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土家婚恋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91

土家婚恋范文第1篇

六年级(1)班李慧

我的家乡位于湖北省的西南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民族歌舞的胜地。在所属的八个县市中,流传着不同种类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如利川市的“肉连响”宣恩县的“耍耍”来凤县的“摆手舞”及巴东县的“撒叶儿嗬”等。

舞蹈作品《丧弄》是根据巴东县民间歌舞形式“跳丧”创作的。在逝去的亲人好友的葬礼上,纵情歌唱舞蹈的风俗,在世界范围内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吉普赛人的葬礼,大家会跳起自己民族的代表性舞蹈,琴师为人们伴奏,还有食物供人们取用。而生活在清江流域的土家族人民则有把丧事当做喜事办的独特丧葬习俗,即男人们通宵达旦在葬礼上载歌载舞的一种舞蹈形式“跳丧”。

土家族“跳丧”,即“跳撒叶嗬”。无论是民间的发展状态,还是传承的景象,都显得枝繁叶茂。究其原因,其中重要一点是它代表着土家族的精神乐观、豁达的生死观。专家称撒叶儿嗬表达了土家人对生命价值的肯定,是维系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是土家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它表达了土家人的生死观和宇宙观,保留了渔猎时代和农耕文明的生活画面,积淀了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遗存。

土家族的服饰更是别具一格。秦汉之后,土家族先民服饰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后汉书》中所记述的“武陵蛮”、“五溪蛮”“好五色衣”,表明了土家先民喜“斑斓” 服饰的审美倾向。到了南宋,在唐代即已蓬勃兴起的织锦业此时已进入全盛时期,同时,用五彩华美的织锦制作服饰亦自然成为了土家人的最爱,南宋《溪蛮丛笑》对此有描述:“绩五色线为方,文采斑斓可见。俗用为被或衣裙,或作巾,故又称峒布。”。《大明一统志》、同治年间《龙山县志》亦多有记载。土家人崇尚繁丽多姿的服饰习俗,一直延续到清“改土归流”之前,

改土归流前,土家服饰沿袭旧习:“男女垂发,短衣跣足”“男女服饰均皆一式,头裹刺花巾帕,衣裙尽刺花边。”(清乾隆《永顺府志》)。到了乾隆二十年间,土家民族形象第一次以草图形式在《皇清职贡图》里清晰呈现:此时永顺、保靖等地区的部分土家男人已开始着裤,上衣为圆领短袍,衣长至大腿,包头巾,系腰带,裹绑腿;女人则“高髻螺鬟”,内穿立领短袍,外套对襟背心,下着过膝百褶裙,以布缠腿。

土家族的美味可以令你垂涎欲滴,最著名的非油粑粑莫属。将大米、黄豆按一定比例和好,用水浸泡一个晚上,次日用石磨磨成糊状放入桶中,再用特制的铁勺盛装,一般加上肉丝、土豆丝、洋葱、大蒜、花椒等佐料在锅中煎炸而成(内馅可随客人口味而变化)。油粑粑呈圆状,深红色,清香可口,有“中国汉堡包”之美称。

土家婚恋范文第2篇

二、行聘订婚。女方“看人家”允许之后,男方择期备台盒,即备绢帛,簪环,果酒等物,书写有第几男、姓名、某年、月、日出生的男家庚书生,礼物男用红全开具,后写姻眷弟某率男某顿首拜。请媒人随同到女家。女家收聘,用相同格式写好女子庚书,中帖红签上写“领谢”二字,交付媒人回复男家。举行定婚仪式之后,男方所送聘礼称之为打发。此后,男女双方即可走动,但主要是逢年过节时男方到女家拜年。

三、择选婚期,预置衣饰,办置嫁奁。择期的讲究是按照男女双方“八字”找推定吉日,如女家许约,即行定期,定期之后,由男家用名帖开具婚礼单,另以红全开明迎亲日期,先告祖先,由媒人送往女家之后,男家开始制备衣饰,布帛,果饼等物,果饼称“茶食”,严格按照女家亲族辈分准备,不得差错。早期,男家置办的礼物和女家置办的嫁奁都是在正式婚期前送往对方,以后演变为迎亲出嫁的当天随带,这就增添了婚期的喜庆色彩,而且双方都可以在亲朋族友面前显示体面。

四、喜期。有的地方称“过期”。举行婚礼,历时三四天,有许多仪式,显得十分繁杂和格外热闹,其间有:

1、上头:女了出嫁前一日,择族戚夫妻双全有德行的人,以两条线互相绞合勒去鬓边短发,拔去汗毛,曰“开脸”,亦曰“上头”,为分梳,此时始挽成高髻,又称“粑粑纂”。

2、陪十姊妹:女儿出嫁前一日晚上,设素宴,请未婚女子九人和新娘围席而坐,称为“陪十姊妹”,又谓之“带花酒”。由两个陪姑娘先围席作四十八个揖之后,请新娘坐席中间,牵亲者挨其左右而坐,其余按长幼而坐,由歌师傅或新娘自已开台“陪十姊妹歌”。

3、哭嫁。新娘出嫁前半月乃至一月,自哭于室,其内容大多是哭爹娘、哭哥嫂、哭姐妹,也有哭骂媒人的。哭嫁的形式有多种,有一人独哭 ,也有母女、姐妹、哥嫂、亲友同哭的;有低声哭诉,也有放声嚎哭 的,诉说自己不幸遭遇和离别之情。临嫁日母嫂同哭,妇女陪哭 ,谓之哭嫁礼。哭嫁,近已不见。

4、背新娘上花轿。发亲时,新娘更衣,脱下娘家衣,穿上婆家衣和露水衣,轿门向内,由兄或叔将新娘从闺房中背上花轿。新娘登轿,即撤食箸。俗谓箸为筷子,取其字音,寓快生子之意。由两 个送亲人(一男一女)相送,送亲人称“上亲”或“高亲”,富户女上亲坐轿,贫户女上亲坐滑竿,男上亲骑马。男上亲在花轿前,女上亲尾随花轿后面,沿路六乐合奏,非常热闹。

5、铺床。男家请两个夫妻圆满的妇女铺床,女家嫁奁到后,将男方原置铺上的被盖搬走,换上女方的被盖、枕头、谓之铺床。边铺床边说祝词。前乡为“铺床铺床,金玉满堂,先得贵子,后生姑娘。”后乡为“一步踏进新郎房,新郎请我来铺床,铺床铺床,金玉满堂,先得儿子进学堂,手拿笔杆写文章,后得姑娘进绣房,拿起花针绣鸳鸯。”

6、拜堂。花轿进门,由两个搀拜娘(又称圆亲人)搀新娘。由主婚人唱拜喜词引导,新娘新郎面对神龛拜天地、拜父母、夫妻对拜等。

7、抢房。拜堂完毕,新郎新娘争先入洞房。新郎新娘入洞房坐落床湛风吹草动,应以中心为界,男左、女右,各占一首。有心计的姑娘越界而坐,向新郎示意,你今后欺负不了我。新郎则用力把新娘挤过界,双方暗中用力,互不相让,最后相视一笑而了之。

8、喝交杯酒。洞房设案,备酒燃烛。新郎 新娘行合卺礼,俗称“喝交杯酒”,前乡称“接纳”。表示新婚夫妇,相亲相爱,白头偕老。

9、闹房。对新郎新娘的新婚祝福。夜晚,无论男女老少,聚于新人房中,祝贺新人或戏闹,肆意调笑,摆布新人取乐,皆无禁忌。有“闹喜闹喜,越闹越喜”之说。有的让新人同时吃用细绳吊起的水果,等两人同时咬去时赶紧将水果向上一提:有的让新人介绍自己的恋爱过程。客人的调笑,新人不能拒绝,任凭他(她)们摆布。

10、回门。新娘偕新郎归宁,谓之回门。后乡在新婚第三日或一月回门,在女家住宿一夜,次日,由父母或兄弟送回。前乡在婚后三日 (今为二日)回门,当天去当天回,去时女走在前男走在后。有“新房三日不离人”之忌。

改土归流前,还有两种婚俗很特别。

一是女子婚期前三天,土王享有“初夜权”,后来除了与土王同姓的人户成亲可以免除初夜权外,凡与土王同住三宿后,方能与新郎结婚,这种习俗,开始带有一种宗教色彩,以后演变成土王的无道。土官、土司制度被中原的王朝废除后,土王的初夜权就不再存在。

二是“抢亲”。当某一土家寨子青年男子爱上另一土家寨子青年女子以后,事先约定婚期,新郎邀约本寨青年男子按期去女方寨子抢亲,在去女方寨子的路上,敲芒锣,擂大鼓,举着灯笼火把,喧闹地奔向女方寨子。到了女家,女家也事先约好一批人来阻拦,男女双方都用“四言八句”理论一番,吵吵闹闹,男方就动手去抢新娘,抢得新娘后,就把她塞进花轿,用锁把轿门关好锁上,抬起就往男寨奔跑,新娘兄弟和寨内亲戚故意去追赶,好像要把新娘夺回来。男方抢亲的人,给些钱财求情,妇方追赶的兄弟才放路让行,男女青年才得以在男方家庭举行婚礼。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已改变了以往那种大操大办,程序复杂的礼习俗。人们有的在宾馆设宴招待亲朋,军样既省事、省钱,又有排场,不落俗套;有的干脆举办集体婚礼或公益婚礼,旅游结婚等。这样即有现实意义,又留给人永久的怀念。

一点关于土家族婚俗的名词

冠婚:冠,男子成人。冠婚,这里概指土家族原始婚俗。

姑表婚:指兄弟姊妹子女间通婚,俗称"对开亲",或"扁担亲",这是原始族婚所遗的落后婚俗。旧社会在土家族乃至少数汉族和其它少数民族中均有,解放后,姑表婚已基本消失。

交换婚:是两家互换姊妹为妻,或互换女儿为媳的婚姻。为一平等的议婚形式,也有包办,节财的因素在内。

转房婚:是古代"夫兄弟","妻姊妹"的残留形式。兄亡已后,如其弟尚未婚,愿意和有权与其寡嫂结婚。俗称"弟坐兄床",又作"转茶"。弟去后寡媳,若其兄愿意,也有权收弟媳为妻,谓;兄坐弟床"。若兄弟皆不愿,寡嫂媳方可外嫁,但必须守孝三年;婆家要索"赎身钱","满堂酒",除娘家送的东西外,其它的财物不能带走;若有儿女,一般带女不带儿。这类婚姻现已罕见。实质是视妇女为一般私人财产的封建习俗。

招郎上门:女方父母无子,招女婿上门成业,为女方养老接代。放话:即指"议婚"。包括"指腹议","童子议","订婚议"。

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胎儿婚姻","童子婚姻"极少,多为适龄订婚。但有一套俗规履行,放话前女到男方"踩屋场",作一番考察,满意后方订婚。订婚要破费,由男方备好猪肉,酒,鱼和衣服,鞋袜,雨伞之类由媒人引路,率一些至亲上女方家。女方则大办酒席,内外至戚齐距,认识接待未来女婿。女婿逐一认亲,再据男女生庚日期画八字配鸾书,完成订婚手续。此后,每于年节必多备酒礼,送女家亲戚,谓;朝年"。将娶前数月报吉,谓之"求吉"或"报日"。如女方同意,男方必于正月内择一吉日,先请媒人订婚期,然后往来回访,谓之"亲家过路"。其后,女方请木匠打嫁妆,男方给木匠送酒,肉,粮及"利市钱",新娘给男方父母亲族长辈做鞋子。女方陪嫁棉絮数床,男方备香等包单。婚前数目男方要向女方纳采,叫"过礼",抬盒上写着"礼成奠雁",盒内放一份礼单。女子于归前一日,择族戚中有德行妇女为之修眉,以线勒住去鬓边短发,谓;开脸",也叫"上头",梳头有讲究,做闺女时。兴分梳扎长辩,叫"分头";出嫁时挽成高髻,称"满头"。妇人为新娘修眉开脸梳头。要与新娘一起哭嫁(即唱嫁歌)。女子出嫁,必筵请相好或同村青年女子九人合新娘而十,围坐闺楼"哭嫁"叫"陪十姊妹"。

土家婚恋范文第3篇

新安郡:晋太康元年(公元208年)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淳安西)。相当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下邳郡: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改临淮郡置国,治所在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辖地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靖江市。南宋时改为郡。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相当于今浙江临安、余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兴县地。

历史来源

「余」源出

1、据《风俗通》载,余姓为由余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春秋时,秦国有个臣医叫由余,他的祖先是晋人,避乱于西戎。由余本来在西戎为官,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就留在秦国为臣。他为穆公谋划征伐西戎,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代子孙以其名字为姓,有的姓由,有的姓余,同出一宗。

2、出自赤狄族,为隗姓之后。据《国语》载,潞、洛、泉、余、满五姓,皆赤狄隗姓。

3、系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相传铁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听信谗言,要捉拿铁穆宰相的五个儿子。五子星夜出城,逃至贵州,见太祖亲领追兵前来,就躲在凤锦桥下。追兵到来时,有人见桥下水波动荡,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细查,随口说:江中有水,水中有鱼,何必大惊小怪,快快继续向前追赶。铁穆氏五兄弟逃脱后,原想改铁穆氏为金氏,最后决定改为余氏。

迁徙分布

余比金字少一横,又是水中有鱼的鱼字的谐音,堪称一字双关。姓氏分布历史上,余氏基本上是一个较典型的南方姓氏。余氏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陕西凤翔至咸阳一带,具体播迁情况因缺乏资料,故难以详考。大致上讲,余姓于汉时迁入安徽的歙县一带,并落籍此地繁衍发展。汉以后,我国南方北方的余姓基本上都在繁衍,但北方要弱得多。余姓有不少迁居浙江、江苏、江西等地。魏晋南北朝时,余姓已成为新安郡一带的望族。又由于北方战乱,余姓南迁不可避免,部分余姓族人迁入湖南、湖北。唐代以后,余姓才迅速壮大起来,并形成东南一带两处望族。余姓迁入福建、广东等地,始于唐末宋时。明清之际,余姓不仅已遍布江南各地,而且北方各地的余姓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堂号

清严堂:宋代余元一,是朱熹最喜欢的门人,最讲仁义理智信五伦,号清严。

忠惠堂:宋时余天锡是宰相史弥远的家庭教师。沂王无后,命天锡在王族里找一个比较有贤德的幼儿作儿子。天锡给他找来了贵庄,就是后来的宋理宗。理宗即位,封天锡为奉化郡公,死后谥忠惠。

姓氏家谱

山东:泗水余氏会通世谱五卷外纪一卷;江苏:镇江京江余氏宗谱四卷、镇江余氏宗谱四卷;浙江:淳安遂安西涧沣南余氏族谱三卷、象山峰北余氏宗谱一卷、长兴麻圆余氏宗谱十二卷、绍兴会稽余氏支谱十卷首一卷、常山余氏宗谱七卷;安徽:余氏族谱(卷数不清)、徽州新安余氏世系像谱不分类、休宁余绍贤堂族谱三十卷、潜山余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福建:安溪余氏族谱不分类、长乐余氏世谱家传不分卷;江西:抚州梨溪余氏宗谱(卷数不清);湖南:新洲余氏宗谱二十九卷首六卷;广东:余乐族谱三十卷、曲江余氏族谱四卷;四川:长寿余氏族谱一卷、荣县余氏族谱四卷。

家族名人

余靖:(1000~1064)曲江(今属广东)人,官至工部尚书。他以敢直言著称,在宋仁宗天圣年间,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并称四谏。著有《五溪集》。后来,广州设有一座八贤堂,余靖即为八贤之一。

土家婚恋范文第4篇

六年级(1)班李慧

我的家乡位于湖北省的西南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民族歌舞的胜地。在所属的八个县市中,流传着不同种类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如利川市的“肉连响”宣恩县的“耍耍”来凤县的“摆手舞”及巴东县的“撒叶儿嗬”等。

舞蹈作品《丧弄》是根据巴东县民间歌舞形式“跳丧”创作的。在逝去的亲人好友的葬礼上,纵情歌唱舞蹈的风俗,在世界范围内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比如吉普赛人的葬礼,大家会跳起自己民族的代表性舞蹈,琴师为人们伴奏,还有食物供人们取用。而生活在清江流域的土家族人民则有把丧事当做喜事办的独特丧葬习俗,即男人们通宵达旦在葬礼上载歌载舞的一种舞蹈形式“跳丧”。

土家族“跳丧”,即“跳撒叶嗬”。无论是民间的发展状态,还是传承的景象,都显得枝繁叶茂。究其原因,其中重要一点是它代表着土家族的精神乐观、豁达的生死观。专家称撒叶儿嗬表达了土家人对生命价值的肯定,是维系民族凝聚力的精神纽带,是土家族文化传承的载体。它表达了土家人的生死观和宇宙观,保留了渔猎时代和农耕文明的生活画面,积淀了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遗存。

土家族的服饰更是别具一格。秦汉之后,土家族先民服饰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征,《后汉书》中所记述的“武陵蛮”、“五溪蛮”“好五色衣”,表明了土家先民喜“斑斓” 服饰的审美倾向。到了南宋,在唐代即已蓬勃兴起的织锦业此时已进入全盛时期,同时,用五彩华美的织锦制作服饰亦自然成为了土家人的最爱,南宋《溪蛮丛笑》对此有描述:“绩五色线为方,文采斑斓可见。俗用为被或衣裙,或作巾,故又称峒布。”。《大明一统志》、同治年间《龙山县志》亦多有记载。土家人崇尚繁丽多姿的服饰习俗,一直延续到清“改土归流”之前,

改土归流前,土家服饰沿袭旧习:“男女垂发,短衣跣足”“男女服饰均皆一式,头裹刺花巾帕,衣裙尽刺花边。”(清乾隆《永顺府志》)。到了乾隆二十年间,土家民族形象第一次以草图形式在《皇清职贡图》里清晰呈现:此时永顺、保靖等地区的部分土家男人已开始着裤,上衣为圆领短袍,衣长至大腿,包头巾,系腰带,裹绑腿;女人则“高髻螺鬟”,内穿立领短袍,外套对襟背心,下着过膝百褶裙,以布缠腿。

土家族的美味可以令你垂涎欲滴,最著名的非油粑粑莫属。将大米、黄豆按一定比例和好,用水浸泡一个晚上,次日用石磨磨成糊状放入桶中,再用特制的铁勺盛装,一般加上肉丝、土豆丝、洋葱、大蒜、花椒等佐料在锅中煎炸而成(内馅可随客人口味而变化)。油粑粑呈圆状,深红色,清香可口,有“中国汉堡包”之美称。

土家婚恋范文第5篇

论题:《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

论点:通过对《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的分析,论述其中爱情、婚恋诗的主要内容及其表现出来的中国古代人民的婚恋风俗。这些诗歌表现出了我国古代人民那种真挚纯朴的思想感情和对幸福爱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干涉婚姻的反抗。

论证过程:

一、论述《诗经》的价值与地位;

二、简介《诗经.国风》;

三、分析《诗经.国风》中爱情、婚恋诗的主要内容及其表现出来的婚恋风俗,对待爱情的正确态度。

附参考书目

论《诗经.国风》中的爱情、婚恋诗

《诗经》是我国五千年文化长河中的伟大的作品,是我们的祖先在劳动、生活和情爱中创作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之间的305篇作品。根据其用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诗经》韵律和谐,优美质朴,内容丰富多彩,在这其中爱情、婚恋方面的诗歌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诗歌意境优美,读来朗朗上口,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广为流传。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这风者,多出于里巷之作,所谓男女相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男女言情,在《诗经.国风》中,爱情婚恋几乎占了三分之一的比例,大约60多首。在其他部分也存在,因此,可以说《诗经》是一部五光十色的婚恋风俗画。

古人为什么把爱情、婚姻当作头等大事呢?因为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低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每一个家庭都依靠夫妻来战胜灾害。婚恋之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所谓“食、色,性也”(《孟子.告子》),“人与人之间的,特别是两性之间的感情关系,是自从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性爱特别是在最近八百年间获得了这样的意义和地位,竟成了这个时期中一切诗歌必须环绕的轴心了。”(恩格斯《路得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这就是《诗经》中婚恋诗甚多的基本原因。

《诗经》中的恋诗描写了男女间这种“最天然的关系”的历程。首先,描写了青年男女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渴望和追求。早期的《诗经》中描写初恋的感情是纯洁的,充满幻想的,甚至是无拘无束的,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社会制度的自由及人们朴素的爱情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是《诗经》的第一篇《周南 关雎》,是一首杰出的恋歌。全诗共五章,它描绘的是一位在河中采荇菜的美丽善良的姑娘引发了一位小伙子强烈的爱慕之情。她那劳动时的轻盈姿态和娴熟技巧,使小伙子日思夜想,辗转反侧,陷入了绵绵无尽的思恋中。作者采用了比兴的手法:在清浅的河上,看到水鸟雌雄依偎,希望有佳偶。由水鸟兴起求淑女的愿望。所谓比兴,并非诗人直接采取的亲耳所闻,亲眼所见,乃是采取诗意化的情景,作为思想感情的媒介,由此产生联想,与主题合拍,使之典型化。诗中设想男子找到了梦寐以求的理想对象,用琴瑟和她联系感情,用钟鼓使她快乐。整首诗体现了淳朴而又高尚的情操。

《召南 摽有梅》也是一首杰出的爱情畅想曲。全诗三章,描绘了主人公对爱情和家庭幸福的热烈追求: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女主人公对爱情和家庭幸福的追求热烈、勇敢,不仅是其个性的体现,也反映了西周时期礼教对妇女的束缚不是很大。梅子的成熟、坠落和拾取包含着对青春时节到来、爱情成熟和不能及时成婚的焦虑的比况和暗示。全诗分为三章,随着时间的推移,以梅子渐尽喻芳华易逝,以递进的方式写女主人公日益急切的心情。女子呼唤追求者及时迎娶的直白,既是率真果敢个性的表现,也是人性和时代特征的崭露。寥寥数笔便使多情少女异常珍惜自己美好的青春,盼望着如意情郎及时前来求婚的情状跃然纸上。

又如《周南 汉广》也是一首杰出的男慕女的恋歌:

南有乔木,不可休息。 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 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 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 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是一首樵子的恋歌。全诗三章,抒发了一位在汉水之滨砍柴的小伙子的痴情。首章前四句以乔木不可休为喻,点出所恋之女不可求,后四句又以江、汉广不可渡,喻求女无望,在反复“不可”的失望声中表达了他倾慕游女的深情和理想无法实现的苦恼。诗中情景交融,浩淼的江水,不但激荡着樵夫的情怀,而且与绵长的情思浑然一体我,真所谓“富情于景而情愈深”。诗人还用巧妙的比喻和丰富的想象,使樵夫这一痴情男子汉的形象栩栩如生。同类诗还有《邶风 简兮》、《陈风 宛丘》等。 其次,《诗经》中有些诗描写了青年男女幽会密约的欢乐与幸福。如《邶风 静女》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这是一首男女幽会的情歌。全诗三章,

一、二章写姑娘之美,和他与姑娘幽会的经过与感情的变化。他本来与情人约定在城角相会,然而他如约而至,她却故意躲起来。他非常失望着急,抓耳挠腮,彷徨不安。正在此时,她却突然出现,且向他赠送心爱的彤管,以表深情。他喜出望外,视为珍奇,赞美不已。第三章写她再赠情物,献上荑草,他异常珍视,欢喜无比。诗中惟妙惟肖地记述了这一幽会情景,表达了热恋中的青年的纯洁真挚、幸福甜蜜的感情,成功地再现了天真活泼、聪慧美丽的古代多情少女和憨厚淳朴的痴情郎的形象。此诗具有真率自然的艺术风格,诗人极善于描写人情物态,他能抓住人物刹那间真实的心理活动和显露于外的行为,用简练、质朴、清新的语言,刻画入微,栩栩如生地再现了他或她的倾慕、疑虑、焦灼、惊喜、幸福的复杂感情和天真风趣的情态,给人以美感。

类似的《慵风 桑中》描写了一对青年在桑林中幽会,在上宫拥抱,在淇水依依惜别的甜蜜回忆。而《唐风 绸缪》、《郑风 野有蔓草》等诗,更狂热地、不可抑制地倾吐邂逅成功的喜悦。《绸缪》说:“绸缪束刍,三星在隅。今夕何夕,见此邂逅?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野有蔓草》则说:“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而《召南 野有死麇》写男女爱恋成功的狂喜也异常生动:

野有死麇,白茅包之。 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扑簌,野有死麇。 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水兮, 无使尨也吠。

这是一首反映初民风俗和意识的情歌。那时打猎是生活的重要本领,因而男子向女子求婚,往往要向女方献上猎物,如果女方接受了,就表示她接受了男子的爱情,而猎物就成了求婚的媒介。后来儒家所倡导的婚礼中的“六礼”,有献雁和献鹿皮的作法,就是这种风俗的遗留。这首诗所写的内容,正是这种风俗的反映。诗中的“吉士”打死了獐鹿,说明他是个善射的英雄,同时他也是一位美男子,他的天赋和才能对那时任何少女都有巨大诱惑力。因而,姑娘看到他,便产生了向他求爱的春情。当然,这姑娘是纯情美丽的少女,所以她很自然的得到猎人的钟情。于是,他向她献上了獐鹿,喜出望外地结合了,姑娘欣喜之余,真诚地告诫情人,莫要狂喜过度,不要拉扯她的蔽膝,以免惊动了狗,招来他人,干扰他们幸福的幽会。诗人通过这样一个生活场景的描绘,表现了他们之间的爱情既是热烈的、坦率的的,又是真挚纯洁的,表现了他们最纯真的感情。这类诗还有《郑风 有女同车》、《郑风 丰》、《陈风 东门之杨》、《王风 君子阳阳》等。这些诗都反映了当时的封建礼法和道德观念尚未达到十分严酷的程度,而有的诸侯国实际上并不特别重视对男女情爱关系的束缚,因此这种“天然”的男女之情才得以自由发展。

再次,《诗经》中还有些诗描写青年男女恋爱受阻失败的苦恼与相思之情。如《陈风 月出》首章:“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人面对当空的明月,忆起那位姿态艳丽的姑娘,倾诉了不能相见的焦灼的心情。《陈风 泽陂》首章写道:“彼泽之陂,有蒲与荷。有美一人,伤如之何?寤寐无为,涕泗滂沱。”诗人倒在床上无法入睡,那池塘岸边美丽的莲花,更令他想起那美如芙蓉的姑娘,但是思而不得,使他伤心得泪流成河。其中《秦风 蒹葭》是最著名的一篇: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全诗三章,描写一个青年对姑娘的爱慕之情。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时间是深秋清凉的早晨,地点是老芦苇丛生河边;

三、四句点明他所怀念的人在水一方,初步显露了他的依恋之情;

五、六句写其逆水寻觅,难以相见;

七、八句写其顺水求见,仍然是可望而不可及,到底如何才能见到心爱的情人,使小伙子左右为难,心急如焚。

二、三章重章见义,反复陈说,这就把小伙子思恋情人,追慕其迹的纯真感情,惆怅不已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此诗“叙物以言情”,“情景相生”,“言尽而意未尽”,诗人很善于把自己的审美情思,自然地融入客观的深秋景物的摹写和渲染中,在苍凉的景色中浸透了诗人凄婉孤寂的感情,这就产生了极佳的审美效果,深化了诗的主题。特别是诗人很善于描绘“求之而不远,思之而即至”但终究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奇妙意境,不但形象地提示了小伙子寻觅情人未成的惆怅心情,令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而且也令人感受到一种空灵飘渺、含蓄深沉的艺术美。诗人用字也极形象、准确,如“宛”字用得极妙,它把小伙子彼时彼地,由于思情深挚,而变得眼光恍惚,如醉如痴的神态,惟妙惟肖地活画出来。又如写白露“为霜”“未晞”“未已”,实际上写出了在同一空间里的推移,把小伙子从天明到太阳升高的较长时间里,耐心寻求,久觅不至的行动交代出来,表现了他对情人的一往情深,颇有艺术匠心,后人称其为“千古伤心之祖”。

如果上述诗篇尚未写出男女不得相见的原因,那么《鄘风 柏舟》便交待了这一症结:“泛彼柏舟,在彼河中。髧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这位女子的自由恋爱,遭到了父母的阻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成了青年男女真诚相恋的桎梏。而《郑风 将仲子》说得更明白些:

将仲子兮,无逾我里,无折我树杞。岂敢爱之? 畏我父母。仲可怀也,父母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墙,无折我树桑。岂敢爱之? 畏我诸兄。仲可怀也,诸兄之言,亦可畏也。 将仲子兮,无逾我园,无折我树檀。岂敢爱之? 畏人之多言。仲可怀也,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全诗三章,重章见义。首章三句劝情人勿越里墙,看似拒绝情人,实则语含隐痛,苦衷难言,

四、五两句批露肝胆,申说因由:怕被父母、兄长、他人发现幽会的踪迹,招致责难。

六、

七、八三句倾诉她对“仲子”的爱恋深情,这是深潜于内心的深情。真情既露,又怕父母等知晓,心情极为矛盾。这就反映了虚伪的礼教对青年男女追求爱情的束缚和摧残,也表现了青年一代冲破礼教的要求和愿望。此诗边叙边议,把敢于“逾里”“逾墙”“逾圆”大胆追求爱情的小伙子形象,写得栩栩如生,而且诗人善于描绘心理活动,把少女热恋与恐惧的矛盾心情,写得层次分明,惟妙惟肖,生动形象。

当然,古代的婚恋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比如在婚姻道德方面),直接产生的流弊就是大量弃妇诗的出现。如《邺风 谷风》、《邺风 柏舟》、《邺风 日月》、《卫风 氓》等篇都是《诗经》中的弃妇诗,我们来看一下《卫风 氓》这首诗: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这是一篇充满悲愤控诉的弃妇自白的叙事诗。诗的层次,全按事态发展的经过安排。始而定约,继而成婚,继而任劳,继而遭辱,继而见弃,继而归家,及至兄弟取笑,终乃自悼。她愤怒地揭露和斥责氓“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又告诫其他女子不要轻信男子,“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同时,从中感觉到女子强烈而复杂的性格变化:从一开始“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一直到后面“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感情由温柔可爱到痛苦伤心达到失望诀别这是令人深思的婚姻悲剧。在远古时代,就有这种薄情负义的事,深刻地说明了妇女地位从古到今都是属于从属的位置。女主人公在现实面前终于清醒地认识到氓的用情不专,因此她并没有一味地沉溺于痛苦的深渊里,而是振作起来,凭自己的勇气生活下去,体现了她刚强、坚韧的性格。由此看来,《氓》又展现了女性精神发展可喜的一面,具有典型意义。

总而言之,《诗经》中的爱情诗为我们记录下了中国古代人们或美好或痛苦的婚恋生活,也为我们研究古代的风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材料。这种柏拉图式的精神之恋的诗意美感,比起我们现代婚恋作品中充斥着低俗的肉欲,总不免让人产生无尽的追恋和精神的归依感,在当今日趋庸常的生活里保持一颗不死的诗心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书目:

1.《诗经通译新诠》,黄曲诚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名诗里的故事》,朱道初著,宁波出版社。

3.《诗经释论》,王延海著,辽宁大学出版社,一九九三年版。 4.《诗经鉴赏集》,刘操南著,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八六年十月版。 5.《辉映千古的诗经》,朱崇才著,辽宁古籍出版社,一九九五年版。 6.《中国古代文学史》,马积高、黄均著,万卷楼图书,一九九八年版。 7.《诗经释注》,袁梅著,齐鲁出版社。

土家婚恋范文第6篇

土家女儿城 青春竞风流

恩施四月,芳菲正浓的时候,我作为报社的实习生,有幸参加了一次有关“土家女儿城”的采访活动。采访对象是恩施州旅游局一位姓杨的主任,当我们表明采访意图之后,他坐下来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宏伟的蓝图,一个有关恩施未来城市布局与经济腾飞的美丽蓝图

当下的恩施,乘着“十二五”规划的东风,经济正在“平步青云”,但众所周知的是,恩施经济的领军者不是工业也不是农业,而是方兴未艾的旅游业。为了打好“旅游”这手牌,恩施州恩施市政府已在“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做出了先验明智的布局,而“双城计划”正是其中重要一环。

“双城计划”中的“城”分别是已经为众人所熟知的恩施土司城和另一座正在“酝酿”中的城土家女儿城。对恩施稍微有些了解的人都知道,恩施除了深厚的土司文化,还有浪漫传奇的“女儿会文化”。这个被称作世界“东方情人节”的土家女儿会是土家族青年男女在追求自由婚姻过程中形成的以择偶为内容的节日盛会,沿袭已达300多年。其主要特征是以歌为媒,自主择偶。在每年农历7月12日这一天,未婚的青年男女就会早早地背着竹篾背篓到一个约定俗成的集市上去相会,买卖交换土特产是虚,谈情说爱是实。这一节日充分凸显了土家人浪漫热情、自由奔放的民族性格,在长期的历史流变中积淀成独特的土家族女儿会文化。

有了厚重的文化铺垫,在新时期的时代背景下,“土家女儿城”就此应运而生。4月13日,恩施市发改局批复,核准了恩施土家女儿城建设项目申请。土家女儿城项目计划总投资20亿人民币,位置选定于恩施市近郊洗爵溪,规划总用地600亩,建筑结构全部采用土家塔楼和四合院结构。项目将建一个面积达1.2万平方米的恩施土家女儿会广场,用地30亩、三层高的恩施土家女儿会剧场,还将打造风情购物一条街、女儿城接待山庄、土家特色餐饮小院、女儿湖风雨桥休闲长廊、女儿城城墙城楼及烽火台等设施。这一由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和恩施市华硒生态农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共同打造的“女儿国”,将在2012年初步建成。

这一个项目的审批实施,宣告了恩施旅游、恩施经济一个全新时代的到来,正所谓“土家女儿城,青春竞风流”,时间将会证明年轻的她,见证她的雄奇与辉煌。

邂逅女儿城 浑然不自知

10月的恩施,秋韵渐浓,作为一个疯狂的摄影人,免不了要起早贪黑地去大自然中记录恩施若童话般的秋色。

10月14日,恰逢雨过天晴,我背着摄影装备行走在五点半灯火静默的州城。6点过一点,我们一行摄影疯子已经来到了五峰山烈士陵园背后的山顶上,准备迎接一场盛大的日出。清冷月光中的大山轮廓,显得静默深沉,而对面山脚下有一大块蓝色却显得别具一格,知道是人工的创造物,但谁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强烈的好奇心让我不自觉地将这片“蓝色”记录在了相机里面。

早上10点多,我陪老总去华硒生态批发交易市场拿点“土家女儿城”的资料,刚一到达华硒生态,我就惊呆了。我问老总,对面的山峰是不是五峰山,老总说,是啊,就是你早上拍照的地儿。啊,原来早上看到的那一片蓝色,就是华硒生态批发交易市场,而“土家女儿城”也就要建在这片热土上。

我敢发誓,我是真的非常震惊加激动,尽管之前已经知道土家女儿城将在恩施城近郊的洗爵溪建设,但却一直不知道洗爵溪究竟在哪儿,我想很多人一定也跟我一样吧。那么我现在告诉你,土家女儿城将建在五峰山的另一面,在未来的日子里,你走上五峰山,向东可以俯瞰土家女儿城,向西可以一览恩施州城全景。在土司城与女儿城之间,将有一条隧道跟州城相联通,这将重新布局这座欣欣向荣的山城,“双城计划”的完成也会助飞恩施房地产行业的发展,拉动恩施州经济大腾飞。

真没想到,我曾与土家女儿城邂逅多次,却从不相识,她也确有些“养在深闺人未识”的感觉,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一般是不会联想到一个20亿人民币的大项目会选择在群山的腹地之中的。从我所拍摄的照片中看出,女儿城坐西朝东,位于五峰山腹地,背靠主峰,前有洗爵溪涓涓流淌,且毗邻华硒生态批发交易市场,不管是从风水学上还是商业主体布局规律上来讲,都是大脉福地之所在。走近后发现,这真是天然的福地,好似一个偌大的聚宝盆,有淙淙东流的小河溪,更有一个清澈的小湖泊,土家女儿城选址于此后,她有了一个温婉的名字女儿湖。

这一切的一切,都应了那一句话:“好山好水好地方,条条大路都宽畅”。土家女儿城,你的美丽,无人能敌。如果我现在中了“五百万”,我肯定一分不留的投资女儿城,那么,列位看官,你还等什么呢?

千呼万唤女儿城10月18始出来

2011年10月18日,恩施土家女儿城奠基开工仪式将在恩施华硒生态批发交易市场开业当天联动举行。

从知道“土家女儿城”这个项目到真正于高山之上看到她的“真身”,于我而言跨越了将近半年的时间跨度。颇有些巧合的是,土家女儿城从“纸上谈兵”到“真刀真枪”的动工,大概也有半年的时间跨度,对一直关注这个项目的人们来说,还真有些“千呼万唤始出来”的意味。

虽然我们这些局外人等了很久,但真正的建设者们却一天也没有停歇,自打项目正式“敲锤定音”的那一刻起,土家女儿城的建设者们就在日夜操劳为女儿城做充分的筹建准备。当我们翻开这半年的日历,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土家女儿城就像是娘胎里的“宝宝”, 几乎每一天的每一个小时都在成长变化。2011年1月18日,3名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建设恩施土家女儿城势在必行》;2011年1月25日,多名恩施民俗专家与政协委员到华硒生态磋商土家女儿城筹建大计;2011年3月1日,筹备处主任周龙然主持召开第一次会议,对筹备处组织架构进行精细划分;2011年4月13日,恩施市发改局批复、核准了恩施土家女儿城建设项目申请;2011年6月6日,恩施土家女儿城网站正式开通;2011年7月22日,陈维亚、闵锐一行,与女儿城建设方正式签约,正式加盟女儿城驻演剧目打造。而在2011年10月18日,恩施土家女儿城即将在华硒生态批发交易市场开业当天联动举行盛大的奠基仪式。

这半年时间,于局外人而言,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而且到目前为止依然有些“犹抱琵琶半遮面”,但是这也正体现出了女儿城项目组对工程建设实施的高度重视与谨慎。据土家女儿城筹备处主任周龙然介绍,筹建工作是环环相扣,一步步稳扎稳打、一项一项抽丝剥茧而来。真正意义上的动工,自建设方逐梦之时就已开始,10月18日的奠基仪式,不过是

从布局推演到实战走棋的一个仪式性过程。土家女儿城筹备处创意总监毛贤超说,柔美、沉静是土家女性的特点,以女儿会为背景建造的女儿城,也应是一个柔美温婉若土家女子的文化商业综合体。

土家婚恋范文

土家婚恋范文第1篇六年级(1)班李慧我的家乡位于湖北省的西南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民族歌舞的胜地。在所属的八个县市中,流传着不同种...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