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圆锥的体积说课课件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91

圆锥的体积说课课件范文第1篇

菜籽湾小学 马成彪

教学内容。

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参与实验,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会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以及初步的空间观念。

4、以小组形式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两个圆柱形容器、一个圆锥形容器、一些沙土、尺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生: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或v=sh)

2、我们又认识了圆锥,关于圆锥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生:我想知道圆锥的表面积怎样计算? 生:我想知道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

师:看来,同学们的求知欲望都特别强,这一节课我们就先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导入。

老师这有一个圆锥形的物体(在黑板上画一个圆锥),根据以前的知识,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测量它的体积?学生想办法,汇报:如可以把它放入一个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内,看上升后水的体积也就是这个圆锥形物体的体积等答案。教师听学生汇报后说:这些想法都很好,但是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比如在打麦场有一个很大的圆锥形麦堆,用这种方法还行吗?学生回答:不行。看来,我们还要寻找计算圆锥体积的方法。

三、探索新知。

1、让学生猜想。

师:我们在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是根据长方体的体积公式得出,要探索圆锥的体积请大家猜想:

(1)圆锥的体积和谁的体积有关系?

(2)你怎么发现圆锥和圆柱的关系?(生:它们都有一个圆面和曲面)

师:下面我们就利用圆柱的圆锥的关系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2、研究圆柱和圆锥的底面积和高。

(1)我们学过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的体积都与它们的底面积和高有关,那你觉得圆锥体积的大小与它什么有关系?(底面积、高)好,下面我们就借助圆柱先研究它们的底面积和高。

2)让学生拿两个圆柱分别和圆锥比一比它们的底面积和高,看你能发现些什么?

(3)汇报

生:我发现这个圆柱和这个圆锥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问:你怎样得到的。学生演示给大家看,之后教师说:这个圆柱和这个圆锥是等底等高的。

生:我发现这个圆柱和这个圆锥的高相等,但底面积不相等也就是它们两个是等高不等底。(生把圆柱和圆锥举起来让同学们看看) 生:我发现这个圆柱和这个圆锥的底面积不相等,高也不相等,也就是它们两个不等底不等高(生把圆柱和圆锥举起来让同学们看看)。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比较我们得出:圆柱和圆锥有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不等底不等高四种情况。

3、研究体积之间的关系

(1)让学生说说自己想选哪组进行实验才能找到它们体积的关系,为什么?

学生回答:选等底等高的这一组。如果有学生选其它几组,让同学们说说为什么不可以?

教师:看来,我们要想研究圆锥的体积,必须寻找和它关系最密切的圆柱来研究。 (2)选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借助沙土进行实验。 实验前老师提问:①你打算怎么做这个实验?②在实验时,你应该注意什么?③在呆会儿的实验中,请同学们边实验边思考,二者体积间有什么关系?

(3)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汇报:你是怎么做的,得出什么结论?

生:我先把圆锥形的容器盛满沙土,再往圆柱形容器里面到,结果到了三次到满,我得出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生:我先把圆柱形的容器盛满沙土,再往圆锥形容器里面到,结果到了三次到完,我得出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教师:刚才实验,我们发现了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

(5)学生选另外三种情况中的一组进行反向验证,汇报。 生:我选的是等高不等底的这一组,结果我到了三次还没到满。(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生:我选的是不等底不等高的这一组,结果我到了十次才到满。(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生:我选的是等底不等高的这一组,结果我到了一次就到满了。(举起来让大家看一看)

教师小结:通过刚才实验,再次证明了只有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板书) (6)课件演示:操作的过程。

(7)学生推导圆锥的体积公式

生:圆锥的体积=底面积高 1/3或v=1/3sh 师问:为什么乘1/3,底面积和高是谁的底面积和高,求圆锥的体积必须得知道哪些条件?

4、教学例1(投影出示):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1)读题让学生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学生试做。

(3)汇报。教师指导学生的计算方法。

5、教学例2。

(1)投影出示一个圆锥形的小麦堆,师:测得小麦堆的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00千克,要想求这堆小麦大约有多少千克?还需知道什么条件

(2)老师想知道小麦堆的底面直径,你可用什么方法测量? 生:可以用两根竹竿平行地放在小麦堆两侧,测量出两根竹竿间的距离就是小麦堆的底面直径。

生:可以用绳子在底圆周围围一圈量出小麦堆的周长,再算出直径。

(3)如果底面直径是4米,让学生解答。 (4)汇报,说思路。

小节:同学们不仅会进行测量,而且还会求体积,这才是生活中有价值的数学。

四、巩固练习

1、只列式不计算

(1)、一个圆锥的底面直径是6厘米,高是8厘米,求圆锥的体积? (2)、一个圆锥的底面周长是

12、56厘米,高是8厘米,求圆锥的体积?

2、判断

(1)、圆柱的体积相当于圆锥体积的3倍。( )

(2)、 把一个圆柱体木料加工成最大的圆锥体,削去的部分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比是2:1。( )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

圆锥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说课课件范文第2篇

主备人:xxx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的体积》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使同学探索并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动手实验、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教学准备:长方体实物模型;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发现问题

1、出示长方体

提问:这是什么形体?你用什么方法丈量出长方体的体积?有

引发同学进行考虑,

同学通过观察、分析,找出丈量方法 (用水丈量,或把它分割成小正方体)

师:假如是较大的物体再去这样丈量是不是比较麻烦,我们能不能研讨出适用于任何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题(长方体的体积)

师: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同学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同学体会“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会怎样?” 体会“长、高相等时候,越宽,体积会怎样?” 体会“宽、高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同学体会说出长宽高越大,体积就越大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践验证

用小正方体摆三个任意的长方体把相关的数字填入下表: 长方体 长/cm 宽/cm 高/cm 小正方体数量/(个) 体积/cm3 一 二

三 四

讨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汇报自身的发现得出长方体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口答:求各长方体的体积。(动态地出现下面的学习资料)

师:假如长方体的体积用字母“V”表示,你能用a,b,c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吗?(板书字母公式) (3)如何求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的体积? 2 同学说出条件不够时,师:这是一个正方体,现在你能计算它的体积吗?你又是怎样想的? 师:通过这道题目的练习你又能明白什么新知识?

师:假如正方体的棱长用字母a表示,你能用字母公式表示正方体的体积吗?

四、活动:算出自身手中的教具的体积 6 6 底面积是70cm2 (4)

先出示左上图,师:已知长方体的高是4厘米,要求长方体的体积,你还想老师给你什么条件?

假如给出“底面积70cm2”这一条件,(如上右图) 你能求它的体积吗?

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又能明白什么?

同学自身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乘高。(师板书公式)

五、变式练习,巩固提高

1、下图中的阴影局部的面积为40cm2,求它的体积。 6cm

2、判断: (1)、将一个长方体分成两个正方体,外表积和体积都不变。( ) (2)、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外表积和体积相等。( )

3、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长方体水池,底面长12分米,宽6分米,假如要向这个池子里注入2分米高的水,需要多升水?

六、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运用本节课解决生活中的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说课课件范文第3篇

一、 说教材

1、本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圆等平面图形和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图形并认识了圆柱的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今后学习“圆锥的体积”打下基础。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现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了以下三点教学目标:

①认知目标:理解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计算公式。

②能力目标:经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比较分析,归纳发现的学习方法。

③情感目标:使学生在自我实验的过程中,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灵活性,增强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力

3、教学重难点

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本节课的 重点是: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加以运用 难点是: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加以运用

二、 说教法学法

有这样一句话:听见了,忘记了;看见了,记住了;体验了,理解了。可见让学生感受数学、经历数学、体验数学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佳方式。因此,这节课我采用的教法:课前复习法,复习迁移法,引导探究法; 学法是:自主学习法,合作交流法。

三、说教学准备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直观呈现教学素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

四、 说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着这个教学理念,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环节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首先,我会给学生呈现一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一个正方体的边长,要求学生算出它们的体积,以此让学生回顾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公式都是底面积高。接着,我出示一个圆柱体,问;如何计算圆柱的体积呢?由此引出课题。 环节

二、推测猜想,探究新知。 1. 实验探究,引出猜想

在这一环节,我先向学生提出疑问:如果不用公式,你还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圆柱的体积呢?部分学生可能会想到先前学过的梨溢水法,即把圆柱放进装有水的长方体水槽中,水面上升的部分即为圆柱的体积。为此,我会对这些学生的聪明才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扬。并在此提出疑问:那你能把教室外的那根大圆柱的体积也用这个方法求出来吗?由此学生产生认知冲突,迫切需要找到一种更科学更便捷的方法来求圆柱的体积。我适时让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圆柱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并有选择的板书学生的猜想。 2. 图形转化,验证猜想

在上个环节中,大部分学生都会猜想把圆柱转化为先前学过的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形式,再用底面积乘以高的方式求出体积。由此,我会让学生拿出学具,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并提出以下问题: A.圆柱转化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后,什么改变了?什么没有改变? B.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底面积等于圆柱的什么?高等于圆柱的什么?

在小组合作时,我会参与到其中并指导学生把圆柱体拼成近似的长方体,引导学生将长方体的底面积和高与圆柱的相应部分对照起来,把握之间的关系。在小组展示后,我会利用课件动态,演示拼成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越接近长方体,初步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并让学生直观的发现,长方体的底面积就是圆柱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就是圆柱的高,从而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也为底面积x高,用字母表示为:V=sh。

用猜想验证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渗透极限的数学思想,充分的体验圆柱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3. 利用新知,解题应用。

1、在教学例6之前,我先引导学生由已知圆柱底面的半径和高改写圆柱的体积公式,即:

V=π r² h/

2、在学生全面把握圆柱体体积公式后,我将出示例6,组织学生审题,明确求圆柱体杯子的容积跟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一样,学生独立解答后反馈答题步骤,着重说明在没有直接给出底面积的情况下,应先求出底面积,再求体积。

环节

三、巩固提高,学以致用

这一环节主要是设计层次渐进式的练习 第一关:基础题,完成教材25页做一做。

第二关:拓展题,完成练习五第8题,已知一定容积的果汁,分到3个圆柱杯中给客人喝,看是否足够。

第三关:提高题,完成练习五第14题,用一个长20cm, 宽10cm的长方形为轴旋转成两个圆柱,求他们的体积。以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这样设计练习一是为了巩固基础知识,二是为了让有需要的学生在拓展中得到挑战,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环节

四、归纳总结,畅谈收获

在这个环节,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总结今天所学知识点,若学生总结不够完善,我再加以补充,强化对知识得认知。

四、 板书设计

板书能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为此我的板书设计以简单明了为根本宗旨,重在突出重点,清晰易记。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圆锥的体积说课课件范文第4篇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掌握求长方体和正方体容积的计算方法。

2、能根据实际情况,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3、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在实践中的应变能力。

教学重点:应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利用已有的经验,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经历探索知识的过程,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学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尝试用不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探究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

教学准备:橡皮泥、梨、量杯、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某邮政运货车,车厢是长方体。从里面量长3米,宽2米,高2米,它的容积是多少?立方米?

学生读题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谈话导入

1、师:我们已经学会了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可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像橡皮泥、梨、石头等形状不规则的物体。怎样求得它们的体积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如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板书课题)

2、出示大屏幕

设法求出下面两种物体的体积

橡皮泥?? 梨

师:我们一起来看题目:要解决什么问题?这些物体有什么特点?

师:大家想怎么解决呢?同桌两人讨论一下,一会儿我找人说。

生:可以把橡皮泥捏成规则的长方体或正方体,量出它的长、宽、高求出体积。

师:把不规则的、可以变形的物品捏成规则的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求出体积。很好,思路很清晰。

那梨呢,把梨也能削成长方体或正方体吗?显然不可能,那怎么办呢?

生:可以用排水法。

师:说一说你的思路。

生:先在杯子里放一些水,记住它的刻度,再把梨放入杯子里,也记下刻度,两次刻度的就是梨的体积。

师:他说的大家听明白了吗?

师:用排水法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需要记录哪些数据?

师:可以利用上面的方法测量乒乓球、冰块的体积吗?为什么?

师:所以我们一定要注意用排水法只能求出沉入水中的物体。

三、巩固练习

1、出示大屏幕

珊瑚石的体积是多少?没有量杯,只有长方体容器,能求出珊瑚石的体积吗?

分析:题中告诉我们水的体积了吗?能求出来吗?

知道总体积吗?怎样求?你会解答吗?

2、 练习九第8题

读题,分析:这道题怎么做?

3、 把一个苹果浸没在一个枝头为1.2分米的正方体水箱中,此时水箱刚好满了,拿出苹果,水面高度为0.9分米,这个苹果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四、小结

圆锥的体积说课课件范文

圆锥的体积说课课件范文第1篇菜籽湾小学 马成彪教学内容。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1、组织学生参与实验,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2...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