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素质要求范文
力量素质要求范文(精选5篇)
力量素质要求 第1篇
传统的田径训练方式就是增加训练的密度, 增强训练的强度或者通过增强警察的身体素质来达到提高警察战斗能力的目的。然而, 现在我们可以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为每一个警察量身制定训练计划, 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警察的体能水平。然而, 每个人的体制不同, 我们不能用完全相同的方式对待每一个人, 高科技手段也不能解决任何事情。 本篇论文搜集了大量第一手资料, 搜集了大同警察训练模式的相关数据, 运用崭新的科学技术手段, 研究出最适合警察的训练中长跑锻炼方式。 为警察创造主更好的身体素质奠定基础。
六名警察中除叶兰、郑超凌有训练外, 另外几名警察都是其第一次参加体育训练。 潘红在08年11月竞赛中3000米跑出过9分48秒20, 已经是非常有潜力的水平了;2009年2月进入省队。 上表内入入伍前专项成绩, 这是根据最新的体育训练实际纪录得到的, 有着非常强的可靠性。
2、警察训练成绩对比分析
上图是在训练期间的那5名警察的体育成绩。都是在专门的体育竞赛中记录出来的体育成绩。 从上表可以清晰的看出, 五名警察主项800m、1500m下降明显。从800米来看, 其中C是幅度最小的; D是幅度最大的。 从1500米来看, E下降的幅度最小;C下降的幅度最大。上表同样清晰的显示出这五名警察入伍后800米的运动成绩平均下降幅度为5.6秒;1500米的运动成绩平均下降幅度为16.2秒。 这些数据说明警察训练效果和竞赛成绩有着细微的差别。
3、五名警察训练效果与高校业余队伍成绩差异原因分析
3.1、训练目标的差异性
训练目每个人的体制不同, 所以, 最好的训练方法就是根据不同的体质和身体特长, 制定出不同的训练计划。 我国大多数部队都是依据警察已有的成绩进行分配训练器材和训练设施等等。然后上级在进行款项的发布。通过专业的体育训练, 提高警察的体能极限。 所以, 部队里的体育教练都是将训练警察作为其主要的工作任务。
3.2、训练时间和检验次数的差异性分析
上表清晰的展现出专业警察训练队伍的警察训练情况。专业警察每周训练10到13次, 训练时间每周2-3个小时, 参加竞赛次数4-6次。 全年训练总量1800-2600千米。 一般警察队伍训练大体上是专业训练的一半左右的量。 但是, 这样的数据与这些警察当初在训练初期时期相比, 训练的量度和强度都是不够的。所以, 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科学的方法提高训练的质量, 才能在训练强度、训练时间不足的情况下提高训练的效果。
对于警察来说, 长期持续的训练才能保持训练成绩不下滑。 办法之一就是常年的训练活动。警察训练学院中长跑优秀警察一年参加竞赛多达30次左右, 要求能较长时间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 连续不断地进行体能训练。
3.3、训练负荷的差异性
分析表3可知, 进入入伍后各项身体素质指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尤其是耐力素质下降最为明显:因此可以得出:警体能训练负荷大于一般的体育训练负荷, 入伍前的警察体能素质不高的原因之一是训练负荷的下降, 这是上表最明显的表现。
4、结论
短期内提高体能成绩的方法有很多, 但是能够大幅度的提高警察的体育素质则需系统的训练计划。 从宏观方面来讲训练目标不同, 从而导致经费投入、人员配置、设施条件等存在不同, 由于部队内部经费投入的欠缺从而导致警察的训练设施和恢复设施运动落后于世界上的其他国家是非常严重的事情。 从微观方面讲, 教练员的训练水平存在显著性差异, 警察队伍的训练量、训练强度均不同于一般队伍的训练量和训练强度。其需要有严格的训练计划才能长久的保持。
摘要: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体育运动开始成为广大群众锻炼身体的方式。大多数田径运动的项目不仅是一种简单的身体训练, 他能够长时间的锻炼人的精神和耐力。这种能力虽然有多方面因素如果训练的方法得当的话, 能够迅速提高训练者的竞技水平。本篇论文将通过对警察体育训练和能力的培养, 深入阐释了警察体育训练方法与作用, 尤其是中长跑的训练, 探讨科学的体育锻炼方法, 让警察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高的体能效果和成绩。
关键词:警察体育,组合训练,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任浩欣.论防暴队员的体能训练[J].教育教学论坛, 2011, (27) .
[2]李云鹏.信阳市区交通警察体育锻炼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科技信息, 2011, (34) .
科学素质,现代城市的理性力量 第2篇
杭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实施科学素质提升行动,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要求,对今后五年杭州市的科普工作和提升全民科学素质指明了目标。从“普及科学知识”到“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彰显新时期实施科学素质提升行动将作为“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的新任务、新期盼。本文拟从科学传播的视角,对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文化价值作一些探讨。
放眼当今世界,科学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已经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所觉悟、所掌握。科学的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丰富的物质财富,拓展了人类的生存发展空间。人们在惊喜之余也发现科学并不总是带来积极的效果,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许多的困惑和灾难,如战争等。基于此,许多思想家开始将科学纳入到文化的范畴进行思考,研究科学与文化的关系,探索科学推动人类发展的光明之路。科学同其他人类文化现象一样,一旦被人们所认识,所理解,所热爱,必将成为改变世界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巨大力量。
科学文化是伴随着近代科学的产生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0世纪,科学作为文化这个概念明确提出后即被人们广泛传播。一百多年来,科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观察与文化相提并论,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英国大哲学家培根曾敏锐地指出了科学的社会功能,他认为科学真正的方法和目标是把新发现和新力量惠赠给人类生活,他有一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则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个重要论断助推了20世纪末中国在科学应用和传播上的飞速发展。
科学文化是一种近代最普遍的文化,它不是科学独有的,而来源于人们生产劳动实践中通过对自然的不断追求探索,逐步升华而成的一种思想、行为和习惯。在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的思想体系里,文化被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现象,与科学划清绝对的界限,这种对科学的理解和认识在人们的精神构建中被一次次推倒和重树,严重地阻碍了科学和文化的共同发展与进步,这是中国独有的一种社会现象。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中国在科学领域的思想异常活跃,人们把科学和各种文化现象自觉地融合,并注入了新的思想动力,促进了科学文化的飞速发展。
在科学发展的新阶段,科学文化不仅是科学本身的一般概念,而是一种科学体系与科学逻辑,把握科学文化中的独特视角,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让科学文化表现为人们行为习惯中的一种科学理念,一种思维方式,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就是科学传播。
科学传播的文化价值首先是科学本身的文化价值。科学是表述和陈述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形态,包括基础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科学,所以科学教育是科学传播的重要手段和方法。科学素质和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科学素质是现代文明城市的理性力量,杭州市将提高广大市民的科学素质作为兴市之本,加大科学传播的力度,使广大市民真正做到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千方百计提高公众的科学素质,让市民能够真正利用科学知识去创造更高质量的生活,这是杭州打造东方品质之城不可或缺的前置条件之一,也是检验生活品质的标准之一。
浅谈篮球专项力量素质特征 第3篇
力量素质指人体肌肉工作时, 依靠肌肉紧张或收缩克服对抗阻力的能力。力量素质是篮球运动员专项对抗能力、专项速度、专项技术掌握和完善的基础和保障。
在现代篮球比赛中, 进攻和防守的反应、跑动、加速与拼抢, 以及防守与攻击的有效性无不取决于力量素质。篮球运动不仅求运动员跑得快、跑得巧, 还要求在跑动过程中能够迅速的制动急停。跑得快则需要足够的腿部和足踝掌趾肌群力量。跑得巧要求运动员必须具备迅速改变方向的能力则需要腰腹肌群的控制力及脚掌内外侧肌力, 以便蹬地和旋转。跑动过程中的急停则需要膝踝关节肌群具有强大的退让收缩能力。跳投、盖帽、争抢篮板球等动作要求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弹跳力, 弹跳力的基础是腿部力量和腰腹力量, 投篮和传球动作需要手臂和指腕力量。一场激烈的篮球比赛, 队员在场上要不停地完成跑、跳、投等各种技术动作, 因此还需要肌肉必须具备大强度持续工作的能力快速力量能力。综上所述根据篮球运动的动作结构和用力特点, 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弹跳力、躯干肌力和上肢力量。就力量性质而言, 篮球运动主要需要爆发力和快速力量耐力。
力量素质是篮球运动员体能建设的保证, 是技战术快速、多变的物质基础。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力量素质, 才能在高强度、高难度比赛中充分发挥技术、战术水平。可以说, 力量素质水平是获得优异运动成绩的前提和条件。因此, 合理地进行力量训练, 掌握现代训练的基本理论与方法是教练员进行科学训练的关键。
2、篮球专项力量素质的特征分析
2.1、身体不同部位对专项力量的特征要求
从理论上讲, 篮球运动是一项不允许身体接触的项目, 但在具体实践中, 身体对抗无时、无处不在, 且呈现越来越激烈的趋势。现代篮球运动的对抗表现在体能、技战术、心理与智能等多层面的综合对抗上, 其中身体对抗是各种对抗形式的最高形式。因此, 力量是篮球运动员专项对抗能力, 专项速度、专项技术等各个方面的基础与保障。从力量的整体效应看, 现代篮球运动要求运动员具备高度发展的全面力量水平, 身体的各个部位都要进行力量的强化训练, 发展各个运动环节的肌肉力量, 达到提高整体力量的目的;从动作结构、发力特点讲, 必须具备出色的弹跳力、躯干肌力、上肢力量;从力量性质讲, 必须具备爆发力、快速力量耐力。
2.2、篮球攻防技术对力量素质的要求
根据篮球技术动作结构和用力特点, 对身体部位而言, 篮球运动员最需要的是下肢力量、躯干力量和上肢力量。这三部分力量的关系是“腿为根, 腰为帅, 臂为果”。有针对性地进行力量训练, 准确地选择力量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科学地安排训练负荷, 合理发展身体各部分的力量, 以适应篮球技战术发展的需要。
2.2.1、进攻中力量的表现
进攻技术主要包括移动、传接球、运球、投篮、抢篮板以及身体对抗。比赛中, 在对手的严密防守、冲撞之下, 要完成一个有效的进攻动作, 首先要具备良好的腿部爆发力, 具备能够使肌肉纤维从初级运动水平状态突升到快速收缩状态的能力, 产生强大的力量流, 使身体移动快速连贯、动作有效。其次, 上肢力量特别是前臂、手腕手指的力量决定传球和投篮的质量, 尤其是长距离的传球和投篮。再次, 强健有力的腰腹力量是衔接上下肢的中枢力量, 关系到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柔韧性, 在身体对抗、跳起投篮、闪躲对手时的作用体现的很明显。此外, 足弓的弹性力量和跟关节的韧带力量是立体进攻的重要支点, 立体化进攻是依靠出色的弹跳力来维持的。
2.2.2、防守中力量的表现
防守技术包括移动、抢打断、封盖、抢篮板以及身体对抗等。对进攻而言, 防守始终是被动的, 要判断进攻方的意图和跟随对方的动作。防守方的身体要比对方紧张, 腿部和腰腹力量消耗会更多, 体力下降也快。比赛进入最后儿分钟时, 体力一与力量消耗巨大, 力量就是决定比赛最后阶段对抗胜负的关键。
综上所述, 篮球运动员对力量素质的需求是全方位的。训练中教练员要在全面分析项目特点、队伍特点、个人特点的基础上系统安排力量训练。既要做到全面和系统, 又要体现突出重点和专项化, 既要全队均衡发展, 又要体现区别对待:既要重视攻击力量又要加强防守力量等等。
3、结论
篮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在各项身体素质中占极为重要的位置, 它是发展速度、弹跳、柔韧、协调性等素质的基础, 直接影响篮球运动员高水平的发挥与提高。科学地掌握和运用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的方法和手段, 是提高力量素质的关键。
身体不同位置对专项力量特征的要求不同, 不同的技战术动作对力量特征的要求不同, 要因人而异、根据技战术需要来安排训练。
摘要:本文论述了力量素质的涵义及其重要性, 对篮球专项力量素质的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 并指出篮球专项力量素质训练应与速度、柔韧、灵敏、耐力、弹跳等各项身体素质的训练相结合, 为篮球运动员的力量训练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篮球专项力量,力量素质特征,训练因素
参考文献
[1]彭廷春.高水平职业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理论及CBA力量训练模式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006.
[2]高鹗, 李峨恒.现代篮球训练理论与实践[M], 北京: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1988.
篮球运动专项力量素质训练及其方法 第4篇
【关键词】篮球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训练方法
Specific Strength Training and its Methods in Basketball Training
LI Hai
(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44)
【Abstract】This article studies the strength training of basketball players from the angles of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rrangement of training, choices and application of training methods and problems tha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raining, hoping to offer som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the strength training of basketball players.
【Keywords】basketball player, specific strength quality, training method
1前言
当今篮球比赛对抗性日趋增强,力量是关系着篮球比赛胜负的重要因素。与欧美国家高水平运动员相比,我国篮球运动员在比赛场上的力量对抗明显不及欧美国家运动员。我国现在最优秀的大前锋、已被NBA雄鹿队选中的易健联,在CBA的赛场上可谓所向披靡,而在NBA的赛场由于缺乏力量对抗能力,得分多数是靠外线投篮,这和当年王治郅的经历极为相似,这两名运动员的NBA经历便是力量素质重要性的一个有力证明。如何通过适当的方法和手段进行训练提高篮球运动员的专项力量素质,就成为篮球运动员训练界的重要研究课题。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通过对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优秀硕博论文的检索,查阅近几年相关的核心期刊及硕博论文,并对所有论文进行分类整理,以便了解现有的研究成果及背景知识,为本研究提供详实具体的理论依据。
2.2观察法
通过对篮球训练及比赛录像、实地观察,得出相关结论。
2.3分析归纳法
运用归纳法对相关资料进行整理与分析,对研究资料进行逻辑梳理,找出研究对象内在的联系,从而得出结论。
3结果与分析
3.1专项力量训练的理论基础
力量素质是指人体神经肌肉系统在工作时克服或者对抗阻力的能力。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力量素质分成不同的种类。按运动时肌肉克服阻力的表现形式,可把力量素质分成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按肌肉克服阻力时的收缩形式分类,可分为静力性力量(等长收缩)和动力性力量(等张收缩)两种;按力量素质与运动员体质量的关系,可分为绝对力量与相对力量。篮球专项力量素质训练主要针对发展运动员的最大力量、速度力量和力量耐力的训练。
篮球运动员要具备较强的爆发力和耐力。训练中可根据不同负荷强度进行针对性练习。
3.2篮球专项力量训练的重要性
3.2.1维持进攻和防守的基础动力
篮球比赛就是使自己尽量多得分的比赛,因此进攻和防守是篮球比赛取胜的根本,篮球专项的力量素质训练必定遵循比赛规律展开。
3.2.1.1从进攻角度
进攻首先要有很好的腿部爆发力,使身体移动迅速快捷;其次,前臂、手腕和手指的力量决定长距离传球和外线投篮的质量;腰腹力量是关系到身体的协调、灵活和柔韧性,在身体对抗、跳起投篮和闪躲对手时作用很明显。
3.2.1.2从防守角度
防守要判断进攻方的意图和跟随对方的动作去进行。用“行百里则半九十”来形容运动员在体力消耗过大的比赛最后阶段,力量就是决定对抗胜负的关键,加强身体素质训练时应把重点偏向力量训练,增强对抗的能力,以在比赛中抢得优先权。
3.3篮球运动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
3.3.1手指力量的训练
提高手指力量能力的练习主要包括,用手抓、放4公斤或5公斤的铅球或哑铃的一头;用手指撑地做俯卧撑、仰卧撑;用手指抓住铅球或两三块整砖,直臂前举,规定时间,做静力练习;坐或站立,用单、双手手指的力量传、接篮球或实心球;持篮球或实心球,以手指力量投篮(近距离)。
3.3.2手腕力量的训练
提高手腕力量能力的练习方法,包括反握哑铃,两臂前举,手心向上,手腕前、后屈伸;屈肘举哑铃,手腕前后屈;持哑铃,手腕绕环;两手正握、反握杠铃横杠,两臂下垂,手腕前、后屈;投掷沙袋;垒球掷远、掷准,对墙掷或两人一组对面掷;正对篮板,距离1~2米,直臂用指、腕力量对篮板连续掷球。
3.3.3臂、肩、胸部肌肉群力量的训练
提高臂、肩、胸部肌肉群力量的方法,包括俯卧撑、仰卧撑;对墙倒立,做静力练习;双杠中侧撑,两臂屈伸;单杠引体向上;持壶铃或哑铃连续做肩、臂、胸肌练习:体侧屈体伸,体侧反握哑铃,屈肘,前臂前举;肩上举铃,肘关节屈伸;两臂平举,左右平举,扩胸;上体前屈,两臂侧平举;直立,两臂前侧平举;仰卧,两臂前举.侧平举。杠铃举重练习:推举;仰卧举;颈前、颈后推举;体前反握哑铃,屈肘,前臂前上举;体后反握轻杠铃,直臂后平举;坐或立传重球或实心球。
3.3.4腰、腹力量的训练
提高专项运动员腰、腹力量的训练方法,包括两手持哑铃或实心球于头上,上体前、后屈和绕环;跳起,空中转体360度以上;两手持重球(实心球或沙袋),经头上向后传球;负重仰卧起坐(两手持杠铃片于头后);单杠悬垂举腿;双手向前、后抛铅球;肩负20公斤杠铃,向前弯腰弓身起;手持10~20公斤杠铃片左、右转体;俯卧、上体后仰(一人帮助压着训练人的腿)。
3.3.5大、小腿力量训练
发展大、小腿力量训练的方法包括,负重杠铃下蹲起立(分深蹲和半蹲);负较轻杠铃半蹲跳起(不要求跳的高度,要求爆发用力);抓举;挺举;深蹲鸭步走;深蹲连续起跳摸高;一腿纵跳,另一腿屈膝高抬大腿;徒手或穿沙衣做规定时间或距离的深蹲防守滑步;负重杠铃,两脚交替踏台阶(选择30~40厘米高的台阶);深蹲蛙跳;三级跳、多级跳。
3.3.6踝关节、脚步、脚趾力量的训练
提高踝关节以及脚力量的训练方法包括,肩负杠铃,两脚前脚掌踏在20厘米左右的木板上做蹬起练习;肩负杠铃用脚尖走;单脚前脚掌起跳,连续向前、后、左、右跳过篮球。跳起时不准屈膝,下落时脚跟不准着地。两脚交换做;单、双脚跳绳,两摇一跳;单脚向前、后、左、右跳。一只脚跳若干次后换另一只脚跳。为加大强度,可逐渐增加跳的次数和提高要求,每次跳后手要触地。
3.3.7爆发力的训练
提高队员爆发力的训练方法,包括负20公斤杠铃蹲跳;20~30公斤杠铃借力推;壶铃蹲跳。
3.3.8循环力量训练
循环力量训练就是采用多种动作(7~10个)、少组数(3~5组)、多次数(8次以上)、密度大(每次间隔时间在30秒以内)把若干项力量训练排成组,循环进行。这种训练方法,能在力量有所增长的情况下,使体重得以控制(有时还会有所下降)。具体联系方法包括负重双脚交替跳台阶(20公斤×20次),持杠铃片转体(10公斤×20次),头后推(20公斤×10次),负重深蹲(80~130公斤×10次),快速跳绳(50~100次);负重体前屈(40公斤×12次),负重蹲跳起(40公斤×12次),屈腕(20公斤×12次),卧推(40公斤×10次),负重仰卧起坐(10公斤×20次),静蹲(60公斤×20秒),沙坑纵跳(100次)。训练时的力量和组数要根据队员的具体情况制定。
3.3.9对抗力量的训练
提高队员对抗运用能力的训练方法包括,两人共持一球争夺,看谁能把球夺走;两人一组站在中圈或罚球圈内,设法把对方推出圈外(只能用肩或胸推对方,不准用手和肘)。此训练也可以要求用单脚支撑来完成;三人一组用一个球,一人向上抛球,两人起跳在空中拼抢(可用肩、背、胸冲撞对方,不准用手、肘、腿推、拉、顶);两人一组,面对面做深蹲,互相推、顶,争取推倒对方
4结论与建议
(1)专项力量训练的方法要与篮球技术的练习相结合,使力量成为活力。
(2)在注意速度力量训练的同时要考虑运动员的特点、年龄和性别差异。
(3)专项力量训练要坚持经常性和训练的间隙性。每周安排1~3次力量训练,可以保持力量素质和增长力量素质;每周3~4次力量训练,可以显著增长力量素质。
(4)力量训练中速度力量练习应安排在力量耐力练习前面进行。
参考文献
〔1〕王世安.篮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王郓,张军.对篮球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的分析和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2):221–223.
〔3〕张晓伦,许博,陈永存.篮球运动员专项力量素质研究动态及其训练〔J〕.中国科技,1998(4):34.
〔4〕林赤水.论篮球力量训练的重要性和方法〔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3–35.
〔5〕刘咸祥.对普通高校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的重新审视〔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6(1):27.
〔6〕陆文生.试论篮球运动中力量的训练〔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23.
〔7〕邓东贤.篮球力量训练的研究〔J〕.南方论刊,2006(8).
〔8〕刘四.影响篮球运动员力量训练效果的因素〔J〕.2005(2):39-40.
〔9〕王正勇.篮球运动员常见损伤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18):17-18.
〔10〕杨鹏飞,徐跃捷.篮球运动员专项综合力量训练法的实验性比较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5(增刊):18.
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训练及其研究 第5篇
关键词:篮球 运动员 力量素质 训练法
一、力量素质的内容和运用力量的特点
篮球运动员力量素质主要包括:
1.最大力量,即指肌肉在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情况下机体能够发挥的最大值。
2.快速力量,即指肌肉尽快和尽可能高地发挥力量的能力。
3.力量耐力,即指在长时间力量训练情况下机体对抗疲劳的能力。这三种力量既相互区别,又密切联系。篮球运动员最需要的是快速力量和力量耐力,但这两种力量的发展必须以良好的最大力量素质做基础。篮球运动员的力量素质具有全面发展的特点,不仅要求上肢、下肢、腰背部肌群均衡发展,而且要求肌肉的爆发力、耐久力、最大力量在整场比赛时间内跑、跳、对抗的比赛中都具有很强的能力。因此,运动员在用力时,要充分利用人身在肌群力量的协调连贯,有节奏地跑、跳、投、争抢篮板球等动作,使身体的整个躯干的肌肉有机地协调配合起来,才能产生最佳的作用效果。
二、力量素质训练的原则
1.全面发展原则
在篮球运动员成长过程中,打下一个稳固的身体素质基础是十分重要的。运动员只有对负担专项运动的每一个肌群都要进行全面的力量训练,使运动员各部位的肌肉都得到锻炼,才能为专项技术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而且肌肉的全面发展不仅可减少运动员受伤,还能起到调节技术训练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的作用。
2.不间断性原则
为了创造、保持和提高运动成绩,运动员必须进行系统的不间断训练。不间断训练是指按照战术本身内在联系和系统,循序渐进地进行训练,逐步提高,保证取得良好的训效果,防止消退出现.
3.系统训练原则
根据用进废退的原理,力量训练应全年系统安排。研究表明,经过系统训练,肌肉力量增长很快,但停止训练后力量消退也很快。因此,在保证恢复和不出现肌肉损伤的前提下,应坚持力量素质的系统训练。
4.周期性原则
运动训练过程的特点是周期性,又为多年周期,再周期,小周期。总之,在训练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做必要调整,保证各个时期取得较好的训练效果。每个阶段都要认真总结经验,提出新的要求,方法和措施,保证不间断提高运动员的训练效果。
三、力量素质的训练方法
1.最大力量训练的方法
篮球运动员的最大力量训练要根据肌肉收缩原理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及肌肉工作的参与运动单位、神经冲动频率和强度。因此发展最大力量训练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通过增大肌肉横截面,增加肌肉收缩的力量;二是依靠改善肌内协调和肌间协调。
(1)发展肌肉体积的训练方法
为了取得了增加生理横断面发展为最大力量的训练效果,必须科学地确定负荷强度、每组重复次数、每组间歇、负荷时间等,因此常用采用一些方法:持续不断地重复用力的方法(重复法);极端用力的方法;静力性练习法。
(2)发展肌内和肌间协调性的训练方法
为了改善肌肉内协调和肌肉问协调,运动员应该科学地安排负荷强度、每组重复次数及组数、每组间歇等。另外,运动员也可以采用强度法训练法,其特点是在最大负荷强度下,在训练过程中逐渐用力达到极限,然后继续用中、上强度的负荷量,直到完全疲劳为止。其负荷强度一身在85%~100%之间。组数为5~10组,每组重复1~3次,每组间间歇3min左右。
2.快速力量训练的方法
快速力量由起动力量、爆发力量(通常称爆发力)和制动力量组成,其中,爆发力是篮球运动员最重要的力量素质之一。个人的爆发力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有些是在后天经过训练获得的,而有些则是取决于先天遗传因素,与人体的身体形态特征有着密切的关系。爆发力作为人体运动的一项身体素质,它对所有竞技运动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对于跳跃项目以及争夺空间高度的篮球项目来讲,则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发展力量耐力素质的训练方法
力量耐力是篮球运动员必须具备的力量素质之一。研究表明,在篮球动员的比赛中,运动员机体主要以有氧供能系统为主,其中,有氧供能占64%,无氧供能占36%。因此,篮球运动员力量耐力训练主要以有氧力量耐力为主、无氧力量耐力为辅的原则进行训练。有氧力量耐力训练的特点是以有氧供能为主,其负荷强度低,重复次数较多,心率控制在145~160次/左右;无氧力量耐力训练的特点以乳酸供能为主,其重复15~20次,5~6组,强度为60%~80%,心率控制在165~180次/左右。同时,篮球运动员也可通过力量与速度耐力、一般耐力、柔韧性、灵敏性练习结合在一起训练,以发展力量耐力素质,也可结合中长跑的训练方法来发展力量耐力。
四、结论
1.力量素质是运动中的重要素质,对其他素质起着重要作用,力量素质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其他素质水平。
2.根据人体生理结构特征及用力性质,增加肌肉横断面积,改善肌肉的协调能力。
3.在篮球运动员训练过程中,注重采用综合性力量训练法。
力量素质要求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