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雨教案范文
梧桐雨教案范文第1篇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体悟作者清新的语言风格。
3.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4.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1.体悟作者清新的语言风格。
2.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
学习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 【授课类型】 讲授课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 多媒体、电子白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当中有谁能说出一些描写雨的古代诗句?(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知道得真多啊,那么你们谁能说出一些关于雨的著名散文?(学生自由发言)真不错,看来同学们平时都非常喜欢读书、喜欢积累。
今天,就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有关雨的散文汪曾祺的《昆明的雨》,看一看在汪曾祺眼中昆明的雨是什么样子的,去体会一下,他为什么会想念昆明的雨。(板书课题《昆明的雨》)
二、预习检测(活动一)
检测预习情况,小组互相听写生字词。
三、讲授新课
1.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明确:本文通过对昆明雨季的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卖杨梅小姑娘、缅桂花、房东和她的养女等人和事物以及在昆明生活时的一段往事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那段生活的思念与热爱之情。
本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1~2):开篇点题,“我想念昆明的雨”。
第二部分(3~10):具体写昆明雨季给作者的感受,昆明雨季的特点及雨季中的景、物和人,表达自己对昆明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第三部分(11):照应开头“我想念昆明的雨”,深化主题 。
2.熟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认为写得好的语句、段落进行赏析,体味作者的语言风格。(活动二)
示例:可是下点功夫,把草茎松毛择净,撕成蟹腿肉粗细的丝,和青辣椒同炒,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句中“张目结舌”用得很好。“张目结舌”原指睁大眼睛说不出话,这里写出了牛肝菌味道好得令人吃惊。表现出昆明的雨季对植物的滋养,表达了作者的惊叹之情。
3.细读课文,从内容和写法角度,对文章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并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小组提问,班级内解答)(活动三)
①文章第十段写“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你从中读出作者的哪些情味?
明确:雨引起的淡淡乡愁;雨中美景令人陶醉的闲适、幽静、恬淡之感。
②第二段和第十一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分析这两段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第二段在内容上,点明了文章中心,奠定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基调;在结构上,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起下文对“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第十一段在内容上,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在结构上,照应第二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完整。
③课文描写了昆明雨季的哪些景、物和事?作者是怎样把这些“零散”的内容连缀成篇的?
明确:作者以“想念昆明的雨”为线索,为我们描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卖杨梅小姑娘、缅桂花、房东和她的养女等人和事物以及在昆明生活的一段往事,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怀念与热爱之情。
4.归纳总结汪曾祺散文的特点。
明确:撷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平淡自然,字里行间蕴藏着深情。 5.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
明确: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美,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的美存在于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四、总结
学完本文,你有什么收获?(班级展示)(活动四)
五、布置作业
阅读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翠湖心影》等文章,然后交流阅读感受。 【板书设计】
点题,引出下文。
条理清晰第二部分(3~10):具体描写昆明雨季线索分明昆明的雨 带给作者的感受 雨季中的人、事、景、物语言清晰 第三部分(11):照应开头,深化文章主旨感情充沛 (“我想念昆明的雨”)
梧桐雨教案范文第2篇
1、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说明该诗的意象美和古典美。
3、.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体味意象与意境对于诗歌的表达效果。
4、反复朗读该诗,具体感受诗中的音乐美。 重点难点:
1. 分析诗中的丁香、雨巷等意象,并赏析这几种意象所营造出的朦胧凄美的诗歌意境。
2、 感悟诗歌意境
3. 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新课
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了解一种花。丁香,木犀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又称洋丁香。开在暮春时节,花为淡紫色或白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沙》)它不仅是美的象征,也代表了高洁、愁怨。所以说,丁香总是和“愁”联系在一起,而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作品《雨巷》也成功的运用并发展了丁香花意象。《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与1929年出版)《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成名作《雨巷》被叶圣陶先生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由于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三、时代背景
1926年,戴望舒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投身于国民革命的浪潮中,从事革命宣传工作。1927年,曾因宣传革命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拘捕。“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为躲避国民党政府的通缉,诗人被迫离开上海,住在江苏松江。正是在当时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国家前途堪忧、个人出路难觅的情况下,诗人陷入忧郁彷徨的苦闷中。《雨巷》一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写出的。《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中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暗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霞。《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四、朗读、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就请大家一起带着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②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忧愁的,哀伤的)
③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低沉的,感伤的) ④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⑤这首诗讲了个怎样的故事?
细雨春日,一位青年撑着油纸伞彷徨在雨巷,他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也撑着油纸伞向他走来,走过他的身旁,走尽这雨巷,最终他还是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这雨巷。
五、研读诗歌,把握意象。
1、我们的忧伤、惆怅等感受来自语言,作者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意象来表现某些情感。说说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征是什么?(小组交流)
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诗人诗歌里选取一些形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些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明确:意象 特征
雨巷 悠长、寂寥
油纸伞 古朴
我 惆怅
丁香姑娘 美丽、惆怅、寂寥 篱墙 颓圮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明确与朦胧并存,也就是说它的意境是明确于朦胧并存。意境是通过意象来表达的,所以要把握意境就得从意象入手,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5个意象,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意象是如何集明确与朦胧于一身的:
第一个是雨巷。明确:下着雨的江南小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朦胧: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第二个是油纸伞。明确:这是件真实的雨具。朦胧:油纸伞不比自动伞,它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 第三个是我。明确:“我”就是指诗人自己。朦胧:指像诗人那样迷失方向,处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的先进青年。
第四个是丁香姑娘。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朦胧: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姑娘。明确:一个女孩子。以花喻人,可以想见她的美丽。朦胧: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 第五个是篱墙。明确:一堵墙。朦胧:(这个篱墙是颓圮)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2、这些意象中哪个意象是主意象?共同探讨作者选择丁香姑娘这个意象的作用。 (1)作者为何选择丁香来描写姑娘?
明确:丁香的特点是高洁、美丽,古人常用丁香来表现愁思,而本诗开头就定下了这样凄凉、忧伤的基调。
(2)读完全诗,你认为丁香姑娘出现了吗?哪里看出? 明确:没有。开头“我希望逢着”,结尾“我希望飘过”,表明丁香姑娘并未出现,她只存在于作者的心中,存在于他的想象中。
(3)这种并未在诗歌中实际出现的意象我们一般称为虚笔,这种手法称作象征。 (4)诗人戴望舒将这些不同的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呢? 《雨巷》这首诗所营造出来的是一种朦胧而又凄美的意境。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镇的阴沉画面,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意味的抒情意境。忧郁、孤独的“我”似乎有满腹的心事,却又无人倾诉,于是独自彷徨在这条小巷;这是怎样的一条小巷啊!悠长而且又寂寥,望不到尽头,偏又下着淅淅沥沥的雨,怎不使人心生惆怅?突然,我的眼前飘过一个女郎,但是转瞬即逝,飘逝而过,仿佛从来就不曾存在过。那么,女郎又是象征着什么呢?我与女郎擦肩而过,又有什么深意呢?
内容理解。意象和象征。
1、《雨巷》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原来诗人有着这样的情感和经历。因而,他会在诗歌里选取一些形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些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下面我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其他的同学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 ①"雨巷" ②"丁香般的姑娘" ③"我" ④"油纸伞" ⑤"颓圮的篱墙" ⑥"太息一般的眼光" 明确:诗歌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是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因此,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三个"我""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而其余几个形象则属于诗歌的细节。
2、在描写姑娘这一意象时,诗人为什么把她比喻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明确:丁香类似于百合,是纯洁、美好的象征。(美丽、高洁)。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别,(看图片)一结一结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丁香结。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成为高洁、美丽、忧伤的代词,
3、同学们了解在古诗词中丁香的象征含义吗?请同学们看到课后习题第四题。
明确:李商隐的《代赠》用“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中女子的愁心,诗人用春风反衬丁香的愁;李(王景)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诗人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丁香的淡雅、隐忍以及愁绪。总之,虽然写法不同,但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首《雨巷》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忧郁、空灵之感,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相符合。
4、大家讨论分析丁香姑娘的象征含义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教师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5、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所以,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每个人,由于思想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艺术修养等条件的限制,对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尽力展开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尽可能丰富的生活内容。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展开联想,诗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参考:
①:"雨巷"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
②:"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 ③:"雨巷"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④:"我"是一个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我"是一个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⑥:"我"可理解为一个失恋者的形象,这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我"失恋后仍苦苦追寻的执著情感。 ⑦:"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⑧:"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⑨:"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⑩:"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⑾:整首诗可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 ⑿:整首诗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寻的心路历程。 总结: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确实,诗歌的鉴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刚才同学们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创意,同学们对诗歌的主题有多种理解,但是任何诗歌的欣赏都不能离开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以及被通缉的经历一定会在诗作中得以体现。因此,有同学将这首诗理解为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在黑暗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却又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我认为这样认识更 为准确、合理。
六、三种视角赏《雨巷》
上一环节的赏析中,我们谈到不同的意象。我们如何理解这首诗歌的涵义,如何解读《雨巷》的寓意,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如何解读“丁香姑娘“这一意象。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确实,诗歌的鉴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第一种视角:爱情诗
将“姑娘”理解为现实生活中的女郎,诗人所钟情的女子。我们不妨做以下解读: 场景悠长、寂寥的雨巷 基调哀愁
人物冷漠、孤寂的“我” 对象丁香般的“姑娘” 情景偶遇即逝
这种解读纯粹基于文本,对诗歌进行最浅显却也是最通俗的解读,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并且这种解读方式似乎也能找到事实支撑。我们从关于戴望舒现有的传记材料中,虽不能得到确切的印证,但他的第一次爱情的到来,有书可查的是在1929年前后。他对一位名叫施绛年的姑娘展开追求。因此将它理解为一首爱情诗是可以的。 第二种视角:政治诗
这种解读方式是将“姑娘”理解为革命理想和革命希望。可能同学们会有些不解,为什么这首看起来是那么明显的爱情诗歌竟然会是一首政治诗呢?其实在中国诗歌历史上,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经常喜欢用“香草美人”来比喻他的政治理想。那么戴望舒的这首《雨巷》作为一首政治诗又要怎样理解呢?
明确:落款时间为1927年,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大肆“清共”,迫害进步的革命者,中国革命暂时转入低潮。 我们不妨作如下解读:
场景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象征黑暗的时局) 基调困惑、幻灭
人物冷漠、孤寂的“我”(象征革命青年) 对象丁香般的姑娘(象征新的希望) 情景似有似无
这种解读遵循的正是孟子所谓的“知人论世”的解读方法,将《雨巷》这首诗歌投至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之中,并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探讨这首诗作为一首政治诗的解读方式。 第三种视角:象征诗(哲理诗)
这种视角将“姑娘”这一意象理解为象征“美好的事物”或者“美好的理想”,然而这种事物、理想虽然美好,却只是可望而不可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雨巷》就是现代版的《诗经•蒹葭》。解读如下: 场景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象征漫长的人生追求历程) 基调无可奈何
人物冷漠、孤寂的“我”(追求理想的人) 对象丁香般的姑娘(美好事物、理想的象征)
这种解读所包含的范围更为广泛,不再局限于将“姑娘”的象征意义理解为某个具体的事物或者人物,而是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高屋建瓴,从中提炼出了具有广泛共性的一种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我们大家想必都有过这种苦苦追求却又追求不得的情感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无奈与失落等情感体验。美好的事物总是那样让人艳羡,让人想去努力追求,但是我们却似乎总是追求不到,这种美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仿佛前一秒她还停留在我们前方,倏忽之间,已经飘然而逝了,只留下惆怅失落的我们,伫立在原地。
七、欣赏音乐美
《雨巷》作为一首经典的现代诗歌,其音乐美是非常突出的。这种音乐美首先表现在它的形式非常齐整,每节分为六行,每行又长短各异,这样形式上错落有致,整体上又不失严整。诗歌的风貌是整体齐整,齐整中又有变化。
它的音乐美还表现在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例如“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悠长”就是诗人重叠手法的运用。这种重叠手法具有独特的音乐效果,那就是使诗歌的节奏变得舒缓,令人回味。又比如“丁香一样的”这个短语就反复出现,“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惆怅”,同一章节内反复出现,使得诗歌的形式颇为整齐,韵律感极强。
音乐美当然也离不开押韵。《雨巷》这首诗分为六节,大体上是每一节的第三行和第六行押韵,如“巷”和“娘”;“悠长”和“芬芳”,词组之间在声律上也互相呼应,读起来自然就琅琅上《雨巷》这首诗歌的音乐美,是它一直为人称道并广为传诵的一个重要原因。
八、艺术特点:
1、朦胧含蓄的意象美。诗中最突出的意象是那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和“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些意象都不是单纯地反映生活中的人与自然中的场景,而是有着浓厚的象征色彩,同时又无法完全排除诗人感情生活体验的影子,因而该诗显得朦胧含蓄,耐人回味。
2、格调清新的古典美。这首诗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技法,以“丁香”与“愁”联系起来,正是古人诗词中常用的写法。除了“丁香”,还有“油纸伞”、“雨巷”、“篱墙”等均构成为典型的诗意化的江南雨中景致,烘托出含蓄、深沉的情感氛围,使诗歌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体现出一种古典美的魅力。这在当时的新诗创作中还是很少见的,所以特别能够给人以清新之感。
梧桐雨教案范文第3篇
1、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诗中的思想感情。
2、分析说明该诗的意象美和古典美。
3、.理解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体味意象与意境对于诗歌的表达效果。
4、反复朗读该诗,具体感受诗中的音乐美。 重点难点:
1. 分析诗中的丁香、雨巷等意象,并赏析这几种意象所营造出的朦胧凄美的诗歌意境。
2、 感悟诗歌意境
3. 体会象征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新课
今天上课前,我们先来了解一种花。丁香,木犀科,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因花筒细长如钉且香故名。又称洋丁香。开在暮春时节,花为淡紫色或白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丁香是古典诗词里常见的意象:“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商隐《代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璟《浣溪沙》)它不仅是美的象征,也代表了高洁、愁怨。所以说,丁香总是和“愁”联系在一起,而雨中的丁香更是增添了许多的愁怨和凄美。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作品《雨巷》也成功的运用并发展了丁香花意象。《雨巷》是戴望舒的成名作和前期的代表作,他曾因此而赢得了“雨巷诗人”的雅号。
二、作者简介: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诗人。1925年入上海复旦大学学习法文,开始受法国象征派影响。1928年开始创作现代派诗歌。著有诗集:《我的记忆》(包括《旧锦囊》、《雨巷》、《我的记忆》三辑,与1929年出版)《望舒草》《望舒诗稿》《灾难的岁月》等。他是中国新诗发展中“现代派”的代表诗人,早期诗歌多写个人的孤寂心境,感伤气息较重,因受西方象征派影响,意象朦胧、含蓄。成名作《雨巷》被叶圣陶先生誉为“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由于此诗获得“雨巷诗人”的称号。后期(抗战爆发后)诗歌表现了热爱祖国、憎恨侵略者的强烈情感和对美好未来的热烈向往,诗风积极、明朗。代表作是《我用残损的手掌》。
三、时代背景
1926年,戴望舒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积极投身于国民革命的浪潮中,从事革命宣传工作。1927年,曾因宣传革命被上海法租界当局拘捕。“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为躲避国民党政府的通缉,诗人被迫离开上海,住在江苏松江。正是在当时革命形势处于低潮、国家前途堪忧、个人出路难觅的情况下,诗人陷入忧郁彷徨的苦闷中。《雨巷》一诗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写出的。《雨巷》产生的1927年夏天,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最黑暗的时代。反动派对革命者的血腥屠杀,造成了笼罩全国的白色恐怖。原来热烈响应了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火的高中堕入了夜的深渊。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找不到革命的前途。他们在痛苦中陷于彷徨迷惘,他们在失望中渴求着新的希望的出现,在阴暗中盼望飘起绚丽的彩霞。《雨巷》就是一部分进步青年这种心境的反映。
四、朗读、整体感知。
1、集体朗读,初步感知诗歌的感情基调。
①相信同学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那就请大家一起带着感情地朗读一下这首诗。 ②读完全诗,你最强烈的情感体验是什么?(忧愁的,哀伤的)
③是的,诗中没有大江东去似的慷慨豪迈,也没有涓涓细流似的轻快明丽,而是笼罩着一层淡淡的忧愁。那么,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去朗读呢?(低沉的,感伤的) ④对,咱们把它概括为低沉幽怨,行吗?(生表示赞同),那就让我们读出这种感觉来。 ⑤这首诗讲了个怎样的故事?
细雨春日,一位青年撑着油纸伞彷徨在雨巷,他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也撑着油纸伞向他走来,走过他的身旁,走尽这雨巷,最终他还是一个人孤零零地走在这雨巷。
五、研读诗歌,把握意象。
1、我们的忧伤、惆怅等感受来自语言,作者并不是直抒胸臆,而是通过意象来表现某些情感。说说诗中运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的特征是什么?(小组交流)
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诗人诗歌里选取一些形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些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
意境指文艺作品或自然景象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和境界。 明确:意象 特征
雨巷 悠长、寂寥
油纸伞 古朴
我 惆怅
丁香姑娘 美丽、惆怅、寂寥 篱墙 颓圮
这首诗最大的特点是明确与朦胧并存,也就是说它的意境是明确于朦胧并存。意境是通过意象来表达的,所以要把握意境就得从意象入手,刚才我们已经找出了5个意象,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意象是如何集明确与朦胧于一身的:
第一个是雨巷。明确:下着雨的江南小巷。(作者幼小时住在杭州大塔儿巷8号。他小学、中学走的都是长长的青石板路。)朦胧:小巷本来就让人感到幽深,寂静,再加上蒙蒙的细雨,意境更是充满了朦胧美。
第二个是油纸伞。明确:这是件真实的雨具。朦胧:油纸伞不比自动伞,它本身就具有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特点。而且和雨巷很好地结合起来了。在寂寥的雨下,凭添了一份冷漠,凄清氛围。 第三个是我。明确:“我”就是指诗人自己。朦胧:指像诗人那样迷失方向,处彷徨苦闷,找不到出路的先进青年。
第四个是丁香姑娘。明确:丁香形状象结,开在暮春时节,开花为淡紫色或白色。朦胧:丁香象征着美丽、高洁和愁怨。姑娘。明确:一个女孩子。以花喻人,可以想见她的美丽。朦胧: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 第五个是篱墙。明确:一堵墙。朦胧:(这个篱墙是颓圮)让人有种哀怨、凄凉的氛围
2、这些意象中哪个意象是主意象?共同探讨作者选择丁香姑娘这个意象的作用。 (1)作者为何选择丁香来描写姑娘?
明确:丁香的特点是高洁、美丽,古人常用丁香来表现愁思,而本诗开头就定下了这样凄凉、忧伤的基调。
(2)读完全诗,你认为丁香姑娘出现了吗?哪里看出? 明确:没有。开头“我希望逢着”,结尾“我希望飘过”,表明丁香姑娘并未出现,她只存在于作者的心中,存在于他的想象中。
(3)这种并未在诗歌中实际出现的意象我们一般称为虚笔,这种手法称作象征。 (4)诗人戴望舒将这些不同的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呢? 《雨巷》这首诗所营造出来的是一种朦胧而又凄美的意境。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镇的阴沉画面,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意味的抒情意境。忧郁、孤独的“我”似乎有满腹的心事,却又无人倾诉,于是独自彷徨在这条小巷;这是怎样的一条小巷啊!悠长而且又寂寥,望不到尽头,偏又下着淅淅沥沥的雨,怎不使人心生惆怅?突然,我的眼前飘过一个女郎,但是转瞬即逝,飘逝而过,仿佛从来就不曾存在过。那么,女郎又是象征着什么呢?我与女郎擦肩而过,又有什么深意呢?
内容理解。意象和象征。
1、《雨巷》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原来诗人有着这样的情感和经历。因而,他会在诗歌里选取一些形象来传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这些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我们称之为意象。下面我再请一位同学朗读这首诗,其他的同学找一找这首诗中作者描绘了哪些意象? ①"雨巷" ②"丁香般的姑娘" ③"我" ④"油纸伞" ⑤"颓圮的篱墙" ⑥"太息一般的眼光" 明确:诗歌的意象不同于一般的形象,它是凝聚着诗人情感的形象。因此,这首诗中的主要意象有三个"我""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雨巷"。而其余几个形象则属于诗歌的细节。
2、在描写姑娘这一意象时,诗人为什么把她比喻为丁香般的姑娘,而不用其他的花作比喻? 明确:丁香类似于百合,是纯洁、美好的象征。(美丽、高洁)。丁香的花是白色的,也有紫色的,它的花形很特别,(看图片)一结一结的,人们习惯地称为丁香结。丁香开在暮春时节,很容易引发文人的伤春情绪,所以丁香很自然地和感伤连在一起成为高洁、美丽、忧伤的代词,
3、同学们了解在古诗词中丁香的象征含义吗?请同学们看到课后习题第四题。
明确:李商隐的《代赠》用“丁香结”也就是丁香的花蕾来象征诗中女子的愁心,诗人用春风反衬丁香的愁;李(王景)把“丁香”与雨中的惆怅连在一起,用雨中的丁香作为人的愁心的象征,诗人用迷离的细雨衬丁香的愁;王十朋把丁香人格化,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丁香的淡雅、隐忍以及愁绪。总之,虽然写法不同,但在古典诗词中,丁香与愁结下了不解之缘。而这首《雨巷》用丁香来形容姑娘,增添了意象的忧郁、空灵之感,与整首诗的感情基调相符合。
4、大家讨论分析丁香姑娘的象征含义
在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是重要的一个意象,雨巷、油纸伞、丁香等意象都是为了表现女子的形象而服务的。那么诗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象征着什么? 教师明确:诗中的我在寂寞的雨巷中“彷徨”,“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的一个姑娘,但这个姑娘同时又带着淡淡的忧愁,正如作者所说的“丁香一样的忧愁”她的心境和“我”的心境有相同的地方,仿佛是“我”的影子。作者希望她能找到出路,同时希望自己也能找到出路,但是连这最后的一点希望也消失了。“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而“我”仍旧彷徨在这雨巷,仍旧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般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飘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雨巷》是诗人寂寞心灵的痛苦歌唱,诗人把美好生活虚拟成了丁香般的姑娘。诗人明明看到了她,却又无法走近她,象梦一样来,又象梦一样地飘逝。
5、现代诗歌中的意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所以,我们在欣赏诗歌的时候一定要展开丰富的想象。每个人,由于思想水平,生活经验以及艺术修养等条件的限制,对诗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因此,我们要尽力展开想象,以有限的意象,概括出尽可能丰富的生活内容。现在请同学们联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背景,展开联想,诗中的"雨巷丁香般的姑娘"和"我"让你联想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到底是什么? 参考:
①:"雨巷"象征了黑暗压抑的现实。
②:"雨巷"象征了大革命失败后,革命事业陷入低谷。 ③:"雨巷"象征了人生际遇上的低谷。 ④:"我"是一个心事重重的知识分子形象。
⑤:"我"是一个苦闷的、人生的追求难以实现的知识分子形象。 ⑥:"我"可理解为一个失恋者的形象,这是一首爱情诗,表现了"我"失恋后仍苦苦追寻的执著情感。 ⑦:"丁香般的姑娘"象征了诗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苦苦追求的革命前景和希望。 ⑧:"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诗人理想中的恋人形象。
⑨:"丁香般的姑娘"可理解为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如美好的人生理想等等。
⑩:"丁香般的姑娘"就是作者自己的真实写照。整首诗表现了诗人渴望遇上与自己有同样思想和感情的友人的心情。
⑾:整首诗可理解为诗人在革命遭受挫折后,找不到出路,但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 ⑿:整首诗还可以理解为诗人对生活中美好理想的追寻的心路历程。 总结: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确实,诗歌的鉴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刚才同学们的理解合乎情理而又富有创意,同学们对诗歌的主题有多种理解,但是任何诗歌的欣赏都不能离开诗人的个人经历和创作背景,大革命失败的背景以及被通缉的经历一定会在诗作中得以体现。因此,有同学将这首诗理解为委婉地表现了诗人在黑暗现实中找不到出路却又不甘沉沦的精神痛苦与迷茫,我认为这样认识更 为准确、合理。
六、三种视角赏《雨巷》
上一环节的赏析中,我们谈到不同的意象。我们如何理解这首诗歌的涵义,如何解读《雨巷》的寓意,从本质上来讲就是如何解读“丁香姑娘“这一意象。
西方有一句名言:"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确实,诗歌的鉴赏就是欣赏者通过艺术想象进行再创造的过程。 第一种视角:爱情诗
将“姑娘”理解为现实生活中的女郎,诗人所钟情的女子。我们不妨做以下解读: 场景悠长、寂寥的雨巷 基调哀愁
人物冷漠、孤寂的“我” 对象丁香般的“姑娘” 情景偶遇即逝
这种解读纯粹基于文本,对诗歌进行最浅显却也是最通俗的解读,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并且这种解读方式似乎也能找到事实支撑。我们从关于戴望舒现有的传记材料中,虽不能得到确切的印证,但他的第一次爱情的到来,有书可查的是在1929年前后。他对一位名叫施绛年的姑娘展开追求。因此将它理解为一首爱情诗是可以的。 第二种视角:政治诗
这种解读方式是将“姑娘”理解为革命理想和革命希望。可能同学们会有些不解,为什么这首看起来是那么明显的爱情诗歌竟然会是一首政治诗呢?其实在中国诗歌历史上,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经常喜欢用“香草美人”来比喻他的政治理想。那么戴望舒的这首《雨巷》作为一首政治诗又要怎样理解呢?
明确:落款时间为1927年,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国民党大肆“清共”,迫害进步的革命者,中国革命暂时转入低潮。 我们不妨作如下解读:
场景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象征黑暗的时局) 基调困惑、幻灭
人物冷漠、孤寂的“我”(象征革命青年) 对象丁香般的姑娘(象征新的希望) 情景似有似无
这种解读遵循的正是孟子所谓的“知人论世”的解读方法,将《雨巷》这首诗歌投至当时的时代大背景之中,并联系诗人的生平经历,探讨这首诗作为一首政治诗的解读方式。 第三种视角:象征诗(哲理诗)
这种视角将“姑娘”这一意象理解为象征“美好的事物”或者“美好的理想”,然而这种事物、理想虽然美好,却只是可望而不可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雨巷》就是现代版的《诗经•蒹葭》。解读如下: 场景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象征漫长的人生追求历程) 基调无可奈何
人物冷漠、孤寂的“我”(追求理想的人) 对象丁香般的姑娘(美好事物、理想的象征)
这种解读所包含的范围更为广泛,不再局限于将“姑娘”的象征意义理解为某个具体的事物或者人物,而是上升到了哲学的高度,高屋建瓴,从中提炼出了具有广泛共性的一种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对于我们而言并不陌生。我们大家想必都有过这种苦苦追求却又追求不得的情感经历,以及由此产生的无奈与失落等情感体验。美好的事物总是那样让人艳羡,让人想去努力追求,但是我们却似乎总是追求不到,这种美好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仿佛前一秒她还停留在我们前方,倏忽之间,已经飘然而逝了,只留下惆怅失落的我们,伫立在原地。
七、欣赏音乐美
《雨巷》作为一首经典的现代诗歌,其音乐美是非常突出的。这种音乐美首先表现在它的形式非常齐整,每节分为六行,每行又长短各异,这样形式上错落有致,整体上又不失严整。诗歌的风貌是整体齐整,齐整中又有变化。
它的音乐美还表现在重叠和反复手法的运用。例如“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悠长”就是诗人重叠手法的运用。这种重叠手法具有独特的音乐效果,那就是使诗歌的节奏变得舒缓,令人回味。又比如“丁香一样的”这个短语就反复出现,“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惆怅”,同一章节内反复出现,使得诗歌的形式颇为整齐,韵律感极强。
音乐美当然也离不开押韵。《雨巷》这首诗分为六节,大体上是每一节的第三行和第六行押韵,如“巷”和“娘”;“悠长”和“芬芳”,词组之间在声律上也互相呼应,读起来自然就琅琅上《雨巷》这首诗歌的音乐美,是它一直为人称道并广为传诵的一个重要原因。
八、艺术特点:
1、朦胧含蓄的意象美。诗中最突出的意象是那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和“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这些意象都不是单纯地反映生活中的人与自然中的场景,而是有着浓厚的象征色彩,同时又无法完全排除诗人感情生活体验的影子,因而该诗显得朦胧含蓄,耐人回味。
2、格调清新的古典美。这首诗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中国古典诗词的技法,以“丁香”与“愁”联系起来,正是古人诗词中常用的写法。除了“丁香”,还有“油纸伞”、“雨巷”、“篱墙”等均构成为典型的诗意化的江南雨中景致,烘托出含蓄、深沉的情感氛围,使诗歌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上都体现出一种古典美的魅力。这在当时的新诗创作中还是很少见的,所以特别能够给人以清新之感。
梧桐雨教案范文第4篇
不知怎的,我突然想起了老家的那几棵梧桐树。小时候,每年春末,最盼望的一件事,就是躺在树下,闻着花香,笑嘻嘻地数着那一朵朵梧桐花。每每亲吻大地,嗅着花香,那感觉非常惬意。弟弟见我躺在树下,一边唱着顺口溜,一边围着我转圈圈,“梧桐花,像喇叭,风一吹,哗啦啦!”
也许是出于梧桐的惦念,或是伴有一点想念家的感觉,所以,我周末回到娘家,院内的梧桐早已开满紫色的小花。停驻树下,我抬眼望去,一串串的紫色的喇叭形状的小花,又像是一串串紫色的水晶风铃,风儿吹过,它们晃动着婀娜的身姿,分外美妙。有人说,紫色是浪漫,曼妙的。我觉得,紫色的梧桐花更像是一位怀揣梦想的仙子,也许,自己的筑梦之路是短暂的,但是他们确实春天里不可缺少的一份子。其他的花儿早就迎着和煦的春风争相竞放,姹紫嫣红。只有梧桐花耐得住寂寞,静静等候自己的花期,只为那几日的绚烂。突然,几只喜鹊停落在树枝上,“喳喳”地叫着,让这片紫色的“海“多了几分灵动。 人人都说“家有梧桐树,引来金凤凰”。我想当年父亲亲手栽下梧桐树,就是希望我们姊妹三人,可以像梧桐一样,茁壮地成长,将来有个好的归宿,同时寄托着好寄托着父亲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再看一眼,这棵梧桐,长得非常有气势,整个树冠高大而茂盛,枝枝丫丫,花花叶叶间,无不透露着蓬勃的生命力。
“闺女呀,快进屋,好好歇歇,”娘的一句话,让我心间暖暖的。“这就来了,”我快步地走进正屋,跟娘拉起了家长里短又是一年梧桐花开时,我的爹和娘,一样的健康与幸福,我在心里默默祈祷,愿这个梧桐树可以保佑他们一直健康幸福,长命百岁。
梧桐雨教案范文第5篇
到五(3)班上课,课前骞地瞥到窗外远处有一株梧桐。
开始我没看出来是梧桐,只见绿叶间挂满了柚子般大小的果实,我感到很奇怪:哪儿来的这样的果树,以前竟没注意到。黄橙橙的果实将整棵碧叶青枝大树衬得金碧辉煌。在朝阳的照射下闪着金色的光芒。整棵树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仔细回想一下,才恍然大悟:这是别人屋后的梧桐树,叶子黄了,看起来跟挂满枝头的果实一般。它旁边还有一棵矮些的树,挂着澄红色的果实这是真正的果实,它们调皮地把树都压弯了。这是一棵柿子树。
叶落又是一年秋。转眼来这时有两个月了,每天都面对可爱的孩子们的笑脸,心里也随着他们的哀喜怒乐变化着。没想到,教书的日子竟是如此的美妙!
“种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金凤凰,我们不敢称,但培育下一代,呕心沥血,“山窝里飞出金凤凰”倒是我们所希望的,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到时候“雏凤清于老凤声”,也足以使我们欣慰了!观察梧桐树叶子日记2
求雨山下坐落着一座花园式的学校,那就是我的母校,我们校园内种着许多梧桐树。在这些高大笔直的梧桐树下,留下过我们童年的足印,也飘荡过我们童年的笑声。
春天,梧桐树也舒展开它的嫩芽,长出紫檀色的一串串像喇叭似的花儿,引来了一群群蜜蜂在花丛中飞舞,形成了美丽而动人的春天。
炎热的夏天到来了。梧桐花悄悄地隐去,梧桐树叶却茂盛极了,不留一点缝隙,遮挡着强烈的阳光,它给我们带来了阴凉。
秋天,梧桐树上挂满了褐色的果实,绿叶变成金黄色。同学们爬上树,摘下果实,在路旁玩起打仗的游戏来。
秋去冬来,梧桐树叶在寒风中像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又悄悄地落下来,只有几片叶子还攀在树枝上。最后,它的叶子落光了,可我依旧爱它。因为它一直挺立在校园里,好像一个个永不知疲劳的勇士在守护着我们。
我爱您,梧桐树!观察梧桐树叶子日记3
在我的眼中,秋天最美丽的风景,当然就是已经变黄、快要坠落的梧桐树叶了。每当一阵微风吹过,已经摇摇欲坠的梧桐叶就在柔和的风中飘落下来,像许多黄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而那些落在地上的梧桐叶,像是给大地盖上了一层金黄的厚毛毯。
秋天的梧桐叶从绿色变成了淡淡的金黄,从远处望去,就像树上结了许多金黄的柠檬。但是,秋天的梧桐叶不光只有黄色。黄昏时,夕阳慢慢地沉到西边,火红的太阳光映照着黄色的梧桐树叶,呈现出一种别样的橙色。或许,这才是秋天梧桐树叶最美的时候了。
梧桐树叶的形状像孩子的一只小手;叶子上不规则的叶脉就像一个人的掌纹。树叶背面的叶脉摸上去凹凸不平,而正面摸上去很光滑,像表面涂了一层油一样。梧桐叶上有一种淡淡的“草香”。
法国梧桐树在春天3至4月长新叶子,6至7月开花,10至11月果实成熟。它最初在欧洲西部种植,后来因为它易成活、耐干旱和耐汽车尾气被引进世界各地做公路边的行道树。
啊,我爱梧桐叶!梧桐叶是美丽的,梧桐叶是令人陶醉的,梧桐叶在我心中是不可替代的!观察梧桐树叶子日记4
我们的校园有一棵“参天大树”,它是梧桐树。
它又高又大,它是斜的,但不是很斜,很多小朋友在那里玩耍。春天,上面结了很多果子,叶子也变得嫩绿的了。夏天,绿树成阴,很多小朋友在下面遮太阳,在下面嬉戏玩耍。秋天,绿叶变色了,就像老太婆一样,还有的小朋友在下面捡叶子。冬天,落叶纷纷,几乎没有五百片叶子,就像老人,年龄大了,头发也掉光了,有很多孩子去捡叶子玩。
虽然是这样,但在我眼中,校园的梧桐树是最美丽,最高最大的。而且梧桐树有一个非常特别的优点,虽然它春夏秋冬都不一样,都有区别。
但是,它坚强,为我们遮阴,给孩子们叶子玩耍,就像一个慈爱的母亲一样。而且,它又是一个又高又大的一位伟大的“母亲”。我们一定要爱护她,就像爱护自己的玩具、自己的金钱一样,要是我们不听她的话,她就会大怒,不管春夏秋冬,她都不会帮我们,夏天热死、冬天冷死。所以,我们要爱护校园的每一处,每一样东西,而不管是什么,围墙、水池、鱼、树、花、草
啊,梧桐树真美!观察梧桐树叶子日记5
我爱我们的学校莲华小学,但更爱学校里的梧桐树。每当我走进校园,第一眼看到的总是梧桐树,它们就像一排排高大强壮的卫士守卫着我们的学校。
梧桐树的叶子很像手掌,树杆上的花纹很像一双双大眼睛。而它的叶子会变魔术,这可有趣了!春天,大地回春,万物苏醒,梧桐树的叶子也张开了,嫩嫩的树叶织成了一件嫩绿色的外衣,穿在梧桐树上,可漂亮了!
夏天,火辣辣的太阳热得让人汗流浃背,这时,梧桐树上午叶子已经长的很茂盛了,他撑开了那茂盛的叶子,就像一把翠绿的大伞,欢迎小朋友们都到树下乘凉。
秋天,大地一片金黄,梧桐树也不例外,一阵风吹过,梧桐叶子翩翩飞舞,就像一只只美丽的金色蝴蝶在秋风中舞蹈。
冬天,树叶都落光了,像消失了一样,要等到大地回春时,它们才回变回来。白雪给梧桐树披上了一件厚厚的白色的棉袄,把它妆扮得银装素裹。
梧桐雨教案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