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芭蕾手位教学设计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芭蕾手位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类学科的教育教学体系也不断完善。针对高校中的芭蕾舞蹈教学现状进行相对清晰的阐述,对高校芭蕾舞蹈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相对完善的叙述,提出了相应的改革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芭蕾舞蹈;教学方法

芭蕾舞蹈,源于西方,是一种用音乐、舞蹈和哑剧手法来表演戏剧情节的舞蹈。作为一种极具表现力的舞蹈,其因具有轻盈、优雅等特点,而逐渐成为被众多舞蹈爱好者青睐的热门舞种。随着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融合,芭蕾舞蹈逐渐成为高校的一门专业学习课程,成为我国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些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的发展,芭蕾舞蹈教学受到重视。但是,芭蕾舞蹈课程在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矛盾。因此,解决好问题和矛盾,是促进高校芭蕾舞蹈教育教学工作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一、当前高校芭蕾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即使现阶段教育改革的进程不断推进,高校芭蕾舞蹈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是阻碍芭蕾舞蹈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些问题和矛盾展开阐述。

(一)教学观念和方法老旧

芭蕾舞蹈本是从西方传入的,直至近代,高校才将其作为必修的专业课程之一。因这门课程发展形成的时间相对较晚,其受到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相对较多。这就导致在高校芭蕾舞蹈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容易在观念上循规蹈矩,缺乏创新性,将太多的精力放在完成教学任务上,而没有将学生放在课堂教学的第一位。不仅如此,受中国传统观念的影响,现阶段高校芭蕾舞蹈教学的通用模式是教师教、学生学[1]。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只会机械地对教师的动作进行模仿,而逐渐失去自身所具有的特性,也就使得高校的芭蕾舞蹈教学逐渐出现问题。

(二)课程的安排理论性和专业性太强

依托专业的课程教材来开展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的必要过程。换句话说,任何一门课程都有其依托的专业教材。因此,教材的使用,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是,由于芭蕾舞蹈的发展时间较短,当前高校芭蕾舞蹈课程教学所用教材往往具有理论性和专业性强等问题,使得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所展开的教学内容显得格外晦涩难懂。

而造成这样的原因,还是与芭蕾舞蹈课程的教材有关。由于芭蕾舞蹈起源于西方,在中国盛行的时间相对较短,编书者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更多的是采用西方的芭蕾舞蹈教学案例或是方法[2]。这对于高校芭蕾舞蹈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考验。怎样向学生解释清楚这些晦涩难懂的文字成为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重点注意的问题。

但是,实际的高校芭蕾舞蹈教育大纲却将学习内容设置得很简单,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逐渐忽略了对一些较为深入的理论知识的研究学习,而更多地关注教学内容的广泛性,使得学生对许多基础知识缺乏理解和认识。

(三)教学手段缺乏多样性

近些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样化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推崇。但是,我国高校的芭蕾舞蹈教学依然保留了传统的纯文字的理论教学和教师示范实践教学的模式。这样枯燥无味的学习模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压力,逐渐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仅仅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来开展芭蕾舞蹈教学是不利于教学效果的提升的。例如,在芭蕾舞蹈学习的过程中,一些技巧或是动作的展现,只有依托于良好的音乐环境,才能呈现出最好的效果。但是,现今的芭蕾舞蹈教学手段的多样性不足,使得学生很容易在机械性的练习后出现疲倦感,进而学习积极性不断下降。

(四)课程时间的设置具有局限性

高校在芭蕾舞蹈教育教学的时间安排上,亦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往往只能依靠课堂学习的时间来对舞蹈进行练习,这样的课程时间设置非常不利于学生舞蹈技能的提高。在我国,对于一些非专业的学生来说,一周学习芭蕾舞蹈的学时仅仅只有几个小时,这样的课程时间设置,使得学生很难较好地掌握芭蕾舞蹈技巧,进而使课程教学质量和效率下降。而对于那些专业的学生来说,实践能力的匮乏,使得他们仅仅能够停留在当前水平,而无法在实践中实现真正的进步。

二、新时代背景下对相关教学方法提出的

改革建议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教育改革成为一种必然现象。本文基于高校芭蕾舞蹈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四点建议。

(一)更新教育理念,构建新的教育教学体系

受中国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灌输式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样的强制输入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利于学生展现自身的创造性。

而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对于高校教育教学的要求逐渐转向脱离传统的教育观念。因此,高校芭蕾舞蹈教学要逐渐摆脱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基于全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讓芭蕾舞蹈教学的体系结构,能够更为系统化、新颖化。在更新教育理念、构建新的教育体系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逐渐摆脱传统芭蕾舞蹈教学中模仿、练习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特性[3]。

(二)加强师生互动,实施融合教育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通常是具有距离感的。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是增强课程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学习的重要手段。而对于芭蕾舞蹈教学来说,教师作为被模仿者,应该逐渐向示范者转变,通过为学生进行动作示范,来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切实地认识和了解学生的问题。不仅如此,在舞蹈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发挥现代媒体的作用,增加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例如,在指正学生舞蹈动作的过程中,为了确保学生的安全,教师应该让学生深刻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从而降低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受伤的概率。同时,这种多学科的融合教育,还能够缓解因芭蕾舞蹈教材的内容专业性、理论性相对较强而使学生产生枯燥感的问题。可以说,实施融合教育,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芭蕾舞蹈的科学认知[4],还可以有效提高芭蕾舞蹈课堂的教学效率,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积极开展多维课堂模式,提高教学效率

由于芭蕾舞蹈教学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性,其教学是难以在脱离教师的状态下顺利进行的,但也不是没有办法去解决这类矛盾。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类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纷纷涌现。高校也可以建立一个专门的教育教学资源平台,将不同教师制作的多样化教学资源上传至此,来方便更多的学生学习。这不仅能够实现对教育教学资源的持久保存,更是实现了教学课堂的无限延伸。而这样多样化的教学资源,不仅能够形成丰富的资源存储仓库[5],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

(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以促训练

芭蕾舞蹈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通常需要学生登上更大的舞台,去发挥自己的所学,从而让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到芭蕾舞蹈带来的美好。但是,由于实践课时有限,许多高校学生往往會缺乏一定的实践操作的能力,并且在面对某些大场合时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这种现象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学生对实际的舞台锻炼经验的缺乏,从而面对一些大的场合时,表现得并不像课堂上那么优秀。

因此,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一些实践活动来增加自己的舞台经验。不仅如此,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检测的过程。而通过多种实践活动的训练,学生的专业技术水平也能得到不断提高。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推进,针对芭蕾舞蹈教学方式所存在的问题,高校要不断地提出解决措施,对其进行完善。希望本文提出的一些建议能够为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使得高校芭蕾舞蹈教育的体系结构不断的优化,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从而为我国芭蕾舞蹈教育事业的发展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任晶.浅谈高校芭蕾舞蹈教学[J].艺术品鉴,2015(7):234,265.

[2]张琳.浅谈中国芭蕾舞蹈教学现状与改革[J].艺术评鉴,2018(18):148-149.

[3]王晓丹.以学生为主体的高校芭蕾舞教学创新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9(7):206,208.

[4]杨林轩.芭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文存阅刊,2018(7):77.

[5]顾妍龙.浅析中国芭蕾舞教学现存问题及优化路径[J].北方音乐,2017(17):109-110.

作者单位: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芭蕾手位教学设计范文第2篇

1、业余芭蕾舞的普及

当今世界融入了多元化的教育元素, 而立足于古典传统遗产的芭蕾舞教育也融入了多元素的成分。在以古典芭蕾为主要训练目的的前提下, 把现代芭蕾剧目的元素也融合进来, 使之古典芭蕾和现代芭蕾能够合并。

业余芭蕾舞的普及历史也就只有20年左右的历史。对于业余学习芭蕾而言, 出现了《北京舞蹈学院芭蕾舞院外分级考试教程》和《英国皇家芭蕾舞业余考级教材》。北京舞蹈学院的考级教材分为8级, 而英皇的考级教材分为9级, 其中的每一级都是依据学生的年龄和水平编辑的, 对于教学的规范性和系统性都有着明确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对芭蕾舞掀起了一股热潮, 在全国各地都有少儿芭蕾舞培训班、成人形体芭蕾和芭蕾沙龙等。每到周末,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们就会到业余班去学习芭蕾舞, 这就说明越来越多的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通过学习芭蕾舞来塑造自己的形体、变得更加有气质。学习芭蕾舞可以培养自己的协调性、自控力和对风格不同的音乐进行理解和表现, 并且可以学会在舞蹈中表现自己, 提高自信心和沟通能力。

2、校园的美育教育

目前, 在北京市有多所小学开设了芭蕾舞课程。通过学习芭蕾舞可以让孩子们得到很多的改变, 包括可以开发更多的想象力、对音乐有更好的理解力、敢于与人沟通、在众多人面前敢于展示自己。“通过艺术的教育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 以“德”为美, 以“善”为美, 以“爱科学”为美, 以“爱国”为美, 以“好学”为美。”有助于加强德育教育, 以美辅德。而艺术教育在表达这些教育方面有很大的优势。所以, 中国的教育才会更加重视美育教育, 让全国的青少年学生在艺术方面能得到多的提高和培养。但是我认为, 美育教育不只是一个对艺术审美的培养, 也是对孩子心灵之美的一个培养。在学习各种知识的时候让孩子们达到一个更好的认识和更高的体会, 让孩子们感受生活、热爱生活和体会成长的快乐, 这就是美育教育的成功之处。

二、俄罗斯学派对中国芭蕾舞教学的影响

1、中国芭蕾舞的推广

在西方主要的舞蹈形式之一是芭蕾。法国宫廷舞形成于16世纪晚期, 从法王路易十四开始走向成熟时是17世纪。我国第一位向西方学习芭蕾舞的是清朝末年的裕容龄。

直接传入中国的是俄罗斯芭蕾。在30年代初期, 哈尔滨、上海、天津等城市开始有一些外国芭蕾使者及舞蹈团来教授芭蕾舞和进行演出活动。苏联著名芭蕾舞演员果戈佐夫1930年6月在哈尔滨开办了第一所舞蹈学校并教授芭蕾舞。而戴爱莲是中国芭蕾舞的先驱者, 她在1940年回到祖国, 播下了芭蕾艺术的种子并且把芭蕾艺术介绍给国内的观众和舞蹈演员们, 在新中国成立后她为芭蕾艺术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世纪20年代中国芭蕾的初期出现了一些芭蕾舞蹈学校, 但是这些舞蹈学校都是私人办的, 规模和学习舞蹈的人数还是比较少的。直到1954年北京舞蹈学校成立, 1957年北京舞蹈学院正式开设了芭蕾舞专业。中国编排的《天鹅湖》首演获得极大成功, 成为中国人民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目前我国已有北京舞蹈学院、上海舞蹈学校、沈阳音乐学院附中舞蹈学校等几所院校可以培养专业的芭蕾舞人才。许多中等专业舞蹈学校和高校的舞蹈教育专业也都运用芭蕾基训教学法进行教学, 如首都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师范附属实验学校、延边大学等。然而我国的芭蕾舞教学除了沿用前苏联的训练方法之外, 也吸取了其他芭蕾舞学派的精华和教学方法, 在这基础上我国逐渐探索出了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思想的芭蕾训练方法, 并且培养出了世界一流的芭蕾舞演员。

2、中国的芭蕾舞作品

时代要求着中国的芭蕾跟上世界的先进潮流, 要求着中国芭蕾尽快形成一个属于自己的体系, 这才促进了中国原创的芭蕾舞剧的诞生。

1950年10月, 在世界和平签名运动会风起云涌的鼓舞和推动下, 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团排演了大型芭蕾舞剧《和平鸽》。这是新中国第一代芭蕾舞艺术家想用芭蕾的形式反映中国的社会生活, 是一个提倡保卫和平的尝试, 虽然还不够成熟, 但是却有着积极的意义和影响力。

1959年的上半年, 北京舞蹈学校聘请了前苏联舞蹈专家彼得安德列耶维奇来编排芭蕾舞剧《鱼美人》。

上海舞蹈学校在1965年上演了中国第一部大型芭蕾舞剧《白毛女》。这部舞剧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的芭蕾舞开始走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还为中国的芭蕾舞发展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

1964年的大型舞剧《红色娘子军》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首开纪录”, 但却可以说是属于中国的一部最成功的大型芭蕾舞剧。这部舞剧从它诞生起, 就赢得了多方好评。《红色娘子军》这部舞剧形象且具体的塑造了英姿飒爽的“穿足尖鞋”的为革命奋斗的中国娘子军形象, 这就将芭蕾的精华与中国的气质融为一体, 为世界的芭蕾舞坛增添了许多色彩, 更为芭蕾的“中国化”奠定了有力的基础。

《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这两部舞剧, 是中国艺术上的卓越成就, 并且被确认为“20世纪经典”。在这两部舞剧之后, 中国又编排了许多优秀的芭蕾舞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1982) 、《长板凳》 (1984) 《二泉映月》 (1997) 、《大红灯笼高高挂》 (2001) 等, 还学习了一些外国的经典舞剧《葛蓓莉亚》 (1986) 、《天鹅湖》 (2004) 等作品。这些作品和对国外知识的学习, 让中国的芭蕾舞走向世界得到了一个更好的发展和搭建了一个更好展示自己的平台。

三、结论

本文是结合俄罗斯芭蕾学派对中国芭蕾舞的发展、芭蕾舞中动作的系统性、规范性、芭蕾舞作品的影响。中国吸收了其他的芭蕾学派的精华和教学体系来充实自己的内容。中国的芭蕾走向世界而得到更多更大的发展。芭蕾舞艺术之所以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之后依然保持着兴旺的生命力和舞剧的多样性, 就是在于它具有科学的、系统的、完整的训练体系。我国的芭蕾舞应该向全世界传播, 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我们应该遵循芭蕾艺术的发展的原动力, 那就是继承、开拓、创新精神。芭蕾舞在中国的肥沃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

摘要:芭蕾起源于意大利, 发展于法国, 鼎盛与俄罗斯。中国的芭蕾舞吸取了俄罗斯学派、法兰西学派、丹麦学派的精华。俄罗斯学派对中国的芭蕾舞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芭蕾舞在今后的发展前景是走向世界, 为芭蕾舞的发展增添色彩。

关键词:俄罗斯学派,中国芭蕾舞作品

参考文献

[1] 肖苏华.《芭蕾舞艺术欣赏》﹒山西教育出版社, 1997﹒203216

[2] 【美】理查克劳斯《芭蕾简史》﹒上海文艺出版社, 1982﹒3136

[3] 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纲》﹒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7678

芭蕾手位教学设计范文

芭蕾手位教学设计范文第1篇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各类学科的教育教学体系也不断完善。针对高校中的芭蕾舞蹈...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