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盘古文库-分享文档发现价值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锐器伤发生原因调查范文

来源:盘古文库作者:漫步者2025-09-191

锐器伤发生原因调查范文第1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择忻州市某医院的临床护士共198名, 年龄最小19岁, 最大49岁, 平均26.1岁。调查在过去的1年里她们在护理操作过程中发生锐器刺伤的情况。

1.2 方法

采取回顾性问卷调查。发出调查问卷210份, 回收有效问卷198份, 回收率为94.28%。调查内容包括锐器刺伤发生的频率、时机、地点、原因、刺伤的部位、刺伤的物件、是否被污染针头刺伤、是否回套针头帽、是否采取防护措施、刺伤后的认识、处理等相关问题。

1.3 统计学处理

对每一份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检查, 将不合格的筛除 (其中5份问卷对是否发生刺伤不确切, 7份问卷的刺伤次数不吻合) , 再用PEM 3.1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1) 总体情况。被调查的198名护士中有182人曾发生过锐器刺伤, 发生率为91.92%;共发生刺伤次数586次 (为164人的总和, 另外18人填写的为“很多次”) , 被调查者人均被刺伤3.22次以上;182人中有132人被污染过的针头刺伤, 占72.53%。

(2) 导致损伤的因素。调查结果显示, 在被刺伤的586次中, 护士回答被针头刺伤的有334人次, 占总刺伤次数的57.00%;被安瓿刺伤的有204人次, 占刺伤次数的34.81%;被缝合针刺伤的有12人次, 占刺伤次数的2.05%;回答被其他物件, 如病历柜、玻璃、剃刀等刺伤的有36人次, 占刺伤次数的6.14%。

(3) 发生刺伤的时机。调查结果显示, 护士回答在掰安瓿时发生刺伤的有204人次, 占刺伤次数的34.81%;在传递缝合针时发生刺伤的有12人, 占刺伤次数的2.05%;在抽血或注射等操作前发生刺伤的有38人, 占刺伤次数的6.49%;在操作中发生刺伤的有48人, 占刺伤次数的8.19%;在操作后发生刺伤的有120人, 占刺伤次数的20.147%;其他有18人, 占刺伤例数的3.07%。在浸泡针头时发生刺伤的有110人, 占刺伤次数的18.77%。

(4) 操作后回套针头帽的情况。在调查的198名护士中, 每次回套针头帽的有86人, 占总人数的43.43%;经常回套针头帽的有52人, 占总人数的26.26%;偶尔回套针头帽的有40人, 占总人数的20.20%;不回套针头帽的有10人, 占总人数的5.05%;未作回答的有10人, 占5.05%。

(5) 在操作时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调查中, 190人回答了不戴手套的原因, 认为不方便的有106人, 占回答人数的55.79%;认为没有必要的有26人, 占回答人数的13.68%;回答医院未作要求的有40人, 占回答人数的21.05%;回答其他原因 (如节约费用等) 的有18人, 占回答人数的9.48%。

3 讨论

(1) 锐器伤是护理人员最常见的职业暴露危害。护理人员接触各种锐器的机会多, 被各种锐器, 尤其是针头刺伤的风险很大。本调查结果显示198名护士中发生过锐器刺伤的有182人, 占91.92%, 其中182人中被污染针头刺伤的有132人, 占72.53%, 潜在感染的危险很大。各种污染的针头刺伤是院内传播HBV、HCV、HIV等血液疾病的重要途径。相关统计表明, 在我国人口中, 乙肝和艾滋病的发病率正在快速增长。因此, 医护人员尤其是护理人员正面临着严峻的职业暴露危险。

(2) 规范操作是减少锐器刺伤的重要途径。从刺伤发生的原因来看, 操作中操作者自己刺伤自己占的比例最高, 占67.58%。锐器刺伤发生的原因主要与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自我防护意识淡漠、技术不够熟练、工作粗心等有关。因此, 应规范各项护理操作行为, 加强安全的操作技能训练, 才能保证职业的安全。

(3) 提倡普遍预防的职业防护观念和职业安全教育。在临床工作中, 很多护理人员只对诊断了血液传播疾病的患者采取了隔离措施, 事实上HBV、HCV、HIV在诊断前对医护人员的危险性远超过被诊断后。因此, 要不断加强职业防护的教育和感染知识的培训, 加强对锐器刺伤危害的认识, 预防和减少锐器伤的发生, 避免获得性职业感染。

(4) 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培训, 建立有关规章制度。护理人员属于获得性职业感染的高危人群, 且多在编制不足的情况下超负荷工作, 被针刺伤的风险很大。因此, 完善各种制度, 加强职业防护的管理和培训是很有必要的。

摘要:目的 了解临床医院一线护士被锐器刺伤的情况, 为采取有效职业防护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法对忻州市某医院的临床护士共198名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被调查护士中, 锐器的刺伤率为81.31%, 其中72.53%被污染针头刺伤过, 护士在抽血和输液时戴手套率很低, 仅7.35%。结论 临床护士的防护意识较差, 锐器刺伤率高。因此, 护理人员应主动提高职业防护意识, 加强职业防护管理。

关键词:护士,锐器伤,职业防护

参考文献

[1] 磨琨.护理人员针刺伤的危险因素与防护对策[J].中国护理管理, 2005, 5 (1) :17~18.

锐器伤发生原因调查范文第2篇

(-)锐器伤

发生针刺伤的高危操作:套回针套、摆弄针头、分开针头与注射器,没有及时或者就近丢弃针具、毁型。锐器伤的预防 1.小心处理利器,避免损伤。

2.注射器使用后切勿复帽,或可用单手持针筒挑盖套上。

3.所有使用过的性射器、输液器的针头及头皮针不作分离,直接放入坚固的利器收集箱,满至2/3便更换。利器收集箱须放进黄色胶袋,并贴上特殊标记作医疗废物处理。

4设计更安全的工作工具及方法。如静脉采血时使用真空试管并使用防护用具。

(二)锐器伤应急处理

操作时不慎被患者血液、血制品、体液、组织液污染的利器损伤时,则应:

1.立即用流动水冲洗伤口10分钟,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和肥皂液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2.伤口冲洗后,使用75%酒精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 3.血液、体液或医疗废物污染液溅入眼内,马上反复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之后立即到专科进一步处理。

4.在30分钟内向本科室护士长报告,护士长在2小时内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和护理部,暴露源为HIV阳性或疑似患者,应当在暴露发生后1小时内上报。

锐器伤发生原因调查范文第3篇

一、锐器伤的定义

凡是由于针、刀、剪、玻璃等锐器造成的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受害者出血的意外伤害。

二、锐器伤的相关数据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报道:在美国,每年医务人员发生的约100万次锐器伤,其中1/3的锐器伤发生在护士身上;国内有调查显示护士发生锐器伤是其他医务人员的2.23倍。由此可见,护士是发生锐器伤的高危职业群体。另:美国报道的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为61%,中华护理学会秘书长张惠霞介绍,广州市的几大医院对3100名护士调研中发现,在一年内有83%的护士被锐器刺伤1339次,平均每人每年发生3次锐器伤;北京市协和医院对全市7家医院的1075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显示,有866人在日常工作中发生过锐器伤,发生率为80%,每年每人平均被刺伤3.5次,其中有74.5%的护士是被污染的针头所刺伤,可见护士锐器伤的发生率很高。据统计,88%的锐器伤发生在工作繁忙时,其中有36.7%是因为精力不集中、精神紧张造成的。

三、发生锐器伤后的危害

锐器伤是导致护士发生血源性传播疾病最危险的途径,据美国CDC估计,健康的护士患传染病80%~90%是由锐器伤所致;最常见的传播性疾病有:乙肝、丙肝、艾滋病等。美国相关健康报告显示:护士有2.5%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和40%的乙肝、丙肝感染病例都源于锐器伤。而造成锐器伤后乙肝的感染率为6%~30%;丙肝的感染率为3%~10%;艾滋病的感染率为0.2%~0.5%。另外就是心理的危害,由于受伤者心理负担加重,担心感染上某种传染性疾病,这种心理上的影响可能比锐器伤本身更严重而持久。

四、造成锐器伤的因素

1、针头:针头是造成锐器伤最主要的因素。途径:①在配药、加药时被针刺伤占14.03%;②在拨针时被刺伤的占16.96%;③57.1%的护士在病人不配合时被针刺伤;④在进行注射操作后,取下针头时被刺伤的占11.97%;⑤在

1 回套上针帽时被刺伤的占16.7%⑥在对一次性物品毁形时被刺伤的占23%;⑦因相互碰撞而导致针刺伤的占10%。

2、刀:有刀片和剪刀。途径:①手术时不慎被割伤、剪伤;②使用刀片涂刮时;③在收拾物品时因杂乱而不慎被划伤、割伤;④用手直接安装和取下手术刀片;⑤用剪刀裁剪物品时;⑥随手将刀、剪放在工作服口袋里,取拿时不慎被割伤、刺伤;⑦用剪刀开启物品时不慎搓伤。

3、玻璃:主要指玻璃碎片。途径:①掰开玻璃安培时;②在收拾治疗车或治疗桌时;③在拿取已坏掉的玻璃安培时;④输液瓶摔坏了用手直接拾捡;⑤启开安培的铝盖时瓶口坏掉了;⑥用镊子撬打玻璃安培时渐起的玻璃碎片;⑦玻璃容器的开口处有缺口,在取拿时容易划伤。

4、铝盖:如乐凡命、脂肪乳铝盖的拉环。

5、锡伯纸:如胶囊的外包装。

五、锐器伤的处理原则

1、立即用流动自来水和肥皂液清洗污染的皮肤;

2、立即从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受伤部位,使部分鲜血排出,相对减少受污染的程度,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按压;

3、再用流动自来水和消毒肥皂液清洗;

4、用碘酒、酒精、碘复等皮肤消毒液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5、根据医院规章制度和程序上报意外损伤;

6、确定感染源患者,看其是否感染HIV、乙肝、丙肝等,同时进行可靠的化验检查,进行针对性免疫注射;

7、感染源患者血液检查阳性时,建议使用免疫治疗,并追踪随访,血液化验随访至少一个月或更长;

8、如金属类锐器伤应在24小时内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六、锐器伤的预防措施

1、加强护士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

2、CDC预防原则:护士应把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视为有传染性的;

3、当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黏膜或破损的皮肤时一定要戴手套;

4、每次操作完毕,或每次脱下手套时彻底洗手;

5、使用过的注射器不要套回针帽,必须套回时,采用单手法操作;

6、不徒手处理破摔的玻璃器械;

7、禁止进行针头折弯或毁形操作;

8、针头或锐器在使用地立即被扔进耐刺的专用容器中,可以用镊子夹住拨针头;

9、手持无针帽注射器或锐器时,不要将针头和锐器面对自己或别人,行动要特别小心;

10、操作完毕后及时做好收尾工作,勿留给别人;

11、专用容器应置于适当位置,切勿堆放过满;

12、锐器与针头与普通垃圾严禁混放;

13、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刀片、刀子、剪刀等;

14、禁止撬打玻璃安培;

15、掰开安培时带手套,或用纱布包裹;

16、借助启瓶器启开铝盖;

17、手术室可用弯盘传递锐器或用磁铁收集缝针和刀片;

18、不要将刀子、刀片放入工作服口袋里;

锐器伤发生原因调查范文

锐器伤发生原因调查范文第1篇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选择忻州市某医院的临床护士共198名, 年龄最小19岁, 最大49岁, 平均26.1岁。调...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内容为doc格式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