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景观生态设计论文范文
湿地景观生态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1 居住区湿地景观的功能
居住区湿地景观是在保持原有天然湿地系统或者新建模拟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基础上, 通过艺术手法再现或模拟天然的湿地景观, 由一系列特定要素组成的景观复合体。居住区湿地景观是融合诸多造景要素的居住区绿色空间, 具有生态、观赏、游憩、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湿地水体景观, 采用有利于动植物生长的自然水底、驳岸, 构造自然的水生动植物群落结构, 增强了居住区水景的生态性。
湿地景观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水生植物, 品种和高低植物搭配, 丰富了水体植物景观层次。在水里放养各种水生动物, 如鱼类和贝壳类, 也会增加景观的趣味性和生物多样性。
提高项目运营的经济性。运用模拟湿地景观手法处理的居住区水景, 由于水生植物和基质的作用, 水体有一定的自净和去污能力, 减少了后期的管理和维护。
2 居住区湿地景观的设计原则
2.1 注重整体布局和生态理念
居住区湿地景观无论是采用自然水体还是将人工与自然景观相结合, 都应与所处地域的生态、文化等环境相融合, 在充分尊重原地形地貌的基础上, 加以开发利用, 尽可能保持原有水系的自然生态环境。
2.2 注重景观的“可参与性”和“安全性”
居住区湿地景观除满足其传统的生态功能及观赏价值外, 还必须满足居住区居民所需的娱乐、游憩、休闲等功能。在不破坏湿地原有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开辟亲水空间, 但同时应保障景观的安全性。
2.3 注重与居住区整体景观的统一性
湿地景观整体上是一种自然野趣景观。引入居住区应充分考虑到与居住区整体建筑和景观风格的统一性。从地形、驳岸处理、护坡、植物景观营造等多个方面考虑, 因地制宜, 利用多种水景的组织手法, 寓湿地景观特性于整体环境景观共性之中, 使二者和谐统一。
3 居住区湿地景观的设计
3.1 水系平面设计
在进行湿地景观规划时, 应以满足功能为出发点, 从宏观上把握水体的形状与分布。根据场地的地势及功能分区, 因地制宜的规划水体的形式, 点线面相结合, 水体形式要多样化。
营造湿地景观时应按照自然的水理, 使水系循环起来, 确保水体的流动性。防止水景中出现大面积停滞水域, 避免水体富营养化, 滋生大量的细菌和藻类, 变质、发臭等。因此, 在湿地景观营造中, 水系统的循环补给就成为一个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也成为了决定水体形式的先决条件。从目前居住区常用的补充水源来看, 主要有以下几种:自然地表水、处理后的中水和雨水, 自来水等。循环方式可根据景观水体与周边自然水系的关系来确定。在进行水系平面设计时, 需要根据补充水源的情况综合考虑水系的形状和大小等。
从整体上看, 水系平面设计要与居住区的总体相结合, 格调一致。在水体设计时要做到主次分明、动静结合。要处理好水体与其他造景要素的关系, 同时处理好水体与人的关系。
3.2 护岸设计
湿地的护岸的主要功能是为水生动植物提供生存的场所, 以及提供水体与陆地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媒介。同时居住区内的湿地护岸还需要满足不同的景观、使用需求。因此, 护岸的设计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根据功能选择不同的水岸空间处理方式。
湿地景观营造中常见的护岸形式有抛石护岸、自然式草坡护岸、木桩护岸、阶梯型护岸、鹅卵石驳岸、植栽护岸等。具体的选择一般根据驳岸的功能和所处的环境确定。湿地水位变化不大其无防洪要求时, 一般采用模拟天然湿地生态系统种植植物的方式, 即植栽护岸, 利用植物发达的根系固土护坡, 同时能够利用根系净化水质, 又能够丰富岸边的景观层次, 美化环境。而对于亲水的驳岸, 需要一定空间的岸边环境中, 通常采用如自然式草坡护岸、阶梯型护岸以及鹅卵石驳岸等。抛石护岸和自然式草坡护岸一般用于营造一些自然景观。同一水体的护岸如采用多种护岸形式, 应考虑不同护岸间采取一些过渡元素, 如亭台等, 避免各种驳岸的过渡过于僵化。无论采用哪种驳岸形式, 都应力求自然。因此, 水景岸线常常被设计成曲线, 以流水和绿化为基调, 充分运用土石、树木、植被等自然素材构建湿地景观。
3.3 湿地景观植物设计
湿地植物在提供多层次景观效果的同时在净化空气、净化水质、保持水土、为水生动物和微生物提供生存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进行湿地植物设计过程中, 应充分考虑项目所在地的土壤、水质特征, 选择适合当地生长的水生植物。参照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 充分考虑各种植物的习性, 合理搭配植物, 营造和谐的植物群落。为其他水生生物提供良好稳定的生存环境, 形成完善的湿地生态系统, 充分发挥湿地系统的水质净化能力。在水面上, 控制合理的植物覆盖面积与水面空间的比例, 根据需要选择种植密度和范围。根据湿地不同的水深, 合理选择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 从保证净化效果和景观上进行合理搭配, 既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促进良性循环, 又能在构图上刻画出一定的美感。植物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软化硬质的岸线, 在岸线及岸边一定范围内的植物种植要注重和驳岸形式的结合, 如在石质或木桩的驳岸边种植垂枝和攀援型植物, 搭配一些不同高度的乔灌木, 形成丰富有趣的岸边景观。
在进行各种植物的搭配时, 还应考虑植物的季相变化和色彩的搭配。同一区域的水面植物盛花期应该有所不同。同一花期的植物, 其色彩也应该不同。这样, 植物景观才能保持四季景象、层次丰富多样的特点。
4 结语
居住区湿地景观营造中, 亟待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如何在保证景观优美的同时满足水体自净的需要, 再者还有如何解决水景的多样性、亲水性和安全性。从当前发展状况来看, 把湿地概念引入居住区是一个较新的理念, 对于湿地生态和景观相结合的方式在现代城市景观中的应用, 尤其在居住区景观建设中的应用, 还需进一步的努力研究和探讨。
摘要:本文针对现有亲水房地产项目存在的水环境问题, 提供了一些建议。将湿地概念融入到水景建设中, 为水体景观的建设运营提供了一个新的解决思路, 并为居住区的景观增添生态色彩。
湿地景观生态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摘 要 近年来,湿地景观已经成了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热点,对推进湿地学科的发展有非常显著的推进作用。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湿地景观已经成为了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之一。基于此,简单阐述了什么是湿地和湿地景观,明确了湿地景观的作用,探讨了湿地景观如何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合理表达方法。
关键词 湿地景观;现代园林;景观设计
城市湿地指的是城市及周边的陆地与水域全年或间歇地被积水或者浅水覆盖的低地,有规律地生长着水生植物。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在环境保护和科研中都有重要地位,它们在改善环境的同时,也为教育和科学研究提供了对象、材料和试验基地。一些湿地中保留着过去和现在的生物、地理等方面演化进程的信息,在研究环境演化,古地理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但随着城市化的进程逐步加剧,提高城市的生态坏境质量越来越重要。所以,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之中,要把湿地景观的生态作用体现出来,以改善城市环境。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的园林绿化,城市的植被覆盖也逐渐增多。但是,单一形式的滨水绿地不能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因此,湿地景观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
1 湿地与湿地景观
1.1 湿地的概念
湿地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由于水陆相互作用,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独特生态系统。湿地在全世界广泛分布,并且种类多、差异显著。我国目前普遍采用的湿地定义来自《国际湿地公约》,指不论天然或是人工,长久或是暂时的泥炭地、沼泽地、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着淡水、半咸水、咸水,低潮时水位在6 cm之下的水域。
1.2 湿地景观的产生
水是生命之源,在物种起源到发展,都离不开水的痕迹。亲水是人的天性,也是人与自然对话的语言。在中国的传统园林之中,有“无园不水”的说法,“山水相依”“依山傍水”等,都是中国传统园林建造的基本规律。湿地景观就是利用现代的生态学原理和园林设计手法,重建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用艺术的表现手法再现湿地景观的自然风光,给民众提供亲水、娱乐的场所。
2 湿地景观的作用
2.1 净水排污
城市湿地景观对净化环境有一定的积极作用。随着城市化的逐步加速,有些城市的环境污染是非常严重的,而湿地资源可以通过其生物多样性改善水质。我国目前常用的是水平潜流湿地和表面流湿地,这两种湿地景观对改善水污染效果显著,且价格低廉。
2.2 调节气候
调节区域的气候,可以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减低城市的热岛效应。相关科学数据表明,湿地中含有的炭素占陆地生物圈的35%,《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湿地公约》都强调,湿地对区域气候的调节具有显著作用。湿地中,植被叶面的水分蒸腾作用和其水分蒸发,都使得大气和湿地间不断进行物质和能量的转换,由此带动周边气候的转变。
2.3 保护生物多样性
湿地的生态系统结构是非常稳定并且复杂的,湿地是遗传基因的仓库和许多生物演替的场所。自然湿地不但是水生动植物的生存场所,还为许多珍贵的濒危物种提供了生活环境为许多水禽提供了栖息、迁徙、繁殖的场所。所以说,湿地是当之无愧的“物种基因库”。
2.4 丰富园林内容
过去,大多是园林景观设计都是不太重视湿地景观的,即使有些许水景,也没有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作用,因此,其园林设计主要是针对陆地而言。而湿地景观的形成,使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设计范围扩大到了地球第二大生态系统,并扩宽了园林理论的研究范围。目前,全世界的园林景观设计的潮流趋势就是复兴城市滨水区以及保护人类生存环境。从大量成功的园林设计案例来看,要建设城市滨水区和湿地景观,不单单需要大量的绿地建设,还需要根据湿地生态系统固有的特性来进行绿化。不单单要种植水生湿地植物,还要改善其水底生态,充分发挥湿地景观的作用,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
3 湿地景观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 应用形式
湿地景观改善城市环境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因此,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当中,湿地景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当自然条件充分的情况下,有一定积水量的区域,可以建立湿地公园和湿地保护区。这些区域不需要过多的人为改造,主要以保护为主,使其成为改善城市环境的“卫士”。而人为建造的湿地景观,是模仿生态系统建立的湿地景观,引入湿地生物,将景观设计和净水排污结合到一起。人工湿地不受地域的限制,更具灵活性,可以广泛运用于城市公园和居民社区。
3.2 应用方法
湿地具有生物的多样性和空间的复杂性,这样一个特殊的生态环境决定了湿地景观的设计并非那么容易的[1]。湿地景观的规划和设计涉及到生态学、社会和湿地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并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方能设计出生态系统稳定、景观效果优美的湿地景观。
3.2.1 对于天然湿地,保护为主要目的
许多城市都拥有生态条件比较好的自然湿地,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场所,但伴随着无限制的开发,已经遭受到一定程度的人为破坏。所以说,在天然湿地的设计中要遵循保护为主的原则,避免过度开发。以生态设计作为指导思想,在充分发挥湿地潜能的同时,保护湿地的完整性。
在天然湿地景观的设计之中,要合理利用现有资源,尽量围绕水域建造生态长廊,适当增加其休闲娱乐的功能却不影响生态,既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要,又避免了人们对自然的破坏。
3.2.2 丰富人工湿地的植被景观
湿地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植物景观设计。我们应该充分运用大自然教给我们的知识,对植物进行合理配置。应该根据不同的水深和土壤含水量进行不同的选择,建立物种丰富的湿地群落,形成生态系统稳定的湿地景观。
水生植物对水位的要求差异很大。大多数湿生、沼生植物只需要20~30 cm的浅水、浮水和挺水植物所需水深一般为30~100 cm,而水生高等植物则经常分布在100~150 cm深的水域内。一般选用季节性变化明显、体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来装饰湿地岸边,结合地形辅以灌木和乔木形成错落有致的湿地植物。另外,在浅水区普遍选择芦苇、荷花等发达的茎叶类植物,用于净化水源,美化环境。而在沼泽区经常种植鸢尾和菖蒲,不同的色彩、花期、品种搭配,与岸边的植物相互呼应。需要注意的是,种植这些植物要和水域大小成比例,密集的种植是不太适宜的,但可以用多丛片状的种植方式。
而考虑到湿地景观净化水源的作用,所选择的植物应该具有容易管理、净化性高、抗逆性强等特点,运用时充分考虑到植物的更替和多重景观的变化,才会达成美观舒适的湿地景观。
3.2.3 对城市湿地资源进行合理规划
由于城市的环境质量在迅速下降,合理规划城市的自然资源并加以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些城市利用湿地资源来进行现代园林景观的建设。但是,当城市的湿地景观规划不合理时,不仅影响了城市的环境质量,也破坏了湿地自然资源。在城市发展规划之中,要重视对湿地自然的规划和合理利用,结合城市的实际,增加城市建设和湿地景观的协调性。首先,应借鉴中外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的成功案例合理利用资源。城市的湿地资源不仅为市民提供了一个亲近自然的好去处,而且拥有净水去污、调节气候等作用。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湿地景观的生态作用[2]。其次,湿地景观的规划应该考虑到其价值和观赏作用。开发利用城市湿地资源,也应该将其融入城市规划发展,科学结合起来。对于城市中的湿地景观,要进行定期的清理和净化,避免人为污染对其的破坏。
4 结论
目前,湿地景观还是比较新颖的园林景观类型,从理论到技术上都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更多相关从业人员的重视和完善。相信结合了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现代的相关理论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湿地景观会在新时代的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作为重点设计手法被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艺.快速城市化地区人工湿地景观生态功能优化研究[J].环境保护科学,2012(2):89-92.
[2]刘碧云.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框架讨论[J].林业勘察设计,2010(1):213-216.
(责任编辑:赵中正)
湿地景观生态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2012年06月07日07:10西安晚报[微博]我要评论(4)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集城市防洪、景观、旅游观光为一体。 记者 魏影 摄
昨日,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正式建成免费向市民开放。 记者 魏影 摄
自驾游路线图 本报讯 (记者 程慧) 昨日,我市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正式建成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市长董军宣布开园。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社长杜峻晓、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王丁,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金学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启文、市政协副主席郭若为、市政府秘书长王德安等出席开园仪式。
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省文联副主席翟志荣,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主席王西京,著名画家崔振宽为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开园纪念石揭幕。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是我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公园位于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工程通过对灞河的综合治理及湿地景观的重建,彻底改变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确保灞河百年安澜。
在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项目进展,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赵正永对项目建设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孙清云,市长董军多次深入建设一线检查和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有力推动了项目顺利建设。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弘扬,成为集城市防洪、生态景观、人居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景观长廊,有效改善了周边区域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
3000亩水面碧波荡漾 体验湿地旅游的乐趣
生态湿地公园 市民可免费游
本报讯 (记者 程慧) 3000亩水面碧波荡漾,鱼翔浅底,芦苇、香蒲、河柳等植物郁郁葱葱,白鹭悠然栖息,构成一幅美丽、灵动的湿地生态画图。昨日,西安生态建设的又一样板工程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正式建成免费向市民开放,上万名市民来到这里,目睹令人向往的城市湿地公园的芳容,体验湿地旅游的乐趣。
生态治理
大美城市生态湿地现城东
“不敢想啊,以前这里河道都是大沙坑,现在风景竟然这样美。”十里流动水面、十里绿色长廊、十里绮丽花海。昨日,来自洪庆街办燎原村70多岁的唐大爷和同伴在公园里游览,灞河流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感慨万分。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2012年6月,投资近5亿元的一期工程完工。公园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
如今,在灞河华清桥至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约2.45平方公里区域内,3000亩水面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波摇石动,各种植物郁郁葱葱,野生水禽悠然栖息,徜徉在这样的天然氧吧里,真叫人心旷神怡。
美景怡人
市民尽享自然野趣时尚
碧波荡漾、水鸟飞翔,百花争艳、柳树依依。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最大限度保持灞河湿地、灌草、林木等独有的自然肌理和环境特征。景观结构包括一河两岸三段,一河是指灞河河道景观,两岸是指左右岸绿化景观,三段为指以花荡为主体的湿草景观区、以河心岛为主体的亲水体验区、以柳园飞雪、生态荷塘为主体的湿地景观区,从而形成一幅重塑灞柳风雪胜景的自然画卷。
昨日,前来游园的市民络绎不绝,堤顶路上修有自行车道,两边遍植柳树,不时有游客骑着自行车而过。漫步园中,小广场上、灞柳深处不时传来悠扬的音乐声,以及厚重的秦腔声,一湖清波,满目葱笼,无不散发着城市山水的诗意,处处呈现出优美和谐、天人合一的惬意景象。
公园看点颇多,园区由“原生态湿地公园”、“亲水休闲乐园”、“绿动灞水运动公园”、“灞桥柳河展示园”、“百花千树植物园”五大园组成。园内有植物213种,原生态鸟类33种,原生态柳树20000余株。
九大区域
打造绿色生态湿地长廊
记者获悉,公园二期目前已正式开工,工程从灞河祥云桥到蓝田界,全长11.8公里,规划面积约4.3平方公里。延续一期的设计理念,将建成休闲娱乐区、户外运动区、湿地体验区、田园风情景观区、湿地教育区、“桥”文化区、生态农家体验区、原生态自然景观区和“灞上人家”休闲度假区等九大区域,集河道防洪、生态保护、休闲游览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湿地长廊。
到2013年整个工程完工后,一个全长15公里,水清、岸绿、自然、野趣、时尚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将完全展现在世人面前,并将成为既具有原生态魅力又具有历史人文魅力的独特“古城绿道”。
原生态湿地、“亲水线”乐园、百花千树植物园 美哉 五大园 乐哉 亲水游
碧波荡漾、水鸟飞翔,百花争艳、柳树依依,昨日起免费向市民开放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到底有多“迷人”,只有亲身去体验一番,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绿、它的美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看点颇多,园区由“原生态湿地公园”、“亲水休闲乐园”、“绿动灞水运动公园”、“灞桥柳河展示园”、“百花千树植物园”五大园组成,无论是欣赏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还是带小朋友来这里“亲水游”,或是在这个天然氧吧里打球、骑车,不同的园区让每个游客都能尽兴游览。
●原生态湿地公园
公园建设以原生态为基础,利用原有生态环境,以保护、治理为主,重构为辅,对环境进行科学保护和修整,形成了一个由2000亩湿地、33种鸟类、87种乔木、39种灌木、68种花卉、8种地被、11种水生植物、4478.5平方米芦苇荡组成的绿色原生态湿地公园。让游客避离城市喧嚣,畅游原生态大湿地。
●“灞桥柳河”文化展示园
自古以来,灞桥一直以“灞桥、灞柳、灞河”闻名,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体现自然乡土风情,集中展现桥文化、柳文化、河文化。这里融合了各种桥文化,有木桥、石桥,有平桥、拱桥;有早期已建成的桥,有已经规划准备修建的桥。这里有14种、近20000棵柳树将重现“灞柳风雪”的人文胜景。灞河,西安的母亲河,古称滋水,是滋养帝都长安的八条水脉之一。灞河公园段平均宽度为400米,最宽处达500米,颇为壮观。
●“亲水线”休闲娱乐园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沿河有7公里的水岸线,可以近距离接触灞水、大湿地,观赏水生植物,与鱼儿私语,看水禽嬉戏,尽情呼吸久违的新鲜空气。漫步亲水石滩,卵石或高或低错落排布而成,行走其间感受别样风情。公园里还有20余处休闲娱乐设施,生态商业街、风土博物馆、民俗观演广场、儿童乐园,还有规划中的红酒庄、茶馆等项目。
● 绿动灞水运动公园
21公里的沿河小径、环河堤顶路是散步的绝佳之地,堤顶路两边遍植柳树,徐徐清风扑面而来。堤顶路上特别修建了自行车道。右岸的集中运动广场更是闲暇的好去处,可以打篮球、羽毛球。
●百花千树植物园 这里是花的海洋,植物的王国,这里有大片的池塘,生长着形形色色的水生植物。这里保留了原有乡土植物,增添了适合在灞河生长的植物,形成了1765亩的植物园。柳树、大叶女贞、青桐、连翘、德国鸢尾、玉簪、长春藤、风铃草 87种乔木,39种灌木,68种花卉,8种地被,11种水生植物所组成的植物园让人目不暇接。
“开园活动周” 10项活动让您饱眼福
6月6日至6月10日将在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内举办“开园活动周”。 “开园活动周”包括举办生态影展、民俗展演、放流活动等10项系列活动。包括风土博物馆里的秦腔老腔表演、民间杂耍;亲水码头的放流活动;公园堤顶路的东城新一家运动会等,感兴趣的市民游客可以前来参观。
公交、自驾 怎么走? 7条公交线可到达
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灞河华清桥至祥云桥(战略桥)之间,市民可乘坐
213、30
1、7
18、530、90
7、2
33、237路公交车至西安市第34中学站下车。 :
由北向南游 给您推荐这些景点 ●花 荡
花荡,从华清桥到西临高速,绿化面积10.7亩,水域面积约9000平方米,共由15个植物园组成,分别为:红枫园、常夏石竹园、红花继木园、大花金鸡菊园、隶棠园、天人菊园、黄金菊园、红王子锦带园、红帽子月季园、美女樱园、红叶石楠园、紫穗槐园、金叶女贞园、红叶石楠球园、海桐球园。置身花海之中,可以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静地。
●湖心鸢尾岛
湖心鸢尾岛由两桥一亭组成,拱桥名为念柳桥,全长21.2米,宽3.3米;平桥名为紫鸢桥,长17.46米,宽5.5米;木质景观亭名为柳心亭。通过平桥和拱桥将河道内的岛屿连接,并配以木质景观亭和鸢尾绿植,小桥流水,亭影玲珑。婉转莺声常醉客,婆娑柳浪欲迷鸿。这一处水面从千年古城变迁而来,亲近的不仅仅是水,更是这块土地流淌的文化根脉。
●秀水廊桥 灞桥,因水得名,以桥闻名。秀水廊桥全长424米,桥面净宽3.5米,每跨长度为20米,桥面略呈拱形,采用塑胶铺设,并配有3个彩色钢构廊亭,方便游人来往灞河两岸,以最佳视觉观赏灞河湿地景色。
●柳园飞雪
早在明清时期,“灞柳风雪”便是“关中八景”之一。公园里共有14种柳树,分别为:垂柳、龙爪柳、馒头柳、桎柳、银芽柳、旱柳、金丝垂柳、水曲柳、绦柳、杠柳、大柳树、雪柳、杞柳、龙柳。柳园飞雪处面积约为7.7亩。近20000棵柳树将为您重新呈现“灞柳风雪”的壮景,重温古人折柳送别、十里相送的一抹温情。
●生态荷塘
生态荷塘总面积为46.2亩,共由10个园组成:分别为月季园、荷花园、睡莲园、香蒲园、菖蒲园、石榴园、石竹园、漏斗花园、金光菊园、火把莲园。欲滴莲花送月香,抚琴弄笛醉荷塘。10个花园荷塘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集中体现了生态之美。
●亲水石滩
亲水石滩面积约为3.6亩,此处景观充分利用灞河卵石,以不规则的形状,对滩涂进行铺装,便于游人在枯水期直接进入河道,近距离观赏灞河湿地植物景观。千年的河水流觞,优越的地理位置,亲水石滩是改造滩涂的杰作,让游人近距离亲水,充分体验原生态之美。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1年10月25日08:09西安晚报我要评论(0)
本报讯 (记者 史佳) 10月24日,西安生态建设的又一样板工程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整个工程完工后,一个全长15公里、水清、岸绿、自然、野趣、时尚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将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西安最令人向往的湿地公园。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项目是灞桥区和西安市纺织城综合发展办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东部生态新城的重要举措。项目位于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全长15公里,规划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实施。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项目于2008年11月正式启动,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目前公园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2.45平方公里已建成,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并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公园建设最大限度保持了灞河湿地、灌草、林木等独有的自然肌理和环境特征,彻底改变了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的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初步实现了原生态湿地公园的景观效果,创造出一个拥有生态丰富,适于多种野生动物栖息的绿色河流廊道。
10月24日开工建设的公园二期工程,从灞河祥云桥到蓝田界,全长11.8公里,在灞河西路与灞河东路之间,规划面积约4.3平方公里,工程概算投资5.5亿元。公园二期延续一期的设计理念,将建成休闲娱乐区、户外运动区、湿地体验区、田园风情景观区、湿地教育区、“桥”文化区、生态农家体验区、原生态自然景观区和“灞上人家”休闲度假区等九大区域,集河道防洪、生态保护、休闲浏览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湿地长廊。
湿地景观生态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2012年06月07日07:10西安晚报[微博]我要评论(4)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集城市防洪、景观、旅游观光为一体。 记者 魏影 摄
昨日,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正式建成免费向市民开放。 记者 魏影 摄
自驾游路线图 本报讯 (记者 程慧) 昨日,我市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正式建成并免费向市民开放。市长董军宣布开园。人民日报社陕西分社社长杜峻晓、新华社陕西分社社长王丁,市委常委、市委宣传部部长金学锋、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启文、市政协副主席郭若为、市政府秘书长王德安等出席开园仪式。
中国作协副主席陈忠实,省文联副主席翟志荣,省文联副主席、省美协主席王西京,著名画家崔振宽为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开园纪念石揭幕。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是我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公园位于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工程通过对灞河的综合治理及湿地景观的重建,彻底改变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确保灞河百年安澜。
在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项目进展,省委书记赵乐际、省长赵正永对项目建设提出明确要求,省委副书记、市委书记孙清云,市长董军多次深入建设一线检查和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有力推动了项目顺利建设。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弘扬,成为集城市防洪、生态景观、人居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景观长廊,有效改善了周边区域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
3000亩水面碧波荡漾 体验湿地旅游的乐趣
生态湿地公园 市民可免费游
本报讯 (记者 程慧) 3000亩水面碧波荡漾,鱼翔浅底,芦苇、香蒲、河柳等植物郁郁葱葱,白鹭悠然栖息,构成一幅美丽、灵动的湿地生态画图。昨日,西安生态建设的又一样板工程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正式建成免费向市民开放,上万名市民来到这里,目睹令人向往的城市湿地公园的芳容,体验湿地旅游的乐趣。
生态治理
大美城市生态湿地现城东
“不敢想啊,以前这里河道都是大沙坑,现在风景竟然这样美。”十里流动水面、十里绿色长廊、十里绮丽花海。昨日,来自洪庆街办燎原村70多岁的唐大爷和同伴在公园里游览,灞河流域翻天覆地的变化让他感慨万分。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2012年6月,投资近5亿元的一期工程完工。公园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
如今,在灞河华清桥至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约2.45平方公里区域内,3000亩水面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波摇石动,各种植物郁郁葱葱,野生水禽悠然栖息,徜徉在这样的天然氧吧里,真叫人心旷神怡。
美景怡人
市民尽享自然野趣时尚
碧波荡漾、水鸟飞翔,百花争艳、柳树依依。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最大限度保持灞河湿地、灌草、林木等独有的自然肌理和环境特征。景观结构包括一河两岸三段,一河是指灞河河道景观,两岸是指左右岸绿化景观,三段为指以花荡为主体的湿草景观区、以河心岛为主体的亲水体验区、以柳园飞雪、生态荷塘为主体的湿地景观区,从而形成一幅重塑灞柳风雪胜景的自然画卷。
昨日,前来游园的市民络绎不绝,堤顶路上修有自行车道,两边遍植柳树,不时有游客骑着自行车而过。漫步园中,小广场上、灞柳深处不时传来悠扬的音乐声,以及厚重的秦腔声,一湖清波,满目葱笼,无不散发着城市山水的诗意,处处呈现出优美和谐、天人合一的惬意景象。
公园看点颇多,园区由“原生态湿地公园”、“亲水休闲乐园”、“绿动灞水运动公园”、“灞桥柳河展示园”、“百花千树植物园”五大园组成。园内有植物213种,原生态鸟类33种,原生态柳树20000余株。
九大区域
打造绿色生态湿地长廊
记者获悉,公园二期目前已正式开工,工程从灞河祥云桥到蓝田界,全长11.8公里,规划面积约4.3平方公里。延续一期的设计理念,将建成休闲娱乐区、户外运动区、湿地体验区、田园风情景观区、湿地教育区、“桥”文化区、生态农家体验区、原生态自然景观区和“灞上人家”休闲度假区等九大区域,集河道防洪、生态保护、休闲游览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湿地长廊。
到2013年整个工程完工后,一个全长15公里,水清、岸绿、自然、野趣、时尚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将完全展现在世人面前,并将成为既具有原生态魅力又具有历史人文魅力的独特“古城绿道”。
原生态湿地、“亲水线”乐园、百花千树植物园 美哉 五大园 乐哉 亲水游
碧波荡漾、水鸟飞翔,百花争艳、柳树依依,昨日起免费向市民开放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到底有多“迷人”,只有亲身去体验一番,才能真正感受到它的绿、它的美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看点颇多,园区由“原生态湿地公园”、“亲水休闲乐园”、“绿动灞水运动公园”、“灞桥柳河展示园”、“百花千树植物园”五大园组成,无论是欣赏原生态的自然景观,还是带小朋友来这里“亲水游”,或是在这个天然氧吧里打球、骑车,不同的园区让每个游客都能尽兴游览。
●原生态湿地公园
公园建设以原生态为基础,利用原有生态环境,以保护、治理为主,重构为辅,对环境进行科学保护和修整,形成了一个由2000亩湿地、33种鸟类、87种乔木、39种灌木、68种花卉、8种地被、11种水生植物、4478.5平方米芦苇荡组成的绿色原生态湿地公园。让游客避离城市喧嚣,畅游原生态大湿地。
●“灞桥柳河”文化展示园
自古以来,灞桥一直以“灞桥、灞柳、灞河”闻名,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体现自然乡土风情,集中展现桥文化、柳文化、河文化。这里融合了各种桥文化,有木桥、石桥,有平桥、拱桥;有早期已建成的桥,有已经规划准备修建的桥。这里有14种、近20000棵柳树将重现“灞柳风雪”的人文胜景。灞河,西安的母亲河,古称滋水,是滋养帝都长安的八条水脉之一。灞河公园段平均宽度为400米,最宽处达500米,颇为壮观。
●“亲水线”休闲娱乐园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沿河有7公里的水岸线,可以近距离接触灞水、大湿地,观赏水生植物,与鱼儿私语,看水禽嬉戏,尽情呼吸久违的新鲜空气。漫步亲水石滩,卵石或高或低错落排布而成,行走其间感受别样风情。公园里还有20余处休闲娱乐设施,生态商业街、风土博物馆、民俗观演广场、儿童乐园,还有规划中的红酒庄、茶馆等项目。
● 绿动灞水运动公园
21公里的沿河小径、环河堤顶路是散步的绝佳之地,堤顶路两边遍植柳树,徐徐清风扑面而来。堤顶路上特别修建了自行车道。右岸的集中运动广场更是闲暇的好去处,可以打篮球、羽毛球。
●百花千树植物园 这里是花的海洋,植物的王国,这里有大片的池塘,生长着形形色色的水生植物。这里保留了原有乡土植物,增添了适合在灞河生长的植物,形成了1765亩的植物园。柳树、大叶女贞、青桐、连翘、德国鸢尾、玉簪、长春藤、风铃草 87种乔木,39种灌木,68种花卉,8种地被,11种水生植物所组成的植物园让人目不暇接。
“开园活动周” 10项活动让您饱眼福
6月6日至6月10日将在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内举办“开园活动周”。 “开园活动周”包括举办生态影展、民俗展演、放流活动等10项系列活动。包括风土博物馆里的秦腔老腔表演、民间杂耍;亲水码头的放流活动;公园堤顶路的东城新一家运动会等,感兴趣的市民游客可以前来参观。
公交、自驾 怎么走? 7条公交线可到达
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灞河华清桥至祥云桥(战略桥)之间,市民可乘坐
213、30
1、7
18、530、90
7、2
33、237路公交车至西安市第34中学站下车。 :
由北向南游 给您推荐这些景点 ●花 荡
花荡,从华清桥到西临高速,绿化面积10.7亩,水域面积约9000平方米,共由15个植物园组成,分别为:红枫园、常夏石竹园、红花继木园、大花金鸡菊园、隶棠园、天人菊园、黄金菊园、红王子锦带园、红帽子月季园、美女樱园、红叶石楠园、紫穗槐园、金叶女贞园、红叶石楠球园、海桐球园。置身花海之中,可以远离城市喧嚣,回归自然静地。
●湖心鸢尾岛
湖心鸢尾岛由两桥一亭组成,拱桥名为念柳桥,全长21.2米,宽3.3米;平桥名为紫鸢桥,长17.46米,宽5.5米;木质景观亭名为柳心亭。通过平桥和拱桥将河道内的岛屿连接,并配以木质景观亭和鸢尾绿植,小桥流水,亭影玲珑。婉转莺声常醉客,婆娑柳浪欲迷鸿。这一处水面从千年古城变迁而来,亲近的不仅仅是水,更是这块土地流淌的文化根脉。
●秀水廊桥 灞桥,因水得名,以桥闻名。秀水廊桥全长424米,桥面净宽3.5米,每跨长度为20米,桥面略呈拱形,采用塑胶铺设,并配有3个彩色钢构廊亭,方便游人来往灞河两岸,以最佳视觉观赏灞河湿地景色。
●柳园飞雪
早在明清时期,“灞柳风雪”便是“关中八景”之一。公园里共有14种柳树,分别为:垂柳、龙爪柳、馒头柳、桎柳、银芽柳、旱柳、金丝垂柳、水曲柳、绦柳、杠柳、大柳树、雪柳、杞柳、龙柳。柳园飞雪处面积约为7.7亩。近20000棵柳树将为您重新呈现“灞柳风雪”的壮景,重温古人折柳送别、十里相送的一抹温情。
●生态荷塘
生态荷塘总面积为46.2亩,共由10个园组成:分别为月季园、荷花园、睡莲园、香蒲园、菖蒲园、石榴园、石竹园、漏斗花园、金光菊园、火把莲园。欲滴莲花送月香,抚琴弄笛醉荷塘。10个花园荷塘百花齐放,争奇斗艳,集中体现了生态之美。
●亲水石滩
亲水石滩面积约为3.6亩,此处景观充分利用灞河卵石,以不规则的形状,对滩涂进行铺装,便于游人在枯水期直接进入河道,近距离观赏灞河湿地植物景观。千年的河水流觞,优越的地理位置,亲水石滩是改造滩涂的杰作,让游人近距离亲水,充分体验原生态之美。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2011年10月25日08:09西安晚报我要评论(0)
本报讯 (记者 史佳) 10月24日,西安生态建设的又一样板工程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二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整个工程完工后,一个全长15公里、水清、岸绿、自然、野趣、时尚的灞桥生态湿地公园将展现在世人面前,成为西安最令人向往的湿地公园。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项目是灞桥区和西安市纺织城综合发展办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东部生态新城的重要举措。项目位于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全长15公里,规划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实施。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一期项目于2008年11月正式启动,经过两年多的建设,目前公园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2.45平方公里已建成,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并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公园建设最大限度保持了灞河湿地、灌草、林木等独有的自然肌理和环境特征,彻底改变了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的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初步实现了原生态湿地公园的景观效果,创造出一个拥有生态丰富,适于多种野生动物栖息的绿色河流廊道。
10月24日开工建设的公园二期工程,从灞河祥云桥到蓝田界,全长11.8公里,在灞河西路与灞河东路之间,规划面积约4.3平方公里,工程概算投资5.5亿元。公园二期延续一期的设计理念,将建成休闲娱乐区、户外运动区、湿地体验区、田园风情景观区、湿地教育区、“桥”文化区、生态农家体验区、原生态自然景观区和“灞上人家”休闲度假区等九大区域,集河道防洪、生态保护、休闲浏览于一体的绿色生态湿地长廊。
湿地景观生态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摘 要:斗银河公园北起斗银村,南到海浪河,是海林市“一环、一带、十一园”城市绿地系统大格局之“一带”部分。集海林城市中央地标、城市生态文化景观轴三重功能为一体,富有生命韵律变化的生态文化景观长廊。
关键词:斗银河;绿地系统;景观轴;生态文化
1 项目背景
该河道北起斗银村南到海浪河,河道呈微“S”形状,成年大树整齐地守护河道,河东、河西车行路分别与河道两侧完成城市交通组织功能,整个空间截面宽度为7.5km,景观宽阔壮美。因其与城市紧密关系,远景规划目标定位为海林市中央景观轴和生态长廊。项目分近、中、远三期实施建设,将整个河道划分成3个特色空间,赋予不同的主题概念,打造成优美的滨水公园,保证城市中央生态链效应。
2 设计和治理目标
因地制宜,充分回收现场硬质材料和植物材料,利用场地先天景观优势,场地设计中设置观水悬挑平台、亲水台阶、亲水游园路等空间要素补充河道周边的公共活动空间。通过景观墙、主题雕塑、地面铺装、休闲座椅、植物组团配置等景观元素打造多个主题性明确的景点,使人们亲水、驻足、娱乐成为可能,改变现有的单调线性空间体验。工程材料的应用本着透气、透水、防滑、耐久的可持续理念,多用再生环保材料,其间点缀使用天然石材的原则,力求打造海林市生态环保样板工程。
通过自然环境调查,作为景观设计和生态恢复的基础,确立了以下几个原则:
(1)河道场所中发生的种种问题,读取其特征时,将河流与人之间产生的新关系用某种形式表现出来。
(2)改造和设计不仅要以创造为前提,还应该根据场所特征,施以保护、恢复、整治等灵活的措施,避免大量人工合成材质的使用,通过与建筑系统的统一考虑,优化景观设备,减少造价。
(3)在构成区域景观的素材方面,河道的石材、铺路石以及河边护岸采取当地石材,通过多样化的使用方法来发挥其泛用性能。
(4)景观营造上,选择合适场地设计理念的植物品种,以利用本地原有植物为主,得到验证的引进及驯化品种为辅,既能体现生态理念,又降低了景观的建设和养护成本。
(5)注重植栽设计中常常被忽略的生态系统,设计得当,能够更好地提升环境品质,并减少维护成本。
3 设计和恢复过程
根据整个流域各种场所的特性,把这条河流分成A、B、C三段:
3.1 新华桥和友谊桥段为A段
这个空间主要表现当地的文化艺术、食品、工艺,通过现代城市广场,生动的照明、鲜明的图案,并且通过河道里植物带均匀的波浪结构体现出高品质的景观,表现出自然风景面貌,让当地居民意识到河流与人之间的关系。
3.2 友谊桥和子荣桥段为B段
这个空间主要展示运动和健康生活主题。通过体育活动区域、亲水公园、植物园、花园步行道、荷花池、茶亭和亭阁,配以观赏性的植物,让人们的日常活动和河道景观融入在一起。
3.3 子荣桥和英雄桥段为C段
这个空间主要表现自然、知识和探索,强调自然美。河道水景植物、自然树林、自然小径和木栈道的铺设、小型自然的观景亭等,让人们体会到自然之美。
而新华侨、友谊桥、子荣桥和英雄桥作为连接这几个空间的重要纽带,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也赋予了它们新的造型,成为河道景观的标志物。
(1)新华侨:力与美的象征,赋予动感的钢结构寓意“雪”与“冰凌”的地域色彩符号,于下沉奥体广场相呼应。
(2)友谊桥:连接斗银河东西两岸的步行景观桥,轻松活泼的造型、宜人的尺度及装饰绿化赋予浪漫腔调,是眺望斗银河南北方向景观的重要节点。
(3)子荣桥:是海林市最重要的交通节点,设计中强调优雅造型结构的同时,观景平台的设置为步行者增加活动空间,依托外挂钢结构造型制造瀑布跌水景观效果,桥头布置假山、景石并配以组团绿化。
(4)英雄桥:以改造手法为主,其庄重、雄伟,彰显英雄精神。八根英雄丰碑柱,加之红色装饰性钢结构增添了庆典的氛围。
4 设计的效果和生态恢复
4.1 效果
(1)原来凌乱的河道两侧,经过景观设计,增添了亲水平台、休憩空间,保留原有大树的同时增加多样性的植栽组团丰富空间层次,更好地完善微生态系统,切实地达到更好的生态效应,而且将河流与人之间产生一种新关系用这些形式表现出来。
(2)从规划设计到景观场所中的公共设施、雕塑、小品等元素,再到植物群落的轮廓、色彩、线条与比例,统一中求得多样,和谐中体现变化,期间注意相互的联系和融合,既考虑短期内的建成效果,更需符合实际情况,根据季节变化与植物生长变化,在漫长的时间抽上营造富有生命力的景观,达成“时移景异”的最终目标。
4.2 生态恢复经验
河道自然环境是人类破坏的,而环境的改善也得依赖人类自己,海林市河道的环境整顿是靠着当地居民、行政单位、企业各方面提供技术和意见,设计单位听取各方意见,共同参与完成的。这个专业不只是技术者和专业技能者的专属工作,还集结着与这条河流相关的各方意见及智慧,市民能参与进来,并且在这过程中感受到设计和生态文化,这是很有意义的,也是这个时代需要的。
参考文献
[1]梁铮.城市河流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恢复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7.
[2]袁晓平.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J].吉林水利,2015,(1):8-10.
[3]谷玉文,李娟.浅谈城市河道景观设计的趋势[J].魅力中国,2011,(5):283.
(作者单位:大连建筑设计研究所有限公司)
湿地景观生态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摘要】本文主要研究当前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国家越来越重视绿色生态的重要性。因此当前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当中借助生态规划理念进行设计已经成为当前园林景观发展的重要途径。借助生态规划理念能够有效提升园林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切实促进国内园林景观设计质量的提升与发展。
【关键词】生态规划理念;园林景观设计;环境可持续发展
1.生态理念下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
1.1区域性原则
将生态规划理念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中,首先需要坚持区域性原则。区域性原则主要指的就是在进行城市园林设计的过程当中需要因地制宜地对设计进行调整,从而有效地对当地的传统文化以及风俗习惯进行保护和传承。在进行城市生态理念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本地资源进行选择,重视园林设计施工以及建成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实现最大的景观强化设计效果。生态理念下园林景观的区域性设计原则不仅能够有效保护园林景观周边的生态环境,还能切实提升园林景观的区域性特征,实现园林景观的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双方面发展,切实提升人们对环境保護的重视程度。
1.2持续性原则
生态理念下第二条园林景观设计的原则是持续性原则,持续性原则顾名思义就是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时候必须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原则,通过对现代高新科技的合理应用实现对生态绿色资源的保护工作,创造更适宜人们居住的生活环境,推动社会与生态环境共同和谐发展。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应该充分结合实际施工情况,从而促进城市园林景观的长期发展。科学合理的城市园林景观建设能够有效提升人们的生活环境质量,还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建立绿色环保型城市和生态友好型社会。
1.3完整性原则
第三条生态理念下园林景观的设计原则是完整性原则,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当中不可避免会对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就需要设计人员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避免园林景观施工建设过程当中对周边生态系统产生的负面影响,保障园林景观周边资源以及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基于当地原有的自然风貌景观进行园林景观建设。另外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当中,设计人员必须充分意识到重塑与重建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为了保障当地文化历史的延续和对生态环境特征的保护,要科学的对当地的园林景观进行重塑,使园林景观发挥生态功能的同时更好地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
2.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2.1园林景观的生态种植
生态种植是当前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一个较为常见的表现形式,通过生态种植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功能性,还能使园林景观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从而实现地方特色生态环境与城市园林景观建设的有机结合。在园林景观建设的时候需要设计人员遵循生态规划原则,不断提升生态景观园林的植物资源利用率。在保障园林景观植被的存活率的同时,尽可能提升园林景观植被的多样化。设计人员也需要对园林景观植物资源进行合理配置,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和建设需求,提升园林生态环境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2.2生态公园设计
相比于传统的园林景观规划而言,新型的生态公园设计理念更加关注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通过合理利用园林景观中的植物资源,提升园林景观建设在城市化建设过程中的科学性。园林内的特色植被不仅应该与园林整体风格和公共设施等相匹配,还需要与当地自有的生态系统相匹配。园林景观内的植被可以搭配观赏性和适应性较强并且不会对当地生态系统造成影响的植物类型,突出生态公园设计理念的基本特点,实现园林景观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3景观河道规划
在进行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当中,景观河道的规划工作是园林生态规划理念的重要体现。通过园林内部的景观河道规划能够有效将园林景观设计与水体设计相结合。在进行景观河道规划的过程中需要科学合理地设置一些具有观赏性的覆盖型植物,从而有效避免自然灾害对生态水体的影响。另外在进行景观河道规划的过程当中经常会使用一些护岸石和护岸植被的设计,从而起到保护堤岸的作用。最后在进行园林景观河道规划的时候需要重视人文文化在水体文化中的体现,真正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4园林景观柔化设计
在进行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为了切实体现生态规划理念需要对园林景观进行一定的柔化设计。简单来说园林景观的柔化设计就是保证园林景观内部山、水、植物和建筑小品的和谐。为了切实提升园林景观的视觉效果,在设计庄严厚重的建筑群同时可以通过一些园林植物的设计实现园林景观的软硬和谐。在进行园林建筑造型设计的过程当中也可以多使用一些圆滑流畅的曲线,配合植物的色彩和线条对园林景观的建筑小品进行柔化,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平衡园林景观建筑群与植物之间的关系,使园林景观给人以生动自然的感受,真正落实园林景观建设的生态规划理念。
3.小结
在进行城市景观园林设计的过程当中,首先需要坚持生态规划理念的应用原则,充分发掘生态规划理念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价值,从通过生态种植、景观河道规划等设计切实提升城市园林景观设计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关注园林景观观赏功能的同时发挥园林景观的生态调节功能,为人们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 杨鎏.园林景观设计中应用生态规划理念的实践分析[J].大科技,2017,(29):300-301.
[2] 艾霞.园林景观设计中生态规划理念的整合应用实践分析[J].现代园艺,2018,(4):85.
湿地景观生态设计论文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