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预混料生产管理制度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预混料生产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1.目的:

为了规范预混料生产操作,使整个过程(原料入库、储存、领取、称量、混和、打包、成品发放)处于受控状态,确保产品质量满足规定要求。 2.职责:

2.1 预混料车间主任负责生产的组织、协调、监督管理工作。 2.2车间原料保管员负责预混料生产所需原料的入库、储存、领用管理工作,并对小料称重过程负有监督责任。

2.3车间成品保管员负责包装袋、标签,预混料成品的入库、储存、领用管理工作。同时对预混料包装质量负有监督责任。 2.4品管部负责原料、成品的质量管理工作。 2.5采购部负责预混料生产所需原料的购进工作。 3.工作程序及操作要点 3.1原料入库

3.1.1 原料进厂后由采购部开据原料购进通知单,车间原料保管员接单后应根据原料性质、数量,在短时间内合理安排好垛位并引导货车过磅进库

3.1.2 品管员应对进厂原料实施检查并出具检验报告。

(1)包装应完好,粒度大小基本一致,色泽均一,无异味、霉变、吸湿及结块等现象。

(2)标识应完整(如下项目):产品名称、适用阶段、主要成分、药物添加剂的种类及含量、添加比例、使用说明、生产日期、

(3)产品有效成份应满足合同要求

(4)生产厂商应具有生产资质(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

(5)产品应具有生产合格证及有效期

3.1.3车间原料保管员接到品管员出具检验合格报告后方可安排卸货。如检验结果未满足合同或原料标准要求,车间原料保管员应立即通知采购部处理

3.2储存

3.2.1所有微量原料应储存于独立的,限制闲杂人员进入的库房中。为保证微量原料在储存中其有效成分活性,库房应满足避光、通风、恒温(25度以下)等条件。

3.2.2注意掌握预混料的贮藏时间和条件,保持其新鲜。未开袋的预混料要存放在通风、阴凉、干燥处,并且要分类保管;开袋后应尽快用完,切勿长时存放。使用期间应注意密封,避免潮湿,否则会导致有效成份含量降低。保管员应每天不定时对微量原料储存情况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关记录。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隔离并立即上报。 3.3加工

3.3.1预混料车间主任根据销售部门下达的《次日销售计划》以及预混料成品实际库存情况制定次日生产计划。并将相关信息及时传递到品管部。

3.3.2预混料车间主任下达预混料生产配料单前应向配方师咨询,以确定生产所用配方有效性。

3.3.3预混料车间主任依据生产计划、生产配方要求,开具《小料领料单》。原料保管员对小料领取单进行复核确认无误后方可发料,小料领取单应双方签字认可。

3.3.4原料保管员发料前应对所用称量设备进行校对,以保证称量准确。称量完成后应对所发原料进行复核。确保所发原料与《小料领料单》标示要求一至。

3.3.5生产人员配料前应对生产配料单内容、生产要求十分明确,如有疑问应及时向预混料车间主任询问。同时对所用称量设备进行检查、校对。确保称量设备精度、工作状态满足工艺要求。

(1)微量原料称重设备,读数精确到5g以下 (2)称重设备均能保持整洁和校准至零 (3)有足够砝码校正称的精确度

(4)每次称重前,应用砝码校正称的精确度

3.3.6配制时应两人同时进行,一人取样称料,一人(原料保管员、车间主任)验秤、核对品种质量并签字备案。

3.3.7 装有各种微量元素、维生素、药物的各种器皿(包装袋),都应标明物料的名称、规格。对具有毒性的物料标记必须醒目。吸湿性强的原料应单独存放,有配 禁忌的原料不得放在一起,每个微量原料称重时,均使用单独的勺子(或将勺子清洗干净)。称量完毕后将所有微量原料的总量与配料单值对照检查。

3.3.8对配料组份小于5㎏原料必须稀释、放大。确保参与混合的组份不小于10㎏。以保证各组份效价。

3.3.9投料时,要求投料人员按顺序投料,先投入载体原料的2/3再依次(先投量大的再投量小的,先投比重小的,再投比重大的)投入其他添加量较小的原料,最后投入剩余载体。投完每批次产品后,要及时清理投料口,确保投料完整无残留

3.3.10在更换配方时对混合机内残留物需用刷子清扫干净,再用豆粕、石粉(每次用量不少于500㎏,清洗频率不少于二次)清理设备,以防不同产品品种的交叉污染。

3.3.11每次工作完毕后需对微量组份的瓶、桶、等重量进行复称。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上报进行查核做出处理以免造成损失,并记录在案。

3.3.12包装前打包人员应对称量设备进行校对确保称量准确。 3.3.13打包人员应认真检查包装有无破损,标签是否与包装的产品相符。缝包时要求:

(1)、缝包线迹应平直,不得有跳针,脱扣现象。线尾长度不得长于5㎝。缝线与袋口的平行距离3-5㎝ (2)、使用标签是应与包装袋标识一致,日期正确,有复查习惯。标签应放在包装袋的左上角。

(3)、下班前预混料车间主任应对当天打包数量,包装袋,标签进行复查。并作详细记录。

3.3.14预混料车间成品保管员应不定时对打包过程实施检查。(内容同3.3.13)发现问题应立即上报预混料车间主任处理。不合格成品保管员应拒绝入库。

3.3.15成品保管员应每天对预混料成品的数量、质量状态进行定期检查对储存期较长成品应及时向配方师汇报及时处理,以防呆料产生。

3.3.16预混料成品保管员人员,必须对生产车间开具的领料单再一次复核,确定无误后如实发货。发货应遵循先进先出的原则。 3.4注意事项

3.4.1极微量组份的处理最好在一个专门的配制室内进行,必须配备通风除尘系统。定期检查该系统的工作效率,以确保正常运转。清理配制室内和有关设备时要使用刷子或真空吸尘器。记住不要使用压缩空气。

3.4.2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才能从事预混料生产工作。还应采取以下防范措施。

(1)每天要穿戴干净的工作服,包括袜子和帽子如工作服口袋应予拆除。以减少有害物质粉尘积聚在内而污染操作人员的手。

(2)穿无通气孔的鞋子以防止粉尘进入鞋内。手帕宜用纸质,用完即扔。

(3)不允许在配制室或微量组分存放处吸烟、饮食。就餐前要认真擦洗脸手,平时要注意对指甲内的清洗。

(4)有物料洒落应立即清理,不要等到下班时才进行。

3.4.3预混料生产具有原料品种多、成份复杂,用量相差悬殊等特殊性。其生产过程必须保护产品中活性成份的活性。

(1)设法保护其活性,避免不同组分产品间交叉污染。如维生素储存温度、湿度条件,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之间的影响。尤其胆碱易吸潮,硫酸亚铁、硫酸锌易使维生素A维生素D 等变性。

(2)工艺流程要简短。在配料准确、混合均匀前提下。工艺流程应简短,减少物料提升与输送次数以减少分级交叉污染机会

(3)保证混合机混合效能。每季度应对混合机的混合均匀度进行测定,确定最佳混合时间。

恒兴食品有限公司饲料厂

料 车 间 生 产 程 序 及 要 点

文件编号:HXSL---008

版本:

A

受控状态:

受控

发放编号:

编制: 生产部

编制时间:2007年11月10日 批准:

预混料生产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采用的方法是:家长问卷调查、访谈,了解家庭基本情况和家长对幼儿饮食的态度行为及在家时的习惯。并和教师共同讨论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下面是对问卷调查结果做如下统计:

1、挑食、偏食:51人占85%

2、 经常吃零食:53人占89%

3、会正确使用餐具:47人占78%

4、哄着、追着吃饭:26人占42.3%

5、进餐时间40分钟以上 :19人占31%

6、就餐情绪低落:3人占5%

一、幼儿进餐现象及成因

从调查结果看,我发现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在调查中有85%的孩子有偏食、挑食的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又在于家庭。

1、家长过分娇惯。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是父母手中的宝贝,父母对孩子在饮食方面提出的各种要求,总是百依百顺,迁就、满足,喜欢吃的菜就放在自己面前,不喜欢的饭菜就可以一口不吃。一部分家长会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强化了幼儿对某些食物的排斥心理。如孩子不肯吃豆芽,跟老师关照说:"我家孩子不吃豆芽。"如此恶循环,使得幼儿在潜意识里排斥豆芽。还有的家长喜欢互相攀比,总觉得在吃上不能委屈了孩子,今天"炸鸡腿",明天"汉堡包"。殊不知,这样做的后果更是助长了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

2、父母的饮食态度和习惯。常言到"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饮食习惯会影响到孩子的饮食习惯。幼儿的模仿能力很强,有的父母喜欢边吃饭边看电视又或者父母使用餐具的方法姿势等饮食习惯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比如,有的父母本身就有偏食习惯,在饮食上挑三捡四,在孩子面前议论自己不爱吃这个,不爱吃那个。这样的父母往往无形之中会影响幼儿不吃或讨厌某种食物。

(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1、零食不离口。在调查中有89%的孩子经常吃零食。现在物质发展了,幼儿食品琳琅满目,层出不穷:巧克力、冰淇淋、奶茶、薯片等等,五花八门的零食对孩子极具诱惑力。然而无节制的吃零食,打乱了肠胃活动的正常规律,打乱了肠胃活动的正常规律。不断给肠胃刺激,到吃饭时间,没有食欲造成饮食不规律,直接导致幼儿不良饮食习惯的形成。

2、就餐情绪的好坏也是一个原因。我们知道,幼儿在进餐心情愉快时会多吃一些。在调查中有5%的幼儿有吃饭是被骂或被强迫吃饭的经历,有43%的幼儿要家长哄着、追着吃饭。当孩子不肯吃时,父母一着急就方法简单,大声的呵斥、责骂孩子。这种做法对孩子的情绪影响非常大。也许就是几句话,就会使孩子积极进餐的情绪荡然无存。

(三)教师和同伴也是影响幼儿饮食习惯的因素。

1、教师在幼儿进餐组织中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及其它一切会影响到幼儿。如教师在饭前、饭中训斥孩子或生硬的处理一些问题,会使进餐气氛紧张。教师对某种饭菜表现出明显的好恶,幼儿易受到暗示和同样的情绪感染。

2、来自幼儿同伴和幼儿本身的行为、情绪的影响。在幼儿园,集体进餐其实也是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的时机。幼儿喜欢模仿,如同伴一贯有挑食、偏食的习惯,幼儿会觉得我们是好伙伴,他不喜欢我也不喜欢。另外,饭前小朋友之间发生矛盾也会使其情绪低落,从而导致幼儿胃口不好,食欲不佳。

(四)身体因素的影响

幼儿的身体正处在发育期间,在换牙期间,牙齿排列不齐,会导致对一些稍微坚硬的食物不感兴趣。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幼儿手眼协调精细动作在发育中还不完善,如在吃饭过程中幼儿还不会熟练地使用筷子会把饭撒在桌上等。

二、改变幼儿进餐现状的措施

针对幼儿不良饮食习惯,要改变这种状态,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给家长的建议:

1、要有妥善的饮食安排

现在大部分年轻父母由于工作忙,饮食生活不规律,因此常给孩子吃一些现成的或制作方便省时的食物,不注重饭菜的营养,做得没有滋味或缺乏变化。为此父母要改变其食物结构,应纠正只有吃动物肉等高脂粉菜才是营养的错误观点,经常变化饭菜花样,品种多样化,即要保证原有的营养量少受损失,又要精工细作。父母对幼儿的饮食要做到定时定量,有规律地进餐,不要随便改变幼儿的进餐时间和进餐量。

2、改变教育方式

有的家长意识到自己孩子的不良饮食行为,但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在调查中就有5%的幼儿有过被骂的经历。家长往往采取强硬措施,孩子饭前不洗手,强迫洗,不吃饭,强迫吃。这时家长不要着急,因为孩子不良饮食习惯的纠正需要长期、持久的努力。用强迫、惩罚、哄骗等消极的办法不但不能解决问题,有时还会产生负面影响。所以家长必须要有耐心,千万不可用"逼"的方法,要抓住他们的心理进行诱导。

如果遇到孩子不吃饭时,不必喋喋不休地追着、哄着喂孩子吃饭。但你可以明确地告诉他,要么吃,要么不吃。若不吃则必须等到下一次才可以有饭吃,给他一个限定吃饭的时间和地点,要说到做到,时间到了就把未吃完的饭菜收起来,中间也不给饼干类食物充饥,在调查中有89%的孩子经常吃零食,父母要严格控制幼儿的零食,不要随便给零食,零食要在不影响正餐的情况下给予。

家长在准备饭菜时,可以让孩子参与进来,例如让幼儿帮忙摆碗筷等。有的孩子在吃饭时喜欢边吃边玩,以至于耽误吃的时间,此时提醒他吃完了再玩。对孩子有进步表现时要适时给予鼓励,使他们能继续保持进步的情形。进餐情形最好是做自我比较而不是他人比较。

3、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首先,家长确实有某些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的就必须先改正。这样才能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如果孩子有偏食的习惯,家长要经常向孩子讲偏食的危害,介绍各种食物都有哪些营养成分,对他们的生长发育各起到什么作用,一旦缺少会患什么疾病等。

其次家长要注意成为孩子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家长的一言一行都会成为孩子培养良好饮食习惯的范本。家长在做好榜样的同时,应教会幼儿学会自己吃饭,自己清理饭屑残渣,离开餐桌会把椅子靠进去,会用礼貌用语,嘴里有食物时不说话,细嚼慢咽等。

(二)给老师的建议:

1、尊重幼儿;

由于每个幼儿的生活环境,身体状况、家庭教育不同,食物的偏好也不一样,如果勉强进食,不但会产生心理障碍,也不利于健康成长。因此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孩子的饮食习惯,进餐多少,接纳幼儿对食物的偏好和习惯,因人而异,同时循序渐进地帮助他们改掉不良饮食习惯。

2、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

创设良好的进餐氛围,引导幼儿愉快进餐。幼儿进餐是否有食欲与情绪好坏紧密相关。而宽松和谐的环境,平等亲切的师生关系,使幼儿身心愉快放松,经常保持进餐是情绪的愉快有利于幼儿食欲。创造轻松和谐愉快的幼儿进餐气氛,我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

 (1) 放音乐。就是在幼儿进餐时有选择地播放一些优美悦耳的旋律,使幼儿边进餐边欣赏音乐,愉快的进餐

(2)是常常为幼儿树立榜样。对不挑食,一口菜一口饭。不掉饭粒,细嚼慢咽的幼儿当作典型榜样,去教育其他幼儿,让他们主动调整自己的不良行为。同时,老师还要有意识的把进餐表现好的幼儿与偏食、吃得慢的幼儿座位安排一起,用身边的榜样影响带动他们。对有进步的孩子在集体面前赞扬他们或用眼神给他们赞许的目光,用亲切的摸头等形式表示赞扬,这会激励他们更积极用餐。

(3)对进餐中有过失的幼儿一定要宽容。如有的掉饭菜,有的剩饭,还有的会把饭撒到地上等。这时我们不能训斥、命令、批评。否则会影响他们的食欲。而要采用亲切、关心的态度,使这种宽容、谅解成为幼儿的开胃菜,促进幼儿的饮食。

3、在平时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教师可以在日常谈话时与幼儿讨论、交流和怎么培养饮食习惯良好的话题。在谈话中潜移默化的教给幼儿正确的坐姿和使用餐具的方法,注意培养幼儿文明的进餐习惯;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偏食,提醒幼儿细嚼慢咽等。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念儿歌、绘画、玩游戏等形式进行教育。如儿歌《样样东西都要吃》故事《萝卜不见了》歌曲《扮家家》等都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总之,幼儿良好饮食习惯的培养是在不断重复的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始终如一,持之以恒,日复一日的训练。作为家长和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每个特殊阶段孩子的不同特点,抓住教育时机,选择恰当的教育方法,这需要实现家园互动,只有家长与幼儿园积极的配合,同步教育,统一行动,才能有助于幼儿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提 纲

题目:幼儿不良饮食习惯形成原因及改善措施

一、 序言:

幼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饮食的质量直接影响幼儿生长发育,如何让幼儿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已是广大家长、教师十分关注的问题。为此,对心幼儿园的60名幼儿进行了饮食习惯的问卷调查、访谈,并找出幼儿的不良饮食习惯形成原因和对此提出改变幼儿进餐现状的措施。

二、 正文

对云南大理弥渡县童心幼儿园小班、中班、大班的60名幼儿进行了饮食情况的问卷调查,对问卷调查做出统计并提出问题。

一、幼儿进餐现象及成因

(一)家庭因素的影响

1、家长过分娇惯。

2、父母的饮食态度和习惯。

(二)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1、零食不离口。

2、就餐情绪的好坏也是一个原因。

(三)教师和同伴也是影响幼儿饮食习惯的因素。

1、教师在幼儿进餐组织中的态度、言语和行为及其它一切会影响到幼儿。

2、来自幼儿同伴和幼儿本身的行为、情绪的影响。

(四)身体因素的影响

二、改变幼儿进餐现状的措施

(一)给家长的建议

1、要有妥善的饮食安排

2、改变教育方式

3、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二)给老师的建议:

1、尊重幼儿;

2、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进餐环境。 (1)放音乐。

(2)是常常为幼儿树立榜 (3)对进餐中有过失的幼儿一定要宽容。

3、在平时教育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

预混料生产管理制度范文

预混料生产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1.目的:为了规范预混料生产操作,使整个过程(原料入库、储存、领取、称量、混和、打包、成品发放)处于受控状...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