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的认识范文
艾滋病的认识范文第1篇
1、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及世界艾滋病日。
2、引导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及危害。
3、引导学生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培养其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自我保护和抵御艾滋病侵袭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掌握艾滋病传播的三种途径和预防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艾滋病知识内容的音像资料、图片。 教学方法:
讨论法、谈话法、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一定都听说过艾滋病,请大家说说你了解与艾滋病相关的哪些知识?(学生自由回答)。
3、你觉得艾滋病离你远吗?(学生自由回答)。
4、艾滋病在我国流行趋势日趋严重,已被我国列为重点控制的重大传染病,危害非常大,如果不及时加以控制,它将威胁到每个人的生活和健康。下面我们一起来认识艾滋病。
二.讲授新课
1、什么是艾滋病(HIV)?
艾滋病(简称AIDS)是一种由艾滋病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2、什么是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病毒是小的连普通显微镜都看不到的微生物,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力,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教弱,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在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剂(如碘酒、酒精等)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3、你知道“世界艾滋病日”吗?
艾滋病病死率极高,目前还没有治愈此病的药物和方法,它已经夺取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把每年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以号召全世界人民行动起来,共同对抗艾滋病。
4、艾滋病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
2)、母婴传播
3)、性接触传播
5、艾滋病的症状:
1)、一般症状:消瘦、持续低热、盗汗、全身淋巴结肿大。 2)、呼吸道症状:长期咳嗽、胸疼、呼吸困难。
3)、消化道症状:食欲下降、厌食、恶心、呕吐、慢性腹泻。 4)、皮肤粘膜症状:丘疹、口腔和咽部粘膜发炎和溃烂。
6、教师提问:请大家结合我们刚才所了解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艾滋病?(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
7、学生回答,教师补充小结: 1)、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洁身自爱。 2)、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3)、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不要输用未经检验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4)、避免母婴传播。
5)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人及艾滋病病患感染者。 6)、艾滋病威胁着每个人和每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8、教师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题。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四、板书设计:
5、认识艾滋病
一、艾滋病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
2)、母婴传播
3)、性接触传播
二、艾滋病的预防方法:
1)、洁身自爱。
2)、不吸毒。
艾滋病的认识范文第2篇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艾滋病毒及艾滋病的基本概念。
2、学习本课后,能了解艾滋病是怎样产生的。
3、宣传并预防艾滋病。加强自我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
教学难点:艾滋病病毒与艾滋病病人的区别 。
设计思路:我由一个爱滋病家庭的惨痛故事展开,并把故事当成一条线,串连起各个知识点,分别介绍出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病毒。
教学方法:讨论式、讲解式、探究式、启发式。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上网或到图书馆查找有关艾滋病的知识(什么是艾滋病、艾滋病病毒;艾滋病流行的严峻形势。)
2、教师收集相关的艾滋病的教学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在这世界上,有很多人感染了“20世纪瘟疫”的艾滋病。同学们,我们今天的这一堂课是艾滋病的知识的课。关于艾滋病病人的故事很多很多。有一个很悲惨的故事。今天老师请颜曌同学把这个故事再讲给你们听听。 (播放音乐,学生在忧伤的音乐声中讲述故事)。
故事的男主角是个王姓男青年。10年前,为摆脱贫穷,他只身到外闯荡,并加入了卖血的行当。在一次卖血中,王某染上了艾滋病病毒。可怕的是王某本人并不知道。在外靠卖血挣了一些钱后,王某回到他的家乡,在家乡娶了妻子,生了儿子。这时他还全然不知自己已经患上了艾滋病。2000年,一次偶然患上的“感冒”使王某检查出患有艾滋病!尤为可怕的是,因为王某对自己身患艾滋病毫不知情,因此王某早已把艾滋病毒传染给了妻子,他的妻子又通过母婴传染将艾滋病毒传给了儿子。当这一切全然揭晓和明了的时候,王某已经不治,很快撒手人寰。接下来的结果不难想见,王某的妻子于2001年遭受同样厄运。不久,幼子也离开了人世。两年时间,一家三口死于艾滋病,这不能不说是个惨痛的悲剧。可怜天下父母心。与王某同吃同住的老母亲,在两年的时间里,接二连三地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剧。
教师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故事中的男主角得的是什么病吗?(学生回答)
二、设置疑点,进行新课。
(一)、艾滋病病毒?
教师问:我们知道,故事中的王某得的是爱滋病,什么是艾滋病病毒?它们的英文缩写是什么?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2分钟左右),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于艾滋病的现有的知识和态度,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给予解答、补充、明确、澄清疑问,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的科学讲解: (指名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并板书答案。
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英文缩写——HIV。
(教师出示几张艾滋病病毒的图片。)
(二)根据教师出示的图片。引入问题:艾滋病病毒在人体特性和进入人体后。它有哪些特点?它进入人体后给人体带来了哪些坏处? 学生讨论:
老师总结学生所得出的答案并板书:
1、艾滋病病毒的特性主要有两个:
(1)、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或者通常用的化学清洁剂或消毒剂(如碘酒、酒精或医院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消毒药品)都可以杀死这种病毒,甚至用自来水冲刷,水中的余氯就会使它失去活性。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虫(如:蚊子、跳蚤等)体内存活。
(2)、具有迅速变异能力。艾滋病病毒的"外貌"经常发生改变,有许多的亚型。例如,最早引起艾滋病流行的I型病毒(现在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现有11个亚型,而且这些亚型还在不断变化着。 艾滋病病毒在人体的特点: (1)病毒小 (2)破坏人体白细胞 (3)变异快
(4)侵犯人体免疫系统
(三)同学们,我们了解了艾滋病病毒的知识。同学们想一下。什么是艾滋病?它的英文缩写又是什么?
学生讨论(1钟)
教师总结并板书答案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英文缩写——AIDS。
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
(四)老师提问,从“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这一名话中,你能得出艾滋病的什么信息?请同学们思考或讨论。给他家讲一讲。 明确:
1、“免疫缺陷”,免疫力
教师:艾滋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以人体免疫系统全面崩溃为特征的传染率极高的传染病。人类天生具有免疫功能,当细菌、病毒等侵入人体时,在免疫功能正常运作下,就算生病了也能治愈。然而,艾滋病病毒所攻击的正是人体免疫系统的中枢细胞,致使人体丧失抵抗能力,不能与那些对生命有威胁的病菌战斗,从而使人体发生多种极为少见的、不可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感染者死亡!值得一提的是,艾滋病病毒本身并不会引发任何疾病,而是当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后,人体由于失去抵抗能力而感染其他的疾病导致死亡!
2、综合征
老师讲述一般出现的综征症状,如:(1)艾滋病相关综合征(ARC),又称症状性HIV感染,是指HIV感染者出现多种慢性症状和体征,艾滋病的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一般初期的开始症状象伤风、流感、全身疲劳无力、食欲减退、发热、体重减轻、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如皮肤、粘肤出现白色念球菌感染,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紫斑、血肿、血疱、滞血斑、皮肤容易损伤,伤后出血不止等;以后渐渐侵犯内脏器官,不断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可长达3-4个月;还可出现咳嗽、气短、持续性腹泻便血、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呼吸困难等。由于症状复杂多变,每个患者并非上述所有症状全都出现。一般常见
一、二种以上的症状。按受损器官来说,侵犯肺部时常出现呼吸困难、胸痛、咳嗽等;如侵犯胃肠可引起持续性腹泻、腹痛、消瘦无力等;如侵犯血管而引起血管性血栓性心内膜炎,血小板减少性脑出血等。 老师出示几张患艾滋病病人的图片,并进行讲解。
(五)学习与运用。
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有什么区别? HIV (艾滋病病毒)代表人类免役缺陷病毒。一个人感染了 HIV 以后,此病毒就开始攻击人体免役系统,人体免役系统的一个功能是击退疾病。经过几年, HIV 削弱了免役系统,这个时候,人体就会感染上机会性感染病,如,肺炎,脑膜炎,肺结核。一旦有机会性感染发生,这个人就被认为是患了艾滋病。艾滋病( AIDS )代表获得性免役缺陷综合征。艾滋病本身不是一种病,而是一种无法抵抗其它疾病的状态或综合征状。人不会死于艾滋病,而是会死于与艾滋病相关的疾病。
(六)讲一讲,说一说。你了解艾滋流行的严峻形势吗?
1、由学生合作探究课本知道,教师提问:你能从课本中讲述的艾滋病流行的严峻形势作出几点概括吗?
教学上让学生共同探讨(2——3分钟),老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概括其特点。
2、由学生通过种渠道收集最近国内外有关艾滋病流行的严峻形势。让同学们把得到的资料在课堂上读一读。从而使学生认识到预防艾滋病的重要性。
(七).课堂小结
艾滋病的认识范文第3篇
提倡无偿献血,杜绝贩血卖血,加强血液管理和检测是保证用血安全的重要措施。
严格筛选献血员,劝阻有危险行为的人献血,是血液安全的重要保证。
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防止艾滋病经采供血途径传播。
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必要时使用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液制品,以及血浆代用品或自身血液。
使用一次性或自毁型注射器是防止艾滋病经血液传播的重要环节。如没有条件,注射器具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
酒店、旅馆、澡堂、理发店、美容院、洗脚房等服务行业所用的刀、针和其它刺破或擦伤皮肤的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
2. 对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产妇及时采取抗病毒药物干预、减少产时损伤性操作、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胎、婴儿感染的可能性。
在艾滋病高发地区,大力推行孕产妇的孕产期保健、艾滋病咨询检测和住院分娩,是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关键措施。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怀孕妇女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孕期和产时服用抗病毒药物、住院分娩减少损伤性危险操作、以及产后避免母乳喂养等预防传播的措施,可大大减少将艾滋病病毒传染给胎儿或婴儿的机会。
孕妇在怀孕早期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应向医生咨询,充分了解艾滋病对胎、婴儿和自身的潜在危害,自愿选择是否继续怀孕。
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如果选择终止妊娠,应到当地医疗卫生机构寻求咨询和终止妊娠的服务。
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产妇如果选择继续妊娠,应到当地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或妇幼保健机构,寻求免费预防母婴传播的抗病毒药物和婴儿检测服务。
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产妇应进行婴儿喂养咨询,对所生婴儿实行人工喂养,避免母乳喂养,杜绝混合喂养。并在婴儿第12和第18个月进行免费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3. 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是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的重要防治措施。
有过高危性行为、共用注射器吸毒、卖血、怀疑接受过不安全输血或注射的人以及艾滋病高发地区的孕产妇,要主动到当地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门诊(室)进行咨询检测。
国家实施免费的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检测的人员,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机构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 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合法医疗机构,都可设立艾滋病咨询室和筛查实验室。
咨询和检测是保密的。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个人可自愿选择是否接受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
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阳性者,可通过咨询获得有关艾滋病病毒抗体确认试验、治疗、预防母婴传播、预防感染他人和得到关怀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或转介信息服务。
接受艾滋病咨询和检测,可消除或缓解因怀疑感染艾滋病所带来的心理压力,还可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及时采取适宜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
4. 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是疾病的受害者,应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
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可到当地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区(科)的综合医院,接受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
各级政府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患者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并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开展生产活动。
地方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艾滋病遗孤的心理康复和提供免费义务教育。
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的歧视不仅不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是预防控制艾滋病的重要力量,应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
*家庭和社区要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帮助他们采取正确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并为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创造条件。
5.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处在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的临界点。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将对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国家安全和民族兴旺带来严重影响。
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艾滋病防治决不只是卫生部门的责任,必须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预防控制机制,形成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
艾滋病的认识范文第4篇
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艾滋病病毒(HIV)”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征。梅毒是人体感染梅毒螺旋体引起的,可引起全身多器官病变。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该病毒主要在肝细胞中复制,损害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的炎症、变性、坏死。
二、艾滋病、梅毒和丙肝有哪些临床表现?
由于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很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表现为复杂多样的综合症,常见症状有:长期低热,体重减轻、消瘦、慢性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头晕、头痛等症状。梅毒根据感染时间的长短和引起人体病变不同,可分为Ⅰ期梅毒、Ⅱ期梅毒和Ⅲ期梅毒,每期临床表现不一样。丙肝是导致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的重要原因。
三、艾滋病、梅毒和丙肝传播途径有哪些?
艾滋病、梅毒和丙肝的病人和携带者是传染源,传播的途径主要有以下三个:
1、血液途径传播:血液传播是感染这三类疾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之一。输入被这些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被血液污染而又未经严格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拨牙等医疗器具,十分危险,感染的可能性很大。
2、性传播途径:无论是同性,还是异性之间的性接触都会导致这三类疾病的传播。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直肠的肠壁较阴道更容易破损,所以有肛交行为的人比阴道性交的人更容易感染染这些疾病。
3、母婴途径传播:如果母亲是艾滋病、梅毒或丙肝的感染者,她在怀孕、分娩、哺乳过程中很有可能传染给他的孩子。
四、以下行为不会传播感染这三类疾病。
1、握手、拥抱、抚摸、礼节性亲吻。
2、一起吃饭、喝饮料以及共用碗筷、杯子。
3、一起使用公共设施,如共用厕所、马桶、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机及乘座公共汽车。
4、一起居住、劳动,共用劳动工具,上同一所学校。
5、咳嗽、打喷嚏、流泪、出汗、撒尿。
6、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不会传播。
艾滋病、梅毒和丙肝防治知识
五、如何预防?
艾滋病、梅毒和丙肝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阻断,是能够预防的。
(一)预防经血液传播
1、不要任何方式吸食毒,远离毒品,更不要与他人共用针具吸食毒品。
2、不轻易接受输血及血制品。
3、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它场所打针、拨牙、穿耳朵眼、纹身、针灸或手术。
4、不与他人共用纱布、药棉及牙刷、牙签、剃须刀等有可能刺破皮肤黏膜的日常生活用品,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避免接触他人的血液。
(二)预防经性途径传播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病毒的根本措施。
2、不要有婚外性行、不搞卖淫、嫖娼,正确使用安全套,采取安全性行为,可以预防艾滋病等性病经性途径传播。
3、积极规则治疗性病,患有梅毒、软下疳、生殖器疱疹、淋病等性传播疾病时会增加艾滋病、性病感染的机会。
六、如何知道自已是否感染了艾滋病?
艾滋病的认识范文第5篇
由美国、欧洲和喀麦隆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说,他们通过野外调查和基因分析证实,人类艾滋病病毒HIV-1起源于野生黑猩猩,病毒很可能是从猿类免疫缺陷病毒SIV进化而来。其实,艾滋病的起源应该是在非洲。1959年的刚果,还是法属殖民地。一个自森林中走出的土人,被邀请参与一项和血液传染病有关的研究。他的血液样本经化验后,便被予以冷藏,就此尘封数十年。万没想到的是,数十年后,这血液样本竟然成为解开艾滋病来源的重要线索。
艾滋病起源于非洲,后由移民带入美国。1981年6月5日,美国亚特兰大疾病控制中心在《发病率与死亡率周刊》上简要介绍了5例艾滋病病人的病史,这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艾滋病的正式记载。1982年,这种疾病被命名为艾滋病。不久以后,艾滋病迅速蔓延到各大洲。1985年,一位到中国旅游的外籍青年患病入住北京协和医院后很快死亡,后被证实死于艾滋病。这是我国第一次发现艾滋病。
艾滋病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已引起世界卫生组织及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越来越迅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的发展,已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第四大杀手。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6年5月30日宣布自1981年6月首次确认艾滋病以来,25年间全球累计有6500万人感染艾滋病毒,其中250万人死亡。到2005年底,全球共有3860万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当年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410万人,另有280万人死于艾滋病。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08艾滋病流行状况报告》指出,2007年,全球防治艾滋病的努力取得了显着进展,艾滋病流行首次呈现缓和局势,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的数量以及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都出现下降。2007年全球新增艾滋病毒感染者270万,比2001年下降了30万;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为200万,比2001年下降20万。
据介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从感染初期算起,要经过数年、甚至长达10年或更长的潜伏期后才会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艾滋病病人因抵抗能力极度下降会出现多种感染,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念珠菌,肺囊虫等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等,后期常常发生恶性肿瘤,直至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
艾滋病的认识范文第6篇
莱州市曲家学校六年级王玉凤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 年1月确定每年的12 月1 日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各国在这一天举办各种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随着艾滋病的迅速蔓延,艾滋病防治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和社会热点问题,尽管目前仍无有效治疗药物,但艾滋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为了提高人们对艾滋病危害的认识,更有效地唤醒人们采取措施预防艾滋病的传播和蔓延,我借此机会,向大家宣传预防、控制艾滋病基本知识:
1. 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但它是可以预防的。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常出现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皮疹等症状。
2. 艾滋病可以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但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是不会被感染。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共同进餐,共用劳动工具、办公用品、钱币等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也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3.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 蚊虫叮咬不会感染艾滋病。
4. 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的高危险行为,所以我们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严重危害吸毒者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也危害家庭和社会。
5. 关心、帮助、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鼓励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是控制艾滋病传播的重要措施。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是疾病的受害者,应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家庭和社区要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帮助他们采取正确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并为他们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创造条件。
6.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7.树立健康的道德观、恋爱观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的治本之策。青少年过早发生性行为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青春期是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黄金时期,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上,树立崇高理想,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自尊自爱,洁身自好,加强自我保护,并积极参加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宣传教育活动,学习和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避免危险行为,并把了解到的知识告诉他人。
艾滋病的认识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