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文章的生命范文
什么是文章的生命范文第1篇
清晨,我在外散步。无意中发现一株花被一块儿,巨大的石头覆盖了一个小小的生命,但它却挣扎着,企图推翻一个比自己重几千倍的石头。过了几分钟,石头没有一丝动静。但是它还在继续努力。我想那是不可能的。过了几天,我再来看它。奇迹!奇迹!真是一个奇迹!我感叹道。因为那株花用自己娇小的身躯顶开了那块儿石头。
一次,我在泰山上望远处看,发现在不远的地方有一棵长在悬崖上的树。它的生命是多么坚强啊!不怕风吹雨打,越过春吓秋冬。在没有泥土的石缝中,在没有人灌溉的情况下,竟然能不屈向上,茁壮生长。
什么是文章的生命范文第2篇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它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种行动。要考量教学行为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着手:
1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的教学行为是有效教学。教师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让学生明确通过努力而达到的目标,并且明白目标的达成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注重学生的整体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如智育)或某一学科(如英语、数学等)的发展。
2教师建立时间与效益的观念的教学行为是有效教学。教学效益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考量。对学生的学习有一个清楚的、直接的反馈;能够使学生对每个学习主题都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有进一步探究的愿望。
3关注可测性或量化的教学行为是有效教学(清晰的授课过程)。如: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教材重难点把握准确,教学过程清晰,教学设计明晰新颖等。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4 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和能力的教学行为时有效教学。在课前、课后反复持续地追问: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我的教学行为有效吗?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5 教学的准备、教学的实施和教学的评价过程是一套策略性行为。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正所谓教学有法,法无定法。随着教育群体的变化,有效性的标准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个教学时间段的有效标准是相对的。培养学生的自主性,是教师的职责。有效学习必然是自主学习,有效教学策略也就是培养学生自主性的教学策略
我理解的有效教学是:
有效教学应该是通过教师的教学引领,使学习得主体学生达成从无知到有知,从不懂到懂得、从不会到会、从不能到能的发展目标。最终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独立学习不能达到,与同伴相互合作可以达到,与同伴们合作达不到在老师的帮助下达到。
有效教学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完美结合:
1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教师的适时指导相结合
肖川教授说过:“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域,是质疑问难的场所,是通过对话探寻真理的地方”。试想:如果我们要让孩子们在课堂中相遇、相约、探寻,如果缺少了主动、积极、广泛的参与,如何形成认知的冲突、情感的交融和智慧的碰撞?因此,要想让教学有效,必须先让学生的学习有效、欲使学习有效,必先让学生高度参与,说,写、练是参与,唱、演、做是参与,“愤悱”而后启发更是参与。参与的效果是让学生们的学习过程成为一种经历,在经历中获得知识获得能力,领悟真谛,在经历中掌握方法、归纳规律、体验情感。教师以平等的态度、赏识的目光、开放的胸怀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以生动的氛围、真实的情景、多样的手法促进学生的参与效度。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把握一条:“张弛有度”教师永远是“平等者中的首席”。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高度参与与教师的适时指导趋于和谐,才算是有效的教学。在课堂上,教师既不能事事包办,也不能撒手不管,而是密切关注学生的学生的学习动态,并相机进行引导、启发、点拨、评价、矫正起到拓展思维、化繁为简、点石成金的作用。继而让师生对话得以持续,将学生思维引向深入,使教学目标迅速达成。
2预设与生成相结合
有效教学源于教师高水平的预设,精细的预设源于教师缜密的教学准备。如果教师预设过度,教学就会陷入呆板、机械,教学过程会失去灵气与个性会让学生变得被动,成了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的套路。要想使课堂充满活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应该创设情境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大胆而合理的生成。教学就是生活,课前的设计犹如准备做一盘菜,把材料准备充分,心中酝酿好步骤,这种预设很重要,但在操作的过程中火候掌握的怎么样、各种调料的多少等会出现的种种情况需要随时调整。上课一定要真实,如果课堂上教师在上演练好的内容,学生的认识是重复的,语言是复制的,感情是生硬的,即使很顺当没有错误,但也绝不能算是好课。如今生成的课堂渐为大家所追求和期望,教师如能捕捉契机深入点拨引导,唤起学生心中的“潜台词”,成为一种新的情境,让课堂动起来,生成将比预设的更生动、真实、丰富。
3面向全体与个体差异相结合
我们的课堂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能否达到的目标,但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班级内每个学生都会存在迥然不同的认知差异与学习的可能性,因此我们的教学就要关注学生的个别差异。要想让班级的所有学生达到同一个高度并非易事 ,最关键的是教师学会期待,因为老师的期待,才可能避免一部分学生甚至少数学生拥有“话语霸权”,因为教师的期待,才能让那些跳起来就可以摘桃子的学生拥有树下思考的机会。
4人文性与工具性相结合
语文 既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又要使语文的思想无痕有效的融入其中,语文教学的人文内涵、思想训练,情感陶冶、习惯养成都是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完成,割裂开来,都不能算有效的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育的真谛。教书与育人这两个词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密不可分。语文学科作为母语教育的基本学科,它承载的既有学生运用语文提升实践能力的一面,也有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和人格价值观导航的作用,因此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一节优秀的语文课,应该将这两性合为一体。学生既要发育身体也要发育人格:既要具备扎实的语文基础,又要形成灵活的语文技能。看来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应该是水乳交融,以至不分彼此应该是一节优秀语文课的精髓。
什么是文章的生命范文第3篇
我读了《生命的脆弱与灵动》这本书之后有颇多的感触。它不仅讲述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更讲述了让我们如何去珍爱生命.因为生命既是脆弱的,也是灵动的;生命既是短暂的,也是永恒的;生命既是平凡的,也是辉煌的。这些取决于我们如何的看待生命,如何去度过这短暂的生命。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从中明白许多生命的真理。生命说易也易,说难也难,这要看我们是从哪种角度去看待。虽然生命只有短暂的一刻,但是如果我们好好的把握这短暂的一刻,那么它就会光芒四射,多姿多彩。可是如果我们没有把握生命,让生命在我们手中流过,那么它就会变得平凡,暗淡。
这本书分成了八章,每章都有它独特的光辉,但是它们都诉说着同一个主题---生命。本文就是围绕着“生命”展开的内容,书中蕴含着许多的真理,不仅有生命的真理,也有为人处事的道理,只要你去细细的品味,欣赏,它蕴含的不止这些。
生命的源头来自细胞,是一个个微乎其微的细胞构成了生命,那么渺小的细胞却创造出一个个生命,所以我们更要珍惜生命。我们幸运的拥有生命生存在世上,是为了使我们的生命过的精彩,像一只自由翱翔在蓝天上的鸟儿。生命像许多的东西,像盛开的花朵,美丽鲜艳;像发芽的小草,茁壮成长;像参天的大树,挺拔苍劲
有一句说的好,生命是真实的,生命是诚挚的,坟墓并不是他的终结点。可能有些人会认为生命结束了就永远结束了,可是确不是如此,如果你善待自己的生命,珍惜自己的生命,将自己生命花费在有价值的事物上,那么你的生命并没有结束,因为你的生命精神已经永永远远的留在了世上,你的生命将一直的延续下去,
什么是文章的生命范文第4篇
冰心散文的诗美特征体现在语言的精炼、成熟上,在最小的空间里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遥寄诗人太戈尔〉》全文短小精悍,含蓄地把作者的感情倾注在纸上。字数有限,却韵籍深远。感情至真、至诚的在诗化语言中流露出来。着是语言诗美的表现之一。
(二)、文化诗性
“真正具备文化诗性的散文,它一定具有诗一般的生命激情和难以拒绝的美感。她不仅以一种美学的眼光进入文化迷宫,用诗性的智慧去探测历史的真相,而且饱含着作家的真情实感,洋溢着作家心灵的跃动;同时,安的意象“语言和表达必然也是优美的”“冰心散文中许多文章引用了古诗词,这不仅体现了冰心深湛的古文功底和文学修养,更在语言上美化了文章,韵味更浓,体现了散文的文化诗性特征。如:《山中杂记》中写道:“古诗说: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细细咀嚼,这两名形容乱山,显然地极好,而光景何等臃肿,崎岖,僵冷,读了不使人生快感。而“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也是月出,光景却何等妩媚,遥远,璀璨。
作者借两句古诗描写了海上和山上看月出的意境:一是乱石观月,何等的“臃肿、崎岖、僵冷”,一是海上观月,何等的“妩媚、遥远、璀璨”。文章富有想象力,展示了宏大壮丽的画面。这两句诗的对比下表现了自己爱海的心理。这比直接表达更高雅,更有文化底蕴。以古典诗词抒怀,其清新明丽的语言构成散文的诗情蕴意。
(三)、诗化结构
冰心散文还有诗化的结构特点。不管是描述上还是抒情上,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诗化的现象。层次分明,一个内容写完就分段,但总体上连贯,形式上,诗的跳跃性较强。如《宇宙的爱》,《往事之一
(七)》中写道:
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旁边一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的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我不宁的心绪散尽了!
雨势并不减退,红莲却不摇动了。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我心中深深的受了感动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
文章多两三行为一段,层次清新,但各段内容完整,使文章美的意境中有诗的情思,清新绚丽又跌宕多姿。是灵巧的艺术构造。
二、冰心散文的图画美 “文学和绘画艺术的互通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冰心散文中以清淡的笔墨给读者展示了一幅幅鲜活生动的画面。
(一)、情境描写
散文中形容意象的词汇丰富,且能准确地表达作者想要设置的情境或背景,展示的画面丰富多彩、饱满。景物描写往往有很好的视觉效果。如《笑》这篇短文,不加雕琢,轻描淡写,勾勒出三个画面:扬着翅膀的小天使,路边的村姑,茅屋里的老人,三束纯洁的白花衬托着三张笑脸。无声的世界里,只有真诚、纯净、自然。给读者的感受正如文章中所说:“这同样微妙的神情,好似游丝一般,飘飘漾漾的合了拢来,绾在一起。这时心下光明澄清,如登仙界,如归故乡。眼前浮现的三个笑容,一时融化在爱的调和里看不分明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给人无限美的享受。
(二)、色彩渲染
冰心散文的图画美还体现在景物色彩的渲染上。冰心文笔曼妙,有出水芙蓉的洁净,景物的色彩多是明亮脱俗,仿佛远离世俗,给人心神愉悦之感。如《山中杂记》中对海的描写:“原也是的,海上没有红白紫黄的野花,没有蓝雀红襟自然也可爱,而海睥沙鸥,白胸翠羽,轻盈的飘浮在浪花之上,“凌波微步,罗袜生尘”。看见蓝雀红襟,只使我联忆到山禽自唤’,而见海鸥,却使我联忆到千古颂赞到绝顶的句子,是婉若游龙,翩若惊鸿’。
文段中对海的描写用了很多有关颜色的词,把图画描绘得绚丽多彩,却自然和美。眼前一片亮丽的风景。
文章继承了古代山水画抒情写意的传统,使散文有水墨画的神韵,又浓妆淡抹,使散文有水彩画的风格。
三、冰心散文的朴实之美
(一)、语言平实
1、冰心散文多是通俗平实的语言,较少有艰深难懂之词。文章多从细处落笔,内容生活化,生活中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她抒写的内容。这些事物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文章读来有亲切感,朴素美。表现最明显的是《寄小读者》。作者以童真的心向小朋友们袒露真情,赞颂母爱、童心、自然美。和孩子们讲诉经历、交流思想。体现了写景抒情散文最宝贵的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语言浅显易懂,平淡却富有哲理。
(二)、感情真挚
冰心散文的朴实之美更体现在情感的表达上。冰心散文用朴实的语言书写“爱的哲学”。感情真挚,她抒写爱不用高声呼喊,而是“言为心声”,她认为自己在写作时“感情涌溢之顷,心中有什么,笔下就写什么;话怎么说,字就怎么写;有话即长,无话即短;思想感情发泄完了,文章也就完了”,表达的是最单纯,最素朴的发自内心的感叹,是一朵从清水里升起来的天然去雕饰’的芙蓉。如《我爱我们的语文老师》中写道:文章没有纵情讴歌语文老师,而是通过回顾师生的日常对话,体现了老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简单的生活写照使深切浓郁的感情自然流露,情尽乎辞,恰到好处。
(三)、童真美
冰心的文章在字里行间中总能发现童真的语言,体现其童心未泯的性情。一些语言显得幼稚、单纯。她认为《山中杂记》是“说几句孩子气的话”,而表现尤突出的是《寄小读者》,冰心以书信形式和小读者交流,像进入了童话世界。《在一日的春光》中这样写道;
虽然九十天中,只有一日的春光,而对于春天,似乎已得了报复,不再怨恨憎嫌了。只是满意之余,还觉得有些遗憾,如同小孩子打架后相寻,大家忍不住回嗔作喜,却又不肯即时言归于好,只背着脸,低着头,噘着嘴说:“早知道你又来哄我找我,当初又何必把我冰在那里呢?”
在这段中可看出一个幼稚的冰心把自己童化了,童真的语气不免让读者怜爱。回到现实生活中,人们为物质、名利而奔波,已难以找到这样的心境了,而阅读冰心的作品,让人回归最原始的心境,仿佛接受了一次心灵的洗涤,给人美的享受。可以说走过童年的人有孩童般的心是难得的。冰心的童真美可以作为一种艺术来欣赏。
郁达夫曾说:“冰心女士的散文的清丽,文字的典雅,思想的纯洁,在中国算是独一无二的作家了。”“自五四”以来,冰心散文深是人们的喜好,散文不管在思想内容上,还是艺术风格上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而冰心散文的语言只是其中的一方面。
什么是文章的生命范文第5篇
你们好,经常听有人说‚我自己写出来的文章看也不想看‛,也有一些同学不愿把自己的作文给任何人看,只愿意交给老师批改。我分析其原因,可能一是没自信,二是不想改,就干脆把发现文中不足的任务都推给了老师。所以,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希望能够激发同学们修改作文的兴趣,并能够帮助您们找到一个适合修改作文的方法。
文章不厌百回改。虽然有些好的文章是一气呵成的,但更多的好文章是反复修改出来的,这可算是写好文章的一个很实用、很有效的窍门。从古到今,反复修改而写出好文章的事例不胜枚举。
大文学家鲁迅先生就曾说过‚好文章就要多读多改‛,他自己也把‚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作为一条重要的写作经验。我们敬爱的小说家老舍先生也这样说:‚我写作中的一个窍门,一个东西写完了,一定要再念、再念、再念,念给别人听(听不听由他),看念得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就连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也说:‚修改稿子不要光是看,还要念,就是把全篇稿子放到口头说说看‛。
所以,我想如果咱们小学生也能像这些大家一样通过自已一遍一遍地朗读自己的作文,以发现文中的不足并及时加以修改、弥补,我们还愁不能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吗?下面我再向你们讲述一下我国唐代诗人贾岛修改诗歌的典故,希望对你们有所启发
一天,贾岛去长安成郊外,拜访一个叫李凝的朋友。他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摸到李凝的家。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的小鸟。不巧,这天李凝不在家,贾岛就把一首诗留了下来: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第二天,贾岛骑着毛驴返回长安。半路上,他想起昨夜即兴写成的那首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 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得不够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大街上的人看到他这个样子,都感到十分好笑。这时,正在京城做官的韩愈,在仪仗队的簇拥下迎面而来。行人、车辆都纷纷避让,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竟然闯进了仪仗队中。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乱闯。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听了,很有兴致地思索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万一门是关着的,推怎么能推开呢?再者去别人家,又是晚上,还是敲门有礼貌呀!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静中有动,岂不活泼?‛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也就成为脍炙人口的常用词,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才能得到最佳。
所以,请容我在这里大声地告诉你们:同学们,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你们的习作能力是在实践中提高的,是在修改中提高的!希望同学们纷纷重视起来, 1
立志在自我修改和相互评改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习作能力。
然而,这也是我们语文老师必须重视起来的教学任务。所以,我们将依照以下的步骤来进行作文修改。
一、自读作文,发现不足。考场作文时,有的学生文思如泉、一气呵成,往往抽不出时间对每句话、每段话来细细思考,认真斟酌,更别说纠正错的字和词及标点符号了。所以我批改好试卷后,会要求同学们再细读自己的作文,发现不足,请马上修改,然后再读再修,直至文通字顺后才誊写在咱们的大作文本上。这里的‚不足‛主要是指字词的搭配、标点的应用和语句的通顺,也就是作文应达到的最低要求。我希望你们要大声地读自己的作文,做到‚一字不落,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修改。同学们逐字逐句读,当读到不通顺的地方,会回读几遍,脸上写满思索。当想到修改的方法时,立刻圈圈画画。我相信你们通过第一次自读作文过后,在字、词及标点方面的不足之处,应该能基本改正过来。这样就可以进入了第二次修改了届时,我们会专门留有两堂课来进行下面的作文评改。
二、范文欣赏,学会评改。在这个环节里,老师会领着你们欣赏来自咱们身边同学的优秀习作,让你们懂得他们的成功不是自然天成的,而是来源于他们精心地修改。只要我们有了心中的榜样,我们就会明白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去做。另外,我也会多读一些不是咱们自己的优秀习作,以期培养你们的语感,培养你们分辨作文优劣的素养,最终能够学会评价和修改文章。
三、同桌互读,边听边思。人人都有思维定势自己的东西总是最好的。修改作文也是这样,大多数同学经过第一次基本修改后,就再也不会有所进展了。他们的思维会固定。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时就需要以旁观者的身份来听自己的作文,品一品自己的作文,边听边想,思考作文的谋局布篇是否合理,举例是否围绕中心,中心是否明确这次修改,我会要求你们轮流同桌互读,与此同时,老师也会参与其间加以辅导,并适时地启发引导你们。这样同学们在听作文时有了思考和判断的时间,听时会瞬间产生灵感,有利于文章的修改和重组。第二次的互读修改,错别字就更‚无处藏身‛了。
四、小组共读,群策群力。小组共读时,一位同学读作文,另外三位同学就成了评价者、小老师。当听到作文中有不妥之处或不合理的地方,就可以提出自己不同的修改建议,组员共同商榷,得出主要的修改要求。当组内成员都读完时,每个人的作文的修改意见都出台了。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小组内几位成员共同修改,群策群力,取长补短,效果明显。与此同时,老师也会参与其间加以辅导,并适时地启发引导你们。值得一提的是,我会要求你们认真反思,把感受最深的写作启发写在此次习作的后面。最后,我还希望同学们最好把修改的作文再次誊抄在大作文本上。
通过四次作文修改,虽然比较费时,但是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咱们在自读作文时,就会更加自信;在互读作文时,文思就会更加敏捷;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交流共读中,品尝到了做小老师的喜悦,最重要的是我们学会了修改作文。
总之,我再次呼吁同学们:当我们懂得了这些道理后,在平时的习作教学中,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这么做呢?它真的是一个能有效提高我们习作能力的‚法宝‛哦!
什么是文章的生命范文第6篇
本学期,搞了四次专题作文修改训练。基本要求有: 第一步:按照要求把作文写在大作文纸上。
第二步:老师先浏览,提出一两句基本修改意见。
第三步:同学互改。要求详批详改。有旁批,有尾批。 第四步:自改。要求详批详改。
第五步:周末回家请家长提出批改意见。
第六步: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做最后整理,发表在“写吧”上或者重新誊抄在新的作文纸上。
第七步:老师从“写吧”上下载后,利用专题作文展示课展示部分作文,同时点评。评出优秀。还有重大问题的进行再次修改。
这种作法,是追求作文教学的“精耕细作”,是对平时自由式随
便写作的一种补充。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写作是对思想的整理,是一种既艰辛又幸福的劳作。
我希望,通过这样的严格训练的孩子,对作文这样的特殊的心智活动会有更深刻的认识。
这次的作文修改,特别认真的同学有:
龙天河、廖思琦、曾雪羽、杨华燕妮、叶申田、杨珮璇、沈任佳茜、沈丹婷、郑可、梁明媚、刘婧怡、吴语寒、杨惋心、唐玥、李思佳、付陶猗、刘佩灵、程羽麒、王宏扬、唐玥、王梦然、邹夏路、黄文信、吴瑞雪、陈西蕾、王悦、余秋帆、杨惋心、刘佩灵
什么是文章的生命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