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生物化学期末小结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开心麻花2025-09-191

生物化学期末小结范文第1篇

一、复习目标

以教材为依据, 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加强识记环节的安排与督促,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应用生物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争取期末考试取得较好成绩。

二、复习措施

本学期内容多、时间紧,只有三个星期的复习时间,要让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复习完所学内容,取得好的成绩,需要给同学把知识系统起来,便于学生复习,同时给学生精心编制复习提纲,删去一些难繁偏旧的知识,让学生短时间内获得成绩。

三、复习安排

第一课时:第七章

1.人体皮肤的排泄

2.生物的新陈代谢 第

二、三课时:第八章 1.运动的方式

2.运动的形成

3.运动的意义

第四、

五、六课时:第九章 1.神经调节

2.感觉

3.激素调节

4.动物的行为

第七课时:综合复习

第八、九课时:测试与讲解

四、达标测试计划

做两套生物期末测试试题,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之处进行认真剖析,并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以便查漏补缺,争取期末取得好成绩。

生物化学期末小结范文第2篇

九年级化学备课组

一、有计划的安排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

九年级的化学,是初中学生接触的一门新课程,备课组制定本学期的教学工作计划。一个完整完善的工作计划,能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完满完成,所以一定要加以十二分的重视,并要努力做到保质保量完成。本学期化学的教学任务是第1-5单元,主要是引导学生了解化学这门课程的特点,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用语,知道一些与生活关系极为密切的化学知识,找到化学学习的特点。

二、定时进行备课组活动,解决有关问题

本学期的化学备课组只有三人,备课组定时集体备课,内容包括有关教学进度的安排、疑难问题的分析讨论研究,教学成绩的检测,月考试卷的分析,化学教学的最新动态、化学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等。

三、互帮互学、团结一致

团结协作、相互尊重、不断切磋是我们备课组活动的一大特色。本组成员尽管只有三人,为了帮助林师洲老师参加全市化学优质课评比活动,和田忠妹老师参加校级化学优质课评比活动,我们备课组集体备课,互相听课,指出课堂上的不足,对教案和课件不断地改进,并收集许多极具参考价值的建议。

备课组活动对年级学科教学质量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备课组是发挥集体优势的最小但又是最基本的团体,他能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实实在在地进行学科教科研活动。目前我们备课组尚需在以往层面上深入展开教科研、更深入开展突破教学难点方面的交流、研究。我们坚信,抓好备课组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工作。

生物化学期末小结范文第3篇

1、选择题:25 2'=50'

2、填空题:21'

3、实验题:1 15'=13'

4、简答题:114'=15'

二、试题具有以下特点

1、注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注重考查学生对必修

一、必修

二、选修五所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如:元素周期律,化学反应能量变化问题,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原电池的基本知识,有机物的除杂、同系物及同分异构体判断等;

3、注重考查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如26题,30题,31题。

总的来说,这套试题偏重于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基本概念的理解,习题难度不大,但缺乏对学生实验的考查。

三、考试情况分析

整套试卷难度不是太大,试题有梯度,覆盖了本学期上半学期全部的主干知识,同时对能力的考查提出了一定的要求,这样一来对非示范高中的学生增加了一些难度。针对本次考试的情况,在以后的教学中提如下几个建议:

1、 注重基础知识的教学,强调学生落实。如元素周期律、有机物的化学性质、鉴别有机物的方法、离子反应的书写、原电池等有关知识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夯实基础,注意拓展提升。

2、 重视教材中的习题的功能。如试卷中填空题的第26题是课堂作业题,但从考试情况来看,并不是很理想,学生对有机物除杂选用的试剂和分离方法没能很好掌握,本来此题考查了几个有关有机物反应的知识点,而且是很重要的,可能有些教师没引起重视,看不起它并从外找很多题来训练,让学生走入题海。

3、培养学生规范做题,严谨表述。如有机物官能团名称的书写、结构简式等。

4、 加强实验教学。实验题得分不高的原因很多,可能最关键的问题是学生对实验的原理不理解。

5、 处理好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学了知识是为了解决问题,也就是需要把知识转化为能力,这一点在每堂课中都要充分体现。该卷中

8、

9、

10、

11、

31、32六道选择题都需把握问题的本质,提炼出关键的东西,这些东西在课堂教学中很容易做到;

生物化学期末小结范文第4篇

2.氧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能与许多物质起反应。氧气具有_____________,是常用的_____________。氧气能支持燃烧,带有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能_____________。

3.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_____________的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一种基本反应类型。氧化反应是物质跟_____________发生的反应,不仅仅是跟氧气。

4.(1)做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预先要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目的是_____________。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①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办法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蜡烛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一种暗红色固体,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同时生成浓厚白烟。这种暗红色固体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示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氧气液化 C.矿石粉碎 D.钢铁生锈

2.对氧气物理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易溶于水 B.在-183 ℃变为淡蓝色液体

C.在-218 ℃时变为白色固体 D.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3.关于氧气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氧气可用来炼钢

B.氧气可用来灭火

C.氧气可用于登山或飞行

D.氧气可提供动植物呼吸 4.下列可以说明自然界水中含有氧气的是( )

A.河水清澈 B.黄河水浑浊

C.有鱼虾 D.河边空气好 5.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是( )

A.空气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是唐代诗人的名句。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关于这一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蜡烛的燃烧是蜡烛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

B.蜡烛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 C.蜡烛的燃烧是物理变化

D.蜡烛受热熔化是物理变化 7.实验室制取氧气收集完毕后,拆卸仪器的正确顺序是( )

①撤去酒精灯 ②从水槽里拿出导管 ③从铁架台上拆下试管 ④清洗仪器放回指定位置 A.①③②④ B.③②④①

C.②①③④ D.①②③④

8.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下列现象或变化与氧气无直接关系的是A.春季潮湿环境中金属蚀 B.夏季食物腐败C.秋季山林着火 D.冬季河水结冰 9.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B.在任何情况下,氧气都是无色气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D.铁生锈是缓慢氧化 10.田径比赛发令枪打响后,产生的白烟主要是( )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五氧化二磷 D.四氧化三铁

11.我国“神舟”七号宇宙飞船的火箭发动机里使用液态氧,它所起的作用是( ) A.作燃料 B.供给呼吸

C.促使燃料迅速燃烧 D.携带方便 12.欲鉴别空气、氧气、氮气和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先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 B.先用燃着的木条试验,再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 C.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再用带火星的木条试验 D.先加入澄清的石灰水并振荡,再用燃着的木条试验 13.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食物腐烂 B.酿酒

C.红磷燃烧 D.铁生锈

14为了保护空气,某市将市区汽车排气管装上三效催化转换器,目的是使碳氢化合物迅速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氮的氧化物转变为氮气,从而使汽车尾气得到净化。关于这两个目的所涉及的物质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为物理变化 B.均为化学变化

C.前者为物理变化,后者为化学变化 D.前者为化学变化,后者为物理变化

生物化学期末小结范文第5篇

李玉玲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生物学对于七年级学生是细节处的一门学科,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都在不断的摸索中,我对他们的了解还有待加强,但就这次期中考试成绩来看,大部分学生考出了自己的真实水平,也有少数学生发挥欠佳。我就本次期中考试试卷作以下分析。

二、试题分析

本次期末生物试题,共包括六个大题: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连线题、看图填空、实验探究。试题重视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核,并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题量适中,难易得当,对学生实验能力、分析能力等都有一定的考查,是一份将基本知识与能力测试相结合的较成功的

三、试卷分析

第一大题为选择题,共20个小题,整个选择题反映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掌握,知识点记忆还算准确,本大题得分还算理想,一部分学生对课本知识不能分析延伸,其中实验类题目错误率较高。今年还出现了一个大的问题就是部分学生审题不清,虽然做了,但是也未能保证得分,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某些同学上课没有认真听,我每次考试前都强调几次,但每次考试都会出现上述情况;二是个别学生太粗心,题目已经说得很清楚,可是有的学生却因为审题不认真而导致了失分这一结果。

1 第二大题为填空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主要考察植物细胞结构、植物组织、植物生长发育、生物多样性等基本内容。学生对于第2小题植物细胞结构的掌握欠佳,错误率较高。还有就是多数学生仍然写错字,字写得不清楚,潦草,反映出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重视书写的规范,粗心对待。

第三大题是判断题,判断题考的也是基础知识,有各个方面的内容,同学们总体上做的较可以,就是有个别同学比较粗心漏做题。

第四大题是连线题,本题主要检查学生对植物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和生殖器官的发育。本题得分较高,很大一部分学生全对。

第五大题是看图填空,总共有两幅图,分别是叶片横切的平面结构图和菜豆种子的结构图。菜豆种子的结构图这一内容大部分学生掌握得较好,正确率较高。叶片横切的平面结构第

1、2小题都答得比较好,但学生的应用能力较弱,后面两小题答得较差。这道题也很有考验性,不仅仅考了学生平时学到的东西,还说明了在生物学学习过程中观察有多重要。

第六大题实验探究共两大题,分别是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和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第一小题稍有难度,考察学生对绿色植物在光照的条件下制造淀粉这一知识点的了解,大部分学生掌握情况不够良好,错误率较高。第二小题较为简单,主要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准确率较高。

四、总述

学生答题存在问题:

1、字母书写不规范,字迹潦草,错别字较多。与学生写字基本功较差有关。

2、基本概念掌握模糊不清,基础知识不牢固,学习不够系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与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态度不够端正有关,还有的学生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生物学的方法,对生物学知识不理解,死记硬背。

4、语言表达不规范,不严密,表述混乱,词不达意,生物专用词语书写错误较多。与平时训练少有关。

5、应用生物学知识迁移的能力差,不能与社会、生产、生活相联系,缺乏生活的基本常识,对基础知识在新情景下不能正确应用,对问题不善于分析。与学生平时较少把书本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有关。

6、对实验重视不够,科学探究和实验技能很差。 教学反思与改进 :

1、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传授知识的全面性,应加强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积累,提高同学们的基础知识水平。

2、从这次考试可以看到同学们对生物学还没有重视起来,所以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同学们对生物学的认识,让他们感到学习生物的快乐,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对于一些开放性的贴近生活的问题,应当重视,组织同学们自己探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同学们的创新思维。

4、尽量让同学们自己动手做实验,提高同学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享受成功的喜悦。

2015年2月6日 4

生物化学期末小结范文第6篇

2、怎样学习化学?①学习化学的方法:实验探究;②学习化学的工具是:元素周期表;③化学学习的特点是:三个关注(关注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变化规律)

3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①药品的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匙或纸槽;块状固体,镊子;少量液体,滴管;一定量液体,量筒或滴管;实验中未说明用量,一般用最少量;液体1-2毫升,固体盖满试管底部。

②物质的加热。常用的加热仪器是酒精灯(灯芯剪平齐,加酒不过肩,加热在外焰,内焰温度低,熄灯用帽盖,嘴吹最最忌)。给固体物质加热(试管固定铁架台,铁夹离口三分一,受热试管口下倾,免使回水管遭裂,固体平铺近管底,移动火焰匀受热,用毕待冷再拆卸,洗净放稳莫着急)。给液体物质加热(盛液不过三分一,外壁试干防烧裂,木夹持管手握柄,45度倾斜来加热,液面液底匀受热,管口对空不对人)。

③仪器的洗涤(玻璃仪器)。标准:内壁附着均匀水膜,不聚滴也不成股流下。方法:使用毛刷,用去污剂和水冲洗。特殊油污:附有难溶于水的碱、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用稀盐酸清洗,附有二氧化锰、高锰酸钾用浓盐酸洗,油污用热碱如碳酸钠清洗。

④气体的收集。排水法,适用于不易溶于水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适用于气体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第二讲 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组成

按体积计算,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3%,二氧化碳及其它0.03%。

2、空气是宝贵的资源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用作制硝酸和氮肥,做保护气等;氧气比较活泼,支持燃烧和供给呼吸,气焊练钢等;稀有气体,很不活泼,用作保护气,电光源等。

3、氧气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加压、降温后可变成淡蓝色液体或淡蓝色雪花状固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2)化学性质:比较活泼,中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剂。

4、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1)实验药品:暗紫色的高锰酸钾(固体)或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固体的混合物。

(2)反应原理(化学方程式)

(3)装置: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4)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

(5)验证: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瓶内是氧气。

(6)注意事项:①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要塞一团棉花,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进入导管。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将导管从水中取出,后熄灭酒精灯,以防水的倒流。

初三辅导化学

初中

辅导

梳理知识点

掌握学习方法

5、物质的分类(混合物、纯净物)

6、物质的性质

(1)物理性质:颜色、气味、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硬度等

(2)化学性质:氧化性、可燃性、毒性、稳定性等

7、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或化学反应)

(1)本质区别:宏观,是否生成新的物质。微观,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变化时,分子是否变化。

(2)化学变化的基本类型(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A+B+=C

分解反应:D=A+B+

第三讲 自然界的水

1、水的组成

(1)电解水实验:正极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它是氧气;负极得到的气体能够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它是氢气,它们的体积比为1:2,质量比为8:1。

(2)化学方程式

(3)由电解水实验可知: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

2、水的净化

(1)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天然水都不是纯水,都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都属于混合物。

(2)天然水通过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不同途径可以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

(3)水有硬水、软水之分。

①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硬水;不含或少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②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水是软水,产生泡沫较少易起浮渣的水是硬水。

③使用硬水会给生活和生产带来许多麻烦。洗衣服不净、变硬,锅炉浪费燃料、损坏过热爆炸。

④硬水可软化。蒸馏,煮沸。

3、爱护水资源

(1)地球上的水储量是丰富的,但可利用的淡水资源

(2)节约用水,防止水体污染(从工业、农业、生活三方面考虑)

4、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1)物质组成。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2)物质构成(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等)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②分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间存在着一定的间隔;③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④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以再分。(如,在电解水实验中,水分子可以分成氢原子和氧原子,而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可以再分,只是重新组合成氢分子、氧分子。)

第四讲 物质构成的奥秘

1、原子的构成

(1)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原子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核以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3)原子的质量、体积很小,原子在不断地运动,原子间存在一定的间隔。

(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它相比较所等到的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2、元素

(1)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电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决定元素种类的是核电荷数或核内电子数。)

(2)元素可以组成物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叫化合物。

(3)元素的分类。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4)元素符号

①每种元素都用一个国际通用的符号来表示,这种符号叫做元素符号。

②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表示一种元素、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金属元素符号、稀有气体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

(5)元素周期表

①根据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把它们科学有序地排列起来就得到了元素周期表。

②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18个纵行,7个周期,16个簇。

3、离子

(1)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离子团,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2)核外电子的排布。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失去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阳离子;非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化学反应中很容易得到电子,从而带正电形成阴离子;稀有气体原子最外层具有8个(He为2个电子)的相对稳定结构。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化学式与化合价

(1)化学式:用元素符号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化学式表示的意义:①表示一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元素组成;③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④表示该物质一个分子的组成。

(2)化学上用化合价表示元素原子之间相互化合的数目,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3)应用化合价推求物质化学式的根据是:①这种化合物确实存在;②化合物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第五讲 化学方程式

1、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关键词语:参加、化学反应、质量总和。

(2)质量守恒的原因。一切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分子种类一定改变,数目可能改变。)

(3)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解释现象,推断化学式,相关计算等。

(4)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方法:定量实验分析法。

2、化学方程式是重要的化学用语

(1)化学方程式提供的信息。如:4P+5O2 点燃 2P2O5 其质的方面的信息:磷和氧气点燃生成五氧化二磷;量的方面信息:微观上,4个磷原子和5个氧分子反应生成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宏观上,每124份质量的磷和160份质量的氧气反应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2)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配平,条件,箭号。)

3、根据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

审题仔细,格式规范,计算准确。设、写、找、列、解、答。

第六讲 碳和碳的氧化物

1、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物理性质及主要用途。

2、碳的几种单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是由于它们内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由于碳的不同单质参加化学反应的最小粒子是相同的碳原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是相似的。

4、从分子结构的不同来认识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

5、氧气、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比较

(1)实验室里制取气体要注意:①选择适当的反应,包括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即确定反应原理。②选择合适的实验装置,包括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③验证所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即检验气体。

(2)氧气、二氧化硫制法的比较:

6、温室效应是一大环境问题,它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它会带来哪些危害?为了防止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人类应该采取哪些措施?你力所能及地可做些什么?

7、掌握物质间的转化。

第七讲 燃料及其利用

1、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空气或氧气;③达到着火点。

生物化学期末小结范文

生物化学期末小结范文第1篇一、复习目标以教材为依据, 以提高学生能力为重点,加强识记环节的安排与督促,使学生扎实掌握生物学基础知识和...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