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网络亚文化论文题目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网络亚文化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

2、“谣”言惑众 必受严惩

3、网络暴力事件中“搭便车”行为成因分析

4、网络暴力:特征 成因 预防

5、从网络暴力看公民言论自由的法律规制

6、浅析“校园网络暴力”类型及防范对策

7、论新媒体时代公民新闻对网络暴力的助长作用

8、对互联网时代“网络暴力”的调查研究

9、从网络暴力自杀的例子分析青少年从众心理

10、试析网络暴力游戏之恶名及由来

11、抖音:将网络暴力扼杀于摇篮中

12、大学生网络暴力行为成因及引导策略探析

13、网络暴力现象的犯罪学分析

14、高校网络舆情与网络安全意识引导路径分析

15、传播学视域下网络暴力成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16、网络暴力的法理学透视

17、大数据背景下公安机关对网络暴力治理对策研究

18、青少年网络暴力问题的引导对策

19、网络暴力终要承担法律责任

20、青少年网络暴力的现状

21、重塑意见领袖,优化网络公共领域

22、网络舆论暴力的形成机制与治理研究

23、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新型“网络暴力”行为分析

24、“网络暴力”的刑法规制

25、网络流行语中暴力语言的分类、危害及应对方法探微

26、网络暴力侵权法律规制

27、网络自律是遏制网络暴力的关键

28、网络暴力犯罪的应对困境,原因及对策

29、探析网络暴力成因及危害

30、群体极化视域下网络暴力议题分析

31、超七成大学生自认受网络暴力影响

32、滥用“滤镜”将导致审美畸形

33、道德与法律:双管齐下治理网络暴力

34、网络暴力:“法不责众”只是错觉

35、群体极化下的网络暴力研究

36、浅析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暴力现象

37、网络舆论监督与网络暴力的平衡

38、中小学校园网络暴力的思考

39、网络暴力行为的刑法规制研究

40、新媒体环境下梅州市青少年暴力犯罪治理研究

41、检察机关应在治理网络暴力中主动作为

42、网络暴力言论治理的国际经验及其借鉴

43、自媒体语言暴力问题探究

44、青年网络道德的培养和塑造

45、虚拟社会之“网暴人”探论

46、对我国青少年在虚拟空间中的网络暴力之对策研究

47、网络诽谤的多维度解析

48、大众传播视域下的网络暴力研究

49、针对“网络暴力”谈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要求

网络亚文化论文题目范文第2篇

[收稿日期]2014-04-23

[作者简介]孟京颐(1969—),女,河南省许昌市人,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教育。

[摘 要]网络英语语言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变体,反映了网络文化与网络生活的变化,因而以某种形式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网络英语新词的生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语言现象。英语新词从产生到逐渐传播,再到被普遍应用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词汇单位,是大脑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谐音、转喻等修辞手法对新事物进行思维的结果,其生成过程既随意、简单,又抽象、复杂。由此产生的多数新词已经固化成凝固词,在句法上具有独立性,在语义上具有完整性,在语用上具有经济性。网络英语新词构词的突出特征就是灵活多变:一是构词方式灵活多变,主要有缩略法、词链类推法、同音借用法;二是语义变化灵活多变,主要有扩大旧词含义、缩小旧词含义、引申旧词含义、改变旧词词性等。网络英语新词的发展呈现出不断增加、求简、趋繁、多语化和重应用化的趋势。

[关键词]网络英语新词;认知语言学;隐喻;转喻

互联网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对网络语言的影响。目前,互联网上使用最多的语言是英语,网络英语新词是互联网飞速发展的衍生品,这些新词被认为是网民进入虚拟空间的身份符号,网络语言的使用是虚拟社区特有的标志。网络新词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的研究方法与一般语言学的研究方法是一致的。语言学包括认知语言学、生成语言学、比较语言学、类型语言学等。本文拟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分析人们对网络英语新词的整个认知过程,揭示英语词汇在语境、社会心理等作用下发生的语义转移,同时对网络英语新词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以期为网民更好地认识和利用网络英语语言提供理论支撑。

一、网络英语新词的构词特征

瑞士语言学家费尔迪南·德·索绪尔[1]认为,新词是以一定的语音形式与一个全新概念或意义相结合的在语言运用中具有稳定性和复杂性的语言单位。网络英语新词构词除了符合索绪尔对新词的界定之外,其突出的特征就是灵活多变。这种特殊的语言变体不拘泥于语法限制,拼写简单随意,构词方法和语义灵活多变。

1.构词方式灵活多变

网络英语新词构词方式的多样性充分说明了网络语言灵活多变的特征。从词汇学的角度看,网络英语新词多用缩短式或组合式构成法,意在简洁明了、经济方便,这既符合语言经济的原则,又可以满足网络用户的心理需求。

(1)缩略法。缩略法就是把词的音节加以省略或简化,是语言的一种简化用词现象[2],具有字数少,结构紧凑,易读、易写、易懂等特点,符合语言学家Zipf[3]的省力原则与Mantinet[4]的经济原则。缩略法的认知理论基础是:大脑的认识活动是在记忆知识的基础上以最节约的方式进行,遇到繁杂冗长的短语或者词汇,大脑便潜意识地去繁就简,用简单具体的概念取代复杂抽象的概念。换言之,缩略语具备人们认知事物的2个特点:一是容易引起并保持人们的注意;二是便于记忆和使用。语言的省力原则在形式上即是语词的缩减。英语是表音文字,词汇是系列字母的组合,其经济原则主要体现在字母的缩写,缩减字母的原则取决于使用是否便利。缩略构词法主要有以下5种。其一,首字母缩略法,如EEC——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共同市场),A/S/L——age/sex/locati(年龄、性别、地址),FYI——for your information(供你参考)。其二,音节省略法,如pgup——page up(网页上翻);pgdn——page down(网页下翻),nat——nationalist(民族主义者),mod——modern(时髦的)。其三,词素改变法,如biz——business,plz——please,wot——what。其四,成分省略法,即用1个成分来替代复合词,如server(服务器)代替client serve。其五,单词截短法,如con 来自convention,decaf 来自decaffeinated,vert来自vertical,sig 来自signiture。总之,英语新词简化形式之多、简化程度之大使我们目不暇接。这些词从无到有,逐渐固化为网络语言中的词汇单位。

(2)词链类推法。随着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新事物新现象促使许多具有同一特征的词汇以系列化的形式出现,而已有的词汇已不能准确地表达它们,短时间内创造新词也并非易事,最便捷的方法就是旧词的再加工创造,词链类推便是其中一种。词链类推法属于认知语言学理论范畴,符合人们认知事物的思维模式。大脑认知新事物时首先会把具有同一特征的系列关联词汇归类形成词链,例如把词汇归为电脑类、家庭类、教育类、经济类等,然后再在每类词链范畴中找出反映此类词汇共性的一个基本词,这样基本词汇范畴下便可以容纳较多的相关词汇,最后以基本词为核心词再与其他附属词结合便可发散性地形成许多系列“家族词汇”,即词链。大脑一旦形成词链思维模式,就可以进行类推,自创新词。例如,与电子相关的词汇可以仿照以下的模式类推自创:eservice(电子服务),ecash(电子现金),erevenue(电子商务收入),等等。显然这一系列新词的基本词是e(electronic),其他与之组合的词称作附属词,只要在意思上能够入列的任何词都可以和e搭配,生成“家族成员”。再如,与污染相关的词有environmental pollution(环境污染),thermal pollution(热污染),internal pollution(体内污染),visual pollution(视觉污染),antipollutionist(反污染者)等;与隔阂相关的词汇有generation gap(代沟),credibility gap(信誉隔阂),culture gap(文化隔阂),communication gap(通信隔阂)等。这些词形成之时,也许是出于语用和表达便捷的需要,而一旦被接受,就会凝固成一个整体意义。词链类推法造词功能强大,人们以此可自创大量形态类似的系列英语新词。

(3)同音借用法,也称谐音法。谐音法构词的2个基本要素是主项和随激项,其构词过程可以从以下2个角度来进行分析:第一,从话语者的角度分析。话语者之所以能借用同音造词,是因为大脑对于语言符号所产生的第一本能反应就是语言符号的声音形式,即语音。主项(目标词汇或者句子)通过语音刺激大脑进行联想,使大脑本能地搜寻所储存的另外同音或者近音却不同义的词汇,借谐音建立音联关系,然后以此为基础生成音相似而义不同的新的义项新词,即随激项,用之取代繁杂的句子或者音节长的单词。网络中以谐音修辞法联想的随激项往往简短、实用,缩短了网络输入时间,其形式多以单个的字母、数字或者字母的组合出现,简称谐音“字母词”或“数字词”。如IC——I See(我明白了);good 9——good night(晚安);It’s up 2 u——It’s up to you(这由你来决定)等。第二,从听话者的角度分析。

当听话者看到随激项新词时,会本能地将之与熟悉的旧词(谐音主项)建立音联关系,并在此基础上,结合生活经验、逻辑推理、语境联想、背景知识等手段识别并找出与新词最为相融的对应表达,从而实现对同音联接的理解。在诸多网络英语新词中,同音借用语占据流行语相当大的比例,通过谐音修辞后的字母词或数字词,具有简约、生动等特点,符合网民社交方便快捷的主观需要,以及实现自我价值和宣泄情感的表达需要。正因为如此,很多同音借用词被广泛应用,并且逐渐成为固定词项。

2.语义变化灵活多变

语义变化不是人们的任意行为,有其语言学上的理论依据。张永言[5]指出,词义从历时的角度可分基本意义和引申意义、词源意义和现行意义。基本意义就是原词义项,也就是我们最早习得的旧词的含义,原词义项又通过人们认知机制以发散性的方式向外扩张,从而获得引申意义。新事物的出现必然会造成词汇空缺,这时大脑会寻找已经存在的概念,对新旧事物的性质、功能、作用等特征进行联系、比对和归类,然后借助熟悉的、具体的概念通过隐喻、转喻、引申等工具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认知,即由简单域向复杂域映射,其结果是将基本语义范畴进一步延伸,以形成新的语义辐射范畴。正如语言学家F.Ungerer等[6]所指出的,隐喻和转喻是我们对抽象范畴进行概念化的有力的认知工具,它们的认知基础是意象模式,它们来源于日常生活的基本经验,在概念域的映射中起重要作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原有英语词汇资源,有效发掘其表达潜力。语义变化途径通常有以下4种。

(1)扩大旧词含义。旧词通过认知转喻机制在新的语境下又有了新的词义,词义范畴得到扩充,换言之,旧词被赋予1个新义就是在词汇中增加了1个新词位。转喻手法的思维模式是以生活中不同认知类型事物之间的邻近联想为基础,提取事物之间的关联性特性,在同一认知域内用具体的、易感知的、易记忆的1个词汇泛指更广的、较为抽象的含义,换句话说,就是用部分指代整体。陈建生[7]指出,新义通常是在本义的基础上通过转喻的方式产生的。例如英语head由原义“头”扩展引申出一切事物的顶部,再引申出身居高位的人,由此义扩展开去,泛指各种各样的带头人。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例如,cherrypick原指摘樱桃,借用转喻,现泛指挑选最好的东西;hot potato原指热土豆,现泛指所有棘手的事情;plastic原指塑料,现指欺诈的、虚伪的。转喻的方法能使原词词义范畴扩大。由此可见,转喻是旧词意义转移的工具,人们借此可以更好地理解新事物并形成新概念。同时,新词不仅有了诙谐的含义,而且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2)缩小旧词含义。还有一些网络英语新词词义比原词义范畴小,这种方法也可以归类于转喻。转喻认知思维侧重建立2个不同认知类型事物之间的邻近关系,将一种事物的概念由此及彼地转移指代新事物而创造出新的意义。与扩大旧词含义相反,此类方法是用整体指代部分。例如,bounce原指弹跳,通过转喻指退回无法投递的邮件;garbage从生活垃圾变为垃圾邮件或错误的数据;administrator原指管理人,新义为法庭指定的破产公司管理人;plastic原指塑料,现在的新义是(塑料制成的)信用卡。转喻的认知功能是通过跨域映射实现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

(3)引申旧词含义。王文斌[8]认为,大多数多义词是隐喻认知的产物。网络英语新词也是如此。英语词汇的一词多义是基本意思在一定的语义范畴之内通过隐喻认知对抽象范畴概念化的结果。隐喻之所以能够发挥作用,是依赖事物之间的相似性在不同概念域的映射。当新事物很难找出与之匹配的词汇时,人们便会以相似联想为心理基础,将主观经验与感觉体验相互匹配,进行概念融合,即通过用事物A来理解事物B,用已经存在的概念A来表达概念B,引申词义范畴,最终形成对新事物形象、生动的描述。例如,hit原指打击,现映射到电脑行业,新的义项是点击;cookie原指小甜品、饼干,现隐喻为电脑术语,指服务器暂存放在你计算机上的一笔资料;host原指主人,现指电脑主机;caption原指标题、插图的说明、电影的字幕,现普遍指电视屏幕补边的字幕。引申思维模式不仅提供了新的语用意义,为我们定义新事物提供了全新的视角,而且反映了人们习惯用熟悉、稳定的词汇表达新义的认知规律。由此途径达到的语义,是集形象、贴切、实用、经济于一体的思维表达方式。

(4)改变旧词词性。词性的互变是网络英语新词产生的途径之一。词性发生变化时,词的原义也会发生相应变化。词性的转化是英语构词的一种特殊现象。词性转化也是通过隐喻认知来实现的。[6]词性转化是需要前提条件的:首先,不同词性的语义应该是相互关联、相互包含的;其次,形态结构应具有相似性,以容易使人产生联想。同时,隐喻修辞现象只有在一定的语境中才会产生,孤单的1个词是无法产生任何意义上的联想。例如,text(课本),只有当事人处在要发信息这个语境时,才可以隐喻为发信息;google本意是搜索引擎,动词为搜索;blingbling动词为珠宝的响声,名词指代穿名牌衣服与戴璀璨珠宝;bingo本意指宾戈游戏,动词泛指赢了,还可以在你答对问题时或者做对事情时说bingo表示对了。以上这些词汇就是利用隐喻效应而使词性改变,产生语义变化,而且新的语义逐渐被固定为新的词项。改变词性生成新词不仅有效地填补了词汇空缺,还能够增强表达的准确性和形象性,可谓一举两得。

网络英语新词的生成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语言现象。新词从产生到逐渐传播、再到被普遍应用成为一个约定俗成的词汇单位,是大脑运用认知语言学的隐喻、谐音、转喻等修辞手段对新事物进行思维的结果,其生成过程既随意、简单,又抽象、复杂。由此产生的多数新词已经固化成凝固词,在句法上具有独立性,在语义上具有完整性,在语用上具有经济性。

二、网络英语新词的发展趋势

1.网络英语新词将会继续增加

由于语言具有社会性,所以,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国际间的合作、不同文化的融合等,都会促使网络英语新词层出不穷。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网络英语新词是真实折射社会历史发展变化的媒介。新词生成形式趋向多样化:全新词汇增多,更多的旧词将会被赋予更广的含义,合成词、派生词将会以更快的速度生成系列化的组合新词以适应人们的需要。

2.网络英语新词向求简方向发展

语言反映社会现象,它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求简是各种语言发展的一个共同规律。网络英语是以交际为目的的工具,交际过程更是凸显了其求简的特点。以最简洁的字符传递最大容量的语义信息,符合网络社交快速、经济的需要。此外,缩略语与旧词虽然意义上对等,表达上相互切换,但旧词听起来严肃、正式,而缩略语则比较随意、简单,二者表达效果截然不同。现在,许多缩略语的认可度高,使用频率高,甚至有些缩略词已经取代原词语成为一个凝固词。今后,英语词汇的简化不仅指短词取代长词,更多简化体现在用法的灵活性上,即一词具有多种词性、多种意义和多种功能。

3.网络英语新词向趋繁方向发展

趋繁是英语语言发展的另一个趋势。社会进步使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借助互联网交流平台,网络文化不断渗透到我们的生活,所以,新事物往往会以辐射发散的形式产生系列的衍生品,为了短时间概括、反映客观存在的事物,重新定义人们对新事物、新现象抽象的思维活动,语言势必会在原来词汇的形态和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加工创造来弥补语用方面的需要。未来更多的旧词会以一定的语言规律叠加、组合生成新词,而新词会表现出形态加长、语义延伸等趋于繁琐的特点。

4.网络英语新词向多语化方向发展

语言学家认为,任何一种语言都不是孤立的,人们要交际、交流,就需要从其他语言中吸取养料,吸收新的东西,英语也不例外。在网络跨文化交际中,文化的碰撞、商务的合作、交流的频繁等会使不同的英语表达形式和用语产生,并且相互融合。许多新词会被母语为英语的国家所吸收而被广泛应用,其吸收形式多体现在借用外来词和赋予词汇以新义。如mao tai(茅台酒),sushi(寿司),而且这些词汇已经编篡到字典和词典中。如今,网络交际加速了英语的本土化,促成了许多英语变体的形成:中式英语、日式英语、韩式英语等纷纷出现。这些带有本土化色彩的语体,从发音、词义、语法、拼写等方面都结合母语做了改变。例如,blur原意为污迹、模糊不清的事,在新加坡英语中变为困惑的、缓慢的;skinship本意皮肤友情,在韩式英语中意为握手、抚摸和爱抚;中式英语表达long time no see(很久不见),drink tea(喝茶)已成为标准英文词组,No Noising,Welcome to take my taxi,Welcome to use ATM service 等中式表达也已经大行其道。跨文化交际的频繁势必使网络英语语言更具包容性。

5.网络英语新词向重应用方向发展

网络为人们提供了虚拟的交际平台,相对宽松的空间使得网络新词一开始便呈现出不同于传统语言的特殊性。它不受传统书面语规范的束缚,追求经济、实用。只要方便应用,任何形式的表达都可以为我所用,因此,网络英语新词会表现出很强的随意性:弱化语法概念、精简单词拼写、缩略繁杂句式等。此外,语体交叉使用也是网络英语新词的另外一个特征:口语与书面语交叉,数字词、字母词、缩略语的交叉,词性的交叉,不同领域词汇的交叉等。社会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对信息传播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交流力求言简意赅、表意精确。因此,网络英语新词向重应用化方向发展必然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三、结语

信息时代,体现个性、随意的特殊语言形式形成了具有时代特色的网络英语语言,但是很多人对网络英语新词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通过上文分析可得出如下结论:多数网络英语新词都是基于语用的需要通过修辞手段而产生的。因此,语言认知理论在构词机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作为语言工作者,只有从认知语言理论的角度剖析语言现象的语用根源,研究词的形成、发展和现状,才能深刻地理解语言现象和语义的内在联系,从而提高对网络英语新词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参 考 文 献]

[1] [瑞士]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 袁树厚.英汉缩略语的语义及语用比较[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14.

[3] Zipf G K.Human Behavior and the Principle of Ieasefort:An Introductien to Humnan Ecology[M].NewYork:Hafner,1949.

[4] Mantinet A.A Functional View of Language[M].Oxford:Clarendon Press,1962.

[5] 张永言.词汇学简论[M].武汉: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2.

[6] Ungerer F,Schmid H J.认知语言学入门[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7] 陈建生.认知词汇学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8] 王文斌.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9] 白云.语言与隐喻思维[J].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8(4):44.

网络亚文化论文题目范文第3篇

2、干部培训在增强文化自信中的作用调查及分析

3、文化自信中坚持人民主体性思想的必要性探析

4、辅导员应将习近平文化自信观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

5、高职学生文化自信培育探析

6、文化与经济关系视阈下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

7、基于文化自信导向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策略

8、文化自信与群众路线关系探微

9、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0、坚定文化自信的新时代要求、意涵与推进指向

11、高校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应坚持的“三观”

12、习近平文化自信理论的价值贡献

13、论文化自信与新的全球化时代

14、文化自信视域下新时代少数民族青少年文化认同的生成研究

15、论传统文化与文化自信

16、提升大学生中华文化自信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17、增强三个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18、新时代青年文化自信的价值及培育路径

19、文化自信的历史逻辑与现实意义

20、新时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依据分析

21、文化自信推动“双创”实现的价值审视

22、近五年来文化自信研究综述

23、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内涵和意义

24、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

25、建构文化自信的三维支点

26、传承红色基因,永葆生机活力

27、试论“文化自信”的理论价值与可行路径

28、以文化自信推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逻辑进路

29、文化自信的历史传统与时代品格

30、文化自信视阈下的图书馆文化创新性发展探究

31、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32、新时代如何提升文化自信

33、浅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

34、论文化自信的内生性动力

35、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基点

36、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深刻内涵与动力源泉

37、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实践智慧研究

38、文化自信引领下职业教育国际化拓展的问题与路径

3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来源及提升路径

40、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提升高职学生文化自信的研究

41、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研究

42、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

43、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养摭探

44、后殖民时期高校文化自信的培养研究

45、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自信的培育

46、文化自信与价值观自信的内涵及其内在共性

47、试论增强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之策略

48、翻译教学与文化自信教育

49、坚定理想信念的文化逻辑与进路选择

网络亚文化论文题目范文第4篇

2、合肥经济管理学院宽带信息化方案设计

3、谈档案资源的多元化保存

4、解析电力系统信息网络安全及防护措施

5、运用CIS理论塑造高校信息中心网络新形象

6、我国中小企业电子信息安全技术问题及解决方案

7、网络信息协同治理:内涵、特征及实践路径

8、企业信息安全体系实施(二)

9、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视域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制度构建

10、浅谈网络信息污染的治理策略

11、微博反腐的双刃剑效应及改进路径

12、计算宣传:人工智能时代的公共舆论新形态

13、高校收费网络化管理的探索与实践

14、浅谈如何利用信息网络做好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15、医院在信息管理网络维护中的几点做法思考

16、“两型社会”先导区高校群大数据中心构建研究

17、基于网络的会计信息系统安全分析与策略

18、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信息化网络化的实践与探索

19、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政府部门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20、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管理工作浅谈

21、人事档案信息网络化管理的必要条件分析

22、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有效防护措施探究

23、高校图书馆对大学生信息异化的应对策略

24、企业财务信息的网络披露研究

25、基于IP技术在民航空管通信网络建设中的应用 ?

26、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

27、网络信息资源配置的问题与对策

28、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

29、主要发达国家网络信息安全战略评析与启示

30、图书馆可适用的信息网络传播者免责例外的立法模式研究

31、论事业单位财务信息化建设

32、论网络信息安全合作的国际规则制定

33、信息网络安全控制模式的探讨

34、大数据时代的公民数据信息安全规制问题研究

35、新媒体与信息网络变革趋势研究

36、计算机安全技术及防护措施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

37、新形势下医院信息安全所面临的挑战与对策分析

38、大数据时代下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研究

39、网络信息生态链运行机制分析

40、浅谈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41、负面网络关注度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42、信息网络犯罪构成要件并行类型化的模式提倡

43、大数据环境下战略性新兴企业竞争对手研究体系动力学模型研究

44、初探VR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

45、专利案件中网络证据效力之判定

46、网络安全模型下身份验证机制的分析研究

47、试论地方政府网络公共关系的发展

48、人工智能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应用探讨

49、信息与网络安全体系模型研究

网络亚文化论文题目范文第5篇

2、论网络犯罪的动向及防范措施

3、专题二:网络空间综合治理的法理基础与路径

4、刑事诉讼中电子证据取证问题研究

5、大学生法律实务微信平台建设问题研究

6、理工科高校特色法学双学位课程研究

7、浅析网络发展带来的刑法规制问题

8、盗窃网络虚拟财产的定性问题思考

9、网络犯罪的管辖权探索与实践

10、刑罚的当代困境:表现、缘由及出路

11、浅析著作权侵权入罪标准

12、信息时代网络犯罪的司法抗制

13、依托专业教学开设法学特色计算机基础课程

14、现代文明视野下刑事法学的新发展

15、关于少数民族地区中职学生法制意识的调查研究

16、大学生网络犯罪的预防机制研究

17、论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侦查协助义务

18、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网络媒介素养研究初探

19、浅谈计算机网络犯罪控制对策

20、全方布控:关注网络犯罪的新对策

21、加强和改进网络法制建设的建议

22、应对“首要威胁”的起点:网络犯罪管辖研究

23、法学类公共选修课的教学改革思考

24、信息安全管理系列之二十九 《布达佩斯网络犯罪公约》介绍及网络犯罪行为分析

25、隐藏在暗处的犯罪,是何居心

26、新型网络犯罪技术行为的司法认定

27、关于我国网络犯罪刑事管辖权立法的思考

28、电子数据原件问题研究

29、数据跨境流动法律规制的现状及其应对

30、网络犯罪及其刑法规制探究

31、互联网实名制中公民权利的限制和保障

32、青少年犯罪的社会因素分析

33、网络犯罪与计算机犯罪概念之辨析

34、新时代网络安全现状研究

35、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的现实困境及其出路

36、计算机网络与犯罪

37、论我国计算机网络犯罪的立法不足和完善

38、新型网络犯罪:手段高度智能化

39、网络著作权刑事保护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40、论网络虚拟财产可以成为侵犯财产犯罪的对象

41、大数据时代网络犯罪的刑法应对

42、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的审查认定

43、网络犯罪的刑法空间效力问题

44、面向智慧社会的法学转型

45、网上交易信息在网络犯罪侦查中的应用研究

46、以刑法学视角看网络谣言治理

47、网络直播平台帮助犯罪行为的处罚边界

48、网络犯罪的特征与刑法规制研究

49、论网络犯罪和网络安全

网络亚文化论文题目范文第6篇

2、浅谈网络工程设计的需求分析

3、云计算在网络工程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4、简析计算机网络工程中的数据加密技术应用

5、5G技术对移动通信网络工程建设的影响

6、贵州高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7、计算机网络工程信息化建设思考

8、在网络工程技术中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探讨

9、试论广电网络工程技术开发研究

10、基于1+X证书制度的网络工程专业课程模块化构建与实施

11、分析计算机网络工程常见安全问题与优化策略

12、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13、项目管理在广电网络工程建设中的应用

14、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安全问题分析

15、“新工科”背景下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16、网络工程项目设计与施工探析

17、高职院校新校区网络工程总体规划

18、基于虚拟仿真平台的网络工程专业核心课程实验教学实践研究

19、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与发展

20、工程教育认证与网络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研究

21、浅谈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与病毒防护措施

22、网络工程中安全防护技术发展的研究

23、基于CDIO理念的网络工程专业教师能力培养研究

24、项目管理在通信网络工程中的应用探析

25、基于VR技术在网络工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应用研究

26、网络工程专业课程中的“双创”教育与实践

27、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计算机网络工程管理工作的探讨

28、三网融合下广电网络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研究

29、网络命令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中的应用探讨

30、基于互联网远程访问控制的网络工程实验室的设计与实现

31、网络工程的规划及组建方法探析

32、网络工程信息安全管理技术优化研究

33、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问题及解决方法

34、通信网络工程中数字电子技术的运用

35、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问题与解决策略探究

36、网络工程:排险“攻城狮”

37、网络工程中的安全防护技术研究

38、论网络工程中安全防护技术发展的研究

39、新工科背景下面向虚拟仿真实训的计算机网络工程实验教学探索

40、新工科背景下农林院校网络工程专业教改探索与实践

41、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存在问题及其对策

42、浅谈网络命令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中的应用与实践

43、通信网络工程技术管理与创新

44、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问题与解决对策探析

45、广电有线网络工程与技术发展研究

46、网络工程专业工作坊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47、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问题与优化措施研究

48、GIS在广播电视网络工程管理中的运用分析

49、网络命令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中的应用

网络亚文化论文题目范文

网络亚文化论文题目范文第1篇2、“谣”言惑众 必受严惩3、网络暴力事件中“搭便车”行为成因分析4、网络暴力:特征 成因 预防5、从...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