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简介范文
盐城简介范文第1篇
江苏省盐城中学创建于1927年,创建人是中央大学督学周宣德。初名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盐城中学。学校校址原在淮美中学,曾迁至箭道巷,后购得附近彤华宫庙址扩展而成。1928年学校改名为江苏大学盐城中学,同年4月改为中央大学区立盐城中学,9月改名江苏省立盐城中学。她是当时盐城地区唯一的一所省立中学。
盐城中学在办学早期就恪守“办学必成功,理事须公道”之原则,从严治校。学校提倡“以博学为门径、以约修为指归”,重视学法指导和学生能力培养。1933年夏,江苏省举行首次全省高中会考,盐城中学学生参加考试结果成绩“乃属上游”,在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其后“淮之南,江之北,滨海区域之莘莘学子,由小学而初中而高中,遂多指斯校为归宿焉”。曾任新中国外交部长、著名外交家乔冠华,台湾前“行政院长”郝柏村,1949年率部起义的中共地下党员,原国民党江阴炮台总台长唐秉琳以及原全国兵工学会弹道学会主任委员、弹道学专家鲍廷钰等均是这一时期的盐城中学学生。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暂时处于低潮时期。但时隔不久,盐城地区中共党组织恢复活动,盐城中学是当时地下党组织活动的主要阵地。地下党组织积极组织领导进步青年学生开展反帝反封建斗争。1928年10月初,盐中、亭湖等学校举行大游行,行至城隍庙,一群学生捣毁了庙内的神像。国民党县政府雇用一些坏人纵火烧毁城隍庙,说学生得罪了神,火灾是城隍显圣,要惩罚学生,盐城中学学生王长江对他们严加斥责竟被投入火中活活烧死,制造了震惊全县的“一0?八惨案”。敌人的暴行并没有吓倒青年学生,一些青年学生在斗争中锻炼成长,学生宋子滨、姚英、刘景春、骆继乾、宋金煜、张衍栻等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是盐城县区较早的一批学生党员。
1934年,盐城中学改为盐城高级应用化学职业学校。校长是王义珏,“初高级学生共六级”。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盐城沦为敌占区,盐城中学被迫迁至今盐都县楼王庄塔院寺。次年秋改名为江苏省立第三临时中学,简称“三临中”,先后在盐城、淮安乡村流离迁徙,在艰难困苦中继续办学。到了1943年,日寇再次侵袭被迫解散。抗战胜利后,“三临中”在泰州复校,次年11月,复名江苏省立盐城中学,代理校长李西垣。1947年1月,盐中部分师生返回盐城原校址复校,另一部分师生以盐中泰州分校名义留泰州办学,校务由李西垣的侄儿李景周代理,至1949年因时局变化自行解散。台湾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陈廷宠等一批在台湾校友有不少是这一时期毕业生。
抗战以来,由于学校不稳定、碾转迁移,盐城中学有相当一部分师生流散在盐阜各地,这为抗日民主政权建立新型学校播下了种子,未灭的“香火”使盐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继承和发展。
1940年10月,八路军五纵队在司令员黄克诚的指挥下与新四军在白驹镇狮子口会师,创建了盐阜区抗日民主根据地。11月,在原江苏省立盐城中学的校址上建立了抗日军政大学五分校,陈毅同志兼校长。1941年7月,运筹华中全局的刘少奇同志特于驻地召见盐阜区党委书记刘彬、盐阜行署主任宋乃德和行署文教处长戴伯韬等负责同志开会,研究恢复和发展盐阜区的教育问题。在会上,刘少奇对大家说,这个地区知识分子很多,青少年也很多,但学校已经星散,为了避免这些人流到敌伪地区或摩擦“专家”韩德勤那里去,我们应该开办学校,团结他们,使他们有书可读,有地方教书,希望你们办一所联立中学。为贯彻少奇同志指示,1941年秋,苏北抗日民主根据地的第一所完全中学盐阜区联立中学在阜宁县郭墅张庄诞生。校长开始由行署主任宋乃德兼任,后请盐阜地区著名教育家江重言担任。另委早期中共地下党员,在上海大学长期工作过的许德良同志任副校长。生活指导部主任是林珏,社会服务部主任是顾崇实,总务部主任是顾乃湘(女),师范部主任先为朱泽甫,后为陆维特。教师有不少是从军部和行署派来的,有一部分是从本地区选聘的。学校设有初中部、高中部、师范部,后增设艺术专修班,学生来自苏鲁皖沪等省各地。
联立中学成立后,新四军军部宣传部长钱俊瑞和抗大五分校训练部长薛暮桥以及学者孙冶芳等均来校作过报告。陈毅军长对这所中学十分关心,他与其它有关领导特邀在周恩来副主席关心下成长壮大的全国闻名的“新安旅行团”到校联欢演出,又请上海来的一批文化名人贺绿汀、鲁莽等到校讲课。军部医务主任、德国共产党员罗中特也曾来联中作过报告。
办学一年后,日寇荡,学校分散到射东、东季、吴滩三个补习团。1943年秋反扫荡胜利后在阜宁边胥董庄集中开学,校名未变。1944年春又迁至阜宁县空寺阴办学。这时学校有了较大发展,有学生500多人,教职工100多人。当时日军“清乡”、“扫荡”频繁,斗争尖锐,办学条件极为困难。盐阜联中的领导和老师带领广大学生,采取军事化、游击式和时分时合等多样灵活的形式,克服种种困难,在农村坚持办学,是盐阜地区一所非常有影响的学校,这时由于在阜东县已建立了“二联中”,联立中学从此被称之为“一联中”。
根据刘少奇同志的指示精神,盐阜区各县都办起了县立中学,1942年8月阜东中学创立。1943年春,日寇“大扫荡”,学校适应战时环境,化整为零,建立了新滩、五汛等补习团。1944年1月阜东中学在蔡桥北乡东墩子(现滨海县蔡桥乡)复校,不久改称盐阜区联立第二中学,简称“二联中”,校长由阜东县文教科长后为阜东县县长熊梯云同志兼任,生活指导部主任是罗芒(女),学生增至100多人。开始聘请来的教师有姜观吾、张正南、李旭东、李兆阳等,后加入的有蒯家义、周学源、左石清等;事务人员有左新樵、顾铖先等,校医是左作之,工人有裴凤来、吉玉顺、杜有才等。
一联中、二联中都是由我党创办的直属盐阜区民主政府领导的两所新型学校。这两所学校无论从办学思想、办学目的还是从办学形式、方法、教育教学内容来看都不同于国统区的旧式学校。学校坚持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服务,以提高和普及人民大众的知识技能和民族自尊心为中心,努力把学校办成既象抗大那样注重政治,又象普通中学那样重视知识技能。一方面注重对师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讲授新民主义革命和抗日救国的道理,废除国民党统治时期旧学校的“党义”、“公民”等课程,代之以《社会发展史》、《中国革命问题》、《论持久战》等。另一方面根据师资和设备条件尽可能地开设完全中学的课程。本着少而精、学用一致的原则制定教学计划,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政治课主要讲根据地建设,历史课主要讲中国近百年历史,地理课主要讲抗战地理和解放区的地域概况,农业生产知识主要讲解放区的主要农作物栽培,数学课除讲定理法则外,还教学生怎样做会计和计算土方。语文教学中还选用《苏中报》、《黄海日报》、《盐阜大众报》登载的新华社电讯和文章。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及时地满足了根据地建设的需要。
这两所学校在办学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和教学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原则,勤工俭学和校办工厂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一联中建校不久,就蓬勃开展勤工俭学活动,老师带领学生开荒、种菜、纺纱、织布,并由化学老师徐以达负责试制、生产肥皂,1943年办起了小型实验厂,后改名为“工专肥皂厂”,日产肥皂1000块到2000块,供应部队和销往各地。现在的淮阴光华化学厂就是在“工专肥皂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二联中以“以生产养学校,以劳力换智力”为口号,大力开展勤工俭学活动,通过勤工俭学,一方面解决学校办学经费困难和学生读书困难,另一方面可使学生受到劳动锻炼,加深和加强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办学一开始,师生就在学校数千亩土地上砍草、开荒、种植,并在学校附近数十亩土地上种植瓜、菜、葱、辣椒、萝卜、蕃茄等,解决了600多名师生日常食用的蔬菜问题。后来还在学校内建立造纸厂、纺织厂、榨油厂、肥皂厂等,由学生自己动手,边学习、边实践,逐渐提高生产技能。二联中生产的肥皂、毛巾、棉布等产品在根据地内甚为畅销。
1945年5月,政府为适应抗战胜利后需要工业建设人才的新形势决定将一联中更名为苏北工业专门学校,高中部设有化工和土木两个系,担负着培养技术干部的任务,由苏皖区政府直接领导。同年9月,淮阴、淮安相继解放,苏北工业专门学校奉命迁往淮安,不久迁到淮阴。与此同时,二联中改名为苏北盐垦专门学校,10月又改名为苏皖边区农纺专门学校,校长仍由熊梯云同志兼任,副校长由王启宇同志担任,生活指导部主任是李方曙,姜光斗、孟君孝等均来此任教。1946年3月,苏皖边区政府教育厅决定将苏北工专划归华中建大领导,改名为华中建设大学附设中学。校长仍为江重言先生,教导主任和副主任仍为李庚同志和李克同志,党总支书记为杨海波同志。6月,国民党反动派撕毁“停战协定”,敌机常来空袭淮阴,建大附中被迫迁往城郊农村上课。就在这个时候,农纺专校的人事也发生了变化,李继南同志由一高中(前身是1943年建立的阜淮中学)调来担任校长,王正风、李声宏、沈正超、庞天仪等同志也来此任教。9月中旬,敌军侵犯淮阴、淮安,华中建设大学决定附中部分师生随建大向山东撤退,同时决定江重言校长和徐以达老师率大部分师生利用完整保留下来的图书、仪器设备留在本地办学,9月19日附中部分师生近百人在杨海波和李庚同志率领下开始北撤。留在苏北坚持办学的江重言校长和部分师生在我军撤出两淮之后,将附中撤退到盐阜老区农村复课。1947年初,苏皖边区五分区一高中迁至驳柴港。这时射阳境内的二高中大部分学生转入一高中。二高中孙达人、陈汲
三、吴子英等同志调到一高中工作。同年夏,附中搬到空寺阴庄招生办学,学生增加到400多人,校长为江重言,生活指导部主任是徐以达。年底蒋军入侵,纵火焚烧农纺专校校舍、设备、图书。1948年初,建大附中、农纺专校迁校至驳柴港与一高中合并成立“苏皖边区五分区区立中学”,校长江重言,副校长郑白,教师增至40余人,学生200多人。1949年初学校迁至阜宁城。同年4月,苏北行政公署派人从苏南接回原省立淮安中学师生近200人,在区中经过短暂集训后,绝大多数教师留在区中。这批教师学有专长、术有专攻,其中有数学教师朱占元、生物教师钱冰抱、化学教师韩席儒、历史教师秦公超、英语教师王济川等。
一联中、二联中、建大附中、农纺专校、高中、二高中以及区中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办学为盐阜区根据地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建设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为我党在解放区办新民主主义基础教育和建国后办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学校在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里为我党培养了3000多名人才。有些同志毕业不久,就血洒战场,为民主革命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青春;有不少同志经历了从民主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的光辉历程,成为祖国各条战线的骨干力量。一联中、建大附中毕业生在解放后大多数人担任了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其中担任部级领导干部的就有近10人。原地矿部部长,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秘书长朱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政委、上将周克玉,原轻工部副部长王文哲,原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副政委陈潜等都是一联中的毕业生。曾在一联中(或建大附中)担任过领导工作或从事过教育教学工作的有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杨海波,原外经部副部长李克,中国文联书记处原书记李庚等。二联中、农纺专校毕业生后来担任部队师以上、地方厅局级以上职务的有100多人,担任县团级干部的有300多人。他们当中的突出代表有《光明日报》原总编辑姚锡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政治部主任、少将殷学润,中国文学评论家、作家顾骧等。
1950年初,区中又迁至盐城,与先期进盐的叶挺中学(前身泽夫中学,初名亭湖中学,由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宋泽夫创办于1924年)合并。在原来江苏省立盐城中学的旧址上建立苏北盐城中学,校长江重言,党总支书记何夷白。1953年学校改为现名江苏省盐城中学,并确定为江苏省首批重点中学。
进城初期,学校有18个班级,在校学生743名,教职工45人。校园面积从原来的三十余亩扩大近200亩,基本奠定了今日盐中校园面积的基础。
1951年,姜光斗任校长兼党总支书记,1954年姜亚材任校长,吕浦克任总支书记,1958年薛一凡任校长兼总支书记,1964年邵沛任校长兼总支书记。
进入和平建设时期,盐城中学发扬战争年代解放区的光荣办学传统,把培养保卫和建设新中国需要人才放在第一位。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盐城中学学生踊跃参军,先后有118名学生加入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行列。结合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的斗争,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在教学上由战争年代注重实用向学习系统基础知识、进行扎实的基本技能训练转变。在校园内开展群众性的演讲活动和文艺演出活动。以学生为主要演员的大型歌剧《白毛女》演出轰动全城,学校军乐队闻名遐迩。学校田径队、篮球队是盐城地区最强的两支中学生体育劲旅。为了美化校园,进城不久,校团委号召建造一座风景山,师生们积极响应,不到一月时间即垒起了一座现在还屹在的“共青山”。努力克服游击作风,大力开展正规化管理。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在培养基础人才的同时造就了一批名师。1960年,沈正超代表学校数学教研组出席全国群英会;王子仲、沈正超、万恒德等教师荣获“江苏省先进工作者”称号。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和教风,使盐城中学很快成为一所有影响的学校,为盐城中学后来的辉煌奠定了基础。60年代初,著名数学家,当时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华罗庚在一次会议上说:“在苏北地区办得最好的中学是盐城中学”。
从1950年进城到1965年,盐城中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有不少人走上各级领导岗位,其中有安徽省副省长黄岳忠、铁道部纪委书记张有明、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政委少将史有来、上海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总经理李万新、南昌飞机制造厂总经理姜亮、马鞍山钢铁公司总经理杭永益、三峡开发总公司副总经理李茂和、中科院计划委员会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孙九林、江苏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王学成、江苏省计经委副主任管保宣、江苏省烟草局局长胡子林、南通市市长程亚民、盐城市副市长谷容先、上海市公安局副局长易庆瑶、江西铜业公司党委副书记王振坤、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主任、工委书记汤宝昌、上海申孚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裁左新之、原中国民航学院院长王文富、原南京铁道医学院党委书记孙勋、北京大学副教务长吴同瑞、原盐城工专校长胡乃定等。有不少人成为高等学校、学术机构、冶金制造、工程建筑,国防科技等方面的专家、学者,其中有金矿勘察专家范永春、水利专家季奎、机械工程专家杨钟藩、生物学专家刘志礼、超导物理专家金新、有机化学专家钱长涛、加速物理及技术专家张武、吸血虫病专家王在华、轿车制造专家智百年、微波技术专家邱学恒、激光技术专家陈建文和沈书泊、航天工业专家唐登斌、飞机制造专家陈治安、国防科技专家成自龙和宋成勤、化学工程专家游成培、数学专家王能超和赵林城、考古与先秦史专家徐锡台、中国古代思想史专家唐宇元、明史专家王春瑜等。
“文革”期间,盐城中学的正常办学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尤其是在五六十年代办学过程中培养起来的一支较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遭受严重损失。有些教师被极“左”思潮迫害致死,有些教师被辱为“牛鬼蛇神”打入牛棚,有些教师被下放到农村接受“再教育”。1973年,盐城师范学校复校,盐城中学有13名干部、教师被调至该校。1976年,盐城师范专科学校恢复,盐城中学又被抽走了26名骨干教师,几乎囊括了各学科的教研组长到盐城师专。1976年至1977年,学校一度改名为江苏师院盐城分院附属中学。这一时期学校革委会主任先后是邵沛、仲吉、徐月亮。就在这困难时期,盐城中学仍为国家培养不少人才,中共中央政法委员会研究室主任林中梁、江苏省建材局局长王占成、南京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党委书记熊仁民、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博导、全国十大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王诗宬,南京理工大学飞行力学专业博士、教授商筱亭,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导吴康宁,我国自己培养的首批政治学博士之一北大教授王浦劬等均是这一时期的毕业生。
十年**结束,进入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新时期,盐城中学重新焕发青春。1977年9月,刘则先任校长兼党委书记。1978年学校被省教育厅列为全省首批办好的十四所重点中学之一,并恢复江苏省盐城中学原名。学校致力于重新组织和培养师资队伍,恢复和建立各项管理制度,使学校各项工作走上了正轨,优良校风基本得到恢复。1983年5月,庞天仪主持学校工作。学校大力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和常规建设,办学质量基本恢复到文革前的水平。
1985年8月杨四海任党委书记,陆云翔任校长,王文荪、朱五华任副校长。次年8月,王杰任党委书记、陆云翔继续担任校长。为适应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和“四化”建设对中学教育的需要,盐城中学认真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方针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从1987年开始,逐步深入地对学校内部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建立起充满活力、有利调动全体教职工积极性的“三结合三为主”的内部管理体制。强化德育工作,从1986年起,学校在每学年都要组织高一高二年级学生分别军训一周和下乡劳动锻炼一周,有效地增强了学生的国防意识和劳动观念。1989年12月,学校被江苏省教委授予“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八十年代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姚晓东现任共青团江苏省委副书记;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茅矛,1995年在导师指导下发现了人类两个新基因,为人类最终攻克癌症提供了依据,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副教授丁建东获得第五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2年11月,朱五华同志任校长兼党委书记。前后担任副校长的有周晓林(党委副书记)、房天龙、李祝源、顾为建。
九十年代以来,盐城中学进一步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狠抓教育教学中心工作,办学质量跃上新的台阶。
坚持德育为首,爱国主义教育从初一到高三形成序列教育特色。91年上半年,盐城中学承担了省“八五”科研项目《中学爱国主义教育总体设计及实施》,经过几年的研究和实践,于1995年4月完成了此项科研任务,并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公开发行。近几年,盐城中学爱国主义教育先进事迹先后被《新华日报》、《半月谈》、《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报刊报道,在省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
以课程改革为重点,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在90年代初,盐城中学就根据国家教委颁布的《现行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对现阶段课程设置进行了积极而慎重的改革。压缩必修课,根据学生兴趣和成才需要增开选修课、劳技课和活动课,先后开设了学科深化类、方法技能类、体育艺术类、拓宽知识类四大类二十多门选修课,基本形成了有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新型课程体系。此项教改成果被《学校管理》杂志作了专题介绍,还被选入《江苏省普遍高中改革经验选编》向全国高中会议介绍。
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以大力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质量、效益为目标,为不同年龄层次的教师开展了“新秀杯”、“五四杯”、“而立杯”、“不惑杯”、“红烛杯”等系列教学竞赛活动。通过系列教学竞赛活动使老教师发挥了传帮带作用,使一大批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先后有18名中青年教师在省优质课评比中获奖。90年代以来,盐城中学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近500篇、出版专著和各类教学参考书18部,数学、物理等学科有四位教师参加了国际学术讨论会,他们的论文被收入论文集、翻译介绍到国外。现有专职教师159人,其中特级教师4人,高级教师60人,中级教师72人,基本形成了一支年龄结构合理,教育教学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进一步深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三结合三为主”的内部管理体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同时还对分配制度进行了配套改革,基本形成了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内部管理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办学活力,极大地调动了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
经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近几年盐城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处于全省前列。高考本科升学率稳定在95%以上。94届学生严挺以703分的总成绩夺取了全省理科状元。从1990年以来,盐城中学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数理化等学科竞赛共有768人次获奖,其中一等奖176人,二等奖240人,先后有12名学生进入国家冬令营,6名学生进入国家集训队。由于模范地贯彻了党的教育方针,办学成绩突出,1991年12月学校被团中央授予“中学实践教育活动合格单位”;1993年8月被国家教委、国家体委表彰为全国中学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1993年9月和1997年2月学校被省教委两次评为江苏省“模范学校”;1994年11月被共青团中央、国家教委、中国科协授予“中学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学校”;同时被省教委、省体委、省卫生厅授予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先进单位”;1986年以来,学校一直是省市“文明单位”;1996年6月,学校党委被中共江苏省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同年10月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授予“江苏省先进集体”。1997年4月率先通过了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1995年4月2日,李岚清副总理来盐城中学视察充分肯定了盐城中学近几年的办学成绩,认为盐城中学的“办学思路是对的,方法是正确的,教育教学效果是好的,注意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盐城简介范文第2篇
一、市区三级计生干部队伍的现状
市区共有计生干部224人,其中市局46人,乡级66人,村级112人。具体文化程度是大学20人,大专71人,中专13人,初中及以下120人。
(一)县级机构(
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1.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行政编制22人,计生协事业编5人,现在岗24人,其中公务员17 人(其中参公1人),工勤人员3人,事业编4人。
2.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站(市指导中心)事业编制 23人,现在岗22 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6人,管理人员 5人,工勤人员1人。
(二)乡镇机构
1、市区共8个镇、4个乡、1个开发区,每个乡镇设有计划生育服务站,配备2-5名计生专干。目前13个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共有专干46名。
2、市区13个乡镇计划生育服务所,共配备专业技术人员22名。
(三)村级计划生育队伍
市区共17个居委会、95行政村,864个自然村,每个行政村配有一名计划生育妇女主任,共112名;每个自然村配备一名计生信息员,共有864名。
(四)干部队伍年龄文化结构
1、市、县级年龄文化结构(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局)
合计
31-35岁
36-40岁
41-45岁
46-50岁
50岁以上
合计
2
424
648
大本
91
13
31
大专
10
1
3
3
1
2中专
4
4
高中
1
1
从此表可以看出:干部职工年龄偏大,50岁以上的占33.33%;41-50岁占41.67%;31-40岁占25%。
2、市指导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年龄文化结构
人员总数
31-35岁
36-40岁
41-45岁
46-50岁
合计
16
91
4学
历
大本
1
1大专
9
2
34中专
31
2高中
2
2
初中
1
1
职
称
高级
中级
51
2
2
初级
11
3
2
4
2
执业资格
执业医师
52
2
1
执业药师
1
1
助理执业
1
1
执业护师
3
1
2
执业护士
5
1
4
检验士
1
1
此表可以看出 :
1、技术职称低,16名技术人员中级职称33.33%;初级职称66.67%;无高级职称。
2、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5人,仅占技术人员的33.33%,取得助理医师资格的仅1人,占技术人员的6.25%。
3、有中级职称、取得执业医师资格的人员年龄偏大,41-50岁的占80%。
3、乡镇年龄文化结构
合计
26-30岁
31-35岁
36-40岁
41-45岁
46-50岁
50岁+
合计
4
4614
51
2
52大本
6
2
12
1大专
35
41
3310
4
1
中专
高中
3
1
1
1
此
表可以看出:乡镇专干普遍是大专文化程度占80%、大学占13.6%、高中占6.4%。
4、乡镇专业技术人员年龄文化结构
合计
26-30岁
31-35岁
36-40岁
41-45岁
46-50岁
2
2学
历
大
本
421
1大专
18
58
31
1
中专
高中
职
称
高级
中级
初级
1
31
73
1
1
无职称
9执业资格
执业医师
51
2
1
1
执业药师
助理执业
61
5
无执业
执业护师
执业护士
2
1
1
检验士
此表可以看出:乡镇技术人员职称偏低、初级职称占乡镇技术人员的59%,无职称的占41%,中高级职称为0;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仅占22.72%。
二、加强计生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新时期人口计生队伍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中央已明确提出人才强国战略,把人口大国建设成人力资源强国,把人口负担转化为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作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的重要任务,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当前各行各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的根本任务。当前,人口问题更加复杂,人口安全、人口数量和结构、素质、分布、稳定低生育水平和群众生育意愿等矛盾日益显现,没有一支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就难以巩固已经取得的成绩,就无法担当起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重任。
(二)当前市区人口计生队伍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1 、机构改革对基层人口计划生育队伍产生一定影响。绝大多数乡镇计生干部不属公务员属性,事业属性又没有计生系列职称,职务职称低,无法落实,一些干部职工对乡镇计生站事业单位改革存在着认识上的一些误区和焦虑,个别人员思想上不稳定,影响了工作开展。
2、乡镇人口和计划生育队伍与现状不相适应。乡镇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要求和责任有增无减,甚至难度更大,压力更大,计生工作成为“没有能力的干不了、有能力的不愿干”的工作。再加上乡镇一级的工作范围广,任务重,中心工作多,计生人员经常被抽调去突击中心工作,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计生工作业务的正常开展。
3、基层信息员待遇不落实。人口和计划生育开展30年来,县、乡(镇)、村和自然村的四级管理服务网络已基本健全,但是,最基层一级组级的计生信息员待遇不落实,多数信息员都是兼职人员,不是兼职的,如果乡、村、自然村的经济条件好,适当有一定的补贴,经济条件不好的,没有补贴,这种工作只有天天讲奉献的人可能会干,因此,基层信息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肯定会有“水份”。
4、人口计生队伍综合素质偏低,依法服务水平有待提高。市区合署办公以来,市人口计划生育局既承担着全市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又承担着市区(县级)人口计划生育工作,工作量大。由于市局现有在编在职人员中,年龄普遍较大(局机关平均年龄43岁,科室长平均年龄47岁),加之目前人口计生干部的综合业务知识水平欠缺,工作中缺乏创新,习惯于按部就班,在自已所负责业务外领域的有关知识知之较少,尤其是生殖健康与保健等育龄群众普遍关心、迫切需要的服务的知识还很缺乏,难以适应当前育龄群众对计划生育知识的新需求。
5、现行的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与育龄群众的需求不适应。技术人员承担着人口和计划生育知识咨询、指导,计划生育避孕药具管理、发放、不良反应监测,避孕节育医学检查,放、取宫内节育器,人工终止妊娠术,节育手术后随访,常见妇女病普查和治疗,节育手术并发症处理和“三大工程”服务。2003年经原利通区政府同意,公开向社会招聘具有医学专业、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技术人员7名,充实到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中,近年来再没有充实技术队伍,技术服务人员短缺的问题至今没有解决。从以上技术人员的年龄和文化结构看出,市区专业技术人员缺乏(特别是检验、b超、计划生育咨询师短缺),年龄偏大,结构不合理,学历水平参差不齐,技术水平及专业技术职务偏低直接影响着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的整体服务水平。部分技术服务人员还不具备执业资格。这些问题已经成为严重制约市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工作广泛深入开展的障碍,对市区计划生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挑战。
三、加强人口计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1、进一步深化各级领导对人口计生队伍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严格实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把领导干部落实计划生育工作责任制的情况作为衡量政绩、奖惩任用的重要内容。只要各级领导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重视了,就会重视和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队伍建设,就会更加关心爱护人口计生人员,切实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2、强化村级计生队伍建设。按照根据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县管、乡聘、村用”的原则,以初聘年龄35周岁左右、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女性为主的标准,选配好村级计生工作人员。每个村(社区)至少配备1名专门人员负责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并切实落实待村级计生专干、信息员待遇。筑牢人口计生基础工程,提升人口计生工作水平。
3、建立人口计生队伍的激励机制,营造宽松合理的工作环境。要为基层计划生育工作创造宽松的工作环境,基层计划生育工作难度大,要求高,环境艰苦,不少计生工作者不堪重负,甚至“怨气”十足,这种状况十分不利于计生队伍的稳定和提高,必须切实解决这一状况。建立计划生育队伍的激励机制,对计划生育先进个人及时予以表彰奖励,发掘先进典型,在计生系统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环境。对计生系统多年优秀的分管领导、计生办主任,应出台政策从政治上予以激励。对获取各种人口和计划生育荣誉的人员,应提高奖励标准。
4、加大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建议将市区专业技术人员配备工作列入全市人才资源开发利用计划,健全完善人才“准入”机制,采取分步实施、分期分批引进的办法,及时向社会公开招聘具备医疗中、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有计划地充实到县、乡(镇)两级计生技术服务机构,逐步改善队伍结构。积极协调人事、编委和卫生等相关部门,为技术服务人员获取执业资格证书和晋升职称创造条件。根据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宁党发(2007)89号文件)中提出要求,“加强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建设,乡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按乡人口总量予以配备,2万人以下的配备3名,2万人以上的配备5名”。按此规定各乡镇计划生育服务站至少应配备专业技术人员3-5名,2万人以上乡镇有10个,2万人以下乡镇有3个,市区乡镇至少应配备36名临床医学、影像学、检验专业人员。
盐城简介范文第3篇
动仪式
5月14日下午,青岛市2015年度大学生征兵工作暨国防教育进高校启动仪式在青岛科技大学崂山校区第三报告厅举行。青岛警备区副司令员温常升、青科大副校长张淑华出席仪式并讲话。仪式由青岛警备区副参谋长刘祥虎主持。青岛各区(市)人武部副部长和政工科科长、驻青各高校征兵工作负责人,青岛黄海学院武装部岳涛老师参加了启动仪式。
此次活动将全面拉开青岛市今年大学生征兵和开展高校国防教育的序幕。
“今年我们对大学生参军入伍在原有优惠政策基础上,又出台了6项新举措。”市征兵办负责人介绍,新政策设立“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根据实际需求,每年安排一定数量专项计划,专门面向退役大学生士兵招生;将服兵役情况纳入研究生推免生遴选指标体系,在部队荣立二等功及以上的退役人员,符合研究生报名条件的可免试(指初试)攻读硕士研究生;将考研加分范围扩大至高校在校生和高校新生,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的普通高校在校生和新生,在完成本科学业后3年内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总分加10分,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退役大学生士兵专升本实行招生计划单列,高职(专科)学生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退役,在完成高职学业后参加普通本科专升本考试,实行计划单列,录取比例在现行30%的基础上适度扩大;高校新生录取通知书中附寄应征入伍优惠政策;放宽退役大学生士兵复学转专业限制,大学生士兵退役后复学,经学校同意并履行相关程序后,可转入本校其他专业学习。
同时,国家进一步提高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和学费减免标准,本专科学生每人每年由原来最高不超过6000元增加至8000元,研究生每人每年由原来最高不超过8000元增加至12000元。
据了解,征兵期间,兵役机关将落实大学生征集优先、优惠政策,切实做到优先登记、优先报名、优先定兵、优先办理手续,向大学生参军入伍开通“绿色通道”,人武部门在办理体检、政治考核、入伍手续时,学校有关部门在办理学籍保留、提取档案、开具证明、办理学费补偿代偿等手续时,都要安排专人负责,简化程序,随时办理,切实让大学生参军入伍享受到优先和优惠。
仪式上,市征兵办、市国教办还设立了大学生国防教育、征兵政策咨询站,向大学生们发放了大学生应征入伍宣传手册等资料。有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今年大学生征兵的政策规定,为大学生们算清参军入伍后的政治账、经济账和成才账,激发大学生参军报国热情。
盐城简介范文第4篇
此时此刻,站在演讲台上,我想起了一件事情。那天,我跟妈妈到公园游玩,听见一位小女孩问;“爸爸,红军爷爷长征时怎么会没有吃的,也没有喝的呢?他们为什么不吃巧克力,不喝健力宝呢?”
是啊,长征,对于我们这一代人来说, 已经成为一个老外婆的传奇故事。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长征精神以越来越深刻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人到长征路上去追寻、去思考。老师告诉我们在二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中,每天都有很多很多感人至深的故事。
在长征中,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在战斗中刚刚入党的警卫员,在过草地时,为了抢救陷入泥沼的文件箱,献出了年仅18岁的生命。当他渐渐沉下去的时候,手里还紧紧攥着一块银圆,这是他的第一次党费,也是最后一次党费 同学们,当你听到这里的时候,你难道不为我们的战士那种对革命事业和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深深感动吗?
在茫茫的雪域高原,一支红军队伍在艰难地前进,一位军需处长被冻死在雪地里,大雪覆盖了他的身体,他因此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听到这里,你可能会想:既然是军需处长,手里掌握着战士们的吃穿,在饥饿和寒冷面前,他完全可以吃饱、穿暖,他怎么会被饥饿和寒冷夺去宝贵的生命呢?难道他是傻瓜吗?不,他绝不是傻瓜,在他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比金子还要宝贵的东西,这就是为国家、为民族,勇于牺牲、勇于奉献、无私无畏的长征精神。
正是这种面对困难不低头、遇到挫折不屈服的长征精神,半个多世纪以来,像涓涓的甘泉,哺育了我们千千万万的祖辈和父辈。在新时期取得了令人骄傲和自豪的成绩。
你看,今天的印江,街道笔直平坦,公路四通八达,高楼鳞次栉比,住房宽敞明亮。安居工程、教师新村、金玉小区、花园城,一座座美丽的家园拔地而起;西苑开发区、柏香林开发区、西环开发区、文昌路开发区,让古老的印江城旧貌换新颜。原创文章,尽在文秘知音网。
你看,西环大桥像天上的彩虹,那是印江人民腾飞的翅膀;北环大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我们的祖辈和父辈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又一幅优美的蓝图,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听的华章。
同学们,当你沉溺于网络游戏,失去自我的时候;当你留连于武打小说,不思进取的时候;当你吃着肯德基,喝着非常可乐,为超级女生疯狂的时候想一想长征吧,想一想70年前的那些人和事。
作为当代少年,我们应该有远大理想,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又是一次新的伟大的充满艰辛的长征。
盐城简介范文第5篇
城市管理是城市发展的永恒主题,是城市建设成果的巩固和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保障,是一项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系统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城市管理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迅速发展,对城乡统筹市容环境卫生事业的要求也更为迫切。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广大市民追求优良人居环境的愿望日益强烈。
一、城市管理体制制度要务实
完善的管理体制和健全的工作机制是开展城市管理的根本保证。要按照“管理作业,市区结合、以区为主;执法监督,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思路,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机制。
1.建立健全科学的管理体系。各地要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的要求,严格落实责任,避免在解决违法建设拆除、农贸市场管理等难点上出现职能交叉或者职能缺位现象。
2.建立高效的运行机制。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相关管理要求,大力推进“城管进社区”,延伸城市管理空间。要探索建立城市管理高位协调机制,研究城市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沟通部门间配合,实现管理的无缝对接,真正形成管理合力,提高管理效率。
3.建立奖惩分明的考核机制。考核是否真正到位,关系到城市管理工作的实效。要逐步形成并不断完善街区作业、考核的管理机制,城管部门要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政策制订、组织协调、执法监督上来,通过完善考核办法、改进考核方式、加大考核力度、严格奖优罚劣等举措,充分发挥政府实施城市管理的作用和街道的基础性作用,不断提高管理效能。逐步将镇容镇貌管理和环境卫生管理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不断提高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要有突破
规范设置沿街户外广告和店招、店牌,重点整治乱搭、乱建、乱贴、乱画,逐街区做好临街店招牌的整体设计,科学制定户外广告设置、夜景亮化的总体规划,为综合整治和规范管理提供依据。要按照疏堵结合、方便生活的要求,引导摊点入室经营、入市经营,重点整治流动摊点和出摊经营;要不断延伸整治范围,加强对背街小巷、社区等的综合整治,解决脏、乱、差等城市死角问题;要继续加大对渣土处置的管理,实施全过程管理、全覆盖监控,严格程序,控制源头,加强巡查,抓好住宅小区装潢垃圾集散点的建设和管理,落实长效管理措施;要加强车辆清洗站点管理,探索机动车辆清洗站点管理的新途径、新路子,做到规范经营、整洁有序。
要坚持标本兼治,用创新方法破解城市管理难题,做好专项整治与长效管理相结合,认真总结环境整治的经验,建章立制,落实整治后的管理责任,强化长效管理措施,不断巩固和发展整治成果。要注重从一般整治向营造环境、塑造形象转变,从重点区域整治向覆盖城乡转变,使更多的城乡居民共享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成果,推进城市管理水平的全面提高。
三、为改善城市管理执法环境创造条件
要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强化作风建设,坚持以人为本,深入社区,深入市民,认真倾听群众呼声,切实改变工作作风,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人性化执法、文明执法和服务性管理;研究有关缩小与被管理者间距离的方法措施,努力做到为群众所想、为群众所急,把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相结合,积极探索社会各界参与城市管理的新方法、新途径,努力推进市容环卫责任制的建立,形成城市管理齐抓共管和全民参与的局面。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加大对城市管理工作的宣传力度,让市民参与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的讨论,扩大城市管理的群众基础,不断取得作风建设的新成就。
要按照统
一、协调、高效的原则,科学合理确定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范围,准确把握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深刻内涵,稳步推进和完善市域、县域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做到市、县两级执法权限、执法标准、执法程序、执法规范相统一;要在管理与执法中,尊重相对人的人格、人权,做到教育先行、以法示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杜绝粗暴、野蛮及其他不文明行为。
城市还要按照统一领导、垂直管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人民满意的城管执法队伍。要建立以中队为主体的执法管理机制,制定和完善严格、有效的执法队伍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制、评议考核制及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继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法制教育和执法业务培训,提高城管执法人员的法律素质和业务知识水平。要从有利于严格执法和提高执法效能的角度出发,强化执法队伍的监督考核,制定完善相应的考核办法,采取分等级考核或末位待岗等办法,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严格队伍管理,进一步改善执法形象。要建立健全城市管理快速反应机制,及时处理群众的投诉,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要逐步将执法管理向城郊结合部延伸,向乡镇延伸,实现城乡联动、综合治理。
五、加快城管体制改革建设和谐社会
依法行政的前提是要有法可依,法律法规建设的滞后,已严重影响到了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正常开展。相对集中行政执法已经颁布好几年了,但城市管理相对集中执法的综合性法律却还没有一部。只有通过立法,确立城市管理的合法主体和地位,城管执法部门才能名正言顺地开展工作,只有城市管理工作有了明确的法律支撑,才能谈可持续发展。因此须尽快制定适用于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法律或地方性法规,使之成为可以遵循的法律体系,并在立法目的、行为设定、法律责任、立法程序等方面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和谐理念,在立法和执法环节中,及时修正理念,及时修正行为,才能切实体现“立法为民”和“为民执法”。
城管工作面对的执法相对人多是“弱势群体”,当执法人员进行纠正和取缔时,他们往往会把对自身现状和社会的不满情绪发泄到城管人员身上,在面对执法者时,常常是以暴抗法,甚至围攻城管队员,给城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对暴力抗法事件仅依据现有的城市管理方面的法规及规章,城管部门难以独立解决此类问题,因此,就需要公安队伍给予我们工作上的支持和保障。我们可借鉴部分试点城市的成功经验,建立城管公安分局执法机制,或在城管队伍中增加公安警察的力量。公安协同执法,既可对违章者形成震慑,又可随时调处城管执法中的各种纠纷,避免抗法事件的发生。只有对不法分子严惩,才能起到震慑作用;只有维护好城市管理人员的威严,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城管工作。
盐城简介范文第6篇
現在,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縣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會議的同志提出意見。
一、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縣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縣政府團結依靠全縣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牢固樹立“科學發展、彎道超越”理念,積極作為,科學務實,堅定信心,共克時艱,全力以赴保增長、惠民生、促穩定,全縣上下呈現出“經濟發展、社會和諧、運行良好、形象提升、領導認可、群眾滿意”的良好局面。預計全年,生產總值完成106億元,增長13%;地方財政收入達到2.88億元,增長15.6%,稅收佔財政收入的比重達到8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達到46億元,增長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32億元,增長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221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520元,均增長10%。財政收入增幅、稅收佔財政收入比重、固定資產投資增幅居全市前列。
(一)實施項目突破,工業經濟持續回升。按照市委、市政府“項目突破年”的要求,全縣各級高度重視項目建設,千方百計引資金、上項目,促發展、求實效。全縣27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35.8億元,魯西化工基地系列項目一期工程,金光集團華豐食品,高開電器節能變壓器等16個項目已建成投產。圍繞政策導向,爭取上級各項財政資金過億元。金融機構支持力度加大,存貸比達到56%,較年初增加10個百分點。積極應對金融危機,促進企業平穩健康運行。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66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70億元、利稅21億元,百元收入實交稅金居全市首位。自營進出口權企業達到38家。堅持高點定位、科學規劃,工業園區發展步入快車道,運行質量走在全市前列。技術改造、品牌建設、節能減排工作實現新突破。東昌水泥技改項目開工建設;創新化工新產品獲省級獎勵。新增1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個山東名牌、1個著名商標,1家企業獲首屆省長質量獎。萬元生產總值能耗降幅全市第一;圓滿完成了迎接國家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核查、聊城市創模迎檢任務,得到國家環保部領導和專家的高度評價。
(二)增強發展活力,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借助外力抓招商。調整完善了招商引資優惠政策,組織參加了一系列招商引資活動,全縣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17.5億元,鑫泰數控機床、高開電器等一批高新項目落戶我縣。激活內力抓民營。民營經濟呈現出企業增多、效益增強、品牌增加的特點,富民作用開始顯現。平均每個鄉鎮新增民營經濟稅收1500萬元,民營經濟綜合排名全市第一。優化結構抓三產。阿膠養生文化苑一期工程已經竣工,被譽為全國一流的影視基地;喜鵲廣場基本竣工;魚山曹植文化景區、洛神湖景區被批準為國家2A級景區。商貿物流業發展勢頭良好,運輸業效益持續回升,“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加快推進,全縣70%的行政村建立了網絡連鎖銷售,被列入全省農村流通業“五大工程”試點縣。
(三)發揮特色帶動,農村經濟健康發展。以支農項目建設為抓手,打造優質高效生態農產品基地。糧食生產連續六年實現豐產豐收。森林覆蓋率達到48%,國家“生態東阿發展研討會”和全市林業現場會在我縣召開。美國白蛾防控成效顯著,被評為“全省美國白蛾防控工作先進縣”。各類畜禽規模養殖場大幅增加,無公害蔬菜面積不斷擴大。農產品加工企業、農民合作組織快速發展,規模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達到47家。被列為全省小型農田水利建設重點縣,引黃灌區節水改造、水土保持治理、中低產田改造項目已經竣工,抗旱防汛、扶貧開發、農業機械、水產養殖取得新成效,農村沼氣、村村通自來水建設順利開展。
(四)加快城鄉建設,環境品牌成為亮點。圍繞創建省級園林城,努力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水平,打造“環境優美、生態宜居”品牌。完成了縣域村鎮體系規劃、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規劃編制,城中村改造暨洛神湖二期開發建設全面啟動。圍繞“大綠量、高標準、見精品”,投資2600萬元實施城區綠化60萬平方米,在城區形成了“兩廣場、兩公園、20處街頭綠地”的良好生態局面。魯西化工六廠順利實現退城進園;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青少年活動中心、圖書館、游泳館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生態垃圾處理廠、污水處理再提高及資源化工程、二水廠改擴建及水源地保護工程加快實施;青年街、香江路綜合整治正在進行,4條道路的弱電入地工程即將竣工。電網、通信建設持續加強,為經濟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國省道東阿繞城線、聊泰鐵路、聊泰高速、煤礦開采等項目爭取工作達到預期效果。高標準完成了銅魚路、單王路、香江路、工業街的升級改造,銅魚路是我縣建設標準最高、投資最多的縣級公路。抓好項目建設用地保障,完成了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為今後發展預留了2萬余畝建設用地。農村新居建設和危房改造扎實推進,王海村、張漢吳村、位山村成為全市新居建設明星村。
(五)著力改善民生,社會發展更加和諧。就業再就業工作扎實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和基金征繳成效突出,各項社會保險參保達到24萬人次。切實安排好困難群眾生活,城鄉低保標準逐年提高,慈善救助活動深入開展,敬老院建設管理不斷完善。殘疾人救助、就業工作進入全省先進行列。各項社會事業全面推進,許多工作在全市領先,村級衛生室建設、文化站建設、平安技防建設、勞動爭議組織建設等全市現場會在我縣召開。高考取得歷年來最好成績;新建67處村級規範化衛生室;手足口病、甲型流感防控措施有力,始終處于低發態勢;完成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成功創建“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縣”;《東阿縣志》(19862005)出版發行;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更加廣泛深入;完成第二次經濟普查工作;廣播電視事業加快發展;審計、物價、糧食等工作獲得省級先進單位榮譽稱號。應急管理工作取得實效,安全生產形勢平穩。“平安東阿”建設扎實推進,在全省率先推行社會治安“動態監控縣”工程,人民群眾安全感普遍增強。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雙擁優撫工作成效明顯;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婦女兒童、體改、老齡、檔案、氣象等工作都取得新成績。
(六)加強自身建設,機關效能明顯提升。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強化“求實務實抓落實”的理念,“團結、敬業、實干、奉獻”成為各級干部的內在追求。堅持依法行政,認真接受人大、政協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廣泛听取各方面意見,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積極開展行政效能監察和審計監督,建立完善目標責任考核體系,調動了各級工作積極性。大力推行政府信息公開,縣政務網被授予“全省優秀政府網站”。縣行政服務中心正式掛牌辦公,機關效能建設成效明顯。
各位代表!2009年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的雙重壓力下,我們取得了這樣的成績,極其不易。這是縣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縣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干部職工干事創業、共同奮斗的結果。過去一年政府工作的每一項成績,經濟社會發展的每一項進步,都凝聚著全縣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在此,我代表縣人民政府,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東阿發展的同志們、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經濟總量較小,結構性矛盾仍很突出;重化工產業比重偏高,高附加值和精深加工產業少;農業龍頭企業帶動作用不強,服務業總量規模偏小;城鎮化水平較低,基礎設施還不完善,城市承載力、輻射力不強;社會保障和社會事業發展壓力較大,少數群眾生活仍比較困難。對此,全縣各級要進一步增強使命感、緊迫感和責任感,正視困難,堅定信心,切實把今後的各項工作做細、做實、做好,努力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二、2010年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任務和工作重點
2010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最後一年,是我縣經濟社會科學發展、彎道超越,實現經濟總量與質量效益全面提升的重要一年。在全國經濟企穩回升的大背景下,我縣盡管面臨很多困難,但也具備不少有利條件︰第一,國家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為我們爭取項目資金,擴大投資規模,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第二,山東省建設半島藍色經濟區、濟南都市圈的戰略部署,聊城市打造東引西拓“橋頭堡”的目標定位,為我們借勢發展,積極與東部地區對接,提供了難得機遇。隨著我縣交通條件的不斷改善,在向東承接沿海地區產業轉移,向西抓好市場開拓和資源引進方面必將發揮重大作用。第三,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我縣經濟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基礎設施支撐作用不斷增強,各項社會事業全面推進,一批重點建設項目成為新的增長點,具備了加快發展、跨越發展的有利條件。第四,全縣各級各部門團結協作,真抓實干,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形成了干事創業的強大合力,這是我們克服一切不利因素,戰勝各種艱難險阻的決定因素和根本保證!只要我們堅定信心,積極作為,就一定能夠迎來我縣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又一個春天!
2010年政府工作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市委、市政府“全面提升年”的部署,把轉方式、調結構,穩增長、促發展,惠民生、保穩定有機結合起來,堅持“生態立縣”、“工業強縣”不動搖,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在新的起點上實現科學發展、富民強縣新跨越。在工作中,要繼續堅持“一二三四五六”的工作思路,即堅持貫穿解放思想一條主線,把握科學發展、社會和諧兩大主題,樹立機遇、責任、創新三種意識,強化堅持依法行政、優化發展環境、大力招商引資、嚴格考核獎懲四項措施,突出調整優化結構、加大投資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強化節能減排、切實改善民生五個重點,實現干部作風有新改進、發展環境有新改善、城鄉面貌有新改變、經濟實力有新增強、群眾收入有新增長、對外形象有新提升六個變化,努力建設富裕、文明、生態、和諧新東阿。
主要預期目標是︰全縣生產總值增長14%;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0%;萬元生產總值能耗、化學需氧量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全面完成“十一五”任務目標。突出抓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項目帶動,擴大投資規模,增強經濟發展後勁
集中力量抓好項目建設。全縣投資過千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38個,總投資106.6億元;2010年完成投資55億元。其中投資過億元的項目18個,列入市重點項目10個。重點抓好魯西化工基地年產15萬噸有機 、10萬噸甲胺、DMF等項目二期工程,東阿阿膠工業園暨傳統阿膠、保健品項目,東昌水泥日產2500噸新型干法水泥熟料項目,東阿鋼球集團年產6000噸精品鋼球項目,阿華醫療器械年產150萬支電子體溫計項目,領航汽配年產100萬台散熱器、汽車冷凝器項目等,實現固定資產投資較快增長。對38個重點項目,繼續實施縣級領導幫包負責制,強化服務,一抓到底。要切實抓好立項、環評、土地、資金等各項保障措施的落實,確保項目建設順利推進。加大對中央預算內投資、省調控資金和各項專項資金的爭取力度,爭取資金數額要達到全市平均水平以上。要超前謀劃,抓好項目儲備工作,儲備一批既能與我縣產業對接,又有高技術含量、高附加值、位于產業鏈條中後端的項目。要充分利用土地“點供”政策和城鄉增減掛鉤試點政策,優先保障重點項目建設用地需求。
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按照“政府推動、企業聯姻、園區主體、各方聯動”的思路,立足優勢產業和重點項目招商,與行業龍頭企業搞好對接,與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搞好對接,真正實現“招來一個、落戶一群、帶動一片”的良好效果。圍繞“2010海內外知名企業家齊魯行”等系列招商活動,重點推介我縣的特色產業、優勢資源、投資環境和相關政策。要在招商項目的跟蹤和落地上下功夫,提高招商引資簽約率、履約率和開工投產率。繼續堅持一月一考評、一季一通報、半年一總結制度,加強對部門、鄉鎮招商引資工作的督導力度。全面落實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加大對項目引薦人和資金引進人的獎勵力度,激發全縣上下的招商引資熱情。做好外經貿工作,推動出口穩定增長,提高對外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全年完成招商引資額20億元,增長15%。
突出民營經濟主體地位。要把發展民營經濟作為富民強縣的動力、促進就業的根本、稅收增長的源泉,從更高水平謀劃推動民營經濟發展。大力倡導全民創業,支持各類能人創辦、領辦各類企業,引導在外務工經商人員返鄉創業,最大限度地激發干部群眾發展民營經濟的積極性。縣財政建立專項基金,加大對中小企業發展的扶持力度。鼓勵支持更多的民營企業通過二次創業不斷做大做強,推進自主創新,發展品牌經濟,向專、精、特、新方向發展。建立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加強共性技術、創業輔導、現代物流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加快洛神小企業創業基地發展,為企業成長創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引導企業組建行業協會,促進企業良性競爭發展。全年完成民營經濟固定資產投資30億元,稅收8.2億元。
發揮財政金融保障作用。綜合運用財稅杠桿作用,加大對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的扶持力度。全力抓好財政增收節支,強化對重點稅源、重點行業的跟蹤和監控,充分挖掘稅收增長潛力,保持財政收入均衡穩定增長。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優先保證各項民生支出需要,集中財力辦大事。要大力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的信貸投入,用活用好各類信貸資金,創建銀企雙贏的發展平台。
(二)堅持擴量提質,推進產業發展提升,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
培植產業集群,增創發展優勢。一是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圍繞我縣醫藥、化工、建材、機械等主導產業,制訂完善產業規劃和相關上下游產品開發計劃,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條,發展配套經濟,把單一產業變成產業集群,把產業鏈條變成產業板塊,促進產業集群化發展。及早謀劃“十二五”規劃,在新一輪發展中搶佔先機、贏得主動。二是壯大骨干,形成優勢。要培育行業龍頭,鼓勵有競爭優勢的企業通過兼並重組方式組建大型企業集團。大力推進企業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加大市場開拓力度,提升企業核心競爭能力。企業自身不要滿足現狀,要敢于挑戰自我,瞄準大目標,實現新跨越,建設一支有全球眼光、有經營才能、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家隊伍。2010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86戶,主營業務收入、利稅分別增長20%。三是夯實平台,加快集聚。要更加重視工業園區發展,高起點制定建設規劃、產業規劃,不斷提升園區的承載力和集聚力。大力實施“515”工程,即規劃建設阿膠、鋼球、食品、紡織、機械制造五大特色產業園,到2012年工業園區工業銷售收入達到100億元;財政收入達到5000萬元;盡快步入全省開發區上游水平。2010年工業園區上繳稅金千萬元以上的企業達到10家。
強化節能減排,改善生態環境。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環保產業,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做好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和資源綜合利用工作。要加大項目用地投資強度,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產出率。深入開展工業企業污染治理,督促企業正常運轉污染防治設施,從嚴控制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超標排放。進一步做好工業點源治理、河流斷面水質監控等工作,基本解決我縣結構性水污染問題。嚴把環評第一關,嚴格落實環境影響評價和“三同時”制度,遏制高耗能產業投資和低水平重復建設。依法關停不達標企業,堅決淘汰落後生產能力,確保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
加快技術改造,推進科技創新。抓住國家支持企業技術改造的有利時機,認真研究提報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項目,加快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加強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積極推廣使用新技術、新材料、新能源,鼓勵企業參與行業標準制定,推動企業生產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實施招才引智,引進和培養高端人才和中小企業緊缺實用人才,引導企業樹立品牌意識,培育名牌產品,增強企業發展的後勁和活力。爭取新增省、市級高新技術企業2家,省級技術研發中心1處;爭創山東名牌3個;爭取創新科技公司在創業板上市。
優化投資環境,提升服務水平。執法部門要嚴格兌現服務承諾,為項目落地、企業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加快完善行政服務中心功能,簡化辦事程序,實行陽光操作,提高行政效率。規範各種檢查和考核評比工作,切實做到指導不干預、支持不設障、幫忙不添亂,為企業創造寧靜干事環境。倡導開放、和諧、共贏的發展理念,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環境,真正讓客商進得來、留得住、能發展。
(三)堅持城鄉統籌,做好“三農”工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以推動農村工作轉型為重點,加快實現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從傳統生產經營向產業化方向轉變。
加強優勢產業基地建設。依靠科技進步發展優質糧食,穩定50萬畝優質小麥面積,申報注冊“東阿小麥”地理商標,建設全國知名的生產加工基地。大力發展訂單養殖、規模飼養,突破林下養殖,提高畜牧業佔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大牲畜存欄達到8萬頭,家禽600萬只。以設施栽培為主大力發展蔬菜生產,蔬菜種植面積達到21萬畝。不折不扣地落實糧食綜合補貼、農機購置補貼、家電下鄉等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積極穩妥地推進林權制度改革,鞏固全縣綠化成果;爭取列入國家對農作物的政策性保險試點,保護好農民生產積極性;抓好土地突出問題治理,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培植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依托豐富的農副產品優質資源,引進培育一批帶動力強的農業龍頭企業。通過制定優惠政策、鼓勵能人上項目、引進外來投資等措施,大力發展木材加工業,實現林業生產由“賣原料到賣產品”的轉變。加快賽雪、華雲等面粉企業的擴產改造,提高優質面粉生產加工能力。依托華豐食品、綠佳食品、綠亞禽業、阿膠烤魚等項目,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開發。
支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重視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構建“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一體化經營體系,逐步形成生產基地化、銷售超市化、經營連鎖化、加工鏈條化。制定出台縣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標準。堅持邊發展、邊規範,力爭三年左右,使各類專業合作社“制度健全,管理規範,帶動能力明顯增強”;使70%的農戶加入農民專業合作社,60%以上的主要農產品通過農民專業合作社加工和銷售。今年新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每萬人3個以上。
打造生態安全農產品品牌。通過典型示範、效益帶動,積極引導農民合理施肥,科學用藥,實行標準化生產;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標準、檢測和認證體系,組織好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認證,抓好“從田間到餐桌”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打造東阿優質高效、生態安全農產品品牌。新增3個綠色品牌;建成5個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
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牢牢抓住國家擴大內需政策機遇,積極爭取項目和資金,重點抓好小型農田水利、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及標準化良田建設、扶貧開發、黃河標準化堤防、農村沼氣、農業機械裝備和氣象預警等“八項工作”,改善農業生產條件;抓好良種補貼、配方施肥、新型農民培訓、陽光工程“四個科技興農項目”開展,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加強動物、植物疫病防控,突出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美國白蛾等防控工作,確保農業生產安全。
(四)堅持重點突破,繁榮發展三產,推動文化旅游、商貿物流實現新提升
抓住機遇,加快服務業發展。我縣歷史文化悠久,區位優勢明顯,處于聊城“東引西拓”的重要位置,為服務業發展帶來了難得機遇。要堅持市場化、產業化、社會化發展方向,加強分類指導和有效監督,培育發展大型服務業集團,擴大產業規模,提升產業素質,在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2010年,服務業增加值佔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兩個百分點;服務業提供的地方稅收佔到全縣的45%以上。
突出特色,打造旅游目的地。依托我縣阿膠養生文化、喜鵲吉祥文化、黃河生態文化品牌,高起點做好旅游總體規劃、魚山風景區詳細性規劃,建立持續有效的投入機制,加快“四大主題”景觀片區的開發建設,即洛神湖一期工程(含阿膠養生文化苑)突出“阿膠?養生”主題;喜鵲廣場突出“喜鵲?吉祥”主題;魚山風景區突出“曹植?梵唄”主題;洛神湖二期工程突出“黃河?生態”主題;四大景區特色鮮明,內涵豐富,實現了自然景觀與人文底蘊的有機統一。做好國家級黃河森林公園、魚山3A級景區和阿膠養生文化苑4A級景區的申報工作。
培育主體,發展現代物流業。支持引導現有運輸、倉儲、貨代、聯運、快遞企業功能整合和服務延伸,加速向現代物流企業轉變。加快卓盛、鑫岳等物流中心建設,帶動全縣物流業發展。進一步優化城鄉商業網點布局,發展一批優勢明顯、市場潛力大、競爭力強的規模以上批發零售、住宿餐飲企業。加快發展與我縣制造業相配套的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金融保險、信息咨詢、社區家政等新興服務業。
科學布局,完善農村流通體系。抓住我縣被列入全省農村流通業“五大工程”試點縣的機遇,加快構建農村現代商品流通體系,完善農資和農村日用消費品連鎖經營網絡,提高規範化、標準化農家店比例。重點抓好利群農資等配送網絡建設,發揮其在農村市場的主導作用。
(五)堅持完善功能,提升城市承載能力,全力推進城鎮化進程
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加快城市總體規劃、洛神湖景區控制性規劃修編,注重與縣域村鎮體系規劃、土地規劃以及各專項規劃之間的相互餃接,提高規劃的科學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以國省道東阿繞城線建設拉開城市框架,穩步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力爭新增城區面積9.2平方公里,城區總面積達到22.8平方公里,城鎮化水平達到37%。
提升城市承載能力。高標準實施“八大工程”︰一是洛神湖二期開發改造工程。這是我縣城鎮化工作的“一號工程”,今年完成安置區和洛神湖公園基礎建設,三年內全部改造建設完成。二是道路改造建設工程。主要完成國省道東阿繞城線建設和農村公路建設任務。積極做好聊泰高速、聊泰鐵路建設的前期準備工作。三是城區綠化再提升工程。對照省級園林城市標準,提升綠化質量,培植喬灌花草相結合的生態植物群落,逐步形成“城在林中、水在城中、樓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生態格局。高標準實施銅魚路、香江路、青年街綠化工程。四是魯西化工六廠原址開發建設工程。啟動建設一個設施配套齊全、社區服務完善的現代化、高標準的住宅小區。五是社會公益事業工程。抓好圖書館、游泳館、青少年活動中心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快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確保建成精品工程、民生工程。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啟動四星級賓館建設。六是阿膠養生文化苑建設工程。加快實施二期工程,打造國家級影視拍攝基地、中醫藥文化宣傳教育基地、養生文化弘揚宣傳和體驗基地、養生文化旅游目的地。七是農村新居建設與危房改造工程。重點抓好城中村、城邊村、鄉鎮駐地村和經濟強村的整體改造。鎮駐地要注重科學規劃,打造特色,完善基礎設施,增強產業集中和人口集聚功能。每個鄉鎮完成23個社區詳細性規劃,啟動1個社區建設,逐步完善社區組織體系、基礎設施體系。八是基礎設施完善提升工程。完成香江路、工業街、青年街等路段綜合整治;完成府前街、商業街、人民街、光明街弱電入地工程;加快生態垃圾處理廠、污水處理再提高及資源化工程建設。按照人民防空要求,積極構建城市地下防護空間體系。以“路水電氣醫學”為重點,推動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
完善城鄉管理機制。積極探索經營城市新思路,創新城建投融資機制。堅持嚴格執法與文明執法相結合,繼續深化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打造生態和諧宜居城鄉。實施“三個專項行動”︰即每月開展一次市容市貌專項整治行動,城區主干道達到“文明示範路”標準;每季度開展一次城鄉環境綜合整治行動,逐步使農村環境淨起來、亮起來、美起來;每半年開展一次公路養護綜合整治行動,確保農村公路服務年限有效延長和安全暢通。
(六)堅持執政為民,關注和改善民生,著力構建和諧社會
完善社保體系,提高“幸福指數”。落實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大力開發公益性崗位,解決好“零就業”家庭和困難群眾的培訓就業問題。全年實現新增就業8000人,實現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4000人;實現農村勞動力轉移1.2萬人。以實現社會保障全覆蓋為目標,繼續加大社會保險擴面工作力度,讓更多的城鄉居民享有社會保障。各項社會保險新增擴面2.5萬人,基金征繳完成2.1億元。全面做好城鄉低保工作,不斷提高保障標準和補助水平,大力開展面向困難群眾的慈善捐助活動。配套完善鄉鎮敬老院基礎設施,完成銅城中心敬老院建設,加快建立以財政供養為主的新型農村五保供養機制。繼續做好殘疾人就業、康復和救助工作。兌現住房補貼增資政策,進一步提高工資收入水平。
發展社會事業,提高“和諧指數”。積極改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重視加強高中教育,鼓勵發展職業教育、學前教育、民辦教育,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加強覆蓋城鄉的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全面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做好重大傳染病防治工作,完善疾病防控體系。嚴格執行計劃生育政策,落實人口目標管理責任。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繁榮文藝創作,開展多種形式的全民健身運動。完成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級文化大院建設任務,積極申報“東阿雜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做好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以創建“省級文明縣”為主題,廣泛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升全民素質和人文境界。大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充分發揮廣播電視、報紙網絡的宣傳作用,營造健康向上的社會氛圍。
維護社會穩定,提高“安全指數”。深入開展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增強全社會法制意識。抓好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監管,加強價格監督檢查。拓寬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加強對影響社會穩定因素的分析和把握,依法按政策及時妥善處理群眾反映的問題。做好應急管理工作,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各類突發公共事件。加強對事故隱患的排查、整改和監控,嚴防重特大事故發生。扎實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防控網絡建設,深入開展嚴打整治斗爭,依法防範和打擊各類違法犯罪,確保人民安居樂業。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我們面臨著擴投資、促增長與轉方式、調結構的雙重壓力。困難和挑戰考驗著我們,責任和使命激勵著我們。只要我們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走“生態立縣”、“工業強縣”之路,變壓力為動力,化挑戰為機遇,就一定能夠在推動全縣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工作中取得新成績;就一定能夠在實現富民強縣新跨越的征程上邁出新步伐;就一定能夠在東阿人民追求幸福美好生活的道路上譜寫新篇章!
三、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按照“講政治、講大局、講學習、講團結、講效率、講廉潔”的要求,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一)講政治。要堅持運用十七大精神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武裝頭腦,不斷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始終保持政治上的堅定性。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正確處理“好”與“快”的關系,努力在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方面取得新進展。堅決維護縣委的領導,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要以實施政府機構改革、促進職能轉變為契機,不斷提高政府執政能力和水平。
(二)講大局。要強化“一盤棋”思想,考慮問題、安排工作都要從全縣大局出發,立足本職、分工負責,加強協作、步調一致,不攬功推過,不敷衍塞責,齊心協力把工作做好。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倍加顧全大局,倍加珍惜來之不易的發展局面,把思想統一到推動東阿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各項決策部署上來。定下來的事情就要雷厲風行、抓緊實施;部署了的工作就要督促檢查、一抓到底。在工作方式上既要突出重點又要著眼全局,既要注重眼前又要關注長遠,做到統籌安排,科學謀劃,整體推進。
(三)講學習。要把學習作為提高素質、增長本領、做好領導工作的根本途徑,營造崇尚學習的濃厚氛圍。領導干部要擠出時間,靜下心來,遠離浮躁,多讀書、多思考,做帶頭學習的表率。縣政府領導班子要成為學習型領導班子,要樹立重視學習、堅持學習、終身學習的觀念,自覺做到學以立德、學以增智、學以創業。通過學習,脫離低級趣味,克服狹隘偏私,提升思想境界,培養高尚德操。通過學習,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提高綜合素質,明晰工作思路,增長領導才干,進一步增強駕馭全局和開拓創新的能力。各級干部要學習和熟悉信息網絡,善于運用信息網絡,提高運用信息網絡進行引導和管理的能力。
(四)講團結。要倍加珍視團結,自覺加強團結,悉心維護團結,不論職務高低都要互相學習、互相尊重,密切配合、及時補台,群策群力做好本職工作。領導干部要做團結的模範,遇事善于換位思考、求同存異,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積極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認真听取各方面意見。構建和諧社會,核心在于不斷增進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只要我們以寬闊的胸襟對待社會,以平和的心態對待他人,多一些溝通少一些誤解,多一份信任少一份猜疑,我們的社會就能更加溫馨、更加和諧。
(五)講效率。要堅持工作重心下移,健全聯系群眾制度,提倡開小會、開短會、講短話、發短文,集中精力抓落實,凝心聚力促發展。繼續實行“一把手”公開承諾制,全力以赴抓好既定工作目標的落實,做到“言必信、行必果”。堅持“權責利”相統一的原則,落實目標責任制,完善考核辦法,特別對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和熱點難點問題,實行專項督查、跟蹤檢查、獎優懲劣,保證政府的每一項工作任務都能夠落到實處,對群眾的每一項承諾都能夠及時兌現。從政必須有為,無功就是過。要以創新求突破、促落實,瞄準先進,奮力趕超,爭創一流業績。
(六)講廉潔。要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實事,使人民群眾切切實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溫暖。要常懷敬畏之心,常修為政之德,常思貪欲之害,自覺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嚴格遵守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全面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嚴格實行“一崗雙責”。加強對重點專項資金、重大投資項目、重點部門的審計和監察,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堅決糾正損害群眾利益的不正之風,確保政府工作作風更加扎實、各項工作更加富有成效。做人民滿意的事,塑造人民滿意的政府。
盐城简介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