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英语语言知识及运用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91

英语语言知识及运用范文第1篇

1.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近日网上流传着香港的一份要求填上“草菅人命”形容警方才能得分的中文科测验卷。该试卷一旦流传,就引发了各方的议论,各种言论甚嚣尘上。在一般人眼中,这份试题的引导性是不言而喻的,资深中文科教师张月卿就直言,该试卷有很强的既定立场,而且立场失之偏激。但也有教师反问:“假如试卷是要求学生赞扬警方、贬低示威者,大家又会否同意呢?”“占中”引发的问题仍在持续发酵。 A.一旦 B.甚嚣尘上 C.不言而喻 D.偏激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国际法庭因认定日本在南极海的“调查捕鲸”实质为“商业捕鲸”,判定其违反了国际公约,于3月31日颁布判决书,下令禁止日本船只在南极海停止以任何名义捕鲸。

B. 近日,朱彦夫被中宣部评为全国首位“时代楷模”,但朱彦夫的先进事迹对于许多人了解得还远远不够。

C. 湖南卫视明星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五对父子的一举一动,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

D. 毒品流向分散是我市毒品犯罪的一大特点。既有大量毒品从境外及外省市流入广州,又有相当数量的毒品从广州流向内地甚至境外。在市内,毒品犯罪呈现出从中心区域流向周边区域的特征。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4~6题。

① ,烟台大学7位保洁员吃学生剩饭的照片蹿红网络。这些老人 ② 食用学生的剩菜剩饭,只是为了向莘莘学子传递“节俭是一种习惯”的理念。

其实,我们 ③ 是一个崇俭抑奢的民族。《左传》有言:“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李商隐《咏史》诗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奢靡之风逐渐抬头,浪费现象悄然流行。一些人以为宁剩毋缺才够档次,以为一饭千金才算有面子,于是个人消费竞相攀比、 ④ 奢华。太史公高呼:“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司马光也谆谆告诫:“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如果人人厉行节约,13亿人积腋成裘、聚沙成塔,那将是多么巨大的财富?相反,浪费起来,又将是多么巨大的损失? 4.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画线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蹿(cuàn)红 奢靡(mí) 宁(nínɡ)剩毋缺 一饱之需 B. 蹿(cuàn)红 奢靡(mǐ) 宁(nínɡ)剩毋缺 八珍九鼎 C. 蹿(cuān)红 奢靡(mí) 宁(nìnɡ)剩毋缺 厉行节约 D. 蹿(cuān)红 奢靡(mǐ) 宁(nìnɡ)剩毋缺 积腋成裘 5.文中①②③④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①日前 ②自愿 ③一直 ④追逐

- 110.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们是有过《诗经》的民族,我们是有过诗意表达的民族。我们需要诗歌,需要意义, 我们需要生活;我们不光需要面包,还需要玫瑰。

B.南浔区从人民大会堂捧回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证书,标志着南浔古老的蚕桑习俗文化正式跻身世界级文化殿堂。

C.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各类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数量。

D.为了避免广大教师在我省高中第一轮课程改革实验过程中不会无头绪、无目标,市教育局组织人员搜集、整理了大量的可供借鉴的案例。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当它们形成了向日葵群体之时,便互相手拉着手,一齐勇敢地抬起头来了。这时你会发现那偌大一片向日葵林子,竟然没有一株瘦弱或是低矮的向日葵。 B.《平凡的世界》的热播,令部分观众直呼“触动泪点”,不仅是因为剧中那不可磨灭的各种美好情感和奋斗精神,更是因为剧作中有一段与自己早年经历相似的历史。

C.小说忌讳主题鲜明,作家在作品中往往用自己独特的生活经验和个性的艺术手法隐讳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但又不是让我们读者欣赏时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D.屋外的天空一扫连日的阴雨绵绵,久 违的阳光,让连日来裹在雨衣中的杭城市民蠢蠢欲动,纷纷晒出了自己心仪的赏花骑游图。

1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被誉为工业设计界的“诺贝尔奖”的金圆规奖于2015年首次迈向国际,对于一位工业设计师而言,拿到“金圆规奖”是其设计生涯的最高奖项。

B.对那场战争、对那段历史能否始终保持正确的认识,是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的关键所在,也是中日经贸关系良好发展的重要条件。

C.法律专家认为,“海淘”虽然属于买卖双方私事,但跨境消费的特殊性决定了消费者仅凭个人之力难以有效维权,需要政府和监管部门出面予以法律支持和保护。

D.“抢红包”已成为今年春节的新现象,亲朋好友以这种最新的方式互赠红包,其真正价值在于它所承载的美好希望,年味则在这种愿景的催化下愈发浓郁。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美国东部时间2015年4月12日下午近三时左右,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竞选总干事向支持者发布邮件,公布希拉里将角逐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的消息。

B.湖南隆平种业有限公司生产销售“两优0293”水稻品种,去年在安徽致使至少万亩农田减产绝收,农民损失巨大。专家鉴定为天气原因引发的稻瘟病所致。

C.去年5月,广东省国家安全机关破获的一起境外间谍网络策反中国人的案件显示,计算机网络泄密事件已占泄密总数的70%以上,计算机网络泄密已经严重危及国家安全。

D.细数当下的热门投资移民国家,英国投资移民在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中,成为了最受中国富人家庭的中小学生欢迎的海外留学目的地。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

散文是文学殿堂中一种影响广泛、( )受读者( )睐的文体。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师们,以其洞幽入微的观察力、超脱尘世的秉性、细腻激扬的情愫,凭借生花的妙笔,写下了无数 ① 、( )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散文 ② ,不仅( )歌自然,更穿透人生,解剖社会。但优秀的散文如漫天繁星,总会令人 ③ ,又唯恐落得沧海遗珠之憾。

14.下列汉字依次填入语段中括号内,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倍 青qīn 脍huì 呕 B.备 亲qīng 烩huì 呕 C.备 青qīng 脍kuài 讴 D.倍 亲qīn 烩kuài 讴 15. 在上面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①斐然成章 ②字字珠玑 ③目不暇接 B.① 文采斐然 ②包罗万象 ③应接不暇 C.①文采斐然 ②五花八门 ③应接不暇 D.① 斐然成章 ②琳琅满目 ③目不暇接 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今年的春运大幕已经开启,而与往年不同的是,随着全国高铁网络基本形成,“高铁春运”悄然升温,不少旅客都选择乘坐高铁出门旅游或回家过年。

B.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等多边和双边项目的启动显示出,中国希望利用自身的经济和金融力量,扩大政治影响力和战略挑战。

C. 湖南籍夫妇周作堂、蒙桂凤遭遇车祸,近亲属将其器官捐献,使6人重获新生,4人重见光明,这一善举延续的不仅是一个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更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D. 12月12日,湖南省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举办首届“省际牛王争霸赛”,来自云南、广西、湖南、贵州等四省区的84头“牛魔王”轮番登场,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斗牛民俗大餐,吸引了湘黔桂周边近万名群众前来观战。

17.下列选项中的诗句填入《野望》一诗划横线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 。 , 。

, 。

①不堪人事日萧条 ②唯将迟暮供多病 ③天涯涕泪一身遥 ④跨马出郊时极目 ⑤海内风尘诸弟隔 ⑥未有涓埃答圣朝 A.②⑥⑤③④① B.④①⑤⑥②③ C.⑤⑥②③④① D.⑤③②⑥④①

英语语言知识及运用范文第2篇

(一)、记叙文

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1、记叙文的分类

(1)从内容及表达方式分:

①简单记叙文

②复杂记叙文

(2)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分:

①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②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

③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

④以状物为主的记叙文

(二)、说明文

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能、制作方法、发展过程和事理的

成因、功过的一种文体。

1、说明文的分类

从说明对象(内容)分

①实体事物说明文

②事理说明文

③科学小品文

从语言表达方式分

①平实说明文

②文艺性说明文

2、说明文的特点

(1)内容上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结构上具有清晰的条理性

(3)语言上具有严密的准确性

(三)、应用文

应用文是一种切合日常生活、工作及学习的实际需要,具有一定格式、篇幅短小、简明通俗的实用文体。

1、应用文的种类

(1)书信类

一般书信、专用书信(感谢信、表扬信、慰问信、介绍信、公开信、证明信、申请书、建议书、倡议书、

聘请书)、电报、汇款

(2)笔记类

日记、读书笔记

(3)公文类

通知、通报、报告(调查报告、科学报告)、请示、计划、总结、会议记录

(4)宣传类

广告稿、演讲稿、板报、新闻、通信、产品说明书

(5)告示类

启示、海报

(6)礼仪类

请柬、祝辞(贺信、贺电)、唁电、唁函、

(7)契据类

条据(收条、借条、领条、欠条、请假条、留言条等)、合同(协议书)、公约、

(8)传志类

传记、地方志、家史(校史、村史)

(四)、议论文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事实、摆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

(1)、议论文的分类

按内容目的分:

①一般性政论文

②评论

③杂文(随笔、杂谈、笔记)

④读后感

按论证方式分:

①立论文

②驳论文

二、文学体裁(又称文学样式)

文学体裁,是指诗歌、散文、戏剧、小说四大文学样式。

(一)、诗歌

是人类社会最早出现的一种文学样式

(二)、散文

是指与诗歌、戏剧、小说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

(1)、散文的种类

①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为主的散文(以记叙为主兼有抒情的成分)

②抒情散文: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散文

③议论散文:以说理为主的散文

(三)、小说

小说是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四)、其他文体

(1)童话: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

(2)寓言: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

(3)神话故事

(4)民间故事

(5)传说

(6)回忆录

(五)、戏剧

、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

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

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

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这些修辞中,考查的最多的是比喻。不要把有“像”、“好像”的句子都看成比喻句。多数情况下,像“、“好象”、“仿佛”表示比喻,但是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不是比喻:

(1)表示比较的。如:他长得很像他哥哥。

(2)表示推测、揣度的。如:他刚才好像出去了。

(3)表示例举。如:本次考试很多同学的进步很大,像张昊、李疏桐等等。

英语语言知识及运用范文第3篇

姓名

一、填空

1.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指 。

2.国家机关以 和 为公务用语用字。

3.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 用语用字。 4.1954年1月1日以后(含1月1日)出生的教师普通话水平应当达到 以上,其中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和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不得低于 ;县级人民政府驻地以外的乡镇、村的教师可以为 以上,其中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不得低于 。

5. 把用语用字规范化工作列入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内容,并进行督导评估。

二、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九条规定(

)。

A.国家推广普通话 B.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 C.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2.2005年9月11日至17日是第八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本届活动的宣传主题是( )

A“推广普通话,迎接新世纪” B.“情感的纽带,沟通的桥梁” C.“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广播电台、电视台以(

)为基本的播音用语。

A.现代汉语 B.普通话 C.汉语

4.依据《汉语拼音方案》,普通话的声调有(

)。 A.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B.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和轻声 C.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5.当前国家推广普通话的工作方针是(

) A.大力提倡,重点推行,逐步普及 B.大力推行,积极普及,逐步提高

6.经国务院批准,自1998年起,每年9月份的(

)为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A.第一周 B.第二周 C.第三周 D.第四周

7.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从(

)起施行。

A.2000年11月1日 B.2000年12月1日 C.2001年1月1日

8.1956年2月6日,《国务院关于推广普通话的指示》指出“汉语统一的基础已经存在了,这就是以( )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A.北京语音 B.汉语拼音 C.北方语音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以(

)为基本的教育教学用语用字。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A.汉语和汉字 B.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C.现代汉语和通用汉字 10.《汉语拼音方案》是1958年2月11日由(

)批准的。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国务院 C.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 11.1986年6月24日,国务院批准废止了(

)。

A.《简化字总表》 B《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 C.《汉字简化方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

)A.规范汉字 B.通用汉字 C.标准汉字 13.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 ( ).。

A.国家法定语言文字 B.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C.国家通行语言文字 14.经国务院批准,每年9月份第三周是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2005年9月12日至18日是第 ( )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 A.七 B.八 C.九

15.在电脑上使用拼音输入法输入汉字,要求使用者必须 ( )。 A.掌握标准的普通话,正确地使用汉语拼音; B.掌握标准的普通话,正确地识读规范汉字;

C.掌握标准的普通话,正确地识读规范汉字和使用汉语拼音

16.在日常应用的范畴内,不规范字包括已被简化的繁体字、已淘汰的异体字、自造简体字、字型不标准的字和(

)。 A.手书字 B.美术字 C.错别字

17.国家推行规范汉字,并不是要废止或消灭繁体字、异体字,只是把繁体字、异体字的使用限制在( )

A.特定范围内 B.古籍研究中 C.书法艺术中

问卷答案:

一、填空

1、国家规定的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2、普通话 规范汉字

3、教育教学

4、二级乙等

二级甲等

二级乙等

三级甲等

5、教育行政部门

二、选择题

英语语言知识及运用范文第4篇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经济的快速发展, 中国与国际交流日益密切。作为中介语的英语也愈来愈发挥出它的作用, 英语听力的地位也正逐步得到重视。一个人要学好英语, 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听力, 它是作为交流和沟通最关键的环节。

1.1 英语听力策略是英语听力学习的关键

英语听力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关键看其听力策略的选择。我们知道, 听力能力的好差依赖于语言知识和背景知识的掌握, 但知识要想最终真正转化成为能力则需要策略为中介。只有使学生懂得怎样进行听力学习, 使学生了解并灵活运用听力策略, 才有可能使学生掌握的语言知识、背景知识最终转化成听力能力, 才有可能使学生的听力学习最终达到理想的效果。

听力策略是学习策略的一个分支, 它是指听者在听力学习过程中所运用的学习策略, 是听者为了有效地听懂说话者的意思而采取的各种方法、技巧和步骤。认知心理学家将学习策略分为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元认知策略是一种高层次的执行性策略, 主要涉及对整个听力学习过程的考虑, 指听者控制、调节并指导听力学习过程;认知策略与听力材料直接相关, 是指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所运用的特定的技巧和策略;社会情感策略是指听者为了促进听力学习而与人交流 (包括与同学合作、向老师请教) 或在听力学习过程中自我控制情绪、进行自我鼓励而采取的策略。

1.2 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学习英语的特殊性

艺术类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院校学生有所不同。从英语教学中看, 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 那就是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 部分学生甚至厌烦英语, 视上英语课简直为“受罪”或“煎熬”。对于英语听力的学习更是如听天书一般, 更谈不上语感的培养。很显然, 这跟他们的初、高中英语基础非常不扎实有关。另外, 艺术院校学生还普遍存在着学习积极性差、学习能力不强、缺乏恒心与毅力等不足之处。要将这样基础的学生提高其听力水平, 我们必须特事特办。

1.3 当前关于英语听力策略运用与语言水平的关系的研究

不同的语言水平应该选择不同的英语听力策略。已经有学者研究出“宽式分布模式”和“文本为主模式”的方法。“宽式分布模式”是指听力理解能力强的学生所使用的听力策略类别多样, 而且呈现多层次的特点;而“文本为主模式”则可以概括听力理解能力弱者所使用的策略特征, 他们常用的听力策略都是与语言材料本身有关的, 如对语流进行切割, 逐字听解, 分析语法结构等等。以上两种模式没有谈到当学生的语言水平不断变化时, 英语听力策略是否应该变化, 该如何变化。

本研究以艺术类院校学生学习英语听力的策略与他们的语言水平的关系, 以及当学生语言水平发生变化时, 英语听力策略是否应该变化, 该如何变化的问题。

2 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问卷调查和与学生面谈的方式, 对英语听力策略运用与语言水平的关系进行定量与定性的研究, 以揭示艺术院校学生听力策略应用的规律, 以及不同语言水平的学习者使用听力策略的不同特点。

2.1 定量研究设计

为了使学习策略调查更具体、更便于操作, 我们采用了美国著名应用语言学教授Oxford编制的语言学习量表 (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 简称SILL) 并根据实际情况稍作增减制成的一个学习策略问卷。该问卷采用莱克特 (Likert Scale) 五级记分制, 共有50个问题。每个问题后有ABCDE五个选项, 分别表示:A完全不符合我的实际情况, B基本上符合我的实际情况, C有点符合我的实际情况, D大部分符合我的实际情况, E完全符合我的实际情况。所有问题都用中文表述, 要求被调查者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对每一条陈述评价符合自己的程度。调查问卷包括三类语言学习策略:问题1~10为元认知策略, 问题11~22为认知策略, 问题23~30为社会情感策略。

统计分析用统计软件包SPSS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统计时将ABCDE转换成数字, A=1, B=2, C=3, D=4, E=5。先算出每个学生的各类策略总分和各类策略的平均分, 然后对原始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 (Descriptives) 、相关关系统计 (Correlations) 及一元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 。

本设计针对某艺术院校艺术专业的学生一至四年级共182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具体数据见表1。调查方法为填写调查问卷。答卷前先对学生讲明意义, 要求认真、客观地填写, 以避免随意和应付。剔除5份无效问卷, 共收回177份有效问卷。

注:某艺术院校艺术专业学生

2.2 定性研究设计

为了避免问卷调查存在差异, 本研究进一步进行面谈。对该专业的1~4年级学生抽取部分学生。一共抽取12人, 每个年级3人。分别选择听力水平强, 一般, 弱的三种水平作为代表, 与他们面谈, 更确切地了解他们的听力策略。调查前先从平时成绩中了解他们的听力水平, 调查中放一段英文听力, 考核实时水平, 然后再进行详细地谈话, 主要关注他们的语言水平, 听力策略的选择情况及变化情况。为了保持调查的准确性, 调查选择的学生男女比例与整体学生男女比例相当。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调查研究结果

通过问卷调查与学生面谈的定量和定性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如表2ㄢ

本调查结果也基于Oxford (1990)的研究中用策略平均值的大小表示被试使用该策略的频率来进行分析。平均值在1.0~1.4之间表示“几乎不使用该策略”;平均值在1.5~2.4之间表示“很少使用该策略”;平均值在2.5~3.4之间表示“有时使用该策略”;平均值在3.5~4.4之间表示“经常使用该策略”;平均值在4.5~5.0之间表示“总是使用该策略”。平均值在1.0~2.4属于使用频率较低;2.5~3.4属于中等;3.5~5.0属于较高。

3.2 研究结果的分析

(1) 各种听力策略的使用情况, 从表2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1) 元认知策略, 一、二年级学生使用逐年上升, 到三年级有所下降, 这可能与三年级不开设英语课有关。到了四年级又呈上升趋势。由表2可知, 元认知策略使用频率较高, 说明艺术院校的学生能够控制、调节并指导听力学习过程。

(2) 认知策略:使用频率随着年级的升高逐年降低, 而且在三种策略中使用频率最低。知策略包括听力练习、接受和传递信息、分析和推理、为输入输出信息建立规则。它理应是学习者最常用的策略之一。然而调查结果显示认知策略分值较低, 说明艺术院校学生对输入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时所运用的特定的技巧和策略还不够, 需要加强。

(3) 社会情感策略, 四年级学生选择社会情感策略高于二、三两个年级。这也是有原因可循的。一年级的学生刚从高中升上大学, 学习的方式方法与以往大不同, 出现了不适应。特别是英语听力的学习, 中学并没有重点系统学习, 进入大学英语的学习听力的地位突然上涨, 需要情感策略来调节。而到了四年级, 面临大学英语四六级的考级, 不过关就难找工作。这时情感策略有突显地位, 有压力也有了动力。说明多数学生尚能正确认识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都对学习英语持有较积极的态度并对此感兴趣。

(4) 学生使用听力策略总平均分为3.005说明整体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不高, 属于中等。

(5) 另外, 从性别上, 研究也得到结论。总体上女生比男生使用听力策略更频繁。数据不再列表详述。

(2) 听力策略与语言水平的关系。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和与学生的面谈得出以下结论:语言水平高的学生, 擅长使用归纳、详述、推断、预测等高阶听力策略这些策略能帮助他们从整体上理解所听材料的内容和意义。在听力过程中, 语言水平低的学生过度依赖所听的片言只语, 或是习惯于“无声”翻译他们的理解只能是表面的, 不能很好地理解作者的深刻意图;相反, 语言水平高的学习者却能根据所听的语言信息, 主动使大脑中已有的背景知识和内容图式得到激发, 增进理解程度。许多研究者认为:听者必须在听的过程中, 根据自己的体验、常识等积极处理信息, 不断做出假设和预测, 并根据后来听到的信息内容加以验证。换言之听者根据听到的语言信息, 激活大脑中的内容和情境图式正确理解听力材料的意义。

4 反思与总结

通过以上的问卷调查与面谈的结果, 反思与总结为以下几点。

4.1 必须大力开展听力策略的指导, 帮助学生用好听力策略

艺术院校的学生由于中学英语基础差, 并且中学里听力不作为重点学习, 缺乏必要的练习, 而大学英语的学习又非常重要, 他们的听力策略使用却不足。Oxford (1990) 指出, 只有平均值达到3.5以上才表示学生高频率地使用该项策略。而从我们的研究调查的数据发现, 艺术院校英语听力策略未得到普遍重视, 没有达到标准状态。因此, 必须大力开展听力策略的指导与训练, 帮助学生掌握并用好学习听力策略。要求我们英语教师仔细分析原因, 正确指导学生进行听力的训练的方法。教师应该仔细分析艺术类学生的特殊性, 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的同时, 必须充分认识使用听力学习策略的重要性, 注意学习有关学习听力策略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提高自身的策略意识和策略指导能力, 真正将听力策略的使用与指导纳入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去。这样才能全面、深入地进行英语教学改革, 大面积提高英语听力的教学质量, 并为学生大幅度提高听力奠定基础。并且可以针对艺术类学生的专业特点, 多练习艺术类专业英语, 提高学生的学习英语听力的兴趣。

4.2 不同年级各种策略的使用变化

元认知策略的使用表现为先微升、后降、再上升的变化;认知策略的运用频率随年级的升高逐步下降, 情感策略的变化与之较为相似, 在前三个年级间, 呈下降趋势, 但到了四年级时出现上升趋势。从逐年的变化中, 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改善这一现状, 在二、三年级时, 学生应保持使用听力策略的习惯, 更需增强策略使用的动机, 注重策略使用的有效性;到了高年级学习阶段, 虽然没有英语课了, 但学生自己应该在听力活动中概括、综合、推断及预测等高阶策略能力。此外, 情感策略是学生顺利完成听力任务的关键因素之一, 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自我鼓励的意识, 改变艺术类学生基础不扎实而不自信的心理特征, 通过创造融洽的课堂氛围, 降低学生的焦虑度。这样, 学生不仅在听力课堂上学有所得, 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自主且有效完成听力任务的方法。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与讨论, 将英语听力策略与语言水平较好地搭配使用, 使艺术类的学生也可以提高自己的英语听力水平, 以适应国际化社会对艺术人才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艺术院校毕业的学生真正做到沟通无障碍, 艺术无国界, 才能真正让我国的传统文化艺术走向世界。

以上数据为男女生混合调查。

摘要:通过对某艺术院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面谈, 对学生英语听力策略运用进行分析与讨论, 选择对象为艺术院校1~4年级的男女生。经调查, 结果显示艺术院校学生听力策略使用不足, 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的使用频率各有不同变化, 不同的语言水平使用的听力策略也不同。通过此调查研究, 对艺术类院校的英语听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艺术类学生英语听力的提高将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听力策略,语言水平,艺术类院校

参考文献

[1] 吴雁, 张惠玲.关于英语专业听力课教学效率的调查分析[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 (4) :30~33.

[2] 罗亮.元认知策略在英语专业听力教学中的应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5 (4) :337~339.

[3] 周柳琴.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查与分析[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5 (6) :53~56.

[4] 周启加.英语听力学习策略对听力的影响英语听力学习策略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0 (3) :62~64, 95.

[5] 秦霞.大学生英语听力元认知策略的培训及巩固[D].西南大学, 2006.

[6] 李茜.走出外语听力教学的误区[J].广州师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9 (9) :61~64.

[7] 李高明.浅谈听力理解机制与听力教学[J].内江科技, 2005 (1) :41, 55.

[8] 程艳, 赵景兰.提高对元认知的认识促进英语听力教学[J].内江科技, 2006 (9) :33.

[9] 符祝平.元认知策略在英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 2006 (27) :162.

[10] 苏琪.听力教学中的策略培训[D].山东大学, 2005.

英语语言知识及运用范文第5篇

1 篮球裁判知识在教学中的运用及影响

1.1 篮球裁判知识对篮球教学的影响

(1) 篮球裁判知识在篮球教学起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学生通过篮球裁判知识的学习, 能进一步掌握篮球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并且能在教学比赛中加以更好的运用。 (2) 篮球裁判工作关系到篮球技、战术水平的普及与提高;在篮球专项技、战术教学时, 要使学生明白, 从规则的角度来说, 技术是合乎规则要求的正确动作, 战术是合乎规则要求的正确配合。裁判员为了正确地鉴别技术动作和战术配合的是与非, 必须拥有篮球技、战术方面的知识。从裁判工作的角度来说, 裁判员只有懂得了技术, 才能分析某些动作是否合理, 才能找出违例、犯规的主因, 才不会被表象或假象所迷惑;裁判员只有懂得技战术, 才能及时把握住宣判的重点。 (3) 篮球裁判工作影响着篮球运动的生存与发展:篮球裁判员执裁水平的高低, 直接影响着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如果学生的篮球裁判知识缺乏, 在比赛中就会出现许多违例的动作, 久而久之就会使篮球比赛失去它的魅力, 从而影响大家对篮球运动的兴趣, 导致篮球运动的存在与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 (4) 篮球教学课程模式改革中注重篮球裁判知识的学习:根据篮球运动特有的普及性、竞技性、观赏性的特点, 提出了教学、竞赛、课外活动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在这一教学模式改革中, 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 让学生更加了解篮球、认识篮球、喜欢篮球, 我们应在篮球教学中增加学习篮球裁判知识的学时, 并在教学中加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1.2 篮球裁判知识在教学中的运用

(1) 在讲授和教授每个技术动作的同时加入简单的篮球裁判知识 (违例部分) , 比如:在进行“三步上篮”的教学中, 应该结合篮球裁判知识中的“带球走”违例部分进行教学。让学生了解“中枢脚”的概念, 从而知道“篮球比赛中为什么会有三步上篮’的技术?”在讲授运球技术时, 要把脚踢球、翻腕、球回后场等涉及到的规则加以讲述, 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动作。 (2) 在讲授投篮技术的罚球练习, 附带讲解罚球站位及规则。 (3) 在讲授球队防守战术时要引入篮球裁判知识 (犯规部分) , 比如:在进行防守技术的教学时, 首先要学习规则中犯规部分身体接触的一般原则 (圆柱体原则和垂直原则等) ,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合法防守位置”;由此引入进攻犯规 (带球撞人和防守犯规 (阻挡) 的区别。 (4) 在进行教学比赛时, 先让学生了解三人篮球赛的有关规则知识, 然后进行三人篮球赛, 并让学生选出代表担任裁判, 尝试半场执裁。再结合简单的裁判法让学生清楚篮球裁判员的移动路线, 进行“五对五”全场教学比赛, 并请部分同学加以实践。

2 篮球裁判知识的普及对篮球运动的发展有着推动作用

(1) 篮球规则与裁判法的作用:篮球规则是篮球运动竞赛必须遵循的唯一法规性文件;篮球裁判法是指导篮球裁判员工作的方法。篮球裁判知识的普及可以使学生更为全面、深刻地观赏和评价篮球比赛。 (2) 篮球规则的演变发展和篮球运动的发展为使篮球运动永远具有吸引力和生命力并在持续的发展中得到统一和规范, 国际篮联近年来不断的对篮球规则进行修改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篮球技、战术进一步的发展, 并限制粗野动作, 使比赛向文明、干净、紧张、激烈和富有魅力的方向发展。 (3) 篮球裁判知识的普及对篮球运动发展的推动作用:篮球知识的普及可以使篮球爱好者更好的欣赏篮球比赛, 从中获得乐趣, 提高他们的学习和观赏兴趣, 并亲自去体验篮球运动带来的欢乐和快感, 从而带动越来越多的篮球爱好者参与篮球运动, 推动篮球事业的普及、提高和可持续发展。

3 篮球裁判知识可以提高球迷的欣赏水平, 改善篮球文化氛围

(1) 从裁判员执法水准来欣赏篮球比赛:裁判员不仅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执法者, 而且是影响篮球比赛观赏性的重要因素。在篮球比赛中, 比赛节奏快、激烈程度强和观众多。因此, 就需要裁判员具备公正、严肃、认真的作风, 灵活机智、冷静的临场执法能力, 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只有这样才可以保持比赛的节奏, 把比赛推向一个个高潮的同时也把观众的观赏情绪不断推向新的高潮。 (2) 扩大篮球理论知识面, 提高篮球竞赛观赏水平:篮球运动是人类在百余年发展过程中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文化财富, 随着人类社会的高度发展, 现代篮球运动已经成为一种影响极大的全球性文化活动, 篮球比赛的内涵更加明确, 外延更加丰富、深刻, 充满了时代精神和人生哲理。作为观赏者, 首先, 要认识到篮球是一种文化现象, 而不仅仅是一种竞技比赛。篮球运动具有文化的特征, 包括篮球运动演变的历史和发展状况、篮球运动规则与裁判法知识等。只有充分地认识了解篮球裁判知识, 对篮球比赛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观赏者对篮球比赛才能更加投入, 才能从中获得更大的启示和享受。学生通过在篮球教学中获得的篮球裁判知识, 可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篮球比赛的观赏能力, 从而更深刻地感受篮球运动的魅力。 (3) 提高球迷的欣赏水平, 改善篮球文化氛围:每个球迷都是从学校中走出来的, 在不同层次的学校接受着同样的篮球课程的学习, 篮球裁判知识的普及可以提高球迷的欣赏水平。在中国篮坛, CUBA堪称地域覆盖最广、参赛人数最多、文化层次最高的赛事。她的背后是1000多所高校、1300多万在校大学生和200万教职员工, 以及一个更加庞大的连带群体, 其中包括2000多万梦想上大学的高中生和数不清的大学校友及学生亲属。这只是一个点, 但它可以带动一个面, 培养出一批高层次的球迷, 改善中国篮球文化氛围。

摘要:本文阐述篮球裁判知识对篮球教学的影响, 及在篮球教学中运用篮球裁判知识进行辅助教学的重要性。篮球裁判知识的普及, 不仅可以推动学校篮球运动的发展及提高学校篮球运动的整体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球迷的欣赏水平, 改善篮球文化氛围, 发挥体育的多元功能, 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关键词:篮球裁判知识,篮球教学,运用,展望

参考文献

[1] 余丽华, 等.篮球普通高校篮球选修课教材[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

[2] 谭联斌.篮球运动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

[3] 张霖.篮球裁判教学与实践指南[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5.

[4] 何丹卡.改革篮球教学课程模式注重裁判员的培养与发展[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8, 9.

英语语言知识及运用范文第6篇

1 运用情景教学的理论基础

情境教学, 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 从教学需要出发, 引入、制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 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 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 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 提高教学效率。

1.1 情境教学符合儿童的认知特征

认知发展心理学认为, 儿童在4~7岁已开始从象征思维向运算思维进展, 但仍属直觉思维。7岁以后进入具体运算阶段, 具体运算的最重要特点表现在它的“具体性”上, 这种思维运算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有些问题在具体事物的帮助下才可以顺利解决, 但在纯粹言语的叙述的情况下进行的推理, 则比较困难, 他们只能对当时情景中的具体事物的性质和各事物间的关系进行思考, 思维的对象限于现实所提供的范围, 但不拘泥于直觉或执着于客体的某一状态。儿童认知结构的这一特征决定了该阶段教育模式的创建应倾向于具体性、直观性、灵活性。因此小学阶段的外语教学应创设具体、直观、灵活的语言环境。

1.2 情境教学符合语言获得的规律

关于语言获得的环境论认为, 儿童不是在隔离的环境中学习语言, 而是在交往中学习。社会交往说的代表人物布鲁纳强调交往对语言获得的决定性影响, 指出语言交流实践是儿童获得语言的决定性因素。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从他的“刺激强化”理论出发解释语言的获得, 他指出言语行为是生活环境与刺激相联系的习得性反应, 是借强化获得的。儿童说话是对环境刺激做出的语言反应, 正确反应得到成人的鼓励和奖赏后就能保持和加强, 逐步形成语言习惯, 而错误反应由于得不到鼓励和奖赏, 就会逐渐消退。总之, 无论是环境论、交往论, 还是强化论, 他们都是强调语言交际和环境刺激的重要性。认知论在此问题上也持同样的观点, 皮亚杰的研究证明, 语言与认知的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个体的语言能力是在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根据以上语言获得的理论, 我们知道语言的获得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 通过语言交流实践完成的。了解这一规律, 我们在进行语言教学时就应该遵循它, 在语言课堂上创设具体的语境, 设计真实的言语交流, 使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语言。

2 运用情景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是从教学的需要出发, 教师依据教材创设以形象为主体, 富有感情色彩的具体场景或氛围, 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 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创设英语教学情境, 从操作来看, 方法多种多样。

2.1 运用直观演示创造情境

小学生对具体直观的形象、生动活泼的形式等比较敏感, 特别是对能充分演示活动过程的教具更感兴趣。针对这一特点, 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类教学手段, 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如教What’s that?句型时, 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先出示一棵树, 在树旁加上一只可爱的小狗, 问:“What’s that”同时区分this与that的不同意义。当小狗来回跳动时, 马上调动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堂气氛活跃, 学生都积极动脑, 抢着发言, 知识掌握得比较扎实。为激发兴趣, 教师也应该注意板书的作用。教学过程中, 随着讲授熟练地画出小狗、小猫、飞机、轮船、自行车等简笔画, 这样既弥补了单纯语言授课枯燥无味的欠缺, 丰富了教学手段, 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2 利用动手操作溶入情景

好动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 动手操作也符合儿童喜欢动手摆弄、尝试的特点。例如, 在讲授这样一组句型:Where’syour volleyball?It’s behind the bench.如果仅让学生练习这句型, 学生会死板板地记住这两个句型, 而不会应用到实际对话中, 教学时, 让学生每两人一组边制作小板凳、椅子、桌子、书包 (当然用最简单的制作方法, 如用纸折或用纸板糊) , 边进行问答练习。如It’s behind the bench (desk, chair) ) 或It’s under the desk (bench, chair) 或It’s in the book bag等。当老师回答地点的时候, 学生能熟练地摆出物品所在的位置;当老师摆出物品的位置时, 学生能用较流利的英语表达出来。通过这种方式使学生溶入到语言环境中, 既可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 也强化了从感性认识到抽象思维的形成过程。

2.3 引进游戏与表演寓教于乐, 寓教于活动中

谈到游戏, 很多人会认为游戏只是玩玩而已, 是课外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其实, 游戏不仅仅是课外活动, 它完全可以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搬到课堂上来, 纳入教学计划中去帮助我们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各环节的课堂教学。小学生非常喜欢游戏。因为游戏是小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最容易产生乐趣的组成部分。游戏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无穷。课堂教学游戏是情景教学的一种形式, 它有助于教师讲授新的知识, 有助于学生复习和巩固新学知识,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充分发挥其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有利于增长其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 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因此,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发挥游戏的作用, 根据教学内容, 恰当地把游戏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游戏中参与语言交际, 在游戏中使用语言, 寓学于乐。

3 关于情景教学的思考

情景教学是小学英语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但是在情景教学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3.1 不能过分强调跳跳唱唱的上课形式

有效英语教学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兴趣性, 即必须让学生感兴趣。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要设计符合儿童生理与心理特点的, 丰富多彩的, 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像歌曲、儿歌、跳舞等等, 都非常必要。但是, 在教学中要分清手段和目的的关系。唱歌、跳舞、搞活动都是教学手段而不是目的, 不能把手段和目的相混淆。在教学中, 每当开展一个活动时, 应该明确要实现的语言目的或者是交际目的, 而不是为了唱歌而唱歌, 为了跳舞而跳舞。其次, 教师应根据自己的特长设计恰当的教学活动, 扬长避短, 能达到教学目的就行。设计一个活动, 设计一个游戏, 利用活动和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帮助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但是, 活动和游戏的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教师排演一个节目实际上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非语言因素上, 因此, 这样的情景教学方式适当开展一些是必要的, 但天天靠这个学英语是不现实也是不符合教学规律的。

3.2 在情景教学中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小学英语教学阶段, 既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策略, 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情景教学中, 要注意是否有些学生会感到自己屡受忽视而有孤立彷徨之感, 对有竞争性的教学活动, 是否有学生唯恐失败而百般推辞和躲避。针对这些学生, 教师要采用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全面评价自己, 尽可能提供条件让他们自我表现。例如, 请这些学生表演或者当堂朗诵简单的单词、语句, 让他们在同学们的喝彩声中确认自己的价值和尊严, 在老师的赞美声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

3.3 在情景教学中应注意导入文化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的载体。不少的英文单词、英文句子都会牵涉到文化背景的内容, 不少的表达、看法也会反映出英美人的风俗习惯。当我们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此类单词、句子时, 就可以顺带给学生讲讲相关的文化知识, 这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使其得到相关的知识。另外, 在学习语言的过程当中, 通过语言所传递的精神气质、心理素质、价值观、伦理道德观、审美情趣等观念会潜移默化地进入孩子们的头脑, 孩子们的思想、个性及处事方法就会或多或少地受到影响。因此, 教师应该帮助孩子们了解并正确对待英语国家的文化和风俗, 并随时注意灌输优秀的中国文化, 开阔其视野, 使孩子们把学习当作一种乐趣, 并从中实现我们的教学目的。

语言具有双重功能, 它既是学习语言的一个实质, 同时又是信息的载体。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英语的同时, 能够扩大他们的知识面。正如许国璋教授所说的:“我从来不以教给学生几个单词、几个句子为能事。我是在给学生传授知识, 传授文化, 是英语教育而不是英语教学, 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 自然而然地就获得语言了。”

4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 世界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广泛, 英语已成为对未来学生的一项基本要求。运用好情景教学, 激发学生从小学习英语的兴趣, 对学生未来的英语学习至关重要。论文在分析情景教学理论的基础上, 给出了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种情景教学方式, 对情景教学方式进行反思, 强调了小学英语情景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从加减估算到乘除估算, 现行小学数学教材中依次递进有这方面的内容安排。实际生活中, 如到卖场购买商品所带的钱够不够, 自己所居住的小房间大约是多少平方米等, 这些不需要精确的计算, 要用到估算。从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培养数感, 体会算法多样性的思想, 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任务。《新课标》明确提出应重视估算教学, 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估算来源于生活、应用于实际。下面是自己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二位数加减估算》时的一些感受。

1意识明确

在教学二年级上册《二位数加减估算》时, 学生在校学习已有一年多时间。由于一年级先前安排的估算内容只是估算意识的简单流露, 时间安排上也不够充裕, 加上学生受先入因素的影响, 碰到只需估算的问题时, 他们还常常会习惯性地使用笔算来进行精确地计算。如:31+52和80的大小比较。常有学生把31+52=83算出来, 再和80进行比较, 这种思维意识带有繁琐性和局限性, 行动也不够快捷。如果在中高段教学中, 假如31乘52和1500的大小比较中, 先精确计算31乘52的答案是1612, 再和1500比较, 就显得烦琐了。在对学生思维的启发教学中, 需要整体性和开放性, 并能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我们知道:30+50是80, 而31+52肯定大于80。这种估算意识的培养, 同样为以后的如:31乘52和1500的比较打下了思维基础!虽然二年级上册中只安排了一节的内容进行估算教学, 但在日常教学, 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估算, 不要只因为有了“大约”等提示性的话语而进行被动地估算。我们学习估算最终并不是为了估算而估算, 它存在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在何时何地, 我们都可以积极主动地运用, 比如我们可以用估算来检验口算和笔算的正确性。如:34+28, 当结果出现52这样的情况时, 肯定是计算错误了, 因为十位上的3+2本身就有5了, 个位上的4+8有十几, 但它们的和也不会超过70。

2策略多样

每个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方式是不同的, 体现出多样性, 所采用的估算算法是不同的。教师不要急于评判, 更不能简单地以为估算结果离精确结果越接近越好。只要学生能运用适合自己的策略, 把问题解决, 都要进行鼓励。重要的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高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数感, 并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 体会算法多样性的思想。例如在二年级上册加减估算教学中:妈妈带100元钱去商店买28元的热水瓶, 43元的茶壶, 24元的6只杯子, 不用精确计算, 估算妈妈所带的钱够不够?因本课内容以前已学过了二位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所以学生所采用的策略是呈多样性的:

(1) 三样商品估算共需要几元?十位上相加是2+4+2=8, 个位相加8+3+4大约10多元, 加起来三样商品只需90多元。所以妈妈带的钱够了。

(2) 用连减的方式先估算出100~28大约得70, 再估算出70-43大约得30, 从而判断用剩下的钱买24元的水杯还够。两步计算都用了估算。

(3) 加减混合:先用加法估算出28+43大约得70, 再口算出100元钱大约还剩30元, 从而得出买水杯还够的结论。第一步计算用了估算, 第二部是精确计算。在如此积极、开放、热烈的课堂氛围中, 常有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学生扩展性逆向思维体现:如有的学生把100分拆成30+45+25, 其中30>28, 45>

《二位数加减估算》教学反思

戴孟飞

(慈溪市周巷镇第二小学浙江慈溪315324)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 我们习惯于注重对学生的笔算教学, 而对估算教学不够重视。其实, 在实际生活中, 我们碰到的问题只需估算就可以了。根据具体情境,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任务之一。它既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开放性和准确性, 培养初步的数学思想, 又可以促进学生笔算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估算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 (2009) 06 (c) -0103-01

43, 25>24, 所以得出妈妈所带的钱是够的结论。说到底, 估算教学并不是最终为了让学生学会估算而按部就班地设计教学过程, 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到估算教学活动中来, 拓展学生的思维, 明了解决问题的广博性和兼容性。这样对学生的人文思想也多有益善!

3构建合作平台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有成功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化能力。但由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具有差异性, 在《二位数加减估算》教学中, 有的学生能迅速、有效地解决所面对的估算问题, 但也有部分同学面对问题无从下手。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并要善于构建学生间合作、互动平台, 让每个学生能积极的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一方面, 让思维活跃的同学看到解决一个问题还有其他好多方法, 感受到多样性思维的熏陶, 并引导他比较解决问题的方法的优劣, 进而提高他的思维高度。对另一部分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 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互动, 同样会掌握实用简单的估算方法, 去解决实际问题, 感受到成功的体验。由于估算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 教学中, 常会出现一些漫无目的的估算, 使有的学生为估算所乱、为估算所累。这时学生间的合作、互动可以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 找到解决问题的支点。如:34+44大约等于几?反应敏捷的同学会得出大约等于80, 但也有部分同学一味地套用“取整拾”法。把34取整拾看作30, 把44看作40, 所得结果为70, 而没有考虑到具体情境, 个位上相加为8, 已接近整拾。为了取得教学效果的最大化、最优化, 在课堂教学中, 应充分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发挥小组合作的智慧。在和他人合作、互动中, 让学生个体提高切身体会, 真正理解估算的内涵!

摘要:本文在分析情景教学理论的基础上, 给出了小学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几种情景教学方式, 并在最后给出了情景教学的反思, 具体给出了小学英语情景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情景教学,小学英语

参考文献

[1] 李丹.儿童发展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7:119~159.

[2] 曾淑玲.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法[J].龙岩学院学报, 2004, 6:241~243.

英语语言知识及运用范文

英语语言知识及运用范文第1篇1. 下面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近日网上流传着香港的一份要求填上“草菅人命”形容警方才能...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