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范文
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范文第1篇
2、临床医务人员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趋势时,立即向科主任报告,科内应在12小时内向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并积极协助调查发病原因,寻找感染源和感染途径,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控制蔓延。
3、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月对散发病例进行汇总,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向主管领导报告。
4、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人员应深入临床调查分析,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少或杜绝感染病例的蔓延,3小时内向医院领导报告。
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范文第2篇
2、临床医务人员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暴发趋势时,立即向科主任报告,科内应在12小时内向感染管理办公室报告,并积极协助调查发病原因,寻找感染源和感染途径,采取有效控制措施,控制蔓延。
3、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每月对散发病例进行汇总,对监测资料进行分析并向主管领导报告。
4、发现有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或医院感染暴发流行时,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人员应深入临床调查分析,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减少或杜绝感染病例的蔓延,3小时内向医院领导报告。
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范文第3篇
一.单项选择题
1、《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住院床位总数在多少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
A、住院床位总数在1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B、住院床位总数在3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C、住院床位总数在500张以上的医院应当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和独立的医院感染管理部门。
2、《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 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应由哪些部门组成? ( ) A、由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医务部门、护理部门、临床科室、设备后勤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组成。
B、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临床医务人员组成。 C、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由医院领导组成。
3、《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定, 医务人员应当掌握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方面的知识及制度包括( )
A、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B、病历书写制度C、医生查房制度
4、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对全体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 ) A、医院感染相关法律法规、医院感染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 B、医务人员临床工作中应遵守的规章制度
C、与临床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医院管理相关工作规范和标准。
5、医疗机构违反无菌操作技术规范和隔离技术规范的,卫生行政部门可以对直接责任人的处罚是( ) A、限期改正、警告并通报批评 B、罚款处分 C、开除处分
6、根据《医院隔离技术规范》的要求,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应穿( ) A、隔离衣B、防护服C、清洁的衣服
7、在医疗诊治活动中高度危险性物品,必须选用什么处理方法?( ) A.消毒方法;B.灭菌方法;C.清洁处理。
8、仅可杀灭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细菌繁殖体等微生物,达到消毒要求的是什么消毒剂?( )
A.高效消毒剂;B.中效消毒剂;C.低效消毒剂。
9、仅可杀灭细菌繁殖体,达到消毒要求的是什么消毒剂?( ) A.高效消毒剂;B.中效消毒剂;C.低消毒剂。
10、可杀灭一切细菌繁殖体(包括分枝杆菌)、真菌、病毒及其孢子等、对细菌芽孢(致病性芽孢菌)也有一定的杀灭作用的消毒剂为( ) A.高效消毒剂;B.中效消毒剂;C.低效消毒剂。
11、进入无菌的组织或器官内部的器材,或与破损的组织、皮肤、粘膜密切接触的器材和用品的危险性分类是( )
A.高度危险性物品;B.中度危险性物品;C.低度危险性物品
12、胃镜、肠镜、支气管镜的危险性分类是( )
A.高度危险性物品;B.中度危险性物品;C.低度危险性物品
二.简答题
1、医院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范文第4篇
(二)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需配备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设备;对源于病人的原始标本如痰液等进行涂片或接种平板等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生物安全柜安置位置符合要求。设置门禁开关,入口处有生物危险标志,限制与试验无关人员进入。 (三)无菌间和超净台必须保持清洁,每天清洁、消毒2次。无菌间应配备空气消毒设备,超净台的紫外线消毒灯应每3-6月监测有效强度1次,并按要求记录。
(四)工作人员进入工作区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必要戴口罩、手套,严格执行实验室操作规程。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每天对空气、各种物体表面及地面进行保洁处理,湿式清扫,遇有污染时立即消毒、清洗,在进行各种检验时,应避免污染;在进行特殊传染病检验后,应及时进行消毒,遇有场地、工作服或体表污染时,应立即处理,防止扩散,并视污染情况向上级报告。
(五)必须使用具有国家规定资质的一次性检验用品,并在有效期内使用,且不得重复使用;使用后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不得随意丢弃。
(六)各种器具应及时消毒、清洗;各种废弃标本应分类按规定处理(焚烧、入污水池、消毒或灭菌)
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范文第5篇
学生姓名:于丹 学号:20091488 指导教师:王娅
专业:动物医学(小动医09-2)
1
1. 病例
种名:金毛犬 性别:男 年龄:7岁 体重:26Kg 时间:2012年3月29日 2. 发病原因
可能因为感染肺炎链球菌引起,也可能因为饲养管理不当,受寒感冒引起。 3.临床检查
犬瘟弱阳性,犬细小阴性。
猝然倒地,起来后精神状态不佳;体温38.6℃,食欲不佳,脓眼粪,脓鼻涕,轻度腹泻;脚趾角质化严重。 血常规分析:
白细胞显著增多:白细胞炎症性增多是机体对炎症的一种防御性反应。见于某些急性传染病,如炭疽、出败等,也见于某些化脓性疾病,如肺脓肿、化脓性腹膜炎、化脓性子宫内膜炎等;也见于急性炎症,如肺炎、胃肠炎等。 淋巴细胞下降:见于内源性皮质类固醇释放增多,如感染。 单核细胞升高:机体处于积极防御阶段。
嗜中性粒细胞显著增多:见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血液病、恶性肿瘤、某些内分泌疾病,也见于急性传染病开始恢复时。 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升高:机体一定程度的脱水。
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继发性的见于急性感染、急性出血及急性溶血等。 据血常规推测,该犬患急性感染疾病,有强烈的炎症反应。
处理:速诺 1.5ml3 支、拜有利1.5ml3支、热痛冰2ml3支、科特壮2.5ml3支/SQ,一天一次连用4天 4月3日,进行住院治疗。
体温:39.3℃,5分钟后,体温38.6℃,精神状态不佳,几乎不能站立,心律不齐,心音无力,有铁锈色鼻液。
分析:短时间内体温较快下降,病理情况可能是体温中枢被侵害。
处理:(1)0.9%Nacl 500ml1瓶(150ml)、维生素c2ml3支、维生素B6 2ml3支、肌苷2ml3支、50%葡萄糖20ml1支、10%葡萄糖酸钙10ml2支(18ml)、10%KCL10ml2支(15ml)/iv (2)干扰素200万2支/im、血清4ml6支/SQ、板蓝根2ml3支/im、维生素B1 2ml2支、维生素B12 1ml2支/im
2 4月4日检查
精神状态不佳,动物呈昏睡状态。 血常规分析:
白细胞增多:急性炎症,也可能因为没有进食。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恢复正常。中性球细胞升高,见于急性传染病开始恢复时。
RBC稍低于正常值,打针后脱水状况一定改善,但是仍然不正常。血小板显著减少,脱水状态在改善,有出血状况。联系有红色鼻液,可能因为鼻粘膜损伤出血;有鼻息肉导致的出血;也可能为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的出血;亦见于肺部的出血。根据体温中枢受侵害,推测可能是肺部出现问题。
生化分析:葡萄糖降低,没有进食,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所致。白蛋白降低,可能原因:白蛋白丢失过多,如严重出血,大面积烧伤,胸腹腔积液;白蛋白合成功能不全,如慢性肝脏疾病,恶性贫血及感染;蛋白质摄入量不足。ALT、AST正常,否定肝脏疾病,肾功检查也属正常,推测是饮食减少导致摄入蛋白质减少造成的白蛋白减少。钙、磷检查正常。
处理:乳酸林格氏液500ml1瓶/iv、50%葡萄糖20ml2支/iv、维生素c2ml3支、维生素B
6、ATP、肌苷各2ml2支/iv、头孢曲松1g2支/iv、im各一支、替硝唑100ml1瓶iv、法莫替丁20mg1支/im、糖盐水250ml1瓶/iv、维生素B
1、维生素B12 2ml1支/SQ、阿米卡星2ml2支/SQ、地塞米松2mg3支/SQ、止血敏2ml2支/im另一支晚上或次日使用 4月5日检查
精神状态不佳,动物呈昏睡状态。 血常规分析:
WBC、中性球细胞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淋巴细胞再次降低,感染加重。
RBC、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均降低,各种原因的贫血导致,推测动物机体存在严重的出血情况。血小板降低,印证出血情况的存在。 MCH、MPV升高,说明机体还存在一定情况的脱水。 处理:制止渗出,止血。 4月6日检查
精神状态不佳,输液后张口呼吸,呼吸困难,不能站立,铁锈色鼻液增多。 血常规分析:
3 白细胞再度升高,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均升高,炎症反应加剧。 RBC稍低于正常值,血红蛋白、血小板均恢复至正常,出血情况得以改善。 处理:头孢曲松1g2支/SQ。
4月7日检查
白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依然维持在较高水平,体内炎症反应仍然存在。 淋巴细胞反常的升高,表明处在急性炎症的恢复期。 红细胞、红细胞压积降低,机体在一定程度上的贫血。
MCH、MCHC、PCT、MPV均升高,表明机体一定程度上有脱水存在。 4月8日检查 主要症状为气喘。
白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处于较高水平,淋巴细胞恢复正常。
红细胞、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血小板压积、血小板均降低,机体又出现出血情况。 平均血红蛋白升高,机体一定程度脱水。 4.讨论与体会
大叶性肺炎,亦称纤维素性肺炎。患病动物体温迅速升高至40~41℃,呈稽留热型,6~9d后退至常温。脉搏加快,后期脉搏变小而且弱。呼吸迫促,频率增加,严重时呈混合型呼吸困难,黏膜潮红或发绀。初期出现干而短的痛咳,溶解期则变为湿咳。疾病初期,有浆液性、粘液性或黏脓性鼻液,在肝变期鼻孔流出铁秀色或黄红色的鼻液。胸部叩诊,充血渗出期,呈过清音或鼓音;肝变期,呈大片半浊音或浊音,可持续3~5天;溶血期,重新呈过清音或鼓音,随着疾病的痊愈,叩诊音恢复正常。肺部听诊,充血渗出期,出现干啰音;以后随着肺泡腔内浆液渗出,听诊可闻湿罗音或捻发音,肺泡呼吸音减弱;当肺泡内充满渗出物时,肺泡呼吸音消失;肝变期,肺组织实变,出现支气管呼吸音;溶解期,再度出现湿罗音或捻发音。最后,随疾病的痊愈,呼吸音恢复正常。 大叶性肺炎,马最易患,其次牛羊。犬很少有可能患大叶性肺炎,故只能根据临床症状,做初步推断进行用药,抗菌消炎,消除病因,制止渗出,止血,对症治疗,加强护理。 5.参考文献
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范文第6篇
【关键词】 回顾性研究; 颅内感染; 病毒性脑膜炎
颅内感染是指病毒或者细菌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中,从而造成颅内感染。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现对本院2008~ 2013年所收治的颅内感染病例的住院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 1 资料收集 收集本院2010~ 2013年所收治的28例颅内感染住院病例资料, 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 进行分类, 分析颅内感染性疾病的疾病谱。疾病的诊断主要采用临床诊断标准。 1. 2 统计学处理 采用x检验判断构成比差异,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 病种构成情况 在3年间收治的28例颅内感染患者中, 结核性脑膜炎( 简称结脑) 所占比例最大, 达16例,占全部颅内感染病例的57.14%; 其次是病毒性脑膜炎( 简称病脑) , 共9例, 占全部颅内感染病例的32.14%; 化脓性脑膜炎( 简称化脑) 共2例, 占全部颅内感染病例的7.14%; 隐球菌脑膜炎( 简称隐脑) 共1例, 占全部颅内感染病例的3.57%。
2. 2 城乡分布情况 28例病例中, 有25例来自农村地区, 占89.28%; 3例来自城市, 占10.71%。各病种间城乡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27. 889, P< 0. 05) 。
2. 3性别构成情况 28例中男16 例, 女12例, 男:女= 1. 3 : 1, 各种颅内感染疾病间的性别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 3. 198, P> 0. 05) 。
2.4 病死率情况 所有28例病例中, 总共死亡3例, 病死率10.71%, 其中隐脑1例, 死亡1例, 病死率50%;结脑16例, 死亡1例, 病死率6.25%; 病脑10例, 死亡1例, 病死率10%; 化脑2例, 无1 例死亡。各种颅内感染性疾病间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 = 31. 91, P< 0. 05) 。 3 讨 论
颅内感染性疾病是一类多发病、常见病, 在本院神经内科收治的住院病例数中排在第2 位( 仅次于脑卒中) 。本文的统计结果显示, 在本地区主要的颅内感染性疾病包括结脑、病脑、化脑和隐脑, 脑寄生虫感染非常少见, 而其中以结脑所占比例最大, 其次为病脑, 这2 种颅内感染占了颅内感染性疾病的绝大多数。从发病的情况看, 近几年收治的颅内感染性疾病总体上有明显的增加, 结脑和病脑增加的趋势尤为明显, 说明颅内感染的防控形式越加严峻。从性别差异来看, 男性多于女性( 1. 3 :1) , 但各病种间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从城市和农村的发病情况来看, 农村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 其中结脑、病脑和化脑主要在农村发病, 可能与农村的经济水平较低, 生活条件较差以及医疗保健相对缺乏有关。另外, 在城市的病例中, 还有部分病例来自农村的务工人员, 这部分人群的生活环境和医疗保健情况堪忧, 应引起足够的关注。
22
2 2结脑是最严重常见的肺外结核病。近年来, 由于耐药结核病例的增加, 人口流动及艾滋病( AIDS) 流行等因素, 全球结核病发病率明显上升, 结脑患者也随之增多, 并且以青壮年为主。结脑的预后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能及早得到规范的治疗, 而早期明确诊断一直较为困难, 临床医师一般是结合病史、体征、影像学检查和脑脊液“三高两低”( 即压力高、白细胞数高、蛋白高、糖和氯化物低) 作出临床诊断。脑脊液涂片检查出抗酸杆菌或培养出结核杆菌是实验室诊断结脑的“金指标” , 但阳性率不高, 报道涂片阳性率为15%~30%,培养阳性率为30%~40%
[2]
。染色涂片镜检方便、经济, 但敏感性和特异性较差, 脑脊液结核
[2]分枝杆菌培养所需时间较长,故对临床治疗的指导意义有限。有报道 采用脑脊液乳酸脱氢酶(LDH ) 同工酶活性测定、溶菌酶( LZM) 活性测定、腺苷脱氨酶(ADA) 活性测定、斑点免疫金渗滤试验检测脑脊液阿拉伯糖甘露糖脂G 抗体及聚合酶链反应( PCR) 等实验室指标对结脑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但普及程度尚不是很高。相信随着各种诊断技术的推广、普及, 必能大大提高结脑的诊治水平。另外, 加强结核病的防控和疾病知识的宣教, 是减少患病或促使患者早就医、早诊断的重要途径。
病脑的发病率也比较高, 且近几年增高的趋势非常明显。在收治的9例病例中, 后3年的病例数是前3年的1 倍多,病例主要来自农村地区。引起病脑的病毒可达130 种之多, 常见的有单纯疱疹病毒1 型和2 型、水痘- 带状疱疹病毒、人巨细胞病毒和EB 病毒等。但目前病脑的病原学诊断尚有困难, 临床上多是结合病史、临床表现、脑脊液检查、脑电图、脑CT 等情况并排除其他类型的颅内感染而作出诊断。从脑组织或脑脊液中分离病毒是诊断病脑的金标准, 但脑组织标本难以取得, 脑脊液中病毒含量低, 分离病毒的阳性率很低。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 测定血清或脑脊液中病毒的特异性抗体是目前病毒性脑炎病原诊断的最常用方法, 具有简单易行、敏感度和特异度高等优点, 是一种快速特异的早期诊断方法,但目前也只能对10 余种病毒性脑炎作出实验室诊断。故病脑病原学诊断的研究尚待加强。
化脑主要见于儿童, 成人的发病率不高, 3年间总共收治了2例,全部病例均通过脑脊液涂片或培养阳性而确诊, 在培养阳性的病例中, 病原菌有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等。11 例( 39. 29%) 病例有原发感染灶, 包括中耳炎、肺炎、面部皮肤疖肿、副鼻窦炎、齿龈炎等。所有病例无1 例死亡, 治疗效果普遍较好, 考虑除临床诊断及时外, 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是主要原因。近几年来,Ⅲ代头孢菌素静脉滴注作为首选的治疗药物 , 部分较重的病例还加用脑脊液置换合并鞘内注射抗生素治疗, 取得满意的疗效。
总之, 颅内感染性疾病在本地区的发病呈增长的趋势, 其中结脑和病脑是最为多发的类型, 而且来自农村的病例占绝大多数。故颅内感染性疾病的防控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 并且应该以广大的农村为防控工作的重点。颅内感染性疾病的病死率依然较高, 有关各种颅内感染性疾病诊治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 参考文献: [ 1] 徐韬, 王春华. 本院1998~ 2003 年急诊脑膜炎病例统计分析[ J] . 中国卫生统计学, 2008, 25( 3) : 215-216. [ 2] 何俊瑛, 何红彦, 崔会娟, 等. 石家庄地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住院资料分析[ J] .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7, 40( 5) :671- 674. [ 3] 万洪光. 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与治疗中存在问题的分析[ J] . 临床肺科杂志, 2007, 12( 3) : 290-291.
医院感染病例诊断标准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