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F50尿沉渣分析仪
UF50尿沉渣分析仪(精选7篇)
UF50尿沉渣分析仪 第1篇
1 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1)标本来源:用一次性洁净塑料尿杯随机收集住院及门诊患者清洁中段取尿1650份,充分混匀后分成两管,一管用于UF-50分析,一管用于显微镜检查。(2)试验器材: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UF-50及Sysmex配套试剂、质控物;日产Olympus显微镜。
1.2 方法
操作人员经严格技术培训,取混匀后的尿液标本用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严格按照操作署名书进行测定(每天实验前用质控物对仪器进行监控),记录实验结果;同时对上述尿液标本按卫生部操作常规进行显微镜检查。
2 结果
2.1 细胞测定结果
(1)UF-50检查:红细胞以男性>9.9/μl;女性>17.6/μl为阳性,共检出207份,阳性为12.5%。(2)显微镜检查:红细胞以0~3/Hp为正常,>3/Hp为异常,检出异常标本150份,占9.1%。
2.2 两种方法符合率
1650份标本由UF-50型尿沉渣分析仪检出的207份阳性标本中,通过镜检复查与之相符者为150份,符合率为72.4%,不符合为57份,占27.6%。
3 讨论
两种方法不符合原因:UF-50尿沉渣分析仪复查不符合的57份标本中,经镜检确认由草酸概结晶、磺胺类结晶、非晶形尿酸盐引起的假阳性有32份,由霉菌引起的有13份,因大量细菌引起的有7份,其他由滴虫、脂肪滴、精子等引起的有5份,且住院患者的占39份、门诊患者占18份。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UF-50是目前测定尿液有形成分较先进的检测仪器,在许多方面较好的解决了尿沉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该仪器是采用流式和电阻原理,利用细胞染色,通过细胞荧光强度,前向散射光强度及细胞电阻的大小来区别细胞的类型和数量。由于尿中各种有形成分十分复杂,红细胞的大小、染色性与草酸概结晶、磺胺类结晶等非常相似,在散射图上两者交叉分布,因此对红细胞的计数结果影响较大。霉菌、滴虫等散点分布也介于红细胞和白细胞之间,在大部分情况下仪器可以把它们与红细胞加以区分,但在某些病例中仍有红细胞发生重叠的情况。细菌较红细胞小的多,菲啶染料对膜渗透性低,染色后荧光强度和前向散射光强度也低(但比红细胞稍强),所以尿液中细菌浓度超过一定时,仪器将把大或成双的细菌(主要为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误以为尿红细胞。因此,当尿样中发现大量结晶、霉菌、滴虫、脂肪滴、精子成分时,应进行镜检复查,特别是尿试纸条隐血阴性而UF-50检测红细胞大量存在时,更要仔细复检,以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诊。门诊与住院患者的差异是因为住院患者所留取的尿液标本存放时间较长,结晶易析出,霉菌繁殖所致。故应缩短住院患者留取尿液与检测之间的时间,最好为新鲜尿液标本。
参考文献
UF50尿沉渣分析仪 第2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标本
2008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门诊患者836例, 男528例, 女308例, 年龄 (45±15) 岁, 用一次性清洁尿杯收集空腹清洁中段晨尿待检。
1.2 仪器
UF-50流式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 (以下简称“UF-50”) 与配套试剂及质控 (日本Sysmex公司) , OLYMPUS显微镜, 水平式离心机。
1.3 方法
尿液充分混匀后分别倒入2支试管, 其中1支用于UF-50自动吸样检测, 检测前用Sysmex公司提供的尿沉渣质控物对仪器进行监控。另1支用于尿沉渣镜检。取尿10 mL, 离心5 min (转速1 500 g) , 离心后弃去上清液留沉淀物0.2 mL摇匀, 于载玻片上用18 mm×18 mm盖玻片覆盖后镜检。所有试验均在2 h内完成。
1.4 判断标准
尿沉渣镜检结果参考值范围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RBC 0~3个/HP, WBC 0~5个/HP, CAST 0~1个/LP, 超出参考上限为阳性。UF-50尿沉渣分析仪结果以超出机器报警限值为阳性结果。UF-50分析仪法阳性而显微镜检测阴性的结果即为UF-50分析仪法的假阳性结果, UF-50分析仪法阴性而显微镜检测阳性的结果即为UF-50分析仪法的假阴性结果。
2 结果
836份标本中UF-5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阳性的有224例, 假阳性率为21.4%, 假阴性率为2.9%;白细胞阳性的有205例, 假阳性率为5.4%, 假阴性率为1.9%;管型阳性的有168例, 假阳性率为30.9%, 假阴性率为0.7%。UF-50各项目检测结果及影响因素见表1、表2、表3、表4。
3 讨论
UF-50分析仪是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和电阻抗技术根据尿中各类有形成分产生的前向散射光脉冲和荧光脉冲的强度、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电阻抗的大小来区分各成分的。它的准确度主要体现在成分比较单一的条件下, 但由于尿液成分比较复杂, 有些成分之间形态、大小、染色性方面有相似之处, 因此该仪器还不能严格区分各类成分。
在红细胞检测中:结晶 (无定形结晶、草酸钙结晶) 造成的假阳性数量最多。UF-50尿沉渣分析仪通过在稀释液中加入螯合剂和35℃加温处理, 可消除尿液标本中的无定形结晶 (磷酸盐、尿酸盐等) [1]。但我们发现, 无定形结晶仍可导致假阳性结果的产生, 说明该系统提供的处理方法并不能完全消除所有尿液样本中的无定形结晶成分对红细胞计数的干扰。同时, 考虑也与冬季室内气温偏低有关。另外, 在红细胞假阳性的尿液标本中, 酵母样菌和细菌分别占27.1%和18.8%。其他干扰因素未检出。在假阴性结果中, 主要干扰因素为红细胞的高度异形性, 镜下对照观察尿中红细胞, 主要为小红细胞和影细胞, 可能因红细胞的高度异形性超出了仪器设定的检测标准而漏检。
在白细胞检测中:造成假阳性的主要是上皮细胞和滴虫。尿中上皮细胞增多时, 由于受尿液渗透压和pH值的影响, 上皮细胞大小和形态都很不一致, 部分上皮细胞与白细胞体积和形态相似, 荧光强度和散射光强度相同, 因此仪器易将其误认为白细胞。大量滴虫存在时, UF-50测定的相关参数多与白细胞参数相重叠导致尿白细胞计数不同程度增高[2]。在假阴性结果中, 镜下可见白细胞附着在粘液丝上, 仪器虽具有吹打自动混匀功能, 但不能彻底混匀附着在粘液丝上的白细胞团, 尤其是吸样时只能定量吸取, 如未能吸到白细胞团, 就造成了白细胞假性减低。其次, 黄疸尿也会造成白细胞假阴性, 由于胆红素的颜色与散色光及荧光的抵消作用影响, 使白细胞计数随黄疸程度的不同而不同, 即黄疸越高, 白细胞计数越低, 甚至为零[3]。
管型检测的假阳性率最高, 其中粘液丝占64.3%、上皮细胞占19.6%、脓细胞占16.1%, 在门诊进行尿检的患者大多数人都有泌尿系统刺激症状而伴随粘液丝的产生, 尤其是有炎症时粘液丝和上皮细胞在尿液中的量增多, 管型、上皮细胞及粘液丝的形态、大小、染色性有许多相似之处, 导致仪器还不能严格区分[4]。成团的脓细胞在鞘液中易形成串珠排列, 使前向散射光宽度和荧光脉冲宽度均增强, 而导致仪器误认[5]。假阴性结果镜下可见少量透明管型, 可能是由于管型短小使得前向散射光和荧光脉冲较少、较低而漏检。
由于尿中有形成分复杂, 形态大小不一, 存在许多干扰因素, 因此UF-50尿沉渣分析仪只能定位于过筛作用, 尿沉渣的显微镜检查可对尿中的有形成分进行最直观的分析, 避免仪器检测造成的某些误诊、漏诊。
摘要:目的:探讨UF-50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镜检结果的符合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收集门诊患者的晨尿标本836份, 用UF-50尿沉渣分析仪与显微镜分别检测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管型, 然后将两者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836份标本中UF-5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阳性的有224例, 假阳性率为21.4%, 假阴性率为2.9%;白细胞阳性的有205例, 假阳性率为5.4%, 假阴性率为1.9%;管型阳性的有168例, 假阳性率为30.9%, 假阴性率为0.7%。结论:UF-50尿沉渣分析仪只能定位于过筛作用, 尿沉渣的显微镜检查可对尿中的有形成分进行最直观的分析, 避免仪器检测造成的某些误诊、漏诊。
关键词:尿沉渣,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镜检
参考文献
[1]丛玉隆, 马骏龙.当代尿液分析技术与临床[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85-105.
[2]张改英, 赵彩青.UF-100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尿中血细胞的比较[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9, 25 (2) :162-163.
[3]秦桂娥, 李艳莲, 靳岩, 等.胆红素对UF-100尿残渣自动分析仪尿白细胞计数的影响[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 2007, 29 (5) :501-502.
[4]马政辉.UF-5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各检测项目假阳性结果的分析[J].临床检验杂志, 2002, 22 (1) :67-68.
UF50尿沉渣分析仪 第3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肾病内科就诊的住院或门诊血尿患者230例,其中男120例,女110例,年龄9~75岁,平均年龄34.7岁。经临床肾穿刺和静脉肾盂造影、超声波或CT、腹部平片、膀胱镜等检查确诊为肾小球性血尿100例,其中肾小球肾炎45例,肾病3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20例;经临床诊断为非肾小球性血尿130例,其中输尿管结石50例,尿路感染80例。所有患者留取新鲜晨尿10ml,女性患者避开月经期留取标本。
1.2 仪器
Sysmex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稀释液、鞘液和荧光染液均为原装试剂。
1.3 方法
严格按仪器操作说明书进行,取尿标本10ml在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上分析,仪器自动报告红细胞、白细胞、上皮细胞、管型和细菌的数量,并提示红细胞形态信息。
1.4 诊断标准
当>80%的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126ch,报告提示为“Microcytic”,系统判定为非均一性红细胞,即为肾性红细胞;当>80%的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84ch时,报告提示为“Monocytic”,系统判定为均一性红细胞,即为非肾性红细胞;当<80%的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84ch且≤126ch时,报告提示为“Non-classified”,系统判定为混合性红细胞[4]。
2 结果
2.1 230例血尿样本UF-100尿沉渣分析仪测定结果见表1。100例肾性血尿UF-100尿沉渣分析仪提示非均一性红细胞92例(92%),混合性红细胞8例(6%),无均一性红细胞;130例非肾性血尿UF-100尿沉渣分析仪提示非均一性红细胞5例(3.85%),均一性红细胞109例(83.85%),混合性红细胞16例(12.3%)。
2.2 UF-100尿沉渣分析仪对230例血尿诊断敏感性92%,诊断特异性83.4%,阳性预测值为94.8%,阴性预测值为100%。
3 讨论
引起尿红细胞形态改变的主要原因:一是红细胞通过病变的肾小球滤膜时,受到物理性挤压损伤;二是红细胞在流经肾小管时,受到尿液的渗透压、尿液pH、尿酶和尿素等化学因素的影响[5]。血尿分肾性和非肾性血尿,肾性血尿红细胞显微镜下特点为:形态多形性,包括大小不规则,环形和部分肿胀,影细胞等;非肾性血尿红细胞显微镜下特点为:稍小于正常人红细胞,因渗透压改变而成为皱缩红细胞,影细胞等。因此,普通光学显微镜检查尿液红细胞形态,受操作者主观因素的影响较大,很难鉴别肾性红细胞和非肾性红细胞。而UF-100尿沉渣分析仪主要采用流式细胞和电阻抗原理,当荧光染色的红细胞通过流室小孔时,经激光光束及电极,产生散射光、荧光和电阻抗改变转化为一系列信号进行分析,得到多项红细胞检测数据,并将红细胞粒子分布绘制成直方图,同时提示红细胞形态信息:均一性、非均一性或混合性。其显示的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直方图直观,可根据曲线波峰的位相判断尿液红细胞形态大小,初步鉴别肾性血尿或非肾性血尿,检测结果客观,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且具有极高的重复性。
肾性血尿红细胞因受到肾小球基底膜的挤压变形造成形态扭曲、大小不一、体积偏小或成为红细胞碎片,UF-100尿沉渣分析仪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直方图,表现为曲线呈不规则或不对称性分布,曲线多为锯齿状或驼背状,峰位于100ch左侧,最高峰常在70ch处,可见曲线底部向两侧延伸,仪器提示为非均一性红细胞。非肾性血尿红细胞在形态上与外周血基本一致,UF-100尿沉渣分析仪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直方图,曲线两侧基本对称且较为规则,曲线多为单峰位于100ch右侧,最高峰常在110ch处,仪器提示为均一性红细胞。当两种细胞的比例均<80%时,混合性血尿标本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直方图,曲线呈锯齿状,多波峰,宽度常位于50~120ch之间,仪器提示为混合性红细胞[6]。本实验结果显示,在230例临床血尿患者中,UF-100尿沉渣分析仪诊断肾性血尿的敏感性为92%,特异性为83.4%;阳性预测值94.8%,阴性预测值100%。在100例肾性血尿中,仪器未报告均一性红细胞,报告8例混合性红细胞,仪器不能鉴别为肾性血尿;在130例非肾性血尿中,仪器报告5例假阳性,报告16例混合性红细胞。在报告的24例混合性红细胞血尿中,笔者认为患者可能同时存在肾性和非肾性的出血。笔者与朱爱辛等的结论一致[7],在临床工作中,尿沉渣检查为均一性红细胞,认为肾小球性血尿的可能性不大,临床诊断思路应重点放在膀胱镜、CT等检查上,不应再让病人行肾活检,使病人免受不必要的创伤和痛苦。因此,沉渣分析仪是一种快速、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鉴别血尿来源的方法,对血尿来源的鉴别具有重要价值。
参考文献
[1] Fairley HL,Birch DF.Hematuria:a simple method for identifyingglomerular bleeding(J).Kidney Int,1982,21:105-106.
[2] Schramek P,Schuster FX,Georgopoulos M,et al.Value of urina-ry erythrocyte morphologicin assessment of symptomless micro-hematuria(J).Lancet,1989,2:1316-1320.
[3] De MM,Schiphorst PP,Go RI.The analysis of erythrocyte mor-phologic characteristics in urine using a hematologic flow cytome-ter and microscopic methods(J).Am J Clin Path,1991,95:257-260.
[4]吴小平,徐洪波,朱亚瑾,等.普通显微镜诊断肾小球性血尿的临床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2,3:468-469.
[5]孙雪峰,叶任高.尿红细胞形态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2,22:19-20.
[6]陈巧林,顾可梁,胡嘉波.用尿红细胞前向散射光(Fsc)综合指标鉴别血尿来源(J).微循环学杂志,2002,12:52-53.
UF50尿沉渣分析仪 第4篇
1 临床资料
1.1 仪器及试剂
日本东亚Sysmex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配套试剂;Uritest-500尿干化学仪及配套试剂条。
1.2 对象与方法
732例受检对象为随机选择的葫芦岛市中心医院门诊就诊患者, 收集其中段尿, 混匀, 行尿液干化学分析, 再行尿沉渣分析仪检查。将干化学分析结果呈阳性、尿沉渣分析检查亦呈阳性的判定为真阳性;将干化学分析结果呈阴性、尿沉渣分析结果呈阳性的判定为假阳性。对假阳性标本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方法操作[1], 即取10 mL尿液, 离心, 弃去上清尿液, 留约0.2 mL尿沉渣液, 混匀后行显微镜检查, 2小时内检测完毕。尿液干化学分析用Uritest-500尿干化学仪专用定标条对仪器进行定标, 取配套试剂条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测定。行尿沉渣分析时每日检测前均用配套室内质控液行质量控制试验, 严格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检测。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正常值参考范围:红细胞为0~25 /μL, 超出此范围判定为阳性;尿液干化学分析仪正常参考范围:红细胞呈阴性;显微镜检查正常值参考范围:红细胞为0~5 /HP, 超出此范围即判定为阳性。
2 结果
本组732例标本中尿沉渣分析阳性者135例, 显微镜检查阳性者99例, 阴性者36例, 假阳性率为5.7 %。36例假阳性标本中带有大量细菌者17例, 占47.2 %;有结晶者13例, 占36.1 %;有酵母样菌4例, 占11.1 %;有精子和杂质者2例。
3 讨论
尿沉渣红细胞检测对诊断某些泌尿系统疾病、疗效观察及制定治疗方案等方面非常有意义。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采用流式细胞和电阻抗原理, 将尿液标本染色后, 经激光照射使每个细胞染色, 通过前向散射光和前向荧光剂电阻抗的大小信号来区别细胞, 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2], 但在实际工作中常出现假阳性现象。本观察结果显示, 在影响检测准确性的因素中细菌占首位 (47.2 %) 。其原因可能为尿液中存在大量球菌和杆菌时, 细菌可代谢产生一些有毒物质 (如内毒素) , 使细菌在尿液中结成堆, 菌团大小与红细胞相似, 可被误认为红细胞而产生干扰。但因细菌的DNA可被菲啶染料着色, 荧光较强, 红细胞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红细胞正常值参考范围, 故在对尿沉渣检测结果进行审核时, 应注意联合观察, 特别是显微镜检查[3]。在影响检测准确性的因素中结晶占第2位 (36.1 %) 。尿液中结晶, 尤其是草酸钙结晶的大小和染色敏感度均与红细胞类似, 在散点图中与红细胞成交叉分布, 易导致假阳性结果;另一方面, 聚集成团的非晶形尿酸盐结晶和磷酸盐结晶等亦影响红细胞形态分析。在影响检测准确性的因素中, 酵母样菌占第3位 (11.1 %) 。酵母样菌大小与红细胞相似, 散点分布介于红细胞和白细胞之间, 由于荧光染料对酵母样菌的亲和力较红细胞强, 故如果发现红细胞平均荧光强度明显高于正常参考值时, 应考虑可能有酵母样菌的干扰。总之, 要获得准确可靠的尿红细胞检验结果, 应以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进行筛查, 并须结合显微镜检查。
参考文献
[1]叶应妩, 王航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M].2版.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1997:133.
[2]张改英, 赵彩青.UF-100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尿中血细胞的比较[J].包头医学院学报, 2009, 25 (2) :162-163.
UF50尿沉渣分析仪 第5篇
故障一:设备混匀室温度上升不停, 报警。重新开机, 混匀室温度低, 不能达到预定的温度, 并报警, “Reaction Chamber Temp. Low”。
分析与检修:
反应室的主要作用是通过三联动注射器分别将样本、稀释液、染液三种液体分别打到混匀室内加热浴温并混匀, 使稀释液与标本完全混合, 去除磷酸盐结晶, 通过浴温过程去除尿酸盐结晶, 并使标本充分被染色。然后, 标本被送至分析部进行分析。混匀室温度异常, 应该和混匀室温度加热系统、检测系统有关。
将设备侧盖及前盖打开, 露出相关部分。测量反应室加热器接头J18, 阻值无穷大, 已经断路。打开反应室底部, 发现在加热回路里串有一只保险电阻, 规格为:250V, 76℃。已经烧断, 其上包绕的绝缘材料与金属外壳之间已经打火炭化。再仔细观察发现, 在反应室下部有漏出的液体痕迹, 而这个温度保险电阻正是紧贴在反应室底表面的。分析最大可能性就是反应室下部漏液, 污染了保险电阻, 使它与机壳发生短路, 导致温度失控, 最终将保险电阻烧坏。测量加热器, 阻值正常。重新紧固反应室下表面, 确认无漏液后, 更换相同规格的保险电阻, 开机测试, 设备恢复正常。
故障二:设备在做空白测试时总数在2000以上, 其他值也很高。做质控时值很低。
分析与检修:
分析此类情况一般是由于分析部FLOWCELL脏或者相关管路堵塞引起的。首先使用厂家指定清洗液CELLCLEN对设备进行反复清洗, 但效果不明显。将机器侧盖板打开, 并打开激光单元进行观察, 看见Pinhole有亮点在闪动。仔细观察发现FLOWSELL内部有大量气泡不断升起, 在做测量时也会看到同样情况。根据经验判断应该是相关管路或阀密闭不严或者出现了问题。查找相关管路和阀, 发现MV3阀无动作。它是由0.5 kg/cm2正压控制的常闭两通阀。将控制电磁阀SV3与主阀MV4一同拆下, 进行清洗, 使之动作灵活。重新安装后, 设备恢复正常。通过分析可知, 当SV3关闭不严时, 正压气体会通过SV3、SV4阀而进入FLOWSELL内部, 产生出大量气泡, 影响测量的精确度。
摘要:介绍Sysmex公司的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在使用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 包括混匀室温度不受控及做空白测试时总数高、质控值低的故障分析及检修。
关键词:UF-100,混匀室,温度,报警,空白,总数
参考文献
[1]李文峰等.常用医疗电子设备阅图和维修[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1996.237-248.
UF50尿沉渣分析仪 第6篇
1 材料和方法
1.1 仪器及试剂
Sysmex UF-100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及配套试剂, Olympus显微镜, 离心机。
1.2 标本
我院住院患者及门诊患者的晨尿标本。
1.3 质控
UF-100尿沉渣分析仪厂家提供的原装质控液, 用质控物对尿仪进行质量控制, 保证仪器的工作性能良好、稳定。
1.4 方法
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用干净的一次性塑料尿杯留取晨尿8 ml, 仪器以自动进模式检测, 同时做质控。显微镜检测将上述剩余的标本以相对离心5 min, 弃上清液, 保留0.2 ml沉渣, 轻轻混匀, 用一次性吸管取1滴置于洁净的载玻片上, 于高倍镜下计数至少20个视野中的红细胞数, 取平均值。判断标准参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以上操作均在2 h内完成。UF-100检测0~25/μl为正常参考值超过此范围为阳性, 显微镜检测RBC>3/HP为阳性。
2 结果
见表1。
UF-100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红细胞的结果。可知, 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红细胞阳性的有452例, 显微镜方法检测的阳性的为283例, 二者不相符的190例。UF-100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的假阳性的标本在显微镜下可见到, 结晶, 细菌, 精子等其它的有形成分。有21例假阴性的标本, 其中看见影形红细胞、红细胞碎片等, 显微镜法阳性率占23.8%, UF-100阳性率占40.8%二者进行, 经χ2检验后P﹤0.05有显着差异。两种方法不能互相取代。UF-100尿沉渣分析仪只能作为常规的筛选检测, 显微镜方法任何时候不能取代的方法。
3 讨论
UF-100尿沉渣分析仪是采用流式细胞荧光散射强度和电阻抗变化的原理来对尿液中的有形成分进行检测。当一个尿液标本被稀释液和染液染色后, 仪器自动吸取定量的尿液后加以混合和稀释, 它靠液压作用通过鞘液的流动池。当反应样品从样品喷嘴出口进入鞘液流动室时, 它被一种无粒子颗粒的鞘液包围。然后每个细胞从单个纵列的形式通过流动池的中心轴线, 在这里每个尿液细胞将被氩激光光束照射。每个细胞有不同程度的荧光强度, 这些荧光主要反映细胞的电脑改良特性、散射光强度和电阻抗的大小。分析仪正是将这种荧光、散射光和电阻抗的信号转变成电信号, 分析这些电信号, 才能使得每个尿液标本产生直方图和散射图, 然后分析这些图形, 即可区分每个细胞的形态[1]。UF-100型尿沉渣分析仪是通过细胞荧光强度、前向散射光强度及细胞电阻的大小来区别细胞的类型和计数。。
造成UF-100尿沉渣分析仪假阳性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不种情况:由于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所以仪器根据荧光强度低和前向散射光强度低将其归为红细胞。但是, 尿中草酸钙结晶、类酵母细胞及其它细菌、精子等染色后其荧光强度和散射光强度与红细胞类似, 当尿中大量存在时, 易被仪器误认为尿红细胞。本试验结果出现190例不符标本, 不符率约为20.67%。其中, 主要为草酸钙结晶有87例, 占45.89%, 类酵母细胞有45例, 占23.68%, , 细菌的有33例, 占17.37%, 精子及其它有15例, 占13.06%。UF-100不仅对尿红细胞定量分析有意义, 而且还能对尿中红细胞形态进行分析, 以确定血尿来源。但分析过程中易受结晶、类酵母细胞及其它大量杂菌、精子等干扰, 当仪器出现报警时, 必须用镜检确认[2]。如结晶标志、类酵母细胞标志、精子标志出现"+"和/或出现红细胞信息异常时, 必须镜检复核以排除假阳性结果。UF-100型尿沉渣全自动分析仪效率高、精度高、互染率低, 可对镜检报告的"满视野"的红细胞进行计数, 定量报告结果, 有助于血尿、尿路感染患者的疗效监控[3]。
我们对21例假阴性的用显微镜镜检后有RBC碎片有16例, 是某种原因引起的RBC溶血引起的, 影形RBC有9例其荧光强度弱仪器不易测出所造成的假阴性的, 其它的有1例尿沉渣分析仪只能做为尿常规的过筛检测。对其检测的阳性标本, 我们检验人员要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 在显微镜下进行复检, 为临床的诊断, 疗效的观察提供精确的证据。两种方法必须同时检验才能正确反映检验结果。
参考文献
[1]丛玉隆, 王淑娟.今天临床检验学[M].P268.
[2]丛玉隆, 马骏龙.几种检测尿红细胞方法的价值与互补关系[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2002, 25 (5) :263-264.
UF50尿沉渣分析仪 第7篇
1 注意事项
1.1 安装与维护
严格按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维护。安装或维修后, 要对仪器性能进行正确测试、评价, 及时更换老化、松动的部件。
1.2 操作
开机后, 各项检测指标均在要求范围内RBC<1.0/uL, WBC<1.0/uL, EC<1.0/uL, CAST<0.2/uL, BACT<1.0/uL, Total Count<300count, BAC Total Count<3000count, 再做检测。关机时, 仪器压力不能瞬间降下来, 此时如果需要重新开机, 应稍停片刻, 压力稳定后再开机。突然停电时要马上关机。
1.3 标本和试剂
(1) 最佳检测尿是晨尿, 不用防腐剂, 及时送检, 以保持尿液细胞成份维持原来的形态特征。
(2) 应准备干净、干燥采尿杯, 在一般情况下, 由患者自己采集中段尿, 女性患者应清洗外阴部后留取。
(3) 试剂应在失效期前使用, 开封后应在试剂外包装上注明开封期和失效期, 及时检测添加试剂。
1.4 质控
(1) 每天开机后先做质控。质控结果在控时方可进行分析和结果的报告。如质控失控应及时查找原因, 质控正常后再做标本。
(2) 质控品摇匀后放置30s后, 应混匀后立即测定, 避免时间过久沉淀将产生分布不均匀现象, 导致测定误差。
2 临床应用
2.1 分析参数
2.1.1 定量检测参数 (12项)
RBC (红细胞) , WBC (白细胞) , EC (上皮细胞) CAST (管型) , BACT (细菌) , P-CAST (病理管型) , SRC (小圆上皮细胞) , YLC (酵母样真菌) , CRYSTAL (结晶) , SPERM (精子) , MUCUS (粘液丝) , COND (电导率) 。
2.1.2 研究参数信息 (3项)
红细胞形态学信息 (血尿来源判断) , 尿电导率分级 (尿液浓度信息) , UTI信息 (尿路感染致病菌初筛) 。
2.2 临床检测价值
2.2.1 血尿来源的鉴别诊断
仪器不仅能计数尿中红细胞的总量, 而且可显示每个红细胞大小分布的情况, 并提示红细胞形态学信息。 (1) 当FSC-P7070, 告示“非均一性红细胞 (Dysmorphic) ”的信息, 提示肾小球血尿的可能。 (2) 当FSC-P70≥100且FSCDWSDFSC50, 告示“均一性红细胞 (Isomorphic) ”的信息, 提示非肾小球血尿可能。 (3) 当FSC-P70≥70且FSC-DWSDFSC≥0, 告示“混合性红细胞 (Mixed) ”的信息, 提示肾小球或非肾小球血尿均可能。
2.2.2 用于诊断尿道感染 (UTI)
(1) 上皮细胞可少量出现于正常女性的尿中, 上皮细胞大量出现, 提示泌尿系统有炎症; (2) 尿内细菌数量增加, 提示泌尿系统有感染, 伴随尿内白细胞数量的增加是诊断尿路感染的主要依据; (3) 通过单点图可以初步区分球菌与杆菌感染。
2.2.3 药物治疗疗效的观察
通过白细胞准确的定量信息和直观的散点图信息为急、慢性泌尿系统感染提供快速鉴别诊断依据;判断尿路感染的用药治疗效果;对预后进行检测。
2.2.4 反映肾功能及尿液浓缩功能指标
(1) 表达电流通过导体的难易程度的指标; (2) 尿液电导率与摩尔渗透压浓度之间有较高的相关性 (γ=0.928) ; (3) 反映肾脏功能以及尿液浓缩功能好坏的重要指标; (4) 分级报警的等级值:1级 (RANK1) 0.0~3.0m S/cm, 2级 (RANK2) 3.1~15.0m S/cm, 3级 (RANK3) 15.1~27.0m S/cm, 4级 (RANK4) 27.1~39.0m S/cm, 5级 (RANK5) >39.1m S/cm。
3 结果分析
(1) UF-1000i检测出尿液内病理管型、结晶阳性时, 应进行显微镜观察, 明确管型、结晶的类型, 以便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的参考指标。
(2) 仪器检测出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的结果与尿干化学分析中的隐血、WBC的检测结果差距悬殊时应仔细分析散点图, 同时复查干化学, 必要时进行离心后显微镜观察, 以显微镜检查的结果报告, 并做好复核记录, 尿液严重混浊的标本需要直接离心镜检。
(3) 如遇危机值, 应手工镜检后立即报告临床科室, 并做好记录。
参考文献
[1]丛玉隆, 马骏龙.当代尿液分析技术与临床[M].北京:中国科技出版社, 1998:85~105.
[2]夏国华.UF-100尿沉渣分析仪和显微镜检测尿液中管型的比较[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5:124.
UF50尿沉渣分析仪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