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包装材料检验制度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71

包装材料检验制度范文第1篇

为了有效地指导对各种原材料的检验工作,以使原材料的各类要求符合规定,确保进场材料的质量合格,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南弘项目所需的原材料检验。 3.职责

3.1 工程技术部负责编制材料计划,设备物资部负责采购。 4.自检 4.1 概述

4.1.1 工程技术部负责编制用料申请计划,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报至设备物资部,由设备物资部负责采购和供应。

4.1.2 设备物资部在进料过程中应向供应商索取材料的有关材质证明资料,对材料进行外观检查。进料后,工程技术部派人对材料的表观质量、数量、尺寸等进行核查,并由试验员在监理见证下对进场材料进行取样并送至检测单位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归档、保存。未经检验和试验的材料,未经批准紧急放行的材料,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材料,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楚的材料,过期失效、变质受潮、破损和对质量有怀疑的材料等不得使用。若检验结果不合格,则应对进场材料重新取样送检,如还不合格,则严禁使用。 4.2原材料检验指标、检验标准及取样要求

4.2.1 水泥

1 4.2.1.1 水泥进场应附有产品合格检验单,并送至检测单位进行检验,确认检验符合有关要求后,方可使用,如不合格,设备物资部应及时退货或更换。

4.2.1.2 一般情况下,每批袋装水泥不大于200t的同厂家、同品种、同批号、同出厂日期的水泥为一验收批(袋装水泥:随机地从不少于20袋中各取等量水泥,经搅拌均匀后从中称不少于12kg作为试样),对水泥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强度等项目应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当一批进场水泥,袋装不足200t时,也应按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

4.2.1.3 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不同编号的水泥,应分别储存,储存库要求干燥通风,防潮湿。水泥使用应本着先进库,先使用的原则。

4.2.2 细骨料

4.2.2.1 首次进厂的细骨料,应检查供应商出厂检验报告。进场细骨料,应取样送至检测单位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2.2.2 连续供应同厂家、同规格的细骨料400m3(或600t)为一检验批,不足400m3(或600t)时按一批进行验收。在料堆上取样,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总量不少于25kg。对于所取的试样,先风干或烘干(105±5℃)后,可以采用四分法将其缩分至材料质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须的质量为止。

4.2.3 粗骨料

2 4.2.3.1 对于使用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产品,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2.3.2 首次进厂粗骨料时,应检查供应商出厂检验报告。进场粗骨料,在监理见证下取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2.3.3连续供应同厂家、同规格的粗骨料400m3(或600t)为一检验批,不足400m3(或600t)时按一批进行验收。在料堆上取样,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试验样15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五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试样,总量不少于120kg。对于所取的试样,先风干或烘干(105±5℃)后,可以采用四分法将其缩分至材料质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须的质量为止。

4.2.4 外加剂

4.2.4.1正常生产情况下,每批不大于50t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混凝土外加剂为一检验批,不足50t时,也按一批进行验收。在三个以上不同点采取等量的外加剂。取样总量不少于0.2t水泥所需的减水剂量。

4.2.5 非预应力钢筋

4.2.5.1 钢筋进场应附有出厂合格证。每批钢筋,按不大于60t的同一厂家、同一规格、同一牌号、同一炉号、同一品种、同一批号的钢筋为一验收批。

4.2.5.2 必须检查每批钢筋的外观质量,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表面的凸块和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

3 尺寸的允许偏差(带肋钢筋为横肋的高度);测量本批钢筋的直径偏差。

4.2.5.3 检查结果及时通知设备物资部材料是否合格,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如不合格,设备物资部应及时退货或更换。

4.2.5.4 钢筋焊接接头取样方法及数量

钢筋闪光对焊接头以同一焊工、同一级别、同一规格,每200个接头为一批。每一批随机切取一组6个试样(三个拉力试件、三个弯曲试件)。

4.2.5.5 检测结果:不小于该级别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且试件均应断于焊缝之外,呈塑性断裂。弯曲试件弯至900均不得发生断裂。 接头检测结果是否合格,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如不合格,及时安排返工。

4.2.6 锚具、夹片

4.2.6.1 以1000套的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同批号的锚具为一验收批。初次选定厂家时,应对外观、锚固效率系数、极限拉力总应变、锚口摩阻、喇叭口摩阻等项目进行检验。每批进场锚具外观检查抽取总数量的10%,且不少于10套,外观检查表面无裂缝,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4.2.6.2检测结果及处理:对于检测结果应及时通知设备物资部是否合格,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如不合格,设备物资部及时退货和更换。

4.2.7 防水层

4 4.2.7.1 防水卷材外观质量:表面应无气泡、疤痕、裂纹、粘结、孔洞。颜色应采用除黑色外其他颜色。

4.2.7.2 防水卷材,同一品种、牌号、规格的卷材,抽样数量为大于1000卷抽取5卷;500~1000卷抽取4卷;100~499卷抽取3卷;小于100卷抽取2卷,进行规格和外观质量检验。

对于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外观质量达到合格的卷材中,将取样卷材切除距外层卷头2500mm后,顺纵向切取长度为800mm的全幅卷材试样2块进行封扎,送检物理性能测定;对于CPS反应粘结型高分子湿铺防水卷材和CPS-CL反应粘结型高分子湿铺防水卷材,在外观质量达到合格的卷材中,在距端部300mm处裁取约3m长的卷材进行封扎,送检物理性能测定。

对于同一规格、品种、牌号的防水涂料,每10吨为一批,不足10吨者按一批进行抽检。取2kg样品,密封编号后送检;双组份聚氨酯中甲组份5吨为一批,不足5吨也按一批计;乙组份按产品重量配比相应增加批量。甲、乙组份样品总量为2kg,封样编号后送检。

4.2.7.3 检测结果及处理:及时将材料检测结果通知设备物资部,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如不合格,设备物资部及时退货和更换。

4.2.10 不合格原材料控制程序 4.2.10.1 目的 对进场材料进行有

效控制,采取妥善措施,使不合格得到有效地纠正,防止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以保证工程质量。

4.2.10.2 定义

5 经过现场对原材料取样送检试验,发现有项目不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求,视为不合格材料。

4.2.10.3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工程范围内各个工程部位的不合格材料或不合格品的控制。经过现场对原材料取样试验,发现有项目不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求,视为不合格材料。

4.2.10.4控制程序

不合格控制程序流程:原材料进场→待检标识→取样送检→出现不合格→通知现场→隔离处置→通知厂家人员→清场处理→监督记录处理结果→处理结果的确认。

4.2.10.5原材料进场检验流程图如下:

6

4.2.10.5 试验员应及时将不合格材料上报工程技术部、设备物资部、安全环保部和项目领导,由工程技术部部长针对出现不合格的材料,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和分析原因,研究出更好地更有效的控制原材料的措施,以免同样的事情重复发生,并就此考虑制订相关措施进行预防。

材料进场自检记录表如下:

包装材料检验制度范文第2篇

为了有效地指导对各种原材料的检验工作,以使原材料的各类要求符合规定,确保进场材料的质量合格,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南弘项目所需的原材料检验。 3.职责

3.1 工程技术部负责编制材料计划,设备物资部负责采购。 4.自检 4.1 概述

4.1.1 工程技术部负责编制用料申请计划,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报至设备物资部,由设备物资部负责采购和供应。

4.1.2 设备物资部在进料过程中应向供应商索取材料的有关材质证明资料,对材料进行外观检查。进料后,工程技术部派人对材料的表观质量、数量、尺寸等进行核查,并由试验员在监理见证下对进场材料进行取样并送至检测单位进行检验,并将检验结果归档、保存。未经检验和试验的材料,未经批准紧急放行的材料,经检验和试验不合格的材料,无标识或标识不清楚的材料,过期失效、变质受潮、破损和对质量有怀疑的材料等不得使用。若检验结果不合格,则应对进场材料重新取样送检,如还不合格,则严禁使用。 4.2原材料检验指标、检验标准及取样要求

4.2.1 水泥

1 4.2.1.1 水泥进场应附有产品合格检验单,并送至检测单位进行检验,确认检验符合有关要求后,方可使用,如不合格,设备物资部应及时退货或更换。

4.2.1.2 一般情况下,每批袋装水泥不大于200t的同厂家、同品种、同批号、同出厂日期的水泥为一验收批(袋装水泥:随机地从不少于20袋中各取等量水泥,经搅拌均匀后从中称不少于12kg作为试样),对水泥细度、凝结时间、安定性、抗压强度等项目应进行检测,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当一批进场水泥,袋装不足200t时,也应按一个验收批进行检验。

4.2.1.3 不同品种、不同强度等级、不同编号的水泥,应分别储存,储存库要求干燥通风,防潮湿。水泥使用应本着先进库,先使用的原则。

4.2.2 细骨料

4.2.2.1 首次进厂的细骨料,应检查供应商出厂检验报告。进场细骨料,应取样送至检测单位检验,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2.2.2 连续供应同厂家、同规格的细骨料400m3(或600t)为一检验批,不足400m3(或600t)时按一批进行验收。在料堆上取样,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从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砂8份,组成一组样品,总量不少于25kg。对于所取的试样,先风干或烘干(105±5℃)后,可以采用四分法将其缩分至材料质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须的质量为止。

4.2.3 粗骨料

2 4.2.3.1 对于使用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产品,检验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4.2.3.2 首次进厂粗骨料时,应检查供应商出厂检验报告。进场粗骨料,在监理见证下取样送检,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4.2.3.3连续供应同厂家、同规格的粗骨料400m3(或600t)为一检验批,不足400m3(或600t)时按一批进行验收。在料堆上取样,取样部位应均匀分布,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由各部位抽取大致等量的试验样15份(在料堆的顶部、中部和底部各由均匀分布的五个不同部位取得)组成一组试样,总量不少于120kg。对于所取的试样,先风干或烘干(105±5℃)后,可以采用四分法将其缩分至材料质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必须的质量为止。

4.2.4 外加剂

4.2.4.1正常生产情况下,每批不大于50t同厂家、同批号、同品种、同出厂日期混凝土外加剂为一检验批,不足50t时,也按一批进行验收。在三个以上不同点采取等量的外加剂。取样总量不少于0.2t水泥所需的减水剂量。

4.2.5 非预应力钢筋

4.2.5.1 钢筋进场应附有出厂合格证。每批钢筋,按不大于60t的同一厂家、同一规格、同一牌号、同一炉号、同一品种、同一批号的钢筋为一验收批。

4.2.5.2 必须检查每批钢筋的外观质量,钢筋表面不得有裂纹、结疤和折叠;表面的凸块和其他缺陷的深度和高度不得大于所在部位

3 尺寸的允许偏差(带肋钢筋为横肋的高度);测量本批钢筋的直径偏差。

4.2.5.3 检查结果及时通知设备物资部材料是否合格,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如不合格,设备物资部应及时退货或更换。

4.2.5.4 钢筋焊接接头取样方法及数量

钢筋闪光对焊接头以同一焊工、同一级别、同一规格,每200个接头为一批。每一批随机切取一组6个试样(三个拉力试件、三个弯曲试件)。

4.2.5.5 检测结果:不小于该级别钢筋规定的抗拉强度且试件均应断于焊缝之外,呈塑性断裂。弯曲试件弯至900均不得发生断裂。 接头检测结果是否合格,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如不合格,及时安排返工。

4.2.6 锚具、夹片

4.2.6.1 以1000套的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同批号的锚具为一验收批。初次选定厂家时,应对外观、锚固效率系数、极限拉力总应变、锚口摩阻、喇叭口摩阻等项目进行检验。每批进场锚具外观检查抽取总数量的10%,且不少于10套,外观检查表面无裂缝,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4.2.6.2检测结果及处理:对于检测结果应及时通知设备物资部是否合格,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如不合格,设备物资部及时退货和更换。

4.2.7 防水层

4 4.2.7.1 防水卷材外观质量:表面应无气泡、疤痕、裂纹、粘结、孔洞。颜色应采用除黑色外其他颜色。

4.2.7.2 防水卷材,同一品种、牌号、规格的卷材,抽样数量为大于1000卷抽取5卷;500~1000卷抽取4卷;100~499卷抽取3卷;小于100卷抽取2卷,进行规格和外观质量检验。

对于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在外观质量达到合格的卷材中,将取样卷材切除距外层卷头2500mm后,顺纵向切取长度为800mm的全幅卷材试样2块进行封扎,送检物理性能测定;对于CPS反应粘结型高分子湿铺防水卷材和CPS-CL反应粘结型高分子湿铺防水卷材,在外观质量达到合格的卷材中,在距端部300mm处裁取约3m长的卷材进行封扎,送检物理性能测定。

对于同一规格、品种、牌号的防水涂料,每10吨为一批,不足10吨者按一批进行抽检。取2kg样品,密封编号后送检;双组份聚氨酯中甲组份5吨为一批,不足5吨也按一批计;乙组份按产品重量配比相应增加批量。甲、乙组份样品总量为2kg,封样编号后送检。

4.2.7.3 检测结果及处理:及时将材料检测结果通知设备物资部,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如不合格,设备物资部及时退货和更换。

4.2.10 不合格原材料控制程序 4.2.10.1 目的 对进场材料进行有

效控制,采取妥善措施,使不合格得到有效地纠正,防止不合格材料用于工程,以保证工程质量。

4.2.10.2 定义

5 经过现场对原材料取样送检试验,发现有项目不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求,视为不合格材料。

4.2.10.3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工程范围内各个工程部位的不合格材料或不合格品的控制。经过现场对原材料取样试验,发现有项目不符合规范和标准要求,视为不合格材料。

4.2.10.4控制程序

不合格控制程序流程:原材料进场→待检标识→取样送检→出现不合格→通知现场→隔离处置→通知厂家人员→清场处理→监督记录处理结果→处理结果的确认。

4.2.10.5原材料进场检验流程图如下:

6

4.2.10.5 试验员应及时将不合格材料上报工程技术部、设备物资部、安全环保部和项目领导,由工程技术部部长针对出现不合格的材料,组织相关人员讨论和分析原因,研究出更好地更有效的控制原材料的措施,以免同样的事情重复发生,并就此考虑制订相关措施进行预防。

材料进场自检记录表如下:

包装材料检验制度范文第3篇

2、见证员和取样员应对材料的外观质量、尺寸偏差及材质证明书的检查核对,外观质量有疑问,则由材料员申请质检人员复验,试验室负责原材料性能,质量指标的试验。并出具试验结果报告。

3、原材料进场后,首先由见证员和取样员核对质量证明书、材料牌号、品种规格、数量、炉号、出厂日期、编号、包装及检查外观质量、尺寸偏差等,并做好检查记录。

4、经外观质量检查合格后,由资料员填写《试验委托单》将原材料送试验室进行试验,并出具检验报告。

5、材料经外观质量检查和性能试验合格后,方能验收入库和投入使用,材料经检验结果如果不符合标准规定时,不得验收入库。

包装材料检验制度范文第4篇

1、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后,施工员、质检员会同现场材料员验收。验收合格的材料,应办理入库手续,存放在规定位置,并进行标识;对需要复验或对质量有怀疑的材料,不能入库,更不得投入使用,应暂时单独存放在指定的待检区域,并作好“待验”的标识,并记录,不得投放使用。

2、进货检验应包括的内容: (1)、进货文件的验证:

a)、进货单上的材料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家、质量标准是否与采购计划和采购合同相符;

b)、材质证明、出厂合格证或检验报告是否齐全、有效。 (2)、实物验证:

a)、进货的实物是否与进货文件相符。 b)、进货数量是否与进货单相符。 c)、进货质量抽验是否符合要求。

d)、进货材料的包装、标识、生产厂家和生产日期、有效期是否符合要求和标识清楚。

3、现场抽样送检,应由现场材料员报告项目技术负责人,由项目技术负责人通知试验员,按规定取样并送到有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或试验,试验结果应报项目技术负责人或监理工程师确认。

(1)、确认为合格的材料方可投入使用或办理入库手续,存放在规定位置,并将原来的“等检”标识改为“合格”标识。

(2)、确认为不合格的材料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处理。

(3)、确认为质量等级达不到规定要求但可以使用的材料,应经项目技术负责人会同监理或顾客协商,经监理或顾客同意并履行必要的手续后方可降级使用。

4、所有材料验收资料及复试或试验资料要经质检人员签字认可。材料的验收、测试或试验资料的原件和复印件必须由专人登记保管。

5、材料的紧急放行:

(1)、如生产急需来不及检验而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又能及时追回和更换的材料可作紧急放行处理,不能追回和更换的材料不允许做紧急放行处理。

(2)、对需要作紧急放行的材料,必须由工长填写材料“紧急放行批准单”,经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放行。

(3)、对紧急放行的材料必须由工长进行标识和记录,以便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要求时能及时追回和更换。

(4)、公司工程部组织项目材料人员实施进货的检验和试验,出现问题及时纠正,必要时上报主管领导。

6、工程试验人员培训上岗、持证上岗。

7、材料进场,项目部材料员、质检员对进场材料进行外观检查,收集材料合格证,生产许可证,随行技术资料等质量保证资料。

8、见证承样和送检是指在建设单位或工程监理人员的见证下,由施工单位的试验人员对工程中涉及结构安全的试块、试件和材料在现场取样,并送有资质的质量检测单位进行检测。

9、试验员在建设、监理单位有见证资格的人员的见证下按现有见证取样的相关规定取样。

10、见证取样的试块、试件和材料送检,由送检单位填写委托单,委托单应有见证人员和送检人员签字。见证人员和取样人员对试样的代表性和真实性负责。

11、下列试块、试件和材料必须实施见证取样和送检: (1)、用于承重结构的砼试块。 (2)、用于承重墙体的砌筑砂浆试块。 (3)、用于承重结构的钢筋及连接接头试件。 (4)、用于承重墙的砖和砼小型砌块。 (5)、用于拌制砼和砌筑砂浆的水泥。 (6)、用于承重结构的砼中使用的掺和剂。 (7)、地下、屋面、厕浴间使用的防水材料。

包装材料检验制度范文第5篇

1.急诊检验处于医疗第一线,是抢救危重患者的重要环节,必须强调优质服务。

2.急诊检验24小时运行,检验人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离职守。

3.全科人员要十分重视急诊检验,经常检查急诊检验的仪器、试剂,认真做好每件急诊检验。

4.急诊检验单由医生填写。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胃液由医生采集;血液及分泌物或排泄物由护士或检验人员采集。急诊检验单连同标本应及早送检验科。

5.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标本后,应迅速进行检验,准确、及时地报告检验结果,或先电话通知临床,注明报告时间,以备查询。检验科可根据急诊工作的实际需要,配备专职急诊检验人员,从事急诊检验工作。

6.认真做好急诊检验登记、查对工作,虚心听取临床医生、病人的意见,不断改进急诊检验工作,提高急诊检验质量。

二、急诊检验的要求

1.急诊检验由各科临床医师根据急诊病情需要,填写急诊检验单,由护士、工人或病人家属急送化验室,也可用电话或传呼告知急诊检验值班人员。

2.急诊检验人员接到急诊检验单后,必须在5分钟内将标本采集完毕。血常规标本由检验人员采集,难以行动的病

人,由检验人员到床边采集。静脉血由护士采集,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胃液由医师采集。粪便、尿液等由护士、工人或病人家属连同检验单一起送至急诊检验室。

3.急诊检验值班人员接到标本后,必须先检查检验标本是否符合要求,而后进行检验并及时报告检验结果。

4.急诊检验值班人员将急诊检验结果报告单及时送检医师,或电话告知送检病区,由送检病区的护士或医师记录结果,其检验报告单应于当日或次日早上交给送检病区。

三、急诊检验的范围

1.急诊病人。

2.门诊中的急、危、重病人。

3.急诊室观察病人病情突然变化者。

4.住院病人中病情突变者。

四、急诊检验项目

1.血液常规检验,凝血检查项目、疟原虫等;

2.尿液常规检验;

3.大便常规检验;

4.脑脊液及各种穿刺液检验(理学检验、细胞计数及分类计数、蛋白定性、糖定性或半定量,涂片法作细菌检验等);

5.生化检验(钾、钠、氯、钙、糖、肌酐、尿素氮、淀粉酶、胆碱脂酶测定,血气分析,脑脊液蛋白、糖、氯化物定量,心肌损害标志物等测定);

6.胃液分析;

7.急诊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试验;

包装材料检验制度范文第6篇

第一条 构成工程实体的材料、设备以及构配件质量的优劣,对工程质量有重大影响。根据物资供应品种多、数量大、质量要求高的特点,为进一步加强物资供应管理,做好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工作,特制订本制度。

第二章 机构设置及执行依据

第二条

项目部设置物资供应管理机构,成立物资设备部和物资采购领导小组,对材料、设备以及构配件的进场检验及储存管理提供组织保证。

第三条 对构成工程实体的钢材、水泥、土工材料、“甲供甲控”物资和工程设备,严格按照相关物资管理办法执行,严格履行供应合同,严禁越权跨类采购。

第三章 进场检验制度

第四条 做好进货接收时的现场初检工作。项目部材料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以及质检人员一定要协同把好进货质量检验关。在材料、设备、构配件进场时,项目部物资设备部负责组织质检人员、材料人员参加联合检查验收。检查内容包括:产品的规格、型号、数量、外观质量、出厂质量证明文件(包括质量合格证明或检验/试验报告、产品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等)是否符合要求,同时检查生产厂家及经销商是否具有相应的资质。物资设备部负责填写

《材料进场检验》表格,相关人员签字。

第五条 做好材料进场复检工作。对于钢材、水泥、砂石料、混凝土、防水材料等需要复检的产品,由项目部试验人员严格按规定对原材料进行取样,送试验室检验。同时,做好监理参加的见证取样工作,材料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专业工程师进行设备的检查和验收,并填写相关记录。

第六条 在完成材料、设备、构配件的实物检验工作后,相关的内业工作(产品合格证、试验报告、准用证等要求归档的资料均应为原件,如为复印件或抄件须盖有原件存放处的红章并注明原件存放处及复印日期,复印人签字)。

第七条 在材料检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材料、设备、构配件原则上应做退货处理,并进行记录,按《不合格品控制程序》进行处置,并报项目部总工程师;如其降低标准使用或改做其它用途须有项目部总工程师签署意见。

第四章 储存管理制度

第八条 项目部严格按照要求,设置足够数量的材料库房,建设规模和标准满足施工生产需要。

第九条 物资入库要严格执行验收制度,认真进行数量和质量验收,保证入库物资数量准确,质量良好,验收记录、技术证件齐全。验收过程中如发现质量不合格、数量超出允许误差范围的物资要做好记录,单独存放,妥善保管,并及时与供货单位取得联系,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妥善处理。

第十条 入库物资要根据其特性选择合适的库房、料棚、料场存放。物资搬运、堆码作业必须保持物资完好无损,严禁野蛮装卸和乱堆乱放。存放物资堆码要做到整齐、安全稳固、合理毡垫、查点方便、料签齐全、标牌标识明显。

第十一条 库存物资根据其特性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妥善保管,加强日常的维护保养,做到物资无变质、锈蚀、损坏、霉烂等。

第十二条 物资发放,发料的计量方法应与进货点验的计量方法一致。发料时要遵循先进先发的原则,有保管期限的必须在保管期限内发出。物资出库必须手续完备,数量准确,质量完好,包装完备,标志清楚。

第十三条 库存物资必须建立《物资明细帐》,认真做好帐物管理,做到日清月结,帐、卡、物相符。坚持盘点制度,定期盘点,自点率每月不少于15%,全面盘点每年一次。

第十四条 爆破材料的储存采用专用库房,设置防盗报警装置与其它安全设施。安排责任心强的物资人员看管,实行24小时警戒,并实行交接班制度。严禁雇请临时工看管。

第十五条 爆破材料的发放使用严格手续制度,准确核定用量,用多少发多少,当天用不完的必须退库保管,工班不得以任何理由存放、保管爆破材料。

第十六条 工地使用的其他易燃、易爆、腐蚀性危险品等或有毒害的物资装卸、搬运、堆放必须使用相应的防护用品和工具,并严格遵守有关的安全操作规程。

第五章 考核奖惩制度

第十七条 项目部的材料、设备、构配件等物资的进场检验以及储存工作将作为物资供应管理工作的重点,将按照《物资供应管理暂行办法》相关要求进行不定期的抽查、检查和考核评比,并依据考核结果进行奖惩。

附则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正式施行,未及之处按有关要求办理。

包装材料检验制度范文

包装材料检验制度范文第1篇为了有效地指导对各种原材料的检验工作,以使原材料的各类要求符合规定,确保进场材料的质量合格,特制定本制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