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论文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91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论文范文第1篇

处置不合格党员、处理不称职干部,要以《中国共产党党章》、《公务员法》以及相关政策法律为依据。非公务员单位的干部参照《公务员法》处理。要坚持标准、立足教育、区别对待、综合治理。工作中要做到事实清楚,客观公正,处理恰当,按章办事,手续完备。

(二)处置类型

1、不合格党员处置

(1)帮助教育:党支部要对不合格党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澄清错误认识,改正不良行为,争取合格党员。

(2)限期改正:评为不合格的党员,一律亮”黄牌”并限期改正,限期改正时间为一年。

(3)组织处置:评为不合格的党员,本人不愿意改正,或在改正期限内仍无转变的,应劝其退党;对党内的腐败分子,或自行脱党的党员,或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

除上述三种处置形式外,本人坚持退党的,党组织应予以批准。

评议中,对发现的违法违纪党员,分别移交司法机关和纪检监察机关处理。

2、不合格干部处理

评为不合格的干部,应参照《公务员法》给予处分。情节轻微,经批评教育后改正的,可以免予处分。不合格干部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

(三)处置、处理程序

1、不合格党员处置 (1)党支部对被评为不合格党员的主要问题进行调查核实,形成综合材料,提出初步处理意见,并告知本人。

(2)召开党员大会,讨论通过处置决定,上报上级党委审批。

(3)上级党委批准后,将处理决定通知本人,并召开党员大会,宣布党委决定。

2、不合格干部处理

各部门将评定为不合格的干部按干部管理权限上报处分决定机关,由处分决定机关对不合格干部的情况进行调查,将调查的事实及拟给予处分的依据告知其 本人。拟处理干部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处分决定机关为应当给予处分的,应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作出处分决定。处分决定以书面形式通知本人。

(四)政策界限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论文范文第2篇

发布时间:2010-11-08 西安环保局

环保分(县)局、各污水处理厂、各相关单位:

为规范全市污水处理厂污泥无害化处置工作,防止造成二次环境污染,消除环境污染隐患,达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求,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现将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置有关事项要求如下:

一、各污水处理厂产生的污泥,在贮存、转移、处置的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污染防治标准、技术规范。进行污泥填埋处置时,各污水处理厂必须采取措施,对产生污泥进行干化,使污泥含水率60%;否则,应将产生的污泥交由具有污泥处置资质的企业进行处置。

二、各污水处理厂应建立完善的污泥管理制度。污泥产生单位应建立污泥管理专项台帐,对污泥的产生、贮存、转移、处置进行登记,详细记录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情况,污泥产生量、处置方式和处置量、污泥转移量和转移去向、运输车辆牌照号等情况也应认真登记。

污泥的产生、贮存和转移实施申报登记制度。污水处理厂需按月向所在区(县)环保部门提供污泥产生量、流向、贮存、处置等有关资料。

三、污泥产生单位需按照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每半年委托有资质的环境监测单位进行一次污泥监测。属于危险废物的污泥严格按照危险废物处置规范进行处置。

四、处置单位应建立污泥处置管理专项台帐,对污泥的处置情况进行登记,详细记录污泥收集量、处置方式和处置量。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论文范文第3篇

1 污泥处理的工艺流程

污泥主要特性是含水率高, 有机物含量高, 容易腐化发臭, 并且颗粒较细, 比重较小, 呈胶状液态, 是介于液体与固体间的浓稠物, 很难通过沉降进行固液分离[1]。典型污泥处理工艺包括以下几个处理阶段[1,2]。

1.1 污泥浓缩

污泥浓缩的目的在于降低污泥的水分, 缩小体积, 但仍保持其流体性质, 有利于污泥的运输、处理和利用, 并缩小后续处理构筑物的容积或设备容量。污泥浓缩的方法主要有离心浓缩、重力浓缩和气浮浓缩, 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重力浓缩, 其依靠污泥自身重力压缩自身体积。

1.2 污泥稳定

稳定处理的目的就是进一步减少污泥含水量, 降解污泥中的有机物质, 杀灭污泥中的细菌、病原体、寄生虫卵等, 消除臭味, 这是污泥能否资源化有效利用的关键步骤。稳定的方法有污泥消化[3]、污泥堆肥[4]、热解和化学稳定等方法。其中消化和堆肥是较常见的稳定化方法。

1.3 脱水

污泥脱水是依靠多孔性过滤介质两面的压力差, 使污泥中的水分强制通过固体颗粒截流而脱水, 或使用高分子混凝剂和重力共同作用造粒而脱水的处理办法。污泥脱水主要包括自然干化和机械脱水两种方法。脱水机的种类很多, 按脱水原理可分为真空过滤脱水、压滤脱水及离心脱水三大类[5]。

1.4 干燥

应用人工热源以工业化设备对污泥进行深度脱水, 主要目的是减少污泥的体积, 但物理化学性质均未有太大变化, 可以杀死污泥中的致病菌、病毒、寄生虫卵等, 可使污泥得到较彻底的卫生学无害化水平。

1.5 污泥处置

采用某种途径将前阶段的污泥予以最终处理。污泥处置是污泥处理工艺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 常见的污泥处理方法有填埋法、海洋投弃、污泥焚烧、土地利用、建筑材料利用、污泥燃料化、污泥制动物饲料、污泥改性制吸附剂等。

2 常用的污泥处置方法

2.1 填埋法

污泥填埋是把脱水干化污泥运往填埋场进行填埋处理, 是传统的处理方法之一。也是我国目前主要的处理方法[6]。其优点是投资少, 处理量大, 见效快。但是污泥中含有的各种有毒有害物质经渗漏和雨水的浸蚀会污染地下水及大气。污泥填埋并不能最终避免环境污染, 而只是延缓了污染产生时间。所以其不是污泥最终处置的发展方向。

2.2 海洋投弃

海洋投弃是将经过消化处理后的污泥.通过管道输送或船运。将污泥投入投海区, 利用海洋的稀释和自净能力处置污泥的方法。海洋投弃操作简单。对于沿海城市来说其处理费用较低, 但由于其可能导致海洋潜在的危害。因此, 海洋投弃的方法已逐渐成为被淘污泥处置方法[7,8]。

2.3 污泥焚烧

污泥焚烧是在高温下氧化有机物使之成为小分子物质, 最后变成二氧化碳和水等无机物, 从而达到处理目的[9]。以焚烧技术为核心的污泥处理方法是最彻底的处理方法, 是发达国家开始普遍采用的处理方法。污泥焚烧主要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将脱水污泥直接送焚烧炉焚烧, 另一类是将脱水污泥干化后再焚烧。污泥焚烧设备主要有立式多段焚烧炉、回转焚烧炉、流化床式焚烧炉等, 现阶段主要采用鼓泡床焚烧炉[10]。

2.4 土地利用[11~13]

污泥中富含有机物和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以及各种微量元素锌、铁、钙、镁、铜等, 污泥施用于农田能够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促进作物的生长, 可用于森林园艺和废弃矿场改良等。由于污泥中一般含有病菌、寄生虫卵等有毒有害物质, 所以用于土地利用之前要进行无毒无害化处理。

2.5 建筑材料利用[14~17]

污泥中一般含有20%~30%的无机物, 主要是硅、钙、铝、铁等, 与许多常用建筑材料的原料成分相近, 可以利用污泥中的有效成分制造建筑材料。污泥可用来制砖、水泥、玻璃态集料、陶粒及其制品和化纤维板。污泥的材料利用多存在污泥烧损量大、含杂质和重金属的问题, 应用时需有效控制污泥的投加比例及污染物的浸出。

3 分析与讨论

污水厂污泥处理与处置必须严格遵循“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资源化”的原则, 把“稳定化、无害化”作为基本要求, 把污泥“减量化”作为处置重点, 把污泥“资源化”作为发展目标, 应当兼顾到环境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目前, 常见的几种污泥处置方法中填埋和海洋投弃法由于处理不彻底, 没有根本上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所以不是未来研究的方向。污泥焚烧法处置过程中可以不用考虑污泥中的病菌、病原体等生物有害物质, 处理彻底且运行费用低, 综合利用燃烧的热能可以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存在污泥含水率不太稳定、热值较低、燃烧不稳定、容易结焦、废气处理等问题且初期投资高, 因此开发先进的焚烧工艺和设备成为污泥处理的研究方向之一。污泥土地利用法具有投资少, 基本没有运行费用, 操作简单的优点, 但需注意污泥中病菌、病原体和寄生虫卵等有害物质及重金属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二次破坏。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 国家对基础设施投入增加, 城市化进程加速, 建材行业需求良很大, 将污泥制成建筑材料可以变废为宝, 获取较好的经济效益, 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几种处置方法各有利弊, 选择时不可盲目跟风, 需根据当地污泥成分、地理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 因地制宜地找到一条合适的污泥处理方法。

摘要:介绍了污泥处理的一般工艺流程和常用的污泥处置方法。分析了几种常用污泥处置方法的特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提出应该结合本地污泥成分、地理特点和经济发展水平, 因地制宜选择污泥处置方法。

关键词:污泥处理,污泥焚烧,资源化,土地利用

参考文献

[1] 傅剑敏, 徐江锋, 许海芳, 等.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研究进展[J].能源与环境, 2009, 4:80~81.

[2] 吴大付, 李东方, 任秀娟, 等.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方法及其土地利用[J].广西轻工业, 2008, 2 (2) :25, 67~68.

[3] 肖本益, 阎鸿, 魏源送.污泥热处理及其强化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学报, 2009, 29 (4) :673~682.

[4] 陈雁, 陈育如, 唐刚, 等.污水处理厂的污泥处置与生物堆肥法的利用[J].环境工程, 2008, 26 (1) :60~63.

[5] 王敏.浅谈污泥脱水设备在污水处理厂中的应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09, 7:218.

[6] 洪磊.张智.小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方法探讨[J].市政技术, 2009, 27 (2) :165~166, 170.

[7] 师梅.韩少勋, 解立平.污水污泥处置技术综述[J].应用化工, 2008, 37 (7) :819~821.

[8] 伯钢.污泥资源化处置与综合利用[J].环境保护, 2006, 32 (5) :36~38, 41.

[9] 张月辉.污泥直接焚烧工程案例分析[J].广州化工, 2009, 37 (4) :152~154.

[10] 刘沪滨.各种焚烧炉在市政下水污泥焚烧中的应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 15:34~35.

[11] 唐鸣放, 王白雪, 郑怀礼.城市污泥处理与绿化利用[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 2009, 31 (4) :103~106.

[12] 赵定国.屋顶绿化及轻型平屋顶绿化技术[J].中国建筑防水, 2004 (4) :17~19.

[13] 周立祥, 胡霭堂, 戈乃玢, 等.城市污泥土地利用研究[J].生态学报, 1999, 19 (2) :185~193.

[14] 黄晓庆.黄少斌, 杨顺汉.污泥的特性与建筑材料资源化利用[J].粉煤灰, 2006, 1:45~48.

[15] 郭新.城市污泥做多孔砖[J].砖瓦世界, 2005, 5:46.

[16] 杜欣, 金宜英, 张光明, 等.城市生活污泥烧结制陶粒的两种工艺比较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 2007, 1 (4) :109~114.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论文范文第4篇

目前“固废”的教学还存在教学目标不太明确、教材多, 内容难以取舍、课程生产实践不够等问题。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 原有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对“固废”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与尝试。

1 教学目标明确化

任何一门课程, 都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固废教学大纲仅规定了书本知识的教学目标, 作为现代大学生, 仅掌握这些知识是不够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 针对本专业的办学特色, 我们从三个方面制定了明确而全面的教学目标。

(1) 从知识掌握目标来看, 要求学生掌握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的方法、原理以及资源化技术, 并具备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系统和装置设计及运行管理的工程技术能力, 为今后从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面的工程技术及研究开发工作打下基础。

(2) 从人文教育目标来看, 应在教学中渗透可持续发展观念,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观及和谐发展观。

(3) 从能力培养角度来看, 应达到扩充知识面, 开阔眼界;解释和解决生活及社会中的环境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

2 构建课程内容体系

我们从巩固基础、培养创新能力这一角度出发, 从讲授内容、实验内容、实践内容3个层次上统一协调构建固废课程内容体系。在教学过程中, 采用了以下方法来加强教学内容体系。

2.1 教材内容的理顺与调整

本课程所用教材为昆明理工大学宁平主编的《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1], 全书共分为9章, 课程涉及的概念较多、设备较多、工艺流程较多, 为理清脉络, 我们在课程讲授时, 明确提出“固废”课程的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固体废物的基本概念、管理原则等概念性的概述内容;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方法;具体废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和处置技术等。要求学生应清楚这些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强调在“固废”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按照固体废物的全过程管理原则“产生收运处理处置过程”来理解、学习固废处理、处置的相关知识[2]。

另外, 固废的处理处置技术是一门飞速发展的技术, 特别是资源化技术, 各种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涌现。在介绍固废的资源化利用过程中, 在有限的学时内, 不可能将所有固废的所有资源化技术都完全介绍给学生。因此, 在组织教学时, 采取讲授有代表性的固废资源化技术, 其他内容则引导学生进行查阅。

2.2 现实问题探讨

固废的来源非常广泛, 而且现实性强, 与生活密切相关。因此, 我们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尽量结合实际。如在介绍固废的厌氧消化内容时, 要求学生能结合所学, 解决农村沼气池运行过程中常见问题。

2.3 前沿知识介绍

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方法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日新月异, 因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 应当不断更新和充实课程教学内容, 及时地将国内外本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补充到课堂教学中, 使学生不但专业基础扎实, 而且知识面宽, 视野开阔。如在介绍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时, 除介绍传统污泥的堆肥利用外, 还介绍有关污泥的吸附、炭化利用等内容。

3 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形式单一, 课堂气氛相对呆板。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 结合学生学习特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中是很有必要的。在固废课程教学中, 运用了以下多元化教学方法。

3.1 现代教学手段的运用

专业主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受到指定教材信息量大、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多, 同时学时相对紧张等方面的限制。因此, 在教学方式上采用PPT, 集声音、动画、文字、图表于一体的多媒体电子教案。同时, 将每一章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以提纲方式列于每一章的第一张幻灯片中。采用动画教学, 能增强板画的生动性、丰富性和直观性。如在介绍垃圾处理方式之一的热解法时, 利用动画效果, 就可以把垃圾从进料到产物生成全过程以动画场景予以生动展示, 在吸引同学注意力的同时, 使学生对其过程达到真正的了解。

3.2 专题讨论式教学方法

固废的种类很多, 各种废物的资源化技术也很多。因此, 我们在讲授固废资源化技术的教学组织中, 除讲授有代表性的内容外, 将其他内容拟定若干专题, 学生每5~6人为一组, 自由选题后, 即进行文献查阅的工作, 然后制作PPT, 进行答辩。答辩是根据题目按小组进行的, 每组派一个同学自述5分钟, 答辩10分钟。这样, 学生经过资料的查阅、文献的整理、PPT的制作、交流与讨论, 既锻炼了学生的文献收集与检索、综述的能力, 同时也加强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既丰富了学习内容, 又活跃了课堂气氛, 调动了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3.3 师生互动式教学方法

通过讲课 (电子教案与板书有机结合) 、作业、讨论等多种教学环节, 在师生相互交流、反馈和互动中完成教学过程。

4 创建实践平台

4.1 以大学生创新基金为平台, 激发学生科研兴趣,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为了引导大学生的创新价值取向, 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根据因材施教的要求, 我校设立了大学生创新基金。具体操作可分为以下3个阶段。

(1) 选择研究课题。我校二、三年级学生可根据已学或掌握的专业知识, 结合自己的兴趣, 申报校创新基金课题, 题目可自拟, 也可参与教师的课题,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科研活动。

(2) 探索研讨。针对问题, 提出解决问题的初步计划。学生对收集到的有关资料进行整理, 结合亲身实践对得到的实验现象及数据进行分析、推理、判断, 从而得出初步的结论。

(3) 总结提高。教师引导学生对初步结论开展相互交流、补充和完善, 从而总结出较为严谨、正确的专题报告。

我们还利用大学生创新基金这个平台, 将课题延伸, 即学生可根据课题的深度, 进行进一步的尝试, 如申报省级大学生创新基金, 将课题作为毕业论文等。

4.2 开放实验室, 为学生搭建探究平台

实行固废实验课程的开放, 将实验项目分为必做项目和选做项目。学生除完成必做的实验项目外, 可结合自己的兴趣和实验室条件, 自由选择实验项目或自带实验项目。这样可使学有余力、富有探究精神的学生根据自身兴趣, 选做实验项目, 经历实验方案设计、资料查询、仪器调试、实验操作、数据处理等过程,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这能为学生申报校级大学生创新基金及以后的毕业论文积累前期研究基础, 同时也缓解了毕业时的求职与论文环节的矛盾, 提高毕业论文质量。

4.3 结合实践知识, 为学生搭建接触社会的平台

为了让学生走出校园, 走向社会, 认识自然环境演化过程和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认识不良环境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限制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以及增加社会实践知识, 我们与多家企业进行了合作与交流, 安排了多个实践基地。通过实地参观、学习等实践活动, 学生亲身体验了固废处理的全过程。例如, 在长沙市第一垃圾中转站、长沙市垃圾填埋场, 学生参观了城市生活垃圾从收集、到分选、到压实、到填埋、到渗滤液的无害化处理及填埋气体发电等全过程, 详细了解了生活垃圾的收运、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工艺流程, 记录了技术人员介绍的注意事项。这些知识是书本上学不到的。

5 改革考核方式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 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我们认为, 要实现“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有机统一, 大学本科教育中考试形式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导向作用。为此, 我们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采取了考核方式的改革, 即由原来单纯的闭卷考试改为课程论文+开卷考试, 结合平时的课堂讨论、发言积极性、作业提交情况等综合评定课程成绩, 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通过实践, 一方面能提高学生的文献查阅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另一方面, 能将平时在课堂上积极思考、积极发言并且善于灵活运用知识的学生发掘出来, 避免“考前背笔记, 考后全忘记”的现象。

6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固废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 涉及众多的预处理、处理处置及资源化利用等方面的设备, 学校实验设备较为有限, 加之实习经费较为紧张, 不可能提供相当多的现场观摩机会, 另外, 动画片的制作也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 特别是“声情并茂”的课件。因此, 不可能将每个预处理或处理处置及资源化设备都做成动画片, 若能组织制作一个网上的“课件天地”, 让大家将平时自己制作的课件上传到网页, 实现资源共享, 这样在需要资源时, 到网页上下载, 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风格, “去粗取精”, 将大大缩短制作的时间又能达到相互交流的目的。

摘要: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课程是环境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其教学效果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工程技术, 而且也关系到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何能使培养的人才满足当今社会需求, 值得深入思考。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 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改革与探索。

关键词:固体废物的处理与处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探索

参考文献

[1] 宁平.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论文范文第5篇

一、指导思想

突发环境事件控制和处置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预防为主”、“以人为本”的原则,以规范和强化我厂环境保护系统应对突发污泥外漏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为目标,以预防突发环境事件为重点,逐步完善我厂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处置及善后工作机制,建立全厂环境保护系统防范有力、指挥有序、快速高效和统一协调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体系。

二、适用范围

全厂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污泥外漏事件的控制和处置行为,均适用本预案的规定。

三、组织领导机构及职责

1、厂环保应急领导组组成及其职责 组长:厂长

副组长:生产副厂长

成员:调度室、化验室、维修班、生产车间的负责人。 主要职责:

①宣传学习国家突发污泥外漏事件应急工作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上级领导污泥外漏事故应急的指示精神;

②掌握有关突发事件应急情报信息和事态变化情况; ③负责部门间污泥外漏污染事件应急协调工作; ④负责有关突发污泥外漏事件应急工作措施落实情况、工作进展情况,信息联络等工作;

⑥应急处置的其他工作。

2、厂应急领导组下设应急处置小组主要职责: 应急处置小组:组长 各班班长

成员 生产部门全体职工

①调度人员、设备、物质等,指挥各应急小组迅速赶赴现场,展开工作; ②指挥应急处置小组进行现场处置、调查、取证工作;

③指挥应急监测小组开展应急监测,确定污染物种类、范围、程度; ④协调有关部门,知道污染区域的警戒工作;

⑤根据现场调查、取证结果并参考专家意见,确定事件处置的技术措施; ⑥负责对外组织协调、分析事件原因、向应急领导组报告现场处置情况; ⑦应急领导组交办的其他工作。

3、主要任务

①划定隔离区域,制定处置措施,控制事件现场;

②进行现场调查,认定突发污泥外漏事件等级,按规定向当地政府环保局报告; ③查明事件原因,判明污染区域,提出处置措施,防止污染扩大; ④负责污染警报的设立和解除;

⑤负责对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取证,立案查处,并参与对有关负责人的处理; ⑥参与指挥急救、疏散、恢复正常秩序、安定群众情绪等方面的工作。

四、基本原则

1、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和加强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机制,切实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快速反应、及时控制;

2、按照“先控制后处理”的原则,迅速查明事件原因,果断提出处置措施,防止污染扩大,尽量减小污染范围;

3、以事实为依据,重视证据、重视技术手段,防止主观臆断;

4、制定安全防护措施,确保处置人员及周围群众的人身安全;

5、明确自身职责,妥善协调参与处置突发事件有关部门或人员的关系;

6、建立以生产部为主、部门联动,快速反应的工作机制。

五、处置程序

1、迅速报告

发现污泥外漏事件报警后,必须第一时间向应急领导组办公室报告。对重特大污泥外漏经认定后及时向当地政府环保局报告。同时,立即启动应急指挥系统。

2、快速出击

接到指令后,应急现场指挥组率各应急小组携带环境应急专用设备,在最短的时间内赶赴事发现场。

3、现场控制

应急处置小组达到现场后,应迅速控制现场、划定紧急隔离区域、设置警告标志、制定处置措施,切断污染源,防止污染物扩散。

4、现场调查

应急处置小组应迅速展开现场调查、取证工作,查明事件原因、影响程度等。

5、现场报告

各应急小组将现场调查情况及时报告应急现场指挥组。

应急现场指挥组按6小时速报、24小时确报的要求,负责向应急领导组报告突发事件现场处置动态情况。

应急领导组根据事件影响范围、程度,决定是否增调有关专家、人员、设备、物质前往现场增援。

6、污染处置

各应急小组根据现场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向应急现场指挥组提出污染处置方案。

对造成污泥外漏事故的,应急监测小组需测量流速、流量,估算污染物转移、扩散速率。

迅速联合当地环境监察人员对事故周围环境(居民住宅区、农田保护区、水流域、地形)和人员反应作初步调查。

7、污染跟踪

应急小组要对污染状况进行跟踪调查,根据监测数据和其他有关数据编制分析图标,预测污染迁移强度、速度和影响范围,及时调整对策。每24小时向应急现场指挥组报告一次污染事故处理动态和下一步对策(续报),直至突发事件消失。

8、污染警报解除

污染警报解除由应急现场指挥组根据监测数据报应急领导组同意后发布。

9、调查取证

全程详细记录污泥外漏事故过程、污染范围、周围环境状况、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途径、危害程度等内容,调查、分析事故原因。尽可能采用原始的第一手材料,科学分析确定事故责任人。

10、结案归档

污染事故处理完毕后,及时归纳、整理,形成总结报告,按照一事一卷要求存档备案,并上报有关部门。 污泥外运应急预案

1、污泥由签订合同的公司运输填埋,当泥饼仓的污泥太多时,应立即通知运输单位及时运走污泥,以防泥饼仓负荷过重。

2、当发现污泥重金属含量超标时,应立即通知运输单位运走污泥进行卫生填埋。

七、日常防范

各部门要组织开展对生产过程中可能造成突发环境事件的普查,建立重大危险数据库。加强对污水处理各个环节的日常管理和安全防范工作,明确职责,严防各种突发环境事件的发生。

安全环保部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论文范文第6篇

摘 要: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处置是一个日趋紧迫的问题。本研究利用枯枝落叶对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堆肥处理。结果表明,枯枝落叶和污泥混合物作为堆肥原料品质良好,能很好地腐熟,堆肥结束时有机质损失率约42%。堆肥产物的理化性质:pH值为7.5、电导率(EC,3.7 mS·cm-1)和重金属镉、砷、铅、铜的含量均符合农业土壤肥料的应用标准。堆肥后物料中交换态重金属含量降低了13%~70%,枯枝落叶对污泥中重金属起到良好的钝化作用。

关键词:污泥;堆肥;枯枝落叶;有机肥

Key words: sewage sludge; composting; leaf-litter; fertilizer

在过去的20年中,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导致了有机废物,特别是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的急剧增加。据报道,我国年均干污泥产量约1 120万t,对居民健康和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1-3]。污水处理厂污泥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已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2, 4]。因此,迫切需要找到回收和再利用这些废物的有利途径,以减少其对生态系统和环境的负面影响[5-6]。

堆肥是一种有效、经济、简单、环境友好的有机废物稳定化方法[7]。堆肥技术已被广泛采纳和应用,它把城市有机废弃物转变为农业可利用资源[7-10]。本研究利用枯枝落叶对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堆肥处理,通过堆肥过程,可使部分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的交换态重金属转化为更稳定的形式。通过研究底泥—落叶堆肥过程中温度、含水率、pH值、电导率、有机质和C/N的动态变化,以及堆肥前后交换态重金属含量变化,为大规模无害化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和绿地废弃物(枯枝落叶)生产优质有机肥料提供依据。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从深圳滨河污水处理厂收集的污泥,以及市区内绿地收集的枯枝落叶,晒干、粉碎为粒径0.2~0.5 cm,并按一定比例混合为试验材料,其基本理化性质见表1。

1.2 试验方法

堆肥试验在室内进行,采用自制的发酵装置进行,如图1所示,为半自动化控制(搅拌转速20 r·min-1),含曝气系统(曝气量在25 L·h-1·kg-1)。堆肥物料10 kg(污泥:枯枝落叶=1:3)添加3‰的发酵菌剂,试验设3 个重复,共发酵30 d,除了堆温每天测定外,各理化指标测定分别在第1,5,10,15,20,25,30 d。

1.3 分析方法

堆肥温度是通过距离发酵罐体底部中心20 cm处的温度传感器每天记录堆温。含水率在105 ℃下烘24 h 至恒质量测定。pH值和电导率采用肥水比1∶10(W/V),用YSI6600多参数分析仪测定[11]。有机质、全氮、灰分的测定采用国家标准方法[12]。总有机碳和C/N比分别根据公式:总有机碳 =有机质/1.8,C/N =有机质/全氮计算[13]。有机物损失率=(X2-X1)/X1×100%,其中X1、X2为堆肥开始和结束时灰分含量。堆肥前后交换态重金属(镉Cd、砷As、铅Pb和铜Cu)采用化学试剂分步提取分离法分离[14],然后用ICP-MS测定含量[15]。

1.4 数据处理

图表制作用Sigmaplot 10.0软件,数据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

2 结果与分析

2.1 堆肥过程中温度和含水率变化

温度是监测堆肥过程的主要参数之一,亦是在堆肥过程中,影响氨释放的重要因子[16]。随着微生物的活跃,温度迅速升高[17-20]。本研究中堆肥温度变化在30~63.5 ℃,堆肥初期,原料中易分解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迅速分解,产生大量热量,在发酵第3天达到50 ℃以上,第5天达60 ℃以上,进入堆肥的高温阶段,在第7天达到最大堆温63.5 ℃,高温阶段持续了8 d(图2)。高温持续时间长可能是受枯枝落叶中难分解的高纤维素的量所致[20-21]。迅速升温和较长的高温持续时间,有利于嗜热菌的繁殖,能促进生物降解,使堆肥更高效地腐熟[18-19]。含水率也是影响堆肥微生物活性的重要因子。堆肥过程中含水率变化如图2所示,初始含水率为55%,随着堆肥的进行,含水率很快下降,至试验结束时,堆肥的含水率下降至28%左右。

2.2 堆肥过程中pH值和电导率的变化

堆肥过程中适宜的pH值可使微生物有效发挥作用,保留堆肥中的有效N,减少NH4+的损失,而pH值太高或太低都会影响堆肥效率和质量[16, 22-23]。一般认为微生物(特别是细菌和放射菌)生长最合适的pH值为6.5~7.5,这也是发酵过程的适宜pH值[24-25]。本研究堆肥前5 d,pH值快速升高,稳定后在第15天 后开始下降并趋于稳定(图3)。前期pH值快速上升是有机氮在微生物作用下发生强烈的矿化分解,并产生大量的NH3所致;后期温度下降后NH3 挥发速率下降,受高温抑制的硝化菌活性增强,硝化作用产生大量的H+,使pH值回落[22, 26-28]。本试验pH值在6.6~7.8之间变化,至堆肥结束时呈弱碱性(pH值为7.5)。电导率是堆肥过程中衡量可溶性盐浓度变化和有机、无机氮的相互转化程度的关键因子[29-30]。高电导率表明堆肥中含有高浓度盐离子和较多的水溶性物质。研究中堆肥的电导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图3),堆肥前20 d电导率从3.5升高至4.3,随后逐渐下降至堆肥结束为3.7 mS·cm-1。电导率升高是堆肥中复杂有机物转化为简单化合物如矿物离子(磷酸盐、铵、钾等)的直接结果,堆肥后期电导率下降,可能是一部分离子沉淀和污泥堆肥逐步稳定化的结果[30-31]。

2.3 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和C/N的变化

堆肥有机质含量随时间逐渐降低,至发酵结束有机质损失率为42%(图4)。堆肥前期有机质变化迅速,20 d后有机质下降逐渐平缓。这与堆肥前期的升温和高温期嗜热菌的作用有关,有机质的高速生物降解速率一般始于40 ℃[32-33]。C/N 是常用于评价堆肥腐熟度的参数,一般认为腐熟的堆肥C/N<20[34]。从图4可以看出,C/N随堆肥时间逐步降低,堆肥结束时C/N为15.8,达到腐熟的要求。C/N下降是由于微生物大量消耗碳源,一方面微生物生长消耗并以CO2的形式释放,另一方面碳作为合成细胞的重要原料而减少;而氮虽然也是好氧堆肥微生物的主要营养元素,除却一部分随着氨气的挥发而损失,另一部分用于微生物细胞的合成而留在堆肥产品中;因此C/N总体呈逐渐减小的趋势[35]。堆肥中后期,微生物活动减弱,残留下难降解的有机质,降解减缓,堆肥C/N变化趋向缓和。

2.4 堆肥前后重金属含量的变化

堆肥原料中的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污泥,堆肥前混合物料的交换态重金属含量较高(表1)。堆肥前后交换态重金属含量变化较大,堆肥30 d的产物各类交换态重金属含量降低了13%~70%。堆肥产物重金属Cd、As、Pb和Cu含量分别为:2.7,2.5,13.1,12.8 mg·kg-1。说明耗氧堆肥有利于重金属的稳定化,枯枝落叶也对污泥中可利用态重金属起到良好的钝化作用。

3 结 论

利用枯枝落叶对污水处理厂污泥进行堆肥效果理想。堆肥过程中有机质得到很好地降解,堆肥产物的理化性质稳定,其pH值和重金属含量均满足国家农用肥标准 [36],C/N<20反映出较好的腐熟度,电导率符合土地利用的适宜范围(< 4 mS·cm-1 [29])。各项理化指标均表明污泥和枯枝落叶混合堆肥产物在作为农业有机肥上的良好前景,还可作为土壤改良剂应用于园林绿化、矿山修复、道路边坡覆绿等。

参考文献:

[1] CHU L,YAN S,XING X H,et al.Progress and perspectives of sludge ozonation as a powerful pretreatment method for minimization of excess sludge production [J]. Water Res, 2009, 43:1811-1822.

[2]LEE I,HAN J I.The effects of waste-activated sludge pretreatment using hydrodynamic cavitation for methane production[J].Ultrasonics Sonochemistry,2013,20(6):1450-1455.

[3]BADER A H,El-Sayed S A S.Household solid waste composition and management in jeddah city,Saudi Arabia:a planning model[J].Int Res J Environment Sci,2015,4(1):1-10.

[4]SREEDEVI S.Solid waste generation and its management:a case study[J].Int Res J Environment Sci,2015,4(1):90-93.

[5]KARAGIANNIDIS A,PERKOULIDIS G,TJANDRA SA. A multicriteria facility location model for municipal solid waste management in North Greece [J]. Euro J Oper Res,2008, 187(3):1402-1421.

[6] 高翔. 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农用可行性研究与监测方法[J]. 环境工程, 2011(S1): 230-233.

[7]李国学,张福锁.固体废物堆肥化与有机复混肥生产[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8]ZHOU H B,MA C,GAO D,et al.Application of a recyclable plastic bulking agent for sewage sludge composting[J].Bioresource Technology,2014,152:329-336.

[9]黄国锋,钟流举,张振钿,等.有机固体废弃物堆肥的物质变化及腐熟度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03,14(5):813-818.

[10]马雪梅,刘淑英,王平.微生物菌剂对兰州城市生活污泥堆肥效果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2,21(12):168-172.

[11]HE M M,TIAN G M,LIANG X Q. Phytotoxicity and speciation of copper, zinc and lead during the aerobic composting of sewage sludge [J]. J Hazard Mate ,2009, 163: 671-677.

[12]鲍士旦.土壤农化分析[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3] JIMENEL E J, GARCIA V P. Relationship between organic carbon and total organic carbon in municipal solid waste and city refuse composts [J]. Bioresour Technol,1992, 41: 265-272.

[14]张辰,王国华,孙晓.污泥处理处置技术与工程实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

[15]魏复盛,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4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6] BONIECKI P, DACH J,PILARSKI K, et al.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 for modeling ammonia emissions released from sewage sludge composting [J]. Atmos Environ,2012,57: 49-54.

[17]PAGANS E,BARRENA R,FONT X,et al.Ammonia emissions from the composting of different organic wastes:dependency on process temperature[J].Chemosphere,2006,62(9):1534-1542.

[18]柴晓利,张华,赵由才.固体废物堆肥原理与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83-84.

[19] VILLAR I,ALVES D, GARRIDO J,et al. Evolution of microbial dynamics during the maturation phase of the composting of different types of waste [J]. Waste Management,2016(5):011.

[20]卫智涛,周国英,胡清秀.食用菌菌渣利用研究现状[J].中国食用菌,2010,29(5):3-6, 11.

[21]张辉,刘维红,杨启银,等.几种微生物在牛粪堆肥中的试验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06(1):108-113.

[22] MOORE P A,HUFF W E,DANIEL T C,et al. Effect of aluminum sulfate on ammonia fluxes from poultry litter in commercial broiler houses [J]. American Society of A cultural Engineering,1997(2): 883-891.

[23] IGLESIASJ E, PEREI G V. Composting of domestic refuse and sewage sludge: I. Evolution of temperature, pH, C/N ratio and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J]. Resource,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1991, 6(1): 45-46.

[24]NAKASAKI K,YAGUCHI H,SANAKI Y, et al.Effect of pH control on composting of garbage[J].Waste Management and Research,1993,11(2):117-125.

[25]TROY S M,NOLAN T,KWAPINSKI W,et al, Effect of sawdust addition on composting of separated raw and anaerobically digested pig manure [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2,111(6):70-77.

[26]黄国锋,吴启堂,孟庆强,等.猪粪堆肥化处理的物质变化及腐熟度评价[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23(3):1-4.

[27]NAKASAKI K,NAG K,KARITA S.Microbial succession associated with organic matter decomposition during thermophilic composting of organic waste[J].Waste Management & Research the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olid Wastes & Public Cleansing Association ISWA,2005,23(1):48-56.

[28]艾海舰,刘翠英.生物活性水对堆肥腐熟过程的效应研究[J].西北农业学报,2006,15(5):258-260.

[29]WONG J W C,MAK K F, CHAN N W,et al. Co-composting of soybean residues and leaves in Hong Kong [J]. Bioresour Technology,2001,76(2): 99-106.

[30]罗一鸣,魏宗强,孙钦平,等.沸石作为添加剂对鸡粪高温堆肥氨挥发的影响[J].农业工程学报,2011,27(2):243-247.

[31]RASAPOOR M,NASRABADI T,KAMALI M,et al.The effects of aeration rate on generated compost quality,using aerated static pile method[J].Waste Management,2009,29(2):570-573.

[32]曹云,常志州,黄红英,等.畜禽粪便堆肥前期理化及微生物性状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5,34(11):2198-2207.

[33]HUANG G F,WU Q T,WONG J W C, et al. Transformation of organic matter during co-composting of pig manure with sawdust [J]. Bioresour Technol,2006,97(15):1834-1842.

[34]张聿柏,李勤奋.香蕉茎秆堆肥化处理腐熟度评价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9):268-272.

[35]金香琴,段丽杰,马继力,等.不同微生物菌剂对畜禽粪便资源化堆肥效果的影响[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5,15(7):280-283.

[36]中华人名共和国农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 525-2012)[S].北京:中华人名共和国农业部,2012.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论文范文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论文范文第1篇处置不合格党员、处理不称职干部,要以《中国共产党党章》、《公务员法》以及相关政策法律为依据。非公务员...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