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化疗患者便秘护理
癌症化疗患者便秘护理(精选10篇)
癌症化疗患者便秘护理 第1篇
癌症化疗患者常会发生便秘。便秘可致患者腹胀、食欲差甚至情绪烦躁不安, 增加了患者的痛苦, 影响了化疗疗程的顺利进行。
1 一般资料
2008—01~2009—06我科共收治92例癌症化疗患者, 其中肺癌41例, 食道癌18例, 胃癌10例, 乳腺癌16例, 宫颈癌5例, 咽喉癌2例。男39例占总人数42%, 年龄35~70岁, 平均57岁;女53例占总人数58%, 年龄30~61岁, 平均40岁。随机分成A、B组, 每组46例。A组为实验组, B组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化疗前排便正常。92例患者化疗开始便针对化疗患者便秘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A组患者则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护加用穴位按压。
2 方法
选穴:大肠俞、天枢、支沟、上巨虚。热结者配穴:合谷、曲池;寒结者配穴:气海、足三里;气血亏虚者配穴:脾俞、胃俞[1]。操作方法:食指中指并成剑指, 或用大拇指对所选穴位按、压、揉, 使选中的穴位产生酸、麻、胀、热感, 每穴5min, 每日1~2次。顺时针为补, 逆之为泻;重按为泻, 轻之为补。
3 结果
A组患者化疗期间发生4例便秘, 占本组人数的8.6%;B组患者化疗期间发生9例便秘, 占本组人数的19.5%。由此可以看出实验组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4 讨论
4.1 癌症化疗患者便秘发生的原因
(1) 药物因素影响:抗肿瘤化疗药、止痛药、止吐药等对中枢有抑制作用, 使大脑对正常的排便反射刺激反应迟钝而致便秘。 (2) 饮食结构的改变:有些化疗患者所进食物过于精细, 纤维素摄人少不能刺激肠蠕动。 (3) 食量减少:化疗患者由于食欲下降, 进食量少, 故大便量也减少。 (4) 体液丢失:由于化疗药物所致胃肠道反应, 恶心呕吐大量胃内容物致体内水分丧失, 致大便干结, 不易排出。 (5) 活动量减少:化疗患者常因身体乏力不愿下床活动导致肠蠕动减慢, 易致便秘。 (6) 水摄人少:患者会惧怕呕吐或排尿人为控制饮水 , 进入肠腔的水分少不能充分软化粪便。 (7) 精神因素影响:癌症患者焦虑、恐惧、悲观等情绪变化均可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胃肠蠕动减弱致便秘。
4.2 相应的护理措施
(1) 健康教育:让患者及家属充分认识保持大便通畅的重要性, 早餐后无便意也要上厕所用力排便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平时有便意时不可以忍耐和克制。 (2) 运动指导:根据每个患者的身体情况为其制定相应的锻炼计划如慢步走、退步走、打太极拳、做柔体操等。 (3) 饮食指导: 指导患者进清淡饮食, 少食多餐, 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及含有粗纤维的食物, 如香蕉、柚子、青菜、白菜等以增加肠蠕动。鼓励多饮水, 化疗患者饮水量保证3000mL/d以上, 每日晨起空腹饮温开水或蜂蜜水一杯用以刺激胃-结肠反射。用决明子15g、杭菊花15g泡茶频饮以润肠通便。适量进食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 如蜂蜜、芝麻、核桃等。 (4) 腹部按摩:可指导并训练患者或家属自行操作。嘱患者仰卧, 深呼吸使腹肌放松, 用大鱼际围绕脐周按顺时针方向做环形按摩, 以刺激肠蠕动, 促进排便。于每日餐后30min左右进行, 持续10~15min。按摩时, 手法要缓慢, 力度要适中, 以有温热感为宜。操作过程中, 若患者有不适, 应暂停进行。 (5) 精神调节:多与患者交流, 细心了解其思想情况, 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积极配合化疗。
4.3 辨证施护理论
肿瘤患者使用化疗药物, 可以杀死肿瘤细胞, 但亦常损伤人体正气, 导致气血不足, 肠失濡润, 传导无力。同时耗伤人体津液, 致肠道失润, 粪质干燥。肠失濡润, 推动无力是其主要病机。治则以益气养血, 润肠通便为主。中医穴位按压疗法取穴天枢、上巨虚分别是大肠的募穴、下合穴再配以大肠俞, 以疏通大肠腑气, 腑气通则传导功能复常, 支沟宣通三焦气机, 三焦气顺则气机顺。合谷、曲池泻大肠腑气以泄热。补脾俞、胃俞以扶助中气, 脾胃气旺则生血。气海、足三里则温通下焦阳气而散阴寒。
总之, 通过运用健康教育、运动指导、饮食指导、腹部按摩、精神调节等常规护理再根据中医的辨证施护配合中医穴位按压护理癌症化疗患者, 能有效防止其便秘的发生。该方法操作简便无痛苦, 效果明显, 无经济花费。患者乐意接受, 医护人员及患者家属均易掌握, 医院、家庭均适合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癌症化疗患者便秘护理 第2篇
【摘要】 目的;探讨一种减少癌症患者化疗引起口腔炎的护理干预模式。方法 将564例癌症化疗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2例。对照组按肿瘤化学治疗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观察组除按肿瘤化学治疗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外,同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结果 观察组患者口腔炎发生率明显降低。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癌症患者化疗性口腔炎及其相关症狀。
【关键词】 综合护理干预; 癌症; 化疗性口腔炎
【中图分类号】 R473.73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09-0019-02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article is to discuss a way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taking precautions against to the chemotherapy stomatitis Methods : Adopting statistics random sampling,dividing the 564 chemotherapy stomatitis cases of cancer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comparision and observation,the comparision is nursed in the conventional way of tumour chemistry treatment and at the same time,the observation is implemented by nursing intervention besides the conventional way . Results The rate of chemotherapy stomatitis of the observation is reduced obviously . Conclusion The role of nursing intervention to the chemotherapy stomatitis around a period of short for to cancer patients is very notable and it is quite good to prevent the related symptoms.
【Key words】 nursing intervention; cancer; chemotherapy stomatitis
口腔炎是化疗中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化疗性口腔炎是指应用细胞毒抗癌药物导致口腔黏膜和口腔内软组织发生的炎症反应。〔1〕随着大剂量化疗、联合化疗及新化疗药物的应用,其口腔炎发生率高达40﹪〔2〕,临床症状通常口腔黏膜红肿、充血、疼痛、甚至溃疡、出血、真菌感染,同时伴有食欲不振、食不知味,不仅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和对治疗的依从性,严重者还可导致治疗计划中断。为了减轻患者痛苦,使化疗疗程顺利完成。本科室对2009年1月~2010年8月收治的282例癌症化疗患者,针对口腔炎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护理干预,有效减轻了患者口腔炎相关症狀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月~2010年8月,本科室收治癌症化疗患者564例,随机(单盲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282例。观察组男187例,女95例,年龄25—83岁,平均年龄55.3±2.1岁,其中大肠癌81例,胃癌52例,食管癌44例,乳腺癌53例,肺癌38例,鼻咽癌28例;对照组男192例,女90例,年龄31—75岁,平均年龄54.1±1.2岁,其中大肠癌83例,胃癌51例,食管癌45例,乳腺癌52例,肺癌29例,鼻咽癌11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种分布等一般情况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2 方法
1.2.11.2.1对照组 入院开始,按肿瘤化学治疗护理常规进行护理,不进行其他护理干预。
1.2.2 观察组 自入院开始,除按肿瘤化学治疗护理常规进行护理外,针对患者口腔炎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相应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包括围化疗期的健康教育、卫生及饮食指导,同时及时进行心理干预。具体如下:①化疗前宣教。化疗前根据患者对该病的认识程度以及对化疗的接受情况,征得家属的同意,向患者或家属介绍化疗药物的名称、用法、作用、毒副作用及防治措施,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配合采用相应的防范措施,减轻化疗反应,从而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治疗。同时,护士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及观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是否患有口干症和口腔疾患等口腔溃疡易发因素,掌握其用药的种类、化疗方案及剂量,因人而异地进行全面的指导及护理干预。加强健康宣教,护士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化疗药物可致口腔炎的原因、后果,并认真做好解释工作,特别是初次接受化疗的患者,让其有心理准备,减轻恐惧,说明做好预防性措施的重要性,介绍各种保持口腔清洁、湿润、预防口腔炎的方法,供患者选择。 ②保持口腔清洁 督促患者每天用软毛牙刷刷牙三次,动作轻柔,对于血小板低下或已经发生口腔溃疡者忌用牙刷,经常漱口,每天5-6次以上,一般选用冷开水、淡盐水、茶水等作为漱口液,晨起、睡前刷牙,每次进食侯均要漱口,以除去食物残渣,不能漱口者,给予口腔护理,每天四次以上,同时根据患者的口腔情况和使用的化疗药物,选择合适药物漱口液,如3%碳酸氢钠、口泰、黄荶漱口液漱口,从化疗前一天开始。③监测口腔情况 每天观察患者口腔黏膜情况,注意有无红肿、出血、溃疡、糜烂等,询问病人有无口干、食不知味、疼痛等,监测口腔PH值,根据PH值,有针对性地选用漱口液。如化疗期间出现喉部灼热感、口干,应嘱病人经常漱口,保持口腔湿润,每天饮水2000ml以上。如病人舌苔厚,呈乳白色,予3%碳酸氢钠溶液含漱,并用纱布轻擦舌面,必要时行咽拭子霉菌培养。如口腔黏膜红肿、出血、溃疡,则应加强口腔护理,每天四次以上,并用维斯克喷洒溃疡面,或者用生理盐水250ml加入庆大霉素、维生素B12 1mg 配制成漱口液漱口,如果疼痛明显,影响进食,予0.1%利多卡因2ml加入维斯克中或利多卡因5ml加入漱口液中漱口,以止痛④ 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高蛋白富、含维生素C、易消化食物,同时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及多样化,以增进食欲。多食用富含维生素的新鲜蔬菜、水果,如西红柿、苹果等。化疗期间患者饮水保证在2000~3000ml/d以上。 ⑤ 心理干预。经常巡视患者,与其交谈,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口腔情况,有无口臭,及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减轻其烦躁焦虑情绪,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积极配合化疗。
1.2.3评价标准 口臭、 口腔粘膜出现潮红、肿胀、疼痛、溃疡、糜烂等可诊断为口腔炎,[1]评价时间为2-14天,包括出院后随访。
1.2.4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两组患者围化疗期口腔炎及相关症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下表,由表可见通过护理干预,化疗患者口腔炎发生率明显降低。
表 两组患者口腔炎及相关症状发生比较 例(﹪)
X2=11.38 P<0.01
3 讨论
3.1癌症患者口腔炎发生的相关因素
临床观察发现癌症化疗患者口腔炎发生的相关因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1〉病人的自身因素:患者化疗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罹患血液疾病、营养状况差、年龄小、患有口干症、肾及肝功能不良、治疗前及治疗中的口腔卫生欠佳或白细胞及血小板不足,都可能在接受药物后发生严重的口腔炎[3]。〈2〉药物的副作用化疗药物的直接损伤,因药物影响基底细胞的再生能力,破坏DNA修复功能,造成上皮萎缩,进而引起炎症反应,组织受到破坏[4]。易引起口腔炎的药物,包括:柔红霉素,阿霉素,表阿霉素,5-氟尿嘧啶,甲氨喋呤,博莱霉素及紫杉醇类的药物,通常剂量越高发生的概率及严重性则越高;长期或滥用抗生素造成口腔正常菌群失调;〈3〉饮食因素。化疗后患者饮水、进食减少,口腔自洁作用减弱,口腔寄生的正常菌群大量繁殖,破坏口腔内环境,可致口腔溃疡[5]。
3.2 综合 护理干预的作用。
由表2可见,观察组患者不仅口腔炎发生率降低,严重症状明显减少。二组患者口腔炎相关症状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具体分析如下:通过化疗前的健康宣教,使患者认识到口腔炎发生的原因、后果、以及预防口腔炎的重要性,自觉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口腔清洁。由表可见,观察组患者口腔炎发生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有高度差异性。同时护士指导干预患者进食高蛋白质、富含维生素C、易消化食物,加强营养、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提高免疫功能;多饮水、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可促进化疗药物代谢产物的排泄,减轻药物对机体的不良反应。监测口腔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漱口液,加强口腔护理,能动态观察疗效,有效预防口腔炎及控制其进展,减轻病人的痛苦,促进溃疡的愈合。本研究表明,观察组干预后口腔炎发生率明显减少,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 小结
经过护理干预,患者口腔炎及其相关症状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但仍有部分患者发生、出现口臭、口腔粘膜潮红、红肿、疼痛、口腔溃疡、糜烂、引起病人的不适,个别需要应用少量麻醉药以止痛。我们应该进一步观察,改善预防措施,减轻口腔炎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王哲海,孔莉,于金明,肿瘤化疗不良反应与对策〔J〕.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84-86.
[2] Clark PL,Slevin ML.Allfumol mouthwashes and 5-fluorouracil in-duced.oral toxicit〔J〕Eur J surg oncol,1985.11(3):267-268
[3] 陈敏钧,癌症治疗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0.82
[4] 陈敏钧,癌症治疗护理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0.82
[5] Mistuhashi H,Suemaru K,Li HJ,et al.Evaluation of topical external medicine for 5-fluoruracil-induced oral mucositis in hamsters〔J〕.Eur Jpharmacol,2006,551(1-3):152
癌症化疗患者便秘护理 第3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37例住院癌症晚期患者, 男21例, 女16例, 年龄45岁~80岁。食管癌9例, 肺癌7例, 宫颈癌7例, 鼻咽癌3例, 胃癌3例, 肠癌2例, 卵巢癌2例, 淋巴瘤2例, 肝癌1例, 脑胶质细胞瘤1例。有13例发生便秘, 通过护理解除便秘, 其余经有效的护理未发生便秘。
2 诊断标准
采用罗马Ⅱ便秘诊断标准[1]: (1) 排便费力 (超过1/4时间) ; (2) 粪便干结或呈羊粪样; (3) 粪便未排尽感觉 (超过1/4时间) ; (4) 肛门直肠有梗阻或堵塞感 (超过1/4时间) ; (5) 要用人工手法帮助排便, 如手指掏挖或用按压肛周或会阴 (超过1/4时间) ; (6) 每周排便少于3次。有两种以上情况诊断为便秘。
3 原因分析
3.1 精神因素
癌症晚期患者大多对生活失去信心, 看不到希望, 多数患者会出现恐惧、焦虑、紧张等心理反应。精神紧张, 担心自己成为家人的负担, 从而引起交感神经兴奋, 迷走神经抑制, 导致胃肠蠕动减弱, 引起便秘。
3.2 饮食习惯改变
住院期间由于治疗影响进食时间, 食物不可口影响进食量, 不能及时饮水, 吃到蔬菜、水果等。多数患者活动有限导致代谢降低, 肠蠕动减弱, 消化功能也随之降低, 引起便秘。
3.3 化疗药物的应用
长期使用碱类化疗药物由于具有神经系统毒性可引起便秘, 癌症患者化疗期间几乎均应用止吐药物, 止吐药物也极易引发便秘。
3.4 止痛药物的应用
疼痛是癌症晚期患者最常见伴随症状, 目前吗啡类药物被推荐为癌痛第三阶梯治疗的标准用药, 被临床广泛应用, 但此类药物突出的不良反应为癌症晚期患者便秘, 发生率为90%~100%.其发病机制:阿片类药物的中枢抑制作用, 导致排便反射不敏感;吗啡对胃肠道阿片类化学受体触发区域的直接作用, 使得胃肠蠕动高张力性延迟, 导致胃肠蠕动减弱, 排空时间延长;胃肠道腺体分泌减少, 从而使粪便干结难以排出。
3.5 运动量减少
癌症晚期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贫血。由于疲乏无力、疼痛导致患者卧床, 活动减少, 使肠蠕动减弱, 引起便秘。
4 预防措施
4.1 心理护理
癌症晚期患者心理上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而且环境陌生, 人际关系生疏, 常有焦虑、恐惧、紧张等情绪。因此护士应细心观察, 了解患者心理状况, 热情介绍住院环境, 消除其恐惧感、陌生感, 使患者树立起生活的勇气、战胜疾病的信心。经常巡视患者, 与其交流, 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及大便情况, 及时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帮助患者改善应对行为, 减轻烦躁焦虑情绪,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积极配合治疗。
4.2 饮食护理
了解患者的饮食习惯, 尽量给予满足, 饮食调配是治疗便秘的最佳方法, 患者也最容易接受, 所以应嘱患者合理及规律饮食。鼓励患者多饮水, 每日晨起后喝1杯白开水或蜂蜜水, 润滑肠道, 刺激肠蠕动, 最好每天饮水2 000~3 000 m L.主食提倡粗粮与细粮合理搭配, 高纤维素饮食是保持肠道功能正常的关键因素之一, 纤维素吸收水分后增加粪便量, 刺激肠壁感受器产生便意及排便反射, 如:粗粮、带皮水果、新鲜蔬菜等。另外, 需适当增加脂肪, 脂肪有润肠的作用, 脂肪酸可促进肠蠕动, 有利于排便, 但不宜过多, 每天应不超过100 g.
4.3 功能锻炼
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 特别是适当的有氧锻炼, 不仅可增强体质, 增加肠蠕动, 促进排便, 还有助于促进食欲。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为其制订相应的锻炼计划, 如:跑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卧床患者应指导其行腹部按摩:仰卧, 全身放松, 可主动或被动操作, 将一手掌放在肚脐正上方, 拇指及四指指腹从右至左沿结肠走向按摩以促进肠蠕动。
4.4 指导患者定时排便
指导患者在早晨或清晨起床后无论有无便意, 都应用力做排便动作, 反复多次。在模拟排便过程中, 应将双手在腹部做咳嗽动作, 以增加腹压, 促进排便, 同时要集中精力, 不要阅读报刊,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4.5 疼痛护理
疼痛是癌症晚期患者精神紧张的重要因素之一, 极易导致便秘。认真分析疼痛的原因, 及时做好健康教育, 可以让患者听喜欢的音乐或者广播等, 还可以让患者看一些笑话、幽默小说分散注意力, 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疼痛缓解了, 患者才会有意识排便, 不会延长排便时间。
4.6 解除便秘的措施
必要时给患者使用开塞露纳肛, 也可服用缓泻剂或中药, 如:乳果糖、番泻叶等, 或者灌肠。如果患者不能排出干硬大便时, 护士则戴上涂有润滑剂的手套, 用右食指轻轻插入肛门, 掏出大便。
总之, 癌症晚期患者便秘由多种原因引起, 亲人的关心对患者至关重要。指导家属要积极配合医护人员, 给患者以安慰、鼓励和支持, 使患者从精神上摆脱对癌症的恐惧, 增加对生活的希望。因此, 护理人员必须做好心理护理, 饮食指导, 重视健康教育, 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配合, 只有这样才能有效缓解便秘, 提高癌症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生姜,癌症患者的化疗助手等 第4篇
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它含有挥发性姜油酮和姜油酚,具有活血、祛寒、除湿、发汗等功能,此外还有健胃止呕、驱腥臭、消水肿之功效。接受化疗的癌症患者,由于发生条件反射性呕吐,健康受到严重损害。
可以用姜来支持、调理癌症患者的饮食:上午化疗前不强制患者进食,让其口含一片薄姜,利用鲜姜止呕和温中散寒的作用。下午趁化疗药物的毒性高潮期已过,分多次、少量进餐,以保证患者获得足够的热量和营养补充。如此可以减少患者的呕吐,增加饮食,从而增强免疫功能。
安全筷子不安全
到饭店或者大排挡吃饭,多数人为了卫生安全,会选择一次性筷子。但这种一次性筷子不但浪费资源,而且并不安全。
有些来路不明的一次性筷子闻起来有一股刺鼻的怪味,筷身窄细,木质疏松,但颜色倒是雪白的,看上去很“安全”。然而,外表洁净的筷子很可能是用有毒的二氧化硫“美容”过的。这些价廉质差的筷子不仅质地值得怀疑,而且“美容”用的二氧化硫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进餐时,筷子上残留的二氧化硫会导致咳嗽、哮喘等疾病,其危害远大于消过毒的非一次性餐具。如果非要使用一次性筷子,建议用水洗洗再用。
吃出美白牙齿
阳光般灿烂的笑容配一口健康洁白的牙齿,是每个人的梦想。因此,很多人到医院洗牙,并使用各种牙齿的美白产品。其实,许多食物也能帮助您对抗蛀牙,强化牙齿珐琅质,还能消除恼人的坏口气,让你吃出洁白健康的牙齿。
芹菜的粗纤维可以扫去牙齿上的食物残渣;乳酪可以避免口腔处于有利细菌活动的酸性环境,还能够增加齿面的钙质;绿茶可以抗酸防蛀,还能除去难闻的口气;洋葱能杀死多种细菌,防止蛀牙;香菇所含的香菇多醣体可以抑制牙菌斑。
内力驱蚊可补维生素B
秋天到了,秋蚊子的“功力”也更加了得,酷夏时节省的体力在入冬前全力冲锋。
人体血液中的氨基酸和乳酸结合,会生成一种复合氨基酸混合体,能和汗液中略带甜味的胺结合,生成三甲胺,这种三甲胺的气味有强烈的诱蚊作用。热天,孩子比较好动,三甲胺生成得多,而胖人、肺活量大的男性呼出的二氧化碳浓度高,易被蚊子“盯梢”,女性在月经期间性激素分泌多,也比较招蚊子。
癌症化疗患者便秘护理 第5篇
1 化疗前期护理
1.1 作好护理评估
当病人被确定需化疗时, 化疗之前护理人员应对病人的性别、年龄、心理状态、体质状况及疾病史作初步的分析评估。一般来讲, 男性病人较女性病人少发生恶心呕吐, 这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 女性病人较易产生紧张、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从而降低了机体对恶心呕吐的耐受力, 尤其是曾有妊娠剧吐的病人化疗时较易恶心呕吐。老年患者呕吐率高, 这是因为老年人胃蠕动和食管下段括约肌紧张度减低, 胃排空慢, 胃内残留量增加, 胃内压增高所致[1]。另外, 体质虚弱和前次化疗后恢复欠佳以及有胃肠疾病的病人均较易发生呕吐。因此, 针对情绪化的女病人应尽可能住单独病房或安排在安静、舒适的小病房内, 以减少同病室其他病友相互影响, 加重症状。
1.2 了解化疗经历
护理人员对病人是初次化疗还是曾经接受过化疗、所用过的化疗方案、化疗后胃肠道反应情况、恶心呕吐发生的频率、持续时间、严重程度及用过何种止吐药等均应具体了解。通常在化疗中曾经有恶心呕吐经历的病人, 对当时机体产生强烈的不适感受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化疗未开始前已有恶心呕吐前期症状而畏惧化疗。而初次接受化疗病人此症状较少出现。所以, 对曾经接受过化疗的病人, 要及时地进行心理护理, 让患者知道化疗的必要性、治疗原理和化疗期间的止吐治疗方案, 以缓减患者对化疗的恐惧紧张情绪, 从思想上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熟悉化疗方案
不同化疗方案、不同剂量、导致病人呕吐的程度也不相同。联合化疗与单一化疗、大剂量与小剂量、高度致吐药与低度致吐药相比较, 前者较后者更易发生恶心呕吐。化疗药致吐是由于药物刺激脑部呕吐中枢, 产生5-羟色胺、多巴胺等致吐神经递质而导致呕吐。其次, 化疗药引起的胃畅道反应刺激髓质的呕吐中枢也可引发呕吐。临床上联合化疗方案中:铂类药物、大剂量阿糖胞苷、柔红霉素、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等, 病人的呕吐症状均较明显, 因此, 护理人员应根据拟用的化疗方案的胃肠道反应程度和患者的个体情况采取针对性个体化护理。
1.4 掌握心理护理
本人在2007年1月~2008年10月对我院肿瘤科所收住院接受化疗的部分癌症病人1000例进行了分组临床观察病人的恶心呕吐情况, 每组500人, 甲组只进行常规的药物止吐治疗, 乙组除常规的药物止吐外、根据病人及所用化疗药物的情况给予适当的心理护理。结果, 甲组恶心呕吐的有160人、有效止吐率为68%;乙组恶心呕吐的有40人、有效止吐率为92%。可见, 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 可大大减少化疗病人恶心呕吐的发生, 因此本人认为如何应用心理护理对策是防治恶心肿瘤病人恶心呕吐的关键。所以我们应针对不同的病人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对首次接受化疗的病人, 护理人员应解释化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 使病人了解有关知识, 但不必过于强调对待恶心呕吐的方法处理, 以免人为造成病人紧张心理, 产生不良效果。曾经化疗但呕吐较剧烈的病人, 往往在未化疗前已经产生了恐惧心理, 这时护理人员应做好心理疏导, 帮助病人分析致吐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初次复发的病人再次接受化疗时, 会对化疗药物治疗疾病信心不足, 护士要帮助病人正确认识和对待化疗, 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多次复发的病人情绪相当不稳定, 化疗方案也可能会改变, 护士应告诉患者, 稳定的情绪可增加机体对化疗的耐受力, 使其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 早日恢复身体健康可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
1.5 适当饮食指导
化疗药物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 对正常细胞同样有杀伤作用。因此, 化疗后对机体的损害是较大, 病人在接受化疗前可适当的补充营养, 鼓励多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食物, 选择适合病人口味、注意色香味的搭配, 避免油腻、辛辣的食物。为化疗打下较好的身体基础。
2 化疗期间护理
2.1 创造良好环境
保持病室内的整洁安静, 为病人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对一些爱好音乐的病人, 化疗时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 病人听音乐时植物神经兴奋性下降, 会影响病人的生理、心理及情感反应, 可分散注意力, 减轻化疗中的恶心呕吐。同时要减少各种不良的刺激如:污物、药物、气味等, 尤其是与化疗药稀释后的颜色相同的食物, 应尽量避免, 以防产生不良的条件反射。护士在施行化疗时, 要态度和蔼、语言恰当、操作规范、准确无误。当病人出现呕吐时, 要给予安慰, 协助病人坐起, 呕吐后帮助患者用温水漱口, 及时清理呕吐物。
2.2 掌握用药时间
在睡眠中给药可预防化疗所致的呕吐[2]。这是因为胃酸分泌随迷走神经的控制而周期性变化, 睡眠时胃肠蠕动慢, 肛门括约肌反射改变, 吞咽活动弱, 唾液分泌近乎于停止, 所以睡眠中呕吐反射会减弱。因此对呕吐频繁者可采取午睡时给药。静脉化疗于餐后3~4h用药较适宜, 此时胃充盈度小, 胃内压力低, 发生呕吐症状少。
2.3 正确使用止吐药
目前癌症病人化疗最有效控制恶心呕吐的方法是使用止吐剂, 止吐剂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作用于致吐的神经递质结合点, 使其拮抗机体的神经受体对细胞毒性化疗药的反应, 从而抑制呕吐。临床上常用的止吐药物有:恩丹西酮、格拉司琼、胃复安等。格拉司琼是通过拮抗中枢化学感受区及外周迷走神经末梢的5-HT3受体, 从而抑制恶心呕吐的发生。它能有效的预防急性呕吐, 静脉推注后30min产生作用, 此时应注意止吐药起效后方可用化疗药。胃复安也是临床常用的止吐药, 效果不如格拉司琼, 且反复多次应用易发生锥体外系症状和直立性低血压。
2.4 饮食清淡少量
化疗时恶心呕吐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 抑制消化腺分泌和胃肠平滑肌的蠕动, 直接抑制了消化机能, 这时患者常无进食的生理和心理要求, 护士不必强求病人多进食, 饮食给予流质或半流质如:稀饭、清汤、等, 少量多餐。并根据病人进食和呕吐的情况给予适当补充水分如:果汁、糖水、盐水等。
2.5 观察药物付反应
化疗药引起恶心呕吐时常伴有唾液分泌增加、心动过速、出冷汗、头晕眼花等症状, 剧烈呕吐可导致嘴唇干燥、唾液粘稠、尿色暗黄、极度口渴等脱水症状。同时止吐药也会产生头痛、嗜睡、肌肉强直等副作用。因此用药期间护理人员应严密观察上述症状, 做好详细记录, 对症状严重者应汇报医生, 以便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对脱水病人要注意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硷平衡。
3 化疗后期护理
通常化疗一疗程结束后, 恶心呕吐症状也随之消失。但也有个别病人恶心呕吐会延迟发生在化疗后24h, 甚至持续几天。因此护士仍应关心病人, 多与病人交谈, 劝其适当起床活动, 摆脱化疗时不适的阴影, 使机体在化疗后能尽快的康复。
参考文献
[1]沈蓉蓉.胃充盈对化疗致吐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 1997.32 (7) :376
癌症化疗患者便秘护理 第6篇
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 我科共收治肿瘤化疗患者327例, 男186例, 女141例, 平均年龄56岁。发生便秘l97例, 男95例, 女102例。急性便秘l54例, 习惯性便秘43例。
2 患者便秘原因分析
(1) 饮食不当:均衡饮食与足量的液体是维持正常排便的重要条件。化疗患者因食欲差、害怕呕吐等原因, 进食过少, 食物残渣不能对肠道产生有效刺激, 致使粪便在肠腔停留时间过长, 水分吸收多, 导致干结。呕吐失水、饮水量少, 使肠腔内缺乏足够软化粪便的水分, 引起便秘。 (2) 运动量不足:肿瘤患者因乏力、卧床时间过长、持续输液等原因, 运动量不够, 使肠腔血液循环减少, 肠蠕动减弱, 易致便秘。 (3) 药物副作用:临床常用化疗止吐药, 如康泉、格拉司琼等皆选择性抑制5-羟色胺受体, 使肠蠕动减弱;止痛药物使肌肉松驰, 导致肠蠕动抑制;化疗药物如长春新碱类可引起肠麻痹, 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药物性便秘发生。 (4) 精神、环境因素:肿瘤患者精神紧张、焦虑以及排便环境的改变, 是便秘常见诱因。
3 护理评估
了解患者饮食情况、运动量是否足够、目前治疗及便秘发生时间长短。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病室环境等因素。结果:197例观察治疗的患者根据原因进行护理和治疗, 全部治愈。
4 护理对策
4.1 化疗宣教
化疗前详细向患者介绍化疗药物的名称、用法、作用、不良反应及防护措施, 使患者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配合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以减轻化疗反应, 使其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积极配合治疗。为了减少药源性便秘的发生, 还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观察和了解, 掌握其用药的种类、剂量, 同时询问既往排便习惯, 因人而异地进行指导及护理。
4.2 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因肠集团蠕动一般在餐后较集中, 可指导患者每日早餐后按时排便, 即使无便意也要坚持定时去蹲厕10~20min, 训练排便, 建立条件反射, 日久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1]。指导患者在早晨起床后无论有无便意, 都应用力做排便动作, 反复多次, 在模拟排便过程中, 应将双手压在腹部, 做咳嗽动作, 以增加腹压, 促进排便;同时要集中精力, 不阅读报纸或做其他事情,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4.3 饮食护理
提供安静、整洁的进食环境, 进餐时问安排在化疗前2~3h, 延长给药与进餐时间问隔, 减少化疗药物致吐作用。根据患者的口味, 提供清淡可口、营养丰富的食物。忌食油炸、煎炒、辛辣刺激食物;不饮浓茶、咖啡。食物中保证足够的纤维素, 例如芹菜、菠菜、萝卜、丝瓜等:水果有香蕉、柿子、西红柿等。指导患者进清淡易消化饮食, 少食多餐, 同时增加食物花样, 以增进患者食欲。多食用富含维生素A、C、E的新鲜蔬菜、水果及含有粗纤维的糙米、豆类等食物, 以增加肠蠕动。适当进食有润肠通便作用的食物, 如蜂蜜、芝麻、核桃等, 鼓励多饮水, 化疗患者饮水保证在2000~3000m L/d以上, 特别是每日清晨空腹饮凉水或温开水一杯。
4.4 足量的水分摄入
鼓励患者每日饮水l500~2000m L, 约6~8杯, 以保证肠腔内足够软化粪便的水分。另外多饮水可促进排尿, 减少化疗药物肾损害。推荐饮品蜂蜜水, 既可提供营养成分, 又起到预防便秘的作用。胃肠道反应重者, 可静脉补充液体。
4.5 观察药物副反应
对于化疗后消化道反应不明显者, 少用或不用5-羟色胺受体抑制类止吐药, 可用胃肠动力药替代。疼痛患者使用止痛药, 应严格遵循三级阶梯止痛法, 减少药物性便秘发生。
4.6 合理使用缓泻剂
化疗后便秘多为急性便秘, 首选开塞露肛注, 因该制剂使用方便, 且无副作用。成人每次10~20m L缓慢注肛, 抬高臀部保留5~10min再排便即可。效果不佳者, 可选用果导、番泻叶等口服缓泻药, 宜睡前给药, 排便时间一般在晨间5至6时, 符合生理需求, 不影响患者休息。但此类药物个体差异大, 应从小剂量开始, 以免引起腹泻。另外口服缓泻药不宜长期服用, 防止形成药物依赖。
4.7 灌肠或人工排便
灌肠或人工排便均会使患者不适, 并有粘膜损伤、出血的危险, 应注意掌握适应证。肛管、直肠肿瘤及血小板低于50×109/L者, 禁用此类方法。操作中要注意动作轻柔, 观察患者有无面色改变、呼吸困难、腹痛等不适。
4.8 心理护理
减轻肿瘤患者的焦虑、精神紧张及烦躁不安, 避免引起精神性便必。可采取听音乐、聊天等方法, 减轻患者心理压力。
参考文献
癌症化疗患者便秘护理 第7篇
癌症患者化疗期不良心理反应
恐惧:由于化疗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反应, 因此, 癌症患者化疗前就会开始出现恐惧不安、紧张焦虑、失眠等状况。大多数患者会担心化疗会造成毛发脱落、皮肤变黑、颜面浮肿等;甚至还有部分患者担心化疗带来的生殖系统损害, 造成婚姻不协调等[4,5]。
焦虑:焦虑也是癌症患者化疗前常出现的一种心理反应, 会担心化疗给身体带来的各种不适, 以及经济负担等方面的顾虑。根据不同原因, 化疗患者的焦虑主要可分为以下3类[6,7]:1期待性焦虑:发生在化疗前的焦虑;2分离性焦虑:发生在化疗过程中, 是由于脱离所熟悉的环境和亲人而引发的紧张情绪;3阉割性焦虑:发生在化疗过程中, 感觉到自我完整性受到破坏或威胁。
抑郁:绝大多数癌症患者都存在抑郁, 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原因主要是肿瘤诊断以及相关治疗措施, 如激素、干扰素或其他化疗药物治疗有关的情绪紧张等。化疗期间常出现情绪低落、极度伤感、沉默寡言、烦躁、失眠、无助无望, 严重者还会出现自杀倾向等。
厌食、恶心呕吐、疲乏和疼痛:研究表明, 并非所有的化疗不良反应都是化疗药物引起的, 有时候是患者的心理因素所导致的。许多患者在准备化疗前就会条件反射性地出现厌食、恶心呕吐等症状, 癌症患者的严重心理负担也会加重躯体症状。
癌症化疗期患者人文关怀的具体方法
医护人员应对癌症患者加强科普知识教育, 帮助患者对自身疾病形成正确的认识, 面对疾病。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 让患者认识到癌症虽然是一种严重疾病, 但是患有癌症并非等同于死亡, 有些癌症是能够治愈的;即使对于一些不能治愈的恶性肿瘤, 也可以通过医学手段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帮助患者树立对自身疾病的正确认识, 减轻其思想负担, 增强其社会适应能力;提前告知患者化疗过程中的各种可能的不良反应, 让患者提前有思想准备;向患者讲述化疗的一些成功病例, 使患者获得信息支持, 消除负面情绪, 转变错误认知, 有利于提高癌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8]。
医护人员还应该耐心地倾听患者的诉求, 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 以正确地引导其走出负性情绪。患者在化疗的过程中需要承受极大的痛苦和忧虑, 所有, 有些患者可能会表现出烦躁、抑郁、绝望等消极情绪, 甚至会有一些攻击性。这些负面心理因素均不利于化疗的效果, 因此, 医护人员应耐心倾听患者的叙述, 并通过一些方式帮助患者及时宣泄不良情绪, 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对患者实施一些行为训练指导, 以缓解其躯体症状。帮助患者学会一定的行为训练方法, 如直观想象力被动松弛、渐进性的肌肉松弛、肌电反馈、全身性的脱敏感及认知转移等。研究表明, 行为疗法能够有效缓解减轻心理应急, 减轻各类躯体并发症的发生率, 缓解一些侵入性医学治疗带来的焦虑情绪, 能够减少条件反射性非药物性恶心、呕吐等症状。另外的一些相关研究表明, 音乐治疗以及超觉静思等也能够帮助患者放松心情, 缓解躯体症状, 特别是晚期肿瘤患者的疼痛, 疗效十分明显。
根据患者的不同特点制定个体化方案, 以提高人文关怀的效果。如果患者的文化程度不高, 医护人员在与其交谈时应该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避免一些生涩的专业术语或者其他容易产生歧义的用语;对于丧偶的癌症患者, 就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怀和陪护;对于一些经济困难的患者, 应与主治医师及时沟通说明, 避免不必要的检查, 选用较低廉的药物;一些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出现了一系列外貌及身体的变化, 不愿跟人接触, 对于这类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先让其与同类患者交流, 帮助他们逐渐重新融入社会生活中。在诊治和护理化疗癌症患者时, 更加强调医护人员的自身人文素养和医疗技术水平, 在治疗操作的过程中要轻快熟练, 以减轻患者的痛苦。
参考文献
[1]王长梅, 孙晓静.癌症化疗患者心理障碍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病案, 2005, 6 (5) :49-50.
[2]李杰, 王正霞, 陈爱民.心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影响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 (4) :11-12.
[3]徐宝华.沟通技巧在治疗、护理晚期肝癌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1, 24 (2) :204-205.
[4]张炜.人文关怀护理对癌症化疗患者心理的改善作用[J].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0, 22 (5) :403-404.
[5]冯冼.舒适护理在癌症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 2009, 9 (19) :19-20.
[6]王开新.癌症化疗患者健康教育的实施与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 2003, 9 (8) :79-80.
[7]吴美华, 吴艳云, 陈秀英, 等.癌症化疗患者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调查与护理对策[J].福建医药杂志, 2004, 13 (6) :98-99.
癌症化疗患者便秘护理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6月化疗患者化疗前后使用止呕药的患者共40例, 男17例, 女23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0例患者, 年龄最大76岁, 最小20岁, 平均 (44±8) 岁, 其中乳腺癌6例。对照组20例患者, 年龄最大67岁, 最小36岁, 平均 (41±8) 岁。两组患者病理诊断明确病情稳定, 且患者的化疗方案运用的止呕药物相同, 对照组便秘多发生在用药后3~5 d, 同时伴有腹胀。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接受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平时排便次数、量以及形状、时间、饮食习惯、饮水量等。试验组患者在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 在使用止呕药与化疗前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方案的解析, 得到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同意, 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饮食的健康宣教, 改善患者的生活习惯与排便的习惯。健康宣教的形式以集体小讲课和个别指导为主, 并进行问卷调查。
1.2.1 饮食护理
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饮食的健康教育, 告知应多食新鲜蔬菜、水果、豆类与谷类等食物, 化疗期间鼓励患者饮水2 000~3 000 ml/d, 每天清晨空腹饮凉开水或温开水1杯, 病情允许时饮蜂蜜水1杯。患者在使用化疗药物前、用药中、用药后可饮用酸奶, 因其含有双岐杆菌可促进消化帮助吸收[2]。化疗患者应尽量以进食高纤高营养易消化的食物为主。纤维含量丰富的食物有玉米、红薯、白菜、苹果、番石榴等, 根据患者喜好制订食谱。
1.2.2 行为干预
1.2.2. 1 排便干预
规定患者每天按时入厕, 培养定期排便习惯。向患者解释进行排便训练的重要性以及出现便秘的后果, 以取得患者的配合, 与患者共同制订排便表, 登记每次排便量、排便方式和时间, 叮嘱患者注意保持肛周皮肤的清洁与干燥。
1.2.2.2运动干预
根据患者的病情与兴趣爱好, 制订运动方案, 鼓励患者进行运动并告知其重要性。患者每天早晚可进行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跳慢舞等, 早晚各1次, 每次30 min, 身体微出汗即可, 既达到锻炼的目的, 又可促进胃肠的蠕动, 帮助患者促进消化, 加快大便的排出[3]。
1.2.2. 3 环境准备
给患者准备独处的空间, 不随便催促, 给予充足的时间使其放松心情排便。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 协助患者在床边或入厕排便, 厕所应按装扶手, 以便患者扶撑;若需在床上排便的患者可将床头抬高, 选择合适的便器, 使用床帘或屏风遮挡。
1.2.2. 4 腹部按摩
教会患者腹部按摩减腹操, 不仅能增强肠蠕动能解决便秘问题, 长期坚持, 还可减少腹部脂肪。按摩腹部的方法: (1) 平躺于床上, 臂部下垫枕头。全身自然放松, 将双手重叠在肚脐上, 先按顺时针方向按摩100次, 然后再逆时针方向按摩100次。按时力度适中, 早晚各1次; (2) 平躺于床上, 两拇指重叠按压腹部, 轻重程度以不感觉痛为宜;按压时间自行掌握, 早晚各1次; (3) 侧卧, 全身放松。一只手支撑头部, 另一只手放在腰腹部做按压式推动, 重复数次, 又换另一侧。
1.2.3 心理护理
患者入院时均给予相应的住院评估, 其中包括病情、生命体征、生活习惯及其心理情况。及时采集患者的病情信息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 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减轻因环境改变而引起的不安情绪, 使其保持良好的心态配合治疗。患者住院期间对疾病的恐惧和对预后没有信心, 易产生悲观的情绪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因此在病房内应设立宣传栏或发放宣传手册, 介绍相关疾病的治疗和成功病例, 减轻患者的恐惧和焦虑;介绍病友认识, 使其多交流, 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每周举行健康讲座为患者解答疑问, 为患者营造一种安全舒适的治疗氛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预防便秘效果显示, 试验组患者发生便秘的患者有4例 (20.0%) , 对照组患者发生便秘的患者有12例 (60.0%) , 试验组患者便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3.04, P<0.01) 。
3 讨论
便秘指排便次数减少、无规律性、粪便干燥、坚硬、不易排出等, 常伴有头痛、腹痛、腹胀、消化不良、食欲缺乏、疲乏无力等症状, 使患者的身心受到较大影响, 且导致肿瘤患者的化疗无法顺利完成, 严重影响其生存质量。我院运用心理、饮食、行为等护理干预措施, 避免了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出现严重的呕吐等胃肠道反应, 对于止呕药物加大剂量使用时而导致便秘的发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长期化疗使用止吐剂, 易发生便秘, 饮食、腹部按摩、运动及心理等需长期坚持, 虽然这些非药物疗法方法简单, 但无任何不良反应, 可有效预防便秘, 减少便秘所引起的并发症。在护理过程中使患者体会到护士和家属的关心与照顾, 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干预的实施, 有利于患者身体的康复, 同时促进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了解, 改善护患关系。
摘要:目的 评价癌症化疗患者应用止吐剂所致便秘的护理干预有效性。方法 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试验组患者给予临床治疗和心理、饮食、行为等方面的护理干预措施, 观察两组患者的排便情况。结果 实施护理干预后, 试验组患者预防便秘效果优于对照组 (P<0.01) 。结论 癌症患者在使用止呕药物前、用药中、用药后实施心理、饮食、行为等护理干预, 可有效预防、减轻便秘、减轻腹胀、减少患者的痛苦, 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化疗,止吐药物,便秘,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吴云益.中医药治疗老年性便秘近况[J].中国肛肠疾病杂志, 1999, 19 (1) :25-27.
[2]朱美玉, 陶敏, 鲁汉英, 等.膳食疗法治疗肿瘤病人便秘的临床观察[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6) :415-417.
癌症患者如何应对放化疗的不良反应 第9篇
在临床上,癌症患者的病情若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就要进行放疗和化疗。但在进行放化疗期间,患者常会出现消化道不适、贫血、口干口渴、皮肤瘙痒及静脉发炎等难以忍受的不良反应。对此,专家认为。癌症患者在进行放化疗期间若出现了这些不良反应,完全可以通过中药内服外敷、耳穴压豆等中医疗法进行调治。那么,哪些中医疗法可缓解放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呢?
1.耳穴压豆法可减轻放化疗引起的消化道不适
放化疗对人体内生长活跃、增长速度快的细胞有很强的杀伤力。除癌细胞以外,人体消化道黏膜细胞的增长速度也较快,所以它也会受到放化疗的影响。因此,癌症患者在进行放化疗期间常可出现恶心、呕吐、便秘、口腔黏膜溃疡等消化道内的不良反应。在出现此类不良反应后,癌症患者除了可常规使用昂丹司琼等止呕药进行对症治疗以外,还可采取耳穴压豆法进行调治。耳穴压豆法的操作方法是:将表面光滑、近似圆球状或椭圆状的王不留行籽或小绿豆贴在面积为0.6×0.6厘米的小块胶布中央。然后,将此胶布的中央对准一个耳穴(可选用脾、胃、食道、大肠、肾上腺等耳穴)用力贴紧并持续按压1~2分钟,直至耳朵感到酸、麻、胀或发热为止,可每天按压数次,连续治疗5~7天为一个疗程。临床实践证实,使用耳穴压豆法治疗由放化疗引起的消化道不适不仅效果良好、起效迅速,而且具有操作简便、患者耐受性高的优点。
2.服用鲫鱼升白汤可减轻放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
在人体内,骨髓细胞也属于增生较快的细胞之一。故癌症患者在进行放化疗期间,其体内的骨髓细胞常可受到严重的破坏,从而可出现疲倦乏力、感染发热、慢性出血等“骨髓抑制”的症状。在进行放化疗期间,各类癌症患者均易发生骨髓抑制,而且随着疗程的延长,发生这种不良反应的几率可逐渐增大,症状也可逐渐加重。在发生骨髓抑制后,癌症患者的治疗进程和生活质量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甚至会有生命危险。中医认为,骨髓抑制应属于“脾肾亏虚”的范畴。此类患者可使用鲫鱼升白汤进行辅助治疗。鲫鱼升白汤的制法是:取鲫鱼3条、黄芪20克、陈皮、枸杞、女贞子、当归、党参各10克、砂仁6克。将鲫鱼杀死,去除鳞杂及内脏。将上述药物用纱布包裹起来,与鲫鱼一起入锅加适量的清水煎煮一个小时即成,可每日服一剂,分2次服完,连续用药2周为一个疗程,一般用药2个疗程即可取得很好的效果。此方具有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促进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成及抗癌的功效。
3.服用养阴汤可防治由放疗引起的干燥综合征
癌症患者在进行放疗(尤其是头颈部及胸部恶性肿瘤放疗)期间,常可出现皮肤干燥瘙痒、口干口渴、饮食无味、食物稍干硬就难以吞咽等干燥综合征的表现。干燥综合征不仅可降低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容易使患者对放疗的效果产生怀疑,甚至放弃治疗。中医认为,放疗引起的“干燥综合征”应属于“火邪”、“热毒”的范畴,可使用养阴汤等益气养阴类中药方剂进行调治。养阴汤的制作方法是:取山楂、太子参、白芍、沙参各30克,桑白皮、银柴胡、玄参、麦冬、当归、五味子各10克,甘草6克(实际用药量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强弱及临床表现而进行增减)。将上述药物一起用水煎煮后去渣取汁(所得的药汁应为400毫升左右),每日服一剂,在早饭及晚饭后2个小时(即半空腹状态时)服用。
4.外敷如意金黄散可防治化疗引起的静脉炎
癌症化疗患者便秘护理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笔者所在科行放化疗期间, 根据抗癌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 (WHO标准) [4], 确定为Ⅳ度骨髓抑制的51例患者, 按发生骨髓抑制时间顺序排号, 单号为试验组, 26例, 双号为对照组, 25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种、基础疾病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及护理
两组患者均按医嘱给予升血细胞、抗感染治疗, 静脉补充营养, 加强基础护理, 常规给予房间紫外线消毒2次/d, 30 min/次, 每天更换床上用品, 用含氯消毒剂擦床单元, 拖地。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试验组由1名管床责任护士全程负责, 加强心理疏导, 配合饮食调理, 给予家属必要的指导, 试验组具体护理方法如下。
1.2.1 加强心理疏导
癌症患者自确诊之日起对治疗就抱着一种希望, 放化疗后的身体不适, 很容易对治疗效果产生怀疑, 特别是Ⅳ度骨髓抑制后免疫功能受到严重损害, 并引发一系列临床症状及心理的不良反应, 患者会以为是病情加重, 很容易产生压抑、孤独、沮丧的情绪。责任护士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况, 有针对性的做好心理干预, 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充分发挥心理护理在治疗中的作用, 因此要尽可能多与患者交谈, 及时向患者解释病情变化, 疏散患者的心理症结, 鼓励患者说出心理的疑问。有报告称:护理干预对癌因性疲乏有积极的作用[5], 在严重粒细胞减少阶段, 患者会感到全身乏力, 懒言少动, 一部分患者应用升血细胞药物后因药物刺激骨髓造血系统出现肌肉、关节酸痛等不适, 责任护士要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动向, 及时做好解释、疏导工作, 尽快解除患者的心理郁结, 让患者既明白潜在的危险又不至于过度的恐惧, 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
1.2.2 日常卫生护理
Ⅳ度骨髓抑制患者一般身体比较疲乏, 很难做好日常自身卫生护理, 责任护士要耐心做好解释工作, 让患者知道自身卫生护理对预防感染的重要性, 协助患者进行口腔清洁, 严密观察口腔黏膜的变化, 如有充血、水肿、味觉改变时要及时告知护士, 必要时餐后用复方氯已定漱口, 严密观察口腔p H值的改变, 必要时用2.5%碳酸氢钠漱口, 有资料统计:重度骨髓抑制的患者, 皮肤感染率为15%[6], 故应加强皮肤护理, 保持床单位平整、卫生、干燥, 患者穿棉质、宽松衣服, 嘱患者卧床休息, 减轻药物的副作用。
1.2.3 加强饮食调理
加强对患者及家属营养知识宣教, 制订合理的膳食计划, 为其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禁食生冷、油腻、煎炸食品, 当患者出现口腔溃疡, 进食疼痛时, 要鼓励患者坚持进食, 使患者认识到营养支持对骨髓恢复造血功能的重要性。必要时可以在进食前30 min含服1%普鲁卡因加地塞米松, 以减轻口腔的疼痛, 增加进食量, 进食后用复方氯已定漱口, 两餐间隔用生理盐水含漱,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 食物可以用具有益气养血作用的大枣、龙眼、花生衣、菠菜、荔枝、葡萄干、牛肉、鳝鱼、墨鱼、带鱼、猪皮等, 饮食搭配要遵循“三高一低”的原则, “三高”即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 可多吃些瘦肉、蛋类、牛奶及新鲜蔬菜、水果等, “一低”指的是低脂肪。依据患者的口味, 烹制色香味俱全的食物, 增进患者的食欲。
1.2.4 给家属必要的指导
家属是患者的精神支柱, 充足的社会、心理支持有利于患者疾病的康复[7], 当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时, 患者家属往往会以为患者会把疾病传染给自己而疏远患者, 责任护士应了解家属的心理活动, 解除家属的顾忌, 说明保护性隔离是对患者的保护, 疾病本身没有传染性, 指导家属在陪伴期间要戴口罩, 每次给饭前要洗手, 避免患者碰撞, 身体不舒服的家属拒绝探访, 让家属积极参与患者的治疗过程, 鼓励患者, 对患者的需求作出及时、积极的反应, 有利于患者积极面对疾病。对家属进行恰当的心理辅导, 可以间接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进行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字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口腔溃疡发生率、WBC>10×109/L所需的平均天数、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3 讨论
化疗后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波动呈现“U”型变化, 在化疗后5~8 d出现低谷, 化疗后6~8 d出现不同程度的回升, 中性粒细胞计数低谷抑制持续时间为1~4 d[8]。放化疗的毒性反应常常限制了治疗的顺利进行, 同时对患者脆弱的体质以沉重打击, 对放化疗后骨髓抑制的患者及时实施保护性隔离, 加强无菌观念, 做好心理及相应的基础护理, 联合抗感染, 升白细胞治疗, 协助患者安全地渡过骨髓抑制的危险阶段。在现代护理模式下, 作为一名肿瘤科护士, 应熟悉放化疗的毒副作用, 在患者的整个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后积极做好健康宣教, 切实加强各项护理措施, 从心理上、行动上支持患者, 帮助家属协助患者渡过难关, 而由一名责任护士全程负责, 更能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摘要:目的:探讨实行管床责任护士与患者一对一, 加强对同期放化疗致Ⅳ度骨髓抑制患者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对2011年1月-2013年6月在笔者所在科行放化疗致Ⅳ度骨髓抑制51例恶性肿瘤患者, 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 试验组26例, 对照组25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试验组除常规护理外, 在Ⅳ度骨髓抑制期间指定一名管床责任护士全程给予心理干预, 配合饮食护理, 给患者家属提供有效的指导等全面、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出现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两组WBC>10.00×109/L的平均时间 (d)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出现口腔溃疡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对骨髓抑制患者实行管床责任护士与患者一对一, 给予系统、全面的护理及给予家属提供有效的指导能尽快促进患者的恢复,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癌症患者,放化疗,骨髓抑制
参考文献
[1]马院玲, 刘红艳, 李敏.化疗致重度骨髓抑制的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26 (6) :640-641.
[2]陈祥云.93例恶性肿瘤化疗后致Ⅳ度骨髓抑制患者的护理体会[J].医学信息, 2011, 23 (11) :2104-2105.
[3]齐文.护士的正确认识在促进护患关系中的作用[J].中外医学研究, 2011, 9 (33) :61-62.
[4]张惠兰, 陈荣秀.肿瘤护理学[M].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0:172-173.
[5]李秀丽, 钟美容, 蒋云姣.护理干预对肺癌癌因性疲乏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国际护理杂志, 2012, 31 (8) :1396-1398.
[6]郑春荣.加强口腔、肛周护理降低白血病化疗感染率[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4, 3 (20) :14.
[7]严晓玲, 顾艳荭, 胡雁.癌症放化疗患者口腔黏膜炎防治的研究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 (30) :3705-3707.
癌症化疗患者便秘护理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