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范文
三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范文第1篇
2017年6月19日
一.班会目的:
1.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懂得“三节三爱”。三节:节水、节电、节粮;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
2.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做很多“三节三爱”方面的事情,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品德情操。
3.通过带领学生许下节俭承诺,教育学生把“三爱三节”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
二.班会过程:
1、学生先了解“三爱三节”。
2、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3、事例
(1)毛泽东的节俭生活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席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彭德怀爱劳动
彭德怀回到了故乡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寨。他看着童年时代就十分熟悉的家乡的山水草木,看着阔别多年的父老乡亲,感到格外亲切。回想在战争年代,乡亲们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承受了极大的牺牲,终于盼来了全国的解放和革命的胜利。想到这里,彭总不由得感慨万千:“是呵,苦了多少年的乡亲们该过过好日子啦!” 彭德怀来到了响塘区南谷公社的陈蒲大队调查。午饭的时间到了,彭德怀没有到“公共食堂”去吃大锅饭,而是撇开随同人员,独自一人来到离食堂不远的贺老伯家里。刚跨进屋,迎面扑来阵阵烟雾,只见贺老伯正蹲在灶下烧火做饭。彭德怀关切地凑上去问:“老伯,为什么不到食堂去吃饭?” 老伯没好气地说:“有什么饭吃!只因彭德怀要来调查,大队才开食堂饭的,还要工分高的人才有得吃。我不去凑这个热闹,真是打肿脸充胖子!”彭德怀一听,话出有因,顺手将锅盖揭开,只见锅里蒸的是糠。彭德怀抓起糠就吃,那粗糙、苦涩的糠直刺喉头,确实难以咽下去,他的心痛了,眼窝里充满了泪花。回到故居,彭德怀召开了社员大会,他说:“我是讨过饭的,是饿怕了的,可那是旧社会。如今,我们当家做了主人,我们应该抓紧时机开荒种粮,生产自救,把穷队变为富队,不应该再有人饿肚皮了。我这次回来是当社员的,队上要安排我出工,不安排的话,我就邀请婆婆姥姥上山砍柴去。”说干就干,从那以后彭德怀就与社员一起参加集体劳动,他特别提倡开田,在工余时间还动员侄儿一道去开田。侄儿望着两鬓斑白的伯伯劝道:“你老人家年纪一大把了,还开什么田啰?”彭德怀风趣地回答:“年老骨头枯,正好做功夫!别说我年老,做起事来,还可以跟你们小青年比一比呢!”说完就捋起衣袖,用他那曾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手,挥锄猛干起来,像个标准的老农。在彭德怀的带动下,家乡一块块新田被开发出来,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 彭德怀欢欢喜喜地与乡亲们一道收棉花,种麦子,撒下了无数的汗珠。他说:“从今年起,我每年回来参加劳动一个月,别的重活干不了,帮生产队看牛,看湖鸭。如果不能回来,就投资一百元交队上。”就这样,彭德怀在家乡立了个不计劳动报酬的特殊社员的“户头”。
4、爱祖国
我国的国歌是什么?-----《义勇军进行曲》
词作者是谁?------田汉
曲作者是谁?------聂耳
哪一年写成?-------1935年
哪一年被定为国歌?--------1949年
5、讨论:生活中,你是如何做到“三爱三节”的?
6、倡议书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建议家长使用节水型马桶,减少用水量
将过去没用完的练习本打草稿,节约用纸
家用电器不使用时将插头拔掉,节约用电
三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范文第2篇
2017年6月19日
一.班会目的:
1.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懂得“三节三爱”。三节:节水、节电、节粮;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
2.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做很多“三节三爱”方面的事情,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品德情操。
3.通过带领学生许下节俭承诺,教育学生把“三爱三节”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
二.班会过程:
1、学生先了解“三爱三节”。
2、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3、事例
(1)毛泽东的节俭生活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席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彭德怀爱劳动
彭德怀回到了故乡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寨。他看着童年时代就十分熟悉的家乡的山水草木,看着阔别多年的父老乡亲,感到格外亲切。回想在战争年代,乡亲们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承受了极大的牺牲,终于盼来了全国的解放和革命的胜利。想到这里,彭总不由得感慨万千:“是呵,苦了多少年的乡亲们该过过好日子啦!” 彭德怀来到了响塘区南谷公社的陈蒲大队调查。午饭的时间到了,彭德怀没有到“公共食堂”去吃大锅饭,而是撇开随同人员,独自一人来到离食堂不远的贺老伯家里。刚跨进屋,迎面扑来阵阵烟雾,只见贺老伯正蹲在灶下烧火做饭。彭德怀关切地凑上去问:“老伯,为什么不到食堂去吃饭?” 老伯没好气地说:“有什么饭吃!只因彭德怀要来调查,大队才开食堂饭的,还要工分高的人才有得吃。我不去凑这个热闹,真是打肿脸充胖子!”彭德怀一听,话出有因,顺手将锅盖揭开,只见锅里蒸的是糠。彭德怀抓起糠就吃,那粗糙、苦涩的糠直刺喉头,确实难以咽下去,他的心痛了,眼窝里充满了泪花。回到故居,彭德怀召开了社员大会,他说:“我是讨过饭的,是饿怕了的,可那是旧社会。如今,我们当家做了主人,我们应该抓紧时机开荒种粮,生产自救,把穷队变为富队,不应该再有人饿肚皮了。我这次回来是当社员的,队上要安排我出工,不安排的话,我就邀请婆婆姥姥上山砍柴去。”说干就干,从那以后彭德怀就与社员一起参加集体劳动,他特别提倡开田,在工余时间还动员侄儿一道去开田。侄儿望着两鬓斑白的伯伯劝道:“你老人家年纪一大把了,还开什么田啰?”彭德怀风趣地回答:“年老骨头枯,正好做功夫!别说我年老,做起事来,还可以跟你们小青年比一比呢!”说完就捋起衣袖,用他那曾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手,挥锄猛干起来,像个标准的老农。在彭德怀的带动下,家乡一块块新田被开发出来,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 彭德怀欢欢喜喜地与乡亲们一道收棉花,种麦子,撒下了无数的汗珠。他说:“从今年起,我每年回来参加劳动一个月,别的重活干不了,帮生产队看牛,看湖鸭。如果不能回来,就投资一百元交队上。”就这样,彭德怀在家乡立了个不计劳动报酬的特殊社员的“户头”。
4、爱祖国
我国的国歌是什么?-----《义勇军进行曲》
词作者是谁?------田汉
曲作者是谁?------聂耳
哪一年写成?-------1935年
哪一年被定为国歌?--------1949年
5、讨论:生活中,你是如何做到“三爱三节”的?
6、倡议书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建议家长使用节水型马桶,减少用水量
将过去没用完的练习本打草稿,节约用纸
家用电器不使用时将插头拔掉,节约用电
三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范文第3篇
2017年6月19日
一.班会目的:
1.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懂得“三节三爱”。三节:节水、节电、节粮;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
2.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做很多“三节三爱”方面的事情,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品德情操。
3.通过带领学生许下节俭承诺,教育学生把“三爱三节”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
二.班会过程:
1、学生先了解“三爱三节”。
2、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3、事例
(1)毛泽东的节俭生活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席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彭德怀爱劳动
彭德怀回到了故乡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寨。他看着童年时代就十分熟悉的家乡的山水草木,看着阔别多年的父老乡亲,感到格外亲切。回想在战争年代,乡亲们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承受了极大的牺牲,终于盼来了全国的解放和革命的胜利。想到这里,彭总不由得感慨万千:“是呵,苦了多少年的乡亲们该过过好日子啦!” 彭德怀来到了响塘区南谷公社的陈蒲大队调查。午饭的时间到了,彭德怀没有到“公共食堂”去吃大锅饭,而是撇开随同人员,独自一人来到离食堂不远的贺老伯家里。刚跨进屋,迎面扑来阵阵烟雾,只见贺老伯正蹲在灶下烧火做饭。彭德怀关切地凑上去问:“老伯,为什么不到食堂去吃饭?” 老伯没好气地说:“有什么饭吃!只因彭德怀要来调查,大队才开食堂饭的,还要工分高的人才有得吃。我不去凑这个热闹,真是打肿脸充胖子!”彭德怀一听,话出有因,顺手将锅盖揭开,只见锅里蒸的是糠。彭德怀抓起糠就吃,那粗糙、苦涩的糠直刺喉头,确实难以咽下去,他的心痛了,眼窝里充满了泪花。回到故居,彭德怀召开了社员大会,他说:“我是讨过饭的,是饿怕了的,可那是旧社会。如今,我们当家做了主人,我们应该抓紧时机开荒种粮,生产自救,把穷队变为富队,不应该再有人饿肚皮了。我这次回来是当社员的,队上要安排我出工,不安排的话,我就邀请婆婆姥姥上山砍柴去。”说干就干,从那以后彭德怀就与社员一起参加集体劳动,他特别提倡开田,在工余时间还动员侄儿一道去开田。侄儿望着两鬓斑白的伯伯劝道:“你老人家年纪一大把了,还开什么田啰?”彭德怀风趣地回答:“年老骨头枯,正好做功夫!别说我年老,做起事来,还可以跟你们小青年比一比呢!”说完就捋起衣袖,用他那曾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手,挥锄猛干起来,像个标准的老农。在彭德怀的带动下,家乡一块块新田被开发出来,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 彭德怀欢欢喜喜地与乡亲们一道收棉花,种麦子,撒下了无数的汗珠。他说:“从今年起,我每年回来参加劳动一个月,别的重活干不了,帮生产队看牛,看湖鸭。如果不能回来,就投资一百元交队上。”就这样,彭德怀在家乡立了个不计劳动报酬的特殊社员的“户头”。
4、爱祖国
我国的国歌是什么?-----《义勇军进行曲》
词作者是谁?------田汉
曲作者是谁?------聂耳
哪一年写成?-------1935年
哪一年被定为国歌?--------1949年
5、讨论:生活中,你是如何做到“三爱三节”的?
6、倡议书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建议家长使用节水型马桶,减少用水量
将过去没用完的练习本打草稿,节约用纸
家用电器不使用时将插头拔掉,节约用电
三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范文第4篇
在古代,“忠君爱国”是每个人都要树立的思想;在战争时期,同仇敌忾,抗击敌寇的侵略就是“爱国”;而在新时代的今天,祖国又是什么?什么是真正的爱国?相信每一个人学生都会有自己不同的理解和答案。
幸福的人生是奋斗出来的,奋斗的核心意义则是劳动。爱迪生曾说过: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劳动而能够得到的。上了年纪的老大爷尝过艰难困苦的日子,在他们人生的记忆里,挥之不去的是童年饥饿的滋味和贫穷的窘态。最懂得“劳动最光荣”,只有辛勤劳动才能不挨饿,才能活着,才能迈开人生的步伐。可如今,我们已然步入了小康时代,孩子们再也不用过这种艰苦的日子,有的是锦衣玉食,那么新时代的劳动有何种意义呢?该如何让孩子们认识到新时代劳动的价值呢? 学习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公益广告,通过广告里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形象的说明了改变命运最根本的东西就是知识,知识是怎样获取的呢?是靠不断学习积累的。在日常的教学中,总是和孩子们说要爱学习,但结果并不能够影响孩子去学习,因而我认为在教学中应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孩子自己真正认识到学习的用处,才会知道它是多么的重要。
一粥一饭当思 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为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每个人都应该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在生活中杜绝铺张浪费。告诉孩子们从小做起,在生活中养成节约用水,节约用电,节约粮食的好习惯很有意义。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三爱三节”的含义及内涵。能应用“三爱三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通过情境演示与合作交流的过程,理解“三爱三节”的具体表现,懂得应用“三爱三节”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生活。 三,体验学习源于生活。
教学重点:理解“三爱三节”的含义及内涵,了解“三爱三节”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表现。
教学难点:应用“三爱三节”来指导自己以后的学习和生活。
教学工具:多媒体
学情分析
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希望。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生活也有了一定的体验。学习“三爱三节”有一定的接受能力。但是毕竟太小而分不清是非曲直。学习“三爱三节”有利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导入
多媒体导入播放《我爱你中国》,从歌曲中感受那种对祖国的爱。 问:祖国是什么?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问:生活中有哪些爱国的人或事?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问:生活中有哪些不爱国的人或事?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我们应该如何爱国?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教师总结:
多媒体播放《1982》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讨论电影中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问:你认为劳动能给我们带来什么?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问:在生活中你劳动过吗?从中有什么收获?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教师总结:学习也是一种劳动。
引导学生得出爱学习,学好知识,将来为国家做贡献,就是最大爱国。 问:那接下来你该如何学习呢?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教师总结:、、、、、、
接下来展示关于水、电资源纪录片的一些片段
问:水、电有什么意义?生活中有哪些是对水电的浪费?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如何节约用水用电?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回忆《1982》电影中的片段,粮食重要吗?生活中有哪些是浪费粮食的行为?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如何节约粮食?
学生交流,指名回答:、、、、、、 教师总结:、、、、、、
最后:提问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三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范文第5篇
2017年6月19日
一.班会目的:
1.通过主题班会,教育学生懂得“三节三爱”。三节:节水、节电、节粮;三爱: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
2.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可以做很多“三节三爱”方面的事情,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良好的品德情操。
3.通过带领学生许下节俭承诺,教育学生把“三爱三节”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
二.班会过程:
1、学生先了解“三爱三节”。
2、观察生活中的浪费现象。
3、事例
(1)毛泽东的节俭生活
电视纪录片《毛泽东》有这样一个镜头,毛泽东的保健医生拿起一条毛泽东生前用的毛巾毯,上面满是补钉。他说他曾多次劝主席换条新的,都被拒绝了。这是毛泽东真实生活的写照。毛泽东在延安时穿的一套旧军装洗得发白,补钉就有16块。他的一双旧拖鞋,鞋底都出了洞,鞋帮绽了线,缝补好继续穿。他曾说:“一条毛巾毯我换得起,但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精神丢不起。”
锄禾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彭德怀爱劳动
彭德怀回到了故乡湖南省湘潭县乌石寨。他看着童年时代就十分熟悉的家乡的山水草木,看着阔别多年的父老乡亲,感到格外亲切。回想在战争年代,乡亲们跟着共产党闹革命,抛头颅,洒热血,承受了极大的牺牲,终于盼来了全国的解放和革命的胜利。想到这里,彭总不由得感慨万千:“是呵,苦了多少年的乡亲们该过过好日子啦!” 彭德怀来到了响塘区南谷公社的陈蒲大队调查。午饭的时间到了,彭德怀没有到“公共食堂”去吃大锅饭,而是撇开随同人员,独自一人来到离食堂不远的贺老伯家里。刚跨进屋,迎面扑来阵阵烟雾,只见贺老伯正蹲在灶下烧火做饭。彭德怀关切地凑上去问:“老伯,为什么不到食堂去吃饭?” 老伯没好气地说:“有什么饭吃!只因彭德怀要来调查,大队才开食堂饭的,还要工分高的人才有得吃。我不去凑这个热闹,真是打肿脸充胖子!”彭德怀一听,话出有因,顺手将锅盖揭开,只见锅里蒸的是糠。彭德怀抓起糠就吃,那粗糙、苦涩的糠直刺喉头,确实难以咽下去,他的心痛了,眼窝里充满了泪花。回到故居,彭德怀召开了社员大会,他说:“我是讨过饭的,是饿怕了的,可那是旧社会。如今,我们当家做了主人,我们应该抓紧时机开荒种粮,生产自救,把穷队变为富队,不应该再有人饿肚皮了。我这次回来是当社员的,队上要安排我出工,不安排的话,我就邀请婆婆姥姥上山砍柴去。”说干就干,从那以后彭德怀就与社员一起参加集体劳动,他特别提倡开田,在工余时间还动员侄儿一道去开田。侄儿望着两鬓斑白的伯伯劝道:“你老人家年纪一大把了,还开什么田啰?”彭德怀风趣地回答:“年老骨头枯,正好做功夫!别说我年老,做起事来,还可以跟你们小青年比一比呢!”说完就捋起衣袖,用他那曾指挥过千军万马的手,挥锄猛干起来,像个标准的老农。在彭德怀的带动下,家乡一块块新田被开发出来,种上了绿油油的庄稼。 彭德怀欢欢喜喜地与乡亲们一道收棉花,种麦子,撒下了无数的汗珠。他说:“从今年起,我每年回来参加劳动一个月,别的重活干不了,帮生产队看牛,看湖鸭。如果不能回来,就投资一百元交队上。”就这样,彭德怀在家乡立了个不计劳动报酬的特殊社员的“户头”。
4、爱祖国
我国的国歌是什么?-----《义勇军进行曲》
词作者是谁?------田汉
曲作者是谁?------聂耳
哪一年写成?-------1935年
哪一年被定为国歌?--------1949年
5、讨论:生活中,你是如何做到“三爱三节”的?
6、倡议书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建议家长使用节水型马桶,减少用水量
将过去没用完的练习本打草稿,节约用纸
家用电器不使用时将插头拔掉,节约用电
三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范文第6篇
然后提行写明活动对象(写明学校班级)
接下来进入主体部分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目的(可从三维目标的角度去思考、表述)
三、活动设计思路
四、活动方法(例如讨论,现场采访、游戏、情境体验、竞赛、问卷调查、讲述、朗诵、歌曲等)
五、 活动准备
1.对学生的状况调查
2.学生参加活动的心理准备
3.学生知识、技能的准备
4.相关物质的准备
六、活动过程
包括活动内容、情景的设置、活动形式、教师行为(含教师的导入、参与讨论的发言、过渡性的小结、对学生发言的点评等)和学生在活动中的行为(进行讨论和话时注意:学生的发言和体会是在活动中的生成,不能预设)
三节主题班会活动方案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