在基本句型, 而是将其最大化, 足见输入容量之大。更重要的是, 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游戏经历了多种情感体验, 听之初是好奇, 想知道声音是谁, 在这种好奇心的驱使下, 学生们从情感上做足了准备, 百分百的专注。在听之中, 由于足够的专注, 学生们一定能够听懂内容, 因为音频的内容都是最基本的、平时课堂经常练习的语句, 学生们的听力得到了锻炼, 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收获, 建立了自信。在听之后, 学生猜出结果, 谜底揭晓, 心理上获得满足。但笔者没有止步于此, 活动的亮点在于老师对音频内容进行提问, 检阅了学生听力的实效性, 将游戏与任务合理地结合在一起, 增强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本节课的设计反映出中、低年级英语教学整合语言素材的重要性。语言的整合没有现成的资料可以依靠, 它需要在教学中做个有心人, 认真研读教材, 不断探索, 为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搭建广阔的舞台。
摘要: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但对于英语起步阶段的三年级学生而言, 由于碍于学习内容的限制, 语言输出也相应受到约束。因此教师应注意对已学知识的整合, 语言情境的创设,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交流。
高中作文素材积累方法 第4篇
【关 键 词】 素材积累;作文;高中
中学生写作文,最常见的两大问题一是素材的缺乏,二是不会运用所积累的素材,从而导致表达观点时心有余而力不足。朱熹曾说“谓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离开了素材只能是空中楼阁,行而不远。所以作为语文老师,应该帮助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素材,教会学生合理恰当地使用素材。怎么积累和使用素材呢,经过几年的尝试和操作,我琢磨了些许方法,现和大家交流分享一二。
一、立足课堂,高效利用教材
作为阅卷老师来讲,他更愿意也更希望看到学生们能把课本内学到的东西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写作也不例外。学生在作文中能用好教材上的素材,说明他已经具备了较好的迁移能力,这样的作文,哪位老师不喜欢看到呢?
刚进高一时,应该要求学生们每人准备一个课内素材积累本。因为语文课本其实是作文素材的无尽宝藏,三年高中语文课程下来,按现行高中语文课本统计,共有60多篇,如果再加上《语文读本》,共有200多篇。如果认真挖掘课文内涵,我们会发现,从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文本解读到课下注释、单元主题,都是可供无限挖掘的素材资源。如何让这些浩瀚海洋中的贝壳成为自己作文的点缀,我们需要一个有意识的训练过程。
二、观察生活,注重课外素材的积累
生活中蕴含着许多的哲理,如果能够做一个有心人,随手拾起散落在我们周围的“贝壳”,既可以作为我们的作文素材,又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但只是在嘴上说要学生做有心人而没有实际的指导和操作性,这就是空谈。我在这方面采取了一个这样的做法:每节课增加一个课前五分钟演讲。演讲的内容进行规定:必须是针对时事热点问题或者历史上的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论。演讲当场老师就进行点评并给出等第,点评的过程一方面梳理学生提到的事件,一方面对他的观点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念和审美。
这个演讲要完成,学生必将关注一些社会问题或历史事件,再在课堂上和老师、同学发生互动,这能让他们对这些素材的印象更深刻。
正如之前一名学生的演讲中提到:有媒体报道,在如今的“终南山”还居住了5000多名隐士,他们过着与现代文明、与世隔绝的生活。有同学就在下面喊道:“他们是在炒作,想走终南山捷径,趁机出名”。我意识到这些想法很危险,甚至很有代表性:怀疑一切,否定一切,不再相信任何干净纯净的东西。我觉得有必要适时引导,我问同学们,对于这些隐士大家是羡慕还是敬佩,还是不以为然?大家都说如果是真的,还是很敬佩。为什么不相信是真的呢?因为难得,因为自己做不到。因此我在此时趁机引导,不能因为自己做不到就主观地认为别人也不会做,别人也做不到。没有人要求我们一定要高尚,但是我们不要轻易怀疑他人的高尚,要相信这个世界终有看淡名利的人,终有高风亮节的人,终有舍生取义的人。我们可以敬佩,可以仰视,但不要动不动就质疑。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趁机回顾了王维的《终南山》,理解了“终南捷径”这个成语,也懂得了去敬佩和仰视高尚。对于学生而言,这无疑是一次宝贵的生活反思和素材积累。
三、扩大视野,关注热点素材
试想一下,如果考场作文所用材料全是李白、杜甫、辛弃疾,一定会造成阅卷老师的审美疲劳。因此,我们在作文时,如果关注热点素材,写出对生活的感悟,它或许能在林林总总的考卷中脱颖而出。而热点素材的积累,学生们既需要扩大视野,更需要对材料进行有价值的深度思考。
2014年,冰桶挑战颇为盛行。学生们即使没有接受过挑战,但在这个网络铺天盖地的时代,每天也能听闻到众多的名人参与冰桶挑战的新闻。一时之间,“某某名人今天在哪儿接受了冰桶挑战”成为了同学们的饭后必然的谈资,但对于何为冰桶挑战,名人们为什么要参加挑战却不甚了然。基于此,我们特意利用两节作文课的时间为大家介绍了有关冰桶挑战的前因后果,在讲解的过程中,学生的热情和参与度相当高。果然,在接下来的作文训练中,我们发觉有一部分同学开始在有意识地运用这个材料了,并且一般都能挖掘出这个活动的正面价值。
其实,类似的热点素材很多,几乎每天都能在报纸上、网络上见到。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是如何教会学生们在没有人引导的情况下,独立去读出这些材料的写作信息。
四、学会一材多用
一篇文章,它所传达的主题往往不是单一的,可以多角度地深入挖掘,如果遇到相关主题的作文就可以有效利用了。
如学完《跨过百年的美丽》后,我就请学生思考:这篇文章可以诠释出哪些道理?经过一番思考和讨论,大家得出以下想法:
1. 居里夫人不看重外表的美,更看重执着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这也是她成功的关键。
2. 居里夫人能够抵抗外界的诱惑,内心坚定,这也是科学研究者最宝贵的品质。
3. 容颜的美丽只是暂时的,居里夫人的美可以跨越百年千年,不是她的美貌而是她为人类做出的伟大贡献和留下精神财富。
4. 容颜、个体甚至物质终将过去,唯其精神才能永恒,永远不会过去。
这样总结一番,学生知道在诸如此类主题下:执着的工作态度和科学精神是成功的关键;内心坚定、抵制诱惑是成功的必经之路;外表总是一时的,内在美才能永放光彩;物质是短暂的、易逝的,精神才能永恒。我们都可以使用到居里夫人的材料。
再如学习《秋水》时,笔者以为这篇文章较为浅近,学生理解上的障碍不大,不如稍深入了解一下庄子的思想,作为一次作文素材的积累。于是我补充了关于庄子的几篇文章,帮助学生理解庄子的思想和为人:超然于物外,逍遥自得的思想境界。那么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写作素材: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如庄子一般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如庄子一般,宁曳尾于涂中也不愿做供起来的神龟,不愿去追求功名利禄;当遭遇困难和打击时,如庄子那般云淡风轻,坦然面对。
可喜的是,三年下来,学生的素材积累本丰富了不少,从中我们知道,多角度地深入挖掘文本,既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主题,又可以有效积累素材,充分高效地利用好教材。更重要的是,这个过程可以培养学生利用教材积累素材的意识和方法,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五、分类整合所搜集素材
学生经过一定时间的素材积累,已经有了量的积累,但此时如果不教会他们分类整合,这些素材在他们的脑中就都是零散的,不利于他们在作文中合理使用。所以,老师应该适当地对所积累的材料进行分类梳理。
如我们利用四周的时间,给学生提供了四个专题,让他们对自己积累的材料进行分类整合。第一周:搜集并整理关于“立志、信念、尊严、荣辱、苦乐”的写作材料;第二周:搜集并整理关于“谦逊、诚实、守信”的写作材料;第三周:搜集并整理关于“自信、奋斗、机遇”的写作材料;第四周:搜集并整理关于“好学、惜时、勤奋、刻苦”的写作材料。通过这样的梳理整合,学生们积累的材料不再零散,而成了一个系统有序的素材库。
素材的积累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学生们有意识地,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从这里我们应该看到,“积累素材”不是一句高屋建瓴的空谈,而是有章可循的实践过程。
【参考文献】
[1] 蒋大年. 高中作文素材的积累与运用[J]. 考试周刊,2016(15).
[2] 郭素艳. 浅析高中作文素材的积累与整合[J]. 考试周刊,2016(1).
高中英语作文素材2 第5篇
从最新的报道看,很多学生为了为将来做准备,自己做起了生意。一些学生在网上开起了网络店铺,一些则拥有自己的实体店。老师和同学们对此都有不同的看法。一些人认为这样的经验能帮助他们在毕业后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而一些人则认为做生意会占用太多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就我看来,我认为自主创业能在某种程度上给学生带来好处。
Fist of all, running shops may bring some profit to the students, in this way, the students can reduce their family’s burden. Since the fee of the university is not that cheap. Second, when students do business, they can acquire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ccounting skills and enhance their personal communication skills. For instance, to running a shop, they may use what they learn form the textbooks. Last but not least, these experience can give them strength when they apply for a job because they have related experience. By doing business with others, they can learn how to cooperate with others and become more competitive in the job market.
首先,经营店铺可以为学生带来利润。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能减轻家庭负担。大学的学费可不算便宜。其二,当学生们创业时,他们能够掌握专业的知识,计数能力,提高个人的交际能力。例如说,经营一家店铺时,他们能够把在课本中学到的东西用到实际中去。最后,创业的经验能在他们找工作时带来优势。通过与他们做生意,他们知道该如何与他人合作,在人才市场更具竞争力。
To sum up, I think students should do business if they have the chance. It’s a good way to enhance personal abilities. I believe the advantages far outweigh the disadvantages.
考研英语写作素材2 第6篇
训练时间:建议考生在平时和考前进行训练。
训练方法:是先独立将中文转化为英文,然后对照参考译文,自查错误,对自己的译文进行改正,并学习参考译文中较好的句型、词汇等。
最后要对好的语言素材进行背诵记忆。
11. 历史上,人口过剩的问题从来没有比现在更加突出。
Never before in history has the issue of overpopulation been more evident than now.
12.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财富不是幸福的唯一先决条件。
A growing number of people are beginning to realize that wealth is not the sole prerequisite for happiness.
13. 尽管科学技术取得了非凡的进步,但是在保证进步成果使尽可能多的人受益这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In spite of the extraordinary progress mad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blems remain in terms of guaranteeing that achievements benefit the greatest number of people.
14. 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曾经写道:“对人类最大的威胁是人类自身!”如果事实确实如此,那么,现状应该促使我们对我们未来的生存进行思索了。
A famous thinker once wrote that “the greatest threat to mankind is mankind itself!” If this is indeed the case, then the current situation should make us ponder our future existence.
15. 对人们行为的多年观察使我能够得出这样的结论:平庸和成功的主要区别仅仅在于相关的个人。成功的个人不断寻求进步,而他们比较懒惰的`同时代人仅仅满足于现状。
Years of observing human behavior has enabled me to conclude that the major difference between mediocrity and success lies solely with the individual concerned. Successful individuals consistently seek advancement, while their less industrious contemporaries are merely content with the status quo.
16. 传统的思维方式有了显著的变化。舆论发生了剧变,人们表现出更开放的思想以及决定他们自己命运的强烈愿望。
Traditional ways of thinking have changed dramatically. The pendulum has swung and people are exhibiting greater open-mindedness and a burning desire to determine their own destiny.
17.近年来出现了对社会有害的拜金主义倾向。最近的一项调查表明,X%的调查对象把致富作为他们的首选,相比之下,就在几年前,只有X%的人这样想。为什么人们没能意识到财富不一定带来幸福呢?
There has been undesirable trend in recent years towards the worship of money. A recent survey showed that X percent of respondents ranked getting rich as their top priority, compared to X percent only a few years ago. Why do people fail to realize that wealth does not necessarily bring happiness?
18. 几个月前,我的一个朋友死于一场与酒后驾车有关的悲惨车祸。这件事情一点儿也不罕见,事实上是数以千计的案件的典型,这些案件与在酒精作用下开车的人有关。
Some months ago, a friend of mine was killed in a tragic automobile accident involving a drunk driver. The incident was far from rare, and was in fact typical of thousands of cases involving people driv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lcohol.
19. 简而言之,我们必须勤奋工作,为了下一代把世界变成更美好的地方。我们不应该坚持对环境有害的追求。
In short, we must work diligently to make the world a better place for coming generations. We must not persist in pursuits harmful to the environment.
20. 我们必须避免过分放纵和铺张浪费。相反,我们应该继续发扬节俭的优点以守护我们新获得的繁荣。
We must avoid overindulgence and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We must instead continue to recognize the benefits of thrift in order to protect our newfound prosperity.
高中英语作文素材2 第7篇
近十年来,他以坚韧的毅力,策划教育讲学5000场次以上,具有3000多万人次的教育推广经验。亲自指挥超过10万人次的各式大型培训,曾创下一场4万人、一天10万人次的教育活动奇迹!
在故宫、长城、首都体育馆、清华大学,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台湾……到处留下他推广教育名师及教育成果的身影。
他努力奋斗的梦想是:搭建全国最大的教育名师推广平台!倡导不追明星追名师的社会新时尚!他倡导的教育推广精神:走遍千山万水,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服务千家万户!
让赏识教育走进中国的每一个乡村:让农民的孩子也享受最好的教育!他策划的“百千万工程”,在中国已经掀起并正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赏识教育热潮!
疯狂英语的出现,是个奇迹,因为有李阳。赏识教育的出现,是个奇迹,因为有周弘。疯狂英语之所以疯狂,赏识教育之所以轰动,因为有欧阳维建!
疯狂英语和赏识教育的横空出世,是因为上世纪末的中国教育太需要反叛的精神和重建的力量,太需要具有原创精神的教育名师,太需要理想主义者站出来一呼百应。但是教育市场的拓展除了需要天才讲师们的文化推动力,更需要天才策划家们的市场策动力。欧阳维建是疯狂英语和赏识教育两大教育品牌的总策划。
他不为人知。他藏在大局和帷幄的背后。他既是谋士又是将领。正因为有了他的参与和默默付出,两位教育品牌名师才真正立足市场,以盛会的方式登临学府、社区、公共平台,召开千人、万人、数万人的公众演讲。
正因如此,疯狂英语和赏识教育才最大程度地征服了人心;正因如此,教育才从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品牌化,为自由的市场引动自由的文化教育气息;正因如此,两大教育品牌才成为让世人皆知的人文景观。曾有人说,欧阳维建推广疯狂英语和赏识教育的模式,应该收入世界顶级的MBA案例教学课堂中!
“疯狂”托起第一教育品牌
千百年来,中国教育以默诵和笔试为主,所以中华民族一直是一个羞于表达的民族。一个羞于表达的民族,在心理上一定存在着深深的压抑和自卑。但是,李阳的“疯狂英语”出现了。用极度的疯狂宣泄了极度的压抑,用极度的表达突破了极度的自卑。
振聋发聩的“英语口语教学法”突破了“聋哑英语”,袭卷了校园,俘获了千万学子们的心。但是传统教育的卫道士们却以“疯狂英语冲击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由,禁止李阳进校讲学,李阳曾多次被驱赶出校园。
某著名教授公开在媒体上说,“疯狂英语”不值一提,其“吼”的方法不符合人类学习语言的规律,之所以产生趋之若鹜的现象是因为一些人学英语的功利性太强,不想下工夫,只求所谓的速成法……李阳痛苦而困惑:疯狂英语的出路在哪里?
的3月,李阳在湖南长沙做疯狂演讲。而时为株洲市一中副校长的欧阳维建则在台下观看,听着李阳在台上狂喊:我要让中国的每一个角落都充满了学习的声音!每天反省自己,一切的物质、所有的情感生活,都比不上每天增加智慧! 演讲结束后,欧阳维建敏锐地悟到“疯狂英语”的特殊意义:
高中英语作文素材2 第8篇
一、优化积累方式
(一) 学生自主积累
1、善于观察生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表达与交流”中提出“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叶圣陶说:“要写出诚实的、自己的话, 空口念着是没用的, 应该去寻到它的源头, 有了源头才会不息地倾注出真实的水来。”由此可知, 观察是积累素材的最重要的方法。
进入高中后,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成了“三点一线” (教室、宿舍、食堂) , 枯躁无味, 没什么可观察可欣赏的了。其实不然, 只要用心留意, 高中生活仍是多姿多彩的。老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物、事。留心身边的同学、老师, 你会发现每个人都有独特的面容、鲜明的个性, 背后都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孔子教学生“多识草木鸟兽名”, 留心校园的一草一木、一树一花, 你会发现大自然的美丽与奥秘;留心校园的亭台楼阁、励志铭刻, 你会感受到艺术的魅力。这些都可以摄取为鲜活的素材。
2、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出真知, 真实的体验才能产生真实的情感, 写出真实的文章。鼓励学生在家帮助父母做家务, 参加生产劳动, 到社区、敬老院做义工, 到农村慰问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学生把实践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 并写出自己的感受体会。
3、阅读书籍。
据测定:一个人的知识靠亲身实践得来的仅占20%, 而80%的知识是靠阅读得来的。书籍能够突破时空限制, 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科学文化发展中起着传播文化、传递精神遗产、孕育文明的重要作用。通过阅读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生活, 提高观察、分析和理解生活的能力。阅读给学生展开了广阔的“智力背景”, 能激发学生“对祖国的崇拜、对人的崇拜、对书的崇拜和对祖国语言的崇拜 (苏霍姆林斯基语) 。
阅读的书籍可按高中语文课标附录《关于诵读篇目和课外读物的建议》分阶段安排,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要通过适当的方式指导。通过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为学生作文“引流”, 还可指导学生写作“阅读作文”, 如摘录精彩句段, 根据原文编写故事, 写文章提要, 写心得体会、读书笔记等等。把素材积累和写作练习结合起来。
4、使用信息化手段。
现代社会信息化高度发达, 网络、电视把地球变成了一个“村庄”, 学生通过网络、电视能获取大量有用、新鲜的信息。
(二) 教师精心指导
1、适时点拨。学生参与了学校开展的大型活动, 就要及
时提醒学生做好记录。如学生军训, 对他们来说, 意义重大, 就要引导他们把训练中的情形和感受写下来。再比如观察人。有一次, 学校的卫生检查教师查到我正在上课的班级室外清洁做得不彻底, 需重做, 本不是清洁委员的事, 但他二话没说立即去做了。我就及时启发学生, 这就是我们身边的工作认真负责、热爱班集体的典型人物, 要记录下来。
2、形成序列。素材积累, 不是一时之事, 要长期坚持。按照三年教学周期, 可从以下两方面形成序列。
(1) 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系列。首先明确积累的事件、人物, 再收集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 制作课件。
(2) 文化名人系列。紧扣作品入选教材的作家, 如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鲁迅、巴金等, 收集他们的生平经历, 典型事例, 奇闻趣事等, 采用“百家讲坛”的方式向学生讲授。
3、充分挖掘教材。
教材中很多课文中的人物和事件, 本身就有典型性, 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运用到作文中, 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如《烛之武退秦师》中不计前嫌、临危受命的烛之武, 《纪念刘和珍君》中的追求进步、勇毅爱国的刘和珍。
4、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单一的文字记录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倦, 作文素材积累, 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如多媒体, 通过展示图片, 播放视频、课件等, 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 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热情。如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让他们观看经过老师精心选择、编辑的“焦点访谈”“新闻周刊”“世界周刊”“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等节目, 开拓了他们的视野, 让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变得深刻, 对世界的观察变得细微、独特。
二、恰当储存运用
(一) 书面文字随时记录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时时处处留意聚积, 养成用文字记载素材的习惯。
(二) 学会概括
每一个素材, 要抓住其价值核心, 概括成几十字的简短文字。
(三) 分析事例
高中语文课标说, 要“多想多写, 做到有感而发”。积累的每一个事例, 应及时写一些评论或感想。
高考语文作文评分等级中有“内容充实”“材料丰富, 论据充实”等要求, 如果能从高中阶段就重视作文素材的积累, 并在实际教学中注重推广和实施, 相信学生恐惧作文的心理一定会有所改观, 在高考中作文也能达到较高的层次, 作文水平也必将日益提升。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高中作文素材的积累探究 第9篇
关键词:写作;素材
中图分类号:G4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4-096-1
一、在课本中寻找
在学校,学生接触最多的是课本,而语文课本也是丰富的写作资源。很多学生一边在感叹素材的缺乏,一边对身边的“宝藏”(课本)却视而不见,这是很多学生常犯的毛病。教材选编的课文,或是结构清晰,或是语言优美,或是构思独特,天文地理、古今中外、名人轶事、凡人琐事、名人名言等无所不有,对学生写作素材的积累非常有帮助。成天忙碌的学生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涉猎和加工浩如烟海的作文材料,那么,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就近取材,充分利用语文课本的丰富资源。
我梳理了高中语文课本(以苏教版为例),发现了丰富写作素材。
1.理想志向。
(1)毛泽东主席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他在青年时期就有伟大的理想,“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正是他当时的写照。(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司马迁为了实现他的理想——完成历史巨著《史记》,他勇敢地选择了宫刑而活了下来,最后完成了使命。(司马迁《报任安书》)
2.恒心毅力(逆境成才)。
(1)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在双腿瘫痪的厄运降临后,他曾彷徨,但最终凭着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成为一名著名作家。(史铁生《我与地坛》)
(2)“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遭宫刑而成《史记》。(司马迁《报任安书》)
3.热爱祖国。
(1)屈原忠心爱着自己的国家——楚国,他虽遭楚王的疏远,但他还是不忘为国尽忠而远走他国。(屈原《离骚》)
(2)刘和珍、张静淑、杨德群等能为中国的前途欣然前往政府请愿,最后她们英勇牺牲了。(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4.崇高母爱。
(1)史铁生的母亲在儿子陷入双腿瘫痪的困境时,她承受了最大的心理压力,她凭借伟大的母爱让史铁生重获新生。(《我与地坛》)
(2)“儿寒乎?欲食乎?”母爱就表现在生活的细节中。(归有光《项脊轩志》)
5.胸怀豁达。
苏轼虽因“乌台诗案”被贬到荒凉的黄州,但他仍唱出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6.仁义英勇。
(1)烛之武凭借他的智与勇,说退秦军。(《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2)刘邦明知去鸿门赴宴有生命之忧,但他义无反顾赴宴了,最终凭着胆识和机智得以在鸿门宴上脱身。(司马迁《鸿门宴》)
以上是我简单的对语文课本中蕴含的写作素材的梳理,还不够全面。但不可否认的是语文课本大量古今中外的名家名著,那一段段优美的文字、那一幕幕感人的情节、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那一位位各具特色的作家……多年来他们正以默默的持久的力量,改造并提高我们的精神境界,净化着我们的灵魂。我们何不从中选取写作素材呢?
二、在课外阅读中寻找
读书与作文的关系,古今中外都有许多名人名言。比如唐代大诗人杜甫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老一辈语文教育大家张志公先生也曾说:“读和写之间,读是写的基础,必须在多读的基础上进行写的训练”。以上这些话,包含了他们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写作经验,应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课本上的知识是毕竟是有限的,要拓展知识,课外进行阅读是一条很重要的途径。老师在教授某种文体的课文时,可在教会学生独立阅读后,向学生推荐同类文体的文章,以达到课内得法,课外受益的效果。对于高中生,应该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品味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古诗词、歇后语、格言等等,领略不同的朝代、不同地域、不同社会背景下的风土人情和自然风光。
三、在生活中寻找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我们身边每天都发生着不计其数的新鲜事,可惜,有些学生对此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可见,无材可写的根源是不善于观察,仅做生活的旁观者。因此,我们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主人,鼓励学生参加各种有益活动,扩大学生的生活面。同时,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主动获取写作素材。中学生要随时随地地汲取生活中的给养,用眼、用心、用耳去感知生活的美、自然的美,看花开花落,日圆月亏,听自然万籁,秋风落雪……把世界的美写得淋漓尽致,把罪恶与丑陋批驳得无地自容,把一个鲜活的年轻的心灵描绘得绚丽多彩。
作文素材(七)2 第10篇
(七)2
——关注现实,关注时事
接我到这世界上来的人
萧耘(萧军之女)
当今世界我不知道还有谁同我一样——是由父亲接生的。他是医生吗?不,他是作家,他的名字叫萧军。
父亲说:“我的小说,是写给别人看的,而古体诗,才是写给我自己的„„”而我偏爱读的,确是他的散文——《我的童年》、《鲁迅给萧军萧红信简注释录》、《萧红书简辑录注释录》以及我和老伴后来为他补缀的《人与人间——萧军回忆录》„„
现如今,有多少子女肯于坐下来、情愿地、认真地读父母亲写的书?我说不清楚。假如父母亲问起来:“你们有几个读过我的文章?每篇小说写的什么主题?我写的每部作品什么目的?你们如何评价我的作品?„„”该当如何回答?我曾不止一次地想象过,也扪心自问过。就在父亲重病护理期间,一次随意的聊谈,父亲恰恰就是这样“不经意”地问到了我。当我直抒胸臆地回答了父亲的提问后,从父亲的眼神中,我读到了一丝惊讶!——我知道,自己基本算是“过关”了,父亲认同了我的理解。
小的时候,作家是干什么的?很茫然,那是我们该知道的事儿吗?!只是知道父亲他挚情于我们——有父亲在,就有欢乐;有父亲在,就会有糖果和大苹果!世界童话故事,俄罗斯歌曲,同时伴随着社会的起起伏伏,“反动子女”的称谓以及横遭的“白眼儿”,我们渐渐长大了。直到“文化大革命”,家中损失了一个十七岁豆蔻年华的小妹妹,家破人离、是非颠倒、“天翻地覆慨而慷”!事情极其严重了,重新要“究竟一下”自己的父亲到底是“何许人”?!——抄简历、访故友、寻证据、读原著„„这一研究,才真正明白了自己的父亲,竟是那样一位值得为他“上访告状”、“喊冤叫屈”、“平反昭雪”、应不惜一切牺牲(!)去拼力挽救他生命的人。从此,儿女们也便成为作家萧军忠实的读者和生死之交“以命抵命”的战友!
父亲偏爱他的古体诗,留存下来的,大约有近千余首。
1969年,父亲正被关押在郊区的沙河镇·朱辛庄劳动改造,那年的冬天,怎么恁冷!我和王建中,笨手笨脚地好不容易赶制了平生唯一的一件“棉坎肩儿”,顶风冒雪,骑车30多里,把它送到了父亲的手上。当晚,为了这件微不足道的事,父亲竟失眠了,他偷偷地记写了一首《寄耘儿·并叙》的诗:
一九六九年一月五日(星期日)耘儿来,携亲手所制棉背心一件畀我,并言所制粗劣,余心感极而悲,成诗一章以记。时正隆冬“二九”风怒雪飞时也。
暖背暖心亦暖胸!一针一线总关情;
刘庄遥记生儿夜,驿路频听唤父声!
幼爱矜庄无二过,长怀智勇继家风。
此生有汝复何憾? 热泪偷沾午夜醒。
如今这诗幅,就悬挂在我的床头,每每注目,温暖无限,思绪连绵„„
我说不准是读了父亲的那篇文章才使我坚定和勇敢的;我也不敢说我的故事,会不会与读者的心相通„„
是父亲,将我接生到这个世界上来的,我心存感激;是读书,使我更多地了解了父亲,了解了人生。书,是我的挚爱与朋友。您呢?
萧军,(1907年5月-1988年6月),著名作家,曾任中国作协北京分会副主席。
成名作《八月的乡村》,被誉为文学上一面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旗帜。鲁迅为该书作序。
2、对文化大师和科学家热点的备考
与“大师”道别的2009
有的人,你读过他的书;有的人,你看过他的戏;有的人,你哼过他的歌;有的人,你也许连名字也没听过。然而,你终于要向他们道别。
●国学大师季羡林(1911-2009)季羡林曾说,所谓“国学”,就是中国的学问。举凡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学问,季羡林都纳入研究范畴:从佛典语言到佛教史、印度史,从中国文化与东方文化到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从糖史、梵文的翻译到散文、序跋以及其他文学作品的创作,他无不精深涉猎。然而面对“国学大师”、“学界泰斗”、“国宝”的赞誉,季羡林却在《病榻日记》一书中表示:“三项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2009年7月11日死于突发心脏病。
●航天之父钱学森(1911-2009)钱学森是中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由于他的回国效力,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至少向前推进了20年。钱学森生前说:“我姓钱,但我不爱钱。”他曾将国家奖励的巨额款项悉数捐出,自己却过着朴素的生活。他不仅“不爱钱”,也不爱所谓的“名誉”、“地位”,名扬四海后,坚持不题词、不为人写序、不参加鉴定会、不兼任顾问、不出国、不写传记。晚年,关心教育的钱学森提出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培养不出杰出人才?”2009年10月31日去世。
●“凤毛麟角”任继愈(1916-2009)把传统贤人的风范化为新时代的知识分子情操,把传统道德的忠孝化为对国家的忠诚,任继愈的为人、为学堪称中国学者的典范。毛泽东曾誉其为“凤毛麟角,人才难得”。他认为儒、释、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支
柱,对中国社会各阶层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力图将被忽视的后二者纳入中国哲学发展的主流。80岁时任先生特意请人刻了一枚印章,只有6个字:不敢从心所欲。曾有学生问任继愈“人生的目标是什么?”他沉思良久,缓缓答道:“只讲自己弄明白了的话。”2009年7月11日因病去世。
●漫画大师丁聪(1916-2009)2009年5月26日,一代讽刺漫画大师丁聪溘然长逝。在遗嘱中,他吩咐家人:“不留骨灰不搞仪式,我是普通画人就普通离去。”丁聪一生不曾放下手中的画笔。无论身处什么年代,他的漫画几乎从不歌功颂德,而是执着于对社会负面现象的揭露。作为一个有独立风骨的知识分子,他不党、不派、不媚,对任何一个时期,他都怀有同样的警惕,都持有平民的立场和批判的眼光——如同一只牛虻,狠狠叮在时代庞大的躯体上。他用一生演绎了知识分子最应具有的品格:对时代的追问和对良心的追求。
●梁羽生本名陈文统,被誉为新派武侠小说的开山祖师。他一生写了35部小说,塑造了上百个人物。其中最能体现“侠”之精神的,他认为莫过于张丹枫和金世遗。“张比较靠近儒家,心中有一个道德观念;金比较接近道家,本身没有一个规范,可能会有一些小过错,但本性是善良的。”随着梁羽生、金庸、古龙等大家的先后登台,一时风起云涌,开创了武侠小说新纪元。与金庸相比,他的作品受中国传统诗词、小说、历史影响更深。1980年代,他宣布“封刀”并旅居澳大利亚,此后一直处于半隐居状态。2009年1月22日因病去世。
●闫怀礼(1936-2009)因出演《西游记》中的沙僧而为广大观众熟悉。还曾在《蔡文姬》(饰演单于)、《三国演义》(饰演程普)、《詹天佑》(饰演袁世凯)、李连杰版《倚天屠龙记》(饰演金毛狮王)、《大明宫词》(饰演宰相裴炎)等剧中扮演角色。除了演戏,闫怀礼还办过朗诵班和学校。近10年来他更多住在远离北京市区的家里,呼吸新鲜空气,一场不落地看NBA。1993年,在河北涿州拍摄电视剧《俏罗城》时,嗅觉不灵敏的闫怀礼吸入了过量的用于驱蚊的敌敌畏,导致了后来致命的肺病。2009年4月12日去世。
●罗京(1961-2009)罗京的荧屏形象就像一张画,端庄肃穆。有人问:“罗京,你会笑吗?”罗京真的笑了,他幽默地说:“是摄像机不让我笑。”正是在长期的工作中,罗京形成了沉稳、大方、庄重的播音风格,深受全国电视观众的喜爱。2008年7月,他被确诊为淋巴癌,但他仍希望能早点回电视台工作。2008年8月31日,罗京最后一次在《新闻联播》节目中播音;9月,他暂停工作接受治疗。2009年6月5日,在与病魔斗争了10个月后,这位陪伴观众25年的《新闻联播》主播死于淋巴癌扩散。
季羡林和钱学森留下的疑问
今夏(2009),7月11日,季羡林去世,98岁。
当时就有学生发来短信:“季老逝世„哎„想起你给我们讲的很多他的文章和事情„„” 第一次读季羡林的文字还是在大三那次的运动会的看台上,是一本论文集,谈论的是比较文学。印象深刻的是两则:《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可能起源于古印度传说中的石猴子;温庭筠《商山早行》,全无动词的妙处„„。我还将此段文字抄于日记,一直引用到现在讲课。后来再看到季羡林先生名字时是在几年之后了。是他的《牛棚杂忆》,彼时报上同时谈论的还有未君宜的《痛思录》。因为已读过巴金的《随想录》,所以很想看看季羡林笔下的“文革”经历,但不知何故,此书竟在市面上没能遇到,见到时已然十多年后,是去岁的某日,看到,便买下。这期间,有过一本季羡林的散文集,拉杂读过一些篇目,说来萦绕脑海的就数那篇《回忆胡适先生》,文辞简约,细节毕现,落笔之处,皆不费力,而情深意重,特别是对胡适能做出中肯而真切的评价、还有文字旁边季羡林在台北胡适墓前深深鞠躬的照片,让人感触。有时看到关于季老的消息:提出东西方文化“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看余杰的《火与冰》,有对季老此类说法的批评;对近年季老被“树”的议论;季老的关门弟子钱文忠;季老被北大的“软禁”,字画被盗,季老和其子的反目以及十三年的不能相见;
„„,„„而去岁冬日,终于买到《牛棚杂忆》。在此书中,季羡林回忆在“文革”中的遭遇,记录了北大当年的暴行,还有,„„我想说的是,竟不能卒读,只读到一半。
而今年季老去世后,我注意到给先生的前面按了很多的称号,历史学家、东方学家、思想家、翻译家、佛学家、作家,其实我以为最为重要的也许是他留下的《牛棚杂忆》—— 因为它就像奥斯维辛集中营,永远会拷问中国人的心灵——他还在此书中提出一疑问——怎样才能避免“文革”的悲剧和暴行重演。
10月31日,就在人们刚送别季老不久,钱学森去世了。
脑海中瞬间想到的就是美国海军部副部长金贝尔的那句话:
“无论如何都不要让钱学森回国。他太有价值了,在任何情况下都抵得上3至5个师的兵力,我宁可毙了他,也不要放他回中国。”
还有的是1991年他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和一级英雄模范奖章时的一身戎装,在《半月谈》的封面上,彼时正在乌海复读补习,印象儒雅而亲和。
高中时读过他谈论人体科学的一篇文章,是在一本气功的杂志上,隐约中,其间也有介绍当时那位著名的气功师——何新——的文章。
最近几年,读得多的总是在学生写的作文里,多的还是那个美国海军部长的话。
而最近些年,听到最多的就是钱学森晚年在病榻上的忧虑。他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
今年9月4日,温家宝在北京35中时曾透露:“我多次看望钱学森先生,给他汇报科技工作,他对科技没谈什么意见,他说你们做得都很好,我都赞成。然后,他转过话题就说,为什么现在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句话他给我讲过五六遍。”
这就是现在被称为的“钱学森之问”。
高中英语作文素材2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