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百姓造福于民范文
心系百姓造福于民范文第1篇
写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期间
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开幕。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在读研究生,我怀着无比激动地心情收看了胡锦涛总书记所作的十八大报告。报告很振奋人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党的十八大系统总结了党的十六大、十七大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分析了国内外形势,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报告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地就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的根本宗旨,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治国理念,这些都深深地感染着我、指引着我、激励着我,我会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更加刻苦努力,争取在自己的研究方向有所成绩,并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我也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的祖国必将再次强盛于世界民族之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人民历来就是立国之本,人民的问题解决不好,国家就会失去长足发展的动力和源泉。胡总书记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根植于人民,造福于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还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理念的最高标准”。作为一名普通党员,通过聆听总书记的报告,心中油然理解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就是要始终奉行以人为本。党要赢得人民的真心拥护,就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第一追求,始终把一切为了人民幸福作为最大的执政责任和追求。孟子曾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尚书》中也有“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庶民者,国之本”,不管是从古时封建王朝的兴衰来看,还是从现代社会的发展来看,民心向背始终是决定政权稳定和社会发展大局的决定性因素。只有心系百姓,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才能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不断进步。历史和现实的事例告诉我们:“心系百姓如鱼得水,背离百姓如树断根”。
心系百姓,对百姓充满真情,不是恻隐之心,而是政治责任;不是策略安排,而是价值所向;不是权宜之计,而是根本要求。是心系百姓还是心系自己,是为百姓谋利还是为自己谋私利,这是党员干部政治上合不合格,作风上过硬不过硬的分水岭。只有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就是始终坚持求真务实的精神。党要想取得能经受得起历史和实践检验的伟大成就,就必须把求真务实作为第一要求,树立正确地政绩观,必须首先明确政绩为谁而树。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全部任务和责任就是为人民谋利益。领导干部树政绩,说到底,就是要忠实践行党的宗旨,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自己思考问题和开展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践证明,政绩只有为党、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而树,只有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才是党和人民之福,也才能干出实实在在的政绩。一任领导、一个干部是否有政绩,检验的标准,就是看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拥护不拥护、答应不答应。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坚持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中加强主观世界的改造,自觉地把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奋斗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人生的最大追求,把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最高目的,做一个合格的人民公仆。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这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全党必须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顺应人民的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的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的实践中奋斗,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古人云:“不患无策,只怕无心”。对党和人民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是广大党员干部做事为人的根本动力。一个党员干部的作用发挥的怎么样,经常是反映在本职工作上,简单地说就是在具体环境、具体岗位上体现出来的模范行为。唯有如此,党员干部才能在各自岗位上做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
“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就是要始终保持公仆本色。党要想做到“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就必须把廉洁从政作为第一生命来维护,始终保持“一身干净”,反对腐败。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生命根基,也是我们党始终坚持的重大原则。反腐倡廉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深入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必然要求。建设廉洁政治,是党一贯坚持的鲜明政治立场,是人民关注的重大政治问题。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所以,反腐倡廉必须常抓不懈,拒腐防变必须警钟长鸣。
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才能把握反腐倡廉建设的正确方向。 近年来贪污腐败之风不断恶化,严重影响了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腐败行为的基本表现形式是滥用公共权力谋取私利,其实质是对人民群众利益的侵害和掠夺。广大人民群众是腐败的最大受害者。如果执政党不能有效遏制腐败现象,就会离人民群众越来越远,乃至丧失民心。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就能使反腐倡廉始终着眼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确保反腐倡廉建设的方向不发生偏差。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才能进一步抓好反腐倡廉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作为掌握一定公共权力的公职人员,是反腐败斗争的带头人,但也可能成为腐败的主体。如何使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始终是反腐倡廉建设的核心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有利于加强对广大党员干部的反腐倡廉教育,不断完善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及时对领导干部不廉洁问题进行专项治理,防止小错变大错。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才能形成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合力。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进步的根本力量,也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主力军。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有利于建立和完善人民群众广泛参与反腐倡廉建设的体制和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作用,形成反腐倡廉建设的强大合力。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才能更好地依法办案、文明办案。查办违纪违法案件是做“人”的工作,涉及人的权利。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有利于在办案中牢固树立惩治腐败不手软、不含糊与保护公民、党员权利并重的意识,既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不受腐败分子侵害,又尊重被调查人员和涉案人员的权利。
树立“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要根植于人民,造福于广大百姓,说到底,就是要修养好廉洁这一内在素质。修养好廉洁就是要知足。知足是一种人生智慧,常乐是一种人生境界。古人云:“天下之福,莫大于无欲;天下之祸,莫大于不足。”“无欲”是福之所至,无欲则刚,心无欲则人清廉。在需要面前要学会选择,在诱惑面前要学会放弃,在原则面前要学会坚守。真正做到操守可比寒梅,品格赛过修竹,气节重于泰山。要不断自我完善,自我革新,提高能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心系百姓造福于民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