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诗词的魅力范文
中国古诗词的魅力范文第1篇
作为一名物理教师,我认为应加强以下六点意识的修养。
一、科学规范意识
物理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它要求物理教师用语必须是准确的和科学规范的。
1 严格按教材“咬文嚼字”来阐述物理定义、定理、定律和定则。这是因为它们的内容表达都已十分精确,往往是多个字不行,少个字不妥,前后颠倒也不行。例如:光的反射定律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就不能说成“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牛顿第二定律中“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也不能说成“合外力与加速度成正比”。
2 要特别注意一些似是而非的词语的讲解,对“和与或”、“强弱与大小”、“大小与快慢”、“一切与一般”、“相等与就是”、“增加了与增加到”等词语的讲解必须抠字眼,不能含糊其辞。
二、精炼简明意识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因此教师要有惜话如金,少说为佳的意识,多给学生时间和空间,做到语言精炼简明,言简意赅,句句实用。
1 能用一句话讲清的就不说两句,可说可不说的要尽量不说,力求一语破的,一语激情,适当的重复是必要的。但一句话反复唠叨、啰嗦不完,学生是无法接受的,“言不在多,达意则灵”,即是此理。
2 物理概念的简称要科学。如:力的单位为“牛顿”,简称“牛”听起来流畅明快,悦耳动听,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不可简称“牛一律、牛二律、牛三律”。
三、生动形象意识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对一个中学生来说,他们对很多抽象的物理模型、概念、规律的认识只限于表面的似是而非的理解,因此,物理教学用语在科学规范的同时还应追求形象直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例如:学生初学加速度概念时,总认为:“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也减小”。为此可举同学长身体的例子来类比。例如某同学初一长高了5厘米,初二长高了4厘米,初三长高了3厘米,请问该同学初中阶段身体的涨幅是增加还是减少?身高是增加还是减少?
再如,什么是理想化方法?初学者对此不太理解,用如下比喻效果非常好。理想化方法就好像用渔网捕鱼一样,必须漏掉水、杂物及小鱼,捕到我们需要的大鱼。假如使用的是滴水不漏的容器来捕鱼,由于鱼、水、杂物很重,那是提不起的容器,也是得不到大鱼的。
四、风趣幽默意识
风趣、幽默是语言的调料,它既能引人发笑,增添教学活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愉快、欢乐的氛围中主动获取知识、催化感情。
例如:讲光的反射时,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就好像不能说“父亲长得跟儿子一样”,讲“雷雨天,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而后听到雷声”时,幽他一默“是因为眼睛长在耳朵前边”。当然,风趣幽默不能哗众取宠,流于庸俗。如讲“同种电荷相排斥,异种电荷相吸引”时不宜说“男男相斥,男女相吸”。
五、赞美表扬意识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对学生是普遍适用的。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更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探究能力放在了重中之重的地位。物理教师必须充分发掘学生的长处与闪光点子以赞扬和鼓励。如“你的方法很好”、“你的方案很独特”、“你的思路很清晰”。
六、节奏情感意识
唱歌为什么好听呢?是因为歌声有节奏、有起伏。讲课不可能像唱歌那样,但也不能平铺直叙,否则学生会昏昏欲睡,物理教师应控制教学用语的声调和节奏,努力做到教学用语强弱适宜,快慢适中。抑扬顿挫,富有节奏感,给学生良好的视觉效果。促使学生进入学习佳境。
例如:讲到教材的重点、难点及关键之处,语速应放慢,语气应加重,当讲疑难之处时,声调要提高,尾音要拖长,在重要概念、规律得出之后,教师不要急于讲有关注意事项和适用范围,应用轻松、愉快的语调,穿插讲一些有关笑话、典故等,让学生的思维放松一下,效果更好。
中国古诗词的魅力范文第2篇
继2003年第一批22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命名之后,这次又有58个镇(村)获此称号。截至目前,全国已有80个镇(村)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命名。
附1: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名单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一批):
1、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6、浙江省桐乡市乌镇
2、江苏省昆山市周庄镇7、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
3、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8
4、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甪直镇9
5、浙江省嘉善县西塘镇10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一批):
1、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川底下村7
2、山西省临县碛口镇西湾村8
3、浙江省武义县俞源乡俞源村9
4、浙江省武义县武阳镇郭洞村10
5、安徽省黟县西递镇西递村11
6、安徽省黟县宏村镇宏村12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二批):
1、河北省蔚县暖泉镇18
2、山西省临县碛口镇19
3、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20
4、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21
5、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木渎镇22
6、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23
7、江苏省姜堰市溱潼镇24
8、江苏省泰兴市黄桥镇25
9、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南浔镇26
10、浙江省绍兴县安昌镇27
11、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28
12、浙江省象山县石浦镇29
13、福建省邵武市和平镇30
14、江西省浮梁县瑶里镇31
15、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32
16、河南省淅川县荆紫关镇33
17、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镇3
4、重庆市合川市涞滩镇、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重庆市潼南县双江镇、江西省乐安县牛田镇流坑村、福建省南靖县书洋镇田螺坑村、湖南省岳阳县张谷英镇张谷英村、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乐平镇大旗头村、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大鹏镇鹏城村、陕西省韩城市西庄镇党家村 、湖北省红安县七里坪镇、湖南省龙山县里耶镇、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广东省吴川市吴阳镇、广西灵川县大圩镇、重庆市渝北区龙兴镇、重庆市江津市中山镇、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四川省邛崃市平乐镇、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四川省阆中市老观镇、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李庄镇、贵州省贵阳市花溪区青岩镇、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云南省禄丰县黑井镇、甘肃省宕昌县哈达铺镇、新疆鄯善县鲁克沁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二批):
1、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灵水村14、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堂街镇临沣寨2、河北省怀来县鸡鸣驿乡鸡鸣驿村(村)3、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皇城村15、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大余湾村4、山西省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16、广东省东莞市茶山镇南社村5、山西省沁水县土沃乡西文兴村17、广东省开平市塘口镇自力村
6、内蒙古土默特右旗美岱召镇美岱召村18、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北滘镇碧江村7、安徽省歙县徽城镇渔梁村19、四川省丹巴县梭坡乡莫洛村8、安徽省旌德县白地镇江村20、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9、福建省连城县宣和乡培田村21、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七眼桥镇10、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乡下梅村云山屯村11、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乡渼陂村22、云南省会泽县娜姑镇白雾村12、江西省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23、陕西省米脂县杨家沟镇杨家沟村13、山东省章丘市官庄乡朱家峪村24、新疆鄯善县吐峪沟乡麻扎村 附2:
在由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共同评选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村)中,河北省蔚县暖泉镇榜上有名。暖泉镇位于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西南,在战国时已有人类在此居住,明清时发展成“三堡、六巷、十八庄”,是河北省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古镇。目前古镇中各村堡格局完整,戏楼、牌楼、宅院、寺庙等古建筑交相辉映,显示了古镇曾经的风采与繁荣。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第三批)名单
1. 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2. 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3. 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
4. 黑龙江省海林市横道河子镇5. 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6. 江苏省高淳县淳溪镇7. 江苏省昆山市千灯镇8. 江苏省东台市安丰镇
9. 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东浦镇10. 浙江省宁海县前童镇11. 浙江省义乌市佛堂镇12. 浙江省江山市廿八都镇13. 安徽省肥西县三河镇
14. 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毛坦厂镇
15. 江西省鹰潭市龙虎山风景区上清镇16. 河南省社旗县赊店镇17. 湖北省洪湖市瞿家湾镇18. 湖北省监利县程集镇19. 湖北省郧西县上津镇20. 广东省开平市赤坎镇21. 广东省珠海市唐家湾镇
22. 广东省陆丰市碣石镇
23. 广西壮族自治区昭平县黄姚镇24. 广西壮族自治区阳朔县兴坪镇25. 海南省三亚市崖城镇26. 重庆市北碚区金刀峡镇27. 重庆市江津市塘河镇28. 重庆市綦江县东溪镇29. 四川省双流县黄龙溪镇
30. 四川省自贡市沿滩区仙市镇31. 四川省合江县尧坝镇32. 四川省古蔺县太平镇33. 贵州省黄平县旧州镇34. 贵州省雷山县西江镇35. 云南省剑川县沙溪镇36. 云南省腾冲县和顺镇
37. 西藏自治区乃东县昌珠镇38. 甘肃省榆中县青城镇39. 甘肃省永登县连城镇40. 甘肃省古浪县大靖镇
4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霍城县惠远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第三批)名单
36. 青海省同仁县年都乎乡郭
1. 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镇琉璃渠村2. 河北省井陉县于家乡于家村3. 河北省清苑县冉庄镇冉庄村4. 河北省邢台县路罗镇英谈村5. 山西省平遥县岳壁乡梁村6. 山西省高平市原村乡良户村7. 山西省阳城县北留镇郭峪村
8. 山西省阳泉市郊区义井镇小河村9.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石拐区五当召镇五当召村
10.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陆巷村11.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西山镇明月湾村
12. 浙江省桐庐县江南镇深澳村13. 浙江省永康市前仓镇厚吴村
14. 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潜口镇唐模村15. 安徽省歙县郑村镇棠樾村16. 安徽省黟县宏村镇屏山村17. 福建省晋江市金井镇福全村18. 福建省武夷山市兴田镇城村19. 福建省尤溪县洋中镇桂峰村
01.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02.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
03.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大社镇04.河北省井陉县天长镇05.山西省泽州县大阳镇
06.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王爷府镇07.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多伦淖尔镇08.辽宁省海城市牛庄镇
09.吉林省四平市铁东区叶赫镇10.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乌拉街镇11.黑龙江省黑河市爱辉镇12.上海市南汇区新场镇13.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14.江苏省昆山市锦溪镇15.江苏省江都市邵伯镇16.江苏省海门市余东镇
20. 江西省高安市新街镇贾家村21. 江西省吉水县金滩镇燕坊村22. 江西省婺源县江湾镇汪口村
23. 山东省荣成市宁津街道办事处东楮岛村
24. 湖北省恩施市崔家坝镇滚龙坝村25. 湖南省江永县夏层铺镇上甘棠村26. 湖南省会同县高椅乡高椅村
27.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富家桥镇干岩头村
28.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大岭村29. 广东省东莞市石排镇塘尾村30. 广东省中山市南朗镇翠亨村
31. 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佛子镇大芦村
32.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玉州区城北街道办事处高山村
33. 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隆里村34. 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乡肇兴寨村35. 云南省云龙县诺邓镇诺邓村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第四批)
17.江苏省常熟市沙家浜镇18.浙江省仙居县皤滩镇19.浙江省永嘉县岩头镇20.浙江省富阳市龙门镇21.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22.安徽省歙县许村镇23.安徽省休宁县万安镇
24.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水东镇25.福建省永泰县嵩口镇26.江西省横峰县葛源镇27.山东省桓台县新城镇28.河南省开封县朱仙镇
29.河南省郑州市惠济区古荣镇30.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31.湖北省咸宁市汀泗桥镇32.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
33.湖北省宜都市枝城镇34.湖南省望城县靖港镇35.湖南省永顺县芙蓉镇36.广东省东莞市石龙镇
37.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秋长镇38.广东省普宁市洪阳镇39.海南省澹州市中和镇40.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41.海南省定安县定城镇42.重庆市九龙坡区走马镇43.重庆市巴南区丰盛镇44.重庆市铜梁县安居镇45.重庆市永川区松溉镇
01.河北省涉县偏城镇偏城村
02.河北省蔚县涌泉庄乡北方城村03.山西省汾西县僧念镇师家沟村04.山西省临县碛口镇李家山村05.山西省灵石县夏门镇夏门村06.山西省沁水县嘉峰镇窦庄村07.山西省阳城县润城镇上庄村08.浙江省龙游县石佛乡三门源村
09.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呈坎村10.安徽省泾县桃花潭镇查济村11.安徽省黔县碧阳镇南屏村12.福建省福安市溪潭镇廉村13.福建省屏南县甘棠乡漈下村14.福建省清流县赖坊乡赖坊村15.江西省安义县石鼻镇罗田村16.江西省浮梁县江村乡严台村17.江西省赣县白鹭乡白鹭村18.江西省吉安市富田镇陂下村19.江西省婺源县思口镇延村20.江西省宜丰县天宝乡天宝村
46.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恩阳镇47.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洛带镇48.四川省大邑县新场镇
49.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昭化镇50.四川省合江县福宝镇51.四川省资中县罗泉镇
52.贵州省安顺市西秀区旧州镇53.贵州省平坝县天龙镇54.云南省孟连县娜允镇
55.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镇56.陕西省铜川市印台区陈炉镇57.甘肃省秦安县陇城镇
58.甘肃省临潭县新城镇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第四批)
21.山东省即墨市丰城镇雄崖所村22.河南省郊县李口乡张店村
23.湖北省宣恩县沙道沟镇两河口村24.广东省恩平市圣堂镇歇马村
25.广东省连南瑶族自治县三排镇南岗古排村
26.广东省汕头市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27.广西壮族自治区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秀水村
28.四川省汉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村29.贵州省赤水市丙安乡丙安村30.贵州省从江县往洞乡增冲村
31.贵州省开阳县禾丰布依族苗族乡马头村
32.贵州省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33.云南省石屏县宝秀镇郑营村34.云南省巍山县永建镇东莲花村35.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香山乡南长滩村
3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回城乡阿勒屯村
山东部分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单(1个)(*为国家级名镇名村)(序号为批准批次)
桓台县新城镇(4)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3个)章丘县官庄乡朱家峪村(2)
荣成市宁津街办东楮岛村(3)即墨市丰城镇雄崖所村(4)山东省历史文化名镇名单(9个) 淄博市新城镇(1) 淄博市王村镇(1) 潍坊市冶源镇(1) 潍坊市大关镇(1) 潍坊市庵上镇(1)日照市浮来山镇(1)日照市涛雒镇(1)济宁市泉林镇(1)蒙阴县垛庄镇(1)
中国古诗词的魅力范文第3篇
孔顺金
内容摘要:从“引领古诗诵读,感悟诗情诗意”,“拨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琴弦,提高学习兴趣”、“教给学生读诗方法,激发学生读诗热情”、“拓展创新,活学活用古诗”这几方面谈谈怎样进行小学古诗教学,弘扬传统文化。
关键词:传统文化 、 古诗教学、诵读、兴趣、方法、拓展创新
正文: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古诗是这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块瑰宝,它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粹:深刻的内涵、高远的意境、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它蕴藏着先人的智慧和理想,传承着我国的优秀文化,因此,小学古诗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感受诗歌独特的魅力,如何让小学生学好古诗,浸润文化底蕴,获得美的熏陶,在此,我想谈谈怎样进行小学古诗教学。
一、引领古诗诵读,感悟诗情诗意。
古诗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句式整齐,音韵优美,语言精炼,读起来朗朗上口,尤其适合朗读,朗读是进入诗歌内心的一把钥匙,古人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教学古诗时,教师应避免过多的讲解而是在 1 学生初步理解字、词的基础上,让学生反复诵读。诵读可以分单读、小组读、集体读、配乐朗读,甚至可以适当模仿古人读诗时的样子配以适当的动作朗读。待能背诵时,要学生结合字、词的意思理解诗意,教师再在此基础上帮他们补充完善,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如教学唐代诗人吕岩写的《牧童》时,要学生读出牧童生活的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教学时,通过加强古诗诵读训练,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古诗的理解,更易进入诗的意境,感悟诗情诗意。
二、拨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琴弦,提高学习古诗的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对某件事感兴趣了,那就会有动力去把这件事做好。所以,我们老师要积极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每天都接触一下古诗,每天的语文课前几分钟,安排学生背一首古诗,这样日积月累的话,学生不仅积累了很多古诗,而且还会对它们慢慢产生兴趣。平时在课堂上教学古诗时,采用古诗接龙游戏,抽签背诵,看谁背得多,对背诵认真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还可根据小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将诗与画结合起来,诗配画,画填诗,来表现诗的内容和意境,如教学《竹石》、《鸟鸣涧》等古诗时,让学生给诗配上画,再把学生的“创作画”张贴出来,让学生通过赏析同学的诗画,尽情投入诗情画意中,这样也能提高他们学习古诗的 2 兴趣。
三、教给学生读诗方法,激发学生读诗热情
理解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古诗教学的灵魂,学生只有理解所学的诗句的意思,才能培养对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的感知能力和文化品位,所以只有教给学生读诗方法,才能提高他们了解古代的历史,古代的社会生活以及古代的风土人情等认知欲望,所以我们应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读古诗,就能容易读懂;读诗时在头脑里描绘一幅幅画面,就能进入诗的意境;把不同的诗比较着读,就可以更好地体会诗人的感情;如果了解诗人的身世际遇,我们就不难与诗人的心相通。让学生掌握以上的读诗方法后,他们就会更主动地走近古诗,学习古诗,进而沉浸在诗海中,学习古诗的热情会更加高涨。
四、拓展创新,活学活用古诗
在古诗的教学中,课后的拓展延伸也十分重要,当学生对古诗的形式、意境、构思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再加以点拨、诱导,让学生对诗文进行积累,增加对古诗美的领悟。如在看到小草时,会吟诵“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看到满池荷花时,会吟诵“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看到瀑布时,会吟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送别朋友时,会吟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春天时吟诵“好雨知时节,当 3 春乃发生”;夏天时吟诵“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秋天时吟诵“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冬天时吟诵“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样学生在积累了一定量的古诗时,教师设计一些场面让学生尝试写诗或让学生把一些古诗改编成小故事,然后再组织学生把自己的习作编本小诗集,使他们觉得自己也可成为一位小诗人,更有满足感及成就感。这样,他们学习古诗的欲望就更加强烈了,更加愿意置身在古诗的殿堂里不忍离开。
学生通过学习古诗,不仅传承了中国传统文化,也给学生以艺术的熏陶,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提高了他们自身的文化素养,更增强了民族的自豪感。
中国古诗词的魅力范文第4篇
今天集中重温十首最美的中秋诗词。描写月亮,最多最好的当属李白。苏轼《水调歌头》一词,为中秋诗词中的绝唱。论壮阔和情怀,张孝祥《念奴娇》并不输给苏轼。辛弃疾《木兰花慢》,虽然很多人不很熟悉,但其科学追问却在中国诗词中独树一帜。记住,不是所有写月亮的都是写中秋。这点最后我们再补充。所有点评均综合了相关经典中的名家论述,不一一指出。
一、最雄浑的中秋诗词《望月怀远》(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点评: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二、最寂寥的中秋诗词《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点评:这首诗先写中秋月色,再写望月怀人,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三、最有边塞味的中秋诗词《子夜吴歌秋歌》(唐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点评:《子夜吴歌》分别有春歌、夏歌、秋歌和冬歌四首。这首秋歌,写征夫之妻秋夜怀思远征边陲的丈夫(“良人”)。虽未直写爱情,却字字渗透着真挚情意。李白描写月亮的作品真多:“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等等,当然大部分不是写中秋的。
四、最亲情的中秋诗词《月夜》(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点评:明明是自己在长安,望月而遥想鄜(fū)州(今陕西省富县)的亲人。但诗歌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经常被后人借鉴。
五、最清冷的中秋诗词《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点评:月亮还是昔日的月亮,地方却不是往年那个地方,自然,身边的人也不再是往年的人。被贬湓浦(pénpǔ,今江西九江),物是人非,故乡不见,孤苦伶仃。诗歌清冷至极,悲苦无形。
六、最感伤的中秋诗词《中秋月》(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点评:作者苏轼与其胞弟苏辙(字子由)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如此赏心乐事,却让作者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诗歌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七、最著名的中秋诗词《水调歌头》(宋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它构思奇拔,独辟蹊径,神话与现实、出尘与入世、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通观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八、最具科学幻想的中秋诗词《木兰花慢》(宋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点评:一连串的发问,使得这首词几乎是中国古代最有科学色彩的一首词。月亮为什么能在空中不会掉下来?沉到海里,不会被碰坏吗?为什么圆月渐渐变成一道弯月?是不是这边沉下去,那边就升起来?八百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接触到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王国维赞叹说:“直悟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辛弃疾还有一首《太常引》“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也是写中秋的作品中,一首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优秀词章。
九、最壮阔的中秋诗词《念奴娇过洞庭》(宋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点评:碧空万里,水波不兴,月照湖面,寰宇澄澈。泛舟湖上,以长江之水为酒,把北斗星当酒杯,再请天上的星辰万象作为宾客来,和我一起细斟慢酌。此情此境,没有天地物我,不知今夕何夕。这种壮阔、这种豪情,遍观宋词,无以复加。
十、最伤心的中秋诗词《绮怀》(清黄景仁)
几回花下坐吹箫,银汉红墙入望遥。 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 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 三五年时三五月,可怜杯酒不曾消。
点评:诗人年轻时曾同自己的表妹两情相悦,但以温馨开始,以无言结局。在诗人的眼中,那伊人所在的红墙虽然近在咫尺,却如天上的银汉一般遥遥而不可及。“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明明心中相爱,却不能在一起”。如何不让人伤心至极?
中国古诗词的魅力范文第5篇
(一)
关于法律教育的问题, 是庞德社会法学派思想的重要方面。在他看来, 对于不够重视法律、法律知识远远没有普及的中国, 法律教育更为显得重要。庞德指出, 今日中国司法行政的需要, 莫过于对中国本身的法律, 要有充实的统一的法律教育。关于这一问题, 他分为以下四个方面来说:
第一, 法律教育在现代立宪政体中的地位
庞德认为, 现代立宪政体下的法律, 是一种有系统的社会控制, 可以用来“ 调整关系、整顿行为。”所以, 法律不是社会控制的描写,而是社会控制的指南。
而立宪政体的最大特征, 是一切依法而行, 这是与专制政体不同之点。因此, 法律教育与立宪政体的关系, 应该是立宪政体需要法律, 法律同样需要有系统的法律教育。因为, “ 有宪政而无法律, 不能有效的运用, 有法律而无有系统训练的法官、行政官及法律家,也不能发生宏伟的效力。(庞德著《法律教育第一次报告》,以下未注明出处者均引自此书。)
法律教育是法律的基本问题, 而法律是宪政的基本问题, 所以法律教育也是中国建立永久的立宪政体的关键。同时, 法律教育,可使司法行政更为稳妥而有效, 并且是人民与官吏间公正与和谐的关系的保证。
第二, 统一法律教育及发展充实学理上论著的必要
他说, 中国现在是需要用统一的法律教育, 来讲述中国本位法律的时候了。故应当放弃研究他国法律中理想的规定, 不再就每一细小节目, 力图模仿外国, 以求取最时髦的法律。因为, 若将他人制度原则及规律移植于本土, 而不了解其过去的历史及经验的过程, 实在是一种错误尤其法律中的“ 新理念” , 在未置于经验中试验以前, 即予采用, 更属不智。所以“ 此时, 哑需对于中国已有的法典, 予以理解及实验, 使成为彻底中国所有的法律。”
与统一的法律教育密切相关的学理上的写作和阐发, 也是十分必要的。因为, “ 非官方的学理上写作, 实胜于琐细的立法。学理上的论著, 确可成为法院判案时有力的指南。”这是因为, 它们既是统一法律教育的产品, 又可使法律得到统一的发展和适用。
第三, 中国法律教育的特种问题
中国法律教育的特种问题, 是指法律教育的范围与目标。庞德指出, 普通的法律训练, 对于法官、法律教师以及从事实务的人,都是必须的。如普通文官、行政官员, 必须了解什么是个人的合法权益, 什么是法律规定的保障, 那些权益的救济办法。所以, 他们必须好好受一番本国法律的全盘训练, 使能领会其工作在整个法律系统中所占有的地位。
为此, 中国的法律教育, 应抓住重新改造和谋求统一的机会, 使法律训练对于法律、政治和经济三方面都发生高度的效用。
第四, 改造充实中国法律教育的问题
这个问题, 在庞德看来, 首先是应该把法律学院放在大学里, 成为大学的一部分, 而不设与大学分离的独立法律学院。因为, 律师业务是一种学识渊博的职业, 如求学时代能使他们在大学中, 受到多方面学术空气的薰陶,可以避免狭隘和“ 短视” 。而使法律教授成为大学学院中的一员, 生活工作于鸿儒群中, 这可以“ 获切磋琢磨之益。”
其次是学生的入学条件, 他认为, 应将其法律专科的研究, 建筑于良好而广博的普通教育之上, 即习法学生要有比较好的各方面的基础知识。这是因为, 纯粹职业的训练, 容易促成各种事业或行业间的猜忌、误会与狐疑。
而且, 作为司法人员, 不仅要接受广博的教育, 更需要以维护民族正义为职责, 故应了解民族的文化、性格及理想。在中国则可求之于它的古籍经、史、正、集。因为, “ 中国有其自身的经、史、子、集, 纵无决定中国文化的功效, 至少已经渗入了中国的文化。圆通的中国教育, 决不能疏忽中国的经、史、子、集。”
这是法律教育必须建立在良好的普通教育的基础上, 法律教育必须与大学中文理、哲学、医学等教育, 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补充。而且, 要深刻了解民族的文化和性格也就是要与整个社会、民族的需要结合起来, 以产生最大的社会效益。
(二)
庞德的社会法学派思想, 内容丰富, 涉及的面也广。但都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法的任务和价值, 达到法的目的。而要实现法的任务与价值, 达到法的目的, 就必须强调法的实际作用而不问其抽象内容必须强调人们的具体要求, 以满足人的利益和愿望而不问其抽象的意义王必须把重点放在政治和经济发生高度的效用上, 而不是寻求最大限度的意志自由必须使法律教育不局限于少数法官、律师、法学教授, 而要普及于政府一切官员和所有从事“ 实务的人” 。并以普通教育为基础, 使法律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必须谋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安全与调和相互的冲突, 从而出现一个“ 和谐” 、“ 至善”的境界。也就是说, 要使法发生最好的社会效益。这在实际上是把法认为是一种社会工程, 是一种社会控制工具的体现。也就是要使法成为社会、集团、家庭、个人日常生活所必须, 使社会化观念进入法的领域, 达到法律意识社会化。
法律意识社会化, 在人们的法律意识得到普遍加强的情况下, 这对于立法、司法可以加强监督和建仪, 也善于辨别良法与恶法, 有助于良法的推行和恶法的抵制与修改。与此同时, 由于法的社会化, 全国上下都依法办事, 则能顺利地调整国家与社会集团、政府官员与人民间的关系, 调和与改善对立者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这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和团结。
庞德认为清末以来中国修订的法律是采用大陆法系, 并且推行已久, 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应该肯定。虽他本人“ 衷心钦仰”英美法系, 但认为对于缺乏英美法系历史背景的中国并不适宜, 何况英美法律家对于立法工作并不擅长, 而“ 重建中国, 必须有很多的立法。”至于英美法系中可取的东西, 例如民商合
一、信托概念, 中国都已采用了。因而加以褒扬, 所谓“ 此一举措, 殊足表示其见解之卓越。”而且指出, 中国的立法、司法和法律教育, 要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性格, 故不能忽视中国的固有文化“ 经、史、子、集” 。因此, 讲法制史时, 中国法的历史, 应有一个相当的地位, 以表彰“ 以前中国法律的特征, 并以启示旧法对于现行法律的影响。”这些与自清末修订法律以来, 中国政府聘请的外国法律顾问及参与中国法律改革讨论的一些外国人, 是有很大不同的。庞德要比他们开明与现实得多。
中国古诗词的魅力范文第6篇
2、论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
3、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在一带一路沿线传播的语言建设
4、浅谈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走进”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
5、凸显文化主导 增强文化自觉
6、小学语文古代诗词教学方法研究
7、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国古文化
8、古典文化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与应用
9、《经典咏流传》之歌曲类别分析
10、新时代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问题研究
11、近40年来岭南流行歌曲背景下的中国古典诗词文化的传承与传播
12、从《经典咏流传》看新时代文化类节目的创新性发展
13、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中国茶文化传播探究
14、“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下传统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融入
15、美学与汉字文化的价值
16、从低碳美学角度探讨《经典咏流传》中的自由情感性质
17、中华古诗词在文化类综艺节目中的创新表达
18、中国古典文化在古诗词教学中的渗透
19、赵紫宸论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之会通及其实践
20、中国传统文化视阈下的大学生职业素养维度探讨
21、文化意象图式下中国古诗词的翻译策略研究
22、陶瓷题材记录片《瓷路》叙事策略探微
23、文化视阈:中国古典诗词与廉政建设
24、中国政治文化研究的反思与前瞻
25、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失语现象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26、文化自信视域下中国古典诗词文化进校园实施路径的思考
27、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失语现象及对策
28、典籍英译与文化软实力探析
29、浅谈《中国诗词大会》对中国传统诗词文化的诠释
30、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探析
3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中国公民道德教育质量的提升
32、中国古典文化对小学语文素养提升的多元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
33、40年中国茶文化十大先锋人物
34、诗韵辞情浸润下纪录片《苏东坡》的审美探微
35、中国传统诗词文化在高校隐性思政教育中的功能拓展研究
36、《中国诗词大会》的文化传播价值及启示
37、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对音乐欣赏教学的启示
38、浅议“文化等效+音形美现”标准下中国诗词意象翻译
39、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40、从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看中国古诗词音乐的当代意义
41、基于生态翻译学理论的中国古代文化典籍英译策略研究
42、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融入路径
43、试析《中国诗词大会》的试题创意及文化导向
44、中职古诗文情趣化教学策略分析
45、欧阳中石学术成就简介
46、中国古典诗词的三维读法
47、中国文化“走出去”背景下的网文出海研究
48、高校中国文化英语教材比较研究
49、浅析流行歌曲中古诗词文化元素的应用
中国古诗词的魅力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