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印象深刻的审美体验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91

印象深刻的审美体验范文第1篇

记得去年我和叔叔门一起到东湖去住几天。有一天,哥哥姐姐们和我一起到外面去玩。不一会儿,天色逐渐暗了下来,回家的路上,我不小心滑倒了,我的鞋划了一道口子,我急忙来到鞋匠补鞋的地方。只见补鞋老人正提着箱子要回家。我迫不及待地迎上去说:“老爷爷您能帮我补鞋吗?”老人望了望天空,忧郁了一下,说:“好把!我帮你补。”老人又重新坐了下来,打开补鞋箱,拿起鞋开始补。我仔细端详着老人,白苍苍的头发,一张长满皱纹的脸,鼻梁上架着一副老花镜。他的手已长满了茧,冻得通红。右手拿着针用力穿过鞋,左手把线拉扯过来。他把裂缝缝了一遍,直到缝得很结实。鞋补好了,我问他:“爷爷多少钱?”“一元。”他回答。我愣住了,“怎么这么便宜,一天也赚不了多少钱!”“我只不过在家闲着,没事做,出来补补鞋还可以给人带来方便。”我被老人的话深深地感动了,掏出身上所有的钱给老人,穿起鞋子直奔回家。

我穿着补好的鞋往家中走去,还不时回头望了望,只见善良朴实的老人正顶着寒风收拾箱子。老人在寒风中补鞋的样子至今令我难以忘怀。

在所有装载着我美丽回忆的泡泡里,有一个泡泡分外的大且绚丽,泡泡里装着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人一位老奶奶。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下午。我走在去书店的路上,道路两旁的行人很多。这时,有一位穿着时髦的青年一边走一边吃着蛋糕,随即飘落下一张蛋糕的包装纸。那张纸随着风在低空盘旋着。我看了一眼,但没有去捡,心想“反正不是我仍的,没关系。”其它人也只是抬头看着那张纸一点点地落到地面上,没有去捡的意思。原本清洁的道路上突然多了这么一张废纸,使它显得特别显眼。但我仍自顾自地走进了书店。

在选购书籍时,我透过玻璃橱窗看到那张塑料纸仍随着风一点一点地移动着。这时,从远处走来了一位拄着拐杖的老太太,她既艰难地走着,弯着腰,驼着背。风把那张纸吹到了她的脚边。她低头看了看,又向四周环视了一下。一番犹豫后,她缓慢地弯下腰,艰难地用手拾起了地上的那张纸;然后用手扶着身旁的树,一点一点地重新站了起来,步履蹒跚地走到了垃圾筒旁,将那张皱巴巴的纸小心翼翼地放了垃圾筒里。随即,她又若无其事地走了。我站在玻璃前,目送着她离开,那衰老的背影给人一种弱不禁风的感觉。待她的身影消失在人海中时,我才发觉路边有许多行人同我一样,愣愣地看着这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眼中流露出一种敬佩之情。我捧着书走向付款台,心中若有所思,我为自己感到羞愧。

印象深刻的审美体验范文第2篇

阳光明媚的早晨,程老师走进了教室精神抖擞地说:“同学们啊,我啊,今天先给你们讲个故事啊!”见我们迫不及待,程老师故意停了停,程老师看我们笑了,也欣慰的笑了。颤抖地说:“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是这样的:从前有座山,山里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

程老师葫芦里到底卖着什么药啊?不等我们发言,老师就抖出了真相,她笑咪咪地说:“像这种故事,从今天讲到明天,从明天讲到后天,甚至讲一百年也讲不完,同学们讲是不是啊?”老师明知故问。我们齐声回答:“是的。”“数学中也有这总算式,如10÷3=3.3333除到什么时候才除完呢?”程老师趁热打铁:“读书就像这一道题,知识没有学完的一天......”

印象深刻的审美体验范文第3篇

不一会,头上就冒出了一阵阵的汗水,顺着我的脸颊奔腾而下,一泻千里,如一条流得既快又急的小溪流。而且心里怦怦”直跳,简直都快跳出来了。突然,人群中我隐隐约约的看到顺序不对,改为:隐隐约约地看见人群中一个高大的身影,随着人们的走动,向我走来,我兴奋不已,心想可有人了。

他走到我的面前,见我这样,二话没说,麻利地干了起来,他拿起树枝,把链子眺起来,放在链道上,在改为:再将车板使劲的一转,就好了。我激动万分,立马掏出2元钱给他,可他不要,转身便走了。我目不转睛的,望着他离去的影子,我心中流动着一股激动的心情。这里最好有对话描写,突出他的无私。

多好的一个人呀!在他人处于危险改为:困难境界的时候,伸出救援之手,帮助了他人,我不禁敬佩了他。敬佩他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高尚的好品德。

印象深刻的审美体验范文第4篇

变。

有一次劳动课上,老师让我和林林分别负责擦课室的窗户,我想偷懒,悄悄地溜出去玩,把时间给耽误了。“ 铃 ” 下课铃响了,发现我负责那部分窗户还剩下一扇没擦完,我开始紧张起来,豆大的汗珠往下掉,“ 同学们,下一节上体育课! ”班长在讲台上喊 ,我只好硬着头皮去上体育课,平时,我的体育成绩非常好,今天却落到最后,放学后,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严厉地批评我一顿,叫我把窗户擦好才可以离开 。同学们都走了,我留在教室里,突然,一个熟悉的影子出现在我的面前 林林 ,只见她拿起抹布,和我一起擦,“ 林林,你 ”正当我目瞪口呆的时候,林林笑了笑说:“ 没关系,我帮助你 ” 我想起前几天上数学课上,林林的铅笔断了,由于她没有小刀,就用手去抠,抠的手就像刚打完烟囱似的,当她向我投去哀求的目光时,我深知我有小刀,但我仍对她置之不理,由于抠铅笔用去很多时间,林林没完成作业,被老师批评,而今,我有困难她竟然留下来帮忙,我感动极了,眼角泪光晶莹

林林,她给我的印象刻骨铭心,因为从她身上,我学会了“ 宽容、大度、助人为乐。”

但这一切,随着一件事的发生使我对她的印象有了180°的大转

一件难忘的事

在第二十四届校运会上,发生了 一件让全班同学都难忘的事。以前的校运会上我们班总分总是名列年级前茅。今年,我们也满怀信心,准备在校运会的第一个项目20米迎面接力赛中夺得第一名,来一个开门红。

比赛开始了,我们的第一棒起跑很顺利,所以就一直领先。看着一个个队员在赛道上奔跑穿梭,我们的心既紧张又兴奋。快到冲刺了,我们班的队员仍然跑在第一,赛场外的同学早已准备好胜利后的欢呼。啊!我们班的队员就要冲刺了!胜利就在眼前!这时,场外的同学屏住了呼吸。三米、两米眼看着我们班的队员离终点越来越近了,啊!冲过了终点!可没有一个人欢呼,因为三个班的队员几乎同时到达终点!到底谁是第一呢?同学门都涌向裁判席。“不!可恶的0。1秒!”只听一个同学叫起来。同学们把目光投向记分表,表上显示我们班比一班多了0。1秒。顿时,同学们鸦雀无声。在一班的欢呼声中,我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了教室。教室里,同学们一直在沉默。过了一会儿。一位同学的抽噎,打破了沉默,同学们再也止不住泪水,开始小声地抽泣。有些男同学强忍泪水来安慰同学,可安慰着自己的眼泪也会调皮的滚出来。还有的同学哭了擦,擦了哭,泪水总是止不住。不知是什么时候,教室门口围满了人,一班的人还在挖苦我们,嘲笑我们。就在这时,韦老师来了,围在门口的人群迅速散开。老师扫视了一下教室里的同学,说:“我知道你们为什么会哭,你们有这种精神,我感到很高兴,可你们不要灰心,这次失败了还有下次,只要努力就会赢。还有,你们一定要记住胜不骄,败不馁‟,这样才能成功。”说完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了胜不骄,败不馁‟这几个字。

是啊,只有在胜利时不骄傲,失败时不灰心,不放弃,才能在下届校运会上取得成功。望着同学门坚定的眼神,我坚信,只要记住这句话,下届校运会的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

童年趣事

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而童年趣事也就像海边那各色各样的贝壳,在海水的陪伴下闪闪发光,散发着五颜六色的光彩,数都数不完.而如今我的手上还握着那一颗最闪光的贝壳,那也正是我最难忘的一件童年趣事.

记得小时侯,我家院子里种着一棵和我出生时一起种的桔树,我经常拿小刀在树干上刻了个记号,天天去测量自己是否长高.看着一条条横线,我真盼望快快长高.有一天,我忽然发现自己比那记号矮了。天啊!难道我倒着长了?我心里害怕极了,连忙跑去问妈妈:"妈妈,为什么别的小伙伴都长高了,我怎么变矮了?"妈妈忙放下身边的活,把我放在椅子上问:"为什么这么说啊!"我忙跳下椅子,拉住妈妈的手,把她拉到院子里指着说:"我天天用小刀在树上刻我的身高,可是我今天来刻却在以前刻的横线下面了."我边说边在树上指出那两条横线.妈妈听了我的话,又看了看树,沉默了两分钟后就莫名其妙的大笑起来,笑得都直不起腰来,眼泪都出来,拍了拍傻呆呆看着她的我的头说:"傻瓜,不是你矮了,是树高了,以后可别做这种傻事喽。”我恍然大悟,原来不是我矮了,而是树高了.之后我又高高兴兴去找小鸡玩耍,真不知道自己又会对小鸡干出什么傻事.......

哈哈!有趣吧!我的童年就是这样,傻事趣事一箩筐.像给雪娃娃洗澡,剃眉毛也正是那么多趣事,傻事组成那七彩的童年,欢乐的童年,令人留恋的童年。虽然这段金色时光正慢慢离我远去,我已不那么傻,我相信童年趣事一定会成为我人生中最美的回忆。

难忘那个冬天

冬天也许是大家最讨厌的季节了,天寒地冻,没有生气。可是冬天对于我来说,却有着特殊的意义。

记得那是我10岁时的一个冬天,漫天大雪,我和哥哥、姐姐在外婆家的院子里玩,外婆坐在堂前的小椅子上煎药。外公病了快一个月了,这段时间,家里总是有很多人,走了一批,又来了一批,每个人的眼睛都是红红的离开的。我觉得挺奇怪,他们都怎么了?

我玩累了,放下手中的雪球去找外婆。刚走到外公的房间门口,就隐隐约约听到外公对外婆说:“唉,真是辛苦你了,我这身子骨恐怕撑不过今年了,以后就留你一个人了。”“不会的,你的病一定会好起来的,孩子们都在等着你好起来呢我听出这是外婆的声音。我跑了进去,奶声奶气地对外公说:“外公,你是大人,要勇敢一点,我们老师说了,生病了要听医生的话,打针吃药就会好的。”外公慈爱的看着我,苍白的脸上挤出了一丝微笑,“乖,等外公好了,再给我们的囡囡摘野草莓吃。”说完,很吃力似的闭上了眼睛。外婆悄悄地离开了,后来我在后院看见外婆在小声地抽泣着

那年冬天,外公还是走了,听妈妈说,外公走得很安详。看着外公因疾病折磨而消瘦不堪的是身体静静地躺在那儿,我怎么也不相信,疼爱我的外公真的永远离开我们了,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大家哭成了一片。

我觉得那年的冬天特别冷,冷得简直要让我的心崩溃了,我一个人在雪中走着,哭泣着,去寻找外公的踪影

春雨

春天的雨不像夏天的雨“暴”,不像秋天的雨“忧”,更不像冬天的雨“冷”。诗仙杜甫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首诗说明了春天的雨“温柔如绒”。

当寒冷的冬天过后,世界上的植物都需要春雨的滋润,才能获得新生;世界上所有冬眠的动物都需要春雨报晓春天的到来,才能从土里爬出来玩耍,开始新的生活。

“下雨啦!下雨啦!”春天的雨软绵绵的落下来,这是新的一年在春天的第一场雨,下得不像夏天的雨那样痛快,但也不像秋天的雨那样漫幽幽的。

雨,滴在柳树上,柳树抽出了翠绿欲滴的新枝;雨,滴在花苞上,花苞绽放出最美丽的花瓣;雨,滴在泥土上,泥土里长出了一碧千里的草。

此刻,我被这春雨所陶醉,因为这样的风景如同仙境一样美,一样神秘,感觉自己像是在腾云驾雾似的,翱翔在这梦幻般的境界。这时,雨停了,冬眠的动物全部起来嬉戏、玩耍、觅食,此时大自然又回到了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下雨后,这里极为像“世外桃源”,看那边有一道彩虹,彩虹的出来把这里的“世外桃源”衬托得更美。并且这里不但风景美,空气也很美,于是我又被眼前的景物再次陶醉。

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开始我只以为这是用来说时间的,但是此时此刻我才明白这个谚语不仅可以说时间,还可以说景物。春雨是世界的“烟花”,因为她的到来,我们脱掉了厚厚的棉袄;因为她的到来,我们感到温暖;因为她的到来,我们不再感到疲劳。 这样看来,我们还要好好地感谢春雨,是她给予了我们地球一片杨柳吐翠、群芳吐艳的优美景色。

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高高身材,不胖不瘦,额头上有几丝浅浅的皱纹,脸上常常挂着微笑。

妈妈为人善良,她从小就教导我做人要诚实,待人要宽厚,从小就来培养我好的品德。

记得有件事我总是忘不了。那是一个炎热的下午,太阳像个大火球烤着大地。我做在房间里,不停地扇着扇子,但汗珠还是不停地滚落下来。我对妈妈说:“妈!天气太热了,热得要命!我想吃冰棍。”妈妈说:“走,我带你去买些冰棍。”说着便拿起钱包。

到了买冰棍的地方,我挑选了冰棍,妈妈从钱包里拿出了一张50元的整票递给买冰棍的叔叔,叔叔找完钱,我和妈妈便匆匆回家去了。

回到家,妈妈把找回来数了数,自言自语地说:“咦?不对呀,一共是7元钱,怎么找回45元?”我一听,高兴地说:“太好了!买冰棍的人真糊涂了,找多了3元。妈妈,那2元给我行吗?”妈妈瞪了我一眼,生气地说:“多找了2元,我们应该送回去,不能贪图那些小便宜!再说,人家卖冰棍多不容易呀!”说完,妈妈冒着火辣辣的太阳,把3元钱给人家送去了。

晚上睡觉的时候,我躺在床上睡不着,想起白天的事情,忽然明白了,做人要从一点一滴的事情做起,不能因为眼前的一点小便宜,做出一些对不起人的事。这件事对我有了很大的教育,我爱我的妈妈,我打心里佩她。

晚霞

夕阳西下,美丽的晚霞渐渐从天边漫了过来.夕阳也随之由半边的月饼变成了被晚霞罩住的月牙状,最后渐渐进入了梦乡.

晚霞染红了西面的天空.微微地照在了每一个角落.这时的晚霞,像是羞涩的小姑娘,只是抹上了一层橘黄色.天上的云朵模模糊糊,成了各种形式.有的像只小羊,再大草地上奔跑;有的像和平鸽,自由自在的飞翔.晚霞很神秘,不一会儿,便变成了浅红,这时,仿佛世间的一切都被晚霞留下了阴影,像是在花林间飘荡一般.海上,静静的.晚霞有点儿不愿意了,使出浑身的劲儿,那种颜色,让人感到变化莫测,难以忘怀.黑色的感觉已经渐渐想我们逼近,可晚霞并没有屈服,他依然坚持着自己的美丽.微风吹过,好像感觉到了晚霞的告终.天际边,那略带淡红的云也散了,他不情愿的披上了黑色的纱衣,走掉了.

天黑了下来,天空上闪烁着迷离的光点,像是小精灵在上面蹦跳着.夜也被灯光点着了,在灯光城市的衬托下,夜更美了.

印象深刻的审美体验范文第5篇

一、朗读领略音乐美。中学语文课本中编排了一定数量的古诗词。它们一般句式整齐、平仄相配、节奏鲜明、句末押韵,犹如高山流水。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只有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古诗所具有的音乐美,增强学生对古诗的美学感染力和学习热情。另外,我们的教材中,有着许多表达不同情感的课文,有激情万丈的诗歌;有细腻柔情的散文;有感人至深的小故事等等。这些文章或急切或舒缓,有着起承转合的律动的特点,文中所蕴涵的情感都要通过朗读来表现。有喜有乐的要读得节奏明快,语调高昂;有哀有愁的,朗读就要缓慢低沉。《安塞腰鼓》这篇散文因其独特的句式特点而极具音乐美。大量的排比句、比喻句、对比句、叠词句使安塞腰鼓充满了力量之美,能给人以强烈的震撼。而只有通过恰当的朗读,学生才能直观体味到汉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文章的音韵美。

二、朗读品味语言美。叶圣陶先生说过:“我们读一篇东西,无论是诗文词曲,总要像吃东西一样,细细咀嚼,一句也不能随便对付把它的滋味辨出来。”认真揣摩文字表达,深刻领悟语言内蕴,是培养语感,实施美育的最基本的方法。学生通过朗读,把文中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可感的审美形象,让感官经过反复的审美实践品味语言美,逐步完善学生审美的感知力。 例如朱自清的《春》,一幅“春风图”写出了春风温暖、柔和的特点,而这一特点又是通过触觉、嗅觉、听觉表现出来的。这一幅充满春天气息,充满春的活力的画面,需要深情的朗读才能在学生眼前凸现出来。执教时,指导学生朗读,让他们不仅要注意停顿、速度、节奏,更要注意语调、语气。如“母亲的手”“抚摸”要语重而情深,让人觉得温煦而舒坦;又如 “泥土气息”“青草味儿”“花的香”“酝酿”读重音,给人以嗅觉上的美感;还有“清脆”“宛转”“应和”“嘹亮”读重音,使人感到耳畔似乎响起一支充满青春活力的春天交响曲。这样的朗读让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正确把握语言文字的真髓,深化对作品的理解,分享作者的审美情趣,使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之美。

三、朗读感知形象美。绘画、雕塑等艺术形式直观地反映生活,文学作品则是以抽象的文字为手段,构成一种表象和想象的形象。是阅读者的再创造。“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学生可以更好地体会到文章语言的绘声绘色、穷形尽相的特点,从而在脑海里清晰地浮现出课文所描绘的形象、画面,生动地再现各种人物的音容笑貌,人物的心境,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分角色来朗读童话《皇帝的新装》,感知文章通过想象、夸张等手法来塑造的人物形象,讽刺皇帝和大臣们虚伪的、丑恶的嘴脸,教育学生要保持天真烂漫的童心,敢于说真话,也体会到了文章的滑稽美。再如,朱自清《春》中,春雨图:“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牛毛”,从数量和质地上写出了春雨之稠、之柔;“花针”,从情韵和观感上写出了春雨之亮、之美;“细丝”从长度和形态上写出了春雨之细、之绵!原本寻常的春雨,在作者多角度、多视角的描绘下,显得是那样的千姿百态,妙趣横生!通过反复诵读,定能把这些没有生命力的文字读得有味、有色、有声、有形、有神、有情。

四、朗读再现情感美。 “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在朗读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朗读接触并体会各种情感经验,以丰富他们的内心感情世界,启迪他们的心智,使他们形成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一切艺术形象总是经过作者的情感过滤加工,渗透着作者浓烈的“情”的,或激昂,或悲壮,或直抒,或含蓄情是文学作品的核心和主宰。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体会文中的情感,激起感情上的浪花,并把这种情感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让学生在“美读”中受到心灵的触动。

所谓“美读”,就是要把作者的情感在朗读中充分展示出来,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散步》抒发的是浓浓亲情,是欢愉温馨的。朗读的基调应当是舒缓深沉;《山中访友》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充满着喜悦和希望,节奏鲜明,音调和谐,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质朴。《天上的街市》整个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宁谧、自在、清新的,朗读时要把握好节奏读出感情来,做到字字含情、句句含情。《紫藤罗瀑布》文笔细腻,感觉入微,应该用一种亲切、庄重、平稳的语调娓娓道来,感悟到生命的美好和永恒。这款款深情,唯有用心领悟、潜心朗读,方能体味其妙。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进行与作者的心灵交融,才能产生鲜明而强烈的美感,形成审美情感的共鸣。

五、朗读体验意境美。意境是文章的一种艺术境界,是一种韵味。从一朵花,一棵树,或者夏夜的天空,或者汹涌的海潮,这些表层的物境情境入手,进入作品的深层,并由此获得自己的领悟。在朗诵中抓住表象,展开联想和想象才能体会到文字深处的意境。《紫藤罗瀑布》从紫藤罗的由盛到衰再到盛的经历,想到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道出“珍惜生命,关注社会”,为社会多作贡献,释放人生价值的哲理。作者对每一个形象的选择,都是为了服从思想感情表达的需要,都蕴含着一定的含义。这些形象也就是文学作品中的“意象”。艾青《我爱这土地》中的“鸟”“土地”“河流”“黎明”;余光中《乡愁》中的“邮票”“船票”“坟墓”“海峡”等。在反复朗诵中才能进入文本的佳境,才能理解这些 “意象”是化身为什么意境,才能使学生体会生命的律动,鉴赏出内容的意境美。

六、朗读尝试创造美。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可让学生在朗读中根据文字描述进行语言表达,在朗读中由形象思维逐渐向抽象思维转化,而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创造美的境界。因此,朗读成了培养学生创造美的桥梁,朗读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创造美。《金色花》以一个小孩子的口吻写出了妈妈的嬉戏,体现了对妈妈最挚朴的关心。在深情地朗读中想象自己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嬉戏在枝头。“妈妈,你会认识我吗?”让学生把握用什么语调去读――调皮、快乐;“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响,”表现了母亲的焦急,孩子的天真;“你到哪里去了,你这坏孩子?”则包含了母亲的爱怜与责怪。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展现的画面进行想象、补充、增添,调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使学生在脑海中浮现出具体的场景情境,形成新的意境,并体验作者融汇在具体的形象画面中的思想感情,与之共鸣。这是其他学科的任何教学手法所无法比拟的。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的作用不可忽视,它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对培养学生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有很大帮助。在朗读中让学生轻松学习,在朗读中陶冶学生的情操,朗读不仅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项艺术。“读”领风骚,让语文课堂在美的氛围中展开,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展开。让优美流畅的文字,让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思想占据学生的精神空间,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步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

印象深刻的审美体验范文第6篇

笔者以为, 在过去的文言文教学中, 以下三方面影响了学生的审美体验:一是教师过分注重语法教学而忽略了语言美的赏读;二是过分注重句段分析而忽视了内容美的领悟;三是过分注重程式化的讲授而淡化了形象美的品味。因此, 学生对词性活用有精确的分析却笨拙于优美语言的鉴赏品味, 对段落层次有娴熟的分析却缺少了对思想内容的深度把握, 对人物形象有格式化的总结却流失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感动。鉴于此, 笔者以为文言文教学应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足够重视和充分实践。

1 积极挖掘文言文中美的因素

成功的文言文教学绝不仅仅是孤立地讲授文言字词, 还应该和学生一起充分发掘文中美的要素。文言文中的语言美, 人物美, 思想美, 情感美都充满了无穷的魅力都可以成为我们引导学生审美的对象。真正的美是经得起时间大河的冲涮的, 任何一篇美文佳作, 都是因其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而流传千古, 深入人心。因此, 我们从事教学活动, 要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美的要素, 让这些美的要素放射出无穷的魅力。

品味语言美的魅力。中国语言是世界上最古老而又最富有生命力的语言。自诗经以来, 有“风骚”并举, 有百家争鸣, 有汉赋铺陈, 有唐宋古文, 更有那璀璨夺目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有些文言篇目, 历史人文色彩极为浓重。或音韵谐调, 或整散结合, 或写实朴素, 或比拟夸张, 或情景交融, 或直抒胸臆等等。在教学中, 把准文体特点, 挖掘语言特色, 引领学生自主感悟, 品味个中三味。

例如:在讲《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写到邹忌与徐公比美, 三问三答, 非常精彩。“君美甚, 徐公何能及君也!”妻之答, 应读出融融的爱恋之情;“徐公何能及君也!”妾之答, 要读出怯怯的拘谨之意;“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之答, 就要读出阿谀奉承之态;人物身份不同, 想法不同, 语气也不同, 学生在反复诵读的过程中, 就能充分再现这种情境。

鉴赏人物美的魅力。在学习中, 你会为某些人物的言行神思而喜怒哀乐, 进而产生情感共鸣。尤其是历史散文中, 这样的人物形象屡见不鲜。例如:蔺相如的不计私仇、顾全大局;苏轼的“不畏浮云遮望眼”, 坦荡磊落的形象;陶潜的独善其身、“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些人物身上的精神, 在潜移默化中升华这种人物美, 从中得到启迪、受到熏陶与鼓舞。在人物的鉴赏中, 学生的阅读活动是自主的, 学生的审美活动是不受拘束的, 因而也是生动的、有趣的。当学生在阅读欣赏这些形神兼备神采飞扬的历史人物时, 潜移默化地会为这些人物形象所感动, 那么, 教师的教学也就自然地步上了成功之路。在文言文的教学中, 我们不能把自己对人物的理解强行灌输给学生, 而应做引领者, 让学生自己走进人物美的长廊, 去品读去鉴赏。

领悟情感美的魅力。在浩瀚的传统文化的海洋里, 情感美犹如一朵朵浪花, 留香千载, 不绝如缕。进行文言文教学, 就是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 领会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美, 陶冶情操。学生在阅读中走进作品, 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共乐共怒。进而为其情感美所感动, 产生共鸣。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杜牧构思《阿房宫赋》, 为的是告诫后来者, 不要“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等, 这些情感之美, 无不闪烁着动人的光芒!教师通过教学中积极、正确地引导学生, 潜移默化地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 这种思想教育也会对学生品德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 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审美

文言文教学方法主要有讲读法、吟诵法、讨论法、讲座法等,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借鉴的教学方法。如何恰当地运用合理的方法去调动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带着审美愉悦去阅读、学习呢?我认为, 大体可归纳为说、读、论、评四种方法。

说:即说背景、说生平、说相关材料等。“说”不是可有可无的环节, 它因事生情, 能生动导入, 能激发情感, 能深入作品的深层内涵。读:即阅读、朗读、诵读。“读”是文言文审美教学中最为关键的方法, 它应该贯穿教学的整个过程。逐字逐句的仔细阅读, 抑扬顿挫的表情朗读, 声情并茂的朗朗诵读, 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在读中把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思想美融为一体, 融会贯通。“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学生通过抑扬顿挫的朗读, 从“读”中产生情感共鸣。如在教苏轼的《水调歌头》时, 引导学生融入文中, 在读中体会“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这种豪放旷达的语句,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这样出世、入世的复杂情感, “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这样充满哲理的警句。论:即组织小组讨论、进行师生讨论。问题在讨论中愈辩愈明, 认识在讨论中渐渐得以提高。评:即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评讲评点, 或学生之间互相评点。在这里, 教师的评讲尤为重要。它对学生的审美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3 激励学生创造美

一个人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提高和发展与他审美能力的深化和拓展是相辅相成的。在教学中, 要抓住篇章中那一个个“美的闪光点”, 引导激励学生创作美的冲动。例如, 在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中, “三五之夜, 明月半墙, 桂影斑驳, 风移影动, 姗姗可爱”, 这极美的语句, 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 绘出一幅散文诗般的优美画面。再如, 在白居易的《琵琶行》中,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别时茫茫江浸月”、“枫叶荻花秋瑟瑟”这些写景语句意境深远, 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可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创设言外之境。

文言文中蕴含着丰富的审美教育资源, 在教学中注重审美教育, 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可以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下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 塑造完美人格。

摘要:当今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尤其是一些过于讲究程式化的教学模式, 往往在不自觉中淡化了对美的追求, 弱化了文言文教学的审美体验, 笔者以为在文言文教学中, 要充分发掘文言文中蕴涵的美的因素, 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审美。

关键词:教学,审美,文言文

参考文献

[1] 黄行福.美语文课堂教学的最佳境界[Z].

[2] 周迪谦.审美的语文教育三境界[Z].

印象深刻的审美体验范文

印象深刻的审美体验范文第1篇记得去年我和叔叔门一起到东湖去住几天。有一天,哥哥姐姐们和我一起到外面去玩。不一会儿,天色逐渐暗了下来...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