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人得了褥疮的处理方法1、老人得了褥疮怎么办方法一:定期多翻身,每天定时给患者翻身,以左右侧翻身为主,每边保持个小时左右,对背部臀部要采取使用软垫气垫垫着的方法,这也是一种有效防止褥疮的最重要方法,而且也要做到定时进行。方法二:药物治疗,在保证每天定时翻身的前提下,可以局部使用利凡诺纱布,每天给患者更换,一般需要坚持-天,必要时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将褥疮局部消毒,清洗后用%的成纤维生长因子软膏涂在伤口,用消毒敷料包扎,每天要换药次。方法三:保持清洁,要保持患者卫生清洁,每天用温水帮助患者擦洗身体,并对患处进行受压按摩,帮助促进患处血液循环,在平时的时候要多对卧床的患者多进行擦身等方法来防止或是减轻疾病。2、褥疮是什么褥疮(decubitus)又名压疮(pressuresores),系身体局部长期受压使血液循环受阻,而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缺血而发生水疱、溃疡或坏疽。本病与祖国医学文献中记载的“席疮”相似。如。外科真诠〃席疮记载:“席疮乃久病着床之人,挨擦磨破而成,上而背脊,下而尾闾。”3、褥疮的症状体征多发生于骨骼突起受压部位,根据其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三度:一度:局部仅表现为红斑水肿,或苍白色、青灰色,境界清楚。有麻木感或触痛。若及时处理,可于数天内好转。二度:皮肤颜色为深紫色或紫黑色,可出现水疱,疱壁破裂后形成浅表糜烂面。三度:溃疡形成,浅者达皮下组织,深者可达骨组织,继发感染后脓液多,且有臭味。二、褥疮的症状表现褥疮的症状95%以上的褥疮发生于下半身的骨隆突上。67%的溃疡发生于髋及臀部周围,29%发生于下技。比较典型的褥疮发生部位为骶骨、股骨大转子、坐骨粗隆、足跟及外踝。这些解剖部位是患者经常不变换体位时产生褥疮最危险的部位。主要表现为颜色深度变化范围由红转白,无组织损失,深度破坏延伸到肌肉、关节囊及骨骼。典型特征为色斑的形成,色斑体现出血管状态变化的严:重性,色越重,皮肤的变化更剧烈,可由黑红色变化为青紫色。色斑部位组织中的进一步恶化反应是压缩性皮炎。表皮破裂,以及表皮下出现水疱。可出现大水疱、结痂、鳞屑。如缺乏认识以及处理压迫性皮炎不及时,而导致真正的褥疮形成。褥疮的分期根据褥疮的发展过程,轻重程度不同,可分为三期:1、淤血红润期:局部皮肤受压或受潮湿刺激后,出现红、肿、热、麻木或触痛,有的无肿热反应。此期应采取积极措施,防止局部继续受压,使之悬空,避免摩擦潮湿等刺激,保持局部干燥,增加翻身次数。2、炎性浸润期:如果红肿部继续受压,血液循环得不到改善,受压表面皮色转为紫红,皮肤因水肿变薄而出现水疱,此时极易破溃,显露出潮湿红润的创面。护理重点是保护皮肤,避免感染。除继续加强上述措施外,对未破的小水疱应减少摩擦,防感染,让其自行吸收;大水疱用无菌注射器抽出水疱内液体(不剪表面)后,表面涂以 2%碘酒或用红外线照射,每次 15 分钟,保持创面干燥。3、溃疡期:静脉血液回流受到严重障碍,局部淤血致血栓形成,组织缺血缺氧。轻者浅层组织感染,脓液流出,溃疡形成;重者坏死组织发黑,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感染向周围及深部扩展,可达骨骼,甚至引起败血症。三、褥疮是怎么形成的褥疮是怎么形成的?褥疮也称为压力性溃疡,是指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造成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血氧,组织营养不良而导致的溃烂甚至坏死,致使皮肤正常功能尚失,俗称褥疮。因瘫痪、老弱等原因造成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发生。一般家庭成员大多会因压疮的防范知识缺乏,使很多卧床居家老人,引发压疮,继之又继发感染,给老人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可危及生命。而且,家属往往是在压疮达到 II-IV 期或不可分期时,才将患者送到医院治疗。此时创面的修复过程已是非常困难,过程也较为漫长。因此,对于长期卧床的老人应重视做好压疮发生的防范,以免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麻烦。老人褥疮怎么治?首先将创面用生理盐水消毒清洗后,将药膏直接涂在创面上,15 分钟左右立即止痛。褥疮病情稍严重者可能在创面出现分泌物,可以是水点、水珠、脓血、腐肉等异物,一般可自动脱落,清理过程中不要用力摩擦,创面发白也是正常现象。褥疮并发糖尿病患者可能有糖尿病足症状,对此类患者更应该仔细检查创面情况,必要时要将坏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