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功能研究论文范文
保险功能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2002年是航天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发展及应用非常重要的一年。航天新材料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研制出了纳米颗粒炸药、碳纳米管高硬度材料、铝氧纳米管材料和新型密封材料、电子绝缘聚合物材料、新型“热塑料”材料以及原子级硅记忆材料和铝-硅合金等,并首次发现了纳米孔隙网材料等。航天新材料工艺也取得了重大突破:采用温轧法、粉末冶金法、非晶复合技术工艺、急速凝固法、树脂膜浸渍法和等温化学气相浸渗法制造出了高强度合金材料、梯度功能材料以及抗损伤复合材料编制机等。与此同时,新材料在航天应用上也有重大进展:形状记忆合金、量子隧道效应复合材料等高性能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火箭尾喷管应用纳米复合涂层、火箭发动机涡轮泵应用陶瓷基复合材料叶盘;采用复合材料排布机编制燃料箱;采用红外材料制成手提式定向反射仪以及用氮化物基材料制造出电子器件等。
一、新材料进展
在2002年成果最突出的当属纳米材料与聚合物材料领域。在纳米材料领域,纳米颗粒炸药的问世将有助于航天技术的发展,而利用碳纳米管制造出的高硬度材料可与碳化硅纤维、碳化钽等超硬材料相媲美,质量轻,适合制造飞行器的微型器件等。在聚合物材料领域,一种新型聚合物材料可增强未来火箭及卫星系统的结构件性能,还可使航天器天线在充气时获得所需形状,实现先进的通信及监视能力;先进电子绝缘聚合物材料可承受新一代航天系统运行中的超高处理速度及超高温度,可应用于天基雷达、卫星通信、高分辨率成像设备、高速计算机以及微型电子设备;一种新型“热塑料”材料可用来建造天基雷达天线。在信息材料、金属合金材料和复合材料领域,原子级的硅记忆材料可使未来计算机微型化,且存储信息的功能更为强大;一种高强度的铝-硅合金适合发动机的耐高温零部件,可使传统铝合金铸件强度提高到3到4倍;利用玻璃纤维与细铜丝制成的一种可用做天线和电子元器件材料的新型复合材料,可用于开发新颖的天线、滤波器以及其他电磁器件。这些新成果的出现促进了航天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为航天工业的进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2年新材料研究成果如表中所示。
二、新工艺进展
在2002年新材料工艺取得了如下几项重大突破:
1、日本采用温轧法制造出形状记忆合金
2002年8月,日本物质材料研究机构的菊地等研究人员采用温轧法制造出形状记忆合金。此合金结构件不仅可应用于航天工业的风洞工程,而且用其制成的精密螺钉可应用在卫星及飞机的零部件上。
这种工艺是在合金形成记忆效应的时效处理前进行轧制,从而省去了改善性能的热处理工艺。它采用添加Nb和C的FeMnSi形状记忆合金进行温轧,让其形状记忆效应获得较大改善。
2、新加坡采用粉末冶金法制取Ti-TiB2梯度功能材料
2002年3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的科研人员研究利用粉末冶金法制取Ti-TiB2系梯度功能材料取得进展。这种梯度功能材料已被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的结构件。
这种新工艺的原材料金属粉末采用了纯度为997%的纯钛粉(平均粒径为10微米)、纯度为997%的纯二硼化钛陶瓷粉(平均粒径为3微米)以及纯度为995%的碳化硅粉末作为烧结助剂用来提高二硼化钛的致密化程度。所设计的5层梯度功能材料,通过裂纹偏转机理有效地实现可韧化效果。所制成的梯度功能材料的断裂韧性比整体TiB2陶瓷提高了50%。
3、日本采用非晶复合技术工艺制取金属箔材
2002年5月,日本非晶态金属公司采用非晶复合技术工艺制取金属箔材。这种金属箔材可制造移动体天线、回转体、屏蔽材料、传感器等电子器件。
该工艺采用了特殊树脂。将这种树脂涂覆于非晶态金属箔表面后,即可将若干张非晶态金箔叠合复合成一体,可以制作成厚度从几毫米~20毫米以上的大块复合体,通常非晶金属箔的厚度仅有20微米左右。
4、英国采用急速凝固法制取高强度镁合金材料
2002年7月,英国科学家采用急速凝固法开发出具有极高强度和延展性的镁合金,可为航空航天工业提供优质材料。这种新型的镁合金材料具有100至200纳米的微细结构,其成分由97%的镁、2%的钇和1%的锌组成。这种新型镁合金的强度大约是超级铝合金的3倍,是目前世界上强度最高的镁合金。此外它还具有超塑性、高耐热性和高耐腐蚀性。
三、材料应用进展
2002年新材料应用也出现了重大进展:形状记忆合金和量子隧道效应复合材料等高性能材料的应用成为法国范堡罗航展的一大热点;美国在火箭尾喷管上应用2纳米厚的复合涂层进行耐火耐热实验,在火箭发动机涡轮泵上应用陶瓷基复合材料整体叶盘并采用复合材料排布机编制燃料箱,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还用红外材料制成手提式定向反射仪以及用氮化物基材料制造电子器件等。
1、形状记忆合金和量子隧道效应复合材料等广泛应用于航天器部件
2002年8月,高性能材料的应用成为法国范堡罗航展的一大亮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材料有形状记忆合金和量子隧道效应复合材料。
(1)形状记忆合金
欧洲空间局研制出一种被称作形状记忆合金的奇异材料。这些材料可以像橡皮筋一样拉伸,但是能够记住初始形状,拉伸之后一旦加热到一定温度就会恢复原来的形状。
这种形状记忆合金可以应用于航天器上的轻型温度控制调节器以及航天器发射后的太阳能电池板展开。
(2)量子隧道效应复合材料
量子隧道效应复合材料是一种传导性复合材料,其导电率随外界压力而变化,导电率与施加压力成正比。量子隧道效应复合材料可加工成片状和不同尺寸的粒状,最小颗粒直径可达15微米。当没有外界作用力时,量子隧道复合材料是极好的绝缘体,但如果对其进行挤压、拉伸或扭曲,就会变成类似于金属的导体,并且在外力撤消后,又会返回绝缘状态。由于量子隧道效应,量子隧道效应复合材料的敏感度非常高,电阻变化范围超过1万亿欧姆。量子隧道效应复合材料在本次航展上的应用是航天器的开关和调节器。
2、火箭尾喷管用纳米复合涂层
2002年3月,美国弗吉尼亚综合技术学院及州立大学与美国空军材料实验室研究出一种耐火耐热的纳米复合涂层。此涂层是一种不足2纳米厚的无机聚合物薄膜(称作POSS薄膜)。
美国空军正在用该涂层来对火箭尾喷管进行防护试验。除了提供高温保护外,薄膜的重量也比其它涂层轻。研究人员通过调整不同的有机成分后来控制POSS与飞机各种胶接剂的相容性。研究人员还发现有机组分会影响工艺方法以及最后性能,如光学涂层的透明性以及微电子涂层的导电性等。
3、火箭发动机用陶瓷复合材料涡轮叶盘
2002年8月,美国NASA对“捷径”(Fastrac)火箭发动机涡轮泵采用的陶瓷基复合材料整体式叶盘进行了测试。叶盘选用碳纤维增强的碳化硅材料。该材料采用等温化学气相浸渗法制造而成,纤维的体积含量为40%,松孔体积含量为15%。C/SiC的拉伸强度为434兆帕,拉伸模量为83吉帕。涡轮泵的试验表明,整体式叶盘提高了抗损伤能力和阻尼能力并减轻了重量。
4、用复合材料排布机\"编织\"燃料箱
2002年4月,作为下一代航天器用轻型燃料箱制造计划的一部分,NASA的米休德验收了一台由英格索铣床公司制造的自动纤维排布机(AFPM)。该机是用来制造外形复杂的环氧预浸复合材料,从而制成经济而实用的燃料箱。目前要将1公斤有效载荷送入轨道的成本是22~33万美元,而使用轻型复合材料燃料箱可以使该成本显著降低。
5、采用红外材料制成手提式定向反射仪
2002年5月,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材料与制造部无损检验分部与美国波音公司等单位合作开发出一种手持式定向反射仪(HHDR)。该反射仪可以对现代武器系统所用的涂层进行准确的红外反射测量。测量数据可以保证工程人员和维护人员对武器进行正确的喷涂、修理和恢复,提高涂层的效能,以保护空军的武器系统免遭基于红外的探测和跟踪系统的威胁。
6、采用氮化物基材料制造电子器件
2002年7月,美国空军实验室的传感器部、工业界以及院校用氮化物基材料制造出电子元器件。这种氮化物基的固态器件在10吉帕下的输出功率为40瓦,是传统电子器件的25倍,输出功率密度为98瓦/毫米,是传统电子器件的10倍。这种电子器件比传统的硅或砷化镓器件具有更高的抗极端温度及辐射环境性能。此外,氮化物基器件还具有可承受高电压(一般大于200伏)及高电流密度(大于1安培/毫米)的特殊性能。由于航天器需要在恶劣环境下工作,并且要求密度小、体积小的电子器件,因此具有独特的材料特性和功率特性的氮化物基器件可以用来改善微波放大器技术。这些传感器可应用飞行器、空基雷达、通信线路以及电子对抗等。
保险功能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數学美育就是数学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和美感教育。渗透数学美育,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发展创造能力。我们可以通过创设情境 、深研教材、动手实践等方式进行美育渗透。
【关键词】渗透;数学美育;塑造;人格
一、什么是数学美育
美育,又称美感教育。数学美育,就是数学教学中的审美教学和美感教育,也就是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中为什么要渗透美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而美育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而且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全面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一)渗透数学美育,激发学习兴趣
我们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表面上看,数学学习就是要跟一些枯燥的数字和算式打交道,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深深地迷恋上数学呢?浓厚的兴趣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小学生只有产生兴趣了,去深入了解了才能真正体味审美对象的内涵 。
(二)滲透数学美育,培养审美能力
在数学教材中,蕴藏着丰富的美育因素,教材把数学的抽象美、符号美、数的神奇美、数的和谐美和概括美、猜想美、浓浓的时代生活气息美、开放灵活美等融入在其中。教师在教学生学习图形的同时,如果能够说明这些图形、线条的特点和它的象征意义,就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
(三)渗透数学美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
美育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和习惯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我们的教学中,经常会有学生的书写不认真、不工整,作业格式不规范等现象,他们都是学习方法不科学,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经研究发现其实这一切都是在数学教学中,忽视审美教育的结果。假如教师能够在数学教学中从审美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四)渗透数学美育,发展创造能力
创造美是审美教育的最终目的。美好的事物能唤起儿童的愉悦,反过来,又能激发儿童去创造。因此,通过实施美育来促进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近代法国大数学家庞加莱说过,任何形式的创造无非是一种选择,然而选择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哪一条好呢? 当然有赖于一个人的学科知识的经验,但是对美的追求是一个重要的动机。
三、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
(一)创设情境,体现美感,激发兴趣
我们的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法是最普遍的,教师把所要探索、发现的问题隐含在情境中,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其中,那么问题解决的过程也会变得更加轻松和活跃。这种教学方法比较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对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具有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十年的变化”一课中,教师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创设情景:同学们早在十年前野生动物园里环境不是很好,许多的小动物都不愿意住进来,为了吸引更多的小动物,政府种了更多的草栽了更多的树,现在呀动物园来了许多的动物,教师边讲边演示课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完全调动起来了。
(二)深研教材,引导学生发现美,培养审美能力
数学教材中存在着大量的简洁的美,对称的美以及深刻丰富的内在美,这些都需要教师深入的研究,及时的启发引导学生去感受、欣赏、体验,使学生从抽象符号中看到美的形象;从逻辑推理中领略到美的神韵;从表面的形式中看到数学中内蕴的那种特有的美的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例如,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运动第四节“欣赏与设计”这节中的花瓣图形,风车图形的美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这些美丽的图形是如何得到的,学生在探索中不仅学会如何设计这些美丽的对称图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动手实践,深化审美体验,培养良好习惯
而在“数学活动中感受美、欣赏美、体验美”是数学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重要理念。仅仅凭借对美的事物的感知,所得的美感只停留在表面和潜层,是不深刻的,必须在感知美的过程中产生相应情绪体验,才能通过各种美的体验和品评鉴赏深化对美的形象认识与感知,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所以要精心的组织好真切的体验活动,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
如在教学《圆柱的体积》时,我设计了“捏一捏,变一变”的游戏。把操作活动和表达结合起来,让学生准备一个圆柱体的橡皮泥,然后通过捏一捏,变一变的活动,把这个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学生可以交流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化了,什么不变。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同时发展他们的数学转化思想。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数学的美育功能正是这样,让我们渗透数学美育,塑造完美的人格!
参考文献:
[1]吴瑞裘.美育教程[M].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2]吴振奎,刘舒强.数学中的美—数学美学初探[M].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保险功能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新型节能;环保功能;建筑材料
引言
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比较迅速的现状来讲,真正意义上的环保节能建筑是比较少的,很多人依旧在忍受着冬季湿冷和夏季闷热的环境,在这一发展局势下,建筑行业中积极采取绿色建材和产品认证制度,使用新型节能环保材料,在减少能耗上是非常必要而重要的。
1性能试验分析
1.1新型节能环保功能性建筑材料杀菌实验
根据相关方面制定出来的要求,本次实验中将选取大肠杆菌当做本次测试过程中的细菌。采用的营养液为琼脂培养基,它的主要成分有:5g的蛋白胨、3g的牛肉浸膏、1000mL的蒸馏水以及5g的氯化钠。实际的制作过程如下:
(1)往1000mL蒸馏水当中加入5g的蛋白胨、3g的牛肉浸膏、5g的氯化钠,并将其加热到煮沸状态,促使其溶解,并且防止出现外溢情况,补足蒸发过程中失去的水分。
(2)对该溶液中的酸碱度进行校正,控制酸碱度在7.4左右,采用绒布对溶液进行过滤,分别装在试管当中进行高压杀菌,高压为103kPa,进行杀菌时间为15min。将纳米TiO2材料在紫外线波长在393nm以内的照射下,从而发生光催化发应,最终起到杀菌作用。为更好检测纳米TiO2材料中杀菌的真实效果,以及对实验人员身体方面健康的保护,实验过程中采用紫外线灯管开展实验,其主波长为365nm,它正常工作功率为8W。
(3)实验结果:通过紫外线照射杀菌的1小时之后,实验结果为:普通的建筑材料完全不具有杀菌的能力;对于仅有单纯的纳米TiO2建筑材料上,细菌的存活率有3.15%;而自制功能性的建材上,细菌的存活率只有0.43%;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纳米微胶囊的变材,其具有的杀菌效果与单纯的纳米TiO2建材相比较,高出7.5倍左右。
1.2新型节能环保功能性建筑材料蓄能实验
(1)本次实验中采用的为普通建造材料,可进行移动的密闭小室,实验采用的设备为:可移动的密闭式小室、功能性建材过滤网、风扇、功率为8W的紫光灯、含VOC气体的样本等。充分的利用砖头砌成的密闭式小室,其尺寸制定成2m*2m*1.6m,墙体设定为24墙,内侧、部涂有厚度为5cm的微胶囊相变材料,并在其上方安装具有功能性的建材过滤网和微胶囊相变材料层,并在滤网之间安置8W的紫外线灯管。具有可移动性的密闭小室需要有良好密封度,空气的泄漏率在0.05/h以内。在两个可移动的密闭小室里面的两边安装辐射形式的温度测量仪,其内部的温度设定在26℃左右,并使其保持稳定的状态。
(2)充分利用热泵,模拟出西南地区的夏季环境,使得温度可以高到35℃环境,并且使其温度进入稳定的状态。
(3)将把两个可移动的密闭小室,一起移到该模拟夏季的环境当中,实验正式开始,利用辐射式温度测量仪,对两个密闭小室里面的温度数据变化真实情况进行分别的测量,实验需要的时间为10h。
(4)实验正式结束之后,从模拟的环境当中将可移动的密闭小室移出来,以备其他实验使用。
(5)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每1小时记录1此数据,可以发现,在前面的2h时,普通墙体的室内温度有升高1℃,功能性建材室内温度则在前面的3h之内一直维持在26℃不变;当时间到10h时,普通建材室内温度几乎和外界的夏季温度保持平衡,温度大概在35℃上下,而功能性建材室内温度只有28.3℃,在该过程中,没有用空调制冷对其温度进行调节。
实验结果表明:功能性建材墙体密闭室,其有着十分良好的蓄热功能和节能效果,对于西南地区夏季的炎热天气而言,可以做到一天之内不使用空调对室内的温度进行制冷调节,室内温度依然保持于较低范围之内,因此达到了最终的节能目的。
1.3新型节能环保功能性建筑材料空气净化实验
(1)通过对纳米的光催化材料进行充分的使用,从而达到将VOC完全消除的目的,这种方式是近些年来中才出现的一种全新的先进技术,这种全新的先进技术具有消耗能量低,操作过程简单简便以及可以连续不同的开展工作等诸多优点,因此,这项技术也日益受到了人们高度的重视。
(2)本次实验中采用的为普通建造材料,可进行移动的密闭小室,实验采用的设备为:可移动的密闭式小室、功能性建材过滤网、风扇、功率为8W的紫光灯、含VOC气体的样本等。充分的利用砖头砌成的密闭式小室,其尺寸制定成2m*2m*1.6m,墙体设定为24墙,内侧、部涂有厚度为5cm的微胶囊相变材料,并在其上方安装具有功能性的建材过滤网和微胶囊相变材料层,并在滤网之间安置8W的紫外线灯管。具有可移动性的密闭小室需要有良好密封度,空气的泄漏率在0.05/h以内。
(3)在实验小室内部放置VOC浓度测量仪,并且将紫外线的光源完全关闭,同时放置需要检测性能采用的的功能性建材滤网,然后通过注射器网内部注入一定的甲苯,让甲苯的浓度为1.40mg/m3即可,然后将风扇打开进行搅拌。
(4)等到甲苯在室内均匀分布之后。将光源打开,让功能性建材滤网对甲苯进行催化和分解;之后对室内甲苯的浓度进行定时的测量,对功能性建材滤网性能进行检测。
(5)实验结束之后将样机关闭。从排气口处将残余的甲苯排出,并且使用纯净水对小室进行清洁,为下次实验做准备。
(6)实验结果:功能性材料通过紫外线照射之下,每28min进行一次甲苯的浓度检测,经过1h之后,功能性建材滤网的小室中,甲苯的浓度变成0.25mg/m3,分解的概率高达83%;而普通建材滤网不具有降解甲苯功能。实验结果表明,此功能性建材有较强的甲苯分解效果。
2常见的新型节能环保功能性建筑材料分析
2.1石膏建材
石膏类的材料是一种较为常用的材料,其具有诸多优势,第一,石膏煅烧所消耗的能量与水泥和石灰相比较低,因此,采用石膏作为建筑材料可以有效的降低能源的消耗;第二,在材料的使用量方面来看,石膏建材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量与混凝土和实心砖相比,量更少。
2.2膜材料
建筑当中的膜材料是一种较常使用的材料,其具有密度小、透光性能高、耐久、保温、机械强度高、抗紫外线以及防火等诸多良好特性,是当前最佳环保节能建材之一。膜材料具有的特殊性能就是对光有着一定的透光率,因此可以有效的降低照明过程中的用电量。除此之外,膜材料还具有十分良好的反射率以及光的吸收率,并且导热性能较低,这样从某个角度来说,太阳的辐射进到室内的概率有效的减少,热量传递减少,是一种全新的无污染高性能建材。
2.3植物纤维
废弃物当中的植物纤维同样的一种具有多种特殊性的材料,其最大的优势就是具有生物资源可再生,其中主要采用的材料为农作物当中的废弃竹子、废弃木质材料、秸秆等。我国是个农业方面的大国,农作物当中具有诸多植物纤维,这些植物纤维具有很好的性能,并且环保无污染,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该性能具有很强大的应用潜能。
3结束语
迄今为止,新型节能建筑材料的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着我国建筑设计的方式和施工工艺的诸多代表之一,并促进着建筑节能材料向更高质量上的发展,减少着我国建筑行业的能耗量。对该项开展相关的研究,全面的掌握诸多不同的材料最为基本的性质,可以有效的节省能源,从而满足居民对环境以及健康方面的需求。
参考文献
[1]俞桂良.建筑工程中建筑节能及新材料工艺应用的探析[J].中国住宅设施. 2010,(10):123-124.
[2]唐易达.新型节能环保功能性建筑材料的性能研究[J].建筑科学.2010,(02):105-106.
作者简介:於斌(1969-),男,辽宁抚顺人,副教授,研究方向:结构工程、工程项目管理。
保险功能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功能主义;设计;德国
文献标识码:A
功能主义是一种创作方法、艺术流派和美学理论。它着力解决形式和功能、美和效用的关系问题。功能主义在19世纪成为专门关注的对象,这与当时欧洲的艺术实践有关。当时欧洲的建筑和实用艺术中出现了繁缛的装饰,绘画中充斥着虚假的华丽。对艺术现状的不满,促使许多艺术家和理论家从文化发展的立场重新思考艺术的形式和功能问题。功能主义流派主张形式追随功能,提倡简约理性的设计,通过机器时代技术与设计的统一,达到生产的标准化和高效率,反对过度的装饰。
一、早期功能主义基本理论的重新解读
1、功能主义的起源
1923年,意大利建筑师阿尔贝托萨托里斯在《功能主义建筑的因素》一书中阐述未来主义时,第一次在艺术理论中提出了功能主义概念。然而功能主义最基本的原则“形式遵循功能”在1896年就由美国建筑师萨利文提出来了。功能主义的先驱者有洛斯、萨利文和赖特。
(1)洛斯(Adolf Loos,18701933):反对商业性的虚伪和批判伪美学
洛斯认为现代人已经“成长得更雅致、更精妙了”。狩猎的游牧人采用多彩的外套是因为他们要用颜色来区分自己,这是功能的需要。而现代人已经有了衣服作为标志,就没有必要再像原始游牧人一样穿戴古怪以达到被识别的目的。“巴布亚人在他的皮肤上、船上、浆上,总而言之,在一切他能够用手摸到的东西上,都刺上花饰。他不是罪犯。一个纹身的现代人不是个罪犯就是个堕落的人。监狱里的犯人有八成是纹过身的。纹过身而还没有进监狱的人都是潜在的罪犯或者堕落的贵族。如果一个纹过身的人清清白白地死掉了,这就是说,他死在犯杀人罪之前。”也就是说,现代文明人如果像原始人那样纹身,那么他一定是罪犯或者堕落的贵族。
其次,装饰造成经济和资源的浪费。洛斯说:“如果我想吃一块姜汁饼,我就要挑选一块光溜溜的而不是一块心形的、婴孩形的或者骑士形的,上面盖满了装饰。”“在没有必要装饰的东西上进行装饰意味着浪费劳动和蹧蹋材料。”
再次,对新颖装饰的盲目追求导致商品的质量被忽略、材料的耐用期短、产品粗制滥造。因为讲究装饰的商品通常在形式上是短暂的、不再重复的,比如仅仅为某一场合缝制的舞会服装。而对于一些日常用品,工厂主们为了使顾客向他们购买越来越新的产品,迎合顾客对装饰的需求,人为地促使形式变更。产品的价格基本上取决于形式的新颖,而不取决于产品的质量。
通过《装饰与罪恶》,洛斯表达了他反对装饰的理性主义立场。洛斯的《装饰和罪恶》一文已经发表一个世纪了,现在回头来看,装饰并非都是罪恶。不过,洛斯反对商业性的虚伪和批判伪美学的观点,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积极意义。
(2)萨利文(L.Sullivan,18461924):艺术创作的真正标准是形式和功能的相互关系。
萨利文是美国芝加哥建筑学派的首领。芝加哥建筑学派的成员都来自美国的芝加哥大学。1871年一场大火使芝加哥几乎遭受灭顶之灾。芝加哥“浴火重生”之后,开始一系列大规模的重建,城市得到迅速扩张,一个全新的建筑学派因此诞生。出于防火的需要,芝加哥在大火之后诞生的高层商业办公楼纷纷以强调耐火作为其第一属性,由此摆脱了纽约的高楼复古式样的窠臼,开创了基于工程技术与实用需求考虑的芝加哥学派。
1896年,萨利文在《从艺术观点看待高层市政建筑》一文中,批评一些建筑师在解决新任务时不善于摆脱旧风格和旧方法,认为艺术创作的真正标准是形式和功能的相互关系。为了证明其正确性,他阐述了一条自然规律:“无论何地,无论何时,形式都追随功能规律就是这样。功能不变,形式也不变。悬崖峭壁和绵绵山脉长期不变;闪电形成时获得了形式,瞬间又消失了。任何一种物有机物和无机物,一切现象物理现象和形而上现象、人的现象和超人的现象,任何一种理智活动、心灵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基本规律在于,生命在其表现中被认知,形式永远追随功能。规律就是这样。”
以萨利文为核心的芝加哥学派在芝加哥城市的大火重建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在他们的主张下,一栋栋摩天大楼拔地而起,其中,有常见的矩形建筑物,也可见梯形的,菱形的,正方形的,尖塔形的,圆形的,半圆形的,三角形的等等。造型多呈规则的几何形,这也是后来功能主义的特点之一。此外。为了增加室内的光线和通风,简单的立面和整面的玻璃幕墙也成为芝加哥学派的建筑特点。
(3)赖特(Frank Lloyd Wright,18691956):与威廉莫里斯殊途同源者。
赖特对功能主义的贡献我们主要应该认识到两点:第一,赖特对萨利文的声明远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第二,赖特与威廉英里斯都是具有前瞻性的设计者,他们意识到同样的问题。得出截然相反的结论。
赖特认为,19世纪末期是钢铁和蒸汽的时代,新文化真正的编年史应该借助钢铁和蒸汽来编写。因此,应该研究机器对人们的影响。而不能让机器浪费原材料,不能以工业方法批量生产伪劣产品。赖特呼吁掌握机器的艺术潜能,以改善人的生活质量。
同样是意识到工业化机器时代的来临后生产和艺术相分离的问题,威廉莫里斯主张恢复原来的手工艺生产,而赖特和德国的功能主义者则主张通过艺术与技术的结合,将艺术推进到一个新的角度。为了解决同一个问题,所秉承的两种方法却背道而驰。这种对现代设计理解的差别很快带来了不同的结果。虽然英国是第一个实现工业化的国家,世界上第一所专门的设计学校是1837年在英国成立的;第一个现代设计的标志伦敦郊外的水晶宫是在英国诞生的,第一位被视为现代设计先驱的仍然是英国人莫里斯,但“直到1913年,英国整个电气工业基本上是依靠德国西门子及它的子公司。相反,这时德国的AEG公司已经有了像贝伦斯那样优秀的设计师,他们的电气炊具和电水壶等家用电器几乎垄断了英国的市场。所以,我们有时禁不住认为,英国的设计师具备艺术家的气质,而德国的设计则更具备工程师的天然禀赋。
2、功能主义在艺术设计中的展开
功能主义在艺术设计中的展开主要集中于德国,从“德国艺术工业联盟”的成立一直延续到包豪斯,功能主义的设计理念在德国的艺术设计中得到完整的体现,功能主义已经从它起源之时对建筑设计的关注扩展至对工业设计的关注。
(1)赫尔曼穆特齐乌斯(Herman Muthesius,18611927)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余波对德国功能主义的启发
穆特齐乌斯的理论贡献在于考察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余波,形成功能主义的立场并以其独特身份将这种功能主义理论付诸德国当时的设计研究和教育实践。
穆特齐乌斯(Herman Muthesius,18611927)是建筑家、实用艺术家和艺术理论家,作为德国驻伦敦大使馆建筑专员,穆特齐乌斯在英国工作了长达7年之久。当时英国是德国最主要的政治对手和军事对手。穆特齐乌斯去英国有两个明确目的:一是分析英国建筑、实用艺术和日用品生产发达的原因,研究在出口方面赶上英国的可能性;二是透过主流艺术趣味,考察英国人的思维方式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以揭示英国的社会潜力。
威廉莫里斯是穆特齐乌斯一直景仰的设计领袖。莫里斯突破了过去设计仅仅作为审美情趣问题层面上的这一局限,而把它看成是更加广泛的社会问题的一个部分;由于把设计放人更广泛的社会层面,因此设计应该注重实用主义功能。莫里斯把当时英国人不喜欢公开谈论的私人住宅和居住环境问题变成讨论的对象。他建议采用风格轻盈的室内装潢、明亮和色彩鲜明的墙纸、新的灯具和家具。在查尔斯沃塞(CharlesFAVoysey,18571941)为代表的一批英国设计师作品中,清新、轻巧、实用的风格呈现得越来越清晰。
在19世纪最后20年间的英国,沃塞的设计影响巨大。而这段时期,正是穆特齐乌斯在英国考察设计状况、观察艺术与手工艺运动余波的时候。沃塞受过建筑训练,喜爱墙纸和染织设计,与莫里斯等人交往甚密。沃塞的作品继承了罗斯金、莫里斯提倡的艺术与技术结合、以及向哥特式和自然学习的精神,设计风格简洁、大方。他风趣地说:“丑陋的杯盘碗碟比冷了的饭菜更致命,后者伤身,前者伤你的灵魂!”沃塞设计的壁纸得到凡德韦尔德的评价是“一派春意盎然,犹如亲临其境”。
像许多外国人一样,穆特休斯为英国的实用主义所震动,特别是在家庭的布置方面。
从英国回国后,穆特齐乌斯担任普鲁士贸易和手工艺部顾问。为了利用英国在物质文化领域里的艺术经验,他做了一系列工作:首先,他改革艺术教育,并吸收现代建筑的激进代表如贝伦斯等参加这一工作;其次。继续从事研究活动,并积极地将研究的成果付诸理论与实践。
(2)凡德韦尔德(Henry Van de Velde,18631957):图案装饰问题在其的理论中的重要地位
1914年,在世界大战爆发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科隆展览会如期举行。在会上,穆特齐乌斯提出了10点论纲,在会前预先分发给每位与会代表,主要的观点是主张设计师们促进产品的规范化、标准化,生产那些能够以高质量而满足出口贸易所需求的产品。凡德韦尔德对穆特齐乌斯的观点逐条加以反驳,气氛紧张到达白热化的程度。韦尔德反对规范化和类型化的任何建议,认为每个艺术家都是热情的个体,是自由的、独立的创造者,本能地反感别人把他的创作塞进陈腐的形式中。
图案装饰问题在凡德韦尔德的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他指出,清除一切物品各种无意义的、没有任何存在权的、因而没有任何美的装饰,已经成为一项迫切的任务,这是实用艺术和图案复兴史上的关键时刻。同时,他又反对简单地摒弃图案装饰,主张真空应该得到填补。在凡德韦尔德的理论里,图案装饰不是由艺术家的随意幻想产生的,而像工程师构建蒸汽机、铁桥和大型车间的形式一样,受到一系列客观因素的制约。图案装饰服从工程师在自己的工作中服从的那些规律,它们应该适应技术。图案装饰的线条遵循数的关系,这种关系犹如音乐的纯抽象结构,从形式的和谐、完善中产生出来。
通过深入解读凡德韦尔德的理论我们不难发现,功能主义并不完全摒弃装饰,没有装饰的也不一定就是功能主义。此外,规范化并非功能主义的属性特点,这是功能主义者在特殊历史时期提出的一个命题。
(3)贝伦斯(Peter Behrens,18691940):现代产品具有自身的、而不是从手工艺那里借用来的价值
贝伦斯(Peter Behrens,18691940)是世界艺术史上第一个担任工业公司艺术领导职务的人,德国乌尔姆高等造型学校校长马尔多纳多称他为“第一位现代艺术设计师”。作为功能主义者,贝伦斯的突出贡献是将功能主义的设计理念实现于工业产品的设计上,并完成了工业产品的简洁外貌和功能性相统一的审美理想。
1907年,贝伦斯担任德国通用电力公司(AEG)艺术经理。成立于1887年的通用电力公司当时已经成为超级垄断组织。它通过遍布世界各地的网络销售产品。因此,贝伦斯注意到统一产品风格,形成公司品牌理念的重要性。为此,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第一,设计了统一的形式语言,即制订统一的“公司风格”。他全面负责公司的建筑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以及产品设计。从而使这家庞杂的大公司树立起了一个统一完整的、鲜明的企业形象,并开创了现代公司识别标记设计的先河。他设计的AEG三个字母形象的图案作为企业标记统一应用于产品、包装、海报、便笺、信封等方面,这成为后来的视觉识别系统(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简称CIS)的雏形。此外,贝伦斯还设计了通用电力公司的工人住宅和位于柏林的公司的汽轮机车间(19081909)。第二,制定公司纲领和工业产品的样品,并且制定批量生产的技术复杂的产品的艺术设计方法,这些方法后来成为现代艺术设计的职业手段。贝伦斯方法的主要内容在于产品形式的几何形变化。
贝伦斯亲手设计了电钟、弧光灯、电风扇、电水壶等。这些设计理念也体现在他自己设计的一些工业产品中。利用几何图形的审美化设计出的产品为产品的标准化和大批量生产带来很大的可能性。比如,对电水壶的设计,贝伦斯制定三种壶体、两种壶盖、两种手柄及两种底座,从中选择并加以组合,共有24种样式;电壶有水下加热电阻丝,锤击的效果及藤条覆盖的手柄显示其为手工制作。他是第一个改革产品设计使之适合工业化生产的设计师,他设计的电水壶充分考虑了机器批量和标准化生产的特点,水壶的提梁和壶盖都可以和别的造型的水壶配件互用。
发展到贝伦斯这里,现代产品具有自身的、而不是从手工艺那里借用来的价值,换句话说,贝伦斯设计出来的供大机器时代生产的产品,其精确的制造、优美光洁的弧线、完善的功能是手工艺作坊中所不可能生产出来的。
功能主义的全盛是在包豪斯完成的。这里暂不赘述。
二、德国人内在心性的感性与功能主义理性设计悖论的内在原因
有一个问题值得我们思考:为什么功能主义在艺术设计中的运用主要发展在德国?这与德国文化和民族精神有关。
德国人严肃沉默、不苟言笑;他们注重实际、不尚浮夸、从不张扬;德国人脸上时常透着日尔曼民族冷峻、严谨的气质;德国的产品设计理性、实用、线条简单明快;德国人善于思辨,这是一个诞生了黑格尔,康德,马克思,叔本华,尼采的国度,欧洲哲学的历史几乎是用德语写成的。
德国人也曾是世界历史上最为疯狂的民族。直到现在我们耳边似乎还响着德国原始尚武意识给世界带来过的战争的铿锵之声;希特勒统治下野心高于一切的德国还让我们不寒而栗;伟大的思想家黑格尔竟然也有这样的论断:“战争是最伟大的纯洁剂,战争有助于因长期和平所腐化的各国人民的伦理健康,正如刮风使海洋去除长期平静所造成的污秽”。
在德国人的冷峻外表下,在德国设计的理性风格里,埋藏的是审慎的思维和纤细的感情。大片的黑森林幽暗晦涩的光线、坎坷的历史造就德国传统民族性格中的悖谬性:敏感阴郁的内心、审慎的内省和思辨的传统,冲出黑森林的野心造就的原始尚武意识偶尔会疯狂显现,但绝大多数时候总是将一切小心地埋在内心世界。
这样我们可以发现德国为什么能沿着功能主义的路走下去:独特气候和自然环境下滋生出的不安全感使德国人谨慎、不冒进、深思熟虑,所以现代主义设计的先锋在设计史上是英国人而非德国人;日尔曼人的神秘气质让他们本能地将内心的感情掩埋在冷峻简洁的设计外表和一丝不苟的细节设计下;功能主义能一直在德国发展下去的根本原因是日尔曼人与生俱来的坚毅性格。
保险功能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功能对等理论;商务英语翻译;归化
0 引言
随着经济文化的进步,以及各国贸易往来的频繁,商务英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人们加大了对商务英语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的重视,越来越多的语言学者们也开始进入商务英语翻译的研究领域。作为一门具有专门用途的语言,商务英语有着自己独特的文本特点,想要做好商务英语翻译,离不开专业理论的指导,本文引用了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作为理论依据,分析了功能对等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1 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
奈达是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翻译理论家。他的翻译理论在世界翻译领域界中具有极高的价值,被誉为“现代翻译理论之父”。奈达在1964提出了两个对等理论。他在《翻译科学初探》一书中首次提出“形式对等(formal equivalence)”和“动态对等(dynastic equivalence)”理这2个对等概念。但从他更倾向于后者的使用,由于“动态”这个词往往会给人产生误解,于是他在“动态对等”理论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理论,并成为世界上著名的翻译理论。在奈达看来,所谓“翻译”,就是在翻译的过程中,使用最自然、最贴近的对等语,实现对译文源语信息的再现[1]。功能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译文的读者读到此篇文章时的反应应与原文的读者读到此篇文章的理解大体上是一样的。所以,功能对等中的“对等”指的是语言的风格和语言的意义上的对等。动态对等包括4个方面的对等:第一个方面是词汇对等,第二个方面是句法对等,第三个方面是篇章对等,第四个方面是文体对等。奈达认为在对等过程中要优先考虑意义的对等,其次考虑形式的对等。如果能够做到动态对等,译文中虽然同一信息是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出来的,但是在原文与译文的读者读过以后都能正确地领悟文本所表达的意义。
功能对等理论还存在归化和异化及意译与直译的问题。其中,异化和直译强调忠于原文,要求译文与原文的形式相近,具有准确性。而归化和意译则强调译文的通顺性和实用性,强调是否易于被人们所接受。在奈达的进一步研究中指出,由于使用不同语言的人们的语言使用习惯和文化存在差异,同一信息的表达方式是不同的,所以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为实现等量信息的传递,就需要修改原文的表达形式,以期符合译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在不同文化中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表达形式,从而更好地实现功能对等。由于在翻译活动中完全对等是很难实现的,所以功能对等理论中的“对等”是相对的,要根据实际情况操作,以避免译文晦涩难懂。
2 从功能对等理论下分析商务英语语篇的特点
商务英语是英语的一种功能变体,是专门用途英语中的一个分支,适于商务场合中应用,或者说是一种包含了各种商务活动内容、适合商业需要的标准英文。而这些商务活动包括技术引进、对外贸易、招商引资、对外劳务承包与合同、国际金融、涉外保险、国际旅游、海外投资、国际运输等[2]。在国际贸易合作中,商务英语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国际商务交流的重要途径。从词汇和语法的角度上看,商务英语所使用的词汇专业性强、语体规范、语言简洁、多社交性套语,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功能对等的原则。
2.1 词汇特点
商务英语词汇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词汇的翻译强调专一性,词义要准确,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歧义,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商务英语的词汇都是缩略词汇,其中包含大量专业术语,具有商务含义的普通词或复合词,以及缩略词等[3]。例如,单证中的词汇B/L(bill of lading,提单)、charges(运费)、rate charge(费率)、D/R( dock receipt,场站收据)、specification(规格、等级)等,这些词汇只有通过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才能够掌握。商务英语词汇还存在大量使用古语词的特点,古语词属于正式用语,符合商务英语用语精准、简明的特点。常用的有hereinafter(在下文中)、therein(其中)、herein(在此)、hereby(下述)、whereby(根据)、thereof(由此)、whereas(鉴于)等。古语词的使用增强了商务文本的正式性和严肃性。
2.2 句法特点
在商务信函的撰写中多使用短小精悍的简单句、并列句。意义明晰(clarity)、用词简洁(conciseness)、礼貌周到(courtesy)、信息完整(completeness)、语言正确(correctness)。在商务合同及相关法律文件中则多实用长句、陳述句及复合句。正式的合同应详细而具体,说明合同双方同意的条款,列出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与交易相关的所有内容[4]。词语的使用要避免歧义或含糊,体现了商务用语的严谨。商务英语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在语言的使用中应避免个人感情色彩或主观性语言,在词语的使用中避免人称代词和物主代词的出现。在表达上尽量使文意明白晓畅、逻辑关系鲜明、表达准确。可使用逻辑关系词如as a result、due to等。
2.3 语篇特点
商务英语的专业性极强,句法强调简洁且富有严密的逻辑性,而在语篇上,强调特定的商务语篇,应采用特定的语篇结构[5]。商务英语应用文应具备哪些特点呢?从商务语篇的整体角度来看,需要具有完整(completeness)、简洁(conciseness)、具体(concreteness)、正确(correctness)、清晰(clearness)、礼貌(courtesy)及体谅(consideration)7个特点,这7个特点是商务英语在使用时需要遵守的7项原则。表达内容完整清晰、使人一目了然,内容具体、信息明确,例如在报盘还盘时应注明具体的数据。书面用语不仅要简洁,还有做到礼貌和体谅,用语委婉而且要顾忌对方的感受,站在对方角度考虑。
3 功能对等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翻译
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解决了长期以来的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的争论。在形式对等与功能对等之中奈达倾向于功能对等,要求译文尽可能地还原源语言的意译,即译文所表达的效果和读者的反应应与原文读者的反应一致。翻译不仅是词汇意义上的对等,还有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此外,不同语言具有不同文化内涵,在翻译过程中不能让形式掩盖了原语言的文化内涵。因此,译者在最大限度地展现源语言的文化的同时,还要使译文符合译文读者的文化,通过翻译消除不同文化上的差异。由此可以看出,奈达倾向于意译与归化。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直译、意译和归化也是重要的指导理论。
3.1 商务英语中的直译
直译是最直接、最简单的翻译,在原文与译文之间不存在用词或文化差异时,可采用直译方法进行翻译。直译不是逐字逐句地翻译,直译是准确、全面地翻译原文,整个过程中不删减或添加任何成分,完全保留原文的风格与情感。
译文需将原文中的信息准确完整的翻译过来,原文与译文均使用规范正式的语体。
例:In consideration of mutual convenience, promises,benefits,and terms of this agreement and for good and valuable consideration, the benefit of which is hereby acknowledged, the parties hereto agree and promise to honor the following conditions.
译文:本协议考虑到双方的便利,承诺,利益和条款,以及良好和与受益价值相等的回报,协议双方现达成如下协议,并承诺信守合同。
译文与原文表达方式的风格保持一致,表达准确。
3.2 商务英语中的意译
意译要求译者不受原文形式的限制,通过适当的形式和流畅的语言将原文所表达的深层含义表达出来,使译文符合译文语言的结构特点,灵活地表达原文,更易于读者接受。
例:Any addendum to be agreed in future must be considered as integral parts of this contract.
譯文:今后的任何附件必须被视为本合同的组成部分。
在这里将addendum to be agreed译为附件,符合汉语简洁明了、清晰易懂的表达习惯。
又如,ABC is a new generation of modelling foundation,which refines facial contours while illuminating the complexion with a pearl-like radiance. Its ultra-fine and silky texture glides smoothly onto the skin to adorn it with a powdered veil.
译文:ABC是新一代的美容护肤产品,在改善皮肤的同时为皮肤增添珍珠般的光泽。只需轻轻涂抹一层,便可使您的皮肤如纱般细腻柔软。
因为这段材料是化妆品广告,所以modelling foundation应译为美容护肤产品。广告翻译在保证原文内容的准确表达的同时更要注重广告语的使用效果,使产品功效的表达方式符合译文读者的语言习惯。
3.3 商务英语中的归化
归化注重读者的文化背景,强调文化层面的翻译策略,使译文更加接近读者的语境,降低译文的文化色彩,使译文更容易被理解。由于不同语言的背景文化不同,所以人们对同一事物的文化内涵和理解是不同的,比如,“龙”是中国的吉祥物,是权利的象征,是人们敬仰的图腾。而在英国,龙则是不祥之兆,是魔鬼的象征,人们则将其视为厄运。所以,奈达认为归化是对不同文化背景下译文翻译的最适合的方法。
4 结语
商务英语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决定了对翻译策略的要求,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与商务英语翻译的逻辑性、准确性、专业性等方面的特点契合度极高,对商务英语翻译有着巨大的贡献,使商务英语在翻译之路上更进一步,译文质量更高一层。奈达提倡的归化、异化和直译3种翻译策略的灵活运用突破了最初死板的译法,根据不同的语言情景使用不同方法的翻译技巧。这使得商务英语译文更加灵活贴切,使译文读者更易于理解原文的内涵,这使商务合作双方的信息传递和交流更加准确。功能对等理论完善了商务翻译的理论基础,对我们将来的翻译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价值。
参 考 文 献
[1]王璐.从奈达功能对等理论的角度看隐喻翻译[J].常州大学学报,2012(1):101-104.
[2]陈苏东,陈建平.商务英语翻译[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王璐.浅谈商务英语翻译技巧[J].科技创性导报,2010(6).
[4]虞苏美,张春柏.新编商务英语写作2[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5]邓铁.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与药品说明书的英译汉策略[J].北方学院学报,2014(3):7-11.
保险功能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环境艺术 功能类型 实用功能 艺术功能
一、环境艺术
环境艺术是由多种艺术组成的有机整体,是一种贯穿于整个环境艺术设计始终的广义的艺术观念,不是人为物质环境诸如建筑、室内空间、室外空地等的补充设计。环境艺术在对象、空间、时间上的广泛性,决定了它具有许多其他艺术门类不具备的特点,它不同于某种单一艺术,也不是单纯的建筑艺术、园林艺术、雕塑、绘画等的机械合成,具有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循环特征,受到环境的限定和制约。
环境艺术最大的特点是环境的艺术化和艺术的环境化,是环境与艺术的互动,它需要设计师利用自然的或人工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元素进行创作,但又不能脱离自然环境本体,而必须植根于特定的环境,成为融会其中与之有机共生的艺术。环境中的“艺术”是指人为创造的艺术环境,是各种艺术的表现形式在环境中的融合体现,用以美化环境和愉悦工作生活在其中人们。
二、环境艺术的功能分析
1.环境艺术的功能
功能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到目前为止对功能已经开展了很多的相关研究,得到了多种不同的定义。本文提到的功能是指对象(产品、工程或劳务)能满足某种需求的属性,即它的作用或用途相对于使用者的符合程度。环境艺术的功能是指环境艺术项目能满足工作或生活在其中的人们需求的属性。环境艺术是个复杂的系统,不同的项目及其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环境艺术的功能需求和侧重点的不同,所以不能机械的理解功能的含义,需要因地制宜的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进行理解、取舍或侧重。
2.环境艺术的功能类型
为了便于理解环境艺术的功能,有必要从不同的角度对环境艺术进行功能分类。从实用与美学的角度分为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从作用发挥的角度分为基本功能和辅助功能,从质与量的角度分为功能类型与功能水平,从面向顾客或面向设计施工单位的角度分为整体功能与设计功能,如图1。本文重点探讨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
三、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分析
1.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
环境艺术实用功能是指它的实际用途、特定用途或使用价值,也是用户最关心的问题。实用功能是环境艺术项目设计里最基本的层次,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与社会制度、传统历史、民族习惯、科学文化、经济发展水平及地理环境等有密切关系。环境艺术包括软质景观和硬质景观两大类。软质景观以植物配置与植物布局为主要内容,硬质景观包括地坪、地面铺装和环境小品设施。因此,环境艺术的实用功能主要体现在硬质景观设计上,即环境景观设施给人提供的实际用途或使用价值。
例如,休闲座椅多位于步行街、凉亭、林荫道,实用功能是满足行人休息。它必须通过与环境精心的配合,安全地服务于人的行为,在特定的环境中满足人的需要。交通管理设施包括交通标志和导向性的中央分隔绿化带,以实用功能为主,在城市交通管理中占据重要位置。安全设施包括护栏、护柱、路墩等,实用功能是对车辆进行拦阻。夜间照明设施的实用功能是保证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行。路灯是城市中心环境中一个重要的景观设置,它不仅为夜间照明提供了方便,也能反映城市中心的面貌。卫生设施以卫生箱、垃圾箱为主,实用功能是收集垃圾。
2.环境艺术实用功能类型
环境艺术包含内容极其丰富,实用功能类型只能针对具体项目进行讨论。此处以我国城市中的环境艺术为例,其实用功能一般包括日常游憩、文化教育和生态保护三大类。
(1)日常游憩功能
城市园林绿地中的游憩活动一般分为动、静两类,动的活动又可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通常,青少年多喜欢动的游乐,老年人多喜欢静的游憩活动。但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身体素质的增强,中老年人选择动的游憩活动也不少,例如:散步、太极等。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多方用户的使用功能的需求,设计出令人满意的方案。这也是为什么在进行详细设计之前,要进行功能分区的原因所在。
(2)文化教育功能
环境艺术注重文化宣传、科普教育等实用功能的设计。人们在游览园林绿地过程,通过各种不同类型的景点,可以普及各种科学文化知识和使人们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寓教于乐。例如,园林中的纪念性雕塑等以纪念某个时代为中华民族做出贡献的人或有纪念意义的事。如杭州西湖的岳庙、南京中山陵、上海虹口公园的鲁迅墓等。同时还可以使人们了解植物学动物学方面的知识,并展览书法、绘画、摄影等提高人们的艺术素养,陶冶情操。园林绿地同时是开展旅游及休闲、疗养地的重要基础及组成。
(3)生态保护功能
在环境生态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环境艺术为了改善自然环境的人为破坏而产生,环境艺术设计是为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条件。环境艺术生态功能的核心载体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绿化植被,另一方面是通过景物设计规范人类的行为。
环境艺术中绿化占有很大的比重、它可以浓缩自然、引入自然,满足人们对大自然的倾心热爱。按照可持续发展的原则,绿化不仅仅满足人们的心理需求,还可以满足生态平衡的需要。人类为了追求舒适生活其许多行为是不断破坏生态平衡。因此,一方面要改变生产生活方式,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另一方面还要尽力作出对生态的补偿,人工绿化可以算是补偿措施之一。从生态学的观点看,漂亮的大草坪的供氧量远不如草地、灌木、乔木相结合的立体绿化;自然或人工的湿地又远比山水园林强。
四、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分析
1.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
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也称品位功能、美学功能,它关注人们的精神需求。上世纪初,著名的德国制造的代表人物穆台休斯提出“设计的精神方面的重要性超过物质方面,即使功能、材料与技术掌握好了,而形式不佳,我们仍然生活在粗鄙的世界之中”,他强调标准化,但设计者务必把标准的定型做得十分完美,这正是讲究艺术功能。
从广义上讲,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产品根植于生活又反过来影响、作用于生活,提供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来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通过艺术艺术创作艺术感知整个艺术产生的全过程来影响、作用于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从另一个侧面来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从狭义上讲,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是指通过对景观设施的设计,起到对环境的衬托和美化作用,即装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单纯的艺术处理;二是与环境特点相呼应的对环境氛围的渲染。一般说来装饰是环境设施的第二功能,然而对某些以观赏为主要目的环境设施则又是第一位的。
2.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类型
环境艺术包含内容极其丰富,艺术功能类型也只能针对具体项目进行讨论。此处同样以我国城市中的环境艺术为例,分析环境艺术的艺术功能类型,一般包括认知、社会、审美几个类型。
(1)认知功能
环境艺术能激发人类的精神潜力和加强认知共同感,环境艺术可以沟通思想、传递信息,使人们有可能认知在时间和空间上距离他们很远的历史和民族经验。环境艺术沟通信息的可能性比通常的语言更加广泛,例如通过建筑、雕塑传达信息比用语言传递信息更能被人们接受,更容易为其他各国人民所吸收。此外,环境艺术的沟通质量也比较高,因为环境艺术语言较文学语言与口头语言相比,比喻性、灵活性、寓意性更强,在情感上和审美上也更加丰富。
(2)社会功能
环境艺术涉及范围很广,在理论上可以进一步细分,如社会组织类环境艺术,心理与生理类的环境艺术等。
社会组织类环境艺术是指环境艺术作品能够使感受者获得在情感、观念上“群体性”的认同功能,从而产生出一种共同信念的凝聚效果和集体化的、积极的、付诸以实施的实践活动。孔子曾经阐述艺术所具有的“光、观、群、怨”四大功能,其中的“群”就是指艺术的社会组织功能。所谓心理类环境艺术是指环境艺术具有协调、净化审美主体心理的功能。环境艺术不但对人的心理产生协调作用,还能影响人的生理,它可以对人的生理产生刺激作用。如果对这种刺激进行有效的控制与调整,则可以促进人的生理健康,甚至使某些生理疾病得辅助性的治疗。
(3)审美功能
环境艺术的审美功能必须包涵环境艺术作品中美的存在及能够唤起美感的功效,本质上也是艺术社会功能的一种体现,环境艺术作品中所包含的美感内容是艺术家运用艺术形式来再现生活、抒发主观情感并发挥作用于社会的实践活动,而接受者的审美体验以及由此产生的各种情感和对社会、人生的感情等则是艺术的审美功能在起作用的具体体现。因此,环境艺术最基本或最主要的本质特征是审美,其他任何本质只有在审美本质的基础上才能存在并得以发挥。
五、KJ00厂泄洪沟案例实证
KJ00厂位于北京昌平区,专做国防军品维修,属军工企业,工厂背靠大山,厂中有个自然形成的天池湖。工厂分为三个区:生产区、行政区、生活区,生产区与行政区、生活区由天然形成的泄洪沟分割开来。生产区是厂区的主体,由工业厂房、库房、动力供应等建筑组成;行政区位于厂区的核心位置,由生产管理办公楼、科研办公楼、集中绿地或广场等组成;生活区是厂内职工的生活、休息场所,包括家属公寓、职工宿舍、食堂、职工活动场地等。
1.KJ00厂泄洪沟景观设计
泄洪沟是天然形成的厂区排水渠道,泄洪沟两侧分别是生产区与行政区、生活区,自然而然地起到了分割的功能。另外,泄洪沟承担着疏导山洪,保护KJ00厂生命财产的重任。每逢雨季,山上来水经由泄洪沟注入天池湖。泄洪沟由于长久不加治理与日益改善的厂容厂貌形成极大反差,也给工厂职工生活工作往来造成极大不便。因此,泄洪沟改造治理成为KJ00厂景观提升工程的重点。
景观设计公司提出的方案由明渠工程与绿化工程两部分组成。明渠工程指加宽原有泄洪沟,建设如图2所示。绿化工程是指在明渠两侧地面铺装、栽种植物和布置点石,建成后效果如图3所示。泄洪渠平时拦坝蓄水形成水景,雨季时开坝放水用以泄洪。
2.泄洪沟景观功能分析
上述泄洪沟景观方案的设计体现了实用功能与艺术功能的完美结合。明渠工程包括混凝土铺底,两侧夯实,石块砌面;明渠两旁,加装护栏,铺装走廊,两侧上部预留绿化区。混凝土铺底和两侧夯实、石块砌面旨在保护沟渠,防止经水浸泡、冲刷后两侧泥土滑坡;明渠两旁加装护栏起防护作用;走廊道路铺装属于明渠工程部分,是起实际用途的工程。绿化工程是在道路两旁进行绿化种植,不仅能起到防止水土流失和净化空气的作用,同时在方案的景观表现中起着非常重要的美化环境作用。因此景观公司提出的方案兼具实用功能和艺术功能。
参考文献:
[1]郑曙:环境艺术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年版,第97页
[2]王 牧:景观设计的功能解读[J].成都: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6年12月第6期
[3]刘明亮:艺术概论[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第1版,第56~68页
[4]于正伦:城市环境艺术:景观与设施[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年6月版,第11页
保险功能研究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