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天津爆炸事件的思考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91

天津爆炸事件的思考范文第1篇

8月16日,812天津爆炸事故第6场新闻发布会,终于相对细化地公布了失踪人员的数量和组成:失踪95人,其中消防官兵85人;失踪人员包括现役13人,天津港消防人员72人,其他10人。一天之前,因为在公开信息中得不到承认,天津港消防人员家属在发布会门前聚集

姐姐(塘沽来稿)

文|奶盖 图|格雷

去年,18岁的李长兴从技校中专毕业,但他学习的电气焊专业证书还没下来。赶巧,姐姐李延晓听说天津港要招消防员,便去打听:危不危险?我家就这一个男丁。

介绍人说,这(工作)就是“幼儿园大班”,给你看孩子的,让孩子练练,干个两三年,不愿意干的时候,也给你培训出来了。大小伙子(干这个),不跟参军一样的吗?

李家自是欣喜。李长兴的姐夫是土生土长的天津塘沽人,打记事起,二三十年,港口从没发生过灾难。李延晓老家在农村,来塘沽15年,明白这个单位有多牛:“一说在哪上班呢?港务局消防’!也特别有面子。”

去年夏天,刚成年的李长兴成了“最好的单位”的成员。虽然他们这种合同工,跟队长、指导员这些港务局正式员工待遇标准并不相同,李家也觉得没啥好追究港务局里,那么多职位都同工不同酬了,你还问啥?

不过有的事,还是在李延晓心里打结。弟弟说单位有三险,但从来没见过医保卡。姐姐问,为什么呀?弟弟答,不知道,但你受伤了拿着票去能给你报销。除此,李家人也没见过合同或者其他用工证明。

“他们开工资还是开现金。我说你们(怎么)还发现金呢?他说人家那么多年了都这样。给介绍进去挺不容易的,(再)去人家问工资卡,人家肯定不会给你正确的答案。”李延晓说,“我就也没多想。”

在天津港公安局消防支队5队刚干了一个来月,李长兴开始打退堂鼓:港口离家远。过年不让回家。上网不方便。一帮大老爷们就那么呆着。

面对弟弟的不情愿,李延晓说:“你怎么这么不识局?”摆出买烟送礼托关系的辛酸史,弟弟也就不反驳了。

转眼就是一年。弟弟平时的训练是俯卧撑、跑步、练单杠、拎水袋、喷水。李延晓两口子问弟弟:“出过警吗?” 李长兴回答:就两回。一次是有人手机掉沟里了,一次是狗掉水里了。

“根本没救过火。”李延晓说。

时间按照幼儿园大班的计划老实地走着。弟弟没再提辞职的茬。上次回家,他只是试探着跟李延晓说:“姐,我看我们那摘菜做饭的挺好,我想看看过几个月转过去做那个。”姐姐应了。

8月12日晚,李长兴和他所在的天津港公安局消防支队5队其他24名同伴一起,第一次正式出警火场,也是本次事故第一批到达现场的消防员。至今,只有一个人有了音信死了。同时出警的还有一队和四队。事故发生第五天,官方发布明确消息称,天津港消防人员72人失踪。

李延晓有个朋友,老公和叔叔都是天津港的消防员。叔叔死了,老公认出来了,家人才去医院把尸体讨要回来。李延晓和其他失联消防员的家属不认识消防队内部人员,不知道问谁。他们只能靠网上媒体发布的碎片消息去拼凑,要么就是挨个医院去跑。

“我 去的任何一个医院,哪个医院都有正规消防队的接待他们的家属,可是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接待港务局(消防队)的。”李延晓一急,跟大夫要了一张纸,上书“我 想知道东疆第五支队的消息”,留了电话。接着,两位公安制服的领导出现,“满嘴酒味就把我带过去了,告诉我:你不能这样。”

李晓延争辩:“领导您能给我消息吗?”领导答:“不敢确认。”她继续问:“人家开发区消防支队的为什么有人接待?我们都找不着人问啊!”

那天晚上回来,李延晓接到两个电话。头个是女人,说侄子也是五队的,下午电话接通了,说他们同去的25个人,“一点儿有伤的都没有”,现在“出外勤了”。一会儿又来了个电话,一个男的,也这么说。

“那一晚上,我们那个放心呐。”

可是李延晓半夜还是把妹妹叫起来,说觉得不对劲儿。下半夜三点,妹妹又给那个男的回拨了一个电话,“那个男的正在刷牙”,“他又告诉说,你爱信不信,反正我是给你消息了。”

在市里某医院的重症病房,李延晓看着一个人像弟弟,但无法进去验证,她想到了做DNA。又是一番交涉。消防支队说,你要得到保税区的认可,否则你私自做了,人家若不给你采尸体DNA,没用。

在五队的宿舍,她去取弟弟的用品,看到队员们的手机都在床上充电。她似乎明白了些什么。队员出勤不能带手机。自天津港爆炸事件发生后,李延晓就打不通他的电话。可到了事发第二天下午,电话通了。但始终没人接起。

李延晓去医院送DNA样本。爸爸说,总觉得孩子还活着,要跟着再看看去。李延晓就陪着他一路走到医院。“我心里都明白啊。我就让他糊涂着。”

在医院,李延晓看到有人公布天津港失联人员,只说有个叫素梅的。她上前去看公布人员手里的条子,发现上面还有乔鹏的名字。乔鹏跟弟弟是一个队的。她问:“为什么不公布乔鹏的名字?”得到的回答是:“这个不太清楚。”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一位天津港公安局内部人士称,“我们有一份内部统计的失联和确认牺牲的人数名单,但没办法说。”

“这个事已经成事实了,我们能接受。但是我们不接受的是什么呢?他否认有这些人,然后不让我们见尸首。”

截至目前,乔鹏是五队唯一一个有消息的人。

李延晓今年30岁,看起来精干,说话条理分明,面色坚毅。初见面,会误会她是来采访家属的记者。她说,上了点岁数就喜欢稳定的生活,这也是她当初阻止弟弟辞职的原因。

“他太小了,可能喜欢外面的世界。”姐姐说,“唯一喜欢的就是他那手机。”在描述弟弟的工作时,她哭了。

天津爆炸事件的思考范文第2篇

8月16日,812天津爆炸事故第6场新闻发布会,终于相对细化地公布了失踪人员的数量和组成:失踪95人,其中消防官兵85人;失踪人员包括现役13人,天津港消防人员72人,其他10人。一天之前,因为在公开信息中得不到承认,天津港消防人员家属在发布会门前聚集

姐姐(塘沽来稿)

文|奶盖 图|格雷

去年,18岁的李长兴从技校中专毕业,但他学习的电气焊专业证书还没下来。赶巧,姐姐李延晓听说天津港要招消防员,便去打听:危不危险?我家就这一个男丁。

介绍人说,这(工作)就是“幼儿园大班”,给你看孩子的,让孩子练练,干个两三年,不愿意干的时候,也给你培训出来了。大小伙子(干这个),不跟参军一样的吗?

李家自是欣喜。李长兴的姐夫是土生土长的天津塘沽人,打记事起,二三十年,港口从没发生过灾难。李延晓老家在农村,来塘沽15年,明白这个单位有多牛:“一说在哪上班呢?港务局消防’!也特别有面子。”

去年夏天,刚成年的李长兴成了“最好的单位”的成员。虽然他们这种合同工,跟队长、指导员这些港务局正式员工待遇标准并不相同,李家也觉得没啥好追究港务局里,那么多职位都同工不同酬了,你还问啥?

不过有的事,还是在李延晓心里打结。弟弟说单位有三险,但从来没见过医保卡。姐姐问,为什么呀?弟弟答,不知道,但你受伤了拿着票去能给你报销。除此,李家人也没见过合同或者其他用工证明。

“他们开工资还是开现金。我说你们(怎么)还发现金呢?他说人家那么多年了都这样。给介绍进去挺不容易的,(再)去人家问工资卡,人家肯定不会给你正确的答案。”李延晓说,“我就也没多想。”

在天津港公安局消防支队5队刚干了一个来月,李长兴开始打退堂鼓:港口离家远。过年不让回家。上网不方便。一帮大老爷们就那么呆着。

面对弟弟的不情愿,李延晓说:“你怎么这么不识局?”摆出买烟送礼托关系的辛酸史,弟弟也就不反驳了。

转眼就是一年。弟弟平时的训练是俯卧撑、跑步、练单杠、拎水袋、喷水。李延晓两口子问弟弟:“出过警吗?” 李长兴回答:就两回。一次是有人手机掉沟里了,一次是狗掉水里了。

“根本没救过火。”李延晓说。

时间按照幼儿园大班的计划老实地走着。弟弟没再提辞职的茬。上次回家,他只是试探着跟李延晓说:“姐,我看我们那摘菜做饭的挺好,我想看看过几个月转过去做那个。”姐姐应了。

8月12日晚,李长兴和他所在的天津港公安局消防支队5队其他24名同伴一起,第一次正式出警火场,也是本次事故第一批到达现场的消防员。至今,只有一个人有了音信死了。同时出警的还有一队和四队。事故发生第五天,官方发布明确消息称,天津港消防人员72人失踪。

李延晓有个朋友,老公和叔叔都是天津港的消防员。叔叔死了,老公认出来了,家人才去医院把尸体讨要回来。李延晓和其他失联消防员的家属不认识消防队内部人员,不知道问谁。他们只能靠网上媒体发布的碎片消息去拼凑,要么就是挨个医院去跑。

“我 去的任何一个医院,哪个医院都有正规消防队的接待他们的家属,可是任何一个地方都没有接待港务局(消防队)的。”李延晓一急,跟大夫要了一张纸,上书“我 想知道东疆第五支队的消息”,留了电话。接着,两位公安制服的领导出现,“满嘴酒味就把我带过去了,告诉我:你不能这样。”

李晓延争辩:“领导您能给我消息吗?”领导答:“不敢确认。”她继续问:“人家开发区消防支队的为什么有人接待?我们都找不着人问啊!”

那天晚上回来,李延晓接到两个电话。头个是女人,说侄子也是五队的,下午电话接通了,说他们同去的25个人,“一点儿有伤的都没有”,现在“出外勤了”。一会儿又来了个电话,一个男的,也这么说。

“那一晚上,我们那个放心呐。”

可是李延晓半夜还是把妹妹叫起来,说觉得不对劲儿。下半夜三点,妹妹又给那个男的回拨了一个电话,“那个男的正在刷牙”,“他又告诉说,你爱信不信,反正我是给你消息了。”

在市里某医院的重症病房,李延晓看着一个人像弟弟,但无法进去验证,她想到了做DNA。又是一番交涉。消防支队说,你要得到保税区的认可,否则你私自做了,人家若不给你采尸体DNA,没用。

在五队的宿舍,她去取弟弟的用品,看到队员们的手机都在床上充电。她似乎明白了些什么。队员出勤不能带手机。自天津港爆炸事件发生后,李延晓就打不通他的电话。可到了事发第二天下午,电话通了。但始终没人接起。

李延晓去医院送DNA样本。爸爸说,总觉得孩子还活着,要跟着再看看去。李延晓就陪着他一路走到医院。“我心里都明白啊。我就让他糊涂着。”

在医院,李延晓看到有人公布天津港失联人员,只说有个叫素梅的。她上前去看公布人员手里的条子,发现上面还有乔鹏的名字。乔鹏跟弟弟是一个队的。她问:“为什么不公布乔鹏的名字?”得到的回答是:“这个不太清楚。”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一位天津港公安局内部人士称,“我们有一份内部统计的失联和确认牺牲的人数名单,但没办法说。”

“这个事已经成事实了,我们能接受。但是我们不接受的是什么呢?他否认有这些人,然后不让我们见尸首。”

截至目前,乔鹏是五队唯一一个有消息的人。

李延晓今年30岁,看起来精干,说话条理分明,面色坚毅。初见面,会误会她是来采访家属的记者。她说,上了点岁数就喜欢稳定的生活,这也是她当初阻止弟弟辞职的原因。

“他太小了,可能喜欢外面的世界。”姐姐说,“唯一喜欢的就是他那手机。”在描述弟弟的工作时,她哭了。

天津爆炸事件的思考范文第3篇

生命是如此轻浮,轻易就将死于各种灾难中。想到生命中那些未知的灾难,有些时候真的会不寒而栗。手中握着我们薄如蝉翼的未来,当灾难突如其来的时候,我们该如何去面对?那些如蝴蝶翅膀般斑斓的梦想,会不会有一天在还未苏醒的时候就夭折了? 一直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有很多很多的时间可以挥霍,还可以纵情自己游戏人生,病痛、死亡曾经离自己是那么的遥远。当身边的亲人某一天离你而去,当猝不及防的灾难发生,我们才幡然觉悟,才知道生命是多么脆弱,自己是多么的无能为力。灾难那么的突如其来,又让人那么猝不及防。最近自己也经历了许多事情和变故,自己就成了家庭的顶梁柱,似乎有那么一瞬间,只用了有限的几分钟甚至多少秒,就突然长大了。可能等到过一段时间,才能有心情将这段时间的心路历程,细细记下,娓娓道来。最近看到网络上铺天盖地的报道,天津塘沽爆炸中心的画面,泥石流冲击的惨状,有一种痛触到心里,脑子很乱,就像裹成一团的毛线球。天灾抑或人祸,所有的追责、救助或者补偿,都避免不了一些生命的远逝,家园的失去和幸福的抽离。

生命就是这样吧,我们不得不见证一场场伤逝与别离、孤独,寂寞,死亡,别离,思念,都紧紧围绕在我们的生命里。只是这灾难来得太突然,来不及说再见,在那一瞬间可能就阴阳相隔。在这些灾难面前,我们只能保持沉默,在彻心的痛袭来时我们已经丧失了语言。我们无语,并不是我们面对这一切无动于衷,只是因为那种情感太复杂而不知该如何表达。很多时候,看到那些英雄的报道,现场的惨烈,失落的家园和群众的祈福,我们会忍不住泪流满面,并不是因为我们的脆弱,而是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骨子里都流着同样的热血,我们血脉相连。

灾难发生时,太多的哀伤,太多的感动,满满的充斥在周围的空气中,压抑的人甚至有点窒息。看到那些图片,心里满满荡荡的都是心疼。曾经感觉那么远那么远的那些故事,如今就真真切切的发生在我们身边。或许,在另一个世界里,没有苦难,没有哀伤,没有生离死别吧,只能握一支平安烛,为远去的那些人们祈福。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天津爆炸事件的思考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天津爆炸事件;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比较研究

2015年8月12日天津滨海新区塘沽开发区发生的爆炸事件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本文以《人民日报》与《中国青年报》在事件发生后一周内,即从2015年8月13日到2015年8月19日为时间段,选择两份报纸对该事件报道的全部文章作为研究对象,用量化和质化的方法,对二者的报道特点进行分析。

一、《人民日报》与《中国青年报》对天津爆炸事件报道的量化分析

(一)报道数量

《人民日报》在爆炸事件发生的第二天,即8月13日就发表了关于爆炸事故的报道,《中国青年报》于8月14日发出有关爆炸事件的新闻报道。《人民日报》对爆炸事件的报道虽然在8月13日只有一篇,但是对事件的及时关注为后续持续报道奠定了基础。8月14日,《人民日报》进入密集报道期,有7篇文章见诸报端。从总量来看,《人民日报》从8月13日到8月19日共刊发报道39篇,日发量最多为9篇,最少为1篇,平均日发量约为6篇,《中国青年报》从8月13日到8月19日共发报道39篇,日发量最多为9篇,最少为0篇,平均日发量也约为6篇。由此看来,《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数量和报道密度具有相似性。

(二)报道主题

通过阅读《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2015年8月13日到8月19日对爆炸事件的报道,可以将两份报纸的报道主题分为爆炸事件本身报道、灾难救援报道、消防官兵报道、爆炸原因探究、舆论监督报道、科学普及报道、民众反应报道等七个方面的主题。

《人民日报》的报道主题比较集中,主要涉及灾难救援和舆论监督。在所选取的报道中,涉及灾难救援的有13篇文章,占总数的33.3%,涉及舆论监督的有10篇文章,占总数的25.6%。

《中国青年报》对这7个主题都有所涉及,而且报道密度比较均匀。其中,报道最多的是消防官兵,报道数量9篇,占报道总数的23.1%。报道较少的是舆论监督、科学普及、安全整治和民众反应,分别有3篇,分别占报道总数的7.7%。除消防官兵是《中国青年报》重要的报道主题之外,爆炸本身报道和灾难救援报道也是《中国青年报》关注的重要内容。《中国青年报》对灾难救援的报道数量仅次于对消防官兵的报道,关于灾难救援的报道数量为7篇,占报道总数的17.9%。《中国青年报》对原因探究的报道有6篇,占报道总数的15.4%,报道灾难本身的新闻有5篇,占报道总数的12.8%。综合分析《中国青年报》对爆炸事件的报道,该报关注的主要内容是消防官兵,其次是灾难救援、原因探究和爆炸本身,对舆论监督、科学普及、民众反应的报道较少。

从上述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报道的焦点不一样。《人民日报》侧重的是灾难救援和舆论监督内容,《中国青年报》的报道主题比较分散,各方面都有所涉及,差异不是很大,最主要的是对消防官兵的报道。

(三)报道体裁

本文将报道中出现的新闻体裁分为消息、通讯、深度报道、评论这四种类型。

经分析统计,消息是《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最主要的报道体裁,分别占报道总量的77.0%和61.5%。二者在通讯体裁的报道篇数上差异较大,《人民日报》没有通讯稿件,而《中国青年报》有11篇通讯稿件,占报道总量的28.2%,是仅次于消息报道的重要体裁。在11篇通讯文章中,事件通讯5篇,占通讯总数的45.5%,人物通讯6篇,占通讯总数的54.5%,且这11篇通讯稿件都与消防官兵有关。

二者的差异还体现在评论上。针对爆炸事件,《人民日报》发表评论文章7篇,占报道总数的18.0%,《中国青年报》发表评论文章2篇,占报道总数的5.1%。在《人民日报》的7篇评论中,关于生产安全的有4篇,占评论总数的57.1%,可见生产安全是《人民日报》关注的重要问题。《中国青年报》的评论文章《“安评”能否因天津爆炸事故升级》、《网络募捐应该怎么管》,分别针对天津爆炸事件引发的安全问题和网络募捐问题。

(四)报道基调

本文把报道基调分为四种类型,分别为温暖感人、理性劝慰、客观告知、悲痛伤感。

经统计分析,对于天津爆炸事件,《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基调有较大差别。《人民日报》的报道基调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告知,二是理性劝慰。而客观告知是其中最重要的内容,占报道总量的82.1%,理性劝慰的数量较少,占报道总量的18.0%。《中国青年报》对于天津爆炸事件的报道上述四种基调均有所涉及,客观告知是《中国青年报》最重要的报道基调,但是报道的数量明显少于《人民日报》,仅占报道总数的33.3%。温暖感人是《中国青年报》报道的重要特色,共有10篇文章采用温暖感人的报道基调,占报道总数的25.6%。悲痛伤感也是《中国青年报》的报道基调之一,有4篇文章采用悲痛伤感基调,占报道总数的10.26%。由此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对爆炸事件的报道采取的是客观、理性的方式,侧重于对发生事实的陈述,《中国青年报》对爆炸事件的报道侧重于是温暖感人的描写方式,侧重对救灾和灾难发生后的气氛渲染。

二、《人民日报》与《中国青年报》对天津爆炸事件报道的质化分析

(一)新闻标题

标题是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也代表了新闻工作者对事件的认识和态度。分析《人民日报》的新闻标题,基本上都采用事实陈述的形式,如“全力做好+伤员救治工作”,“深入开展+危化品和易燃易爆品安全整治”等,通过阅读标题,就可以判断文章的主要内容。并且标题采用的是叙事形式,以发生的核心事件为主题,侧重于爆炸事件发生后的安全整治、搜救、慰问、祭奠等事件,着重事实陈述。

而《中国青年报》的标题与《人民日报》有较大差异。《人民日报》的标题以叙事为主,《中国青年报》的标题是以写人为主,较有人文关怀色彩。如“他们”“英雄”“刚子”“五大队”“李晓延”等人物都出现在标题中,也可以认为经历灾难的人是《中国青年报》关注的主要对象。其他没有涉及人物的新闻标题,如《睁不开眼睛也要先问火情与战友》,虽然是以一个细节为标题,但是通过“睁不开眼睛”、“火情”、“战友”等关键词,也可以知道这个细节的发出者是一个受伤的消防员。在形式上,《中国青年报》的标题丰富多样,有的是表达某种态度,如《向火而行,他们随时待命》,有的是以细节为标题,如《睁不开眼睛也要先问火情与战友》,有的是以一句重要的话为标题,如《英雄没有“编外”》、《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失联人员》,有的是以行为主体为标题,如《永不消失的五大队》。《中国青年报》的标题还经常用对比的方式,增强标题的表现力。如《向火而行,他们随时待命》中的“向火而行”与“随时待命”,体现出了消防官兵的勇气。

通过对比可以发现,《人民日报》的标题以陈述为主,主要叙述爆炸发生后各方的救援处理方式,《中国青年报》的标题以描写为主,主要描写爆炸发生后消防员的行为。《人民日报》的标题追求客观呈现,《中国青年报》的标题则充满感情色彩。

(二)高频词汇

《人民日报》中出现的高频词汇有“高度重视”“重要指示”“全力搜救”“确保安全”“人民利益至上”“全面排查”“公布真相”“依法查处”“深化整治”“伤员救治”。可以看出,《人民日报》报道的主体是国家领导人和国家各部门,是以负责、重视、追究的语气报道爆炸事件。《中国青年报》报道中出现的高频词汇有“焦急”“祈福”“可惜”“流泪”“揪心”“立即前往”“再也没有”“搜救”“获救”“关心”。《中国青年报》的报道重点是参与救灾的消防战士和他们的亲属,表达消防战士负责任的态度和消防战士牺牲后弥漫在亲人和战友中的悲伤。

通过对《人民日报》和《中国青年报》对天津爆炸事件的分析,可以看出《人民日报》的报道主要描述爆炸发生的经过,爆炸造成的影响,国家领导人和其他部门如何救援,报道公正客观,突出有关部门对爆炸事故的查处力度和负责任的态度。《中国青年报》以人物为报道重点,突出在爆炸发生中人的反应、人的感知、人的情感,具有悲情色彩。

参考文献:

[1]童兵.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沈正赋.灾难新闻报道中的人文主义关怀[J].声屏世界,2002(9).

天津爆炸事件的思考范文第5篇

1、报警程序

(1)迅速用电话通知饭店总机,讲明发现爆炸或爆炸物的时间、地点和情况,同时将自己的姓名和身份讲清,不要轻易动爆炸物品、尽可能保护、控制现场。

(2)总机值班员接到报警后,详细记录报警人的姓名、部门、时间、地点和发现爆炸或爆炸物品的情况,并立即呼叫下列人员到现场:

①安保部经理、工程部经理、房务部经理。

②总经理、副总经理、值班经理。

③发生爆炸部门的经理及饭店驾驶员。

2、各部门人员到场后的职责

(1)安保部立即组织力量,布置以爆炸或爆炸物为中心的警戒线,控制现场。楼层客房区域可关闭防火门,请示领导同意后报告辖区派出所。公安人员到场后,听从公安人员指挥。配合公安人员做好工作,随时将现场情况报告饭店领导。

(2)工程部关闭就近可能引起爆炸事故的设备,撤走现场附近可以移动的贵重物品。

(3)总经理、副总经理立即组织临时指挥部,根据各部门汇报的情况组织指挥、协调各项工作,统一下达指令,采取有力措施进行扑救,布置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

(4)值班经理,房务部经理传达指挥部的指示,协调各部门工作,详细记录现场处理经过,负责向客人解释发生的情况和安定客人情绪的工作。

(5)发生爆炸部门的经理负责组织疏散事故发生区域的客人及行李物品。

(6)司机做好出车准备,随时抢运伤员送医院抢救。

3、要求:

天津爆炸事件的思考范文第6篇

安全第一 警钟长鸣

国家主席习近平8月15日就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再次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坚决遏制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身处社会中的人,我们周围有各种各样的安全生产制度、规范、监管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但是一旦事故发生,这些都形同虚设。

其实,这些都是外围的东西,最根本的还是在人心。首先心里要重视,生命如履薄冰,安全责任必须落实到人。德国有个谚语,“如果你的儿子在战争中,你才明白战争是怎么回事。”显然如果事情关系到自己,结果会不一样。 如果处于社会生产中的我们每个人都把“安全第一”的意识时刻清醒并深刻的印刻在脑海里,做事情的时候一切以安全为前提。或许,很多事故灾难就不会发生。

不要以为灾难事故是偶然、小概率事件,不要等到灾难事故发生到自己的头上才会反思,不要等到生命难以承受的痛楚猝然来临,......面对已经发生的灾难事故,我们要认真反思,安全是一切的前提。事故不是等发生之后,才去检查。

安全也是铁路运输永恒的主题,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动摇。而办公室作为一个重要枢纽部门,是单位内外工作沟通、协调、处理的综合部门,这就决定了办公室工作繁杂性。作为办公室工作人员,我清醒地认识到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长效性,为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全面强化和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确保运输安全。现就安全生产工作自我反思如下:

一、在安全意识方面

1、在思想认识上,“安全第一”的意识树立不牢。虽然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但不能时刻保持清醒头脑,不善于从他人的事故中吸取教训,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2、在对待安全的态度上,对安全工作的长期性、反复性、复杂性认识不足。虽经常告诫自己重看问题,轻看成绩,但安全长期稳定,也会出现麻痹思想,认为关键环节控制好了,可以松口气,不能随时反省,检讨自身工作,对安全生产没有时刻保持一种高度的敏感性和深入的洞察力,导致一些文件没有及时下发和上传,工作效率有所影响。

二、在安全管理方面

1、管理的针对性不强。有时虽然作了布置安排,但工作一多就转移了视线。车站、各大班组、班组三个管理层次职责不明晰,安全控制力弱化,新体制的优势受到限制。

2、管理持久力不够。安全管理紧一阵、松一阵,尤其是日常管理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不稳定性。还有一些教育、学习、管理流于形式,工作落实不力,影响了工作的实效性。

三、在工作作风方面

1、存在一定程度的好人主义。在安全考核上,虽然经济上的考核力度较大,发生问题批评教育多,责任制追究少,客观上存在着好人主义思想。

2、抓落实的力度不够。没有狠抓不落实的事,盯住不落实的人,追查、分析和处理每个在安全生产中的失职行为。没有查究深层次原因,追究不落实者的责任,从而出现力度衰减,甚至出现中间梗塞,影响了管理的实效性。

四、对今后工作的打算及对策

1、强化安全意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思想不动摇,树立“细节决定成败”的理念,正确地处理好“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的辩证关系。

2、全员反思,深入查整。结合这次事故,在内部范围开展安全大检查、大反思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精神,努力扭转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

3、理顺管理关系。认真落实分工负责、逐级负责、岗位负责、专业负责制,全站干部职工要增强问题意识。

4、强化安全基础,把落实各项管理制度作为保安全的根本制度抓好抓实,把建立新的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新体制优势和建立关键环节强力卡控措施作为第一要务抓好抓实。

5、规范新体制下运输安全管理。结合运输生产力布局调整,抓紧从规章制度、运行机制、检查监督等各个方面,全面规范新体制下的安全管理。

6、加强对结合部的规范管理,防止结合部出现失控现象,确保安全生产持续稳定。

总的来说,办公室工作存在诸多不足,需要改进事项颇多,我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一切,才能适应未来的发展。我要通过网络、书籍及各类文件资料的学习,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工作中,我要从大局出发,为整体利益着想,同事之间互帮互助,并保持融洽的工作气氛。今后,我将继续围绕做好服务为中心,加强沟通,加大管理督办力度,不断总结经验对照差距,在学习和改进中促提升工作效率。

另外,我还要从工作及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认真学习文秘写作、档案管理等相关业务知识。同时,虚心向领导、同事请教学习,取长补短,来增强服务意识和大局意识。对办公室工作,能够提前思考,做到计划性强、可操作性强、保证上传下达的快捷实效等。

天津爆炸事件的思考范文

天津爆炸事件的思考范文第1篇8月16日,812天津爆炸事故第6场新闻发布会,终于相对细化地公布了失踪人员的数量和组成:失踪95人,其中消防官...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