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形结构范文
字形结构范文(精选12篇)
字形结构 第1篇
例如:(1)人情事故“事”应改为“世”,因为“情”“故”对应,“人”“世”对应,意思是为人处世的道理。(2)惹事生非“事”应改为“是”,因为“惹”“生”对应,“是”“非”对应(没有“事”“非”对应的)(3)嘻笑怒骂“嘻”应改为“嬉”,我们可看出“笑”“怒”“骂”均为动词,从词语的结构对应的角度可判断前边不应该是可作叹词或象声词的“嘻”,而应该是可作动词的“嬉”。(4)仗义直言“直”应该为“执”,这个成语由两个动宾短语“仗义”和“执言”组成,而不是由一个动宾短语“仗义”、一个偏正短语“直言”组成。【高考例题】2010江西卷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风靡吻颈之交自诩一筹莫展B.寒碜礼尚往来偿试杀一儆百C.端倪改弦更章虐杀原形毕露D.肆意淋漓尽致编撰理屈词穷【答案分析】D。【A.吻(刎)颈之交:刎颈,割脖子;交,交情,友谊。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B.偿(尝)试:试一试;试验;试探。C.改弦更章(张):更,改换;张,给乐器上弦。改换、调整乐器上的弦,使声音和谐。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计划、方法。】【高考例题】2010安徽卷15。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A.上海世博园安徽馆,选取明清徽派建筑的精典元素作为外墙装饰,粉墙上山水意境之美令众多游客驻足流连。B.黄山毛峰、六安瓜片等绿茶,冲泡时叶条在杯中松展,游移沉浮;品茗者观其动态,尽享茶趣,啜饮一口,齿浃留香。C.六载奉献沤心沥血,两任村官造福一方,沈浩把生命的根深深地扎在这片他挚爱的热土上,从此再也没有离开。D.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后,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统一部署,各部门全力以赴,千方百计展开救援工作。【答案分析】D。【A.“精典”改为“经典”。B.“齿浃”的“浃”改为“颊”。C.“沤心沥血”应为“呕心沥血”。】
附录:
字形结构 第2篇
考纲要求:2004年《考试说明》要求: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能力级为A级(识记)教学目的: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重点:了解汉字字形的特点,寻求高考试题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教学难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 教学时数:三教时(习题课一教时)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能力层次为A,属基本能力。汉字字形这一考点从1992年至今每年必考,就是在2002年试卷结构作了很大的调整的情况下,重现率仍为100%
二、新授
(一)考点分析
“现代汉字的字形”指目前所通行的汉字的规范形式。“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是高考必考科目,能力层级为A。考查内容主要是以考查别字为主,错字不作考虑。题型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有的选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有的选有错别字的一项,有时规定选出错别字的数目;有时错别字隐藏在句子中,扩大了阅读语境,也增加了难度。从近几年的考题上看,考查字形主要是出自1988年3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
此考点虽考的是字形,但形音义是密不可分的,往往会因不辨字的音义、不明字的音义而用错写错,所以要据义别形。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等,是汉语运用的基本功。
(二)学生做历年高考题(根据情况选做)
1、(1992年)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们反应热烈。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2、(1993年)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生杀予夺
直接了当
贻笑大方
隐约其辞
B、自惭形秽
莫可名状
名列前矛
轻手蹑脚 C、深沟险壑
影影绰绰
满目疮痍
暴戾恣睢
D、花团锦簇
好高鹜远
谬种流传
贫瘠不堪
3、(1994年)下列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招摇撞骗
一望无垠
妄费心机
肆无忌惮
B、惨绝人寰
缄口不言
磬竹难书
心怀叵测 C、望风披靡
脍炙人口
蜂涌而上
短小精悍
D、蓬筚生辉
呕心沥血
含辛茹苦
动辄得咎
4、(1995年)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或词,字形、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赔偿(归还)
延宕(拖延)
消(除去)声匿迹
舐(舔)犊情深 B、遐(远)想
瞩(注视)目 戮力
(合力)同心
进退维谷(比喻困境)C、勘(校订)误
缀(停止)学
匪(不是)夷所思 蛊惑(迷惑)人心 D、睿(有远见)智
濒(接近)临
桀骜(倔强)不驯 否(贬斥)极泰来
5、(1996年)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漱口
国藉
雄赳赳
源远流长
B、斑斓
沉湎
金刚钻
插科打浑 C、诠释
惦量
荧光屏
鸠占雀巢
D、宣泄
竣工
家具店
委屈求全
6、(1997年)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是 A、浑浑噩噩
针贬时弊
狗苟蝇营
贪脏枉法
B、脱颍而出
繁文缛节
回肠荡气
不径而走 C、风声鹤唳
纷至踏来
积毁消骨
穿凿附会
D、人才汇萃
草菅人命
风靡一时
步履维艰
7、(1998年)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具备
万事俱备
风声
谈笑风生
B、求实
实事求是
世故
人情事故 C、陈规
墨守成规
精心
漫不经心
D、直接
直截了当
剧增
与日俱增
8、(1999年)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翔实
词不达意
冷寞
一愁莫展
B、痉孪
不经之谈
偏辟
励精图治 C、风靡
蘖根祸种
攀缘
始作俑者
D、倾轧
气冲霄汉
弘扬
扑溯迷离
9、(2000年春季)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亵黩
头晕目眩
沉湎
以儆效尤
B、戌边
别无长物
殉情
摩肩接踵 C、缉私
功亏一匮
萦怀
嘻笑怒骂
D、矫健
冥顽不灵
璀璨
不循私情
10、(2000年秋季)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拖沓
娇生贯养
伶俐
倜傥不羁
B、造次
索然寡味
迁徙
惨绝人圜 C、描摹
幅员辽阔
惶恐
法网恢恢
D、窥测
慷慨激昂
装祯
提要钩玄
11、(2001年春季)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三天的时间里,把栏目标志、片头改过来又改回去,这在央视的历史上是决无仅有的。B、音乐界、教育界一些知名人士大声急呼:让好儿歌尽快走向我们的少年儿童。C、如果那里的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引进几个人才也是杯水车薪,无计于事。D、这一带山清水秀,没有任何污染,是人们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
12、(2001年秋季)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戳穿
力挽狂澜
暖昧
食不果腹
B、震撼
融汇贯通
喧嚣
响彻云霄 C、深奥
死不瞑目
气慨
雍容华贵
D、凋蔽
哗众取宠
辍学
愤世嫉俗
13、(2002年春季)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百战不殆
安祥
莫齿不忘
前途渺茫 B、责无旁代
诡计
一张一弛
成绩斐然 C、恰如其分
取缔
喋喋不休
大坝合龙 D、味同嚼腊
参与
束之高阁
无人问津 14.(2003年秋季)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15.(2004湖南)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彗星
白炽灯
莘莘学子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B.艺苑
入场券
如雷灌耳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C.跻身
杀手锏
响遏行云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D.精湛
孵化器
洞若观火
瓜熟缔落,水到渠成 16.(2004全国)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组是 A.梦魇
春风和煦
不可或缺
有志者事竞成 B.置喙
如日中天
轻歌曼舞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忤逆
毛骨耸然
拭目以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什物
荆棘丛生
天随人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答案见后)
(三)看“高考例题大观”,把握命题趋势
(1)命题主要内容逐渐集中于错别字(特别是常用字中的错别字)的考查;
(2)命题的形式大都是单项选择题;
(3)考查难度,主要是让考生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也有选择有错别字的一组)。
(4)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别字上。1992—2002年高考的“字形”考题共出现42个错例,其错误类型归纳如下:
音近字(13)川(穿)流不息 仗义执(直)言 重叠(迭)鸠占鹊巢(雀)
委曲(屈)求全 人才荟(汇)萃 人情世(事)故 一筹(愁)莫展
百战不殆(怠)没(莫)齿不忘 融会(汇)贯通 随声附和(合)如雷贯耳(灌)
形近字(2)戊戌(戍)杳(沓)无音信
音、形 相近字(33)眼花缭(缭)乱 稗(裨)官野史 精神矍(钁)铄
国籍(藉)插科打诨(浑)掂(惦)量 针砭(贬)时弊 贪赃(脏)枉法
脱颖(颍)而出 不胫(径)而走 纷至沓(踏)来 积毁销(消)骨 冷漠(寞)痉挛(孪)偏僻(辟)孽(蘖)根祸种 气冲霄(宵)汉 扑朔(溯)迷离
娇生惯(贯)养 惨绝人寰(圜)装幀(祯)气概(慨)凋敝(蔽)
责无旁贷(代)一张一弛(驰)味同嚼蜡(腊)束之高阁(搁)
伶牙俐齿(利)冒天下之大不韪(违)通牒(谍)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诫)万事俱备(具),只欠东风
瓜熟蒂落(缔),水到渠成配对字(1)虚无缥缈(渺)
(四)根据高考特点,明确复习重点
汉字的字形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正确把握字形、不写错别字和工整书写两个方面。高考的考查重点多为音近字、形近字和音、形相近字。写规范的汉字,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功,高考除了第一大题考识记汉字字形外,在作文中汉字的规范书写也是一个标准。
第二教时
一、导入
二、探究出现错别字的原因
汉字的构造是汉字的基础。我国古代有“六书”的说法,指出汉字的构字的方式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转注和假借严格说来,不属于造字法,而是一种用字方法。在汉字中最基本的造字法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掌握汉字的构造对正确的书写汉字,消灭错别字有很大的帮助。
在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时,要特别注意汉字的笔画、笔顺和部首。如:“臣”字是六画,“凸”、“凹”都是五画,“鼎”是十二画。
出现错别字的原因:绝大多数多是由于缺乏一丝不苟的态度,以致形成多笔、少笔、改笔、替换而致错的。
错字主要错在增、减笔画上:
不应增加
一点的字:庄纸荒浇含步染贪
一横的字:易策惕壶县昨考
一竖的字:喉统叔假贼
一撇的字:武展序畏预幻丧
不应减少
一点的字:诉添初省蔑梁
一横的字:束拜气盼承慎威
一撇的字:或幼矛究戒柳
出现别字的主要原因有:
①形近致错,②音近易误,③形、音相近致别,④随意简化字致别,⑤意义相近而致别。①形近致错。如“病入膏肓”别为“病入膏盲”;“为虎作伥”别为“为虎作怅”;“暴戾恣睢”别为“暴戾恣骓”。
[练习1]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
中流抵柱 飞扬拔扈 民生凋敞 精神焕散 张驰有度 工程峻工
②音近易误。如“振奋”别为“振愤” ;“迫不及待”别为“迫不急待” ;“英雄辈出”别为“英雄倍出”
[练习2]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
世外桃园 不可诗意 残无人道 搬门弄斧 墨守陈规 纠纠武夫
③形、音相近致别。如“虎视眈眈”的“眈”别为“耽”;“心灰意冷”的“灰”别为“恢”;“肆无忌惮”的“惮”别为“弹”。
[练习3]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
明辩是非 言简意垓 规规距距 豪迈气慨 龙盘虎据 滥芋充数
④随意简化字致别。如“蓝天白云”的“蓝”别为“兰”;“入不敷出”的“敷”别为“付”;“惨绝人寰”的“寰”别为“环”。
[练习4]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
褒贬时敝 面面具到 书写了草 混肴乾坤 史无前列 免强答应
⑤意义相近而致别。如“清澈见底”的“澈”别为“彻”;“浪费金钱”的“费”别为“废” ;“漠不关心”的“漠”别为“寞”。
[练习5] 改正下列各短语中的错别字:
巧装打扮 一口同声 前倨后躬 梳装穿戴 歪风斜气 出奇致胜
三、介绍“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点落实的技巧
(一)音辨法 即通过朗读该词,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
例如:(1)缀学 [“辍学”的“辍”音,“缀”音]
(2)惦量 [“掂量”的“掂”音,“惦”音]
(3)无耻滥言 [“无耻谰言”的“谰”音,“滥”音]
(4)赎于职守 [“渎于职守”的“渎”音,“赎”音]
(5)切腹之痛 [“切肤之痛”的“肤”音,“腹”音]
(二)形辨法 在我国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如:(1)眼花潦乱 [“缭”是指丝织品的缠绕]
(2)插科打诨 [“诨”跟言语有关]
(3)国藉 [“籍”古代书写常用竹简]
(4)寒喧 [“暄”跟太阳有关]
(5)风弛电掣 [“驰”快跑(多指车马)]
(三)义辨法 即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
例如:(1)一愁莫展 [“筹”本义是指“竹木或象牙等制成的小棍儿或小片儿,主要是用来计数或作为领取物品的凭证”。引申为“计策”“办法”,“一筹莫展”即一个办法也想不出。]
(2)不径而走 [“胫”是“小腿”,“不胫而走”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3)针贬时弊 [“砭”是指古代治病的石头针,“针砭”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
(4)誓不两立 [“势”是指情势。]
(5)功亏一匮 [“篑”是盛土的筐。]
(四)结构辨析法 即借助词语(特别是成语)语法结构、词义对应来判断字形书写是否正确。
例如:(1)人情事故 [“事”应改为“世”,因为“情”“故”对应,“人”“世”对应,意思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2)惹事生非 [“事”应改为“是”,因为“惹”“生”对应,“是”“非”对应(没有“事”“非”对应的)]
(3)嘻笑怒骂 [“嘻”应改为“嬉”,我们可看出“笑”“怒”“骂”均为动词,从词语的结构对应的角度可判断前边不应该是可作叹词或象声词的“嘻”,而应该是可作动词的“嬉”。]
(4)仗义直言 [“直”应该为“执”,这个成语由两个动宾短语“仗义”和“执言”组成,而不是由一个动宾短语“仗义”、一个偏正短语“直言”组成。]
当然,要做到正确书写汉字,仅靠上述方法还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平时应注意落实,积极向课本学习,向课外阅读中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字典学习,建立错字摘记本,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日积月累,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这样才不会对高考的字形考查题“望题兴叹”。
四、引导学生熟记“易混字辨析”、“易错易混的字”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五、讲解“复习用书”上训练题
六、总结:
与识记现代汉语的字音一样,这一考点也主要是靠平时的细心积累,不提倡投入太多精力集中复习或做题目,因为大量做题目或接触错别字太频繁,反而容易干扰头脑中正确的字形记忆。备考过程中,可适当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认真,比较细微差别。注意纠正马虎大意的认读书写的毛病,重视汉字的正确书写。如“己”、“已”、“巳”;“戊”、“戌”“戍”。
2、重点掌握3500个常用字和次常用字。抓住常用字中的同音(近音)字、形近字和容易弄错的成语用字。
3、集中形似字,分析字形结构。把形似字集中,加以比较,找出各自的笔画特点,帮助记忆汉字的字形。
4、把握汉字音、形、义的关系,了解汉字中蕴含的文化传统。特别要结合造字法来理解和记忆。
5、正确运用排除法。排除法是解答选择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运用已知的、确定的知识排除选项,可以跳过自己不知道或不能确定的汉字字形,从而选出正确答案。当然,排除法是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最根本的途径是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能够全面准确地辨识常用汉字的字形。
历年高考试题参考答案:
1、D。A中的“布署”应为“部署”;B中的“貌和神离”应为“貌合神离”;C中的“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
2、C。A中的“直接了当”应为“直截了当”;B中的“名列前矛”应为“名列前茅”;D中的“好高鹜远”应为“好高务(骛)远”。
3、D。A中的“妄费心机”应为“枉费心机”;B中的“磬竹难书”应为“罄竹难书”;C中的“蜂涌而上”应为“蜂拥而上”。
4、B。A中的“消声匿迹”应为“销声匿迹”;B中的“缀学”应为“辍学”;D中的“否”的意思为“坏、恶”。
5、C。A中的“国藉”应为“国籍”;B中的“插科打浑”应为“插科打诨”;C中的“惦量”应为“掂量”,“鸠占雀巢”应为“鸠占鹊巢”;D中的“委屈求全”应为“委曲求全”
6、D。A中的“针贬时弊”应为“针砭时弊”,“贪脏枉法”应为“贪赃枉法”;B中的“脱颍而出”应为“脱颖而出”,“不径而走”应为“不胫而走”;C中的“纷至踏来”应为“纷至沓来”,“积毁消骨”应为“积毁销骨”;D中的“人才汇萃”应为“人才荟萃”。
7、B。B中的“人情事故”应为“人情世故”。
8、C。A中的“冷寞”应为“冷漠”,“一愁莫展”应为“一筹莫展”;B中的“痉孪”应为“痉挛”,“偏辟”应为“偏僻”;C中的“蘖根祸种”应为“孽根祸种”;D中的“气冲霄汉”应为“气冲霄汉”,“扑溯迷离”应为“扑朔迷离”。
9、C。A中的“”应为“亵渎”;B中的“戌边”应为“戍边”;C中的“功亏一匮”应为“功亏一篑”,“嘻笑怒骂”应为“嬉笑怒骂”;D中的“不循私情”应为“不徇私情”
10、C。A中的“娇生贯养”应为“娇生惯养”;B中的“惨绝人圜”应为“惨绝人寰”;D中的“装祯”应为“装帧”。
11、D。A中的“决无仅有”应为“绝无仅有”;B中的“大声急呼”应为“大声疾呼”;C中的“无计于事”应为“无济于事”。
12、A。B中“融汇贯通”应为“融会贯通”;C中“气慨”应为“气概”;D中“凋蔽”应为“凋敝”。
13、C 14.:A(B选项中应为伶牙“俐“齿;C:应为冒天下之大不”韪”;D:应为通“牒”。本题中容易错误的有如下几项:A中的“恰如其分”中的“分”是“职责和权利的限度”之意,与其意相同的例词有“本分”和“过分”。“可望而不可即“中的“即”为“靠近“之意。C项中的“共商国是”中的“国是”是书面语,意思为“国家大计”。)15.C(见暑假讲义)16.B(见暑假讲义)反馈练习答案
1.愁—惆 2.鬼—诡 3.冒—贸 4.灿—璨 5.纵—怂 6.技—伎 8.蔼—霭 9.喧—暄 11.憾—撼 13.崇—祟 14.幅—辐 15.撕—厮 18.铄—烁 19.消—逍 20.座—坐 22.撩—缭 23.蓝—篮 24.式—势 25.涨—胀 29.污—诬 31.膺—赝 33.钉—订 35.园—圆 36.汇—荟 37.殆—怠 38.孪—挛 40.燥—躁 41.祥—详 42.俱—具 43.祥—详 44.加—嘉 45.秘—谧 48.布—部 49.摹—摩 50.申—伸 52.必—毕 55.塌—蹋 57.犯—范 60.勇—踊 61.恭—躬 63.新—心 66.蹋—塌 67.陨—殒 68.责—则 69.经—禁 71.卓—灼 73.装—撞 75.慢—曼 76.涛—滔 77.败—拜 78.遗—贻 80.急—及 82.成—程 83.则—辄 84.手—首 85.搏—博 86.词—辞 87.证—征 88.豪—毫 89.轰—哄 90.哀—唉 91.迹—绩 95.磬—罄 96.默—墨 97.记—计 98.接—截
考点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A)
考纲要求:2004年《考试说明》要求: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能力级为A级(识记)教学目的: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重点:了解汉字字形的特点,寻求高考试题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教学难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 教学时数:三教时(习题课一教时)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能力层次为A,属基本能力。汉字字形这一考点从1992年至今每年必考,就是在2002年试卷结构作了很大的调整的情况下,重现率仍为100%
二、新授
(一)考点分析
“现代汉字的字形”指目前所通行的汉字的规范形式。“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是高考必考科目,能力层级为A。考查内容主要是以考查别字为主,错字不作考虑。题型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有的选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有的选有错别字的一项,有时规定选出错别字的数目;有时错别字隐藏在句子中,扩大了阅读语境,也增加了难度。从近几年的考题上看,考查字形主要是出自1988年3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
此考点虽考的是字形,但形音义是密不可分的,往往会因不辨字的音义、不明字的音义而用错写错,所以要据义别形。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等,是汉语运用的基本功。
(二)学生做历年高考题(根据情况选做)
1、(1992年)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们反应热烈。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2、(1993年)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生杀予夺
直接了当
贻笑大方
隐约其辞
B、自惭形秽
莫可名状
名列前矛
轻手蹑脚 C、深沟险壑
影影绰绰
满目疮痍
暴戾恣睢
D、花团锦簇
好高鹜远
谬种流传
贫瘠不堪
3、(1994年)下列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招摇撞骗
一望无垠
妄费心机
肆无忌惮
B、惨绝人寰
缄口不言
磬竹难书
心怀叵测 C、望风披靡
脍炙人口
蜂涌而上
短小精悍
D、蓬筚生辉
呕心沥血
含辛茹苦
动辄得咎
4、(1995年)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或词,字形、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赔偿(归还)
延宕(拖延)
消(除去)声匿迹
舐(舔)犊情深 B、遐(远)想
瞩(注视)目 戮力
(合力)同心
进退维谷(比喻困境)C、勘(校订)误
缀(停止)学
匪(不是)夷所思 蛊惑(迷惑)人心 D、睿(有远见)智
濒(接近)临
桀骜(倔强)不驯 否(贬斥)极泰来
5、(1996年)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漱口
国藉
雄赳赳
源远流长
B、斑斓
沉湎
金刚钻
插科打浑 C、诠释
惦量
荧光屏
鸠占雀巢
D、宣泄
竣工
家具店
委屈求全
6、(1997年)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是 A、浑浑噩噩
针贬时弊
狗苟蝇营
贪脏枉法
B、脱颍而出
繁文缛节
回肠荡气
不径而走 C、风声鹤唳
纷至踏来
积毁消骨
穿凿附会
D、人才汇萃
草菅人命
风靡一时
步履维艰
7、(1998年)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具备
万事俱备
风声
谈笑风生
B、求实
实事求是
世故
人情事故 C、陈规
墨守成规
精心
漫不经心
D、直接
直截了当
剧增
与日俱增
8、(1999年)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翔实
词不达意
冷寞
一愁莫展
B、痉孪
不经之谈
偏辟
励精图治 C、风靡
蘖根祸种
攀缘
始作俑者
D、倾轧
气冲霄汉
弘扬
扑溯迷离
9、(2000年春季)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亵黩
头晕目眩
沉湎
以儆效尤
B、戌边
别无长物
殉情
摩肩接踵 C、缉私
功亏一匮
萦怀
嘻笑怒骂
D、矫健
冥顽不灵
璀璨
不循私情
10、(2000年秋季)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拖沓
娇生贯养
伶俐
倜傥不羁
B、造次
索然寡味
迁徙
惨绝人圜 C、描摹
幅员辽阔
惶恐
法网恢恢
D、窥测
慷慨激昂
装祯
提要钩玄
11、(2001年春季)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三天的时间里,把栏目标志、片头改过来又改回去,这在央视的历史上是决无仅有的。B、音乐界、教育界一些知名人士大声急呼:让好儿歌尽快走向我们的少年儿童。C、如果那里的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引进几个人才也是杯水车薪,无计于事。D、这一带山清水秀,没有任何污染,是人们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
12、(2001年秋季)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戳穿
力挽狂澜
暖昧
食不果腹
B、震撼
融汇贯通
喧嚣
响彻云霄
C、深奥
死不瞑目
气慨
雍容华贵
D、凋蔽
哗众取宠
辍学
愤世嫉俗
13、(2002年春季)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百战不殆
安祥
莫齿不忘
前途渺茫 B、责无旁代
诡计
一张一弛
成绩斐然 C、恰如其分
取缔
喋喋不休
大坝合龙 D、味同嚼腊
参与
束之高阁
无人问津 14.(2003年秋季)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15.(2004湖南)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彗星
白炽灯
莘莘学子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B.艺苑
入场券
如雷灌耳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C.跻身
杀手锏
响遏行云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D.精湛
孵化器
洞若观火
瓜熟缔落,水到渠成 16.(2004全国)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组是 A.梦魇
春风和煦
不可或缺
有志者事竞成 B.置喙
如日中天
轻歌曼舞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忤逆
毛骨耸然
拭目以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什物
荆棘丛生
天随人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答案见后)
(三)看“高考例题大观”,把握命题趋势
(1)命题主要内容逐渐集中于错别字(特别是常用字中的错别字)的考查;
(2)命题的形式大都是单项选择题;
(3)考查难度,主要是让考生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也有选择有错别字的一组)。
(4)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别字上。1992—2002年高考的“字形”考题共出现42个错例,其错误类型归纳如下:
音近字(13)川(穿)流不息 仗义执(直)言 重叠(迭)鸠占鹊巢(雀)
委曲(屈)求全 人才荟(汇)萃 人情世(事)故 一筹(愁)莫展
百战不殆(怠)没(莫)齿不忘 融会(汇)贯通 随声附和(合)如雷贯耳(灌)
形近字(2)戊戌(戍)杳(沓)无音信
音、形 相近字(33)眼花缭(缭)乱 稗(裨)官野史 精神矍(钁)铄
国籍(藉)插科打诨(浑)掂(惦)量 针砭(贬)时弊 贪赃(脏)枉法
脱颖(颍)而出 不胫(径)而走 纷至沓(踏)来 积毁销(消)骨 冷漠(寞)痉挛(孪)偏僻(辟)孽(蘖)根祸种 气冲霄(宵)汉 扑朔(溯)迷离
娇生惯(贯)养 惨绝人寰(圜)装幀(祯)气概(慨)凋敝(蔽)
责无旁贷(代)一张一弛(驰)味同嚼蜡(腊)束之高阁(搁)
伶牙俐齿(利)冒天下之大不韪(违)通牒(谍)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诫)万事俱备(具),只欠东风
瓜熟蒂落(缔),水到渠成配对字(1)虚无缥缈(渺)
(四)根据高考特点,明确复习重点
汉字的字形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正确把握字形、不写错别字和工整书写两个方面。高考的考查重点多为音近字、形近字和音、形相近字。写规范的汉字,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功,高考除了第一大题考识记汉字字形外,在作文中汉字的规范书写也是一个标准。
第二教时
一、导入
二、探究出现错别字的原因
汉字的构造是汉字的基础。我国古代有“六书”的说法,指出汉字的构字的方式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转注和假借严格说来,不属于造字法,而是一种用字方法。在汉字中最基本的造字法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掌握汉字的构造对正确的书写汉字,消灭错别字有很大的帮助。
在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时,要特别注意汉字的笔画、笔顺和部首。如:“臣”字是六画,“凸”、“凹”都是五画,“鼎”是十二画。
出现错别字的原因:绝大多数多是由于缺乏一丝不苟的态度,以致形成多笔、少笔、改笔、替换而致错的。
错字主要错在增、减笔画上:
不应增加
一点的字:庄纸荒浇含步染贪
一横的字:易策惕壶县昨考
一竖的字:喉统叔假贼
一撇的字:武展序畏预幻丧
不应减少
一点的字:诉添初省蔑梁
一横的字:束拜气盼承慎威
一撇的字:或幼矛究戒柳
出现别字的主要原因有:
①形近致错,②音近易误,③形、音相近致别,④随意简化字致别,⑤意义相近而致别。①形近致错。如“病入膏肓”别为“病入膏盲”;“为虎作伥”别为“为虎作怅”;“暴戾恣睢”别为“暴戾恣骓”。
[练习1]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
中流抵柱 飞扬拔扈 民生凋敞 精神焕散 张驰有度 工程峻工
②音近易误。如“振奋”别为“振愤” ;“迫不及待”别为“迫不急待” ;“英雄辈出”别为“英雄倍出”
[练习2]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
世外桃园 不可诗意 残无人道 搬门弄斧 墨守陈规 纠纠武夫
③形、音相近致别。如“虎视眈眈”的“眈”别为“耽”;“心灰意冷”的“灰”别为“恢”;“肆无忌惮”的“惮”别为“弹”。
[练习3]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
明辩是非 言简意垓 规规距距 豪迈气慨 龙盘虎据 滥芋充数
④随意简化字致别。如“蓝天白云”的“蓝”别为“兰”;“入不敷出”的“敷”别为“付”;“惨绝人寰”的“寰”别为“环”。
[练习4]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
褒贬时敝 面面具到 书写了草 混肴乾坤 史无前列 免强答应
⑤意义相近而致别。如“清澈见底”的“澈”别为“彻”;“浪费金钱”的“费”别为“废” ;“漠不关心”的“漠”别为“寞”。
[练习5] 改正下列各短语中的错别字:
巧装打扮 一口同声 前倨后躬 梳装穿戴 歪风斜气 出奇致胜
三、介绍“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点落实的技巧
(一)音辨法 即通过朗读该词,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
例如:(1)缀学 [“辍学”的“辍”音,“缀”音]
(2)惦量 [“掂量”的“掂”音,“惦”音]
(3)无耻滥言 [“无耻谰言”的“谰”音,“滥”音]
(4)赎于职守 [“渎于职守”的“渎”音,“赎”音]
(5)切腹之痛 [“切肤之痛”的“肤”音,“腹”音]
(二)形辨法 在我国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如:(1)眼花潦乱 [“缭”是指丝织品的缠绕]
(2)插科打诨 [“诨”跟言语有关]
(3)国藉 [“籍”古代书写常用竹简]
(4)寒喧 [“暄”跟太阳有关]
(5)风弛电掣 [“驰”快跑(多指车马)]
(三)义辨法 即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
例如:(1)一愁莫展 [“筹”本义是指“竹木或象牙等制成的小棍儿或小片儿,主要是用来计数或作为领取物品的凭证”。引申为“计策”“办法”,“一筹莫展”即一个办法也想不出。]
(2)不径而走 [“胫”是“小腿”,“不胫而走”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3)针贬时弊 [“砭”是指古代治病的石头针,“针砭”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
(4)誓不两立 [“势”是指情势。]
(5)功亏一匮 [“篑”是盛土的筐。]
(四)结构辨析法 即借助词语(特别是成语)语法结构、词义对应来判断字形书写是否正确。
例如:(1)人情事故 [“事”应改为“世”,因为“情”“故”对应,“人”“世”对应,意思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2)惹事生非 [“事”应改为“是”,因为“惹”“生”对应,“是”“非”对应(没有“事”“非”对应的)]
(3)嘻笑怒骂 [“嘻”应改为“嬉”,我们可看出“笑”“怒”“骂”均为动词,从词语的结构对应的角度可判断前边不应该是可作叹词或象声词的“嘻”,而应该是可作动词的“嬉”。]
(4)仗义直言 [“直”应该为“执”,这个成语由两个动宾短语“仗义”和“执言”组成,而不是由一个动宾短语“仗义”、一个偏正短语“直言”组成。]
当然,要做到正确书写汉字,仅靠上述方法还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平时应注意落实,积极向课本学习,向课外阅读中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字典学习,建立错字摘记本,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日积月累,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这样才不会对高考的字形考查题“望题兴叹”。
四、引导学生熟记“易混字辨析”、“易错易混的字”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五、讲解“复习用书”上训练题
六、总结:
与识记现代汉语的字音一样,这一考点也主要是靠平时的细心积累,不提倡投入太多精力集中复习或做题目,因为大量做题目或接触错别字太频繁,反而容易干扰头脑中正确的字形记忆。备考过程中,可适当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认真,比较细微差别。注意纠正马虎大意的认读书写的毛病,重视汉字的正确书写。如“己”、“已”、“巳”;“戊”、“戌”“戍”。
2、重点掌握3500个常用字和次常用字。抓住常用字中的同音(近音)字、形近字和容易弄错的成语用字。
3、集中形似字,分析字形结构。把形似字集中,加以比较,找出各自的笔画特点,帮助记忆汉字的字形。
4、把握汉字音、形、义的关系,了解汉字中蕴含的文化传统。特别要结合造字法来理解和记忆。
5、正确运用排除法。排除法是解答选择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运用已知的、确定的知识排
除选项,可以跳过自己不知道或不能确定的汉字字形,从而选出正确答案。当然,排除法是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最根本的途径是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能够全面准确地辨识常用汉字的字形。
历年高考试题参考答案:
1、D。A中的“布署”应为“部署”;B中的“貌和神离”应为“貌合神离”;C中的“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
2、C。A中的“直接了当”应为“直截了当”;B中的“名列前矛”应为“名列前茅”;D中的“好高鹜远”应为“好高务(骛)远”。
3、D。A中的“妄费心机”应为“枉费心机”;B中的“磬竹难书”应为“罄竹难书”;C中的“蜂涌而上”应为“蜂拥而上”。
4、B。A中的“消声匿迹”应为“销声匿迹”;B中的“缀学”应为“辍学”;D中的“否”的意思为“坏、恶”。
5、C。A中的“国藉”应为“国籍”;B中的“插科打浑”应为“插科打诨”;C中的“惦量”应为“掂量”,“鸠占雀巢”应为“鸠占鹊巢”;D中的“委屈求全”应为“委曲求全”
6、D。A中的“针贬时弊”应为“针砭时弊”,“贪脏枉法”应为“贪赃枉法”;B中的“脱颍而出”应为“脱颖而出”,“不径而走”应为“不胫而走”;C中的“纷至踏来”应为“纷至沓来”,“积毁消骨”应为“积毁销骨”;D中的“人才汇萃”应为“人才荟萃”。
7、B。B中的“人情事故”应为“人情世故”。
8、C。A中的“冷寞”应为“冷漠”,“一愁莫展”应为“一筹莫展”;B中的“痉孪”应为“痉挛”,“偏辟”应为“偏僻”;C中的“蘖根祸种”应为“孽根祸种”;D中的“气冲霄汉”应为“气冲霄汉”,“扑溯迷离”应为“扑朔迷离”。
9、C。A中的“”应为“亵渎”;B中的“戌边”应为“戍边”;C中的“功亏一匮”应为“功亏一篑”,“嘻笑怒骂”应为“嬉笑怒骂”;D中的“不循私情”应为“不徇私情”
10、C。A中的“娇生贯养”应为“娇生惯养”;B中的“惨绝人圜”应为“惨绝人寰”;D中的“装祯”应为“装帧”。
11、D。A中的“决无仅有”应为“绝无仅有”;B中的“大声急呼”应为“大声疾呼”;C中的“无计于事”应为“无济于事”。
12、A。B中“融汇贯通”应为“融会贯通”;C中“气慨”应为“气概”;D中“凋蔽”应为“凋敝”。
13、C 14.:A(B选项中应为伶牙“俐“齿;C:应为冒天下之大不”韪”;D:应为通“牒”。本题中容易错误的有如下几项:A中的“恰如其分”中的“分”是“职责和权利的限度”之意,与其意相同的例词有“本分”和“过分”。“可望而不可即“中的“即”为“靠近“之意。C项中的“共商国是”中的“国是”是书面语,意思为“国家大计”。)15.C(见暑假讲义)16.B(见暑假讲义)反馈练习答案
1.愁—惆 2.鬼—诡 3.冒—贸 4.灿—璨 5.纵—怂 6.技—伎 8.蔼—霭 9.喧—暄 11.憾—撼 13.崇—祟 14.幅—辐 15.撕—厮 18.铄—烁 19.消—逍 20.座—坐 22.撩—缭 23.蓝—篮 24.式—势 25.涨—胀 29.污—诬 31.膺—赝 33.钉—订 35.园—圆 36.汇—荟 37.殆—怠 38.孪—挛 40.燥—躁 41.祥—详 42.俱—具 43.祥—详 44.加—嘉 45.秘—谧 48.布—部 49.摹—摩 50.申—伸 52.必—毕 55.塌—蹋 57.犯—范 60.勇—踊 61.恭—躬 63.新—心 66.蹋—塌 67.陨—殒 68.责—则 69.经—禁 71.卓—灼 73.装—撞 75.慢—曼 76.涛—滔 77.败—拜 78.遗—贻 80.急—及 82.成—程 83.则—辄 84.手—首 85.搏—博 86.词—辞 87.证—征 88.豪—毫 89.轰—哄 90.哀—唉 91.迹—绩 95.磬—罄 96.默—墨 97.记—计 98.接—截
考点2: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A)
考纲要求: 《考试说明》要求: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能力级为A级(识记)教学目的:
1、依据教学大纲,了解《考试说明》对此项考查的要求。
2、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3、加强备考方法的指导,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重点:了解汉字字形的特点,寻求高考试题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教学难点: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 教学时数:三教时(习题课一教时)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
“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能力层次为A,属基本能力。汉字字形这一考点从1992年至今每年必考,就是在2002年试卷结构作了很大的调整的情况下,重现率仍为100%
二、新授
(一)考点分析
“现代汉字的字形”指目前所通行的汉字的规范形式。“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是高考必考科目,能力层级为A。考查内容主要是以考查别字为主,错字不作考虑。题型是以选择题形式出现:有的选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有的选有错别字的一项,有时规定选出错别字的数目;有时错别字隐藏在句子中,扩大了阅读语境,也增加了难度。从近几年的考题上看,考查字形主要是出自1988年3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
此考点虽考的是字形,但形音义是密不可分的,往往会因不辨字的音义、不明字的音义而用错写错,所以要据义别形。正确识记汉字的字形包括区分形近字、同音字、不写错别字等,是汉语运用的基本功。
(二)学生做历年高考题(根据情况选做)
1、(1992年)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按照上级布署,他们认真组织了一系列观摩课,师生们反应热烈。B、别看他俩在一起有说有笑的,其实是貌和神离。C、我们都迫不急待地想知道,究竟是谁能赢得最后的胜利。D、这哥儿俩,一个标新立异,一个循规蹈矩,差别太大了!
2、(1993年)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生杀予夺
直接了当
贻笑大方
隐约其辞
B、自惭形秽
莫可名状
名列前矛
轻手蹑脚 C、深沟险壑
影影绰绰
满目疮痍
暴戾恣睢
D、花团锦簇
好高鹜远
谬种流传
贫瘠不堪
3、(1994年)下列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招摇撞骗
一望无垠
妄费心机
肆无忌惮
B、惨绝人寰
缄口不言
磬竹难书
心怀叵测 C、望风披靡
脍炙人口
蜂涌而上
短小精悍
D、蓬筚生辉
呕心沥血
含辛茹苦
动辄得咎
4、(1995年)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或词,字形、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赔偿(归还)
延宕(拖延)
消(除去)声匿迹
舐(舔)犊情深 B、遐(远)想
瞩(注视)目 戮力
(合力)同心
进退维谷(比喻困境)C、勘(校订)误
缀(停止)学
匪(不是)夷所思 蛊惑(迷惑)人心 D、睿(有远见)智
濒(接近)临
桀骜(倔强)不驯 否(贬斥)极泰来
5、(1996年)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漱口
国藉
雄赳赳
源远流长
B、斑斓
沉湎
金刚钻
插科打浑 C、诠释
惦量
荧光屏
鸠占雀巢
D、宣泄
竣工
家具店
委屈求全
6、(1997年)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是 A、浑浑噩噩
针贬时弊
狗苟蝇营
贪脏枉法
B、脱颍而出
繁文缛节
回肠荡气
不径而走 C、风声鹤唳
纷至踏来
积毁消骨
穿凿附会
D、人才汇萃
草菅人命
风靡一时
步履维艰
7、(1998年)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具备
万事俱备
风声
谈笑风生
B、求实
实事求是
世故
人情事故 C、陈规
墨守成规
精心
漫不经心
D、直接
直截了当
剧增
与日俱增
8、(1999年)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翔实
词不达意
冷寞
一愁莫展
B、痉孪
不经之谈
偏辟
励精图治 C、风靡
蘖根祸种
攀缘
始作俑者
D、倾轧
气冲霄汉
弘扬
扑溯迷离
9、(2000年春季)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亵黩
头晕目眩
沉湎
以儆效尤
B、戌边
别无长物
殉情
摩肩接踵 C、缉私
功亏一匮
萦怀
嘻笑怒骂
D、矫健
冥顽不灵
璀璨
不循私情
10、(2000年秋季)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拖沓
娇生贯养
伶俐
倜傥不羁
B、造次
索然寡味
迁徙
惨绝人圜 C、描摹
幅员辽阔
惶恐
法网恢恢
D、窥测
慷慨激昂
装祯
提要钩玄
11、(2001年春季)下面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三天的时间里,把栏目标志、片头改过来又改回去,这在央视的历史上是决无仅有的。B、音乐界、教育界一些知名人士大声急呼:让好儿歌尽快走向我们的少年儿童。C、如果那里的劳动力素质普遍偏低,引进几个人才也是杯水车薪,无计于事。D、这一带山清水秀,没有任何污染,是人们度假休闲的理想场所。
12、(2001年秋季)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戳穿
力挽狂澜
暖昧
食不果腹
B、震撼
融汇贯通
喧嚣
响彻云霄 C、深奥
死不瞑目
气慨
雍容华贵
D、凋蔽
哗众取宠
辍学
愤世嫉俗
13、(2002年春季)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百战不殆
安祥
莫齿不忘
前途渺茫 B、责无旁代
诡计
一张一弛
成绩斐然 C、恰如其分
取缔
喋喋不休
大坝合龙 D、味同嚼腊
参与
束之高阁
无人问津 14.(2003年秋季)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部署
备受青睐
恰如其分
可望而不可即 B、报道
伶牙利齿
群贤毕至
一年之计在于春
C、揣度
共商国是
唾手可得
冒天下之大不违 D、通谍
猝不及防
大相径庭
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15.(2004湖南)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彗星
白炽灯
莘莘学子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
B.艺苑
入场券
如雷灌耳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C.跻身
杀手锏
响遏行云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 D.精湛
孵化器
洞若观火
瓜熟缔落,水到渠成 16.(2004全国)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一组是 A.梦魇
春风和煦
不可或缺
有志者事竞成 B.置喙
如日中天
轻歌曼舞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C.忤逆
毛骨耸然
拭目以待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D.什物
荆棘丛生
天随人愿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答案见后)
(三)看“高考例题大观”,把握命题趋势
(1)命题主要内容逐渐集中于错别字(特别是常用字中的错别字)的考查;
(2)命题的形式大都是单项选择题;
(3)考查难度,主要是让考生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组(也有选择有错别字的一组)。
(4)考查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别字上。1992—2002年高考的“字形”考题共出现42个错例,其错误类型归纳如下:
音近字(13)川(穿)流不息 仗义执(直)言 重叠(迭)鸠占鹊巢(雀)
委曲(屈)求全 人才荟(汇)萃 人情世(事)故 一筹(愁)莫展
百战不殆(怠)没(莫)齿不忘 融会(汇)贯通 随声附和(合)如雷贯耳(灌)
形近字(2)戊戌(戍)杳(沓)无音信
音、形 相近字(33)眼花缭(缭)乱 稗(裨)官野史 精神矍(钁)铄
国籍(藉)插科打诨(浑)掂(惦)量 针砭(贬)时弊 贪赃(脏)枉法
脱颖(颍)而出 不胫(径)而走 纷至沓(踏)来 积毁销(消)骨 冷漠(寞)痉挛(孪)偏僻(辟)孽(蘖)根祸种 气冲霄(宵)汉 扑朔(溯)迷离
娇生惯(贯)养 惨绝人寰(圜)装幀(祯)气概(慨)凋敝(蔽)
责无旁贷(代)一张一弛(驰)味同嚼蜡(腊)束之高阁(搁)
伶牙俐齿(利)冒天下之大不韪(违)通牒(谍)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诫)万事俱备(具),只欠东风
瓜熟蒂落(缔),水到渠成配对字(1)虚无缥缈(渺)
(四)根据高考特点,明确复习重点
汉字的字形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正确把握字形、不写错别字和工整书写两个方面。高考的考查重点多为音近字、形近字和音、形相近字。写规范的汉字,是语言运用的基本功,高考除了第一大题考识记汉字字形外,在作文中汉字的规范书写也是一个标准。
第二教时
一、导入
二、探究出现错别字的原因
汉字的构造是汉字的基础。我国古代有“六书”的说法,指出汉字的构字的方式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和假借六种。转注和假借严格说来,不属于造字法,而是一种用字方法。在汉字中最基本的造字法是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四种。掌握汉字的构造对正确的书写汉字,消灭错别字有很大的帮助。
在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时,要特别注意汉字的笔画、笔顺和部首。如:“臣”字是六画,“凸”、“凹”都是五画,“鼎”是十二画。
出现错别字的原因:绝大多数多是由于缺乏一丝不苟的态度,以致形成多笔、少笔、改笔、替换而致错的。
错字主要错在增、减笔画上:
不应增加
一点的字:庄纸荒浇含步染贪
一横的字:易策惕壶县昨考
一竖的字:喉统叔假贼
一撇的字:武展序畏预幻丧
不应减少
一点的字:诉添初省蔑梁
一横的字:束拜气盼承慎威
一撇的字:或幼矛究戒柳
出现别字的主要原因有:
①形近致错,②音近易误,③形、音相近致别,④随意简化字致别,⑤意义相近而致别。①形近致错。如“病入膏肓”别为“病入膏盲”;“为虎作伥”别为“为虎作怅”;“暴戾恣睢”别为“暴戾恣骓”。
[练习1]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
中流抵柱 飞扬拔扈 民生凋敞 精神焕散 张驰有度 工程峻工
②音近易误。如“振奋”别为“振愤” ;“迫不及待”别为“迫不急待” ;“英雄辈出”别为“英雄倍出”
[练习2]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
世外桃园 不可诗意 残无人道 搬门弄斧 墨守陈规 纠纠武夫
③形、音相近致别。如“虎视眈眈”的“眈”别为“耽”;“心灰意冷”的“灰”别为“恢”;“肆无忌惮”的“惮”别为“弹”。
[练习3]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
明辩是非 言简意垓 规规距距 豪迈气慨 龙盘虎据 滥芋充数
④随意简化字致别。如“蓝天白云”的“蓝”别为“兰”;“入不敷出”的“敷”别为“付”;“惨绝人寰”的“寰”别为“环”。
[练习4]改正下列短语中的错别字:
褒贬时敝 面面具到 书写了草 混肴乾坤 史无前列 免强答应
⑤意义相近而致别。如“清澈见底”的“澈”别为“彻”;“浪费金钱”的“费”别为“废” ;“漠不关心”的“漠”别为“寞”。
[练习5] 改正下列各短语中的错别字:
巧装打扮 一口同声 前倨后躬 梳装穿戴 歪风斜气 出奇致胜
三、介绍“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考点落实的技巧
(一)音辨法 即通过朗读该词,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
例如:(1)缀学 [“辍学”的“辍”音,“缀”音]
(2)惦量 [“掂量”的“掂”音,“惦”音]
(3)无耻滥言 [“无耻谰言”的“谰”音,“滥”音]
(4)赎于职守 [“渎于职守”的“渎”音,“赎”音]
(5)切腹之痛 [“切肤之痛”的“肤”音,“腹”音]
(二)形辨法 在我国汉字中,形声字占80%以上,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
例如:(1)眼花潦乱 [“缭”是指丝织品的缠绕]
(2)插科打诨 [“诨”跟言语有关]
(3)国藉 [“籍”古代书写常用竹简]
(4)寒喧 [“暄”跟太阳有关]
(5)风弛电掣 [“驰”快跑(多指车马)]
(三)义辨法 即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字的书写是否正确。俗话说“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理解词语含义的基础上去掌握字形,更不易出错。
例如:(1)一愁莫展 [“筹”本义是指“竹木或象牙等制成的小棍儿或小片儿,主要是用来计数或作为领取物品的凭证”。引申为“计策”“办法”,“一筹莫展”即一个办法也想不出。]
(2)不径而走 [“胫”是“小腿”,“不胫而走”指没有腿却能跑,形容传布迅速。]
(3)针贬时弊 [“砭”是指古代治病的石头针,“针砭”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
(4)誓不两立 [“势”是指情势。]
(5)功亏一匮 [“篑”是盛土的筐。]
(四)结构辨析法 即借助词语(特别是成语)语法结构、词义对应来判断字形书写是否正确。
例如:(1)人情事故 [“事”应改为“世”,因为“情”“故”对应,“人”“世”对应,意思是为人处世的道理。]
(2)惹事生非 [“事”应改为“是”,因为“惹”“生”对应,“是”“非”对应(没有“事”
“非”对应的)]
(3)嘻笑怒骂 [“嘻”应改为“嬉”,我们可看出“笑”“怒”“骂”均为动词,从词语的结构对应的角度可判断前边不应该是可作叹词或象声词的“嘻”,而应该是可作动词的“嬉”。]
(4)仗义直言 [“直”应该为“执”,这个成语由两个动宾短语“仗义”和“执言”组成,而不是由一个动宾短语“仗义”、一个偏正短语“直言”组成。]
当然,要做到正确书写汉字,仅靠上述方法还不能彻底解决问题,关键在于平时应注意落实,积极向课本学习,向课外阅读中学习,向社会学习,向字典学习,建立错字摘记本,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日积月累,灵活运用这些方法,这样才不会对高考的字形考查题“望题兴叹”。
四、引导学生熟记“易混字辨析”、“易错易混的字”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五、讲解“复习用书”上训练题
六、总结:
与识记现代汉语的字音一样,这一考点也主要是靠平时的细心积累,不提倡投入太多精力集中复习或做题目,因为大量做题目或接触错别字太频繁,反而容易干扰头脑中正确的字形记忆。备考过程中,可适当注意以下几点:
1、仔细认真,比较细微差别。注意纠正马虎大意的认读书写的毛病,重视汉字的正确书写。如“己”、“已”、“巳”;“戊”、“戌”“戍”。
2、重点掌握3500个常用字和次常用字。抓住常用字中的同音(近音)字、形近字和容易弄错的成语用字。
3、集中形似字,分析字形结构。把形似字集中,加以比较,找出各自的笔画特点,帮助记忆汉字的字形。
4、把握汉字音、形、义的关系,了解汉字中蕴含的文化传统。特别要结合造字法来理解和记忆。
5、正确运用排除法。排除法是解答选择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运用已知的、确定的知识排除选项,可以跳过自己不知道或不能确定的汉字字形,从而选出正确答案。当然,排除法是退而求其次的方法,最根本的途径是有大量的知识储备,能够全面准确地辨识常用汉字的字形。
历年高考试题参考答案:
1、D。A中的“布署”应为“部署”;B中的“貌和神离”应为“貌合神离”;C中的“迫不急待”应为“迫不及待”。
2、C。A中的“直接了当”应为“直截了当”;B中的“名列前矛”应为“名列前茅”;D中的“好高鹜远”应为“好高务(骛)远”。
3、D。A中的“妄费心机”应为“枉费心机”;B中的“磬竹难书”应为“罄竹难书”;C中的“蜂涌而上”应为“蜂拥而上”。
4、B。A中的“消声匿迹”应为“销声匿迹”;B中的“缀学”应为“辍学”;D中的“否”的意思为“坏、恶”。
5、C。A中的“国藉”应为“国籍”;B中的“插科打浑”应为“插科打诨”;C中的“惦量”应为“掂量”,“鸠占雀巢”应为“鸠占鹊巢”;D中的“委屈求全”应为“委曲求全”
6、D。A中的“针贬时弊”应为“针砭时弊”,“贪脏枉法”应为“贪赃枉法”;B中的“脱颍而出”应为“脱颖而出”,“不径而走”应为“不胫而走”;C中的“纷至踏来”应为“纷至沓来”,“积毁消骨”应为“积毁销骨”;D中的“人才汇萃”应为“人才荟萃”。
7、B。B中的“人情事故”应为“人情世故”。
8、C。A中的“冷寞”应为“冷漠”,“一愁莫展”应为“一筹莫展”;B中的“痉孪”应为“痉挛”,“偏辟”应为“偏僻”;C中的“蘖根祸种”应为“孽根祸种”;D中的“气冲霄汉”应为“气冲霄汉”,“扑溯迷离”应为“扑朔迷离”。
9、C。A中的“”应为“亵渎”;B中的“戌边”应为“戍边”;C中的“功亏一匮”应为“功亏一篑”,“嘻笑怒骂”应为“嬉笑怒骂”;D中的“不循私情”应为“不徇私情”
10、C。A中的“娇生贯养”应为“娇生惯养”;B中的“惨绝人圜”应为“惨绝人寰”;D中的“装祯”应为“装帧”。
11、D。A中的“决无仅有”应为“绝无仅有”;B中的“大声急呼”应为“大声疾呼”;C中的“无计于事”应为“无济于事”。
12、A。B中“融汇贯通”应为“融会贯通”;C中“气慨”应为“气概”;D中“凋蔽”应为“凋敝”。
13、C 14.:A(B选项中应为伶牙“俐“齿;C:应为冒天下之大不”韪”;D:应为通“牒”。本题中容易错误的有如下几项:A中的“恰如其分”中的“分”是“职责和权利的限度”之意,与其意相同的例词有“本分”和“过分”。“可望而不可即“中的“即”为“靠近“之意。C项中的“共商国是”中的“国是”是书面语,意思为“国家大计”。)15.C(见暑假讲义)16.B(见暑假讲义)反馈练习答案
1.愁—惆
2.鬼—诡
3.冒—贸
4.灿—璨
5.纵—怂
6.技—伎
8.蔼—霭
9.喧—暄 11.憾—撼
13.崇—祟
14.幅—辐
15.撕—厮
18.铄—烁
19.消—逍
20.座—坐 22.撩—缭
23.蓝—篮
24.式—势
25.涨—胀
29.污—诬
31.膺—赝
33.钉—订 35.园—圆
36.汇—荟
37.殆—怠
38.孪—挛
40.燥—躁
41.祥—详
42.俱—具 43.祥—详
44.加—嘉
45.秘—谧
48.布—部
49.摹—摩
50.申—伸
52.必—毕 55.塌—蹋
57.犯—范
60.勇—踊
61.恭—躬
63.新—心
66.蹋—塌
67.陨—殒 68.责—则
69.经—禁
71.卓—灼
73.装—撞
75.慢—曼
76.涛—滔
77.败—拜 78.遗—贻
80.急—及
82.成—程
83.则—辄
84.手—首
85.搏—博
86.词—辞 87.证—征
88.豪—毫
89.轰—哄
90.哀—唉
91.迹—绩
95.磬—罄
96.默—墨 97.记—计
小学书法教学要注意字形结构 第3篇
小学阶段,儿童要掌握2500个常用汉字。老师必须要求学生写规范字,多写多练,教给学生一些写字的规律。我在教学中发现,偏旁作为组成汉字的重要部件,大部分是由独体字演变来的。有的偏旁部首保留了原字的形体,但大小比例和笔画长短都有所不同;有的则变成另一种形体,如“金—钅” “衣—衤”。学生了解了这些变化规律,就可以少走弯路。
一、独体字当偏旁时,有些笔画要变化
“耳、鱼、马、止、立、土、子、王、革、牛、豆”等独体字做左偏旁时,最后一笔的横应变提,如“马—驰、王—理、子—孩”。“齿、山、缶”等独体字做偏旁时,竖折笔应变为竖提,如“齿—龄、山—岭、缶—缸”。“黑”做左偏旁时,下横笔变为提,下四点随提笔向上斜点,如“默、黔”等。
“木、禾、米、来、又、人、夫、火”等独体字做左偏旁时,最后一笔的捺应变成点,如“木—村、米—粉”。
“身、舟”等独体字做左偏旁时,某一笔画本来是出头的,要变为不再出头,如“身—躯、舟—船”。
“手”做左偏旁时,竖钩笔应变为竖撇,如“手—拜”。“羊、辛”等做左偏旁时,竖笔变为竖撇,如“羊—羚、辛—辣”;而“羊”做羊字头时,竖笔应下不出头,如“羔、盖、羡”等。“月”做月字底时,竖撇笔应变为竖,如“背、臂、胃”等。
“羽、小”字做字头时,钩应去掉,横折钩笔应变成横折,竖钩笔应变为短竖,如“羽—翠、翼等,小—党、尝、当”等。
“毛、鬼、风”等独体字做偏旁时,竖弯钩或横折弯钩笔应变宽,包住右边的部分,如“毛—毡、鬼—魁、风—飓”。“麻”做字头时,广字的撇笔应拉长,包住下边部分,如“磨、魔、摩”等。
“走、爪、支、尺”等独体字做偏旁时,尾笔捺或竖捺应拉长,托住右边的部分,如“走—赶、爪—爬、支—翅、尺—咫”;而“爪”做字头时则写成“爫”,如“舀、受”等。
“水”是四笔而不是五笔,不少儿童区分不开含“水”和“氺”的字,其实这是不了解二者的区别。细翻词典,不难发现,以写作四笔的“水”字做偏旁的字都和水有关,如“尿、泵、浆”等。而以“氺”做偏旁的字都和水无关,如“泰、录、黎”等。
二、左右(偏旁)结构的字,要注意字的大小、高低的比例
左右结构的字有这样几种情况:
左右齐平,左右偏旁高度和宽度基本相同,但要注意笔画的连贯和呼应,如“规、村、组”等。左窄右宽,以右偏旁为主,左偏旁笔画少,如“快、海、设”等。左宽右窄,以左偏旁为主,右偏旁笔画少,呈相从之势,但要注意右偏旁调节字势的作用,如“刚、到、列”等。
左小右大,左小的偏旁要往上略提,叫“左小随上”,如“峰、听、端”。左大右小,右小的偏旁应略往下移,叫“右小随下”,如“知、孙、和”。
左低右高,左右结构的字一般都应写得左低右高,如“轻、治、政”等。左高右低,左高右低的字要写出错落感,使左右两偏旁变得很有层次,如“断、动、幻、郎”等。
左右相同,要写得左窄右宽,如“羽、双、比、林”等。
上开下合,左右两偏旁各有敧侧,呈上开下合之势,上部离开,下部合上,应注意敧侧的角度不一样,如“劲、梅、理”。上合下开,左右偏旁上合下开,状如金钟,也要注意偏旁的侧势不能一样,要有变化,如“秋、银、烟”。
相向,左右两部分向中间呈“合抱”之势,使字结构紧密,如“好、终、行、妙”等。字势相背,两偏旁方向相反,一左一右要注意形背势合,笔意连贯,如“北、张、驰、限”。
三、包围结构
1.半包围结构
上包下,外框应宽一些,中间的偏旁应收紧,不要占满整个框子,如“用、同”等。下包上,上面的偏旁不要紧贴围框,下边的围框也要有变化,如“幽、山、凶”。左包右,被包围的部分应略右移,如“匡”字中间的“王”字。左下包右上,以“辶”最为典型,写时要注意将被包围的部分向右移,如“起、题、送”。右上包左下,应将左下部分适当向下移,使字更加饱满,如“句、甸、司”。
2.全包围结构
始终要注意围框的写法,被围部分要紧凑,如“四、回、因”。
上述这些现象都很细微,小学生常会写错,甚至不少成年人也会疏忽。小学是打基础的阶段,教师要有意识地强调有关常识与规律,给孩子们留下深刻印象,为他们的正确书写打牢基础。
字形结构 第4篇
一、汉字的结构特点
首先,汉语属表意类文字,是形、音、义三者混合而组成的文字,这种文字大多数可以直观的从字体本身的结构了解其含义。其次,汉字在千百年来是不断变化的,从简单的一个“马”字而言,最古老的这个字,是简单的将马的轮廓画出,属于象形字,那个时候的字饱满,和现实中的马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后来的金文中,把这个“马”身体上的显得有些多余的部分换成了简单的线条。再到后来的篆书中有了进一步的精简。最后是我们现代的繁体字“马”,由原来的图像转化成了这个简单的寥寥数笔,这其中蕴含的是我国人民对文字的思考和对生活的感悟,即使不认识这个字,也可以从它的外观中看出一二,这便是所谓的象形字。
然后,汉字还有会意的特点。所谓会意,是指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字体根据意义之间的关系合成一个字,综合表示这些字成分的意义。比如:休。从字形上看,左边是个“人”,右面是个“木”,“人”没什么好解释的,“木”可以理解为树,那么人为什么要靠在树上呢?可能是累了,那么人靠在树上和累相联系,意思就是休息,这个字也许不需要怎么记忆,仅仅用这种说法,便可以掌握。这便是汉字独一无二的特点之一。
二、做好小学高年级的识字教学
1. 使学生摆好心态,正视识字教学
对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讲,大多数常用的字已经掌握,这时候的语文教学的重点开始向句子段落文章来转移,有的学生便开始不重视识字教学。这种观点十分常见,但学无止境,小学接触的文字还只是皮毛,这种眼高手低的观点对学习而言是没有什么积极影响的。老师应该想办法让学生正视识字教学,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掌握的汉字远远不够。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交给学生几个比较难识的字,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文字储备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纠正了学生的这种眼高手低的观点,识字教学才能有实施的前提条件。
2. 不同的字形用不同的教授方法,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汉字不同于别的文字,只是靠死记硬背是很难记牢的。老师可以根据字的字形不同,采用不同的教授办法。象形字可以介绍文字的形状,让学生自己来猜。比如“犇”这个字,在介绍给学生的时候,可以先请几位同学来观察一下这个字,猜想一下这个字的意思。这个字由三个“牛”组成,很容易联想到群牛奔跑的场面,这是一个很慌张的场面,和这个字的读音“ben”联想到一起很容易理解,也很容易记忆。这个字所带来的画面也很好的解释了这个字的含义:“跑”急着去做事。这样教字虽然有些麻烦且浪费时间,但是却可以让学生记忆深刻,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在教授会意字的时候,用上面这种方法就不合适了。老师可以通过将会意字进行肢解,从单个独立的字或者部首来分析,并且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通过它们所组成的整体想表达出来的意思,让学生更容易的了解。如“砍”这个字,分析这个字的时候,左面是一个“石”,是石头的意思。右面是一个“人”上面有一个类似于棍子或者刀子的东西,似乎是举在头顶挥舞。一个人挥舞着棍子或者刀子对着一个石头所做得动作,很容易联想到“砍”,这么解释很容易被接受,这样教学不仅方便而且容易记忆。以上说的方法,多数还是以老师的个人观点为课堂的主要教授手段,老师也可以让学生自我发言。比如给学生一个字,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判断,分析字的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或猜读音和猜含义,这样对学生的理解也是很有好处的。这种方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习的热情。
3. 学生学习时应注意积累
上述的教学,是巧方法,是通过一些汉字内部的联系使学生记忆更加方便。但是任何一种语言文字的教学,都没有太多的捷径可走,要想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汉字,多数情况下还是要多记忆多积累。要想让学生多积累,在课本教材中所出现的汉字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多接触生字,才能有所积累。这就要求学生平时要多阅读课外书籍,各种杂志读物,扩充自己的汉字库。在遇到不认识的字的时候要查词典,随手查词典这个习惯在汉字的学习中一定要掌握。就算遇到了再多的生字,没有字典的帮助一样是不认识,因此,查字典是很有必要的。
汉字是我国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一颗闪亮的珍珠,汉字教学是语文教育的基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字形的不同采用不同教授方法,除此之外,更应该要求学生增加涉猎,注意积累,只有这样才能学习好文字,传承我们引以为傲的方块字。
参考文献
[1]庞福霞.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J].广西教育,2005(25).
高考语文字形复习 第5篇
A.唾手可得 一如继往 掩旗息鼓 好高鹜远
B.人才辈出 全力已赴 无精打彩 心驰神往
C.初生牛犊 不径而走 老生长谈 原形必露
D.除恶勿尽 别出新裁 再接再厉 利行节约
【解析】B全力已赴应为全力以赴, 无精打彩应为无精打采;A一如继往应为一如既往, 掩旗息鼓 应为偃旗息鼓,好高鹜远应为好高务远; C不径而走应为不胫而走,老生长谈应为老生常谈 ,原形必露应为原形毕露;D除恶勿尽应为除恶务尽, 别出新裁应为别出心裁, 利行节约应为厉行节约。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直言 仗义执言 棘手 痛心疾首 B.出汽 出奇不意 休憩 休戚与共
C.淹没 湮没无闻 义气 意气相投 D.刺骨 悬梁刺股 抱怨 以德报怨
【解析】B出汽应为出气,出奇不意应为出其不意。
3.下列各组词中有错别字的一项( B )
A.不名一文 自诩 优柔寡断 桀骜 B.甘败下风 迥然 厉兵秣马 谛听
C.真知灼见 峥嵘 委曲求全 咂摸 D.声名狼藉 敕造 微言大义 效尤
【解析】B甘败下风应为甘拜下风。
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坐落 掷地有声 累赘 枉费心机 B.作秀 既往不究 草拟 优柔寡断
C.传诵 心照不宣 策划 迫不及待 D.雷同 郑重其事 耗费 瑕不掩瑜
【解析】B既往不究应为既往不咎。
5.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C )
A.委屈求全 合衣而卧 集思广益 胸无城府
B.披沙捡金 真知卓见 改弦更章 珠连璧合
C.查言观色 恪守不渝 发愤图强 防范措施
D.严惩不贷 幅员辽阔 波谲云诡 名门望族
【解析】A委屈求全应为委曲求全, 合衣而卧应为和衣而卧;B披沙捡金应为披沙拣金,真知卓见应为真知灼见;改弦更章应为改弦更张,珠连璧合应为珠联璧合;C查言观色应为察言观色;D全对。
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A.偏嗜 缜密 刚愎自用 融会贯通 B.烂调 撷取 哗众取宠 藏弓烹狗
C.藐视 隽永 夸夸奇谈 摧枯拉朽 D.眩耀 杜撰 溯源沿流 大相径庭
【解析】B烂调应为滥调 ;C夸夸奇谈应为夸夸其谈 ;D眩耀应为炫耀。藏弓烹狗:比喻统治者得势后,废弃、杀害有功之臣
7.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桃园 世外桃源 去逝 不幸逝世 B.成规 陈规陋习轮次 语无伦次
C.长谈 老生常谈 预订 预订时间 D.修养 修养生息 处事 处世哲学
【解析】A去逝应为去世;C预订时间应为预定时间;D修养生息应为休养生息。
8.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颁布 肮脏 穷兵黩武 方兴未艾 B.萧瑟 潇洒 因咽废食 扑朔迷离
C.彷徨 菲薄 祸起萧墙 怙恶不悛 D.倔强 趑趄 韦编三绝 浅尝辄止
【解析】B因咽废食应为因噎废食。
9.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D )
A.鬼怪 行事诡怪 防范 防患未然 B.艰苦 坚苦卓绝 年青 年轻力壮
C.手指 首屈一指 浪涛 白浪滔天 D.圣地 革命胜地 直言 仗义执言
【解析】D革命胜地应为革命圣地。胜地:著名的景色宜人的地方。圣地①宗教徒称与教主生平事迹有重大关系的地方。如基督教徒称耶路撒冷,伊斯兰教徒称麦加。② 指在某方面有特殊意义和作用的地方。③革命圣地:被当作或引人感兴趣的中心或一项活动的目标地。
10.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二组是( B )
A.盘桓 浅尝辄止 摄服 浮想联翩 B.流弊 有理有节 渎职 灿若河汉
C.报负 志同道合 毕竟 各行其是 D.遐想 穷且益艰 嘉宾 出其不意
【解析】A摄服应为慑服 慑服:因恐惧而屈服 ;C 报负应为抱负 ;D 穷且益艰应为穷且益坚。
11.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C )
A.焦躁 口干舌燥 编辑 开门揖盗 B.宣泄 水泄不通 勉励 再接再厉
C.灰心 气度恢弘 情理 通情达礼 D.陶醉 大浪淘沙 艰难 克难攻坚
【解析】 C通情达礼应为通情达理。
12.下列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C )
A.抵押 繁琐 无微不至 拾人牙慧 B.报歉 凋蔽 谈笑风声 貌合神离
C.妥帖 弘扬 宣宾夺主 功亏一匮 D.暇想 贬抑 缘木求鱼 逃之夭夭【解析】A全部正确;B报歉应为抱歉,凋蔽应为凋敝,谈笑风声应为谈笑风生 (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C宣宾夺主应为喧宾夺主,功亏一匮应为功亏一篑;D暇想应为遐想。
13.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A. 委曲 委屈求全 无疑 暴露无疑 B. 停止 停滞不前 传颂 传诵诗文
C. 行迹 形迹可疑 法治 健全法制 D. 抚养 扶养小孩 涣然 焕然一新
【解析】A委屈求全应为委曲求全,暴露无疑应为暴露无遗。
1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D )
A.松弛 贸然 陈词烂调 怨天尤人 B.既使 曼延 精兵简政 礼尚往来
C.厮打 矍铄 殒身不恤 细水常流 D.修葺 沧桑 夜阑人静 狗苟蝇营
【解析】A陈词烂调应为陈词滥调;B既使应为即使;C细水常流应为细水长流。(狗苟蝇营:比喻为了名利不择手段,象苍蝇一样飞来飞去,象狗一样不知羞耻。)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A.矜持 疏浚 秀外慧中 临摹碑帖 B.邦交 惦量 莫衷一是 暴露无疑
C.蜇伏 骁勇 励精图治 不屈不挠 D.蹊跷 拾掇 焕然一新 欢渡春节
【解析】B惦量应为掂量,暴露无疑应为暴露无遗 ; C蜇伏应为蛰伏 ; D欢渡春节应为欢度春节。
16.下列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B )
A.酬酢 宫阕 靡烂 察颜观色 食不裹腹 B.偌大 撕打 安详 劈荆斩辣 坦荡如砥
C.瑕疵 衷肯 诠释 言简义赅 滥芋充数 D.匡谬 罹难 疏浚 开源截流 要言不烦
【解析】A酬酢chóuzuò: 宾主互相敬酒。宫阕应为宫阙,靡烂应为糜烂,食不裹腹应为食不果腹 ;B撕打应为厮打,劈荆斩辣应为披荆斩棘 ;C衷肯应为中肯,言简义赅应为言简意赅,滥芋充数应为滥竽充数 ;D开源截流应为开源节流。
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 )
A.沉湎 座右铭 惩前毖后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B.宣泄 影牒机 崭露头角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C.部署 通缉令 既往不究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D.蝉联 勘误表 谈笑风生 众口烁金,积毁销骨
【解析】B 影牒机应为影碟机;C 既往不究应为既往不咎;D项中众口烁金应为众口铄金。
18.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D )
A.他热爱班集体,关心班集建设,有着强烈的班集体责任心、荣誉感。
B.这英雄倍出的时代,为每个青年脱颖而出提供了最好的机遇,努力吧,朋友们!
C.消费者向消协反应,一些商家以打折为诱饵,设下陷井,坑害百姓,商家的这种做法将遗害无穷。
D.那面杏黄小旗插在鸽笼上,迎着即将下沉的太阳;可是它飘出来的还是一点一滴的古老。
【解析】A班集建设应为班级建设;B项中英雄倍出应为英雄辈出;C项中反应的应应为映,陷井应为陷阱,遗害无穷应为贻害无穷。
1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C )
A.裨益 合盘托出 签字盖戳 脉搏微弱
B.气概 飞扬跋扈 弘旨要意 趋利避害
C.涣散 哄堂大笑 却之不恭 当仁不让
D.商榷 风靡一时 人参鹿葺 语言诙谐
【解析】A合盘托出应为和盘托出 ; B 弘旨要意应为 宏旨要义或 弘旨要义;D人参鹿葺应为人参鹿茸。(当仁不让: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2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B )
A.抉择 喜盈门 手不失卷 不敢跃雷池一步
B.蝉联 口头禅 门可罗雀 识时务者为俊杰
C.商榷 倒记时 心悦诚服 初生牛犊不怕虎
D.甄别 冷不妨 旁征博引 画虎不成反类犬
【解析】A手不失卷应为手不释卷,不敢跃雷池一步应为不敢越雷池一步 (雷池:湖名,在安徽省望江县南。原指不要越过雷池。后比喻不敢超越一定的范围和界限 );
轻松巧妙分辨字形 第6篇
一、字音辨别字形法
有些时候通过朗读词语,就能辨别词中汉字书写的正误。如:
火中取粟(li) 误:粟(su)
沧海一粟(su) 误:栗(li)
相形见绌(chu) 误:拙(zhuo)
墨守成(cheng)规 误:陈(chen)
宁缺毋(wu)滥(ln) 误:勿(wu)乱(luan)
宣(xuan)泄 误:渲(xuan)
罄(qing)竹难书 误:馨(xin)
奴颜婢(bi)膝 误:卑(bei)
二、意义分辨字形法
“以义为纲,据义别形”是辨析汉字字形的关键,我们可以据此来辨析汉字书写的正确与否。如:
拾人牙慧:拾取人家的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慧,与智慧有关。(误:拾人牙惠)
口惠而实不至:口头上需给人好处并不实行。惠,好处。(误:口慧而实不至)
名闻遐迩:名声远近闻名,形容名声大。遐,远。(误:名闻暇迩)
目不暇接: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暇,空闲。(误:目不瑕接)
瑕不掩瑜:比喻缺点掩盖不了优点,优点是主要的,缺点是次要的。瑕,玉上的斑点,比喻缺点。(误:暇不掩瑜)
再接再厉:本是指两鸡相斗,嘴啄秃了。就在石头上磨,把嘴磨尖了再去啄。古时“砺”写作“厉”,有“磨刀石”的意思。(误:再接再励)
脉搏: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的冲击引起的动脉的跳动。搏,跳动。(误:脉膊)
察言观色:言,言语。(误:察颜观色)
口干舌燥:燥,缺少水分,干燥。(误:口干舌躁)
心浮气躁戒骄戒躁:躁,性急,不冷静。(误:心浮气燥戒骄戒燥)
声名大噪名噪一时:噪,(名声)广为传扬。(误:声名大燥
名燥一时)
黄粱美梦一枕黄粱:粱,谷子。(误:黄粱美梦一枕黄粱)
一筹莫展:筹,计策,办法。(误:一愁莫展)
贪赃枉法:脏,赃物,与钱有关。(误:贪脏枉法)
额手称庆:以手加额表示庆贺。(误:额首称庆)
原形毕露:毕,全部。(误:原形必露)
悬,梁刺股:股:大腿。(误:悬粱刺骨)
以逸待劳:待,等待。(误:以逸代劳)
计日程功:程,衡量,估量。(误:计日成功)
和盘托出:和,连带。(误:合盘托出)
珠联璧合:璧,美玉。(误:珠联壁合)
词不迭意言不尽意:意,意思,从“心”,指主观思想、想法。(误:词不达义言不尽义)
言不及义顾名思义:义,意义,强调词语、事物自身含有的意义,强调词语等本身的客观含义。(误:言不及意顾名思意)
无上光荣:无上,最高,至高。(误:无尚光荣)
礼尚往来:尚,崇尚。(误:礼上往来)
一副对联:副。量词,用于成套的东西。(误:一幅对联)
一幅图画:幅,量词,用于布帛、呢绒、图画类。(误:一副图画)
兵荒马乱:荒乱。社会秩序极端不安定。(误:兵慌马乱)
心慌意乱慌手慌脚:慌,慌张。(误:心荒意乱荒手荒脚)
好高骛远:骛,追求。(误:好高鹜远)
趋之若骛:鹜,野鸭子。(误:趋之若骛)
赈灾募款:赈,赈济。(误:震灾募款)
针砭时弊:砭,古代治病的石头针。针砭,比喻发现或指出错误。(误:针贬时弊)
通牒:牒,文书或证件。(误:通谍)
间谍:谋,从事谍报活动的人。(误:间牒)
影碟:碟。碟子。(误:影牒)
胁从:胁,胁迫。(误:协从)
寒暄:暄,温暖。(误:寒喧)
喧宾夺主:喧,声音大。(误:宣宾夺主)
细水长流:长,长久,长远。(误:细水常流)
挖墙脚:动摇根基,拆台。(误:挖墙角)
三、结构推断字形法
有些词语结构特殊,内部相对应的字有的在意义上是相近或相对的,有的在词性上是相同的,这样就可以通过其中一字来推断另一字“按迹循踪”,这个词语是介宾结构加介宾结构组成的并列短语,因为“迹”与“踪”同义,所以“按”与“循”也应同义,均为介词,“依照”之义;如果把“循”换成“寻”。介词变成动词,其语法结构也就被破坏了,据此可以推断写“寻”是错误的。
“先礼后兵”,“礼”“兵”相对,礼指礼貌,兵指强硬的手段;前后参照理解,“礼”就不会写成“理”,“兵”也不会写成“宾”了。
“仗义执言”,是由两个动宾结构组成的并列短语,若把“执”换成“直”,就把动词变成形容词了,其语法结构就被破坏了。
“山清水秀”,“清”和“秀”相对,都是表状态的形容词。此词不能写成“山青水秀”。
“青山绿水”,“青”和“绿”相对。都指颜色。此词不能写成“清山绿水”
类似的还有(括号内的字为正确字)
警(惊)世骇俗惮(殚)精竭虑
翻云复(覆)雨融汇(会)贯通
闻(文)过饰非闲情逸志(致)
披星带(戴)月前倨后躬(恭)
龙盘虎据(踞)一张一驰(弛)
不卑不抗(亢)堰(偃)旗息鼓
委屈(曲)求全心袁(猿)意马
陈词烂(滥)调貌和(合)神离
精兵减(简)政轻歌慢(曼)舞
旁证(征)博引含辛如(茹)苦
真知卓(灼)见卑恭(躬)屈膝
利(厉)兵秣马名缰利索(锁)
远见灼(卓)识得垄(陇)望蜀
风生(声)鹤唳惹事(是)生非
苍(沧)海桑田删烦(繁)就简
人情事(世)故成群结时(队)
歪风斜(邪)气沤(呕)心沥血
题(提)纲挈领名门旺(望)族
删烦(繁)就简不厌其繁(烦)
丰功伟迹(绩)登山凌(临)水
娇生贯(惯)养渊(源)远流长
文滔(韬)武略锦·心秀(绣)口
怀瑾握玉(瑜)引精(经)据典
伶牙利(俐)齿和言(颜)悦色
当然,有时这些方法可以综合运用,如“一张一弛”的“弛”,既可以通过意义辨别,也可通过结构推断其正误。
附易错字表(括号内为正确字形)
按(安)装甘败(拜)下风
自抱(暴)自弃泊(舶)来品
松驰(弛)穿(川)流不息
精萃(粹)重选(叠)
渡(度)假村防(妨)碍
气慨(概)言简意骇(赅)
粗旷(犷)食不裹(果)腹
震憾(撼)一如继(既)往
凑和(合)侯(候)车室
迫不急(及)待既(即)使
草管(菅)人命娇(矫)揉造作
一诺千斤(金)不径(胫)而走
峻(竣)工不落巢(窠)臼
烩(脍)炙人口打腊(蜡)
死皮癞(赖)脸老俩(两)口
水笼(龙)头杀戳(戮)
痉孪(孪)美仑(轮)美奂
罗(啰)唆萎糜(靡)不振
沉缅(湎)名(明)信片
大姆(拇)指出奇(其)不意
修茸(茸)入场卷(券)
声名雀(鹋)起发韧(轫)
搔(瘙)痒病追朔(溯)
鬼鬼崇崇(祟祟)金榜提(题)名
走头(投)无路迁徒(徒)
九宵(霄)弦(旋)律
膺(赝)品谢泽而鱼(渔)
滥芋(竽)充数世外桃园(源)
脏(赃)款醮(蘸)水
蜇(蛰)伏装祯(帧)
饮鸠(鸩)止渴坐阵(镇)
旁证(征)博引灸(炙)手可热
九洲(州)做(坐)月子
不作(做)声凭(平)心而论
依(倚)老卖老别出新(心)裁
冒(贸)然严惩不怠(贷)
挺(铤)而走险大坝合拢(龙)
“柤”字形义辨析 第7篇
根据裘锡圭先生的定义, 我们来看“柤”这个字在字形和词义上的对应关系。
《汉语大字典》 (第二版) :
(一) zhā《广韵》侧加切, 平麻庄。鱼部
1.木栏, 指木栅、行马和水堰之类的阻拦物。
2. 斫余的残桩。
3. 同“樝 (楂) ”。木名。即山楂。
4. 渣滓。
(二) zǔ《集韵》壮所切, 上语庄。
通“俎”。古代的祭器。
(三) zū《集韵》宗苏切, 平模精。鱼部。
春秋时楚地名。故址在今江苏省邳州市西北。
从“柤”的诸多读音和义项中无法整理出一个清晰的引申关系 (1) , 那么其中的部分义项或是通过同音假借借用了它字的义项, 或是从源头上就代表不同的词, 只是呈现出了相同的字形。试分析如下:
一、同形异词
柤1 (zhā 木栏) , 《说文》:“木闲也。从木且声。”段注:“门部曰:‘闲, 阑也。’《广雅》曰:‘柤、樘、柱, 距也。距当作歫, 止也。’”徐锴《说文系传》:“闲, 阑也。柤之言阻也。侧巴反。”《广雅》:“柤、㳻, 隁也。”王念孙疏证:“柤之言阻遏也。《说文》:‘柤, 木闲也。’木闲谓之柤, 水隁谓之柤, 义相近也。”按, “柤”、“阻”上古音相近, 《说文解字音证》:“柤, 音租。”柤、租, 鱼部精钮;阻, 鱼部庄钮, 声近韵同。
这个“柤”可能是根据“阻”字所造的一个分化字。银雀山汉简《佚书丛残·善者》:“故善者制佥 (险) 量柤 (阻) , 敦三军, 利诎 (屈) 信 (伸) 。” (2) 这一义项也被保存在现代方言口语中。《汉语方言大词典》:“柤, 堵。中原官话。陕西商县张家原[ts’a35] :你快把水~住, 要叫望地里流啦!”
柤2 (zhā 木名) , 是“樝”的简化字, “柤” “樝”双声叠韵。《说文》:“樝, 果似棃而酢。从木虘声。”《玉篇》:“樝, 侧加, 似梨而酸。”“柤, 同上。”《复古编》试图以《说文》为依据, 从造字本义上对“柤”“樝”进行区分, 但在实际使用中, 常以“柤”代“樝”。《庄子·人间世》:“夫柤梨橘柚, 果蓏之属, 实熟则剥, 剥则辱。”《山海经·中山经》:“又东北二百里, 曰纶山。其木多梓柟, 多桃枝, 多柤栗橘櫾。”郭璞注:“柤似棃而酢濇。”
柤3 (zǔ 俎) , 为“俎”之换旁字。“俎”从半肉在且上, 会意;替换作“木”旁, 构成形声。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且, 疑即俎字之古文”, 则为形声兼会意或者说是一个增旁的后起字。《鲁相韩勑造孔庙礼器碑》:“君于是造立礼器, 乐之音符, 钟磬瑟鼓, 雷洗觞觚, 爵鹿柤梪, 笾柉禁壶, 修饰宅庙, 更作二舆, 朝车威熹。”《修孔子庙器表》:“修立宅庙, 造柤梪瑟鼓之属。”
柤4 (zǔ 祖) , 这个义项未被字典辞书收录, 仅出现在铭文简帛中, 如陈逆“柤”, 读作“皇祖皇妣”。“祖”在甲骨金文中多作“且”, 郭沫若以为“祖妣”是“牝牡”的初字, 与生殖崇拜有关;李孝定认为是神主之象形, 即“主”, 与“俎”字所从的“且”只是音近形同。“且”增旁作“祖”, 罗振玉《增订殷墟书契考释》:“古金文均不从示, 惟齐子仲姜鎛始作祖。”神主常以木爲之, 故又改作“柤”。
从以上材料可知, 字典中“柤”的义项:zhā1 木栏、3 樝、zǔ 俎, 或是由于文字孳乳或是由其他字演变造成了同形, 实际上代表不同的词。
二、从“柤”到“查”
“柤”变换结构作“査”, 又讹误作“查”。黄侃《说文段注小笺》:“樝, 山查。本作樝, 今借柤字爲之, 变作査, 因误爲查。” 从“柤”到“查”的演变也可以从另一组字中找到规律:- 揸- 抯- 查 (揸) 。《说文》:“, 又卑也。”段注:“叉卑也。各本作又取。今依《类篇》作叉, 宋本作卑正。叉卑者, 用手自高取下也。”变换左右构件位置作“揸”, 省作“抯”, 《释名·释姿容》:“揸, 叉也。五指俱往叉取也。”《方言》卷十:“抯, 揸, 取也。南楚之间凡取物沟泥中谓之抯, 或谓之揸。”借用同音字“查”表抓取, 在中古文献中这个义项较常见, 如任昉《奏弹刘整》:“既进争口, 举手误查范臂。”“查”, 抓取, 是手部的动作, 因此又加形旁作“揸”, 吴、粤等方言中仍称以手抓物 (人) 为“揸”。民国刊本《定海县志》:“今谓人手持曰一把抯牢。亦作揸。”
“查”沿袭了“柤”的部分义项, 如用同“樝”, 繁化为“楂”;渣滓 (3) , 受“滓”的影响增旁为“渣”;堵住, 拦住, 河南嘉获方言:“[ts’a31]那条路口查住了, 不能走了。”同时“查”又有“柤”不具备的义项, 如斜砍、木筏、考察 (4) 等。“查”的斜斫义借自“槎”, “槎”上古属崇母歌韵, “查”庄母鱼韵, 到《广韵》同有鉏加切一音。《说文》:“槎, 衺斫也。从木差声。《春秋传》曰:‘山不槎。’”
“查”的木筏义可能与“苴”相关。一种来源是, “查”从“柤”演变而来, “柤”与“苴”字同从“且”, 《说文》:“且, 荐也。”从“且”之字多有平整可供荐藉之义。《汉书·贾谊传》:“履虽鲜不加于枕, 冠虽敝不以苴履。”颜师古注:“苴, 履中之藉也。”《周礼·地官·乡师》:“大祭祀, 羞牛牲, 共茅蒩。”郑玄注:“郑大夫读蒩爲藉, 谓祭前藉也。”贾公彦疏:“乡师得茅, 束而切之, 长五寸, 立之祭前以藉祭, 故云茅蒩也。”在水面上, 像席子一样可供凭靠的就是木筏、木排一类工具。另一种来源是, 直接从“苴”的义项类推而来。《诗·大雅·召旻》:“如彼岁旱, 草不溃茂, 如彼栖苴。”毛传:“苴, 水中浮草也。”孔颖达疏:“苴是草之枯槁随水流者。”水中浮草为苴, 水中浮木为查。《佩觿》:“㚗查, 上才邪翻, 大皃;下士加翻, 水中浮木。”S.2049《古贤集》:“淮见牵牛别织女, 唯闻海客镇乘查。”S.328《伍子胥变文》:“不遇泛舟之宾, 永绝乘查之客。”唐《袁君墓志》:“后临沂水, 仙查激浪而浮天。” 从“柤”演变到“查”始有“木筏”义, 则第二种推测的可能性更大。“查”又借作音近的“槎”, 《博物志》卷十:“旧说:天河与海通, 近世有人居海渚者, 年年八月, 有浮槎去来, 不失期。”《搜神记》卷十一:“吴时, 葛祚为衡阳太守, 郡境有大槎, 横水能为妖怪。百姓为立庙, 行旅祷祀, 槎乃沈没, 不者槎浮, 则船为之破坏。”《博物志》和《搜神记》是西晋时代作品, 但今天流传的版本已非原貌。《博物志》通行的版本一个是明弘治贺志同刊本, 以南宋刻本为底本;另一个是黄丕烈士礼居刊本, 据黄丕烈称为汲古阁覆宋本 (5) ;《搜神记》二十卷本辑录自《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丛书, 也非原本, 且都是后出的刻本。从现有资料看, “槎”用作“木筏”义一般比“查”晚, 也就是说, “槎”的这个义项借自“查”。
从上可知, “柤”的字形包括了多个词, 由于造字和用字的不同途径构成同形。随着字形和字音的变化, “柤”变形为“查”, 并且发展出了新的词义。
参考文献
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 1995 《汉语大字典》 (第二版) , 崇文书局、四川辞书出版社。
何琳仪 1998 《战国古文字典》, 中华书局。
黄侃 1983 《说文笺识四种》, 上海古籍出版社。
贾海生 2014 《说文解字音证》, 浙江大学出版社。
李孝定编 1965 《甲骨文字集释》,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裘锡圭 2013 《文字学概要》 (修订本) , 商务印书馆。
吴九龙 1985 《银雀山汉简释文》, 文物出版社。
创设情境识记字形 第8篇
一、创设词义情境识记字形
音、形、义的统一, 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正字, 就应从三者关系入手, 以义为纲, 据义定形。如“脍炙人口”, “脍”是“肉”字旁, “炙”是变了形的“肉”字头, “脍”指“切得很细的肉”, “炙”在火上烤, 是“烤熟的肉”。两种肉都是人人爱吃的美味, 所以古人用“人人爱吃的美味”来比喻那些人人称赞的好诗文、好事物。一个普通的词语经我们这么一“学”, 就变成“肉”香弥漫, 嚼之香齿, 闻之香鼻, 啖之香口, 具体可感, 活灵活现, 有灵有魂的词语了。就连最不喜欢学的学生也记住了“脍”和“炙”的写法。如“门可落 (罗) 雀” (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 形容宾客稀少, 门前十分冷落) , “落”是“降下”的意思, “罗”是“张网捕鸟”的意思, 所以写成“门可罗雀”才是正确的。
二、创设生活情境识记字形
有时候, 生活常识也有助于正确书写汉字。如2010高考四川卷第2题C选项中的“鸠占雀巢”, 鸠的体形比雀大得多, 所以, “雀巢”容不下鸠;喜鹊个大, 巢也大, 能容下鸠, 所以, 这个生活常识告诉我们, 应该是“鸠占鹊巢”, 而不是“鸠占雀巢”。又如2010高考江苏卷第1题A项中的“舐犊情深”这个词, 许多同学易把“舐”误写, 下面多加了一个点。为此, 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老牛将小牛生下来之后, 用舌头将小牛全身舔得干干净净, 一个脏点都没有, 所以“舐”下面怎可能有一个点呢?这样学生既记住了字形, 又记住了字义。再如讲解“分赃”这个词时, 学生将“赃”误写成“脏”, 我说:“分的是钱, 不是垃圾 (脏东西) 。”
(一) 创设故事情境识记字形
有些词尤其是一些成语的形成往往凝聚着浓郁的文化风俗或附带着生动有趣的美丽故事, 记忆该类词时不妨把这些挖掘出来, 那会充满意趣的。对有典故的词语, 只有联系典故才能正确确定其字形。如“悬梁刺股”, 《太平御览》卷三百六十三引《汉书》 (按班固《汉书》实不载) :“孙敬字文宝, 好学, 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 以绳系头, 悬屋梁。后为当世大儒。”《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 读书欲睡, 引锥自刺其股 (大腿) 。”后以“悬梁刺股”喻刻苦自学。联系典故, 就可以确定“悬梁刺股”是正确的, “悬梁刺骨”是错误的。
再如2012高考北京卷“再接再厉”的“厉”通“砺”, 磨刀石的意思。实际上该词最早记录了古代斗鸡时为使自己的鸡获胜, 每次接斗时, 都要在磨刀石上磨磨斗鸡的嘴, 使它嘴尖锐, 一下啄伤对方, 制敌于死命。诸如2012高考天津卷的“相濡以沫”、2012高考湖南卷的“得陇望蜀”都可以用此方法牢记。
(二) 创设比较情境识记字形
比较是认识客观事物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它是一切理解一切思维的基础。” (乌辛斯基语) 毛泽东同志也曾指出“有比较才能鉴别”。汉字中的形声字占80%以上, 许多音、形相近的字, 都有共同的声旁, 区别只在形旁。所以, 抓住形旁加以辨析, 就不会用错字。如“燥”“躁”“澡”“噪”, 形旁为“火”, 就有“干燥”“燥热”;形旁为“足”, 就有“烦躁”“急躁”;形旁为“水”, 就有“洗澡”“澡盆”;形旁为“口”, 就有“噪音”“鼓噪”。如区分“呕心沥血”、“讴歌”、“沤肥”, “呕”是吐, 要用“口”, “讴歌”的“讴”要用语言, “沤肥”要用水。又如“纷至沓来”的“沓”和“纷”是相对应的两个字, “沓”是纷繁义, 与对应的“纷”的意义相同。全词意义就是纷繁热闹的到来。而“杳无音信”的“杳”是远。
再如2010高考江苏卷第1题C选项的“相形见拙”, 应为“相形见绌”。可以比较“咄咄逼人” (嘴巴不饶人) “笨拙” (笨手笨脚) “罢黜百家” (从黑, 出声。本义:黑暗。引申为 (1) 降职或罢免 (2) 废除;取消) “茁壮成长” (形容某人或某植物成长得很结实) 这一组词。2010高考山东卷第2题C选项的“眼花瞭乱”, 应为“眼花缭乱”, 可以比较区分“瞭望” (用眼睛) “嘹亮” (用嘴巴发出声音) “撩拨” (用手) “潦水” (雨后的积水) 这一组词。2012高考山东卷“精萃”应为“精粹”, 可以通过比较区分“啐了一口” (用嘴) “淬火” (用水) “荟萃” (像草一样聚集) “憔悴” (源于心) “鞠躬尽瘁” (过度劳累生病) 这一组词。
(三) 编口诀识记字形
有些字的字形十分相像, 只是某一笔或几笔的长短曲直略有不同。可以编口诀或歌诀加以识记。如“己”“已”“巳”, 其笔画的特点是左边竖笔的长短上有所不同, 可以概括为“关巳不关己, 半关便是已”或“开口己, 半口已, 闭口巳”。如“戍”“戊”“戌”可以概括为“戍点戌横戊中空”。又如“有土作坟墓, 有巾是幕布, 有手好临摹, 有心真羡慕, 日落天已暮”有助于识记“墓、幕、摹、慕、暮”这5个形近字的字形。
巧记字形巧答题 第9篇
第一, 据读音
字形题常以考查词语字形为主。有的词语, 如果它的某个语素发生错误, 那么这个词语的读音就会发生或大或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 假如能够准确地把这个词语在正确状态下的读音读出来, 就可以很快地判断出这个词语中的某个语素的字形是错误的。如“暴殄天物”一词, 有时易写为“暴殓天物”。这个词语在正确状态下的读音为“bào tiǎn tiān wù”, 但是在“暴殓天物”中, “殓”不读“tiǎn”, 而读“liǎn”, “殓”字构成的常见词语有“装殓” (zhuāngliǎn) 等, 这样就可以断定“暴殓天物”中的“殓”写错。再如“编辑”一词, 有时写成“编缉”。“编辑”一词在正确状态下的读音是“biān jí”, 而我们知道, “编辑”中的“辑”其字音是“jí”, 而“缉拿” (jīná) 中的“缉”, 不能读成“jí”, 所以在“编缉”中, “缉”被写错就很容易发现了。
高考字形题中, 绝大多数现代汉语常见词语的读音是规范又稳定的, 对某个词语长期形成的语音意识能够帮助同学们通过词语的读音轻松辨析它的某个语素正确与否。
第二, 据语义
一个词语中每个语素的意思叠加起来才构成词语的整体意义, 反过来, 理解词语的整体意义也能帮助理解其中每个语素在这个词语中的意思。明白这个特点, 就可以快捷地明了该词语中是否有错别字。如“万事俱备, 只欠东风”, 它的意思是“一切都准备好了, 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 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 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由此可以看出, “俱”的意思是“都, 全”, 副词。如果把它写成“万事具备, 只欠东风”, 根据其意思, 就容易确定“具”错误, 因为“具”没有“都, 全”的意思。再如“梳妆打扮”, 其意义为“梳洗化妆打扮”, “妆”的意思为“化妆”, 即打扮得漂亮点;但是在“梳装打扮”中, “装”没有“化妆”的意思, 因此也很容易认定“装”写错。根据以上办法, 我们看看“手不失卷”一词是不是写错了。我们知道这个成语正确的意思是“手中不放下书卷, 形容勤奋好学”, “失”就应该是“放下”之意, 但是“失”其实是没有这个义项的, 所以“失”被写错了, 而应写为“释”。在“如释负重”中, “释”就是“放下”的意思。
根据语义来做字形题, 是我们常用的办法之一。只有正确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才会在实践中熟练操作。这也要求我们在积累过程中对词语的意思要理解透彻。
第三, 据偏旁
在汉字中, 形声字占了绝对的优势 (现今使用的汉字中, 形声字占85%以上) 。形声字的形旁与这个字表达的意义相关, 所以根据汉字的偏旁, 也可以推断词语中的错字。如:“虎视耽耽”这个成语的词境为“视”, 与眼睛相关, 因此“耽耽”错误, 应该是“目”旁的“眈眈”;“甘之如贻”中, 词境是“甘”, 即甘甜, 与味觉有关, 离不开吃的东西, “贻”从“贝”, 与财富有关, 本意为“赠送东西”, 只有“饴”从食, 本意为“用麦芽制成的糖浆”, 所以这个词语正确写法就是“甘之如饴”。用这个办法也就可以知道“脉膊”中“膊”错误, 因为“膊”从肉, 指上肢的一部分, 是名词, 而“mài bó”是“动脉的搏动”, 应该是从手的动词“搏”。
另外, 还有一部分词语, 其构成语素语义相关, 偏旁也就相同, 如“精粹”、“荟萃”、“经纶”、“摇撼”、“砝码”等, 在识记和做题时根据这个特点来记忆和解决, 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四, 据结构
词语中, 有一部分成语的构造为并列结构。并列结构的成语, 其特点是相同位置上的语素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如“惹是生非”, 动宾结构的“惹是”与动宾结构的“生非”又构成并列结构, “是”与“非”的词性就相同, 它们的意义相反;如果把这个词语写成“惹事生非”就错误。再如“重峦叠嶂”, “重峦”与“叠嶂”都是偏正结构, 它们之间又构成并列结构, “重”对“叠”, “峦”对“嶂”, 各组的词性与意义均相同;如果写成“重峦迭嶂”或者“重峦叠障”就容易判断出错误来。类似的还有“心旷神怡”、“凤毛麟角”等。
进一步探究, 我们还会发现, 这种结构的成语, 将其对应位置上的语素相结合就是一个并列式词语。上文举到的“惹是生非”中“是非”就是一个词语, “重峦叠嶂”中的“重叠”也是。再看, “青山绿水”、“山清水秀”、“唉声叹气”、“一模一样”这些并列结构的成语中, 就包含着“青绿”、“山水”、“清秀”、“唉叹”、“模样”这些并列式词语。由此, 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 一个并列结构的四音节成语, 或许就是由一个双音节的并列式词语在对应位置上增添词性相同、意义相同或相反的语素拓展而成的。所以, 在判断并列结构的成语字形正误的时候, 可以先观察对应位置上的语素词性是否相同, 意义是否相同或者相反, 有些还可以观察这些对应位置上的语素能否构成一个并列式的词语。
第五, 据功能
一个词语有没有错别字, 还可以从这个词语某个语素的性质、搭配等语法功能来判断。如“座无虚席”一词, 其意义为“座位没有空着的”, “座”是名词, 若写成动词的“坐”就错了;“波涛”一词中, “波”与“涛”意思相近, 均为名词, 指“大波浪或者像波涛的声音”, 写成“波滔”就错误, “滔”是形容词, “水大”之意。
除了从语素的性质角度判断之外, 我们还可从搭配的角度入手来判断字形错误与否。比如“必须”一词, 其后只可跟动词搭配, 在“必须品”一词中, “品”是“物品”的意思, 是名词, 所以此词中的“须”就写错了, 应该是“需”。再比如:是“欢度春节”还是“欢渡春节”正确?这就要看“渡”与“度”的搭配功能, 前者跟具体事物搭配, 如“江、海”等, 后者跟抽象事物像时间“假期、春节”等搭配, 由此就可断定, “欢渡春节”错误。
第六, 据来源
汉语中, 许多词语特别是成语, 来源于神话传说、历史故事、文学作品等, 如能了解这些成语的来源, 对判断它们的书写正确与否也是大有裨益的。例如“墨守成规”, 战国时期墨翟善于守城, 世称“墨守”, 因此“墨守成规”不能写成“默守成规”。又如“名列前茅”, 春秋时楚国用茅草作为报警用的旌旗, 行军时拿着走在队伍前头, 作为报警用的信号, 故称“前茅”, 现比喻名次列在前面, 只要理解了其来源, “茅”字就不致于错写成“矛”了。同样道理, 了解了词语出处, 对来源于陶渊明的名篇《桃花源记》的“世外桃源”一词, 也就不会误写成“世外桃园”了。
第七, 注意通假
有一些成语, 其书写在传承过程中以讹传讹, 我们今天称之为“通假”, 在现代词典中依然使用“通假字”, 如果要写成本字反而错误。比如“再接再厉”, 唐代韩愈、孟郊《斗鸡联句》中说, 公鸡相斗, 每次交锋前先磨一下嘴;后用来比喻继续努力, 毫无松懈。所以“厉”字的本字为“砺”, 磨砺之意, 但是如果写本字“砺”反而会被看作是错误, 如果写作“鼓励”的“励”却又不明来源。成语“厉兵秣马”中的“厉”的用法也如“再接再厉”中的“厉”一样。这些成语数量不是很多, 但我们一定要注意, 在识记过程中细心归纳。
“居”字形义辨疑 第10篇
“居”字是一个常用字, 但关于其形、义却仍有不少模糊未明的问题。在日常生活及传世文献之中, “居”字的最常用义项 (指“居住”、“停留”、“处于”等义, 下同) 均属“居止”一系;而《说文解字尸部》却释其本义为“蹲”:“居, 蹲也。从尸。古者居从古。”同时, 《说文几部》另有一“凥”字, 罕见于典籍, 表示“居止”义, 《说文》原文为:“凥, 处也。从尸得几而止。”从“处也”之释, 似可见许氏倾向于将它与“处”字相联系。而后世却多将此字与“居”字并提, 如《玉篇》“凥”下云:“与居同”[1]。这不禁使人产生几个疑问:首先, “居”字的“居止”义是否借自“凥”字?其次, 许慎释“居”字本义为“蹲”, 是否可信?最后, “蹲”义有没有引申出“居止”义的可能?这正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一、“居”、“凥”二字关系考论
“居”、“凥”二字的关系问题, 古人已颇有所注意, 代表性的观点见于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其言曰:“说文有凥’, 有居’。凥, 处也。从尸得几而止。’凡今人居处’字古只作凥处’。居, 蹲也。’凡今人蹲踞’字古只作居’。今字用蹲居’字为凥处’字, 而凥’字废矣。又别制踞’字为蹲居’字, 而居’之本义废矣。”[2]。
其说影响颇大, 《汉语大字典》[3]便承用其说。但较近编纂的一些古文字字编、字典开始并“凥”于“處 (处) ”, 如《战国古文字典》[4]。《古文字谱系疏证》亦然, 并对“凥”、“处”二字的关系有所申说:“ (處字) 楚系文字或省化为从人、从几会意而省虍声, 亦即小篆之凥。”[5]
就现有出土古文字材料来看, 无疑, “凥”是“处”字异体的说法可从。因为“凥”、“處”二字并不出现于同一时空, 即“凥”仅见于楚系文字, 而“處”只见于非楚系文字。同时, “居”字则可并见于楚系、非楚系文字之中。[6]一句, “居”、“凥”连用, 二字应是同义并列关系, 这与段氏“居处”古作“凥处”的说法不合, 则直接证明了段氏说法的错误。
《说文》以后的小学家多不识楚文“凥 (處) ”字。[8], 皆分“尸”与“古”两部分。其中“尸”这一构件起表义作用, 学者皆无异说。而“尸”所表之义恰为“蹲”:
1. 从“尸”字字形而言, 《甲骨文编》[9]、《金文编》“尸”字下收、等形, 均象屈身之姿。
《甲骨文字典》谓“尸”“与人’字形相近, 以其下肢较弯曲为二者之别。尸’象屈膝蹲踞之形”[10];《古文字谱系疏证》则进一步肯定“尸”字“本义为蹲踞”[5]。
2. 从“尸”字字音而言, “尸”、“夷”二字上古同属脂部, 声纽分别为“书”、“馀”, 亦可相通转[12]。
而“夷”有“蹲”义, 如《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因此《金文编》“尸”字下谓“尸”本是“夷”的本字, 不为无理。
据此, 认定“尸”有“蹲”义当无问题。
但构件“古”是声符还是义符, 学者的观点却并不一致。这关系到“居”字是形声字还是表意字的问题, 也影响了对“居”字本义的理解。因此是讨论“居”字本义不得不辨明的一个问题。
《说文尸部》“居”字条并未指出“古”是声符, 其中“居从古”之“从”字, 又容易使人感觉许氏意指此字为会意字。[2]
我们认为, 段氏说《说文》“居”字下之说解文字不合体例是有道理的。因为即使许氏认为“居”是会意字, 此处也应作“从尸, 从古”, 而今本“古者居从古”则颇似与下文“踞 (小徐本作“”) , 俗居从足”对举。段氏疑“古者居从古”是“俗人”因涉下文而衍之文, 是很有道理的。
但在此之后, 王筠《说文释例》却仍发挥徐铉之说而驳段氏, 谓:“ (大徐之说) 义是而语未明。盖居者蹲也, 蹲非礼也。然且不为大过者, 以其从古人也。古者荒陋, 不以蹲踞为非, 后人虽不用为礼节, 亦不尽废也。《玉篇》踞’下引《大戴礼》独处而踞’。许说从尸古者’之从’, 谓人事也。段氏不分别, 故改之”[14]。
王筠认为, “居”之所以含有“古”这一构件, 是为了说明“人事”。这等于是要求文字承担解释礼与非礼、违礼标准的作用, 而这无疑却是汉字所不能胜任的, 实际上, 似乎根本就不可能举出具备此种作用的汉字。因此, 王筠的说法显然并不足取。
若联系汉字谐声偏旁及《诗经》用韵等方面的材料, 也不难看出“古”应是“居”字的声符。“古”、“居”二字上古同为见母鱼部字[12]。《诗经》之《唐风羔裘》、《小雅采薇》皆“居”、“故”为韵, 而“故”字《说文》释为“从攴, 古声”。
确认“古”的声旁身份, 对于探讨“居”字的本义是有巨大意义的。
首先, 由于新词往往通过有规律地调整母词的发音而产生, 所以语音对推求词源有重要的作用。据笔者观察, 中古音属舌根辅音的合口呼音节的字[16], 这些房屋可能还不足以容纳人们在其中以站姿进行活动, 而只能供休息或躲避雨雪之用, 人们在其中的姿势, 经常也是蹲。如此一来, 在户外人们则舒展身体, 在居所则须屈身, 而“居”这个字由“蹲”义引申出“居止”义便自然而然了。
在“居”字产生的时代 (最晚也在春秋时期) , 这样的生活条件可能还没有彻底得到改变, 因而“蹲”义与“居止”义尚存在联系。而到“蹲”、“踞”、“跍”等字产生的年代, 人们已经告别了旧的居住条件, 所以这些字与“居止”义无涉同样也在情理之中。
识记字音字形 第11篇
一、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
【命题趋势】
研究近几年高考字音题特点,可以发现以下几个规律或趋势:
(1)考查重点是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特别是其中的形声字、多音多义字、常用常错字。大多以《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及《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为命题依据。
(2)所考汉字与现行中学语文课本往往有一定联系,不少考查材料源自课本注解和课本后的附录等。
(3)越来越注重考查常见、常用而习惯上易误读的字音,难字僻字愈来愈少,体现了实用性的特点。
(4)考查方式一般是单项选择题。偶而也会出现字音与字形结合考查或在现代文阅读中顺便要求给个别字注音的情况。
【方法指津】
•复习有关拼音规则
尽管高考一般不直接考查汉语拼音方案的拼写规则,但了解汉语拼音的一些基本规则,有助于我们识记字音和判断错误注音,避免一些常识性错误。汉语拼音规则中的一些重要规则如下:
1.韵母“ü”和声母j、q、x相拼时,省略ü上的两点,与n、l相拼时,ü上的两点不能省略;
2.iou、uei、uen前面有声母时,写成iu、ui、un。
3.声调符号应标在主要元音上。如果一个音节有两个元音时,应按a、o、e、i、u、ü顺序标调。只有复韵母“iu”标在“u”上,如diū(丢)。轻声不标声调符号。
•了解字音误读的常见原因。字音误读通常有以下几种原因:
1.同旁误读,如:“面面相觑”的“觑”应读“qù”,易误为“xù”。
2.多音误读,如:“刹那”的“刹”应读“chà”,易误为“shà”。
3.形近误读,如:“如火如荼”的“荼”应读“tú”,易误为“chá”。
4.音近误读,如:“厉兵秣马”的“秣”应读“mò”,易误为“mù”。
5.方言误读,如:平、翘舌音不分,前、后鼻音不分,边音和鼻音不分等。
6.错记误读,一些字由于起初识记不到位,以致留下错误的记忆。如:“解剖”的“剖”应读“pōu”,一些人误读为“pāo”。
•细化识记范围,总结识记规律。
尽管字音识记的范围一般界定为: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但这样的范围仍嫌笼统,不够具体,尚需对易误读的字音进行有重点的分类整理,总结规律,汇编成方便实用的识记材料。如:
1.易误读的多音字字音汇编(示例):
裨:裨益(bì);偏裨 裨将(pí)
(规律总结:有“补”义,读bì;有“副、偏”义,读pí)
刹:刹车 刹闸 刹歪风(shā);
古刹 宝刹 刹那(chà)
(规律总结:动词读shā;其余读chà)
遂:半身不遂(suí);遂心 未遂
毛遂自荐(suì)
(规律总结:只有在“半身不遂”中读suí;其余读suì)
多音字的识记方法:一要注意从词语含义上区别;二要注意从词性上或语体色彩上区别;三要注意记少不记多,像“蚌”只有地名“蚌埠”中读bèng,记住这一处特殊读音即可。
2.易混读的同旁字音(示例):
①以“玄”为声旁的字:弦xián 舷xián 泫xuàn 炫xuàn 眩xuàn
(规律总结:常见字中只有“弦”“舷”二字的声母为“x”)
②以“需”为声旁的字:懦nuò 糯nuò 儒rú 孺rú 濡rú 蠕rú
(规律总结:常见字中只有“懦”“糯”二字的声母为“n”)
③以“令”为声旁的字:翎líng 伶líng 囹líng 瓴líng 聆líng 领lǐng 岭lǐng 邻lín 拎līn
(规律总结:常见字中只有“邻”“拎”二字的韵母为前鼻音)
3.常见误读字音汇编(示例)。如:
炽热(chì) 不屑(xiè)
淙淙(cóng) 刽子手(guì)
桎梏(gù) 鞭挞(tà)
寒伧(chen) 掮客(qián)
聒噪(guō) 毗邻(pí)
悲恸(tòng) 堤坝(dī)
【模拟训练】
1.下列各组词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睥睨(nì) 刎颈之交(wěn)
洞穴(xué) 猝不及防(cù)
B.酝酿(liàng) 剔除糟粕(pò)
奇葩(pā) 拈花惹草(niān)
C.链接(liàn) 殒身不恤(yǔn)
处方(chǔ) 重创敌军(chuàng)
D.倒春寒(dào) 心广体胖(pán)
作坊(zuō) 给予帮助(gěi)
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参与/赠与 微薄/厚古薄今
暴雨/一暴十寒
B.哥俩/伎俩 纰缪/未雨绸缪
称职/称体裁衣
C.臭名/铜臭 传略/喜讯频传
方便/大腹便便
D.锋镝/嫡系 倾轧/安营扎寨
行草/行家里手
3.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 )
A.箍桶 估量 怙恶不悛 呱呱坠地
B.框正 粗犷 夺眶而出 旷世奇功
C.渔父 反哺 破釜沉舟 喘息甫定
D.饯行 僭越 直栏横槛 间不容发
二、识记现代汉字字形
【命题趋势】
研究近几年高考字形题特点,可以发现以下几个规律或趋势:
1.考查重点是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特别是其中的音同易错字、形近易错字。
2.考查往往与语境密不可分。一般都将错别字放在一定的词语中或句子中让考生判断。
3.考查方式一般是单项选择题,偶而也会出现字形与字音结合考查的情况,还有一些地区通过在作文中扣错别字分的形式来考查。
【方法指津】
•了解汉字的基本常识。虽然高考不考查汉字的基本常识,但考生若能了解一些汉字的有关常识,对准确识记字形大有帮助。
在汉字的基本知识中,“汉字的主要造字方法”是一个较为重要的知识点。一般认为,汉字的造字方法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其中最主要的是“形声”。
汉字字形认知与教学 第12篇
汉字对于汉语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汉字读写一直是阻碍留学生书面语突破的瓶颈问题。不少留学生害怕汉字学习, 用拼音代替汉字应付读写, 试图绕开汉字难的问题, 这更加重了“恐字症”, 有汉学家提出把汉语拼音作为汉语法定的第二文字使用的希望, 足见汉字难学, 需要下很大工夫才能掌握。近年来, 人们也在进行着使汉字学习容易化的研究, 但成效不是很显著。汉字难是一方面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对汉字的认识不够, 对汉字教学重视不够, 汉字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二汉字的特殊性
1. 首先要搞清楚汉字的特点:
汉字是表意文字, 是形、音、义三位一体的音节文字。学一个汉字, 既要会认、会写字形, 又要会读字音, 还要理解字义。汉字的突出特点是强大的表义性和理据性。这两者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表义性强调汉字与其他文字体系的差异。由于适合汉语理据性的结构特点, 形声字生命力强大。并且字不是独立存在的, 所以集中反映字的理据性的便是因相似与相关关系而形成的一个个向心性和离心性字族。
2. 汉字的形体结构:
众所周知, 汉字是方块字, 每一个汉字就像一部机器, 由零件和部件按一定的顺序、规则组成, 这些构造基础和规则就是汉字的结构特点。
(1) 笔画。笔画是构成汉字的点和线, 是构汉字的最小单位。汉字的基本笔画有八种, “点、横、竖、撇、捺、折、提、钩”。教师在汉语教学过程中, 要教会学生识记并准确无误地书写这些基本笔画, 只有这样才能为教汉字和改正汉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笔顺。笔顺是汉字笔画的书写顺序, 是写字顺序的规范。它制约着人们写汉字的笔画顺序, 按笔顺定汉字顺手、写得好且写得快。
(3) 偏旁。偏旁包括形旁和声旁, 一个字的声旁和形旁表达了该字的声音和意义。在汉字中形声字占汉字总数85%以上, 而所有的形声字都是由形旁和声旁构成的, 因此, 学好形旁和声旁是学好汉字的关键。
(4) 偏旁组合方式。偏旁的组合方式有上下, 内外和左右组合方式等, 这些组合方式体现了汉字之美, 同时它也是书写规则中内在规范, 所有汉字的组合不可能超越这些组合方式。
三对对外汉语汉字教学的启示
1. 绝大多数形声字仍同声旁的读音有着一定的关系, 形声字的规律仍处于优势地位。
因此, 只要按照形声字的规律进行认真学习和严格训练, 便会在短期内掌握一部分汉字的读音、结构和意义。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写汉字的良好习惯, 循序渐进地按照写汉字的规律一步一步向前走。在刚开始学汉语时, 就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2. 进行汉字教学时, 特别是在“识字课”中, 应适当运用古“六书”理论, 以加强学生对汉字的直观理解与掌握。
六书”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类型, 其实真正的造字之法只有象形、指事、会意和形声。我们采用“六书”理论解释一些汉字, 目的是帮助留学生建立现代字形与所记录的音义之间的联系, 以便更快地掌握汉字。充分重视汉字意义的教学研究。形符是偏旁的一种, 是对会意字和形声字进行分析的结果。会意字只有形符, 形声字既有形符, 又有声符。显然, 教授会意字的时候, 说明形符的意义和形符对整字字义的贡献, 有利于提高汉字的学习效果。例如:人背靠木为“休”, 日月为“明”, 双木为“林”, 三人为“众”等等。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体系, 字形记录的不仅仅是语音, 还有意义。不同汉字之间的联系是多向的。可以以语音为纽带, 也可以字形或者字义为纽带。以汉字的意义为纽带, 可以把汉字组成同义、反义、类义三种不同的聚合。一个个的汉字处于不同的聚合之中, 可以达到以旧带新、由此及彼, 增加汉字复现率的目的, 从而提高汉字学习的效果。而且学习汉字与学习汉语词汇的统一, 在以字义为纽带组成的不同聚合中体现得更为明显。
四结论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实行:
1. 实行语文分开:
汉字教学单独设课, 自成体系。汉字教学和汉语教学有着不同的规律。口语课一开始就教的“你好”的“好”字并不适合一开始就在汉字教学中出现。如果教过“女”, “子”, 再教“好”就一点不难了。汉字教学不与其他课程混同, 其他课也不顾及汉字教学, 要努力避免以前精读课制约汉字教学的现象。这里重点是“体系”, 要体现体系, 大约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 先教独体字, 后教合体字。 (2) 先教笔画少的字, 再教笔画多的字。 (3) 适当讲解字理, 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2. 坚持字本位原则;
以传统的字源学为主, 也允许用所谓“俗文字学”帮助学习者记忆现代汉字。可以采用联想式教学, 所谓联想式汉字教学就是通过联想, 从汉字形体结构、字义到字音, 把相关的汉字有机地结合起来, 再由字联想扩展为词, 由词扩展到句形成的一种学习模式。同时, 现存的很多教学方法也应借鉴, 如偏旁分析法, 是合体字教学的传统方法.将汉字的结构单位分为笔画、偏旁、整字三个层次, 往往通过汉字偏旁的表意性或表音性来教授汉字, 培养留学生对汉字意音结构的认识, 从而提高识字效率。还有部件分析法, 这是近二三十年出现的一种新的汉字结构分析法。另外的图表教授法, 可以增强留学生对汉字的感性认识, 具有高度概括、形象直观等优点。总之是要把汉字作为基本单位进行教学。
3. 在将形符作为部件进行汉字教学的时候, 可以把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形符联系起来, 增强学习的趣味性。
目前汉字教学中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比如在教学研究当中, 多是面向表意偏旁的教学, 而对表音偏旁重视不够。另外, 对很多好的研究成果未加以吸收利用, 没有迅速应用在汉字教学当中。汉字的教学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的探讨和提高, 从而使汉字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可行性。
摘要:汉字是留学生尤其是使用拼音文字体系的留学生学习汉语的最大障碍。如何提高留学生习得汉字的效率, 并使他们通过汉字的学习学好汉语, 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从汉字的特殊性以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对对外汉语汉字教学进行探讨并得出结论。
关键词:汉字教学,汉字特点,形声字
参考文献
[1]冯丽萍.汉字认知规律研究综述[J].世界汉语教学.1998, (3) :97-103.
字形结构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