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主要重金属的危害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91

主要重金属的危害范文第1篇

一、核泄漏与核辐射来源

(一)工业或医疗等领域使用的放射源丢失、失控等 放射源若管理不当,有可能导致放射事故。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和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1955~1999年间全世界共发生因放射源导致的重大放射60192137事故76起,死亡46人。其中Co、Ir和Cs是放射源应用中威胁人身安全的最值得关注的三种核素。

(二)核电站事故 核电站事故会释放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其中一些“寿命短”的放射性物质相对来说危害相对较轻,另一些“寿命长”的放射性物质则要危险得多。这里的所说的“寿命”,是指“半衰期”,也就是放射性物质的原子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核反应堆熔解后,会释放一些较低毒性的放射性气体,包括氮-

16、氚和氪。这些气体比重轻,会快速消散,对人类的危害不大。氮-16迅速转变为稳定的氧。氪气很轻,进入大气后迅速消散。氚气能量很低,半衰期为12年。当它衰变时,会以稳定的氦气形式存在。核反应堆熔解后,还会释放出其他放射性核素,如铯-137。铯-137的半衰期为30年。

(三)核武器爆炸或核试验 核武器爆炸的主要特征是冲击波、热辐射和核辐射。冲击波又称为爆炸波或高压波,是核武器的主要作用方式之一。冲击波及其伴随的强风使楼房等建筑物瞬间倒塌或物体崩射,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热辐射是指核武器爆炸后产生的一个温度高达几千万摄氏度的热球。热球产生的热辐射足以点燃各种物质,发出的强光使人暂时或永久失明。核辐射可分为初始核辐射和剩余核辐射。引爆后第1分钟内所产生的核辐射称为初始核辐射,其后由于放射衰变产生的辐射称为剩余核辐射。

(四)核恐怖袭击 核辐射恐怖事件是指恐怖主义分子为了达到其政治、经济、宗教、民族等的罪恶目的,通过威慑(恐吓)使用或实际使用能释放放射性物质的装置(包括简陋的核爆炸装置和放射性物质散布装置)或通过威慑(恐吓)袭击或实际袭击核设施(包括重大的放射源辐照设施)引起放射性物质的释放,导致显著数量人群的心理、社会影响或一定数量人员伤亡,从而破坏国家公务、民众生活、社会安定与¾济发展等的恐怖事件。

二、辐射危害

核泄漏或核事故时可以释放多种放射性物质。所谓放射性物质是指能自然向外辐射能量、发出射线的物质,一般是原子质量很高的金属,如钚,铀等。放射性物质放出的射线主要有α射线、β射线和γ射线等。各种核反应可产生中子和γ射线。放射性核素主要有氚、钴-60、镍-6

3、硒-7

5、锑-1

24、碘-1

31、铯-1

37、镭-2

26、钚-238等。

微量的放射性物质不会影响人员健康,只有较大剂量放射性物质泄漏才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放射性物质对人员的影响分为分布在空气和体表时的外照射和吸入性内照射。β、γ、X射线和中子辐射主要引起外照射,α射线主要是内照射。不同种类射线对人员损伤程度不同,在相同辐射剂量情况下,中子辐射损伤最重,γ射线次之,X射线轻于γ射线。在同样剂量放射线作用下,胎儿危害最大,其次是儿童,再次是成人。人体对放射线最为敏感的部位是造血、免疫、生殖器官和胃肠道等。

一定剂量的放射线对人员的危害主要有:外周血细胞下降、感染、贫血和出血等表现;免疫功能低下,易疲劳;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临床表现;性功能低下,甚至不孕、不育等。胎儿受照射后主要危害有:胎儿死亡率增加、器官形成障碍,出现死胎或畸形发育;新生儿死亡率增加;出现小头畸形、智力发育不全、生长发育迟缓和畸形儿几率增多等。

一定剂量的放射线对人员的危害除产生急性损伤效应外,还可能引起远期效应:外周血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和血红蛋白减少;骨髓中白细胞可呈成熟障碍甚至再生低下。骨髓和外周血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增加;可引发白血病和其他类型恶性肿瘤如甲状腺癌、肺癌、乳腺癌、皮肤癌、恶性淋巴瘤等;可加速老化,毛发脱色或变白,皮肤弹性减弱;可能缩短寿命;可发生骨髓纤维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及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

此外,核事故跟其他重大灾害一样,均可引起公众(或人群)不同程度的社会心理反应,轻者很快消失,重者可影响身心健康,其后果可波及整个社会,导致重大损失。已有的经验证明,核辐射事故可造成很大的社会心理影响,引起人群心理焦虑、恐慌、紊乱及长期慢性应激,易引起人们的恐惧心理。

三、防护方法

主要介绍针对核泄漏的基本防护方法。

(一)核泄漏早期采取的防护措施 主要有:①隐蔽:在放射性污染物到达以前躲在室内,关闭门窗。必要时可用砖、土坯、沙袋将窗户加以屏蔽。②尽可能快速撤离:撤离的人群应是受照剂量较高、可能发生确定性损伤效应的较小人群。③必要的药物防护: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碘化钾片。 (二)核泄漏中期采取的防护措施 主要有:①搬迁:即将人群从污染区迁移出去;②控制人员进入污染区;③控制摄入受污染的食物和饮水:如必须食用沾染食物时,可用水洗或去掉被沾染的表层、削去果皮的方法去除蔬菜和水果表面的放射性污染物;④洗消建筑物、道路及工作场所受到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可进行清扫、水洗、覆盖或刮去表层等。

(三)核泄漏时个人防护措施 主要有:①呼吸防护:可用防尘口罩,也可用手帕、纸巾、餐巾、衣服等捂住口、鼻。如果将口罩或其他防护材料浸湿,其防护放射性物质效果更佳;②体表防护:可用任何着装用品如帽、头巾、雨衣、手套和靴等,并可翻起衣领、围上围巾、扎紧袖口和裤脚等方法,可减少体表放射性物质的沾染;③洗消以除放射性物质沾染:皮肤除沾染的最好方法是淋浴,在没有淋浴的情况下,可用水洗身体裸露部位,如脸、手、颈部等,特别应注意有油泥的部位以及耳、鼻、眼周围,应进行彻底擦洗;④健康检查:一旦发现有异常放射性物质或上述不适症状,应尽快到专业医疗机构进一步检查和治疗。

试题:

1.简述核泄漏与核辐射主要来源。

主要重金属的危害范文

主要重金属的危害范文第1篇一、核泄漏与核辐射来源(一)工业或医疗等领域使用的放射源丢失、失控等 放射源若管理不当,有可能导致放射事故...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