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英文影视赏析要求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火烈鸟2025-09-191

英文影视赏析要求范文第1篇

女神斯佳丽

一直以来自己都不怎么看外国的电影,当观看了《乱世佳人》的一部分剧情后,我就决定要完整地把它看完。看完后,颇有些感触。不久前,我和一个高中同学聊起这部奥斯卡经典作品时,才知道它另一个唯美的名字《飘》。

这部影片是以南北战争为背景 ,展现了一个暴发户的女儿斯佳丽和几个男人的爱情纠葛 。影片成功地塑造出相貌出众、敢爱敢恨的斯佳丽, 温文尔雅、守传统礼仪的爱希礼,贤淑端庄、心地善良的玫兰尼 ,粗犷豪放、具有独特处事哲学的白瑞德等等 。在这部影片中 ,既讲述了在战争中永恒不变的爱情, 又展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更令人感动的 ,便是没被湮没的友情 。在如此**不安 , 战火纷飞的年代,闪耀的人性光芒依然夺目 ,甚至被血与泪洗涤得更为晶莹剔透 ,更为崇高上。也使这部看似通俗的作品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

而影片的女主角斯佳丽,一个猫一样的女人。有着猫一样的目光,猫一样的微笑,猫一样的步伐和猫一样的敏捷。那么,这个猫一样的女人提供给我们是怎样的一些对待生活、对待爱情、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和经验呢?

首先她在困难的时候敢于承担责任,虽然也有动摇,但最后仍然承担责任,比如她救了玫兰妮,她重振塔拉庄园,后来长期扶助爱希礼一家等等。

其次她敢于去爱、无怨无悔,她的整个青春都在爱着爱希礼,没有回报但她仍没有放弃努力,直到能力的极限为止。

还有就是知错能改,当她最后明白她之前所为是错误时,她马上向瑞德道歉,请求原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守护他们的爱。

总的来说,斯佳丽堪称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人中龙凤,难怪瑞特这样的牛人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每次看《乱世佳人》,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年轻时看,讨厌虚荣爱出风头的斯佳丽,喜欢纯洁善良的玫兰妮,不喜欢油腔滑调的白瑞德,喜欢温文尔雅的爱希礼,喜欢南方如画的景致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不喜欢北方的浮华和放荡。后来看了多次之后,不由得对斯佳丽敬佩起来,原本是一个弱女子,任性而年轻,第一次结婚是一时的冲动报复,嫁给了不爱的男孩,让自己成为了年轻的寡妇。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答应过爱希礼照顾玫兰妮的一句承诺,在北军就要攻占亚特兰大的时候,斯佳丽又果断地替玫兰妮接生,并找到瑞德冲破重重阻碍和关卡,回到了乡下老家--塔拉庄园。在又饥又饿之时,她又遭受了母亲病亡、父亲痴呆、家里被劫,一穷二白的多重打击,她不屈不挠,带头种田干活,喝令妹妹下床摘棉花,并照顾玫兰妮和小波,支撑一家人的生计,那时她顶多也不过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本应是个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小姑娘。可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挑起家里的重担,以常人难以企及的毅力抗争命运,每每看到斯佳丽举着萝卜向天盟誓,决不愿让家人再受苦挨饿时,她不再是流连于各种舞会的花蝴蝶 ,不再是娇纵人性的千金大小姐, 她,开始了通彻心扉的蜕变 。她必须用自己的双手去耕种 ,一双白嫩的手变得枯黄, 长满了代表成长的厚厚的茧。她 ,累了。 可是, 她却不能停止,整个庄园的人都离不开她 。我总是觉得拍片导演对光线和背景的运用是那么巧妙和艺术, 它那么生动地刻划了斯佳丽渴望安定、渴望生存、渴望富裕的强烈而真实的内心情感。曾经娇生惯养的斯佳丽 ,曾经沉迷情爱不能自拔的斯佳丽, 曾经骄傲幸福的斯佳丽。斯佳丽 ,这个美丽的女孩, 在战争中并没有倒下, 而是依然以骄傲的姿态,生活于生活之上。每一次似乎无法逾越的困难在一旁冷冷嘲笑的时候 ,斯佳丽都无畏地去面对粮食没了,她到废墟下去挖 , 直至手指出血也不放弃 ;辛苦种了一季的棉花被炮火烧了, 她毅然放弃,到城市做起了令人不屑的 “女商贩”; 与最爱的男人白瑞德的小女儿因骑马摔死了, 她悲痛欲绝,但还是理智地准备了后事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和毅力 ,战胜了一个个如大山般沉重的困难 ,外表柔弱的她, 藏了一颗火热的心,一颗充满信念的心 ,一颗令人无法不动容的

人 .我觉得那时的她,已完成了最艰难的嬗变,由一只丑陋的毛毛虫破茧而出变成了美丽的蝶,自由而高贵,那时的斯佳丽就像一个女神---渴望富有、并为此能不择手段的欲望女神。

战乱后 ,废墟连连。 而斯佳丽,宛如盛开在废墟上永不颓败的花朵 ,开到荼蘼, 芬芳馥郁, 氤氲开来,温暖了这个四季 ,这个战乱里的四季 。生活总是布满了荆棘和陷阱 ,四处危机四伏.。可是, 只要我们具备"斯佳丽式 "的美丽心灵, 荆棘会变成鲜花,陷阱会变成糖果 。困难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慷慨馈赠 ,抓住并战胜它, 生命的财富便是如此积累而来,别灰心 , 别气馁 , “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

虚荣,这应该是一个贬义词了,可是,斯佳丽的虚荣心似乎格外的可爱,在她的身上,虚荣似乎也变成了褒义词。有位名模曾说:“女孩子总是要有一点虚荣心的,无论这虚荣心表现在什么方面。”当斯佳丽扯下母亲唯一的遗物窗帘,无论如何也要用它做一件漂亮的衣服,还将它披在身上憧憬着新衣服的样子时,她的虚荣心使她成了一个看起来不孝的女儿,但她的这种做法(也就是她的虚荣心)是当时拯救全家的唯一出路。由虚荣心而使全家人都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这样的虚荣心也不应该算是值得摒弃的。贪婪,这总应该是个贬义词了。但是,斯佳丽的贪婪不仅是有情可原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还是难能可贵的。战后的泰勒庄园在北方军的控制之下,母亲的去世和父亲的崩溃使斯佳丽家中的长女担起了“家长”的重担。斯佳丽一家人过着艰辛的生活。战争使她贫穷,贫穷继之以饥饿。然而最可怕的是无钱交税险些失去生活来源的土地,为了借钱交税,斯佳丽勾引了妹妹的情人,继而当起了一家小店的老板娘。在经历这一切后,她明白了她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以及在这个社会中钱的重要性。所以,当她拥有了当前她所需要的钱之后,她自然会想拥有更多的钱。在她追求“更多的钱”的过程中,她表现出了一个早期资本主义的资本家所必须具有的优秀品质贪婪。残忍与自私,这两个词无论用在什么人身上似乎都应该是表贬义的词语,特别是以温和、善良为美德的女性。但是,斯佳丽的残忍与自私在某种适度上却是值得褒扬的。首先,在社会转型的时期,人的观念需要从传统的观念转变成为新型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观念。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转变观念的人就失去了领导时代的主动权。斯佳丽就是一个在第一时间内转变观念,接受了新的社会和社会制度、新的价值观念、新的生活方式,并且成为了一个小资本家的女人,在这一点,她是非常了不起的。而且,在刚刚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时,自私和残忍对于一个资本家来说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资本主义社会,对世界的博爱已经是阻碍资本的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因素,此时,自私与残忍就成了强者的优点。美丽,斯佳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待爱情的态度。她美丽,但她只是适当地运用她的美丽来得到她所喜爱的东西,从来不用自己的美貌来玩弄爱情,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爱情。斯佳丽是美丽的,但美丽不是拥有爱情的必备条件你可以没有斯佳丽那样美丽动人,但你也有权利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嫁给瑞德是斯佳丽走向属于她的真正生活的第一步,因为她与瑞德的爱恨纠结教会她如何去爱如何去真正生活。深爱斯佳丽的瑞德不仅给了她充足的物质生活还给了她最深沉的爱。但生活并非完美,因为人本身不可能完美,特别是被给予的人一般都不会意识身边人的好。瑞德虽爱她胜过一切,却因为从事不法生意而让斯嘉丽有所防范。而瑞德也与她心目中风度翩翩的白马王子形象相差太远,至少斯佳丽心里是这样认为的。为此,斯佳丽一直认为瑞德是不爱她的如同她不爱瑞德一般,他们走在一起只是因为利益的关系。加上斯佳丽是倔强并且自尊心强盛的人,她害怕拒绝也害怕失望,那么即使爱着也不敢不会轻易透露,所以她与瑞德的爱情一波三折,双方也相互折磨得身心疲惫。不可置疑的是,和瑞德在一起的日子,斯佳丽是幸福而可恶的,幸福的是瑞德宠溺她到了极限,可恶的是她享受其中却不知感恩。似乎天恨其不知珍惜。接着,斯佳丽遭受了女儿夭折、丈夫失望出走,而她偏偏此时才了解自己最爱的人是丈夫瑞德,她苦苦回去争取,但瑞德失望回绝“斯佳丽,我这个人从来没有那

个耐心,把已经破碎的布再拣起来粘在一起,然后对自己说,这不好的布和原来一样好,已经破碎的总是破碎的------我宁愿记住它破碎以前的样子也不愿把它补好后一辈子看着那些补丁”如果是常人,想必不会有重补的信心了,只是斯佳丽非常人,她从不缺欲望和希望,也不乏行动的能力,“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斯佳丽总是坚强乐观的。失去瑞德也让斯嘉丽认识到爱需要付出需要珍惜,而她以后也正以这种姿态去挽回瑞德。爱他,就希望他幸福。斯佳丽开始走进了我心里。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和开放的时代,我们不必去为生计担忧,也不必担心随时降临的战火,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何尝没有起伏坎坷呢?我们也许会为一场考试的失利而懊恼失意;会为事业上的坎坷而痛苦伤心,我们绕不开那些必经的曲折,就只能像郝思嘉一样,勇敢地面对它们,而不是退缩、放弃。很多时候,命运总是在和我们开玩笑,我们对它哭,它只会让我们觉得更痛苦;我们对它笑,它就会带给我们希望,既然如此,何不放开已不能再改变的过去,来把握一个属于你的明天?毕竟,再多的痛苦与失败也只属于昨天,明天只属于自己,只有自己能改变命运,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的努力与奋斗。不论思嘉选择的路正确与否,她在痛苦面前不屈服的勇气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正是要用他那种永不言弃的精神来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一切纷扰与失意,成为生命的强者。

英文影视赏析要求范文第2篇

关键词:影视 声音 《百鸟朝凤》

影视是一门视听结合的艺术,在影视作品中除了画面能塑造人物形象之外,声音也扮演着不可替代的角色。影视声音主要包括:人声、音响、音乐。这三种元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影视作品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人声元素可以分为对白、旁白、独白。对白是影视作品中人物之间的交流、沟通,旁白是对影视画面中人物的活动进行补充和解释,独白则是影视作品中人物内心活动的表现。音响是影视中除了背景音乐和人聲以外的所有自然或人为环境的声音。音响并不是简单地对自然声音进行模拟,而是用来营造氛围、表现环境,将真实的环境氛围进行还原,使影视作品的生活感更强。音乐元素是体现影视剧艺术构思的音乐,分为有声源音乐和无声源音乐两类。有声源音乐是指画内音乐,也被称为客观性音乐。此类音乐的声源可以在故事情节中找到,如画面中人物的演唱或者演奏,以及开着的录音机、电视机等的声音。无声源音乐指在镜头画面中甚至在整部影片中都找不到声源的音乐,是创作者根据剧情需要创作的音乐。

一、人声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百鸟朝凤》是第四代导演吴天明的作品,以唢呐为代表,讲述了两代人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坚守与继承,影片中声音的运用恰到好处,增强了影片的表现力,同时提升了影片独特的艺术魅力。

(一)人声在影片中的转场作用

人声在影视作品中除了传达影片信息,在画面转场时也有重要作用。在影片中,“百鸟朝凤”第一次出现是在天鸣和师娘的对话中。师娘告诉他一般人用四台,八台用的很少,价钱也高,一般人家是请不起的。于是,天鸣好奇地问师娘,还有比八台更厉害的吗?师娘回答“百鸟朝凤”。随即伴随着悠扬的笛声,画面就从室内切换到室外,鸟儿在天空中飞翔,天鸣在芦苇丛中奔跑。表明了天鸣对“百鸟朝凤”的热切期盼。

(二)旁白对影片的补充与解释

旁白在影片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具有解释说明、交代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有利于观众理解剧情。在焦师傅“传声”时,这里的旁白既有转场的作用又向观众揭示了传声的重要性。“传声”传的不仅是演奏技巧,更是一份荣耀,是对一个唢呐艺人人品和艺品的肯定。与后面焦师傅选择“传声人”的要求有呼应的效果。

(三)声音塑造人物形象

影片通过人说话时的节奏、语气、音调高低的变化,把剧中人物的形象刻画得十分生动。片中天鸣小时候的声音比较稚嫩、清脆,展现了小孩天真的本质;成年后,天鸣的声音变得圆润、浑厚,增添一份成熟。从声音变化这一部分就可以让观众有一种对比,感受到成年天鸣没有年少时那么欢乐。天鸣父亲送天鸣来焦师傅家中求艺,和焦师傅交谈时,语速特别快,表现了他内心的紧张和担忧,怕焦师傅不会收天鸣这个徒弟,不能圆自己的唢呐梦。而焦师傅的语气则很沉稳,语速较平缓,可以看出他在当时的地位是十分受人尊敬的,那时候的唢呐在人们心中的地位是很高的。年老时的焦师傅声音变得比较低沉、沙哑、语速较缓慢,没有了年轻时候的活力和底气。一方面展现了焦师傅已年老、病危的状态;另一方面隐喻了唢呐在人们心中地位的下降,逐渐退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四)声音的民族性

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语言,人们可以通过语言来识别民族性和地域性。本片讲述的是陕北的一种传统文化,所以在人声的运用上也有一定的陕北特色。天鸣叫爸爸是“Da”,焦师傅去找其他师兄弟吹唢呐,问了天鸣“咋?这游家班班主是你还是我?”角色之间的交流,对话带有一定的方言,可以让影片更具地域性,另有一番风味。

二、音乐的抒情及表达效果

(一)音乐的叙事能力

影片《百鸟朝凤》中对音乐的运用,在增强感染力和震撼力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叙事能力。影片刚开始,导演用了一曲轻盈的钢琴声引入画面,紧接着伴随一曲悠扬的笛声将观众的视线吸引到人物身上,优美的音乐与一幅幅壮阔的黄土高原美景相结合,勾勒出一场大自然的盛宴,体现了人与大自然的和谐之美,展现了沟壑嶙峋的陕北风貌,点明了故事的发生地点。

(二)音乐的转场作用

影片中的音乐会伴随剧中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进行转场。天鸣在河边练习吸水,还听到路人对自己的嘲讽,对唢呐的调侃,加之自己一直没有把水吸上来,心里有一丝失落和不满,此时的背景音乐传递的情绪是悲伤的。当天鸣吸上水来时,内心充满了希望,满心欢喜地跑回去找师傅证明自己,背景音乐立马转换成了欢快的节奏,并伴随着鸟儿在空中翱翔时的叫声,充分展现了天鸣第一次小有成就的喜悦感。当他兴冲冲地站到师傅面前,自豪又高兴地告诉师傅:“我吸上来了。”原以为会得到师傅的夸奖,没想到师傅不但没有表扬他,反而冷漠地给了他一根更长的竹筒。这时,天鸣内心的喜悦被冲淡了,欢快的背景音乐也戛然而止。不仅表明了天鸣内心的失落,也凸显了此时尴尬的氛围。

(三)音乐烘托影片情感

音乐的烘托作用在本片中是十分显著的,“百鸟朝凤”在剧中共出现了三次,每一次所代表的情绪都不一样。第一次是天鸣去看望焦师傅的时候,向师傅抱怨现在不行接师礼了,人们对唢呐的认知逐渐边缘化。焦师傅便告诉他,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焦师傅喝醉后吹奏的“百鸟朝凤”节奏比较欢快,声音嘹亮。虽然唢呐现在不受欢迎,但是焦师傅对唢呐的热情并没有减少,一如既往地热爱唢呐。第二次是火庄的窦村长去世,窦村长的人品和威望极好,配得上“百鸟朝凤”,焦师傅用尽全身的力气去吹奏了一首凄婉动人的曲子,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即便吐血,也不会放弃唢呐,用自己全部的生命去谱写一首动人的“百鸟朝凤”。最后一次是焦师傅去世,天鸣独自一人在他坟前流着泪吹“百鸟朝凤”,这时的节奏缓慢,情感低沉,围绕焦师傅的是一首悲凉的曲子,充分表达了天鸣对师傅的爱与不舍。

三、音响在影片中的作用

(一)音响的真实感

音响在影片中的大量运用,还原了影视的真实感和现场感,增强了影片的代入感。父亲带天鸣去拜师学艺时路上的脚步声,到焦师傅家门口时的推门声,父子俩喝水时咕噜咕噜的声音,天鸣吃饭时狼吞虎咽的声音都增强了影片的生活气息。焦师傅让天鸣一口气把水吸干,以此来证明他的气力。天鸣在吸水时,出现了很多环境声,比如知了的鸣叫声、牛叫声,以及父亲在一旁加油打气的声音,都从侧面反映了天鸣的气力不足。但是,加入了这些环境声,就拉近了人与大自然的距离,也拉近了观众与影片的距离,让影片更具有一种真实感。

(二)音响在影视中的对比效果

西洋乐队与游家班同时出现在人们面前,西洋乐队的《河里的青蛙从哪里来》和游家班的《南山松》形成一种对比。然而,人们选择了西洋乐队的长号、架子鼓、电吉他,嫌弃游家班的唢呐演奏。以柳三为首的一群青年人和游家班开始了一场斗争,一边是热情澎湃的乐队演奏曲,而另一边是慌乱、激烈的斗殴场面。这两种场景在节奏上比较相似,具有反衬的效果,用欢快的节奏来衬托他们激烈的斗争,而激烈的斗争下所传达的是一种传统文化的衰落。一支支唢呐被人踩碎,像垃圾一样被人扔在地上,滚来滚去的声音,这些声音激怒了焦师傅。他掀翻桌子的声音,震撼了人们的心灵,所有的声音都在此刻停止了。这些音响效果的运用表达了焦师傅内心的绝望,以及游家班悲惨的命运。

(三)超现实音效的隐喻作用

超现实音效主要通过夸张的音响效果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或精神状态,与画面相结合,具有隐喻的作用。影片中,当游家班遇上西洋乐队时,天鸣好奇地往前走想看个究竟,随即便出现一声鞭炮的轰炸声,這声巨响让天鸣蹲下身捂住了耳朵,表现出天鸣受到了巨大的打击。表现了天鸣内心的恐惧和惊慌,同时隐喻天鸣带领的游家班受到了突如其来的冲击,唢呐这一传统文化受到来自西洋乐队的考验。

四、结语

综上所述,声音在影视作品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将声音与影视画面衔接在一起,不仅生动刻画了人物形象,而且让影视作品更加接近现实生活。声音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取代影视作品中文字的存在,渲染相关情绪,让影视更有代入感。声音的合理运用可以拓宽影片的表达意境,丰富剧情。所以,声音是影视作品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祁雪松.声音元素在影视后期制作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5,35(19):143-144.

[2]陈晔,李若楠.影视声音的造型性分析[J].大众文艺,2013(02):179-180.

[3]侯舒文.回响的天籁,民间艺术的薪火相传电影《百鸟朝凤》观后[J].东方艺术,2018(24):86-89.

[4]张晋辉.声情并茂:2016年度中国电影声音艺术分析[J].百家评论,2017(04):81-91.

[5]李琳,张萌喆,孙军梅.影视作品中的诗意现实主义书写以电影《百鸟朝凤》为例[J].河南农业,2017(18):62-64.

(作者简介:蒲仙,女,硕士研究生在读,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研究方向:影视与视觉传达)(责任编辑 刘冬杨)

英文影视赏析要求范文第3篇

关键词:音乐赏析;教学;小学音乐教育;欣赏

音乐不是实物,欣赏也并非具象,将如此抽象而虚无缥缈的概念传输给小学生将会是教学的攻坚克难部分。但同时,小学生经历少,没有音乐糟粕的熏陶,对新事物接纳能力强,从小对学生音乐欣赏的培养将深刻影响学生未来对艺术和美的欣赏与接纳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情操。而对于老师而言,在教学中具有针对性的开展教学,掌握学生年龄特点,激起学生好奇心与求知欲,教育进程必将事半功倍。

一、音乐欣赏对学生音乐学习的意义

自政府发表文件提出:将德智体美教育作为教育重要方面。对于小学生教育工作来讲,基础学科的教育重要性不如艺术学科。小学生年龄尚小,心智尚未成熟,审美尚未培养完全,容易被家庭或社会氛围带偏。从小对学生音乐欣赏的培养将深刻影响学生未来对艺术和美的欣赏与接纳能力,使之形成良好的情操。

以交响童话为例,从故事本身入手,将音乐转化为丰富而有趣的图画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可以具体的了解到音乐背后的内涵,张开想象的翅膀。为欣赏交响童话主题的理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了音乐欣赏教学的效果。此外,一个好的音乐氛围将影响学生的成长环境。试想,一个校风差,学风歪的学校里,如何开展良好素质教育?又如何让学生接受美的熏陶?从音乐这个小的点做起,以点带面,进而带动整体。创造一个良好而美丽的校园风尚。经常播放富有时代意义和精神的作品如《让我们荡起双浆》、《一个真实的故事》、《闪闪红星》等。潜移默化的对学生的爱国情感进行熏陶,激发学生对党和国家的敬爱之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如何将欣赏融入教学

(一)以欣赏为线,贯穿唱歌、乐理与基本技能

音乐教学重在欣赏,欣赏作为中心内容,占据教学主导地位。因此,在教学中,以欣赏为前提,通过乐器、歌唱、演奏等形式,给学生的认知带来新的体验。同时,将基础知识融入音乐本身,加以引导学生欣赏学习。将会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例如欣赏歌曲小白船的时候,不单单只是对单一乐曲个体进行播放。而是加入动画,多媒体等其他新奇因素,以来增加动画性激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二来多元素结合,理解与感受也将更加深刻。节奏、速度、起伏、情感的多方面融合,是学生更加投入到音乐所展现的情境中,加深对旋律的印象,更好感受音乐之美。

(二)引导学生欣賞,从感情认识到理性知识

从感觉抓起,引导学生感知音乐,相对于直接教授刻板的基础知识,先感受音乐实属更好的选择。不仅仅对于小学生,对任何学习者而言,由简到难,由易到难才是学习之道。此外,感受所带来的兴趣是无价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喜欢这门艺术,想要去更深入的了解,激发学生想要学习理性知识的欲望,基础知识将不再刻板,而是学习爱好的铺路石。学习也将会充满乐趣。

(三)发挥学生创造性,感受美、创造美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在引导学生学习基础知识,感受他人作品的同时,激发学生独特本身创新性与创造能力也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正是有了千千万万个不同的创造体,音乐这门艺术才能经久不衰,愈发美丽。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步步了解艺术产生的情感,感受到了艺术的美,而这些所有学过的、看过的、听过的都将成为学生宝贵的财富,为学生的创造性埋下伏笔。教师是学生创造力萌芽并发展的园丁。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创造音乐的机会,引导学生将想象力转化成具体可见的实体。不仅仅是学生对音乐欣赏能力的飞跃,更激发学生创造的动力,并让学生明白,艺术不是天花板不可触及,任何人都可以去创造、去感受。

综上所述,音乐教学绝不能只停留在传统模式,改革创新,用最新的思想与那些稚嫩而新鲜的孩子们碰撞,亦师亦友,用最具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以最贴近孩子思维方式的教学模式,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最适合学生特点、浅显易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融入到教学,不断更新教学模式,为更好的将欣赏这一艺术能力为学生所理解并掌握。写无止境,教无定法,只有不断求新探索,才能不断完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可以引导和激发的。一堂音乐课,教师如果能科学地、充分地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做到愉快教学、轻松学习,学生就一定能在广阔的音乐天地驰骋,我们的音乐课也会更加具有意义。

参考文献:

[1]韩文华.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8(07):11.

[2]朱尧鸿.音乐欣赏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作用及应用分析[J].新课程,2021(30):73.

[3]李霖.从教育目标看小学音乐欣赏课的人文价值[D].西南大学,2020.

[4]王金金.多媒体应用于小学音乐欣赏教育的解析[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9(03):4-5.

[5]熊睿.基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9.

英文影视赏析要求范文第4篇

活动设计:白桂云

活动名称:能找出大鞋和小鞋。会随音乐的节奏快走或者慢走。 活动准备:

1、宝宝从家里带的爸爸的大鞋和自己的小鞋。

2、《大鞋和小鞋》歌曲磁带。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 引导宝宝“找一找”

教师将大鞋和小鞋混在一起,请宝宝分别找出大鞋子和小鞋子。

1、教师不小心把大鞋子和小鞋子混在一起,来帮我分一分。

2、先找出大鞋子吧,再找出小鞋子来。

二、 帮助宝宝“穿一穿”

教师帮助宝宝穿一穿爸爸的大鞋子和自己的小鞋子。

三、 带着宝宝“和音乐玩一玩”

播放音乐,教师带领宝宝随音乐的节奏快走或慢走。“像爸爸一样慢些走.

“宝宝跟着老师快快走

四、 帮助宝宝换上合适的鞋子,出去玩。

请宝宝将大鞋和小鞋分别放在指定的位置。

并在教师的帮助下穿好自己的鞋子。

穿上自己的鞋子,刚刚好,真舒畅。我们出去玩玩吧!

活动延伸:《穿一穿》能将鞋带穿入大小不同孔中。

活动反思:宝宝们特别喜欢穿上爸爸的鞋走路,对他们来说既新奇又好玩。有个

英文影视赏析要求范文第5篇

电影离不开音乐,无论是唯美动人的爱情片,还是激烈紧张的动作片,都要有音乐在旁,才能成功地把剧情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把人物的内心形成听觉上的写照。本文主要是从课下所赏析的电影《冰雪奇缘》,《歌舞青春》和《肖申克的救赎》三部影片作为赏析的作品,分析其音乐。

关键字:

音乐剧情交融;《冰雪奇缘》;《歌舞青春》;《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是与音乐分不开的,在电影的一开场,就有体现电影精髓和主题的主题歌,每个特色的人物的出场都有体现出人物个性的音乐,每个剧情都有与情节完美结合的音乐作衬托,或扣人心弦,或让人融入其境。

在剧情中,音乐发挥了其特有的作用。音乐以其特有的旋律和节奏为电影的每一个情节增添了无限的意蕴和魅力,让人切身其境,并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上发挥了叙事的功能。我们在课堂上欣赏了多类的作品,有配有柔和且充满对爱情守候着的音乐的电影《魂断蓝桥》,也有满是紧张气氛音乐的《黎明之前》,还有点缀英雄气概的音乐的《蜘蛛侠2》每部电影都配有自己一套独特的音乐,或气势磅礴,或优雅动听。音乐与电影的视觉效果一起展现在荧幕上,一方面推动着故事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增强了剧情的表现力。电影情节与音乐的交融,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塑造了完美的艺术形象。 就《冰雪奇缘》而言,《Let It Go》(随它去)。Elsa逃出宫殿,来到山林。黑风峻岭,雪花肆虐。呼啸的风声减小,钢琴声起,准确,有力!镜头全景俯瞰下,此时的Elsa渺小卑微,雪地中艰难蹒跚上行。她略带沙哑的唱起自己孤绝的处境,颇有自怜之意。但是她的愤怒渐起,声音开始充满力量,节奏也更快。她再一次唱起那些曾经对自己的叮嘱,却不似《For the First Time in Forever》那样满腹犹疑,而是充满恨意。一句"Well,Now!They Know!",干净利落地实现情绪转折。之后不断用两句节奏渐强的"Let it go",引领排比语句,宣泄内心的压抑。通过歌词的相似和旋律的重复,实现尽情的表达。强劲的配乐结合画面上她肆意挥洒的魔法、开阔的步伐、坚定的表情,以及冰封的桥梁、崛起的宫殿,我们知道,一个新的Elsa诞生了。她不再隐藏压抑,放手一切“随它去”,这一刻她只做自己。她感到无尽的释放,歌声坚决得更像是一种宣誓,挥别过去,重启未来。歌声落处是狠狠的关门声,稳准狠地收尾,一如现在的她,冰冷无畏。

这首歌曲的配乐,主要通过不断的钢琴重音完成,配合了主人公激昂的情绪,给人一种饱满的力量感。歌词也同样振奋人心,符合“摆脱束缚、崇尚自我”的当代潮流,因此成为影片外的大热单曲。这首歌的歌词和编曲的复杂度,还有传唱度,都是独一无二的。

而在《歌舞青春》中,剧情与音乐的交融更是淋漓尽致。影片屮的所有音乐都是美妙的,无论是特洛伊和凯碧欧拉之间唯美浪漫的爱 情之歌,还是不那么令人喜欢的夏培和雷恩兄妹欢快愉悦的爵士小调,他们的歌 声都是有魅力的,那种音乐独有的感染力表现在当你听到这首歌,你可以完全沉 寂在这支曲子所要表现的氛围中而忘记喜恶的情绪。同时你也可以感受到歌者是 在用心诠释歌曲的内涵,举手投足,一颦一笑。这种旋律的欣赏是任何人无法抵 挡的诱惑。音乐世界的魅力也许就在这里,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更真实的表达内 心的渴望,没有掩饰,克服胆怯,唱出我们最想让她,他或他们最想听到的话。 音乐就是有旋律的语言,每首歌曲里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以主人公安迪的狱友瑞德的口吻叙述了整个故事。从表象上看,莫扎特的《微风轻拂》只是影片中适时而出的一段场景音乐,而且仅在电影中出现了一次。 但事实上,它是全剧的一个“眼睛”。作为影片中惟一完整的声乐旋律,它是一种象征,更是 一个线索。更具体地说,莫扎特的音乐是主人公心中的希望,也是鼓舞他冲破一切困难进行 自我救赎的强大动力。于是,他会冒着生命危险为狱友们去争取喝冰镇啤酒的休闲时光;也 会几年如一日地写信上访,努力改善监狱图书馆的条件。所以,当安迪迎着大雨之夜的闪电 惊险越狱的时候,当他将典狱长绳之于法的时候,当他和瑞德在碧海蓝天下重逢的时候,观 众们不会觉得唐突,因为在安迪心中,从来不曾泯灭的就是希望。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中,莫扎特的音乐成为自由和希望的象征,它在影片中具有隐性的叙事功能,并以柔软的外 衣潜伏于安迪内心,照亮其生命的整个行程。

电影离不开音乐,一部电影的一首主题曲,有或是一首插曲或配乐,就能勾起了人们对这部电影的回忆,无论什么时候,或许你已经淡忘了这部电影,甚至你想不起这是哪部电影的,但音乐总能唤起你的回忆,唤起你对其剧情的印象,因为电影剧情和其音乐是相互交融着的。

中 外 影 视 音 乐 赏 析

英文影视赏析要求范文第6篇

女神斯佳丽

一直以来自己都不怎么看外国的电影,当观看了《乱世佳人》的一部分剧情后,我就决定要完整地把它看完。看完后,颇有些感触。不久前,我和一个高中同学聊起这部奥斯卡经典作品时,才知道它另一个唯美的名字《飘》。

这部影片是以南北战争为背景 ,展现了一个暴发户的女儿斯佳丽和几个男人的爱情纠葛 。影片成功地塑造出相貌出众、敢爱敢恨的斯佳丽, 温文尔雅、守传统礼仪的爱希礼,贤淑端庄、心地善良的玫兰尼 ,粗犷豪放、具有独特处事哲学的白瑞德等等 。在这部影片中 ,既讲述了在战争中永恒不变的爱情, 又展现了感人至深的亲情,更令人感动的 ,便是没被湮没的友情 。在如此**不安 , 战火纷飞的年代,闪耀的人性光芒依然夺目 ,甚至被血与泪洗涤得更为晶莹剔透 ,更为崇高上。也使这部看似通俗的作品产生了感人的艺术力量。

而影片的女主角斯佳丽,一个猫一样的女人。有着猫一样的目光,猫一样的微笑,猫一样的步伐和猫一样的敏捷。那么,这个猫一样的女人提供给我们是怎样的一些对待生活、对待爱情、对待困难和挫折的态度和经验呢?

首先她在困难的时候敢于承担责任,虽然也有动摇,但最后仍然承担责任,比如她救了玫兰妮,她重振塔拉庄园,后来长期扶助爱希礼一家等等。

其次她敢于去爱、无怨无悔,她的整个青春都在爱着爱希礼,没有回报但她仍没有放弃努力,直到能力的极限为止。

还有就是知错能改,当她最后明白她之前所为是错误时,她马上向瑞德道歉,请求原谅,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守护他们的爱。

总的来说,斯佳丽堪称巾帼不让须眉的奇女子,人中龙凤,难怪瑞特这样的牛人也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每次看《乱世佳人》,每次都有不同的收获。年轻时看,讨厌虚荣爱出风头的斯佳丽,喜欢纯洁善良的玫兰妮,不喜欢油腔滑调的白瑞德,喜欢温文尔雅的爱希礼,喜欢南方如画的景致和田园牧歌式的生活,不喜欢北方的浮华和放荡。后来看了多次之后,不由得对斯佳丽敬佩起来,原本是一个弱女子,任性而年轻,第一次结婚是一时的冲动报复,嫁给了不爱的男孩,让自己成为了年轻的寡妇。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为了答应过爱希礼照顾玫兰妮的一句承诺,在北军就要攻占亚特兰大的时候,斯佳丽又果断地替玫兰妮接生,并找到瑞德冲破重重阻碍和关卡,回到了乡下老家--塔拉庄园。在又饥又饿之时,她又遭受了母亲病亡、父亲痴呆、家里被劫,一穷二白的多重打击,她不屈不挠,带头种田干活,喝令妹妹下床摘棉花,并照顾玫兰妮和小波,支撑一家人的生计,那时她顶多也不过是个二十来岁的小姑娘,本应是个在母亲怀里撒娇的小姑娘。可是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她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勇敢挑起家里的重担,以常人难以企及的毅力抗争命运,每每看到斯佳丽举着萝卜向天盟誓,决不愿让家人再受苦挨饿时,她不再是流连于各种舞会的花蝴蝶 ,不再是娇纵人性的千金大小姐, 她,开始了通彻心扉的蜕变 。她必须用自己的双手去耕种 ,一双白嫩的手变得枯黄, 长满了代表成长的厚厚的茧。她 ,累了。 可是, 她却不能停止,整个庄园的人都离不开她 。我总是觉得拍片导演对光线和背景的运用是那么巧妙和艺术, 它那么生动地刻划了斯佳丽渴望安定、渴望生存、渴望富裕的强烈而真实的内心情感。曾经娇生惯养的斯佳丽 ,曾经沉迷情爱不能自拔的斯佳丽, 曾经骄傲幸福的斯佳丽。斯佳丽 ,这个美丽的女孩, 在战争中并没有倒下, 而是依然以骄傲的姿态,生活于生活之上。每一次似乎无法逾越的困难在一旁冷冷嘲笑的时候 ,斯佳丽都无畏地去面对粮食没了,她到废墟下去挖 , 直至手指出血也不放弃 ;辛苦种了一季的棉花被炮火烧了, 她毅然放弃,到城市做起了令人不屑的 “女商贩”; 与最爱的男人白瑞德的小女儿因骑马摔死了, 她悲痛欲绝,但还是理智地准备了后事她以常人难以想象的坚强和毅力 ,战胜了一个个如大山般沉重的困难 ,外表柔弱的她, 藏了一颗火热的心,一颗充满信念的心 ,一颗令人无法不动容的

人 .我觉得那时的她,已完成了最艰难的嬗变,由一只丑陋的毛毛虫破茧而出变成了美丽的蝶,自由而高贵,那时的斯佳丽就像一个女神---渴望富有、并为此能不择手段的欲望女神。

战乱后 ,废墟连连。 而斯佳丽,宛如盛开在废墟上永不颓败的花朵 ,开到荼蘼, 芬芳馥郁, 氤氲开来,温暖了这个四季 ,这个战乱里的四季 。生活总是布满了荆棘和陷阱 ,四处危机四伏.。可是, 只要我们具备"斯佳丽式 "的美丽心灵, 荆棘会变成鲜花,陷阱会变成糖果 。困难是生活给予我们的慷慨馈赠 ,抓住并战胜它, 生命的财富便是如此积累而来,别灰心 , 别气馁 , “明天就是新的一天了”。

虚荣,这应该是一个贬义词了,可是,斯佳丽的虚荣心似乎格外的可爱,在她的身上,虚荣似乎也变成了褒义词。有位名模曾说:“女孩子总是要有一点虚荣心的,无论这虚荣心表现在什么方面。”当斯佳丽扯下母亲唯一的遗物窗帘,无论如何也要用它做一件漂亮的衣服,还将它披在身上憧憬着新衣服的样子时,她的虚荣心使她成了一个看起来不孝的女儿,但她的这种做法(也就是她的虚荣心)是当时拯救全家的唯一出路。由虚荣心而使全家人都有了生存下去的希望,这样的虚荣心也不应该算是值得摒弃的。贪婪,这总应该是个贬义词了。但是,斯佳丽的贪婪不仅是有情可原的,在某种程度上来讲还是难能可贵的。战后的泰勒庄园在北方军的控制之下,母亲的去世和父亲的崩溃使斯佳丽家中的长女担起了“家长”的重担。斯佳丽一家人过着艰辛的生活。战争使她贫穷,贫穷继之以饥饿。然而最可怕的是无钱交税险些失去生活来源的土地,为了借钱交税,斯佳丽勾引了妹妹的情人,继而当起了一家小店的老板娘。在经历这一切后,她明白了她所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以及在这个社会中钱的重要性。所以,当她拥有了当前她所需要的钱之后,她自然会想拥有更多的钱。在她追求“更多的钱”的过程中,她表现出了一个早期资本主义的资本家所必须具有的优秀品质贪婪。残忍与自私,这两个词无论用在什么人身上似乎都应该是表贬义的词语,特别是以温和、善良为美德的女性。但是,斯佳丽的残忍与自私在某种适度上却是值得褒扬的。首先,在社会转型的时期,人的观念需要从传统的观念转变成为新型的、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观念。不能在第一时间内转变观念的人就失去了领导时代的主动权。斯佳丽就是一个在第一时间内转变观念,接受了新的社会和社会制度、新的价值观念、新的生活方式,并且成为了一个小资本家的女人,在这一点,她是非常了不起的。而且,在刚刚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时,自私和残忍对于一个资本家来说是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在资本主义社会,对世界的博爱已经是阻碍资本的自身生存和发展的一个因素,此时,自私与残忍就成了强者的优点。美丽,斯佳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对待爱情的态度。她美丽,但她只是适当地运用她的美丽来得到她所喜爱的东西,从来不用自己的美貌来玩弄爱情,无论是自己的还是他人的爱情。斯佳丽是美丽的,但美丽不是拥有爱情的必备条件你可以没有斯佳丽那样美丽动人,但你也有权利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嫁给瑞德是斯佳丽走向属于她的真正生活的第一步,因为她与瑞德的爱恨纠结教会她如何去爱如何去真正生活。深爱斯佳丽的瑞德不仅给了她充足的物质生活还给了她最深沉的爱。但生活并非完美,因为人本身不可能完美,特别是被给予的人一般都不会意识身边人的好。瑞德虽爱她胜过一切,却因为从事不法生意而让斯嘉丽有所防范。而瑞德也与她心目中风度翩翩的白马王子形象相差太远,至少斯佳丽心里是这样认为的。为此,斯佳丽一直认为瑞德是不爱她的如同她不爱瑞德一般,他们走在一起只是因为利益的关系。加上斯佳丽是倔强并且自尊心强盛的人,她害怕拒绝也害怕失望,那么即使爱着也不敢不会轻易透露,所以她与瑞德的爱情一波三折,双方也相互折磨得身心疲惫。不可置疑的是,和瑞德在一起的日子,斯佳丽是幸福而可恶的,幸福的是瑞德宠溺她到了极限,可恶的是她享受其中却不知感恩。似乎天恨其不知珍惜。接着,斯佳丽遭受了女儿夭折、丈夫失望出走,而她偏偏此时才了解自己最爱的人是丈夫瑞德,她苦苦回去争取,但瑞德失望回绝“斯佳丽,我这个人从来没有那

个耐心,把已经破碎的布再拣起来粘在一起,然后对自己说,这不好的布和原来一样好,已经破碎的总是破碎的------我宁愿记住它破碎以前的样子也不愿把它补好后一辈子看着那些补丁”如果是常人,想必不会有重补的信心了,只是斯佳丽非常人,她从不缺欲望和希望,也不乏行动的能力,“毕竟明天又是新的一天了”,斯佳丽总是坚强乐观的。失去瑞德也让斯嘉丽认识到爱需要付出需要珍惜,而她以后也正以这种姿态去挽回瑞德。爱他,就希望他幸福。斯佳丽开始走进了我心里。

我们生活在一个相对和平和开放的时代,我们不必去为生计担忧,也不必担心随时降临的战火,但是,我们的生活中何尝没有起伏坎坷呢?我们也许会为一场考试的失利而懊恼失意;会为事业上的坎坷而痛苦伤心,我们绕不开那些必经的曲折,就只能像郝思嘉一样,勇敢地面对它们,而不是退缩、放弃。很多时候,命运总是在和我们开玩笑,我们对它哭,它只会让我们觉得更痛苦;我们对它笑,它就会带给我们希望,既然如此,何不放开已不能再改变的过去,来把握一个属于你的明天?毕竟,再多的痛苦与失败也只属于昨天,明天只属于自己,只有自己能改变命运,每一天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没有什么能阻止我们的努力与奋斗。不论思嘉选择的路正确与否,她在痛苦面前不屈服的勇气便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正是要用他那种永不言弃的精神来面对学习、生活中的一切纷扰与失意,成为生命的强者。

英文影视赏析要求范文

英文影视赏析要求范文第1篇女神斯佳丽一直以来自己都不怎么看外国的电影,当观看了《乱世佳人》的一部分剧情后,我就决定要完整地把它看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