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聆听成长的声音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莲生三十二2025-09-191

聆听成长的声音范文第1篇

桃园镇中心小学 李海燕

很久没有观看这么打动心灵的影片,很久没有被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感染。当我看完影片《春雨沙沙》之后,眼睛湿润了,心被揪着,那样痛,那震撼心灵的感动,涌上心头。

这是一部情深意重的影片,主人公周老师用自己的行为诠释着爱的伟大和魅力。该影片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叹为观止,周老师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时时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影片主要讲了乡村中学校长周至诚兼任初二的物理老师,他用自己做的教具给学生们上了第一堂物理课,独特的教学方法吸引了班里的学生,也吸引了教室外面放羊的孩子谷雨。周至诚发现了谷雨在物理方面的特长,不但允许他带着羊上学,还帮助他参加了县里和省里的物理竞赛。很多年后,让周老师引以为豪的谷雨在现代化的教室里用老师当年的教具讲了第一堂物理课

这部电影最令人感动的是讲述了老师对谷雨的那种既是师生又是父子的深厚情谊。周老师知道谷雨吃不饱就给他做红烧肉,煮面条,自己却舍不得吃一点。这是一种什么感情啊,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周老师怕他冻着就把妻子给自己新买的衬衣送给谷雨而自己却穿着补了再补的旧衬衣,宁愿自己挨冻挨饿也不让自己的学生受苦受累,这难道不是父

亲对儿子的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吗?周老师还把大部分工资给学生们买了教辅资料,用所剩无几的一点工资补贴家用,这就是他一位视生如子全心全意培养人才,用爱心谱写美丽诗篇的伟大的人。

他一生无欲无求,只求自己的学生可以早日步入大学的校门。几年后,谷雨考上了大学当上了研究生,周老师也实现了自己一生中最大的愿望,却没能安享晚年,撒手人寰当影片播放到此时,我听到了一年级的孩子们呜呜的哭声。我被影片也同时被孩子们的情绪所感染,和他们一起潸潸泪下,我不停地抱怨着老天的不公,为失去这样一位好老师而倍感心痛。

擦干眼泪,面对班上四十多名孩子,我的心头涌起一股责任感和使命感。此时的我百感交集。周老师用他的生命为我们书写了“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光辉形象。平凡的我,应该沿着他的足迹走下去。尽管我没有遇到谷雨那样的学生,可是,前面的路依然很漫长。我知道会有许多孩子需要我们耐心的教导,细心的呵护,他们需要老师有慈母般的温暖,朋友般的情谊,陪伴他们共同成长。

聆听成长的声音范文第2篇

(七)班 杨净慧

踏着暖风,翩然前行,花瓣纷飞,和谐柔美。方寸之间,轻踏石阶,步履清脆之声,为这美景再添音乐之美。一时间,竟有了“石径踏过千万载,茅舍柴扉依旧在”的诗意感受。

袅袅炊烟拨弄着夕阳温润的面孔,略带顽皮,又透出一种和谐之美。

文明的声音无处不在,却又“处处不在”,它已隐匿于斗转星移、花飞花落之中了。

依稀记得那个清晨,雾的浓遮住了日的明,凉润的空气笼罩了这片土地,置身其中,顿感心旷神怡,仿佛行于深山幽谷中,领略着心中那份固有的清明。

冰凉的雾像极了晚秋的山气,无时无刻不在用它的锐气将“梦境”中的你碰醒。向远处望去,朦胧之中,方寸之间,篱笆上的绿藤也变得勇猛起来,即使另一边是悬崖峭壁,也会通往直前地向前攀爬;即使没有条件,也要自己创造条件,其精神之可贵,又怎么不能与奏出文明之声者媲美呢?

更令人惊叹的是藤上开得镇定自若的小黄花,身处“绝境”也毫无退却之意,与嫩绿的叶相得益彰,显出一丝寒冷而忙碌的秋意。身处“大山”之境,周围“白云”环绕,手捧红宝石般的石榴,衔宝石,品果香,宛若神游仙境,初饮玉液琼浆,殊不知置身于田园之中。几只鸟儿飞落院中,鸟鸣打破了“仙境”之宁静,真有一种“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灵动之美。如此和谐美好的意境,又何尝不是文明之声飘落处的升华呢?

一时间,我竟不忍离开这“仙境”,直到日出雾散,一切尽收眼底,爬满绿藤的篱墙外,是茵茵的草坪,再向外,是小区的长廊,向前看,是林立的楼房。我恍然大悟:原来我本身就在城市之中啊!

原来,文明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在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文明的最高境界便是诗意中透出和谐的韵味,而最大的诗意,就是要从普通平凡的事物中发掘它那深藏的美。

聆听成长的声音范文第3篇

(七)班 杨净慧

踏着暖风,翩然前行,花瓣纷飞,和谐柔美。方寸之间,轻踏石阶,步履清脆之声,为这美景再添音乐之美。一时间,竟有了“石径踏过千万载,茅舍柴扉依旧在”的诗意感受。

袅袅炊烟拨弄着夕阳温润的面孔,略带顽皮,又透出一种和谐之美。

文明的声音无处不在,却又“处处不在”,它已隐匿于斗转星移、花飞花落之中了。

依稀记得那个清晨,雾的浓遮住了日的明,凉润的空气笼罩了这片土地,置身其中,顿感心旷神怡,仿佛行于深山幽谷中,领略着心中那份固有的清明。

冰凉的雾像极了晚秋的山气,无时无刻不在用它的锐气将“梦境”中的你碰醒。向远处望去,朦胧之中,方寸之间,篱笆上的绿藤也变得勇猛起来,即使另一边是悬崖峭壁,也会通往直前地向前攀爬;即使没有条件,也要自己创造条件,其精神之可贵,又怎么不能与奏出文明之声者媲美呢?

更令人惊叹的是藤上开得镇定自若的小黄花,身处“绝境”也毫无退却之意,与嫩绿的叶相得益彰,显出一丝寒冷而忙碌的秋意。身处“大山”之境,周围“白云”环绕,手捧红宝石般的石榴,衔宝石,品果香,宛若神游仙境,初饮玉液琼浆,殊不知置身于田园之中。几只鸟儿飞落院中,鸟鸣打破了“仙境”之宁静,真有一种“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灵动之美。如此和谐美好的意境,又何尝不是文明之声飘落处的升华呢?

一时间,我竟不忍离开这“仙境”,直到日出雾散,一切尽收眼底,爬满绿藤的篱墙外,是茵茵的草坪,再向外,是小区的长廊,向前看,是林立的楼房。我恍然大悟:原来我本身就在城市之中啊!

原来,文明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在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文明的最高境界便是诗意中透出和谐的韵味,而最大的诗意,就是要从普通平凡的事物中发掘它那深藏的美。

聆听成长的声音范文第4篇

在这个急匆匆来,急匆匆去的时代,已不复徐志摩那“轻轻地来,轻轻地走”的飘逸与轻盈。人生路途上的行人总低着头赶路,鼻中嗅到灰尘也有花香;耳中飘过杂音也有天籁;脸上流过泪水也有汗水。但,仅此而已,他们还在无谓的赶路。鼻中只余灰尘,耳中只余杂音,脸上只余泪水汗水。这,便是平常之人过的平凡一生。

我崇拜曾皙的情趣:“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已收获满心的欢喜,所以踏歌而回。我也欣赏苏东坡的文采,唱一曲《水调歌头》是为千古名曲,流芳百世。

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历史的车轮碾出一条给后世人走的路,但那条条“车辙”又仿佛一条条警示:停一停,一味地前进或许将会摔跤。

当时光的沙漏又转回我身上,我正在书桌前驻笔不前。我在努力疏通那干涩的灵感源泉,可无论怎么努力,也总还是差那么一点。无奈又无趣地望着窗外那缓缓掉落的枫叶似火蝴蝶般上下翻飞,“忽”地一下耳中飘过一阵“仙音”。仿佛在烈夏的午后饮了一杯凉茶般舒爽,醍醐灌顶一样冲开了阻塞的泉眼。写作的灵感便泉涌而出了。心灵的声音,绘出了我的蓝图。

所以又不厌其烦地说一句,用我还薄如蝉翼的见识和欣喜的感受给行人一个温馨的提示:驻足。顿首,聆听我们心灵的声音,洗涤我们被城市的喧嚣与灰尘蒙蔽的心灵,升华我们早已不堪的灵魂!

聆听成长的声音范文第5篇

一、行动背景

“聆听窗外声音”可以引导师生关心社会,形成多元的价值观;开展“与大师对话”,与大师面对面交流的大型思想碰撞交流会,则可以培养他们创造的激情和欲望。这样,我们才能够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听到真实的声音,寻找到人生与社会发展的本真价值和意义。让我们的学生了解社会,让他们学会崇拜,让他们对未来充满激情,是我们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聆听窗外别样的声音,能让他们了解我们的大千世界,能让他们知晓域外的花样知识,能让他们感悟生活的五彩缤纷,能以饱满的姿态去迎接生活中的每一天。

二、指导思想

我校以“新教育实验”理论为指导,不断开发校内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开展富有成效的“聆听”活动,丰富学生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学校办学品位,构建具有本校特色的实验研究体系。

三、研究目标

1、用“窗外声音”改变和更新教师的知识结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形成一支师德修养高,教育思想先进,教学水平突出,科研能力较强,勇于探索的创新型教师队伍。

2、多层次、多方位地开展“聆听”活动,扩大学生视野,让他们亲近自然,了解社会,感悟人生。激发学生形成多元的价值观,培养他们创造的激情。

3、用“窗外声音”丰富充实学校教育活动,提高办学水平。

4、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新教育”理论。

四、主要工作

(一)通过“聆听窗外声音”拓宽教师视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邀请一些教育专家来校做讲座指导,努力为教师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区教育局组织的“新教育实验”有关活动,从而从“窗外”汲取力量,吸纳百家之长,形成自身特色来提高教师各方面的素质。学校组织工作室负责人和实验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每学期5次以上);每位实验教师每学期写1份实验交流材料。

2.充分利用校内现有的教育资源,开展“聆听窗外声音”活动。学校定期组织教师观看学习教育名家的讲座、授课录像,吸纳百家之长,形成自身教育特色。全面开展校内听课活动,发扬团结协作精神,互助互学。每学期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教研组长及中层领导不少于20节,听课教师不但要认真记录,而且要做一番思考与点评,通过听课反思自己的教学,提高教学水平。

3.充分发挥网络教研功能。学校充分利用“教育在线”论坛,及时发布、展示、交流“新教育实验”信息,鼓励教师在“教育在线”上注册、发帖,发表自己的所思所想。

4.聆听来自学生的声音。与学生同听报告、同写心得,与学生同交流;通过学生日记、与学生的书信、便签等走进孩子内心深处。

5.加强教师校本培训,要求教师做到“五个一”:每天坚持学习不少于1小时;每周进阅览室阅读不少于1课时;每半月听讲座(或听课)不少于1次;每学期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不少于1本;每位实验教师根据实验任务每周要写1篇教学反思、教育叙事或教育案例,交校实验中心保存,质量较好的由学校专门机构挑选上传到新教育实验网站。

(二)通过“聆听窗外声音”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提升学生文化素养 1.充分开发利用学校广播、板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拓宽学生“聆听窗外声音”的渠道,感受多彩世界。

2.举办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展示评比,营造氛围。

(1)好书推介:师生从阅读过的书籍中选出自己认为最好的一本或几本,推介给同事或同学。

(2)实践成果展示:展示学生实践中学会的一项技能,展示学生实践中完成的一件作品,展示学生“聆听窗外声音”的体会等。

(3)“倾听历史”诗词朗诵会:学生通过古诗词朗诵的活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精神发育。

3.通过看影视作品聆听窗外声音。配合学期重点阅读书籍,观看相应影视作品,以班级为单位选择其中一部进行话剧表演;通过观看爱国影片、专题片等,进行影评、时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

4.通过举办主题报告会聆听窗外声音。

(1)通过各种渠道,请相关单位为学生做专题报告或讲座。如请公安局、派出所同志为师生作法律知识讲座,请医院的护士或者医生为师生作卫生常识讲座等等。

(2)充分利用学校内部资源,让有专长的教师或学校优秀职工为学生做专题讲座。如请美术老师讲述中国传统的剪纸艺术,请音乐老师介绍著名音乐家的成长故事,优秀员工讲工作故事,优秀往届毕业生讲成长经历等。

(3)沟通家校联系。通过家长,了解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反映以及教师的职业道德精神。每学期,各年级分别召开全体学生的家长会,邀请不同职业不同年段的家长讲课,介绍教育子女的方法,期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特别是让家长介绍自身的经历,使学生了解社会,关注社会,沟通与家长的思想感情。

以上形式的报告会和影视作品观看次数总和,每学期10次。

5.通过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聆听窗外声音。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校门,开拓实验,转变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1)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参观活动。安排学生到企事业工厂、医院、博物馆、街道社区等单位参观,撰写参观心得体会,增强学生关心家乡建设、关心社会的意识,进而激发学生为家乡、为社会的美好而努力学习的热情。本活动可以安排在周末、假期,由家长陪同进行,每学期不少于3处。

聆听成长的声音范文第6篇

孙盛法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数学课堂变得活跃了,学生都敢于提出问题并发表自己的意见。在教学中,经常会见到这样的情境:

1、学生一边争先恐后高举小手,一边急切呼唤“我来!”“我会!”。教师请一学生发言,该生洋洋自得,其余学生无心聆听,或为自己未有发言机会而连声惋惜、抱怨,或迫不及待地轻声与同学交流。该生发言结束,其余学生要求发言的高潮再起。如此循环之中,学生心态浮躁,听讲浮躁,表面的灿烂下面是内在的苍白轻学习交流,重表现自我。

2、学生从多角度回答问题后,再请学生发言,学生不能归纳综述。有的学生还一再举手要求发言,结果还是简单地重复某个学生的回答,或是重复一些明显的错误。

3、更有甚者是听而不闻,把老师、同学的话当耳边风,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或是敷衍了事,嗯喔好似乎略有所思,其实是心不在焉。

其实,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远远不够的,学会倾听课堂上不同的声音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更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一种体现。什么是倾听?《现代汉语小词典》注: 倾听, 细心地听取( 一般指上对下) 。而本文所言的倾听则是指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细心地听取, 其特征表现为目的性、思考性和完整性。《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阶段数学课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还必须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乐于分享。学生只有在课堂上做到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开启思维的火花,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学会倾听”是一个良好的习惯,需要良好的指导。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对学生进行倾听习惯的培养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诱发兴趣,激主动参与

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才可以使有目的的教学行为,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诱发学生主动倾听的兴趣。

1、营造宽松的氛围 学生渴求老师的爱,想使自己成为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这是他们的行为动机和迫切需要,事实上学生往往因为喜欢哪位老师,就会做到认真倾听他上的课。所以在课堂中,我们应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谈,用亲切的眼神、细微的动作、和蔼的态度来缩短师生心灵间的差距,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活泼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乐意倾听,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活泼,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创设有趣的情境

学生在真实、具体、富有情趣的情境里会乐于倾听他人,一节课的导入是教师对教学过程周密安排的集中体现,是展示教师艺术的“窗口”。现行的教材中有许多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三年级的《笔算乘法》时,我从学生喜欢看动画片《蓝猫淘气三千问》引入,再借助三位主人公的话(每句话有12个字),引导学生以此内容提一个有关字数的数学问题,这样把教材中习题的内容加以创新,使相对枯燥的教学问题变得生动而有趣,较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乐于倾听。

3、选用身边的素材

必须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教学贴近生活。如在教学“估计”时,我让学生从家中带来了许多豆子,随便抓一把,先估一估有多少,再数一数,还让同桌学生比赛看谁估计得准确。这样,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倾听欲望强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4、运用多样的手段

上课要有节奏、有弹性,做到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学生喜欢挑战、喜欢有趣,所以在教学中,我总是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产生倾听的愿望,使学生乐于倾听。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认识》时,运用多媒体,首先让学生看到几个学徒修补椅子的事,分别模拟横着钉、竖着钉、斜着钉的旧椅子承受推拉的情境,在学生个个捧腹大笑的时候产生一个问题:“为什么斜着钉成三角形的椅子不会摇摆,而其它钉法的椅子修补后还是会摇摆呢?”“钉椅子”这司空见惯的事物,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这时要求学生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倾听别人的想法。由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倾听别人的想法,课堂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成效。

二、组织引导,点细微之处

倾听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学生有了听的兴趣,但不一定会听,因此,需要我们细化训练,使其学会倾听。

1、规范倾听行为

手势或身体动作最能反映学生是否在倾听,有些学生在课堂上想努力表现自己是认真倾听的,于是把双手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一动也不动。其实,这是一种假听,如果学生真的在认真倾听,就不可能会有时间注意手应该怎么放,身子应该怎么样。因此,在课堂上,没有必要要求学生必须双手平放,腰挺直,关键要看学生有没有在真听。当学生在听同学发言时,要求做到神情专一,眼睛要注视着老师或发言人,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一致,则以微笑、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或赞同。学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老师可通过一目了然观察学生听课的情况,即时得到反馈信息。

2、学会倾听方法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首先要让学生做到心静,这是倾听的前提条件,还要强化听的意识。新接到一个班级,在上第一节课时,我就会告诉学生: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在班级中,我对学生提出学会倾听要做到三心:一是专心听,无论是在听老师讲课,还是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同学所讲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当一个学生回答后,教师可以问其他学生,刚才他(她)讲的你们听明白了吗?他讲的是什么意思?再请一位同学复述;二是耐心听,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再站起来发表自己的意见;三是细心听,当别人发言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你觉得他说的怎么样?有没有道理?谁还有补充?谁还有更好的意见?你能帮他解释得更清楚吗? 用这些问题去换醒学生应该注意倾听,并把同学的发言经过选择、转化成自己的东西,还要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梳理、归类。例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时,设计这样一个环节: 师: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 ?

生 1:因为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 师:谁听清楚他所说的?你认为他说的怎样?

生2:我不同意他的说法,应该说三角形面积是拼成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师:谁能解释的更清楚一些呢?

生3: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了一个平形四边形,其中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也可以说这个三角形的面积是等底等高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所以要除以2。

在这里,通过让学生补充同学的想法,评价同学的想法来训练学生学会倾听,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

3、细听同伴发言

在动态、合作的数学课堂中,学生们倾听最多的还是同学的发言。课堂上,一双双高举的小手是急切的,教师只能有所选择的叫几个同学发言,虽然指名具有很强的随机性,但也有一定学问。

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在学生学习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后,在两个班级中各出示这样一道题:长方体的棱长之和是72米,它的长、宽、高的比是4:3:2 ,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当时这两个班都有学生做错,而且错的人数差不多。进行这样的讲评:在(1)班讲评时,让做对的同学直接讲一遍就结束了;而在(2)班讲评时,先让做错的同学说你是怎么想的?使学生知道他们做错的原因在于把72米误认为是一条长、一条宽、一条高的和,重点指出这里的“72米”到底指的是什么?再请做对的同学说说应该怎么做,而后同桌复述解题过程。过了一个星期,又在两个班中出示同一类型的题目,结果(1)班正确率76%,而(2)班正确率达到了得93%。

从这个实验可以看出,在课堂中不一定非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先回答,有时也可先让学困生或表达能力不够好的学生先来说,让这些学困生倾听错在哪儿?应该怎么去做,这样可以帮助他们解决疑惑之处,促使他们进步。

三、激励评价,树名人效应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表扬、被人尊重能使人感觉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如何在课堂中正确恰当地评价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手段。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千万不要吝啬表扬,因为我们的表扬能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对课堂上认真倾听的学生,我们可以即时进行口头评价,如:

“你看,这位同学的眼睛一直看着老师,他听的多认真啊!” “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

“这位同学能认真听别人发言,并指出不足,我们要向他学习。”

“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把自己的想法加进去,多棒啊!” 这些评价语言没有更多的华丽词藻,也不会使学生感到飘飘然,但却给学生必要、及时、恰当的鼓励。在课堂中我除了表扬,还充分运用自己的体态语言,当学生认真倾听时,我不一定用语言去激励,有时可用无声方法的激励,如竖起大拇指,脸上表现出赞许的神态;当有些学生不认真倾听时,为了不影响课堂的教学气氛,我一边讲课,一边很自然地走到这个学生的身边,用手摸摸他的头,轻轻把他玩的东西放好,或面带微笑,并用眼睛关切地看着他,提醒他注意认真听。一个手势、一个眼神、一个抚摸、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每周下来,结合学生课堂上倾听的表现,评出班级倾听小明星。这样长期坚持从正面评价,激励,学生就更乐于倾听了。

四、持之以恒,促课堂生成

常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坚持到每一堂课中。倾听作为人的一项基本技能,可通过教师长期坚持训练,得到不断的提高与完善。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听问训练、听记训练,听后复述训练等等,提高学生的倾听能力。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教师写一个式子,让学生说出一个和它相等的除法算式。

师:12÷4

生1:24÷8

生2:36÷12

生3:6÷2

师:15÷3

生1:30÷6

生2:45÷19

生3:150÷30 学生只有认真地倾听别人的答题后,才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就会不断地思索还有别的答案吗?通过这样的练习,不但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课堂气氛活跃,同时能使学生静下心耐心听,听出别人的发言要点,听后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一来,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了倾听习惯,更有可能出现创造性的课堂生成。

“水本无华,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光,相击而发火花”。只要我们去做有心人,一定能成为“荡水、击石”的高手。用力去做,只能合格;用心去做,方能成功。 教师要倾听学生的声音,学生更要学会倾听同伴的心声,教育就是如此,如果每一个课堂上,学生之间若都能用心去倾听,用心去体会,一定能听到更多真实而有灵性的声音;然后,用我们的智慧和诚意,把这些声音放大,与学生分享、讨论,就一定能让其更和谐、更有生命力和教育意义。倾听是一种本领,是一种能力,是一种素养,学会倾听,更是一种尊重。让我们来共同关注数学课堂学生的倾听习惯吧!

聆听成长的声音范文

聆听成长的声音范文第1篇桃园镇中心小学 李海燕很久没有观看这么打动心灵的影片,很久没有被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所感染。当我看完影片《春雨...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