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报告公文写作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61

报告公文写作范文第1篇

便条可以有题目,也可以省略题目。

便条开篇须有称呼语,但非正式的便条中称呼可以比较随便。

日期部分可写在便条的右上角。

日期的签署通常只需写星期几或星期几的上午、下午,也可只写上午或下午和具体时间。只写日期也可以。也可省略时间。

便条结尾须署上留条人的姓名,位置在正文的右下角。

便条的形式和内容简洁,故可以用几句话概括。

文内语言尽量简单扼要,直截了当,非正式便条中语言较通俗且口语化,非正式便条中无需使用客套语言。

便条虽简单,但中心务必突出,更要注明活动的时间及地点。

便条不需邮寄,不用信封。通常请人代为转交。有时可写在留言板和留言簿上。基本写作格式

便条内容和类型不尽相同,可以灵活变通。但各类便条必须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Date:便条日期2)Salutation:称呼3)Body:正文4)Signature:署名

样例

收条:即收到钱物之后,给交钱或送物人写张字据,说明已经收到某物,可留作证据。条据上需写明钱物名称和数量、立据人及日期。不得涂改。

Jan.23rd,2003 Received from Student, Wang Zihao one hundred yuan only for this months tuition fee.

Li Man For the Finance Office of Foreign Language Institute

欠条;留下字据,表示欠某人某物。条据上需写明钱物名称和数量、立据人及日期。不得涂改。

Sept. 16th, 2002Borrowed from the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Reference Library three books as follows: A copy of History and Anthology of English Literature by Wu Weiren A copy of A Survey of American Literature by Chang Yaoxin A copy of World Literature by Jiang Chengen

Wu Zhuo

For the Office of

Social Science Department

留言;用书面留下要说的话。留言涉及的方面很多,包括约会,通知,请求等任何可用便条留下的口信。

Tuesday Dear Li, As the Spring Festival is drawing near, I’m very glad to invite you to come to a dinner party with several other friends of ours. I’m sure we will have a very happy time and enjoy ourselves thoroughly. Would you like to come on time at 5:00 p.m. today, to Room 6 of Lijing Hotel?

Yours always, Jiayang

请假条:往往指由于生病或特殊情况不能亲自当面请假,用假条的形式告假。所以,请假条大多是病假条。可以自写,也可请他人代写。写假条最重要的是说明原因和请假的期限。

Jan. 10th Dear Ms. Jiang, I am terribly sorry that I shall be unable to attend this mornings two periods of English Class due to a bad cold and high fever. Enclosed is a certificate from the doctor who said I must stay in bed for a few days. I will go back to school as soon as I recover.

Yours respectfully, Tian Ye

常用句子I shall feel obliged if you will favor me with a call at your earliest

convenience.如您方便,请早日来电,我将不胜感激。

Delighted! Will call at 2 p.m. tomorrow.来条收悉,定于明天下午两点拜访。

Encl.: Doctors Certificate of Advice.附;医生证明

I shall be very happy to call at your house at 6:30 this evening. Until then,...我定于今晚6:30去你家,望等候。

Upon receiving this note, please come to my office.见条后,请立即来我办公室。

Mr. Li stands in urgent need of your service.李先生急需你的帮助。

I happen to be in urgent need of 200 yuan.我因有急事,需要200元。

Yours note with an admission ticket enclosed is much appreciated.留言和一张入场券均已收到,不胜感激。

I’m very grateful to you for your kind invitation, and I’m sure to come to see your concert.承蒙邀请观看你们的音乐会,我一定按时到场。

Please accept this little present as a small token of my esteem for you.奉上这小小的礼物,以表达我对您的崇高敬意。

结束语I trust my absence will not cause you any serious inconvenience.望我的缺席不会给你带来太大的不便。

Please favor me with an early reply.敬请早复。

报告公文写作范文第2篇

一份完整的调研报告应由以下部分组成:

(一)调研报告题目

调研报告题目应该用简短、明确的文字写成,通过标题把实践活动的内容、特点概括出来。题目字数要适当,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为避免冗长,可以设副标题。

(二)学院及作者名称

学院名称和作者姓名应在题目下方注明,学院名称应用全称。

(三)摘要

调研报告需配摘要,摘要应反映调研报告的主要内容,概括地阐述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基本观点、实践方法、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摘要字数要适当,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左右为宜。摘要包括:“摘要”字样、摘要正文和关键词。

(四)正文

正文是调研报告的核心内容,是对实践活动的详细表述。这部分内容为作者所要论述的主要事实和观点,包括介绍实践活动的目的、相关背景、时间、地点、人员、调查手段组成,以及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和提出的对策措施。

要求报告内容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合理,条理清晰,文字通畅、精炼。

(五)注释或参考文献

调研报告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

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下端)。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参考文献按文中引用的先后,从小到大排序,一般序码宜用方括号括起,且在文中引用处用右上角标注明,要求各项内容齐全。文献作者不超过3位时,全部列出;超过3位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 al”.中国人和外国人名一律采用姓名前后著录法。外国人的名字部分用缩写,并省略“.”。

二、撰写调研报告的准备与主要步骤

调研报告的写作过程应包括以下步骤:收集资料、拟订调研报告提纲、起草、修改、定稿等。各个步骤具体做法如下:

(一)收集资料

资料是撰写调研报告的基础。收集资料的途径主要有:通过实地调查、社会实践或实习等渠道获得;从校内外图书馆、资料室已有的资料中查找。

(二)拟订调研报告提纲

拟订调研报告提纲是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根据调研报告主题的需要拟订该文结构框架和体系。在起草调研报告提纲后,可请指导教师审阅修改。

(三)起草

调研报告提纲确定后,可以动手撰写调研报告的初稿。在起草时应尽量做到“纲举目张、顺理成章、详略得当、井然有序”。

(四) 修改、定稿

调研报告初稿写之后,需要改正草稿中的缺点或错误,因此应反复推敲修改后,才能定稿。

三、调研报告的写作细则

(一)书写

调研报告要求一律用A4打印纸,版式要求如下:标题 ( “黑体”“加粗”“三号”居中),学院及作者名称(“四号”“ 宋体”居中,学院名称与作者名称之间应空两格),摘要(“四号”“宋体”“加粗”),内容(“小四”“ 宋体”),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正文内容(“小四”“宋体”)。段落行距设置为1. 5倍。调研报告文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正式公布过的规范字。

(二)标点符号

调研报告中的标点符号应准确使用。

(三)名词、名称

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词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全称。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爱因斯坦、达尔文、马克思等)应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四) 量和单位

调研报告中的量和单位必须符合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

(五)数字

调研报告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在叙述中,一般不宜用阿拉伯数字。

(六)标题层次

调研报告的全部标题层次应统

一、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

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

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2.1”、“2.2”、“2.3”等,第三级为“2.2.1”、“2.2.2”、“2.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

(七)公式

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引用文献标注应在引用处正文右上角用〔〕和参考文献编号表明,字体用五号字。

(八)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居中排放,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续写,续写时表题可省略,但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九)插图

报告公文写作范文第3篇

根据调查报告的要求,对我校学生调查报告格式做如下要求:

一、标题要求

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

一种是规范化的标题格式,基本格式为“××关于××××的调查报告”、“关于××××的调查报告”、“××××调查”等。

另一种是自由式标题,包括陈述式、提问式和正副题结合使用三种。陈述式如《东北师范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提问式如《为什么大学毕业生择业倾向沿海和京津地区》,正副标题结合式,正题陈述调查报告的主要结论或提出中心问题,副题标明调查的对象、范围、问题,如《高校发展重在学科建设――××××大学学科建设实践调查》等。

二、列出调查的主要内容,格式如下: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

调 查 人:

调查分工:(以小组形式调查的要求,小组人数不得超过3人)

三、报告正文。

正文一般分前言、主体、结尾三部分。

1.前言。有几种写法:第一种是写明调查的起因或目的、时间和地点、对象或范围、经过与方法,以及人员组成等调查本身的情况,从中引出中心问题或基本结论来;第二种是写明调查对象的历史背景、大致发展经过、现实状况、主要成绩、突出问题等基本情况,进而提出中心问题或主要观点来;第三种是开门见山,直接概括出调查的结果,如肯定做法、指出

问题、提示影响、说明中心内容等。前言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要精练概括,直切主题。

2.主体。这是调查报告最主要的部分,这部分详述调查研究的基本情况、做法、经验,以及分析调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种具体认识、观点和基本结论。

3.结尾。结尾的写法也比较多,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对策或下一步改进工作的建议;或总结全文的主要观点,进一步深化主题;或提出问题,引发人们的进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发出鼓舞和号召。

中国农村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摘要:冷静、客观分析农村教育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有效的发展对策,克服计划经济形成的巨大障碍,推进农村教育的改革与创新,是摆在每一农村、农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经济 农村教育 改革创新

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国家尤其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教育更应加强。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债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机。

1、农村义务教育:"基本普及"之后的问题

自两年前中国政府宣布"基本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许多担心中国农村教育问题的人士似乎松了一口气。但是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遭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

首先,"基本普及"这一含糊的语义背后所隐藏的问题是,在15%的人口--大约为1亿8000万人--所居住的区域还远没有普及,这也就意味着每年有数百万少年儿童作为共和国的公民难以充分享受他们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即以官方公布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1%来看,由于学龄儿童的基数过于庞大,没有入学的0.9%的儿童数量实际上超过了110万人。这庞大人群的绝大多数当然是在农村,他们将成为未来的新文盲。

第二,正如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地政府的作为所显示的那样,这种"普及"是在压力型体制下"冲刺"的结果,一些县乡政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使用了各种手段,包括"弄虚作假"这一经典式的法宝。而不择手段的结果是导致了许多后遗症,比如许多乡镇所背负的沉重的"教育债务",此外还包括入学率的下降和失学率的反弹。两年前的一项抽样调查表明:在已经通过"普九"验收的1242个县中,失学率超过5%的有209个县,超过10%的有63个。在中西部,初中生辍学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问题。而湖南省有关部门今年夏天对6个县市的一项调查表明,农村贫困生的失学率高达30.4%(其中小学为39.7%,初中为20.0%),农村家庭用于教育的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仍然居高不下,其中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占其收入的比例竟高达92.1%.

第三,从1986年《义务教育法》颁布之后到2000年实现"基本普及"之前的15年间,总计有1亿5000多万少年儿童完全没有或没有完全接受义务教育。这其中包括未入小学的近3200万人、小学阶段失学的3791.5万人、小学毕业后未能升学的5000多万人,以及初中阶段失学的3067.6万人。这一庞大人群的一部分显然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显示着他们的存在:从国家今年公布的"8500万青壮年文盲",到各地以种种暴力手段威胁着社会的低文化层青少年犯罪。这些事实尤其需要教育行政官员们的深刻反思,同时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一面耀眼刺目的镜子。

2、城乡教育对比:差距究竟有多大

农村教育问题的另一个表现在于同城市的比较。这方面的直观感受往往会让有良知的人痛心疾首:从北京市某所花费3亿元人民币建设的小学,到贵州、甘肃乃至于距北京数十公里内存在的"危险校舍";从城市的"中产阶级"或"白领"们每年要花费数千元去培养其子女的"综合素质",到农村那些尚未实现温饱的家长们要为筹集数十元的学杂费而一筹莫展;从城里重点小学或"实验小学"的教师们到"新马泰"去度假旅游,到广大农村里的多数教师领不全他们每月的薪水新世纪的天空下"农村中国"与"城市中国"的两幅图景,的确显得"光怪陆

离",让我们看到城市教育的虚假的繁荣和农村教育的真实的危机。

不过,仅凭直观感受来评说城乡教育差距可能会被一些"权威人士"指斥为以偏概全。为此我这里提供两个系列的重要数据,即城乡各教育阶段升学率的差距和城乡中小学生人均教育经费的差距,以此来进行全面的观照。

就教育机会的差距而言,在小学阶段,除了因高度残疾而无法入学的极少数情况之外,几乎100%的城市学龄儿童都进入了小学,而农村每年尚有100万左右的儿童没有入学。在初中阶段,在《义务教育法》公布之前的1985年,与城市的小学毕业生几乎全部(升学率为101%)升入初中相比,农村小学毕业生的升学率只有64%,其中贵州、广西和西藏三省区农村不到50%.到1999年,农村的升学率上升到了91%,但低于90%的省区仍有15个,其中贵州和内蒙分别为72.4%和75.7%,西藏更只有38.1%.全国则有130万的农村少年在小学毕业后即走向社会成为"劳动力"。

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机会的差距,到了高中阶段进一步扩大。从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来看,城市的升学率从1985年的40%提高到了1999年的55.4%,而同期农村则从22.3%降到18.6%,两者的倍数差从1.8倍扩大到3倍,绝对差从17.7个百分点扩大到36.8个百分点。而许多省区内部的城乡差距要大于全国的情况:1999年,城乡差距超过3倍的省区达15个,超过4倍的有5个。安徽和贵州省的城乡差距都在3.6倍(分别为55.7%:15.4%56.2%:15.4%),湖北达到3.9倍(71.4%:18.4%),山东(72.3%:16.8%)和河南(57.4%:12.9%)则分别达到4.4倍和4.5倍。在上述省区,城市的升学率都超过了全国城市的平均数,而农村的升学率则低于全国农村的平均数。

关于大学阶段的城乡教育差距,可以用学生的城乡分布来对比。据对1989全国高校录取的61.9万名新生的统计,来自农村的学生占总数的44%,城市的占56%.以各自出身的人口母体为基数来换算,可知当年大学阶段城乡教育机会的差距为4.9倍。而随着高中阶段城乡教育差距的扩大和近年来高等教育"高收费"的影响,相信这种差距90年代末之后进一步扩大了。不过,由于缺少全国的数据,我们难以给予量化。而从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1999年招收的5080名本科生的情况来看,来自农村的学生只有902人,占总数的17.8%,这与同年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近70%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计算可知,在这两所生产"精英中的精英"的著名学府,城乡之间教育机会的差距,若以城乡高中毕业生的数量为基数,可以量化到7.7倍;如果以农村人口和城市人口为基数,则可以量化到10.3倍!

让我们再来看看城乡之间因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分配所造成的在校生人均教育经费的差距。它在相当程度上涉及教育质量问题。

就全国范围而言,1993年,城市小学生的人均经费为476.1元,农村为250.4元;城市初中生的人均经费为941.7元,农村为472.8元。差距分别为1.9倍和2倍。到1999年,两者的差距都扩大到3.1倍,绝对金额分别为1492.2元:476.1元和2671.2元:861.6元。如果将比较的单元下放到省级行政区,城乡之间的极差将更加突出。1993年,上海市(包括所属郊区)小学生的人均经费高达879.2元,而安徽农村只有125.6元,相差7倍;北京市初中生的人均经费为2157.7元,贵州农村仅为214.1元,相差10倍以上。至1999年,极差进一步拉大,小学生的城乡差距扩大到11倍(上海市3556.9元:贵州农村323.6元),初中生的城乡差距则扩大到12.4倍(北京市5155.2元∶贵州农村416.7元)。

而同一省区内部城乡之间也同样存在着巨大差距。以贵州为例,在整个90年代,其城乡小学生的人均经费差距都在3倍,初中生都在4.2倍。郑州市1999年小学生的人均预算内教育经费为河南省农村平均额的5.9倍,相当于滑县农村的14.7倍;关于初中生的情况,最高的新乡市与全省农村的平均数相差5.9倍,与最低的延津县相差11.4倍

3、教育财政改革:"以县为主"的局限

应当看到,城乡之间的巨大教育差距在一定程度上是城乡经济差距的结果。但同时也必

须承认,它是教育资源的汲取和分配制度即"分级办学"制度的必然归结。

自1985年实行的以乡镇为主的"分级办学"制度,作为一项至为重要的公共政策,未能起到统一调配资源以确保全体适龄人口平等地享受义务教育权利的作用,而是在单纯强调发挥地方"办学积极性"的逻辑下,将应该由政府、社会和家长共同承担的义务教育的"义务"主要转嫁给了农民,将理应由各级政府共同承担的责任主要转嫁给了乡镇和村。其结果是,不仅给广大的农村和农民造成了沉重的负担--1985-1999年间向农民提取的"教育费附加"总额超过1100亿元,1993~1999年间向农民征收的"教育集资"超过516亿元;乡镇财政则普遍成了"教育财政"--,而且进一步强化了城乡分割的二元教育制度。它不是将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在教育层面上缩小,而是将其扩散和放大,从而造成了农村教育的迟滞和城乡教育差距的扩大,农村少年儿童的失学和教师工资的大面积拖欠也随之变成了几乎不可逃脱的"宿命"。

所幸的是,在"分级办学"制度运行了16年之后,它的弊端终于得到了承认--虽然是一种谁也不负责任的默认--。去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新体制。今年4月26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强调要实现两个转变,即把农村义务教育的责任从主要由农民承担转到主要由政府承担,把政府的责任从以乡镇为主转到以县为主。5月中旬,国务院办公厅又在相关文件中对"以县为主"作了详细规定,其核心是县级政府负有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责任,即通过调整本级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教育经费预算,合理使用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做好"三个确保"(即工资发放、公用经费、危房改造及校舍建设),而乡镇不再承担义务教育投资责任的重压。新体制运行一年之后,据新华社的报道说,全国已有75%的县市实行统一发放教师工资,今年内则要求全部推行到位。

上述转变应该说是一个较大的改进。在县这一级更大的行政区域内调度教育资源,较原来的制度有利于提供农村教育资金,有利于减轻乡镇政府和农民的负担,也有助于缓和乡镇政权因向农民摊派教育经费而造成的紧张和冲突。不过,进一步的分析会使我们发现,县一级财政的实力决定了这一新的制度的先天缺陷,由此不能抱过大的期望。

在现有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县级财政所占份额很小,加上乡(镇)级财政也只超过全国财政收入的20%(中央政府占51%,省和地市两级占27%)。在现有的2109个县级行政区域中,财政收入超亿元的县不足600,包括574个国家级贫困县在内,财政补贴县多达1036个(均为1999年数据)。大部分县连维持"吃饭财政"的水准都困难,一些县全年的财政收入甚至不够用于教育的支出。

基于此,绝大多数县级财政显然无法担当教育经费投入主体的责任。进而言之,"以县为主"仍然没有摆脱教育上城乡分割的格局,因为县级行政区域仍然属于"农村",从乡镇为主到"以县为主",只是在农村内部调整教育资金的汲取和分配方式,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善农村教育的基础条件,缩小近20年来越拉越大的城乡教育差距。从对这项制度的最大预期来说,"以县为主"的教育财政可能缓解一县之内教育上"贫富不均"的情况,但却难以改变一个市或地区内部、一个省区内部、以及全国范围内极端"贫富不均"的局面,无法消除城乡之间教育的天壤之别。

中央政府似乎试图通过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和对贫困地区教育援助的力度来解决"以县为主"后农村教育财源不足的问题,但迄今为止,努力远远不够:"十五"期间总的投入额度只有330亿元,包括总计50亿元的"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资金;每年50亿元用于中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工资发放的专项资金;30亿元的"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资金(2001-2002年)。这些资金只相当于数年之前国家和地方政府一年内对农民收取的"教育费附加"和教育集资的收入。而即便将所有资金--不再出现中途截留--都用于国家级贫困县,每县每年能够分得的部分也只有1000多万元,最多能解决"吃饭"问题。有鉴于此,有必要采

取更大的举措来加以调整。

一是从教育平等和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理念出发,限定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水平和生均公用经费、教学设备的最大差距,以确保农村义务教育条件的改善和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差距的缩小。参照目前的现状,生均公用经费差距在全国范围内不应超过2倍,在同一省区内不应超过1倍,教师工资水平也应以不大于上述倍数为宜。当然,确定最大差距并非要将城市中小学的现有条件和教师收入砍下来,而是大幅度提高和改善农村的办学条件。

二是按照财权和事权相对称的原则,将过去十多年间颠倒了的权利义务关系彻底扭转过来,明确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作为义务教育投资主体的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以县为主"。中央应承担义务教育投入的50%左右,省和地市两级承担30%,县乡两级承担20%(其中县承担15%,乡镇承担5%)。中央政府承担的份额是就全国范围而言,省和地市两级也是就各自管辖的行政区域整体而言,并不意味着平均分配,而是结合前述第一条原则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

应该承认,在传统的城乡分治的思维和制度空间内,并不容易做到这两点。但是反过来说,如果不能从根本上调整城乡之间和各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依然在老框框里做小幅度调整,也就难以彻底改变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以及它同城市之间的令人感到残酷的差别,并且有可能拖垮普遍贫弱的县级财政--就象已经"拖垮"了的乡级财政一样。

通过调查,特大胆提出农村教育问题改革的几点设想:

(一)重新认识农村教育、构建农村教育新体系

农村社会、经济、文化多种差别的存在,要求农村教育发展模式必须从本地实际出发,允许各地自主创新。这样,农村教育的目标就会随之多元化,农村教育除了为城市培养人才外,更多的要承担起全面培养适合农村、热爱农村、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高中初级优秀人才。因此,农村教育要最大限度地强化地方人才的培养和稳定意识。要坚持教育与经济发展的一体化战略,从解放与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的实际需要出发,确定教育目标,设计教育模式,规划教育未来。我们可以借鉴高等教育改革的思维方式去兴办农村的教育事业,紧紧把握改善农村教育结构这一突出问题,力求办学的最佳效益。一是继续推进农村教育结构和布局调整。按照国家规定的相应标准,把义务教育阶段分散开去的学校,通过寄宿制或接送制等方式集中起来去办。该撤并的学校坚决撤并,该合并的班级坚决合并,该精简的教师坚决精简,使有限的教育资源优化组合、高效配置,发挥最佳社会效益。二是要进行学制改革。大力发展综合高中教育,其学制可以延长为4--5年。广开各种办学渠道,不断扩大综合高中的办学规模,使尽可能多的农村学生接受高一层次的综合高中教育。通过改革使农村教育形成"成职普"、"初中高"、"农科教"相结合的完整的立体网状结构和良性的运行机制。

(二)农村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全面发展的各级各类人才

农村教育要彻底摒弃以升学为目的,单纯教人学知识的偏颇做法,从这一认识出发,高度重视学生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注重学生精神品质的培养。精神品质是人的精神存在,它包括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三个方面,是人的最根本的素质。教育治贫,首先必须从解决精神贫困入手。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认识人与自然(包括社会)的矛盾中树立创业理想;在认识人与他人的矛盾中提升道德境界;在认识人与自我的矛盾中确定生命理念。通过社会理想、群体道德、个体生命理念三个层次动机的持久培养,激发并使学生最终形成比较稳定的想农村之所想,急农村之所急,为农村的振兴奋斗终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同时,要取得国家的政策支持与倾斜,通过有效的方式,办起富有地方特色的农村高等教育,从本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和造就一批留得住、用得上,能为家乡脱贫致富尽心竭力的高级人才。

(三)实施初中分流教育

农村初中在农村教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教育效益看,初中是农村新增劳动力的出口;从实现"普九"和巩固"普九"成果看,初中是重点和难点。因此,改革农村初中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任务。当今世界,发达国家为推动和促进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在实施农村教育过程中普遍重视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向农业输送高素质的农业技术人才和农业工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成为其农村教育的主体。同样,发展中国家也将农业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农村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采取各种措施,把农业职业技术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相比之下,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却十分薄弱,相当一部分学校仍然是以升学为主要目的,学校的一切活动都围绕着升学率,学校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的惟一标准也是升学率,分流教育根本无从谈起。在有些地区,当我们问及初中分流教育时,几乎所有的校长、乡教办主任都回避这个问题。不过他们承认,在农村初中如果真的实行分流教育的话,学生辍学率会大大减少。实施农村初中分流教育,缺少师资设备是客观原因,但思想观念不转变、思想认识不到位,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在农村教育中没有位置,这一主观原因是不能忽视的。

目前,我国农业正在由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智力密集型产业转化,急需各级各类技术人才,这就向农村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即如何适应这种变化,加速培养新的农业产业大军和技术人才,推进农业向现代化产业转化。据调查问卷,有86.7%的农户迫切希望孩子从小接受农业科普知识、基本农业劳动技能等方面的教育。为此,应当把农村初中教育定位在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为农村经济、社会进步服务上,在学生掌握必需的文化知识基础上,重视培养为农业服务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力度

长期以来,农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 2002年三门峡市教育部门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支出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7%,距离《教育法》规定的占国民生产总值4%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从提高全民素质与维护国家稳定的需要出发,教育经费预算仍需向欠发达的农村地区倾斜,建立起义务教育由公共资源负担的原则框架。这样才能杜绝义务教育普查中弄虚作假现象,提高义务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温铁军:《“三农问题”:世纪末的反思》,《读书》,一九九九年十二月

(2)孙传钊《隐蔽的遗产》,《读书》二○○一年九月

报告公文写作范文第4篇

述职报告是指担任领导职务的干部或单位负责人,根据制度规定或工作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向选举或任命机构、上级领导机关、主管部门以及本单位的干部职工,陈述本人或单位在一定时间内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书面报告。述职报告,按时间可分为述职报告、阶段述职报告和任期述职报告;按内容可分为个人述职报告、集体述职报告。

述职报告一般由首部、正文和落款三个部分组成。

1.首部。主要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或称谓等内容。

(1)标题。述职报告的标题有单标

题和双标题之分。单标题一般为”述职报告”,也可以在”述职报告”前面加上任职时间和所任职务;双标题由正标题和副标题组成,副标题的前面加破折号。正标题是对述职内容的高度概括,副标题与单标题的构成大体相似。

(2)主送机关或称谓。标题之下第一行顶格写主送机关或称谓。向上级机关呈送的述职报告,应写明收文机关;向领导和本单位干部职工作述职报告,则应写明称谓。

2.正文。由导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组成。

(1)导言。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任职介绍,说明自己的任职时间、担任职务和主要职责,简要交代述职的内容和范围;二是任职评价,扼要介绍任职以来的工作情况。这一部分力求简洁明了。

(2)主体。这是述职报告的核心,主要陈述履行职务的情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任职期间的任务完成情况,取得的主要工作成绩;二是存在的问题及

经验教训;三是今后工作的努力方向、目标或打算。

(3)结尾。一般要求用格式化的习惯语来结束全文,采用谦逊式结尾、总结归纳式结尾或表决心式结尾等形式。

3.落款。包括署名、成文或述职时间两种。也可以将署名放在标题之下。

述职报告写作要求:

1.标准要清楚。要围绕岗位职责和工作目标来讲述自己的工作,尤其要体现出个人的作用,不能写成工作总结。

2.内容要客观。必须实事求是、客观实在、全面准确。既要讲成绩,又要讲失误;既要讲优点,又要讲不足;既不能夸大成绩,也不能回避问题。只有客观陈述履行职务的情况,才能有助于上级机关和所属单位群众对自身工作作出全面、准确、客观的评价。

3.重点要突出。抓住带有影响性、全局性的主要工作,对有创造性、开拓性的特色工作重点着笔,力求详尽具体,对日常性、一般性、事务性工作表述要尽

量简洁,略作介绍即可。

4.个性要鲜明o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职责要求,即使是相同的岗位,也由于述职者个人的个性差异,其工作方法、工作业绩也不相同。因此,述职报告要突出个性特点,展示述职者个人风格和魄力,切忌千人一面。

5.语言要庄重。行文语言要朴实,评价要中肯,措词要严谨,语气要谦恭,尽量以陈述为主,也可写一些工作的感想和启示,但不得描写、抒情,更不能使用夸张的语言。

范文一:

各位领导,同志们:

XX年是”十五”计划的第一年,也是我受组织的委派,到××县国税局担任局长的第→年。按照组织原则,我应对××县国税工作负全面责任。一年来,我依靠市局和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依靠县局”一班人”的密切配合,依靠全局干部的大力支持,在税收工作中努力实践”三个代表”,夺取了全县国税系统两个文明建

报告公文写作范文第5篇

一、调研报告的类型

调查研究报告:

调查研究报告是集中体现社会经济调查研究结果的一种书面报告,它主要以文字、图表等方式将调查研究的重大结果表现出来,以引起人们对此类问题的关注,或者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和解决此类问题。

根据报告的性质、内容、读者对象等方面的不同,可将调研报告分为:应用性报告与学术性报告、描述性报告与解释性报告、综合性报告与专题性报告等。 应用性调研报告

应用性调研报告以实际工作需要为目的而撰写的报告,具有实效性、通俗性和针对性。它以政府决策部门领导、各类实际工作部门人员为对象,以了解和描述社会经济现实情况、提供社会决策参考、解决实际社会问题为主要目的。

写作要求:

注重对调查结果的描述、说明和应用;对调研方法、过程及工具等不大关心语言要求大众化,对社会现象的描述和分析没有十分固定的格式,更多地采取直观的方式进行说明。 学术性调研报告

以学术研究为目的,理论和专业性较强,科学严谨,主要以专业研究人员为读者对象。它着重于对社会现象的理论探讨,即分析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因果关系,通过对设计调查资料的分析或归纳,达到检验理论或建构理论的目的。

写作要求:

要求运用各个学科的有关理论和概念,在形式上有比较固定、比较严格的格式,结构严谨,论述的语言要求客观和严密。

描述性调研报告

着重于对调查对象进行系统、全面和综合性地描述,主要目的是通过对调查资料和调研结果的详细描述,向读者展示某一社会现象的基本状况、发展过程和主要特点。适用于弄清现状、找出特点为目的的调查研究。

写作要求:

强调内容的广泛和详细,要求面面俱到,同时着重描述的清晰性和全面性,力求给人以整体的认识和了解。

解释性调研报告

用调查所得资料来解释和说明某类现象产生的原因,或说明不同现象相互之间的关系的,主要是解释、说明、揭示关系和原因。

写作要求:

强调内容的集中与深入,看重解释的实质性和针对性,力求给人以合理且深刻的说明。 综合性调研报告

调研涉及面广泛,反映内容较为丰富,多用于反映某一总体各个方面情况或某一现象各个方面的内容。它通过对大量调查原始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和归纳,将一个组织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结构等作系统全面的反映出来。它涉及的方面较多、问题广泛、内容丰富。

写作要求:

为描述性报告。一般需用较大篇幅对调查资料进行系统、全面地描述,进而汇总分析和客观性说明,力求全方位反映调查主题。

专题性调研报告

针对某一特定现象或问题,围绕其调查过程对调研情况和结果进行说明的调研报告。主要针对急需解决的实际具体问题,揭示社会经济矛盾,反映公众意见。

写作要求:

为解释性报告。力求主题和结论鲜明、内容突出、问题集中、资料深入,提出的对策和建议十分明确,时效性强、篇幅较为简短。

二、调研报告的撰写步骤

1.确立主题

调研报告主题是调研报告所要表达的中心问题,是正调研报告的灵魂。明确适当的主题确立,是整个调研报告撰写过程顺利开展的前提。

一般来说,调研报告的主题就是该项研究的主题,即调研报告所要反映的中心问题也就是整个调查的中心问题。

当调查的内容很多,调查涉及的范围和领域很广时调研报告的主题可能会和调查的主题不统一。

2.拟定提纲

构思调查报告整体框架,将这一框架转变为具体的写作提纲。

拟定提纲作用

清理思路,明确报告内容,安排好报告的总体结构,为实际写作打好基础。 拟定提纲方法

对报告的主题进行分解,并将分解后的每一部分进一步具体化。

3.选择材料

以写作提纲的范围和要求为依据,即按照报告的骨架来选择,坚持精炼、典型、全面的原则,做到既不漏掉所有重要的材料,又使所用材料具有最大代表性和最强说服力。通常包括:数据、事例等客观材料和通过分析、综合、概括所形成的观点、认识、建议等主观材料。

4.撰写要求:

从头到尾一气呵成。使报告紧紧围绕所确立的主题展开,在整体思想、体系结构、内容形式、行文风格等方面前后一致,浑然一体。

全文写作完成后,要反复阅读、审查、推敲每一部分,认真修改好每一细节使报告不断丰富和完善。

三、应用性调查报告的结构与写作

一、标题

标题是引起读者注意的关键。要求:生动、明确、针对性强,打动和吸引读者。其形式有:

1.陈述式

直接在标题中陈述调查对象及问题。使调查的主要内容一目了然,优点:方便读者选择阅读,缺点:是千篇一律,太一般化,难以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2.结论式

以某种结论式的语言或判断句作为标题。优点是指明调查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或现象,具有较强的针对性;缺点:理论性强,不通俗易懂,比较呆板。

3.问题式 结构标题、导言、主题、结尾

以提问式的形式做标题,特点:十分吸引人的注意力。

4.双标题

有主标题和负标题共同构成报告的标题。主标题多以提问式和结论式表达,副标题多以陈述式表达。

写作总要求:

文要对题,报告的标题要与报告的内容相符,标题一定要与报告的内容相吻合。

二、导言

是调研报告的开头部分,它主要是向读者介绍调研的有关背景。主要是调研目的、意义、内容以及所使用的方法等。 写作方式

1.直陈式

即开门见山,平铺直叙,直接把调研的目的、内容、对象、范围等一样写出。

2.悬念式

先描述某一现象或问题,然后对此产生的原因、影响等提出一系列疑问,最后介绍调研背景。

3.结论式

在描述现象、提出问题的同时,直接写出结论。

三、主体部分

是整个调研报告的核心。在写作主体部分的内容时,必须考虑三个方面的因素: 主题的需要、调研材料的情况、整个报告的结构

写作格式通常有三种

1.纵式

根据调查对象本身所具有的时间顺序,从纵的角度来描述和分析。

2.横式

根据调查对象本身所包含的各种不同特征或不同方面,从横的角度来逐一描述分析和比较。

3.纵横交错式

将横、纵结果相结合,以其中一种结构为主

四、结尾部分

主要小结调查过程和主要结果,陈述调查研究的结论,并阐明调查问题产生或形成的原因、所具有的影响基础上,提出若干解决的办法或政策建议。

写作要求:

语言精练、陈述明确,简明扼要地列出几点,清晰地表明调查研究的主要结果,以及研究者的看法和观点。切中要害,让读者对调研结果中最有价值的结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要点:1.导言部分以介绍情况、说明目的为主;

2.主题部分则以详细描述现象或问题的实况、报告实地调查的结果为

3.结尾部分则以对这一社会现象的讨论以及解决问题的建议为主,以引起社会的重视,或供有关部门参考。

四、撰写调研报告应注意的问题

一、行文要则

1.用简单平实的语言写作。强调报告的客观性、准确性、严密性、简洁性。行文时,尽量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写作,以简单明了、科学严谨为标准,清楚明确地表达调查的结果。

2.陈述事实力求客观,避免使用主观或感情色彩较浓的语句。叙述中最好使用第三人称或非人称代词,尽量不用第一人称。

3.行文时应以向读者报告的口气撰写,而不可表现出力图说明读者同一某种观点或看法的倾向,更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

二、引用与注释

报告中经常需要援引别人的论述、结果、资料或数据,来支持、佐证或说明自己的某种观点或结论。

报告中凡是引用别人的资料,一定要注明来源,不能将他人的工作和成

果不加注明地在自己的报告中使用。

引用的方式:

1.引用他人原话、原文时,用引号引起来,再作上记号注明

2.只援引他人的观点、结论但并非别人的原话、原文时,则不用引号,只需在后面作上记号注明即可。

注释

在报告中引用别人的资料,以及某些不易理解的内容或概念,需通过注释来进行说明。注释可以指出所引用的资料来源,供读者参考查证;帮助读者解释报告中的疑难,可使报告不会中断和过于冗长;表示作者遵守学术道德,不把他人的工作或成果略为己有。注释的形式

1.夹注

直接在所引资料之后,用括号将其来源或有关说明括起来,对引文进行注释或提示。例如:“使用某一特定的数学模型要以已达到的某一量度层次为前提。”(布 莱洛克,1960) “我国15~24岁青年中,有82.3%的人已经就业。”(中国青年报.1986.4.10)

夹注一般和报告最后的“参考文献”相呼应,在参考文献中一定要列出一条与此夹注相配合的文献。

例如:【美】布莱洛克.社会统计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2.脚注

在所引资料处只注明一注释号,如在该资料的右上角用①②③等来标明,然后在该页的最下端,用小一号字体分别说明引文的出处、时间等情况,或作出有关的解释。

3.尾注

在所引用的资料处按顺序注明注释号,最后在文章的结尾处用小一号字体全部按注释顺序排出,分别说明引用资料的出处、时间等情况,或作出有关解释,并冠以“注释”的标题。

五、附录

附录部分:是将一些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研究细节的资料编排在一起,作为正文的补充。

主要有:

1.收集收集资料所使用的调查表、问卷、心理测量表等;

2.计算某指标或数据的数学公式介绍

3.某些统计和测量指标的计算方法介绍

4.某些调查工具、测量仪器以及计算机软件等

报告公文写作范文第6篇

法定社会组织的机关和部门的负责人一般要对权力机关如上级机关部门或者代表大会、董事会等作述职报告,这是推动社会组织工作的重要因素,对于促进和监督社会组织各项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述职报告可以说是工作报告中的总结性报告。报告是向上级机关陈述事项的上行文,属于行政公文中议案、报告和请示三个上行文之一。《国家行政公文处理办法》规定?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报告中的总结性报告多用于提交大会进行讨论,如各级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所作的;府工作报告,这种报告虽然是代表法定社会组织及其部门的,却是在报告人自身负有全责的情况下运转工作的,实质上就是述职报告。可以看出,述职报告是社会组织机关和部门的负责人向上级管理机关陈述自己某一阶段工作情况,进行总的回顾,找出内在规律,以指导未来实践的履行职务情况的口头报告。作为综合性较强的公文,属于报告的一种,又与总结和讲话稿相似。

一、述职报告的特点

(一)个人性。述职报告对自身所负责的组织或者部门在某一阶段的工作进行全面的回顾,按照法规在一定时间(立法会议或者上级开会期间和工作任期之后)进行,要从工作实践中去总结成绩和经验,找出不足与教训,从而对过去的工作做出正确的结论。与一般报告不一样的是,述职报告特别强调个人性。个人对工作负有职责。自己亲身经历或者督查的材料必须真实。这就要在写作上更多地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还要据实议事,运用画龙点睛式的议论,提出主题,写明层义。讲究摆事实,讲道理;事实是主要的,议论是必要的。在写法上,以叙述说明为主。叙述不是详叙,是概叙;说明要平实准确,不能旁征博引。

(二)规律性。述职报告要写事实,但不是把已经发生过的事实简单地罗列在一起。它必须对搜集来的事实、数据、材料等进行认真的归类、整理、分析、研究。通过这一过程,从中找出某种带有普遍性的规律,得出公正的评价议论,即主题和层义以及众多小观点(包括了经验和规律的思想认识)。议论不是逻辑论证式,而是论断式,因为自身情况就是事实论据。如果不能把感性的事实上升到理性的规律性的高度,就不可能作为未来行动的向导。当然,述职报告中规律性的认识,是从实际出发的认识,实践理性很强,也就不需要很高的思辩性。不管怎样,述职报告是否具有理论性、规律性是衡量一篇述职报告好坏的重要标志。述职报告的目的在于总结经验教训,使未来的工作能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因此述职报告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很强的借鉴作用。任何一项工作都不可能是凭空而来,总是具有一定的继承性与创新性。而继承性,就是要继承以前工作中的一些好的方面,去掉不好的方面,然后加以创新,工作才会有进步,完全抛离过去的工作创新是不可能的。策略性也是规律性的一个方面。策略即今后工作计划,是述职报告的重点内容。

(三)通俗性。面对会议听众,要尽可能让个性不同、情况各异的与会代表全部听懂,这就决定了讲话稿必须具有通俗性。对于与会者来说,内容应当是通俗易懂的。即使是专业性、学术性很强的内容,也要尽可能明晰准确,以与会者理解为标准。形式更是通俗的。结构是格式化的。语言则是口语化的。不同于一般的科学文章,更不同于一般的公文,最明显的一点是语言的口语化。一般的科学文章,主要诉诸人们的视觉,要让读者理解,语言就要概括精练,甚至讲究专业性。而一般公文尤其是行政公文,语言更是规范的,有的格式用语甚至是特定的,最重视的是准确、明晰、简练和。相反,讲话稿的语言则由讲话的本身性质所决定的,必须口语化。由于讲话是声入心通的人和人之间的传播活动,需要更加适应人们的接受心理,拉近讲话者和听众的心理距离,这就特别讲究语言的大众化、口语化。

(三)艺术性。述职报告的艺术性是魅力所在,直接影响着整个报告这一艺术生命体。这样,写作述职报告必然联系整体的讲话活动特点来进行。职报告?#19968;词,可以分为两部分来看待:?#36848;职?#65292;是主体的实质性道理。?#25253;告?#65292;是呈现表像而又整体的艺术生命体。报告者要两者并重。写作述职报告,最好从上述总的认识出发。

通俗性和艺术性,一般表现在口语化、感情化、个性化的语言上。写述职报告时要变文字为有声语言:1.语言生活化、口语化、大众化。2.多用短句子,注意长短交叉合理,随物(公务和感情)赋形。3.慎用文语(古语和欧化语),作点缀之用。4.少用单音词。5.避免同音不同义或易混淆的词语。6.不随便用简略语。7.还可以适当增加语气词如?#21543;?#12289;?#21527;?#20043;类。8.为了方便聆听,有些标点符号还要用文字代替,如顿号改为?#21644;?#65292;破折号改为?#26159;?#65292;引号表示否定时加?#25152;谓?#65292;括号补充另用文字说明等。

二、 述职报告的主题

述职报告这种带有艺术性的论说文,正如所有科学文章如议论文、说明文一样,一定要明确树立一个鲜明的主题,即一个判断句,还要在报告中反复突出。提取对现实公务的认识,一定要从客观上考虑报告对象所关心的问题,针对问题作出自己的解答。要适应受众的心理需要,使之产生亲切感、参与感和冲击力。主题一般是明晰的,但是,比起一般的事务性公文写作来说主题要集中、新颖、深刻得多。主题要概括全文内容即对社会组织公务情况的深刻认识及办事意向。工作的?#20027;张?#12289;目标,在报告中就是?#20027;题?#12290;确定主题,这是写作首要而且最为重要的工作。要总结出一个集中议论的句子即主题句口号、标语、广告语,深入人心,作为标题并贯穿全文、反复突出,还要符合记忆规律(7个字左右),最好让听众口耳相传。

1.主题的本质:抽象性观念认识,不是感受,是抽象的成果。清清楚楚。是逻辑判断。正确的主题认识应是从它的本质属性出发的。主题的本质属性是抽象性,也就是说,它是对于事物的一个中心认识判断。

主题的抽象性更表现在它的具体表达形式是一个逻辑判断句。正如古人所说,要?#31435;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65292;?#25193;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12290;正确的主题写法是一个有主语(可以省略)、谓语和宾语(也可以单独省略)的判断句。如文艺性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的主题就是一句话?#24535;愿军是最可爱的人?#12290; 2.主题句的层次:正如灵魂的高低决定着人的水平一样,主题句的高低也决定着全文的水平,也就是说主题句具有层次性。作者一定要充分发挥主观性,让主题句达到更高的层次。我们不谈作者自身修养的提高问题,仅就主题句本身的提炼简要地谈一谈。主题可以有五个层次。

(1)客观特色层次。主题句最基本的层次应该是客观层次,即主题句准确反映了演讲稿中心内容

的本质真实和客观特色。如:设经济效益高的?br> (2)时代特色层次。时代特色中最突出的是科学技术。这种主题句是具有科学技术新颖性和先进性的认识。 如:;设信息时代的?br> (3)文化色彩层次。这就要求作者的思想文化修养的提高。如:设小康(大同)的? (4)哲理意味层次。 哲理简单地说就是具有普遍性和永久性的理趣。如:设世界性的、永久

性的?

(5)审美生命层次。黑格尔认为美学是哲学的高度发展,而哲学又是人类所有认识的精华。所谓美,其实就是促发人们积极意义的高级生命及其自由创造的本质。据此,笔者以为,主题句最高的层次应该是审美的生命认识。如:?#24314;设全新的自由人联合体(马克思语)的?br> 3.主题句的表达:当然主题存在着具体的复杂情况,特别是因文体而异,但是都应用一句话来准确表达。在教学文体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以及应用文中,主题不论是称为中心论点、中心思想还是称为主旨,都应是一句简单的话。主题句的位置:

标题 较多主题句。或者正题是主题,而副题则是?#22312;某会议上的报告?#12290;

开头 一般要在段尾写出主题句。

中间 主要采用分析法分出二三层来,说明主题为什么(主张)和怎么样(措施),行文中兼用其它论证方法如列举事实的例证法。在中间部分的靠后处突出主题句。

结论 重申主题句,可以在字句上变化,或更深入一步。

附资料1:

述 职 报 告

2000年4月16日在山西河津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常务副市长 尚根仓

各位代表:

现在,我把自己两年多来思想工作情况作一汇报,请予审议。

一、履行职责情况

从98年7月份政府换届以后,我担任政府常务副市长,主要协助市长处理政府的日常事务,具体分管政府秘书处,机关事务管理局、体改委、民政局、信访局、档案局、民宗局、地方志办公室、旅游局、老龄委、残联和计划委员会。回顾总结两年多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抓学习教育,激励奋发向上。

我在政府所分管的单位,多数属于间接服务市上中心工作的后勤部门,这些单位有软任务没有硬指标,比较清闲,但也比较清贫,在社会向市场经济转型期,各种因素对我们这些单位也带来不少冲击。个别同志不安心工作,想变动岗位,不求创先进,只求过得去,思想消极,牢骚满腹,怨领导不重用。这种现象产生,固然有其大环境客观影响,但与我们平常学习不够、觉悟不高有直接关系。针对这种状况,我从提高政治素养入手,狠抓系统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两年来,我们十多次举行时事形势报告会、座谈会、研讨会,并在重大节日、年终岁末,结合?#19977;讲?#25945;育举行表彰会、总结会,对干部进行理想信念和党性、党风教育。通过一系列学习宣传教育,使大家都能够面对现实,实事求是地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认识问题。大家认识到:一定要好好工作,不工作就不能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工作岗位没有高低之分,只要观念改变,劣势可以变优势,只要有本事,冷部门也能作出大贡献。目前,各单位干部职工工作作风扎实,精神状态很好,人心思干,人心思进,不少单位在搞好本职工作同时,组织大家学科技、学理论,提高干部职工全面素质。

2、抓管理建章立制,鼓励争创一流。

毛主席讲过: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工作能否上得去关键在于单位一把手。一定程度上可以讲,一把手的水平有多高,工作的成效就会有多大。我由原来分管农口变为分管计委和政府口以后,针对这些单位服务功能较强这一特点,把?#35201;创历史辉煌,要争同行一流?#20316;为奋斗目标。在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下,各单位普遍建立了有利于促进工作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我还经常与各单位的负责人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强调一把手要学会宏观上把握大局,掌握科学的领导艺术。我用古人讲的?#21531;忙臣闲国乱,君闲臣忙国兴?#30340;哲理,启发大家要注意发挥班子成员作用:我用经济学家提出?#19977;管三不管?#36947;理,启发大家学会谋大事、办大事,切勿被事务缠身:我用?#19978;者为闲,能者居中,工者局下,智者在侧?#30340;管理经典,启发大家重视人才,发挥能人作用。两年来,我所分管的十多个单位,普遍出现了敬业爱岗、扎实苦干的可喜局面,确实成绩斐然。

民政局一甩在全区落后的帽子,城乡居民低保、县乡勘界、城乡义务兵优待金社会统筹、村委换届选举等工作全面启动,受到地区好评;档案局工作在全国遥遥领先,被评为全省先进单位;地方志办公室成为全区学习榜样,地区在我市召开现场会推广他们经验;信访局被誉为维护社会稳定功臣,局长贺胜局多次受到地委、市委表彰;市残联、市老龄委工作在全区、全省同行业冒了尖;市政府秘书处严格机关各项制度,使办公室工作井然有序,仅水电管理一项一年可节约经费数十万元;机关事务管理局克服资金困难等问题,顺利完成3000户居民供暧工程,供暖面积达15万平米,确属史无前例;市宾馆开拓创新,服务工作跨上新台阶,被地区评为先进单位并在河津召开了现场会;市计委抓重点工程管理,理顺基建工程程序,申报立项,争取国家投资,为河津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3、深入基层调研,为新世纪河津经济腾飞献计献策。

在这个世纪之交,人们都意识到我们将面临着一个历史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现在经济界都在大讲调产,各级领导强调今后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的整体运行质量和效益。我作为分管计划的副市长,责任迫使我考虑河津怎么办,河津如何搞调产。两年来,我先后用了两个多月时间,多次深入到山西铝厂、河津铝厂、河津电厂、振兴集团、太兴集团、森达集团和有关乡镇进行调产的调研,收集了百万字相关资料,先后写出十多篇关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论文,其中《突出发展铝工业,迎接新世纪的曙光》、《煤电铝联产,充满生机、活力的振兴路》、《三步走搞活铝业大蛋糕》、《山西可在河津设立煤电铝联产示范区》、《山西铝称霸新世纪的杀手锏》、《发展虚拟联合培植农业龙头》、《围绕挑战搞调产》等文章先后在《山西日报》、《山西发展导报》、《山西经济日报》、《运城日报》、《改革之声》、《城市经济》、《河津报》等报刊上发表,引起了各方关注和共鸣,《山西日报》工商部、《山西日报内参》,《山西发展导报》分别写信、打电话表示要来河津对煤电铝联产进一步调研,愿意就河津建煤电铝示范区一事在更大范围内进行呼吁。

我为什么要搞煤电铝调研,呼吁省上抓煤电铝联产示范区,一是我从掌握的信息认识到铝工业是新世纪最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因为今后铝产品市场需求量非常之大,发达国家现在人均年消费铝达37公斤,而我国仅为2.7公斤,目前市场上80%以上产品包装还是塑料和木料为主,在建筑和生产中木料品仍高达80%以上,按照国外发达国家的发展趋势,今后,这些产品以及工农业生产中一些高精尖产品的包装都将由铝产品所代替,可以预测发展铝工业市场前景十分光明。二是因为河津作为山西铝厂所在地,氧化铝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呼吁把山西铝厂铝产业蛋糕做大,对今后河津经济社会发展意义重大。试想,如果山西铝厂搞煤电铝联产,能尽快形成年产值达300-500亿大型企业集团,那将对河津带来多大税源,提供多少个就业机会,带动多少个相关产业发展。三是从河津振兴集团煤电铝联产典型实例中可以使我们看到煤电铝联产是一条充满生机活力的振兴路。煤电铝联产,可以搞活煤炭工业、电力工业、铝工业,还可以搞活地方经济,壮大地方财政。振兴集团自己挖煤发电,生产铝锭的每度电成本仅7-8分钱,吨铝锭成本仅8000-9000元,而同行业吨铝锭成本高达14000-15000元,河津有这样好的项目,应该呼吁各界人士高度重视,用煤电铝项目招商引资一定会给河津争取回更多的投资。

尽管我的劳动成果仅仅还只是一种设想,但我高兴地看到目前省委省政府已把煤电铝列为百项潜力产品第一项,省委书记田成平、省长刘振华在几次会议上都讲到了发展煤电铝。

关于农业结构的调产我也进行了重点调研,我认为农业调产最终要达到的目标是: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加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我提出?#21457;展虚拟联合构想?#65292;按照这个构想,重点对森达集团策划了两项联合:一是策划了媒体联合。由我牵线,山西日报社和森达公司签定了五年合作协议,《山西日报》、山西电视台进行广告投入就达到了200多万元,从而扩大了中森肉食品的影响和品牌的知名度。二是与名牌企业联合。今年以来我通过关系策划森达与洛阳?#26149;都集团?#32852;合,争取把森达作为?#26149;都集团?#19968;个分厂,如果合作成功,森达既可获得为春都加工产品丰厚的加工费,又可大批消化当地畜产品,增加地方税源,使森达尽快发展壮大。这项联合目前正在积极运筹中。我认为森达集团是很有希望的,如果让森达能尽快形成万吨生产规模,就可以达到2亿元产值,相当于现农业产值的两倍。这个龙头的崛起,将对河津农业推动和农民致富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二、思想作风建设情况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着人类有史以来以来最为迅速最为广泛最为深刻的变化,?#20840;球经济一体化?#12289;?#30693;识经济?#12289;?#30005;子商务?#12289;?#29983;物技术?#12289;?#22522;因工程?#12289;?#25968;字地球?#12289;?#30005;子政府?#12289;?#21152;入世贸?#12289;?#35199;部大开发?#31561;新名词、新事物不断涌现,我深刻意识到今天知识更新太迅速了,作为一个市级领导,不学习就要落后,不学习就赶不上时代潮流,不学习就要被历史淘汰。为了不辜负人民期望,更好完成人民政府所担当的各项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和指导经济工作能力。两年来,我在自己学习、加强思想建设上下了不少功夫,取得了一些效果。

一是学理论。两年中我两次参加地委党校培训班学习,用二十多天时间,比较系统地学习了邓小平理论、十五大报告、经济管理等方面知识。参加了北师大行政管理研究生学习班、公共关系学、初期阶段理论。在?#19977;讲?#25945;育中又利用近一个月时间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关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论述,学习了党章和共产党员生活准则。可以说这两年来,是我参加工作从事理论学习,受政治教育时间最长,内容最多,收获最大的时期,通过这一系列学习,使自己对?#20154;活着为什么,当官为什么,身后留什么?#30340;问题有了更明确认识,理想信念坚定了,工作思路清晰了,干什么的劲头觉得更足了。

二是学科技。当今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必须采用科技手段才能更快更多获取信息,加快知识的更新。我主要采取三种方法,来加快新知识的占有量,一用电脑充电,二是书海知识,三是利用信息家电获得知识。所谓电脑充电,就是利用计算机这个最先进的电子工具去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有人讲:?#21171;动工具使人手延伸,汽车轮子使人腿延伸,电脑使人脑延伸?#12290;这确实是真理,利用电脑是成功获取知识的捷径。还有一个形象比喻说:?#20108;十一世纪等于电脑加因特网?#65292;这也是至理名言,因特网和电脑把全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人类几千年历史文化和当代科学发明创造,都通过因特网公布于世。现在是知识共享的时代,我们不学电脑,就不可能了解到这些知识,更谈不上享受这些知识给人类带来的成果。强烈的求知意识,使我把购置电脑列为家庭第一投资,我不但给家里买了电脑,还自己出钱给办公室里配置了电脑。虽然电脑的档次不是太好,但充分满足了我这个电脑门外汉的使用,无论是工作之余,还是休息在家,我都能以最快的方式过得当天的国内外信息。两年来,我真正体会到了电子时代给我们带来的利处,我也由一个电脑盲变成了电脑谜。所谓书海知识,就是多看书。我特别喜欢看书,若让买一件好衣服多出10元钱我舍不得,但在买书上,哪怕是几十元、几百元,只要对我工作学习有帮助的书,我都愿花这个钱。书就是我的良师益友,虽然现在有电脑陪伴,但书还离不开我的生活,我每天看书时间不能少于30钟,机关给我订了三份报纸,我自己又订了三份,每天送来的报刊我总是把认为有用的文章剪下来,分类粘贴成冊,以备系统学习之用,近年来我剪贴的报摘文稿有厚厚的二十多本。利用信息家电获取信息,可以说我是充分发挥了电视、收录机功能,我进家门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视机,每天三吨饭都是与电视度过的。我在自己办公室也放了一个黑白小电视,这样一来工作稍有空闲的时候,我可以利用它看看各地新闻以及财经报道。还有一个对我有帮助的就是收音机了,凡外出办事的时候,坐在车上,走在路上我便会带上耳机听听电台广播。

有播种就有收获。电脑因特网有效的学习方法,使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明显感觉和以前有了变化,我自己觉得生活充实,而且在不断影响着身边的人,同时也促进了自己在更高层次抓工作的自觉性。比如我懂得了电脑,了解了因特网,我就特别重视信息中心的建设,先后争取财政为信息中心拨款五万余元,注册了河津信息网站域名,实现了河津政府上网工程,使河津成为山西省第一家县(市)政府上网的单位。河津政府网站开通标志着河津已经走向了世界。

两年来,我还被邀请为部分单位干部职工做了十多场关于知识经济、国内外形势的专题报告。我用21世纪白皮书对人类四个历史阶段划分论述启发大家认识?#35266;念比能力更重要?#65292;要求大家一定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我用20世纪出现的震惊人类三大科技工程,鼓励人们对新世纪生活要充满信心,我讲新世纪强者恒强、大者恒大发展趋势,启发大家一定要有紧迫感、危机感,一定要努力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学习的知识和获取的信息,也使与会者受到了启迪,推动了工作。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回顾检查自身存在的问题,我认为主要有三点?#31532;

一、自己作为分管常务的市长,没有能尽职尽责,有负于党和人民的期望。第

二、自己分管计委工作,在宏观调控、招商引资、争取国家投资方面没有充分发挥应有作用,对河津发展造成一定影响。第

三、自己党性不强,在工作较累的时候,也有过松弛思想,在廉洁自律方面有差距。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归根到一点,还是自己政治素质不高,还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解决不好的表现。

今后怎么办,我想,绝不能辜负党和人民对自己的重托和期望,一定要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放下包袱,抛开手脚大干,力争当一名合格的常务副市长

常务副市长的担子是很重的,其工作职责就是要协助市长处理日常事务,协助市长宏观把握全局,微观处理政府各种热点难点,充分发挥政府行政行为,促进改革河津经济和社会发展。自己一定要顾全大局,把人民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克服消极埋怨情绪,为了河津发展,为了维护政府形象,与政府班子成员搞好团结,放下包袱,积极主动协助市长抓工作,当好副班长。

2、努力学习,提高素质,提高工作能力,为河津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今后我要进一步精通电脑,积极参加各种理论学习,2000年攻读完北师大研究生课程,提高理论水平。要经常深入实际搞调研,每月要争取写出一篇论文或调研报告,为领导宏观决策当好参谋。要充分发挥计委职能作用,备好项目库,争取为河津争取更多建设资金。

3、严格要求,廉洁自律,塑造领导干部形象,当好反腐倡廉带头人

报告公文写作范文

报告公文写作范文第1篇便条可以有题目,也可以省略题目。便条开篇须有称呼语,但非正式的便条中称呼可以比较随便。日期部分可写在便条的右...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