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武陵春中心思想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91

武陵春中心思想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反复吟诵,感受婉约词的节奏韵律。

2、品味语言,理解李清照的情愁。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

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讨论,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对联猜谜

上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下联: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猜一人名(谜底:李清照)

2、作者简介(多媒体补充不同时期的代表作)

3、词的知识

4、字词检测 二:初读感知

1. 请大家自由吟诵这首词,初步感知作者情感。

2. 教师配乐学生再读,思考: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三:再读品悟

1、《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武陵春》的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 “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日晚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通过对比阅读来体会作者心态,更易于把握。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闻说”等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理,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抓住三个关键词,反复品读,并引导结合作者当时的环境背景来理解

3、《武陵春》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

( 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对于这两种抒情方式可以结合展示交流的第一题来讲解,在学生获得大量实例的基础上理解,会更透彻。 四:展示交流

1.能否调动你的积累,谈谈你对愁情的理解

2.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词改写成一则优美的散文。 五:布置作业

搜集李清照作品。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觉得学生学的饶有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有许多意外的生成出现,给了我很多惊喜。比如学生在分小组讨论展示的时候,思维相当活跃,有的联想到李白笔下的明月、美酒、白发,有的想到李煜的梧桐和春水,有的想到白居易的“吴山点点愁”,吟诵声此起彼伏,而后我顺势引导他们理解表达情绪的两种方式: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更有一个同学说在读完这首词后,马上让她想起了作者曾经那些愉快的无忧无虑的作品,她提到了《如梦令》,并说自己是采用这种对比联想的方式来体会作者现在的情感的。这个同学的发言应该说是变换了思维角度,充实了我们对一篇作品的分析和理解的方式,在肯定她的看法后,我也鼓励学生要多阅读,广视角,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领读、齐读、互动读,学生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诠

释着他们对文本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更有把自己改写的优美散文配上动听的音乐,声情并茂,确实让我们获得了美的享受。

武陵春中心思想范文第2篇

武陵春

作为文学样式之一的词,其鼎盛之时在两宋时期,人们多习惯于将唐诗宋词并举对立,宋词与唐诗、元曲成为我国诗歌史上的三大奇葩。戏曲《牡丹亭》里面有一句“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历来为人所称道。不读唐诗宋词元曲,可以说,就不了解中国的古典文学。提到宋词,不能不提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进士出身,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嫁给当朝宰相的儿子赵明诚,二人志趣相投,生活美满。前期词作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适逢国家败亡,家乡沦陷,丈夫去世,四处逃难,毕生收集的金石字画古玩散失殆尽。词作多悲叹身世,格调感伤。

这首《武陵春》是作者中年孀居后所作,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唱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继承了传统的词的作法,采用了类似后来戏曲中的代言体,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姜夔在《白石道人诗说》里说:“ 句中无余字,篇中无长语,句中有余味,篇中有余意”。这样的诗词才能称之为是优秀的,简而言之,就是要有言外之意,韵外之致,读来让人感觉言有尽而意无穷。这首词简炼含蓄,足见李清照炼字造句之功力。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真可谓意味无穷尽。

这首词由表及里,从外到内,步步深入,层层开掘,上半阕侧重于外形,下半阕多偏重于内心。“日晚倦梳头”、“欲语泪先流”是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这里所写的“日晚倦梳头”,是另外一种心境。

这时她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早已逝世,自己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一年一度的春景,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因此她日高方起,懒于梳理。眼泪是传达悲伤之情的很好的载体。古典诗词之中,描写眼泪的名句很多。“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柳永《雨霖铃》)“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苏轼《江城子》)这些句子或写眼含泪水,或写泪挂两腮,表达着不同的情感。李清照写“欲语泪先流”,写得鲜明而又深刻。这里李清照写泪,先以“欲语”作为铺垫,然后让泪夺眶而出,简单五个字,下语看似平易,用意却无比精深,把那种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一下子倾泻出来,感人肺腑、动人心弦。

词的下半阕着重挖掘内心感情。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评价这首词“短幅中藏无数曲折。”张炎在《词源》中提出“词与诗不同,合用虚字呼唤。”李清照作为填词高手,自然深谙其道。她首先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作为起伏转折的契机,一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尚好”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溪春光明媚、游人如织,她这个平日喜爱游览的人遂起出游之兴,“也拟泛轻舟”了。“春尚好”、“泛轻舟”措词轻松,节奏明快,恰好处她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而“泛轻舟”之前着“也拟”二字,更显得婉曲低回,说明词人出游之兴是一时所起,并不十分强烈。“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愁重作了很好的铺垫和烘托,至“只恐”以下二句,则是铺足之后来一个猛烈的跌宕,使感情显得无比深沉。这里,上半阕所说的“日晚倦

诗词鉴赏--------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梳头”、“欲语泪先流”的原因,也得到了深刻的揭示。

武陵春中心思想范文第3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词的内容,能有感情地诵读全词。

2、通过品析词句,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创作背景,体悟词人的情感。

3、通过学习本词,学生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美的意境,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理解内容,有感情地诵读全词。 【教学难点】

品析词句,体悟词人的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漫步在古典文学的词苑中,我们常常会被感动:那博大精深的思想,丰富多彩的感情,幽远深邃的意境,含蓄精炼的语言其中也涌现出了无数优秀的词人。在为数不多的女词人中,宋代的李清照,以她卓尔不群的气质与横空出世的才华,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廊中独树一帜。(课件:回顾作者;学生读。)

今天我们就要走近这位旷世才女,轻嗅她的芬芳,倾听她的叹息,拾起从她衣袖中飘落的一瓣春花《武陵春》。(课件;师板书课题。)

二、 初读

1、教师范读。(播放朗诵背景音乐)

2、学生齐读。(要求:读准字音。)(课件)

3、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节奏,初步体会词人的情感。)

4、指名读。

问:你感受到这首词流淌的是何样的感情,能用《武陵春》中的一个词语表达么?“愁”(板书)

三、 品读

(一)那么,我们就带着这一个“愁”字,一起品读词的上半阙。 (课件:出示上半阙)

1、请同学们默读词的上半阙,静静思考:本阙中的哪句话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了这种愁情?

(生答)(课件)“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人们常常借眼泪宣泄内心的痛苦。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出词人“欲语泪先流”的原因。

(生答:“物是人非”丈夫去世)(板书:物是人非)

至爱的夫君六年前在南京因病去世,29年的甜蜜生活戛然而止,美满的生活、美好的人物,一切都已成回忆,想到这些,词人不知从何说起,却已泪湿衣襟,由此,她发出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叹。

2、什么叫“事事休”? (生答:万事皆休。) 她怎么表现在行动上的呢?是哪句话? (课件)“日晚倦梳头”请再读一遍,你会把重音落实到哪个字上? “倦”。梳头,生活中极常见的极细微的动作,对梳头的懈怠,这一细节中我们可 1

看出词人对生活的什么态度?

讨论,小结:“倦”是身心的疲乏,是对生活的放弃,绝望!词人用生活中极小的细节传达了内心的悲愁!(课件;生做笔记)

3、请同学们思考:词人看到了什么才泪湿衣襟的?用原文回答。

(课件)“风住尘香花已尽”请同学们拿起笔,描述一下这个景致。 (风停了,花都凋零了,连泥土也都沾上了花香。)

春天依旧,落花依旧,可国已不成国,家也不成家,因此当词人道出“物是人非事事休”时,其愁其哀是何等沉痛!请用沉痛的语气朗读最强烈最直接地抒发词人情感的这句话。(课件)

(生齐读:“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课件)我们再连起来把上阙读一遍,请传递出词人因景而生愁和物是人非的沉痛之情来。

(生齐读上阙。)

(二)从上阕中我们读出了词人的沉沉哀愁,但在下阙,我们却发现女词人的心情似乎发生了转变。 ..

1、请一位同学朗读下阙,其他的同学找出能体现词人心理变化过程的词语。

(课件)生朗读。

回答。(课件:闻说---也拟---只恐)

“闻说”什么意思?(听说。)

听说什么?(听说双溪的春天还好,花可能还没有全凋谢,春景不错。)

这个消息对于李清照来说是好是坏?(好。)

此话怎讲?为什么是好消息呢?(可以去赏春,去散心。)对,去散心,去排遣内心沉痛之愁。

心动了么?(心动了。)哪个词语可以看出来?(“也拟”,也打算。)

用什么方式排遣忧愁?(泛舟。)“泛舟”的“泛”字能表现什么的心情?(舒适悠闲。)

词人希望泛舟来排遣忧愁,达到悠闲舒适的境界,可这计划实行了吗?(没有。)何处可见?(“只恐”,担心的意思,表明词人又打了退堂鼓,还是没去成。)

小结:“闻说”给李清照的黑暗世界带来了光明希望,词的感情调子在这里有所昂扬,但是“只恐”一词又将其打破,把词人再次拉回了愁苦的深渊。感情一波三折,先扬后抑,所以我们朗读时前两句应该读出(轻快欣喜)的语气,而最后则要(凝重低沉)。

请同学们试着读一读,女生读前句,男生读最后一句。

2、请同学们把最后一句再齐读一遍。

(生读)词人到底“愁”什么呢?(课件:写作背景)

在这则材料中,我们读出了词人“愁”的内容主要有哪些?(生回答,师板书:国破 家亡 夫死)

我们再回到这句词。(课件)奇怪,愁怎么能够用船去载呢?

点拨:愁是什么?它是什么状态?(看不见摸不着,是感情,抽象的东西。)

能用船装载的是什么?(东西,货物,有形有重量。)

小组(同桌、前后)讨论:这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比喻和夸张,化虚为实。)

(课件)词人把无形、抽象的情感当作有形、具体的事物,巧用比喻和夸张,化虚为实;突出的是愁的什么特点?重。(生做笔记)

我们再来读读下阙,不仅要读出感情的起伏,而且要读出愁的分量。(课件) (生齐读。)

回想古人有许多描摹愁的诗句,能说出一两句么?(课件:愁的诗句)

小结:在李白的笔下,愁绵绵不绝,柔韧难断;而李后主的愁绪之多,犹如涛涛江水绵延不绝。李清照却又进一步把它搬上了船,于是愁竟有了重量,不但可随水而流,并且可以用船来载,别出心裁称出了愁的重量,其才情可见一斑。

(三)试背全词。 (生自由背;齐背。)

四、 赏读

(一)李清照小小的一个愁字包含了那么多丰富厚重的意义,那么也请同学们拓展一下思维,用这个“愁”组个词语,比如悲愁,愁苦

(离愁、愁绪、忧愁、乡愁)

请同学们再用你刚才组的词造个句子来表达你对《武陵春》这首词的最大感受。老师先造两句,算是抛砖引玉。(课件:①人生几处闲愁,而易安的愁苦却是双溪扁舟上不能承载的生命之重。②花落人去,阴阳两岸的离愁怎不令人扼腕叹息!)

(学生写作,教师巡视。)

(学生作品展示,教师点评。)

(二)同学们通过造句表达了自己的感受,现在让我们穿越时空,欣赏散文《春天的最后一树梨花》,触摸词人当时的心境。(课件) ..(抽生读)

五、美读

隔离时空的我们难以慰藉词人悲愁寂寥的内心,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饱含感情的诵读,去应和九百年前那位旷世才女孤独而高贵的灵魂!

(背景音乐,师生诵读本词。)

六、作业(课件)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武陵春》,感受到李清照内心愁苦的情感,领略了她遣词造境的文学才华,还在潜移默化中运用朗读、品词、抒写感受等方法赏析诗词,课后请同学们有意识地运用这些方法去赏析李清照的另外一首词《声声慢》。

武陵春中心思想范文第4篇

教学目标:

1、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两首词的内容。

2、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

3、 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教学重、难点: 作品的思想内涵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检查预习:

三、 朗读

1、 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两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2、 教师范读。

3、 学生齐读。

《望江南》

1、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唐朝诗人、词人。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

(2)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简单学习网最新讲座:

王大绩讲高考诗歌鉴赏 王大绩讲高考作文王大绩讲文言文阅读

林斌讲英语完形填空 林斌讲英语阅读理解李俊和讲高中英语写作

(3)了解背景]本词是一首闺怨词,写思妇楼头,望人不归。

2、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 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诗中言志]表现了思妇不见归舟的惆怅之情。

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投影展示)“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教师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武陵春》

1、 朗读这首词。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动作描写写愁苦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神态描写些愁苦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欲抑先扬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比喻夸张写出愁苦的沉重

2、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 理解大意。

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4、 思考: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答案提示:(1)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

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四、 总结:

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教师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豪放派。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作品风格。

五、[诗中言情]

《武陵春》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借春花凋落说自己青春不再;又借“双溪泛轻舟”表达自己丈夫去世内心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六、[名句赏析]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与“恨”,原是抽象的情感,看不见,摸不着,词人采取夸张性的比喻,说“愁”不仅可以舟载船装,而且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从而突出了自己愁苦之深重。

七、 拓展延伸:

你还知道哪些写愁的诗句,请列举并说明其特点。

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白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八、 布置作业:

武陵春中心思想范文第5篇

2、鸟儿啼转起来。

3、金秋十月,桂花开了。

4、洞庭湖的水真绿啊!

5、奔腾的湖水从大坝的进水口直冲下来。

6、他飞快地跑过来。

7、秋天,枫树的叶子红了。

8、排着队的游客走进展览厅。 9.那荷花随风飘动,十分好看。

10.入夜,远远望去,小山村灯火点点。 11.下课了,操场上热闹起来了。

12. 雨下得真大,大雨犹如珠帘般倾泻而下. 13. 天空中有一颗星星一闪一闪的

一、把下面的句子改成拟人句 1.小草发芽了。 2.春天来了。

3.太阳慢慢地从东边升起来了。 4.果园里,麻雀叽叽叫。

5.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开始叫起来。 6.溪水哗哗地向前流去。 7.沉甸甸的稻子垂下来了。 8.鲜花盛开。

9.森林阻止了风、雨、旱灾。 10.天空中的小星星一闪一闪的。 11.青蛙呱呱叫。 12.小草被风吹着。

13.老麻雀扎煞起全身的羽毛。

14、十字路口,红绿灯提示行人及车辆注意安全。

15、春笋钻出了地面

16、孔雀的羽毛多么漂亮啊!!

17、猎豹盯着一只羚羊,随时准备捕食。

18、一条短尾巴的大黑狗围着她的双腿起劲地跳着。(改成拟人句)

19、风把荷花刮得摇摆不定。(改成拟人句) 20、牵牛花开了

21、小溪哗哗地向东流去

22、太阳升高了,水珠蒸发了。

23、烧焦的树木低垂着

24、大雨,一连下了五天五夜

25、月亮被黑云遮住了

26、成群的蜜蜂在花间飞舞.

27、春天,小鹿在溪水边走.

28、夏天,蝉在树上不停地叫.

29、天空中撒满了星星. 30、柳枝随风摇摆。

31、手上的五指,根根都有作用。

32、桃花心木苗长得茂盛。

33、许多人在小青石上面走过

34、秋天到了,稻子熟了,高粱红了。

35、春天,柳枝发芽了,小草绿了,小花也开了。

36、蜡烛燃烧。

37、稻穗沉甸甸的。

38、路口的红绿灯正在交替闪烁着。

39、北风吹,杏花开了。 40、小树长高了

41、我家的猫经常乱跑,有时候出去一天一夜不回来

42、把我躺在海面上,细浪在我耳边回想着。

43、把喜鹊在树上叽叽喳喳地叫着

44、叶茂密的大榕树是天鸟的天堂

45、把森林阻止了风,雨,旱灾。 把句子改成夸张句

1.很小的地方长着一棵大树。 .2.街上人很多。

3.他的家乡是一个小镇。 4.这雨下得真大啊。 5.他的心眼很小

6.我们等你很久了,你才来。 7.听到这个消息我们都很高兴。

8.今天太阳真大,外面很热。 修改病句

0

1、不管天气十分炎热,大家还是坚持锻炼身体。 0

2、已经把连长交给我的任务顺利实行了。

0

3、经过教育,“FxG”的受害者擦亮了眼睛,增高了认识。

0

4、同学们一定要遵守交通规则,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0

5、上课时,小华的眼睛不转眼地注视着老师。

0

6、我买了钢笔、尺子、橡皮和文具就急忙赶回家去。

0

7、虽然你学习再好,但是没有骄傲的理由。

0

8、玛莎穿着一件蓝色的风衣和一顶黄色的帽子。

0

9、今晚天空月圆如镜,繁星满天,多美的夜景啊!

10、广场上挤满了许许多多数不清的人群。

11、经过治疗,小明的病已经恢复了健康。

12、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13、听了老师的一番话,很受教育。

14、颐和园所有的景点,我大部分都游览过。

15、在东北的深山里,土煤窑稀稀疏疏星星点点地到处都是。

16、他聚精会神地坐在那里,专心地听老师讲课。

17、作文写好以后,我们要学会把不正确的错别字改正过来。

18、在劳动中,我们的双手弄脏了泥土。

19、听到这个消息,我小声地议论起来。

20、这次到会的只有七十二人左右。

21、他的一双手几乎完全冻僵了。

22、校园里种了月季、海棠、梧桐、松柏等很多树木。

23、儿童商店里的玩具真多,有积木,布娃娃、电动小火车、足球等。

24、、星期日,同学们带了面包、鸡蛋、苹果、香蕉、炊具和食品去野炊。

25、她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和雪白的衬衣。

26、我今天上午看了一天的书。

27、这种不爱惜粮食,任意浪费的是可耻的。

28、现在市场上商品的数量大大提高了。

29、同学们都说,昨天的活动是愉快的一天。

30、

1、解放军叔叔击落了五架敌机和三艘军舰。

31、骄傲自满是学习上的阻碍。

32、这些是唐朝出土的文物。

33、看了这部电视剧,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4、公园新设了由两个英国援建的游乐项目。

35、我估计他这道题一定做错了。

36、他兴冲冲地跑进教室,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明天去春游的好消息。

37、听了这段报告,使我们懂得了许多道理。

38、冬天,寒风呼啸着拂面而来,吹得人瑟瑟发抖。

39、即使你是天才,却同样离不开老师的培养教育。

40、《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41、坚持写日记,写作能力就会迅速提高和扩大。

42、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可耻的。

43、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

44、报晓的公鸡是起床的信号。

45、我们要认真纠正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46、多读好书,可以丰富和提高我们的知识。

47、《小学生语文学习》和《中国少年报》是我最喜欢读的报纸。

48、少先队员要热爱祖国和公共财物。

49、任何一切困难都不能吓倒有坚强意志的少先队员。 50、听了报告,受到了教育。

51、早稻熟透了,田野里像铺上了绿色地毯。

52、我忍不住不禁笑了出来。

53、我经常看到小明有时在早锻炼。

54、少先队员要发挥革命传统。

55、因为老舍爱养花,而且养了许多花。

56、小兴安岭的夏天是个美丽的地方。

57、我昨天看了电影“闪闪的红星”。

反问句改陈述句练习

(二)

40、难道我们能随意砍伐树木,破坏绿化吗?

41、看到那数不尽的青松白桦,谁能不向四面八方望一望呢?

42、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不就看到不同的形状了吗?

43、字典不正是我无声的朋友和老师吗?

44、字典难道不是我们的良师益友吗?

45、难道那条街不热闹吗?

46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47、他呀!都老头子了,还订这些东西干什么呀?

48、李大钊同志对革命事业充满信心,怎么会惧怕反动军阀?

49、要奋斗就会有牺牲,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50、杭州的西湖难道不像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

51、人们怎么不希望车子能停下来,不希望时间能停下来?

52、人难道可以没有一点精神吗?

53、我们怎么容忍破坏纪律的人和事?

54、班主任难道不应该以身作则吗?

55、浪费时间难道不就是浪费生命的表现吗?

56、这么重的东西,我怎么拎得动呢?

57、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

58、我们千千万万个普通人,不是正是这样的野花吗?

59、这潮湿冰冷的地面,怎么能睡呢? 60、王老师带病工作,我们怎能不感动呢? 6

1、小妹妹这样乖巧,我们怎能不喜欢她呀? 6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嫌它不够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6

3、肺结核病人怎么会想到,使他生病的就是那个在马路上随便吐痰的人呢? 6

4、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难道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吗? 6

5、知识是无止境的,我们有什么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呢?

66、学习如登山,需要有踏实苦干和坚持不懈的精神,这不是十分清楚的道理吗?

67、人的聪明与愚笨,难道是天生的吗?

68、狼的本性会突然改变吗?不会,绝对不会!(改为陈述句) 6

9、少先队员怎么能向困难低头呢?

70、 那大臣想:“难道我不称职吗?难道我是愚蠢吗?” 7

1、不耕耘怎么会有收获?不学习怎么会有知识?

72、他哪里知道人家要把他怎么样呢?

73、你的家不是在6单元212号房间吗?

74、凡卡天天挨打挨饿,他怎能不想念乡下的爷爷?

75、小姑娘纯洁的心灵,不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吗?

76 、又烂又软的淤泥怎么承受住这样重的老象呢?

77、难道蜜蜂不是有益的昆虫吗?

78、 孔繁森的先进事迹,怎能不使我们感动得流泪呢?

79、这样的精品,难道不是从山上那根很不显眼、很普通的荆条上采下来的吗?

80、 谁没有父母兄弟?谁没有妻子儿女?你们怎么能忍心用枪来打这些受人压迫受人打骂的穷朋友呢?

81、 这一朵朵绚丽的鲜花不正是园艺工人辛勤劳动的结晶吗?

一、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练习。

1、这幅画是我们班蔡颖画的。

2、不好好学习,自然不能取得好成绩。

3、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4、那奔驰的列车正是我们祖国奋勇前进的象征。

5、功课没做完,不能去看电影。

6、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7、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8、没有革命先辈的流血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9、小玲取得的优异成绩正是她勤奋学习的结果。

10、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

12、你们没看见过这样的总理。

13、我的心绷紧紧的,这无法忍受。

14、这潮湿冰冷的地面不能睡。

15、我们是学生,应该遵守学校的纪律。

16、那平静的“湖面”就是被它踩碎的。

17、小姑娘天真的心灵,正像一个含苞欲放的花蕾。

18、这些树叶就是从这棵树上飘落下来的。

19、咱们早就分好了。

20、游览了长城,我受到了教育。

21、我们没有近道,和你们走的是一条道。

22、这个世界上应该有您最想要的东西。

23、人的身躯不能从狗洞子里爬出来。

24、这本书真好看,叫人喜欢。

25、那电线上停着的几个小黑点,正是伶俐可爱的小燕子。

26、对于浪费能源的现象,我们不能容忍。

27、网络丰富多彩,让我们大家恋恋不舍。

28、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29、我们都爱自己慈爱的母亲。

30、犯了错误就不敢向老师、同学承认,这不是一个少先队员应有的态度。

31、作为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

32、这样肮脏、零乱的地方,不会让人觉得舒服。

33、这场比赛不能让祖国再次蒙受屈辱。

34、像桑娜那样品德高尚的人值得赞扬。

35、为了把祖国建设得更强盛,我们应该努力学习。

36、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37、我们现在不好好学习,长大了就不能参加祖国建设。

38、任弼时同志不同意搬进新房子,他说,不能以一个人牵动一个机关。

39、沿着这条小路走,能到金明家。

40、听到波涛的轰鸣和狂风怒号,桑娜感到心惊肉跳。

肯定句改成否定句

1、香港回归伟大的祖国,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3、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小动物。

4、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武陵春中心思想范文第6篇

教学目标:

1、反复吟诵,感受婉约词的节奏韵律。

2、品味语言,理解李清照的情愁。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 教学难点:

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讨论,点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对联猜谜

上联: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万古英雄汉。 下联: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女儿花。

猜一人名(谜底:李清照)

2、作者简介(多媒体补充不同时期的代表作)

3、词的知识

4、字词检测 二:初读感知

1. 请大家自由吟诵这首词,初步感知作者情感。

2. 教师配乐学生再读,思考:这首词是围绕哪个字展开的? 三:再读品悟

1、《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武陵春》的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 “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日晚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通过对比阅读来体会作者心态,更易于把握。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闻说”等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理,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抓住三个关键词,反复品读,并引导结合作者当时的环境背景来理解

3、《武陵春》抒发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是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

( 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对于这两种抒情方式可以结合展示交流的第一题来讲解,在学生获得大量实例的基础上理解,会更透彻。 四:展示交流

1.能否调动你的积累,谈谈你对愁情的理解

2.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把这首词改写成一则优美的散文。 五:布置作业

搜集李清照作品。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觉得学生学的饶有兴趣,课堂气氛活跃,而且有许多意外的生成出现,给了我很多惊喜。比如学生在分小组讨论展示的时候,思维相当活跃,有的联想到李白笔下的明月、美酒、白发,有的想到李煜的梧桐和春水,有的想到白居易的“吴山点点愁”,吟诵声此起彼伏,而后我顺势引导他们理解表达情绪的两种方式: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更有一个同学说在读完这首词后,马上让她想起了作者曾经那些愉快的无忧无虑的作品,她提到了《如梦令》,并说自己是采用这种对比联想的方式来体会作者现在的情感的。这个同学的发言应该说是变换了思维角度,充实了我们对一篇作品的分析和理解的方式,在肯定她的看法后,我也鼓励学生要多阅读,广视角,以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领读、齐读、互动读,学生用不同的朗读形式诠

释着他们对文本对作者情感的理解,更有把自己改写的优美散文配上动听的音乐,声情并茂,确实让我们获得了美的享受。

武陵春中心思想范文

武陵春中心思想范文第1篇教学目标:1、反复吟诵,感受婉约词的节奏韵律。2、品味语言,理解李清照的情愁。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