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玉米栽培技术研究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91

玉米栽培技术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

摘 要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玉米种植效率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特别是我国农民在玉米种植技术方面的水平不够高,农业技术服务与实际生产之间衔接不紧密,都影响了玉米种植效率。面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当从实际出发,提高技术服务和推广的主动性,加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研究工作,提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转化率,发挥农业技术在玉米生产中的关键作用。

关键词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对策

农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产业,对于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玉米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在饮食结构及工业生产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做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目前,在我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还存在不完善之处,影响了玉米的生产效率。新时期,需要不断采取有力的措施,提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转化效率,更好地发挥农业科学技术的作用,推动农业生产的进步。

1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分析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速度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进入城市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村劳动力的数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虽然我国在农业科技研究中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且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科研结果的转化率仍然比较低。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即没有充分发挥科研成果对玉米生产的积极作用[1]。虽然玉米在国民的饮食结构及饲料等方面占据了重要比例,但由于我国玉米产量不能满足国内需求,需要从国外进口一定数量的玉米,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对我国玉米生产来说,我国传统的管理体制难以满足现代玉米栽培的需要,而且大部分玉米研究成果都处于纸上谈兵的阶段,还没有真正地落实到具体的生产过程中,导致科研成果的浪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力度不强,也影响了推广成效,特别是部分农业科研单位不能很好地转变自己的职能,与第一线农业生产者的联系比较少,难以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在一些地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过程中,由于覆盖范围有限,同时缺少配套措施,影响了推广的效果。

2 加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措施

2.1 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过程中,政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扩大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覆盖面的保证。政府要发挥自己的组织作用,农业管理部门要与农业科研单位结合在一起,不断完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体系。对政府来说,为了确保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政府应当将推广工作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来抓,将玉米的增产与农民的经济增收结合在一起,结合当地的耕地情况,确定相应的推广目标任务,从而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提供组织上的保证。农业管理部门要改变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过程中的被动地位,通过与科研单位合作,促进玉米栽培技术的进步,提高玉米生产的现代化水平,提高玉米生产的效益,最终实现玉米生产的产业化发展。

2.2 加强宣传工作

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常常发现一些农民并不排斥新技术,但苦于没有渠道了解到新技术,影响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因此有必要加强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宣传工作,使农民认识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意义和价值,这也是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基础性工作[2]。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宣传的过程中,要从农民的实际需求出发,通过试验引导等作用,突出高产栽培技术的效果。例如,可以用对比试验突出高产栽培技术的增产优势,并用跟踪指导的方式来明确相关的栽培流程和规范。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可以在示范区通过不同的栽培技术试验来进行对比,通过田间实物对比的方式来宣传,能够达到极强的视觉冲击力,使农民了解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使农民能够自觉地使用和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在宣传的过程中,要组织农民现场讲解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原理,重点讲述其中的关键环节,取得农民的理解和支持,要特别突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在增产增收方面的潜力,增强农民的使用信心。在宣传的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实现以点带面的作用,突出重点干部、重点农民,提高他们的认同率,从而发挥关键干部和农民的示范作用。科研工作人员在宣传讲解的过程中要充满信心,保持耐心,突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优势和经济效益,提高群众的接受度。

2.3 加强技术服务工作

为了有效地确保农民在使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过程中达到预定的目标,同时也为了做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工作,应当加强后续的技术服务工作,从玉米的投产到收获阶段,要进行全面的技术服务和指导。在玉米生产中,种植密度会影响到玉米的产量,因此要想提高玉米的产量,就应当结合当地的气候及土壤的肥力等情况,合理确定玉米的种植密度。此外,玉米的品种也会影响到其产量,要积极结合当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推广优质高产的新品种,特别是要选择抗病性比较强、耐密性比较好、增产潜力比较大的早晚熟玉米品种;玉米高产是一项综合性较高的工程,品种不同也会影响到其栽培的密度,这些都需要科研人员提供相应的科技服务[3]。此外,病虫害也是影响玉米高产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玉米栽培的过程中,需要掌握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科研人员要结合玉米的不同生产阶段引导农民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影响玉米高产的因素比较多,除了常见的两种因素之外,栽培的过程中施肥技术也会影响到玉米的生长,在玉米生长的不同阶段对于不同肥料的需求不同,数量的差异也会影响到玉米的生长,这都需要农业科研人员根据玉米的生长规律来做好施肥指导工作,最终确保玉米健康生长的需要。

3 结语

我国在农业技术的研究过程中处于不断学习赶超的地位,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技术取得了明显进步,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的过程中,要结合当地玉米生产的实际,加强政府的组织主导作用,架起农业科研人员与生产者之间的桥梁,实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与玉米生产的有效结合,从而提高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质量,更好地发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作用和价值,提高玉米的生产水平。

参考文献

[1]刘文群.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措施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5(9):121.

[2]谭丽华.论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措施[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24):269.

[3]李应祥.浅析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存在问题与应对措施[J].农技服务,2016,33(2):32.

(责任编辑:刘昀)

玉米栽培技术研究论文范文第2篇

先玉335玉米品种于2010年1月1日被农业部授予“植物新品种权”,是该部向全国主推的玉米品种。在农业部公布的2008年玉米主要品种种植面积中先玉335排在第三位,在全国玉米主产区吉林省该品种表现突出。为了使广大农民朋友更好地种好这个高产玉米品种,现将其在吉林省的高产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整地施肥

1. 秋整地。吉林省秋冬春降水较少,并且春风较大,春整地返浆水会大量流失,所以最好实行秋整地。秋整地后返浆水保留在耕层,增加耕层的含水量,土壤墒情较好。秋翻地的地块要及时耙耢、平整,防止土壤水分蒸发。

2. 顶浆打垄。在土壤化冻15厘米左右时进行顶浆打垄和施肥。由于先玉335品种目标产量较高,对营养的要求较大,所以施肥量要多一些。底肥每公顷施纯氮150~175千克,纯磷(P2O5)75~90千克,纯钾(K2O)90~100千克。应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施肥量按照测土配方施肥卡建议施肥量进行施肥。打完垄后要及时镇压,防止水分蒸发。

二、播种

1. 适时播种。土壤耕层5厘米温度稳定通过10℃时即可播种。播种过早,地温达不到种子萌发所需要的温度,容易引起粉籽、烂籽。播种时墒情好,播种深度3~4厘米;墒情不好,播种深度4~5厘米。如播种过深,胚轴过于伸长,消耗过多养分,容易造成弱苗,甚至不出苗;过浅容易因干旱不出苗。正常年份播期为4月15日~5月1日。

2. 单粒播种。由于种子价格比较高,所以应采取精量播种,有条件的要使用机械播种。人工播种的要严格控制用种量,春季干旱的年份要采取坐水种,以确保苗全、苗壮、苗匀。由于精量播种容易缺苗,因此播种后要经常查看,缺苗的要及时补种。补种的种子要提前催好芽,补种的苗要带土移栽,否则会产生大小苗现象。

三、种植密度

先玉335是耐密品种,一般每公顷应保苗52000~56000株,株距27~33厘米,垄宽60厘米。过稀产量达不到预定目标,过密则会造成光照、通风不良,植株纤细,容易引起倒伏。

四、化学除草

采用苗前封闭除草的一般用38%莠去津悬浮剂加90%乙草胺对水进行土壤封闭,选择播后苗前阴雨无风时进行土壤处理。采用苗后除草的要在杂草2~4叶期选择晴朗无风的天气进行茎叶处理。生产上常用的药剂主要有:莠去津、乙草胺、异丙甲草胺等,自己混配的可以根据地块上的杂草种类灵活处理。阔叶杂草多的,莠去津的量要大一些;单子叶杂草多的乙草胺量要大一些。

五、肥水管理

先玉335是密植品种,后期需要较多的养分,所以在施足底肥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后期追肥。在施肥时注意多施磷、钾、锌肥,少用一些氮肥,使玉米得到全面充足的养分供应,否则易造成前期徒长,后期脱肥。应特别注意不要用没有后劲的复合肥,否则不但后期脱肥,还有潜在倒伏的危险。玉米在拔节到大喇叭口期是吸收营养的高峰期,一般可以在拔节前后追第一次肥,每亩追施14~18千克硝酸铵或11~15千克尿素。在抽雄前7~10天,应追施第二次肥,每亩追施15千克硝酸铵或15~18千克尿素。如果底肥充足可以集中一次性追施。如果是正常年份,自然降水就可满足先玉335品种对水分的要求;若遇干旱年份,除了要浇好拔节水外,从大喇叭口期到抽雄期,还必须浇水,否则会造成“卡脖旱”。此外,在开花灌浆期间还要及时浇水防旱。抽雄后如遇到涝害则会使根系早衰,所以要及时排涝。

六、病虫害防治

先玉335染的病主要是玉米锈病、玉米大斑病和小斑病。玉米锈病防治方法:在锈病发生初期,用20%三唑酮每亩75~100毫升对水喷雾防治,发病严重时间隔15天再喷1次。玉米小斑病防治方法: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稀释500倍液,于病叶率20%时开始喷药,每周喷1次,连续喷2~3次。玉米大斑病防治方法:用9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等。虫害主要是玉米螟,防治方法是注意田间卵孵化进度和幼虫为害情况,抓住关键时期对第一代玉米螟进行撒颗粒剂防治,即用苏云金杆菌乳剂制成颗粒剂撒入玉米大喇叭口内,杀死初孵幼虫。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使用赤眼蜂进行生物防治:越冬幼虫化蛹率达到20%时,后推11天为第一次放蜂期,间隔6天放第二次,每公顷放蜂量为22万头。

七、先玉335的适宜收获期

正确掌握玉米的收获期,是确保玉米优质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完熟期是玉米的最佳收获期;若进行茎秆青贮时,可适当提早到蜡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收获。完熟期后若不收获,这时玉米茎秆的支撑力降低,植株易倒折,不利于机械化采收。倒伏后果穗接触地面不仅易引起霉变,而且也易遭受鸟虫为害,使产量和质量造成不应有的损失。玉米是否进入完全成熟期,可从其外观特征上看:植株的中、下部叶片变黄,基部叶片干枯,果穗苞叶成黄白色而松散,籽粒变硬并呈现出本品种固有的色泽,用手指甲掐之无凹痕。

八、适宜种植地区

该品种适宜在北京、天津、辽宁、吉林、黑龙江部分地区、河北北部、山西、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陕西延安地区作春播种植。

(作者联系地址:吉林省洮南市职教中心 邮编:137100)

玉米栽培技术研究论文范文第3篇

摘 要:农业是一个国家的基础产业,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且人口众多,对农业产量的要求为全球之最。在农业领域,开展科学技术研究,实现农作物的增产高产,是国家农业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玉米在栽培过程中,通过品种的选择、合理的栽培以及良好病虫害防治措施,能够有效地提升其产量。但是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中,除了种植者本身对高效栽培技术掌握不足外,还有多种原因制约了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因此,相关部门要从管理上和实际的推广应用中,重视新技术推广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

引言

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人们逐渐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不断优化种植技术,并对种植玉米的结构进行调整,确保玉米高产。在玉米种植的过程中采用高产栽培技术是转变传统玉米种植模式的方式之一,能有效提高玉米的质量和产量。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粮食的需求不断增强,要求我们要在基层地区广泛推广和应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确保粮食的产量满足人们的需求。

1.玉米栽培技术推广及应用中所存在的问题

1.1缺乏科学的推广应用机制

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简单,不仅其过程是十分复杂的,而且同时还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其中。如果其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对于其推行应用的效果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但目前,我国许多基层地区,玉米栽培技术推广及应用机制并不健全,严重影响了玉米栽培技术推广及应用的效果。现阶段形成的农机推广机制和推广网络,其所发挥出的作用甚微,且在运行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缺乏相应的配套设施也是阻碍玉米栽培技术推广和应用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缺少规范的生产流程,从而造成玉米栽培新技术对外的辐射度较差,大多数农民对于玉米栽培新技术也是处于观望的状态,不敢进行积极的尝试。

1.2农业机械化效率不高

先进玉米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应当有相配套的农机设备进行辅助,这样才能逐渐实现改变落后生产技术的目标。近几年来,我国也是积极在进行农机的推广和宣传,根据先进玉米栽培技术的要求,研发出了相配套的农机设备。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特别是基层地区,先进的玉米栽培技术及其相配套的农机设备还是得不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造成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玉米栽培技术推广的不到位,导致农民群众不敢尝试新的栽培技术,从而导致先进的农机设备得不到应有。另一方面是缺乏相应的先进农机设备的技术操作人员,由于对先进农机的不了解,和操作流程的不熟悉,从而导致农机设备的工作效率低、工作质量差等,从而影响了农机设备的推广和应用。

2.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策略分析

2.1加强对玉米种植者的推广普及

对于玉米种植者来说,制约其进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应用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种植者对新技术的了解不深,对于新的栽培技术的实施与应用没有科学的理解,仅凭自己的知识水平,实施起来有困难;二是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中需要加大投资而产生抵触,不愿提供资金来改善玉米产量。针对这两个问题,在玉米种植者推广普及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进行。首先,要加大对种植者关于新的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讲解和指导,深入到农田进行推广和讲解。同时也可以开展试验田,邀请种植者进行参观,来进行现场教学工作。其次,对于资金投入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向种植者强调产量收益与投入比重,通过增产效果来吸引种植者加大投入。另一方面可以依托当地的惠农政策,为应用新的高产栽培技术的种植者申请补贴。总之,在进行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中,要站在种植者利益的角度考虑,来为种植者解决实际性的问题。

2.2提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配套设施

在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过程中,要加强对高产栽培技术配套设施的建设。首先,技术人员应该加强对种植者的技术指导,要在高产栽培技术的首次推广应用中进行全程跟踪,深入到种植者的农田中进行技术帮扶。另外,还要积极为种植者联系新技术所需要的农具和农用机械,帮助种植者能够顺利的完成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只有完善高产栽培技术的配套设施,才能够有效地调动种植者的积极性,加快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2.3完善田间栽培管理工作

在实际的玉米栽種阶段还需要做好田间栽培管理工作,确保玉米的生长环境更加舒适、健康。种植玉米之前要掌握玉米的生产特性,了解玉米的类型,同时根据玉米的品种确定定植密度。在定植密度确定的过程中需要分析土壤的肥力、光照条件等因素。玉米出苗后,还需要及时间苗定苗,一般是遵循去弱留强、去小留大的原则,确保玉米出全苗。在玉米的不同生长阶段,还需要科学施肥和灌溉,控制氮肥的使用,确保玉米的生长阶段营养和水分充分。在施肥时主要是用有机肥,辅助化学肥料。此外,还需要做好防控病虫害的工作,玉米具有较长的生长周期,若是当地出现较多降雨量,不顺畅的田间排水系统,很容易导致玉米种植地出现大面积的积水现象,降低玉米的抵抗性能,同时导致大量病虫害的繁殖和流行。因此,种植人员需要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不仅要监测玉米种植田间的病虫害情况,同时还需要掌握流行的病虫害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防控。另外,当地农业技术人员应推广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加强对当地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种植技术。

2.4正确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高产品种

积极引导地区群众做好引种、试种推广,减少群众玉米种植经济损失风险。玉米品种的选择,要优先选择优良杂交种,优良杂交种的增产潜力良好。其次,对于精选种子一定要保证其满足国家标准(GB4404.1-1996),其纯度要保证在96%以上,净度要在99%以上,发芽率则是要在85%以上,其中水分的含量不能高于13%。玉米的播种时期要以种子的最低萌发温度、播种时的土壤墒情以及保证玉米能够在生长季节正常发熟这三发面为重要参考依据。种子的播种现都已使用机械进行播种,其播种方式主要有两种分别是60cm等行距播种和60+40cm宽窄行播种。其播种的深度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4~6cm是最佳深度。但如果土壤质量较好质地粘重则在播种时可以适当浅些,反之土壤质地疏松且就说干燥则在播种时要深一些。对于粒大的种子,在播种时可以适当深一些,但最深不能超过8cm。

2.5加强高产玉米栽培技术的研究

首先要对我国的玉米种植区域进行调研,针对不同的种植者,筛选出合理的技术推广方案。其次,要加大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发投入,提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效果,在后期的推广中,使种植者能够感受到实际的增产效果。另外,要尽量简化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过程,使普通的种植者能够进行简单的操作,不依赖于技术指导,能够独立完成新技术的应用。只有不断加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研发工作,才能够为后期的推广应用提供更大的便利。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在实际的工作中还是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进行推广应用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及时进行技术和管理上的改进,使得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能够实现一定的成效,切实提高玉米的种植产量。

参考文献:

[1]饶珠光.山区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7,(05):64-65.

[2]杨军.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20,(03):56.

[3]王丽.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全文版:农业科学,2019,(05):1-2.

(平昌县响滩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四川 巴中636400)

玉米栽培技术研究论文范文第4篇

摘 要:该文介绍了苏玉系列杂交玉米品种苏玉27、苏玉31、苏玉34、苏玉40和大华1146的高产制种技术要点,旨在为其科学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杂交玉米;苏玉系列;杂交制种;技术

Key words:Hybrid maize;Suyu series;Hybrid seed production;Techniques

玉米不仅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饲料和工业原料。江苏省所属的黄淮海区是全国三大玉米主产区之一,近年来,该区域种植制度较为复杂,自然灾害频发,经常发生春旱夏涝,常有风雹等非生物灾害发生,对玉米生产极为不利[1-2]。因此,选育出适合该区域自然状况和耕作制度,丰产性好,综合抗性优良的玉米杂交品种就显得尤为重要。

江苏省大华种业集团有限公司育种研究院始终坚持以统一和简化的玉米杂种优势模式为理论基础,以“高大严”的自交系选育方法创制新的核心种质,坚持单株配合力测定系统选育技术,将测定待测系的配合力与鉴定新杂交组合性状同步进行,并坚持新组合多年多点多生态区性状测定,以快速筛选出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自交系和杂交新组合[3]。经多年不懈努力,选育出一批高产、优质、抗病、耐旱耐渍、抗逆性强、配合力高的自交系,并在此基础上组配出一系列综合性状优良的杂交组合,并顺利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本文简要介绍了苏玉系列玉米杂交组合高产制种技术,旨在为其科学推广提供参考。

1 品种介绍

1.1 苏玉27 原名“DJ504”,以自育优良自交系D1082×D3139配组,2010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玉201002。属中熟半紧凑型普通玉米,适宜江苏省春播地区种植。

1.2 苏玉31 原名“DJ602”,以自育优良自交系D4990×D3139配组,2011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玉201105。属中熟半紧凑型普通玉米,适宜江苏省夏播地区种植。

1.3 苏玉34 原名“DJ703”,以自育优良自交系D5835×D124配组,于2007年育成,2012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玉201203。属中熟紧凑型普通玉米,适宜江苏省夏播地區种植。

1.4 苏玉40 2007年冬在海南省陵水县南繁基地首次以D204为父本,D606为母本进行配组,2008年进行正季品比鉴定,2009年进行异地多点种植鉴定,定代号为DJ902。2010—2014年参加江苏省淮北夏播试验,2014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玉201405。属中熟紧凑型普通玉米,适宜江苏省夏播地区种植。

1.5 大华1146 原名“DJ1146”,以D1160×D1153配组,于2011年育成。该组合2012年参加江苏省夏玉米预备试验,2013-2015年参加江苏省夏播区域和生产试验,2016年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苏审玉201601,新品种权公告号为CNA014999E。属中熟紧凑型普通玉米,适宜江苏省夏播地区种植。

2 高产制种技术

2.1 选择制种基地 选地势平坦,保水保肥力强,排灌条件较好且连片种植的田块,以便于田间管理,并利于玉米植株生长整齐,保证花期集中。玉米是典型的异花授粉作物,天然异交率高。雄穗花粉量大,常随风扩散,较易发生串粉混杂,因此制种田块必须严格做好隔离防护措施。比较常用的方法有空间隔离、时间隔离和障碍物隔离等。一般空间隔离至少在500m以上,时间隔离上播种时间要求相差在30d以上。隔离区内一律不得种植其他玉米品种,严防生物学混杂。

2.2 整地和播种 整地前可用50%乙草胺100~150g、兑水30~40kg,对土壤进行化除封闭,然后精细整地,耕翻深度一般要达到20cm以上,整地时要做到畦面无杂草,无大土块,无作物残根。必须全地整平,四周开沟,要求沟直底平。实行宽窄行规范化种植,根据亲本自交系的株型特点、父本花粉量、花期长短,并结合当地最佳天气状况合理确定适宜的播期和父母本行比[3]。苏玉系列父母本花期比较协调,可以同期播种。父本植株高于母本,且雄穗花粉量巨大,母本株型比较紧凑,适宜密植。因而可以适当增加母本行,以提高杂交制种产量。母本一般可种植8万~9万株/hm2,父本种植1.8万~2.3万株/hm2,父母本行比可控制在1∶(6~8)。

2.3 间苗及定苗 出苗后及时查苗,一般4叶间苗,去弱留壮,去除病苗、杂苗、畸形苗,5叶定苗。结合中耕除去田间杂草。

2.4 肥水管理 自交系一般长势较弱,因此制种田肥水管理较大田种植有所差异。一般制种田施肥应坚持“施足基肥,带足种肥,早施攻秆肥,重施攻穗肥,补施攻粒肥”的原则。基肥可施45%(15-15-15)的复合肥600kg/hm2。种肥在播种时施用,一般施用复合肥345kg/hm2,可保证幼苗健壮生长。大喇叭口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需肥最多最敏感的时期[4],此时要补施穗肥,一般可施尿素375kg/hm2,外加复合肥225kg/hm2,搭好丰产架子。在抽雄吐丝期及时追施粒肥,可有效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光合利用效率,增加光合产物积累,促进籽粒灌浆,从而获得高产。一般对产量影响较大的灌溉时期主要有底墒水、孕穗水、开花水和灌浆水。关键生长期尤其是散粉前后对水分需求量较大,此时应及时灌水,以保证父本能够正常抽雄散粉。在籽粒灌浆期也应特别注意灌溉,以利于正常灌浆,提高粒重,从而达到增产的目的。制种田必须保证重点时期不缺水,另外还要“看天、看地、看苗”进行合理灌溉。

2.5 病虫害防治 播种前对亲本自交系种子进行药剂拌种,以防治地下害虫。在苗期主要是防治粘虫、蓟马等。用霉斑敌150~225g/hm2在拔节期和灌浆期防治大小斑病和灰斑病。在抽穗阶段重点加强对玉米螟的防治,其办法是用20%氯虫苯甲酰胺4000倍液噴雾。后期可用乐果液2000倍液防治金龟子、红蜘蛛、玉米粘虫等。

2.6 全程质量控制 对亲本自交系的植物学特征必须熟练掌握,在整个生长期间严格把握4次去杂关[5-6]。苗期根据幼苗长势长相,叶鞘颜色、叶色和叶型等典型性状,拔除病苗、杂苗和疑似苗;拔节期根据植株株高、叶形等株型性状去掉过高、过矮苗和异形苗;抽雄期通过观察雄穗分枝、护颖、花药、雌穗花丝颜色等性状,彻底砍除杂株;收获晾晒时根据轴色、果穗长短、粗细、粒型等特征进行最后一次去杂,将杂穗彻底去除。母本去雄应早,坚持“摸苞带叶超前去雄”的原则,采取“抽雄不见雄”的方法[6],在8~10d内集中完成去雄。拔出的雄穗必须带出制种田集中掩埋处理,及时做好去雄验收工作。授粉结束后及时割除父本,不仅可以避免收获时造成机械混杂,还可减少养分消耗,并保持制种田通风透光,有利于增加制种产量。当花期遇阴雨天影响授粉时,还需要酌情进行人工授粉,可有效提高结实率,增加制种产量。

2.7 收获晾晒 种子收获后的晾晒工作是种子生产最后的关键环节,从制种田收获后要及时脱粒晾晒,必要时还要进行烘干,以防止种子霉变。

参考文献

[1]田金霞.杂交玉米制种技术[J].种子科技,2012(03):38-39.

[2]王德文.杂交玉米制种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1,12:84-86.

[3]张洲平,赵立新.玉米杂交制种优质高产管理技术[J].农业科技通讯,2011,3:122-125.

[4]张志高,孙杰,王俊仁,等.玉米新品种苏玉34高产栽培及制种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4,20(01-02):48-49.

[5]段修安,段其忠,杨会英.雅玉系列杂交玉米品种高产制种技术[J].中国种业,2017(4):72-73.

[6]胡春丽,陈慕侬,官美凤,等.杂交玉米制种花期预测与调控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6,36(2):38.

(责编:张宏民)

玉米栽培技术研究论文范文第5篇

1 制约重庆地区玉米高产的主要因素

1.1 高温的干旱气候

玉米属于旱地作物,整个生长期对水分需求量极大,但重庆的气候以高温干旱为主,特别是玉米生产后期,恰逢高温干旱的主要阶段,植株的蒸腾作用较强,导致玉米植株水分急剧挥发,很难实现水分的及时、有效供应,影响光合作用,降低花粉的活力,出现严重的玉米衰老现象,增加空壳率,直接影响产量,对玉米的高产产生极大的阻碍。

1.2 土壤养分较低

在重庆的农业地中,旱坡地较多,其比重较大,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玉米的产量,影响增产。另外,土壤贫瘠,其中的石灰土含量较高,降低了植株的保水和保肥的效果。同时,重庆地区的土壤缺乏玉米生长必需的磷、钾元素,加之施肥的不科学性,土壤中氮含量呈现明显不足的趋势,严重影响了当地玉米的生产。

1.3 光照不足

对于重庆地区的玉米生产,光照条件是重要的制约因素,尤其是在海拔以及气候的影响下,日照时间不长,甚至存在很大云雾情况,阴雨天气较多,空气中水分含量较大,春旱和秋冻现象经常发生,对于玉米高产和稳产影响较大。是在阴雨天气,光照呈现严重的不足,严重影响玉米的光合率,不利于玉米植株有机化合物的积累,制约了玉米的授粉,降低结实率,易诱发病虫害,造成严重的减产。

2 重庆地区玉米高产种植技术

2.1 种子包衣技术

种子包衣技术主要是使用特定的种子包衣剂,将杀虫剂、生长调节剂等黏附在种子的外部,目的是有效提升种子抵抗病害以及适应逆境的能力,加快发芽速度,切实提升产量和质量[1]。种衣剂黏附力强,通常很难出现脱落现象。种子包衣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应用,对当地玉米产量的提高、病虫害的抵抗、抗逆等影响巨大,作用突出。

2.2 配方施肥技术

配方施肥技术主要是结合作物对肥料的需求规律,分析土壤的供肥能力,立足有机肥,实现对氮、磷、钾等肥料的合理施用,保证较合理的施用比例,采用合理与科学的施肥方式。在20世纪80年代,重庆地区主要应用的是平衡配方施肥技术。结合高产玉米对肥料的需求,科学配比施肥,增产效果十分突出。在进入21世纪后,重庆结合不同地区类型的土壤,准确测定养分含量,立足当地实际,制订有针对性的施肥方案,维护肥料使用的均衡性,达到高产和稳产的目标。

2.3 肥团育苗移栽技术

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作物育苗和移栽的过程中,其肥料施入方式具有特殊性,即充分搅拌农家肥、细土以及水分,并捏成团状,每个团播种一粒,该技术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满足提早移栽的目的,增产增收效果突出。这种技术主要应用于20世纪80年代,逐渐得到广泛推广,有效地增强了玉米对倒春寒的抵抗,切实提升玉米产量。

2.4 地膜覆盖栽培技术

地膜覆盖技术主要是将一定规格的地膜覆盖于地表,有效提升土壤的温度。通常在春季,将地膜应用于10cm左右的土层中,能提升6℃左右的温度[2]。为了较好地发挥地膜的作用,要注重对覆盖时间、方式以及地膜型号的选择。这一技术在重庆地区应用后,有效地实现了其在保温和保湿方面的作用,同时有效抑制了田间杂草的生长,发挥水土保护的功能,有效提前播种的时间,达到增产的效果。

2.5 单株定向密植技术

这种密植技术操作方便,在玉米种植中实用性突出,尤其是在应用后,切实提升了植株之间的通风性,充分发挥土壤中的水分、肥料等元素的作用,缓解了作物争夺光热和肥料问题,对提升玉米产量意义重大,切实改善玉米的品质。因此,单株定向密植技术是作物增产以及农户的增收的重要技术模式。

3 病虫害防治要点

3.1 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

立足重庆地区玉米种植的实际情况以及种植要素,要选择满足地区特点、对病虫害具有较强抵抗性的玉米品种,有效降低病虫害,发挥优良品种的增产潜力。

3.2 增强玉米植株的长势

在玉米种植期间,要做好田间管理工作,发挥轮作倒茬的作用,切实增强植株的长势,提升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另外,重视地块的选择,考虑土壤肥力和土层的深度,借助深耕和整地等方式提高深耕的作用。选择合理的播种时间,保证种植密度的合理性,为玉米生长提供更多的养分需求。播种前,要处理好前期的秸秆,降低病虫源。结合不同的栽培方式,设置差异性的施肥标准,做好调整工作。

3.3 科学选择化学药剂

对于玉米苗期的病虫害的防治,可以采用新硫酸乳油、菊马乳油以及甲胺磷乳油等药剂进行防治。在玉米穗期,黑粉病、大小斑病等病虫害等极易出现,可以应用氟硅唑加水的方式喷洒。在玉米的成熟期,主要需要防治的是青枯病和早衰,强化对玉米的田间管理。

3.4 重视玉米高产试验示范片区的建设

要积极开展与地方农业部门和研究机构的合作,强化玉米高产试验示范区的建设,积极进行新品种的试验,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在根本上满足玉米生产的实际需求。与此同时,要积极进行新技术的试验,结合玉米施肥方式的先进模式,推荐最新、高产的栽培技术,提升种子技术水平,有效防治病虫害,达到增产的目的。

4 结语

重庆地区高产玉米的种植要结合地域特征,全面分析影响玉米生长的诸多因素,有针对性地推广先进并适合当地应用的种植技术,达到有效防治病虫害的目的,有效提升玉米种植水平,提高玉米产量,推动玉米种植的有序开展。

摘要:重庆地区属丘陵地带,玉米是该地区主要的农作物类型,并形成地区生产格局,因此,高产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事关当地农业生产。基于此,结合重庆地区玉米生产的实际情况,全面分析了影响当地高产玉米种植主要因素,探讨了高产玉米种植以及病虫害的防治技术,以期实现对高产玉米栽培的有效指导。

关键词:高产玉米,种植技术,病虫防治,重庆

参考文献

[1] 陈正英.重庆玉米种植高产技术[J].吉林农业,2014(10):29.

玉米栽培技术研究论文范文第6篇

1 细胞工程的主要应用

细胞工程是对细胞展开研究, 利用组织细胞在外界适宜的环境下进行培养、繁殖, 并按照人类大脑的思考结果对细胞相关特性加以改进, 使细胞在植物体或生物体中能够得到更好地应用[1]。在农业种植中, 细胞工程主要是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 加速植物体的繁殖, 并从植物体中获得需要的物质。细胞工程在玉米育种中的核心技术是细胞或组织培养。利用玉米组织或细胞诱导出愈伤组织, 愈伤组织具有分裂能力, 且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能够突变成新品种, 新品种的产生为玉米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多便利。利用细胞工程提高玉米育种效率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出现, 1975年, 两位外国研究人员成功的利用甜玉米的胚乳做外植体, 并最终获得再生植株。虽然经过多次试验验证, 利用细胞工程进行玉米育种, 其成功率较小, 很难培育出玉米再生植株。但可以从失败的经验获取成功, 在传统育种模式下, 结合细胞工程相关的一些理念, 提高玉米的诱导率, 培育出更多玉米的新品种。

2 染色体工程的主要应用

染色体工程主要包括染色体操作和染色体组操作2个方面。其主要通过染色体的排列顺序以及结构方面的变化来改变生物的遗传。在玉米育种方面染色体工程的主要应用为单倍体育种。单倍体育种包括3个方面:孤雄生殖 (花粉培养) 、孤雌生殖 (子房培养) 、stock6单倍体技术。这三者的主要原理都是通过单倍体培养出纯合二倍体, 进而培养出整株植株, 已达到缩短玉米育种年限的目的。单倍体育种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 利用花粉培养的技术培育出20多种植物, 包括新型小麦以及高粱等。Stock6是一种玉米自交的体系, 利用其技术能够得到更多的单倍体, 能够促进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广泛应用。

3 基因工程的主要应用

基因工程的核心技术是转基因技术, 早在21世纪初期, 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过程中就得到了充分利用, 并已经取得重大的研究成果, 如抗虫、抗病、抗旱等多种优良品种, 这些优良品种在种植玉米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转基因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农杆菌Ti质粒介导的载体转化技术

农杆菌转化技术是利用农杆菌Ti质粒, 将其作为介导的载体并利用其将目的基因插入到经过改造的T-DNA区, 利用农杆菌易感染的特性实现将外源基因转移并整合到植物细胞上, 然后将转化技术与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相结合, 再生出完整的转基因植株[2]。经过多年的实验探究发现, 农杆菌转化法不仅仅适用于双子叶植物和裸子叶植物, 同时还适用于单子叶植物, 尤其是在禾谷类作物上。农杆菌Ti质粒介导的载体转化技术在玉米育种过程中主要分为4个步骤:侵染过程、受体状态、Vir区的活化以及最终植物情况。运用农杆菌转化法后不仅能够培育出新型玉米品种, 使品质得到提高, 在玉米育种未来发展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3.2 利用基因枪导入转化技术

基因枪法是一种新型的科研技术, 其主要采用基因导入仪技术, 将遗传物质或其他与遗传有关的物质附着于高速微弹上, 利用高速微弹的速度以及其微小的特点将遗传物质射入到细胞、组织画各种细胞器上, 使生物体内基因发生转化, 转化成能够对外界环境更加适应, 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在玉米育种过程中的主要应用有以玉米自交系81162的胚性愈伤组织为受体材料, 通过基因枪轰击法将npt II基因和afp基因转入玉米细胞, 获得了抗性愈伤组织和再生植株, 从而培养出转基因型的玉米。

3.3 花粉管通道法和子房注射的转化技术

花粉管通道法和子房注射技术与基因枪法之间原理较为相似, 都是利用遗传物质对生物题进行改进, 以便获得新品种。不同的是, 花粉通道法主要是在植物授粉后, 向子房内注射含目的基因的DNA溶液, 以至于植物在开花、受精过程中, 就能够将含有目的基因DNA溶液导入到正在发育的受精卵中, 随着受精卵的发育而转化为带有目的基因的新个体。在科技发达的今天, 这种方法在农业种植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 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转基因抗虫棉就是用这种方法培育出来的, 创造经济利益的同时解决了害虫造成产量下降问题的发生。将花粉管道法运用到玉米育种过程, 方法操作简单, 极易推广, 适合在农业上发展上。不仅能够培育出抗病虫性的、抗逆性的转基因玉米, 还能够减轻工作人员的工作压力,

4 分子标记技术

在动植物的遗传研究过程中, 应用最多的就是分子标记技术。主要原因在于其操作简单, 并能够很快找到问题症结所在, 省时又省力, 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大多都选择这种方法。此外, 分子标记技术已在玉米植物育种和生产中有许多应用研究, 主要集中在基因定位、辅助育种等方面的应用研究工作, 并取得了一些应用成果[3]。首先, 应用分子标记技术, 在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以及自交鉴定上有很大的用处, 其次, 在抗性方面和主要经济形状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玉米杂种优势以及产量预测方面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 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应用的发展前景

据农业部专家组组长赵久然研究员分析, 我国玉米育种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必须尽快采用有效的措施予以解决。玉米育种过程中种子的好坏程度对于玉米是否能够增加产量的影响巨大, 这说明我国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赵久然研究员提出解决方案在玉米选种的过程中选育综合抗性好、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且具有较大增产潜力、低风险、耐密稳产型品种, 并且有确切的育种目标, 可以采用“抗病性强、抗虫型号、优质、良种”作为我国玉米发展的育种目标, 时刻提醒着工作人员优质选种、认真负责。

6 结语

生物技术在农业育种发面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但同时也存在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 必须深入研究, 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并加大对玉米育种中生物技术应用的探索。相信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 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等的日益完善, 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能够走向新的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摘要:近年来, 我国对玉米的需求量只增不减, 因此, 如何将科技手段运用到玉米种植中已经成为当前的主要研究问题。详细讲述生物技术的发展情况以及涉及的各个方面, 进而研究出如何在玉米育种过程中有效的运用生物技术, 以便提高玉米产量。

关键词:生物技术,玉米,育种

参考文献

[1] 魏俊杰.生物技术在甜玉米育种中的应用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 2012 (11) :35-36.

[2] 韩根.生物技术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12 (4) :8406-847.

玉米栽培技术研究论文范文

玉米栽培技术研究论文范文第1篇摘 要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推广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玉米种植效率方面还存在比较大的...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