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应用语言学纲要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应用语言学纲要论文范文第1篇

2、汉维谚语的特点及文化差异对比研究

3、西方五国外语教育的基本经验与借鉴

4、广告语篇中语气隐喻的作用浅析

5、试析网络热词“柠檬”

6、浅谈二语习得的社会认知理论计

7、浅析比尔·布莱森《小岛札记》中地名的翻译

8、云南景区楹联的修辞研究

9、国外应用语言学早期发展综观

10、应用型本科高校英语口语纠错反馈系统模型建构的探索

11、国内外语言景观研究与展望

12、英国应用语言学研究的特征及启示

13、应用语言学领域学术论文中四词词串的研究

14、形合意合之差异对歇后语英译的启示

15、中学英语教师继续教育模式与方法初探

16、英语学术期刊论文转述动词研究

17、计算机辅助英语教学研究10年:回顾与思考

18、高职院校学生外语学习焦虑及其缓解策略研究

19、浅谈应用语言学的跨学科性

20、语言选择的内涵特征及其功能旨向

21、网络语言的变异形式与规范

22、应用语言学理论指导下的外语教学改革

23、浅析思维模式下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24、文化冲突与商务沟通研究

25、“产出导向法”与“金课”的构建

26、促进英语学习者有效学习的真实性评价模型设计研究

27、外语教学法学习与教学的哲学思考

28、对应用语言学的几点认识

29、应用语言学视角下“毒品隐语查询系统”的研制

30、试析复杂动态系统理论在应用语言学中的研究

31、大学应用语言课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32、CBI理论框架下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模式研究

33、《应用语言学》: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的入门书籍

34、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计算机辅助外语教学特点

35、互联网+背景下高职英语社团发展的新探索

36、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37、校内英语专业合作教学模式探讨

38、性别因素对大学生詈语使用的影响

39、浅论汉语修辞学的内外关系

40、试述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41、浅析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改革

42、儿童语言获得和发展理论对第二语言教学的启示

43、Presentation测试对研究生教学的反拨作用

44、CET4听力新题型对独立学院大学英语视听说教学的反驳效应研究

45、对外汉语口语课之会话教学

46、心理表征与语言认知教学

47、汉英交替传译信息缺省实证研究

48、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分析

49、基于交际理论的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及发展前景

应用语言学纲要论文范文第2篇

2、《剑桥应用语言学年度评论(2019)——教育技术》评介与启示

3、应用语言学视角下的阅读能力培养

4、试论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论

5、外语教育中的隐喻研究述评

6、论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化自主发展

7、应用语言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的开展路径

8、从应用语言学研究领域看我国英语应用语言学教学与研究

9、国际语言文化交流中的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

10、浅谈应用语言学的跨学科性

11、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12、近三年维吾尔语言研究情况综述

13、浅论汉语修辞学的内外关系

14、基于应用语言学的英语语言交际中隐喻研究

15、中国应用语言学的新成果与新趋势

16、以应用语言学探析概念隐喻中的跨文化变体

17、《语言教育和应用语言学:学科间的对话》评介

18、中外应用语言学研究方向及其演变历程

19、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

20、整合应用语言学与高校英语教学之间的关系

21、基于应用语言学理论下大学英语教学措施探微

22、中外应用语言学论文中的非人称元话语

23、英语语言学视阈下大学英语教学创新

24、复杂动态理论视角下关于应用语言学的研究

25、应用语言学下的高职英语写作教学探究

26、关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思考

27、应用语言学视角下“毒品隐语查询系统”的研制

28、试述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29、从应用语言学角度看概念隐喻中的跨文化变体

30、我的学术研究的生态转向

31、与交际能力概念对应的写作能力理论视觉研究

32、应用语言学视角下初中英语探索

33、论我国应用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

34、论应用语言学中“语言能力”的多元性

35、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新探:复杂系统的视角

36、英语学术期刊论文转述动词研究

37、基于应用语言学的茶文化英语翻译策略探讨

38、“中国语言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多人谈

39、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研究述评:2001—2010

40、外语磨蚀研究中的新问题

41、基于语料库的不同学科中转述动词的研究

42、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四十年:回顾、问题与建议

43、计算机语言学考研的模拟试卷

44、应用语言学知识分析新词新语“醉了”

45、应用语言学中术语翻译问题研究

46、从应用语言学角度谈大学校园流行语

47、基于交际理论的我国应用语言学研究及发展前景

48、应用语言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探究

49、应用语言学的历史溯源及理论综述

应用语言学纲要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普遍偏低,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必须要提高认识,重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价值,创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构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教学与实践体系,多管齐下,才能保证其时效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 大学生 语言文字 应用能力

目前,高等学校大学生的语言文字水平呈普遍下降趋势。校园里,无论是海报、宣传栏,还是学生个人请假条、作业、实习报告、毕业论文等,错字病句、生造词语、不规范汉字、行文晦涩、逻辑混乱的现象普遍存在,这种现象在高职院校中尤为严重。许多语言工作者认为加强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工作已经迫在眉睫。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现状调查

为深入研讨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现状和问题,并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和各项活动,笔者在对所在学校的30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20名同学进行访谈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能否规范地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能否准确把握交际话题和交际语境,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自我评价、如何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等方面。调查结果如下:

1 普通话应用方面

在校期间,44%的学生将普通话完全作为日常交际语言,56%的同学以说普通话为主,说方言的情况主要存在于教学以外的环境。参加过普通话能力测试的占473%,其中,一级乙等及以上水平的为零,二级甲等占15%,二级乙等占47.5%,还有37.5%的同学没有测试级别。

2 书面语言表达方面

在语言使用上,55.1%的同学能准确区分语言使用环境,40.4%的同学基本能区分,4.5%的同学不能区分;在书面语表达上,26.8%的同学认为存在的最大问题是写错别字,31.7%的同学是书面格式错误,26.8%的同学是文字表达不清;在日常生活学习中,69.7%的同学完全能正确地使用规范汉字,29.2%的同学基本能使用规范汉字,仅有1.1%的同学不能正确地使用规范汉字。

3 口语表达方面

36.8%的同学不愿意面对公众发表即兴讲话,会产生紧张情绪。一旦表达欠佳;84%会觉得不好意思,引起尴尬或不快,从而更加排斥这种即兴演讲;16%觉得无所谓;5.9%的同学能准确把握语言交际的话题,主题明确;68.5%的同学基本能把握交际主题;12.4%的同学完全不能把握交际主题;17%的同学认为自己在口语表达中存在的最大问题是普通话不太标准;14.8%认为是心理素质不好;60.2%的同学认为缺乏口语表达技巧。在对个人口语表达流畅程度及内容的准确度的评价上,认为自己语言流畅的占15.7%,68.5%的同学选择基本流畅,感到自己说话不太流畅的占12.3%,词不达意的学生占3.4%。

4 普通高校与高职比较方面

15.9%的同学认为高职院校与普通院校大学生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存在很大差距,并认为主要原因是学生本身素质高低不同,52.1%同学认为有差距,但差距不大。在差距的具体表现上,27.4%的同学认为主要是书面文字表达差,29.4%的认为是口语交际能力差,13.7%表示不清楚。

5 语言文字环境方面

72.1%的同学肯定了教师在课堂以及日常工作中能将普通话作为交际语言,但是对教师的普通话水平,42.3%的学生认为标准;53.5%认为基本标准,能听懂;还有4.2%的认为部分教师发音不够标准。47.2%的同学认为教师普通话不标准对自己影响很大,46.1%认为没有太大影响,6.7%认为没有任何影响。教师在课堂教学能否使用规范汉字上,74.1%的同学认为能使用规范汉字,10.1%认为基本规范,5.6%认为教师不能使用规范汉字。

6 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方面

27.2%的学生对学校是否开设有语言文字方面的相关课程不知道,55.7%的学生知道学校有开设相关课程,但课程种类少,课时少,以公选课为主,效果不好,语言文字的培养最好是小班教学或一对一教学。但是,要谈及具体开设什么课程上,71.9%的同学说不出具体课程名称。学校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中,认为相关课程缺乏的占22.9%,认为学校不够重视的占20.5%,32.5%认为是学校搭建的实践平台太少,18.1%的同学表示对所有活动不感兴趣。在如何提高大家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上,34.5%的同学提出应该开设普通话课,并参加普通话测试;42.8%的同学认为应该多开设语言表达及技巧方面的专业或公共选修课,21.4%的同学表示应该多参加各种活动,而在访谈中,大部分同学表示理论学习固然重要,但更应该在实践中提高,所以倾向于多参加语言文字应用类的活动更为重要,如校园辩论赛、演讲比赛、写作策划比赛等。

二、高职院校大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应用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以上调查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目前高职院校大学生在语言文字表达和应用上主要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第一,主观认识不足。大部分学生未能意识到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重要性。而高职院校提出以就业为导向,过分强调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和提升,忽视学生基础技能的培养和提高,片面把学生的就业不好归结于专业技能不强。因而缺乏对学生语言文字能力培训,没有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大量开设基础课程。除非个别专业如导游、文秘等对语言文字有特殊要求。

第二,语言环境混乱。从校内来看,部分学生和教师在学习生活中不能完全使用普通话交际。尤其是在同一生源的小团体中,学生都习惯用方言作为交际语言。校内外随处可见的海报、广告、电视节目等出现的不规范语言文字使语言环境较为混乱,这种恶劣环境对学生影响较大,长期受此冲击,将会让学生在语言文字使用上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第三,缺乏有效培训实践途径。大部分学生在校期间没有正式接受过学校关于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培训,虽然有同学意识到自己说的不好,写的不好,也想提升,但是学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不多,通过选修课程或者自学,效果不好。同时,学校虽然也建立了一些实践平台,如社团举办的各类活动,但是部分学生心理素质不高,临场应变能力较弱,一旦出现语言交际问题后,就不愿意再次参与类似活动。

第四,网络语言的负面影响:网络的出现除了丰富现代信息技术,也对语言文字应用带来了一些负面冲击。厦门大学李如龙教授认为网络语言对汉语是一种污染,是小群体为了团体交流方便,根据自己的爱好编造出来的语言。一方面,网络语言的大量使用削弱了学生口语应用的必要性,可以避免因紧张尴尬而引起的交际不快,让口语交际较差的同学找到替代交际方式,长此以往,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更差;另一方面,网络语言的产生和滥用降低了大学生语言文字规范使用的水平。

三、提高高职院校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对策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容乐观,高职更甚。要提高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必须从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措施,多管齐下,才能保证其时效性。

1 提高认识,重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价值

从前面调查可以看出,学校和学生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价值认识不足。很多高职院校以就业为导向,更多强调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但学生良好的职业生涯发展除了过硬的专业技能,还需要其他辅助技能,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工作学习的基础技能。因此,学校应该提高认识,重视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训,同时,还要强化学生认识。

学校可通过新生始业教育、专业教育强化这种意识,让学生从大一开始,形成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意识,有提高自己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强烈要求。并明确将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要求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关课程教学大纲中,作为专业基础技能的一部分。同时,学校还可以从更高角度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价值的认识。语言学家吕淑湘先生说:“我认为对祖国语言的理解、欣赏、热爱,这也是爱国主义教育”。德国著名语言学家洪堡特认为:“语言仿佛是民族精神的外在表现,民族语言即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即民族语言,两者的统一程度超过了任何人的想象。”语言作为社会文化的传播工具,对于培育民族精神、发扬民族优良传统有着极强的凝聚教化作用。学好语言文字,提高应用能力,是我们大学生传承民族文化的一个前提,在这样的思想高度下,学生会无形中增强爱国感、自豪感和优越感。

2 创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

环境对人影响巨大。通过访谈了解到同一班级或同一寝室,如果来自同一生源地的较多,大家就会采用方言沟通,久而久之,形成习惯,即便该同学普通话水平较高,但依然会认为说普通话别扭,改说方言。这种语言“反生现象”不仅反映出师生语言文字规范实际应用能力的差距,也反映出高校语言环境尚未形成良好的氛围。所以学校要采取多种措施营造良好的校园语言文字环境。

一是结合校园文化建设,大力开展推广普通活活动。在校园醒目位置如操场、食堂、教学楼张贴宣传性标语,在固定位置设置语言文字专用橱窗,介绍国家关于使用规范汉字和推广普通话的政策法规;开展校园纠错活动,让师生共同参与,找出不规范之处;充分利用学校的宣传媒体,如校园电台、校园电视台等,制作相关内容节目,定期播出,将生动的画面与有声语言和语言文字规范结合起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加强外在环境的刺激。

二是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的语言环境。教师能否规范地使用语言文字及其应用水平高低对学生影响很大。作为教学主体的教师,要努力提高自身语言文字水平,在语言文字应用上为学生起到示范作用。这就要求教师能够采用普通话教学,语音标准,语速适当,字正腔圆,语言准确、生动、简洁,不出现错音别字,语言表达中不带“啊、额、嗯”等没有意义的语气词,板书规范。学校要把语言能力水平作为引进和考核教师的一个方面,还可以通过教师演讲比赛、教师辩论赛、教师说课比赛等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

3 构建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教学与实践体系。

学校是教育活动的主体,提高学生能力是学校的重要教学任务。语言文字能力作为学生工作、生活、学习的基本能力,必须要得到提高和强化。基于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要求,结合学校课程教学,我们可以构建一个相对独立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教学与实践体系。教学内容上主要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语言应用(说),一是文字应用(写),也就是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两个方面,从手段上分为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

校内首先可以通过开设相关的一系列课程来实现。针对不同的专业岗位需求,要求专业必须开设与此相关的专业课程。对语言文字应用方面没有特别要求的专业必须开设选修课程,比如《普通话》、《演讲与口才》、《演讲艺术》、《朗读学》、《常见应用文写作》、《基础写作》等课程。其次,学校可以搭建更多的语言实践平台,让大部分学生有机会参与,目前大部分学校都会举行辩论赛、演讲比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但是参与面不广,所以扩大活动参与面很重要。以辩论赛为例,通常先由分院(系)选拔,然后再择优推荐参加学校比赛。参与的同学也最多几十个。我们可以把这种活动推广到班级,要求每个班所有同学参与进来,然后择优一级一级推荐。这样就能实现其实践参与的普遍性。

校外实践是校内实践的延伸,实现语言文字的学以致用。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勤工俭学活动来开展实践活动。大部分同学在校期间都会不同程度的校外兼职,而根据了解,最常见的兼职形式就是做产品市场营销,通俗一点就是发广告传单、促销。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途径。因此,作为学校,可以鼓励学生多参与这样的校外实践活动,在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可以将学生校外兼职作为一门课程纳入课程体系,要求修满一定的学分方能毕业。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字是载体的载体。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决定了其应用能力的高低关系到个人素质的高低。在以就业为导向,努力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的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充满沟通表达的自信意识。这不仅仅是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高的需要,更是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参考文献:

[1]熊国保 加强大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势在必行[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9

[2]李行健 吕淑湘论语文教育[M],郑州:河南教育出版社,1995:5—6

[3]盖晓明 汉语言文字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J],宁波大学学报,2005,12

[4]何宇鸣 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高校文化素质教育,高等建筑教育,2008,5

[5]何丹 汉语文化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3

应用语言学纲要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培养初中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能够帮助学生脱离“哑巴式”英语学习状态,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进行交际,准确表达英语语法,读准英语语音、语调。然而,初中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笔者认为应当积极探索培养初中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方法,为提高初中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创造一个良好的语言应用环境。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生;语言应用能力

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括了几个维度,主要有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学习能力。其中,语言能力是关键能力之一,要求学生在英语学科学习过程中应具备一定的语言意识和语感,掌握一些英语语言知识,会运用语言技能和交际策略。为了更好的发展学生这一方面的核心素养,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大力实施改革与创新。

1.初中生英语语言应用现状

很多初中生在英语语言应用上,存在着吞吞吐吐、颠三倒四的情况,甚至会出现分不清主谓宾的英语语言表达情况,其原因主要归咎于缺少对学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对学生的听、说、写的练习不够重视,将大部分精力用在语言知识和语法知识讲授上。在初中英语知识学习中,还有很多学生存在着害羞心理、自卑心理或者无所谓的心理,进而形成了英语语言表达上的障碍,在英语语言表达上始终存在“沉默是金”的问题。因此,我们应积极创设良好的英语语言应用环境,提升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

2.核心素养下培养初中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方法

(1)科学利用教材。初中英语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听、说、读、写方面的训练素材,在对初中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进行培养时,要科学利用素材。首先,可利用英语教材为学生创造一些话题,引导学生围绕话题展开讨论与交际。其次,可结合英语教材内容,为学生安排一些复述课文、改写课文的练习,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课堂训练,让学生学会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掌握课本中一些语言知识,会使用课本中的单词、语法、句型等,养成一定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例如,在进行仁爱七上Unit1 Topic3《How old are you?》 Section A中的1a部分教学时,可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What’s happened?How old is Li Ming?How old is Jane?”接着,为学生播放课文录音,训练学生依据课文内容正确回答出:“Li Ming is twelve,Jane is twelve,too。”然后,要求学生以表演形式复述课文内容。表演期间,学生们将围绕“How old are you?”等句型展开交际。待对话表演活动结束以后,可再为学生布置一个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对3位以上家庭人员年龄进行采访。通过活用英语教材,学生们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将得到很好的训练。

(2)加强写作练习。对于初中生来说,写作是提升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训练学生科学应用已掌握的英语词汇、句型等来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在写作练习中,要注意加强写作练习的灵活性,要根据学生词汇量的积累情况科学调整写作训练难度,促使学生对英语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英语写作练习实现英语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同时,在英语写作练习中,学生们将及时发现自己英语语言应用上的不足,纠正英语语言应用问题。例如,在《Whose cap is it?》单元中阅读短文教学时,可先带领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中new、clothes、classmate等新单词的拼读,再为学生讲授课文中“He is in a purple shirt and my T-shirt is red”等句型的用法,帮助学生提取文中人物描写的脉络。当学生掌握了文中重点、难点知识以后,为学生安排一个写作练习活动。活动中,先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How to describe people?”这个话题展开讨论,总结人物描写要点。接着,为学生展示人物Tom和Dick的图片,鼓励学生开始分工合作,收集人物描写的单词、句型,共同完成人物描写的写作任务。最后,一起评选出最佳的写作成果。

(3)用多媒体教学。在对初中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进行培养时,还要适当应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多媒体,能将英语课知识直观呈现出来,让学生英语语言知识视野变得更为开阔。同时,能够唤醒学生说英语的欲望,使学生敢于用英语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英语课堂上,还可以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播放一些英文歌曲或者英文电影,让学生在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下真正学会应用英语语言。例如,在《Playing Sports》单元教学时,可将多媒体教学工具引入到课堂上,先以图片形式为学生呈现basketball、football、volleyball、table tennis等运动。接着,用图片为学生呈现几种运动,提问学生:“What’s your favorite sport?”基于视觉沖击下,学生们将积极运用英语语言回答问题。有的学生会说:“My favorite sport is mountain climbing.”还有的学生会说:“My favorite sport is mountain cycling.”然后,可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段情境对话。对话内容如下所示:

A:Which sport do you prefer,swimming or rowing?

B:I prefer rowing.  ……

同时,要求学生与同桌组成一个小组,模仿视频中的对话。对话模仿期间,可适当增加一些对话内容,灵活展开对话活动。整个过程中学生们将掌握更多与运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技能。

(4)创造交际情境。为了夯实初中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要注重为学生创造一些购物、问路、看病等交际情境,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英语语言表达氛围。对于交际情境的创设,还要注意突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唤醒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此外,可引导学生根据课堂所学内容,自主创编对话内容,与其他同学进行交际,最终达到培养初中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的目的。例如,笔者在《Saving the Earth》单元教学时,我们可以这样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学生创设了一个交际情境,要求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的ruduce、shake等核心詞汇和be supposed to do sth.句型自主创编一组对话,再与同桌组成一个小组,上讲台表演对话内容。如此,则能让学生听懂有关环保的对话、表达自己对环保的看法、准确写出有关环保的英语句子。

(5)组织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也有利于培养初中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例如,可在班级为学生创建一个“英语角”,鼓励学生在“英语角”讲英语故事或者唱英文歌曲,通过才艺表演,掌握一些英语语言应用方法。还有,可以组织班级英语演讲比赛,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创造更多应用英语语言的机会,使他们从中获得诸多的英语语言应用体验。例如,在对初中生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进行培养时,可在班级范围内组织一次演讲活动,演讲题目自拟,可以是“Myself”,也可以是“My family”,还可以是“My father”等等。比赛中,每个人有5分钟的脱稿演讲时间,会根据演讲内容、单词发音准确度、语音流畅性、感情和仪态等对学生演讲成绩进行评定,满分10分,选出2名一等奖,3名二等奖,5名三等奖,给予一定奖励。在演讲比赛良好的氛围下,学生们将被比赛氛围所感染而主动学说英语,积极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看法。同时,在比赛中,有害羞心理的学生将得到更好的锻炼,养成英语语言应用自信心,不再处于“哑巴式”英语学习状态。

3.结语

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只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多种形式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就能切实提高初中生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让初中生得心应手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当学生具备了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他们就更有信心和能力学好英语。但是,在对学生英语语言结构进行优化时,要注意挖掘英语教材中有利于语言应用训练的素材,并加强对学生写作方面的练习。同时,利用好多媒体教学工具,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应用课堂情境,促进学生真正掌握英语语言的应用方法。

参考文献

[1]李维萍.初中英语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当代教研论丛,2017(11)

[2]徐金龙.论初中英语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J].校园英语,2018(9)

应用语言学纲要论文范文第5篇

郭龙生,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研究员,广播电视语言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现为中国社会语言学会秘书长,北京市语言学会监事长。

《中国教师》:在当前网络信息化、文化多元化等现象的影响下,整个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于语言文字工作而言,面临着怎样的新形势?

郭龙生:新中国成立以来,语言文字工作者经过长期艰苦不懈的努力,使我国语言文字应用达到目前的水平。据调查,目前全国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的人数比例可望达到75%以上,社会用字与汉语拼音应用也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这是进一步做好语言文字工作的现实基础,也是实现新世纪语言文字工作奋斗目标的起点与前提。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日益加快,愈加频繁的中外经贸往来促使中外语言文化交流逐步增加,大量多语言商贸人才走出国门,服务于国家的经济发展与贸易往来。此外,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新阶段,语言文字工作也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概言之,机遇与挑战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教育中的语言文字:高考“指挥棒”、社会用人与评价人才机制的标准都使当今广大青少年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学习和外国语言文字的学习之间产生了严重的不对称现象。这是多年来学者呼吁有关部门应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主要诱因。人们认识到问题,但如何解决问题,这是当前语言文字工作所面临的历史发展机遇与严峻的挑战。处理得好,会促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健康发展,否则,就会进一步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外国语言文字之间的距离,扩大二者之间的不协调,从而严重影响我国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提高和国家语言文字应用实力的提升。

(2)政治上的语言文字:语言文字工作不是政治,但是关乎政治;不是大局,但是服务大局。虽然说语言文字具有更强的工具性,但其中也包含了丰富的文化积淀。语言文字是民族的标志,语言关系与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问题密切相关。有些国家、民族之间,往往会因为语言文字的问题而产生摩擦、冲突,甚至酿成流血事件,更为严重的则可能导致国家的分裂与灭亡。因此,在政治层面,应该认真对待语言关系问题,妥善处理好各种语言文字之间的关系,让语言文字工作的良好局面为政治的健康发展服务。

(3)技术里的语言文字:新媒体样态的出现、网络技术的飞速进步、物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等的发展都需要语言文字工作成果为其提供语言文字的根本保障。从这个角度来看,语言文字既是工具,又是媒介,是借助网络技术和媒体介质的工具,也是为媒体使用者服务的媒介。语言文字能否为技术的发展提供保障,是阻碍技术的发展,还是为技术的进步插上一对翅膀,则成为语言文字工作面临的严峻现实。这是机遇,也是挑战。

《中国教师》:我国当代青少年群体的语言使用情况呈现出怎样的特征和变化?

郭龙生:(1)规范是主流。从我国当代青少年群体的语言使用情况来看,无论是与以前相比,还是与当前其他人群的语言应用情况相比,规范都是主流,广大青少年能够正确、规范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这是主要的、值得肯定的方面。因为广大青少年正处于学校学习时期,正规教育使他们能够按照语言文字规范的要求,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并能清楚、准确地表情达意,交流思想,传递信息。

(2)求异有个性。虽然广大青少年语言文字的规范应用是主流,但也必须承认,在主流之外,还有一些问题,即青少年在语言文字应用中存在创新求异、张扬个性的表达方式与表达结果。这种现象的出现,有其背后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原因,也受到青少年群体的生理与心理特点的影响。在当今社会,受后现代主义和解构主义思潮的影响,崇尚多元、张扬个性、突破规范、反对规范,已成为少部分人追求的一种时尚。再加上社会风气中某些不正当的价值取向,使按照规则办事的人遭到嘲笑,而不守规矩的人则成为风向标,甚至成为少部分人追求学习的榜样,成为一些人羡慕的对象。这些都使有些青少年的语言文字应用会有意无意地突破规范。

(3)分场合应用。尽管青少年语言文字应用中存在规范与变异的矛盾,但现实的情况是,这些都是分场合的。在需要规范应用的时候,他们能够正确、规范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而在非正规场合,青少年的语言应用则活泼多样、个性和另类。根据国家推广通用语言文字的有关要求,广大青少年应该具备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并能够在该用的场合使用。在私下场合、非正规场合,青少年使用方言、网络语言等则是无可厚非的。

《中国教师》:有人说青少年汉语能力在退化,书写格式、行文语气、语法逻辑、词语储备、语言美感等诸方面问题多多。对于这一说法您怎么看?

郭龙生:我不认为大多数青少年的汉语能力是这个样子的,不能以偏概全地认为所有青少年的汉语能力都退化了。上述这些方面,也不是所有能力有所退步的青少年中都会出现的问题。有的是这个方面有所不足,有的是那个方面有所欠缺。总之,是有些青少年的汉语能力在有些方面出现了退化的现象。

分析这种退化的原因:一是各种媒体海量信息的“狂轰滥炸”。读图时代的到来,使青少年真正阅读文字、书写文字的时间大大减少,于是有些青少年这方面的能力必然会有所减退。二是学校、老师和家长没有严格要求广大青少年有意识地提高在这些方面汉语言文字的应用能力与水平。俗话说,没有笨学生,只有笨老师。老师如果教学方法得当,教学重点突出,社会对人才的评价与遴选机制没有缺陷,那么青少年在汉语能力方面肯定不会出现退化的现象。

《中国教师》:2012年12月4日,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了《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这标志着国家语言规划和语言规范水平将迈上一个新台阶。《纲要》对青少年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语言生活提出了哪些要求?

郭龙生: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语言文字事业具有基础性、全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事关国民素质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这就必然与广大青少年具有直接的、密切的联系。总结起来,《纲要》对青少年学生这个特殊群体的语言生活提出了如下要求:

(1)树立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意识,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新时期的广大青少年在语言规范意识方面应进一步增强,在公共场合自觉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语言文字应用的规范化水平应进一步提高。

(2)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及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从幼儿园到中小学,广大青少年都应不断提高自己的国家通用语言应用水平。广大青少年在校学习期间,应按照要求努力学习,切实提高自身语言文字的综合运用能力。受过初等教育者,应普遍具备普通话、规范汉字和汉语拼音的应用能力;具有中等及以上教育程度者,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应达到相应要求,具有较好地使用普通话和规范汉字表达、沟通的能力。

(3)提高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到2015年,在城市,普通话基本普及,广大青少年责无旁贷;在农村,以学生和青壮年劳动力为重点实现基本普及,汉字应用在广大青少年中基本规范。

(4)提供语言应急服务和语言援助服务。国家建立语言应急服务和援助机制,提倡发展多语能力。在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根据需要,合理规划,为提升国民多种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创造条件。广大青少年应积极提升自身多语言应用能力,争做国家多语能力人才资源库的储备人才,作为社会应急和特定领域专业语言人才,为国家提供突发条件下的语言应急服务,为社会提供语言援助。

(5)开展国内外语言文化交流。在汉语国际教育与传播工作中,广大青少年作为各级志愿者,可以为对外汉语教学和汉语国际传播与推广发挥重要作用。在海内外语言文字交流活动中,广大青少年不仅是重要的交流使者,更是语言文字广泛交流的受益者,他们将在深入而广泛的交流中学到更多的东西。

(6)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在广泛开展的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中,广大青少年不仅是中华经典的主要学习者,也是中华经典诵写讲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为此,广大青少年必须认真学习中华文化经典,深刻领会其中所体现的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中国教师》:在我国社会深刻变革时期,青少年核心价值观教育问题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语言文化的发展变化反映出当代青少年群体怎样的文化心态与价值取向?

郭龙生:(1)遵纪守法。当代中学生和广大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在接受正规学校教育过程中,他们不仅学到了文化知识、行为规范,更学到了如何遵纪守法,做一个合格的守法公民。这里的遵纪守法,也包括他们的语言文字应用遵守相应的语言文字规范和法律规章。这是有目共睹的,是广大青少年语言文字应用健康发展的主流和大趋势。

(2)爱国乐学。当代中学生在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断形成并逐步完善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并逐步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要求广大青少年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更要明确自己人生奋斗的方向,明确自己是为什么和为了谁而学习的。因此,学生应端正态度,以学习为乐,乐于学习,明确学习的终极目的。

(3)与时俱进。广大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当代中学生的表现预示着国家未来的发展方向与前景。对于充满活力的青少年而言,发展、进步是他们成长的精髓;与时俱进则是他们成长的必然特征。只有青少年与时俱进了,才能保证国家的发展不会落伍。青少年是引领潮流的群体,是国家能否繁荣富强的风向标。

(4)勇于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精神,要求当代中学生和广大青少年要勇于改革创新,敢为天下先,在规范发展的基础上,不断追求切合时代发展脉搏的,突破原有规范的,更快、更新、更高的发展。

《中国教师》:希特勒说:“要消灭一个民族,首先要瓦解它的文化;要瓦解它的文化,首先要消灭承载它的语言;要消灭这种语言,首先从他们的学校下手。”从民族文化传承和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角度,对于当代青少年语言文化的发展,您有什么建议?

郭龙生:希特勒为了达到其政治目的而说出了上述这番话,这从反面证明了学校和教育对于语言、文化、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在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的过程中,学校是基础,学校中培养的是民族与祖国的未来,学校中的教学活动不仅教授给学生们语言文字知识,教授给学生们文化、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的知识,学校的学习阶段更是广大学生形成自己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人生关键时期。学生在学校里学到了什么东西,将会直接影响并决定着这个民族和国家的未来走向。

从民族文化传承和青少年价值观教育角度来看,我认为,当代青少年语言文化的发展,应该着重从继承和发扬优良民族文化传统入手,结合社会其他方面的教育,尤其是社会道德教育和正确价值观的培养来进行。

社会是一个巨大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有各种各样的分支系统,语言文字的教育只是其中一个小的方面和一个支系统。语言文字作为人类交流思想、表达感情、认知世界的主要工具,其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承载了大量的文化积淀。在民族文化传承方面,我们只需要选择中华民族优秀的、积极向上的、主流的文化传统予以教授便可以。

至于在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与培养方面,则必须跳出语言文字之外,在整个社会这个巨系统中来综合考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作为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社会上有很多值得人们反思并积极寻求对策的现象。为什么现在有些老人倒地之后无人敢上去搀扶?为什么有的人敢侵占他人房屋而拒绝腾退?为什么有的人官位不高但是动辄贪污成千上万元的人民币?这些社会现象的产生必然有其背后的社会原因。在小学生看到有老人倒地而上去帮助搀扶,结果却被老人及其家属诬陷是他撞的,因此而承担巨额经济赔偿甚至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之后,什么样的宣传教育与道德说教能够唤回孩子幼小心灵中的良知与对社会的责任,什么能够改变他对社会司法不公、道德沦丧、人与人之间不可信任的深刻印象。一个错误的司法判例,足以抵得过成千上万教师的苦口婆心、循循善诱的道德说教。因此,光从语言文字角度来讨论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不能说没有用处,但是,更多的工作确实应该在语言文字之外,在能够决定社会对人的评价的支系统中。当一个社会中所有的人不以违背规则为耻,反而把自己不守规矩、违反规定的行为甚至因此而得到了某种好处的现象作为炫耀的资本、沾沾自喜时,这个社会离崩溃的边缘就不远了,起码它正在一步一步走向衰败,直至崩溃和瓦解。因此,正像语言规划工作必须与其他社会文化规划一起来进行一样,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也不能在象牙塔里进行,而必须与社会生态中其他系统的完善一起进行,这样才能保证青少年价值观的教育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责任编辑:林静)

应用语言学纲要论文范文第6篇

学外语难, 考六级难, 考“托福”难, 考职称过外语难, 连中学会考也是感慨万千, 一筹莫展。为什么如此这般?因为语言这东西不是随便可以学好的, 非得下功夫不可。为什么西语系和汉藏语系有着天壤之别?为什么斯拉夫语系的卷舌音比比皆是?为什么日尔曼人语言与拉丁语如出一辙, 一字一顿?为什么汉语言与大和民族语言异曲同工, 一脉相丞?有比较, 才能鉴别。有鉴别, 有斗争, 才能发展。所谓比较语言就是把不同民族、不同种族、不同语系、不同地域内的相左、相近、差异、对立或相邻, 相似的语音体系和文法体系 (句型结构、句势次序、词汇构造、标点符号) 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归类、抽象、概括、总结、研究区别, 找出一些带规律性的语法组织共性原则, 指导外语教学更上一层楼。

国外语言机构比较语言试验研究, 立项较早, 教育科研成果已是汗牛充栋, 鹤立鸡群了。借助多媒体中介, 目前英美语言系统先锋美国微软公司已经开发出一板多制式英日汉, 法日汉、西日汉、俄日汉三语语音对比学习系统软盘, 语法比较句型系列软件, 硬盘业已投放市场, 前景广阔, 借助Internet又重新掀起新一轮学习外语的热潮。

2 双语教学中比较语言优势体现

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看, 汉、英语法有相似点, 字法有不同点, 汉英句型结构相似, 但句势安排有差别;该双语教学语音距离很大, 但句法类似;英汉词性差异较大, 但应用起来却是殊途同归。

语言学上的语法包括两大块:一是句法;二是词法。汉文法中剖析为字、词、句、片、段、文;中文词类十几类名、动、形、数、量、代、副、连、助、叹词等, 而英文中词类除多了冠词a、an、the表示“一、这”, 少了量词介词相当于汉文中的状语短语或结构助词而外, 其余的均大同小异;所谓句法, 具体地说, 就是句子结构、句型次序、句势安排。句型要求, 就是说什么样子的句子主谓宾、主谓状、主系表, There+be。其理论表述为:“语言各单位之间的结合规律或曰组织语言的标准尺度与规范”。所谓词法应解释为:“语言交流中应遵循的约定俗成的组字成词, 连词成句的一般规则或习惯语言法则”。具体地说, 词法就是字或单词的性、数、格、时、态、体、势等语法要点。

一般来说, 中文往往先说出句子的次要成分, 然后再说主要成分。这种明显的语言排列差异, 其比较效益的应用对提高双语翻译的技术水平恰到好处, 相得益彰。例如:

中文:我们应当不失时机地、全面地、开创性地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英文:We should remove our attent i o n t o t h e j o b o f m o d e r n e c o n o m i c reconstruction, immediately, widely, wholly of views, creatively.这里中文中的副词状语:“不失时机、全面地、开创性地”均放在谓语动词“转移”的后面。而英语句序则截然相反。简言之, 英语句子读起来使人顿感一吐为快, 酣畅淋漓;而反观汉语则是含蓄绵绵, 柔密细腻, 令人回肠荡气, 意犹未尽。

英汉语言在字法上有词形的变与不变之差, 结构助词的使用等不同。中文时态强调副词及虚词的用法 (即“着、了、过”、“得、地、的”) 但在英文却是主要表现在动词谓语的变体、词汇变格, 时间状语彼此呼应, 对号入座。有了表示过去时间的状语就必须要求动词变位, 变体 (后缀) 。反观中文, 她的词类转换不用改变字形, 拿来名词活用, 动词活用, 形容词活用;而英语动词变位最甚 (三个格、十几个位、两个态、十几个体。) 其他词的重音前移, 后推及变音更改词性, 词类现象以及前后缀的匹配使用等, 形形色色, 较为复杂。

例如:我在60年代曾教过书。

I used to teach English in the 1960s. (一般过去时)

我50年代时教着书。I was teaching English in the 1950s. (一般过去进行时)

我已经教书多年。I have taught English for years. (一般现在完成时)

我一直教书。I’ve been teaching English by now. (现在完成进行时)

我还在教书。I am teaching English now. (一般现在进行时)

教书是我的职业。Teaching English is my profession. (动名词作主语)

不难看出, 英语动词变化极大, 时态繁杂。最常用的动词又往往是最不规则的动词变化形式, 其时间状语仅仅作为时态表示的点缀、陪衬或曰参照物而已。一旦时态要求变了, 则必须在动词词尾上进行变体;反观中文字、词词形固定, 但词类互换、转类现象普遍, 较灵活。这对外国人学汉语来讲, 识别不同意境的上、下文中的句型句势较之字, 词的音、形、义来得更重要些;而对汉人学英语, 记住英文的词根是至关重要的, 因为万变不离其宗。

例如: (1) 中国正生产出愈来愈多的电器产品远销国外。China is producing more and more electronic products sold abroad at present. (2) 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已达人均$200/年。The general total productionof China is up to$200 per year.

从大体上看, 中外文的主要成分, 次要成分是一衣带水, 一脉相承的, 只不过在句势词序上相异即:主谓宾、主谓状、主系表, There+be (某处某物存在) 但是在词汇上的表现却是各具有特色的。

汉语的语音有四声之别, 英语有重音之差, 日语有前重后重之不同, 俄语中有八个格变, 这是从词的构造标准划分的。汉、英、俄分属于词根语, 内部屈折语, 外部屈折语。

中文四声训练是汉人长期生理, 心理潜移默化的丰硕成果。5000年的汉字沿袭发展炉火纯青, 辉煌的造字智慧陶冶了汉人的思维敏捷, 语言生动。方块字言简意赅, 妙趣横生, 这就使国际数理化奥林匹克大赛上华夏子孙“穿金戴银”如囊中探物般易如反掌。这就归结到了汉语言的严密的逻辑性、历史的特征性, 合理的准确性和应用的规范性。理性的汉语言帮助加快思维过程;而英语词义模糊, 词音多变, 词性不规范的居多, 这是难点, 例如:英语词汇中“增加”、“减少”各有两种读音、两种词性。

Increase[`inkri:s][in`kru:z] (名词, 动词) 增加;

decrease[`dikri:s][di`kr i:z] (名词, 动词) 减少。

3 应用比较语言、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教师母语的水准影响着使用比较语言的课堂驾驭能力, 好的老师应从汉英的差异点讲起。汉语“着、了、过”而英语则在动词尾加ing、-ed、-neouslarly等分别处理be、doing、have (has) done, did汉语“的、得、地”英语“of;pretty;well”。汉语时态多用次要成分显示 (时间、地点、介词短语) 而英语时态的体现则主要是动词变位十分重要。

总之, 好的母语功底是讲好外语课程“五会” (听、说、读、写、译) 的基础和出发点。流利准确的口语、娴熟的听力, 合理的逻辑思维是双语教学的利器;渊博的各学科专业知识是双语教学的切实保障。这三者互相渗透, 吸收兼并, 相辅相成, 密不可分。这是双语教学中比较语言优势发挥的基本条件。只有具备扎实的双语功底的教师, 才能驾轻就熟地运用比较语言, 统率课堂。

摘要:本文分析了英语教学中比较语言的优势体现以及应用比较语言合理组织课堂教学的方法。

应用语言学纲要论文范文

应用语言学纲要论文范文第1篇2、汉维谚语的特点及文化差异对比研究3、西方五国外语教育的基本经验与借鉴4、广告语篇中语气隐喻的作用浅析5...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