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有味是清欢范文
人间有味是清欢范文第1篇
一个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于丹老师的《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本书,打开书的那一刻,我发现了一个美妙的世界,原来,没有功利的随心阅读竟然可以如此惬意。读书的意义究竟是什么,于丹老师在书中给出了完美的诠释。
读书即读心,读遍别人的书,其实是读懂自己的心,读懂了自己的一颗心,再去看世相人心,人生就会更加透彻。读懂文章,养好自己的心,从别人的角度看问题,从他人的视角思考问题,在山重水复疑无路过后,定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记得初读《霍乱时期的爱情》时,颇多迷茫和不解,当再次静心阅读时,才发现这确实是一部佳作,世人的内心深处都埋藏着这么一颗纯真爱情的种子,读懂自己的内心,就会顿悟。养好心,养大自己的生命,在这个世界上坦然行走,然后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读书,让知行合一。8月2日,带着征服大自然的一颗雄心,花费9个小时,我登上了华山东峰,一路领略了华山的险峻及美景,第一时间看到了日出。内心深处总觉得有些许欠缺,直到读到那本《空谷幽兰》之后,我才发现有那么多隐者居住的华山,充满了神秘和魅力,还有那么多有待探索的故事,这是没有读过书的一个普通旅游者无法体会和发掘的。书的魅力就在于它可以引人入胜,华山还是值得再次探索的地方,当然,是一个有思想的旅行者再次去探险的地方,绝对不是一个游人去肤浅的挂一个同心锁,在石头上刻下“到此一游”。杨绛先生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的意义大概就是用生活感受去读书,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吧!”
读书可以找到苟且生活中的一方田野。当我们为生活所迫,顿感迷茫时,读读史铁生,读读《小王子》,读读路遥。当我们春风得意时,读读杜甫,读读白居易,读读苏轼。“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不只是出现在孟郊的笔下,也出自我们每个人的心里。在别人的诗篇和文章中读出自己的感动,在别人的故事里留下自己的眼泪,你和书的缘分也就到了。
读书,是一次修行,也是一次养心,读书让自己的思想行走,去游览祖国的大好河山,去领悟古人的家国情怀,去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去发现自己无比深邃的内心。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
清欢,一个淡雅的字眼,它出自苏轼的浣溪沙“细雨斜风作小寒,淡烟疏柳媚清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廖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想必林清玄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就是从这里有感而发的吧。
林清玄眼中的清欢,是在清静中,享受淡雅的欢愉,是一种悠闲,清静,自由与舒服的生活状态。作者年轻时,喜好到处游玩。或饮一壶茶或爬一次山。但是,现在旧地重游时,却发现,现在的一切都如加快了脚步,再也找不到原来的那种感觉了。现有的是汽车喇叭的”嗡嗡作响”,街上行人匆匆的脚步,就连茶楼,也是烟雾环绕,让人喘不过气。
“清欢”是生命的减法。在我们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回到最单纯的欢喜,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情境。
“清欢”就是丰子恺笔下的“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清欢代表这是一种高雅的文化。
双休日,与家人去登山,“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似乎是登山的理想境界,但在山道上,全是熙熙攘攘的游人,远远望去,像一条长龙,期间还不时夹杂着商贩的叫卖声。爬到山顶,却看不到成片的松林,而是满眼的高楼大厦,“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也只能是脑海中的景物了,吹过来的风夹杂着污浊的空气,连“清”都没有更别说“清欢”了。
“清欢”是不受物质的束缚的,没有外在条件的。它是发自内心的情意,只要心中有情,处处都有清欢。
人间处处是清欢,在孤灯下翻着富有墨香的书,或提笔挥毫;或饮一口茶,体会茶香弥漫。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
一点昏黄泼墨跃然纸上,随水墨晕染开来的浓墨幻化成点点微黄的淡彩,遂其形状又似海边日出时分,天边金黄色的一抹淡云若动、若静。黄色泼墨下是一点饱和碧色之泼翠,随水渗开,好似中国古代水墨山水中远处的青山。书的封面中,碧色与黄色交染不知是苍山青翠了斜阳,还是霞光的微黄温暖了青山。
这一暖、一冷两色调泼墨的晕染中,人间有味是清欢的主题,以行书之笔浮现在此书封面中央,书法浓墨与泼墨晕染开的淡彩交相辉映。翻开中国水墨古典风的书面,伴着淡淡墨香的灵动文字,我也追随作者,行走山川、渡过江河,走过于丹先生走过的春来江水绿如蓝的杭州,醉梦西湖畔,寻找前世在湖边丢掉的一湖烟波;踏着丽江穿越千年的青石拱桥,聆听桥边吱呀呀的水车转动着潺潺溪水,伴随着布农铃叮咚作响,依稀看到千年马帮从山中向我们慢慢走来;走进巴黎那氤氲着玫瑰花香与琥珀色酒香的小巷深处的红酒坊,捧起一只酒杯,轻轻地从木质酒桶最下面的龙头中拧出一杯红酒,把酒杯放在手心,用手心温暖着杯底,慢慢地摇,品着慢慢摇出的酒香,回味曾经踏遍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百味的岁月,体会逝水流光中那些生命的瞬间。
人间有味是清欢范文第2篇
在弘一法师寺院围墙的外面,我是如此的谦卑。张爱玲
一、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
1、春去秋来,岁月如流,游子伤心泊。回忆儿时,家居嬉戏,光景宛如昨。茅屋三橼,老梅一树,树底迷藏捉。高枝啼鸟,小川游鱼,曾把闲情托。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儿时欢乐,斯乐不可作。《忆儿时》
2、一杯浊酒过清明,肠断樽前百感生。辜负江南好风景,杏花时节在边城。《津门清明》
3、梧桐树,西风黄叶飘,夕日疏林杪。花事匆匆,零落凭谁吊。朱颜镜里凋,白发愁边绕。一霎光阴底是催人老,有千金也难买韶华好。《老少年曲》
二、慈云渺天末,明月下南楼
1、人生如梦耳,哀乐到心头。洒剩两行泪,吟成一夕秋。慈云渺天末,明月下南楼。寿世无长物,丹青片羽留。题梦仙《花卉横幅》
2、世界鱼龙混,天心何不平?岂因时事感,偏作怒号声。烛烬难寻梦,春寒况五更。马嘶残月堕,笳鼓万军营。《遇风愁不成寐》(到津次夜,大风怒吼,金铁皆鸣,愁不成寐。)
3、城南小住,情适闲居赋,文采风流合倾慕,闭户著书自足。阳春常驻山家,金樽酒进胡麻。篱畔菊花未老,岭头又放梅花。《清平乐〃赠许幻园》
三、世间有大爱,宁有逾于是
1、东邻有儿背佝偻,西邻有女犹含羞。蟪蛄宁识春与秋,金莲鞋子玉搔头。概括《文野婚姻》
2、一夜西风蓦地寒,吹将黄叶上栏杆。春来秋去忙如许,未到晨钟梦已阑。《重游小兰亭口占》(重游小兰亭,风景依稀,心情殊恶,口占二十八字题壁)
3、残漏惊人梦里,孤灯对景成双。前尘渺渺几思量,只道人归是谎。谁说春宵苦短,算来竟比年长。海风吹起夜潮狂,怎把新愁吹涨?《西江月〃宿塘沽旅馆》
4、昔日繁华似锦,今日一贫如洗,身外之物何足道哉!古井12.5.1.
四、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
1、燕支山上花如雪,燕支山下人如月。额发翠云铺,眉弯淡欲无。夕阳微雨后,叶底秋痕瘦。生小怕言愁,言愁不耐羞。 晓风无力垂杨柳,情长忘却游丝短。酒醒月痕底,江南杜宇啼。痴魂销一捻,愿化穿花蝶。帘外隔花阴,朝朝香梦沉。《菩萨蛮〃忆杨翠喜》
2、落尽杨花红板路,无计留春住。独立玉阑干,欲诉离愁,生怕笼鹦鹉。 楼头又见斜阳暮,怎奈归期误。相忆梦难成,芳草天涯,极目人何处?《醉花阴〃闺怨》
3、天抹斜阳淡不红,蛤蟆陵下几秋风。将军已死圆圆老,都在书生倦眼中。道左朱门谁痛哭,庭前枯木已成围。只今憔悴江南日,不似当年金缕衣。赠语心楼主人
4、残山剩水可怜宵,慢把琴樽为寂寥。顿老琵琶妥娘曲,红楼暮雨梦南朝。为老妓高翠娥作
5、十日沉愁,一声杜宇,相思啼上花梢。春隔天涯,剧怜好梦迢遥。前溪芳草经年绿,只风情,孤负良宵。最难抛,门卷依依,暮雨潇潇,而今未改双眉妩,只江南春老,谢了樱桃,忒煞迷离。匆匆已过花期,游丝苦挽行人驻。奈东风,冷到西桥,镇无聊。记取离愁,吹彻琼箫。《高阳台〃忆金娃娃》
五、不知青帝心何忍,任尔飘零到处飞
1、沧海狂澜聒地流,新声怕听四弦秋。何如十里章台路,只有花枝不解愁。书赠李萍香
2、风风雨雨忆前尘,悔煞欢场色相因。十日黄花愁见影,一弯眉月懒窥人。冰蚕丝尽心先死,故国天寒梦不春。眼界大千皆泪海,为谁惆怅为谁颦!《七月七夕在谢秋云妆阁有感诗以谢之》
3、秋老江南矣,忒匆匆。喜余梦影,樽前眉底。陶写中年丝竹耳,走马胭脂队里。怎到眼都成余子,片玉昆山神朗朗。紫樱桃,慢把红清系。愁万斛,来收起。泥他粉墨登场地,领略那英雄气宇。秋娘情味,雏凤声清清几许。销尽填胸荡气,笑我亦布衣而已。奔走天涯无一事,问何如声色将情寄。休怒骂,且游戏。《金缕曲〃赠歌郎金娃娃》
六、说相思,刻骨双红豆
1、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破碎河山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便惹得离人消瘦。行矣临流重太息,说相思,刻骨双红豆。愁黯黯,浓于酒。 漾情不断凇波流。恨年来絮飘萍泊,遮难回首。二十文章惊海内,毕竟空谈何有?听匣底苍龙狂吼。长夜凄风眠不得,度群生那惜心肝剖?是祖国,忍孤负!《金缕曲》
2、杜宇声声归去好,天涯何处无芳草。春来春去奈愁何,流光一霎催人老。新鬼故鬼鸣喧哗,野火磷磷树影遮。月似解人离别苦,清光减作一钩斜。《夜泊塘沽》
3、故国鸣鸪,垂杨有暮鸦。江山如画日西斜。新月撩人透入碧窗纱。陌上青青草,楼头艳艳花。洛阳儿女学琵琶。不管冬青一树属谁家,不管冬青树底影事一些些。《喝火令〃哀国民之心死》
七、誓度众生成佛果,为现歌台说法身
1、誓度众生成佛果,为现歌台说法身。孟旃不作吾道绝,中原滚地皆胡尘。《茶花女遗事》演后感赋
2、凤泊鸾漂有所思,出门怅惘欲何之?晓星三五明到眼,残月一痕纤似眉。秋草黄枯菡萏国,紫薇红湿水仙祠。小桥独立了无语,瞥见林梢升曙曦。《朝游不忍池》
3、杨柳无情,丝丝化作愁千缕。惺忪如许,萦起心头绪。谁道销魂,尽是无凭据。离亭外,一帆风雨,只有人归去。《南浦月〃将北行矣留别海上同人》
八、本来桃李羞同调,故向百花头上开
1、瑟瑟寒风剪剪催,几枝花发水云隈。淡妆写出无双品,芳信传来第二回。春色鲜鲜淡似锦,粉痕艳艳瘦于梅。本来桃李羞同调,故向百花头上开。《咏山茶花》
2、杜宇啼残故国愁,虚名况敢望千秋。男儿若论收场好,不是将军也断头。《感时》
3、看一片平芜,家家衰草迷残烁,玉砌雕栏溯往昔,影事难寻觅。千古繁华,歌休舞歇,剩有寒螿泣。《废墟》
九、芳草碧连天
1、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送别》
2、苍茫独立欲无言,落日昏昏虎豹蹲。剩却穷途两行泪,且来瀛海吊诗魂。 故国荒凉剧可哀,千年旧学半尘埃。沈沈风雨鸡鸣夜,可有男儿奋袂来。 东京十大名士追荐会即席赋诗(两首)
3、一言一字,莫非实相。周遍法界,光明无量。似镜现象,若风画空。如斯妙喻,乃契诗宗。题郑翘松《卧云楼诗存》
十、名虽师生,情深父子
1、人病墨池干,南风六月寒。肺枯红叶落,身瘦白衣宽。入世儿齐笑,当门景色阑。昨宵梦王母,猛忆少年欢。《人病》
2、镜花水月,当体非真。如是妙观,可谓智人。题永春胜闻居士《淡斋画册》
十一、世寿所许,定当遵嘱
1、姹紫嫣红不耐霜,繁华一霎过韶光。生来未藉东风力,老去能添晚节香。风里柔条频损绿,花中正色自含黄。莫言冷淡无知己,曾有渊明为举觞。咏菊
2、文以载道,岂唯辞华。内蕴真实,卓然名家。居士孝母,腾誉乡里。文章艺术,是其余技。士文艺以人传,不应人以文艺传。题王梦惺居士《菜园文稿》
3、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复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 十
二、君子之交,其淡如水
1、屋老,一树梅花小。住个诗人,添个新诗料。爱清闲,爱天然,城外西湖,湖上有青山。《玉连环影》
2、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而忘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3、纸窗吹破夜来风,砭骨寒添漏未终。云掩月带光惨目,帘飘烛影焰摇红。无心难定去留日,有泪常抛梦寐中。烦恼自寻休自怨,待将情事诉归鸿。冬夜客感
十三、袖衣且上傍禅关
1、微茫烟水碧云间,挂杖南来渡远山。冠履莫教侵紫阁,袖衣且上傍禅关。青丘有路秦苓茂,故国无阶麦黍繁。午夜钟声闻北阙,六龙绕殿几时攀?《松洋洞》
2、一花一叶,孤芳致洁。昏波不染,成就慧业。
3、兴来寻友坐深山,竹院逢僧半日闲。归至清波门外路,又将尘梦落人间。
4、惯携蜡屐踏烟潭,绝妙诗情画里参。浊世谁知山水乐?况添高韵继环庵。题《罗阳选胜录》
十四、服膺高轨,冥契渊致
1、我到为植种,我行花未开。岂无佳色在,留待后来人。净峰种菊临别口占
十五、誓作地藏真子,愿为南山孤臣
1、亭亭菊一枝,高标矗劲节。云何色殷红,殉教应流血。为红菊花说偈
2、金石无今古,艺事随时新。如如实相印,法法显其真。为漳州印友题偈 十
六、问余何适?廓而忘言
1、以冰霜之操自励,则品日清高;以穹窿之量容人,则德日广大;以切磋之谊取友,则学问日精;以慎重之行利生,则道风日远。故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为黄福海写的座右铭
2、深悲早现茶花女,胜愿终成苦行僧。无数奇珍供世眼,一轮明月耀天心。赵朴初
3、收拾残红意自勤,携锄替筑百花坟。玉钩斜畔隋家冢,一样千秋冷夕曛。飘零何事怨春归,九十韶光花自飞。寄语芳魂莫惆怅,美人香草好相依。题丁慕琴绘《黛玉葬花图》 十
七、一轮明月耀天心
1、佛有戒,儒有方。其道存,名可亡。
2、以出世精神做入世事业。
3、随力修学,粗知大意,欲以一隙之明,与诸师互相研习。(谦) 十
八、李叔同
1、无心者公,无我者明。
2、自古仁人志士,以儒济世、以道修身、以佛治心,可谓是智慧通达。
3、以淡字交友,以聋字止谤;以刻字责己,以弱字御侮。
4、事不可做尽,言不可道尽。
5、学一分退让,讨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减一分福泽。
6、恩怕先益后损,威怕先松后紧。
7、涵容以待人,恬淡以处世。
8、必有容,德乃大;必有忍,事乃济。
9、以虚养心,以德养身,以仁义养天下万物,以道养天下万世。
10、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11、刘念台云:“涵养,全得一缓字,凡言语、动作皆是。” 应事接物,常觉得心中有从容闲暇时,才见涵养。 逆境顺境看襟度,临喜临怒看涵养。
12、人生最不幸处,是偶一失言,而祸不及;偶一失谋,而事幸成;偶一恣行,而获小利。后乃视为故常,而恬不为意。则莫大之患,由此生矣。
13、于作事,必克己谨严,要做到极致。于生活,应戒绝奢华,一切从简。
14、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祸。
15、事当快意处须转,言到快意处须住。
16、物忌全胜,事忌全美,人忌全盛。
人间有味是清欢范文第3篇
一千年前,苏东坡被贬黄州,曾与泗州友人刘倩叔共游南山,友人以山中野菜招待,对此东坡诗兴大发:“人间有味是清欢。”想那苏东坡,虽然后半生颠沛流离,屡遭贬谪,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个人得失而奴颜婢膝,一生追求人间真味。细细想来,这实在是做人的真谛。人生苦短,生活的表象多姿多彩,其内涵却纷繁复杂。只要尽心尽力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就全然不必去为猥琐之事烦恼。时常将自己消融在大自然之中,宛若仙居,不被亵渎,不被污染,不为世俗所困,让心绪于澄明宁静之中羽化。
日本学者中野孝次写了一本《清贫思想》,在日本民众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他建议人们采取清贫的生活方式,追求一种内心丰盈美好的恬淡生活。比如读读书,听听音乐,游历名山大川,进行必要的生活劳作,等等。通过不断丰富充实的精神生活,来淡化对名利、地位、权力的追逐。当然,他也不是要人放弃对物质财富的创造,过苦行僧式的生活。清贫不等于贫穷,贫穷意味着忍饥挨饿,温饱堪虞,那样内心就不能进入平和安详的境界。清贫是在富足之后,不再将物质财富的积累看得很重要,而是将内心的修炼当作最大的快乐。
美国人丽莎茵普兰特的《简单生活》一书,勾勒出一幅幅具有后现代意味的简单生活图画,已成为欧美社会的一种新生活时尚。她给“简单生活”下了一个完整的定义:“它不是贫苦、简陋的生活,它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表现真实自我,目标、意义明确的生活,是一种丰富、健康、和谐、悠闲的生活。”简单的,就是最好的!
我们对清贫简单生活的提倡也由来已久,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对弟子颜回赞不绝口:“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也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日长飞絮轻。”在这纷纷扰扰的世界里,将自己的脚步放慢一点,放轻一点,享受一下世间原有的简单和真纯,过一种简朴的生活,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这样的快乐才是永久的快乐。
当然,崇尚清欢,并不是要我们远离城市走进深山老林,拒食人间烟火,而是要清而不淡,欢而不妄。进则能廉洁自律,知足常乐;退则能不忘忧国,与民同乐。即便是清欢的倡导者苏东坡,在当年,虽遭受打击排挤,也没有完全走进山林忘却人间。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与民同乐。
人间有味是清欢范文第4篇
2016级精神医学专业本科2班 王丞基
“人间有味是清欢,所有含蓄婉转、深沉内敛的事物,都只是为了更好地沉淀,洗尽铅华。如果有一天,当你踏遍岁月千山万水,尝遍世情风霜百味,依旧可以回到最初的明朗、清白,则为真正的朴素、真正的清欢。”
央视节目《百家讲坛》中的于丹《论语》心得一经播出就给大众留下了深刻印象,于丹这个名字也似乎走进了人们日常的社会生活当中,很多人因此了解、认识了于丹。而我真正的开始了解于丹,是因为半首诗的缘故。“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两句正是出自北宋词人宋祁《玉楼春风前欲劝春光住》的下片。于丹在这两句诗的后面写到:中年况味,手中的酒杯换了茶盏,不劝斜阳。甚喜,这句简短的话中所潜在的境界正是我想在青年转变中年过程中所追求的,尽管过去从未仔细研究过于丹教授的作品,但仅此一句就让我从内心感受到我与于丹教授在精神上的追求有某些志同道合。
“当你因为没有鞋穿而哭泣的时候,想想那些失去双脚的人”。我们都知道在这个宇宙当中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同理,当我们静下心来仔细想想的时候会不会发现,幸运与不幸亦是如此呢?其实人人都有一些被别人羡慕的幸福,但不要虚构着别人的幸福,浪掷了自己手中握住的价值。正如于丹教授所说,如果想明白这一点,也许你的日子也在被别人暗暗羡慕着。小时候总觉得自己拥有的太少,所以以此抱怨父母、抱怨家庭,而逐渐长大以后才发现,原来一直以来都真的只是自己想要的东西实在太多。至今我还会被老同学调侃说,还记得上小学那会儿,每天穿着花衬衫坐着小车上下学。回想起十几年前还是孩子的时候并没觉得那有什么特别,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原来我也被很多同龄人羡慕。
现在我时常觉得自己很幸运,在经历大大小小的坎坷以后,生活带给我的更多是成长与成熟,而不是伤害。
“有很多人用了毕生的努力,默默完成了对别人的成全”。人生没有所谓的弯路,我们都是顺着每一步才抵达今天,所有的偶然与必然,只要你信任这些生命的成全与托付,总会对历史的轨迹和当下的容颜做出解释。站在现在,你会知道你的未来应该要成为什么人,你怎么才能不辜负曾经的成全与托付,你怎么才能在无常当中一步一步把恒常走得更好。人生就是一个循环,一个有幸福感、被成全的人,他会不断用善念去成全别人。善良与爱,才是人性中最蓬勃的种子,可以薪火相传。
在成长的路上,我们一直被父母成全;在求学的路上,我们一直被老师成全;在职场的路上,我们一直被领导成全我们如今的被成全与托付,难道不是为了将来对别人的成全与托付么?将来的某一天,我们也要为人父母、也许还要为人师长、为人领导,不是吗?
漫漫人生,有味清欢。一念既起,就拼尽心力在当下完成,那一刻当下,也就算是真正实在的拥有了。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
(二)
“人间有味是清欢”出自苏轼的一首词《浣沙溪》里最末一句,是他经历人生几度起伏之后的体悟。于丹老师以此作为书名,从生命、幸福、成长、行走、闲情、流年六个方面与我们共同分享她的人生感悟。
此书不同于以往于丹老师的书籍,以前她的书都是对论语、庄子、古诗词等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解读。而这本书更像是我们的一个朋友,把身边琐碎的小事采撷起来娓娓道来。简单的一碗牛肉面,于丹的朋友王先生夫妇用了两天的时间才将其做好,其用心之深让人感动。而能够将这样的小事,记录下来并有所深思和体会,同样让人动容。作者以她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有些事情并非来日方长,有些时候没有完成的心愿一转眼就来不及了。因此,在平常的生活里珍惜生命中的来来往往,抓紧当下尽心完成能够完成的愿望,以免错失机会不能重来才是我们应该做的。在《没钱的日子,欢喜的流光》中,作者提到了她非常喜欢的一本书《浮生六记》,书中的芸娘在潦倒的时候只能喝一些劣质的茶叶。她就每天把茶叶用纱布包好,在太阳落山后将其放入未开的莲花花芯中,再将花瓣用线扎好。第二天,日出前将茶叶取出,日落后再放进去,如此反复三天。茶叶的口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带着荷花淡雅的清香。这件事情让我们看到了,生活的好坏并非和富贵有关,能够用心体会生活,从中寻找到乐趣,创造出幸福,才是真正懂生活的人。这种高贵的态度,精致生活的涵养都是我们应该认真学习的。能够从点滴小事中体会出生活的真谛带给我们的收获将是无穷的。
在成长这章的一个短篇里,作者讲了一件小事。作者的女儿在四岁时,不小心将幼儿园手工课上做的花篮摔碎了。作者安慰她说:“让我们一起动手,看看能不能让花篮比没摔碎时更漂亮!”于是,经过两人的修补和上色,花篮修补好了。自此,每当有东西摔坏了。作者的女儿都会兴奋的说:“让我们试试,看能不能让它比没坏时更好看!”这件小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是,虽然并不是所有东西都能够修复好,但是仍要乐观地面对挫折和挑战,尽自己所能将破损修复好,提高自我修复能力。我们遇到的事情无法左右,但是我们对待事情的态度是可以选择的。在《寻味:舌尖上的天地缘》一文中,作者阐述了对待食物的观点。一年有四季,每个季节的食物都有所不同,对待食物也应该顺应季节。而现在的餐馆里,多对食物过度烹饪,添加添加剂,做的时候往往不那么精心。食客们面对山珍海味,也变得越来越麻木,并没有细嚼慢咽,体会到幸福。在作者看来,一个人对待食物的态度能反映出他的性情。能够用心参悟好吃饭的玄机,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做的功课。不论是正常的一日三餐,还是在旅行中的各地美食,都值得我们去尝试,用我们的味蕾去用心体会。对食物的理解也是对爱,对世界,对传统的理解。
人间有味是清欢,当所有繁华过尽,经历过世间的百味,还能够用心的对待身边的每一件小事,认真精致的对待生活,用最朴素的真理指导我们自己,那就是真正的清欢。
人间有味是清欢读后感
(三)
来日方长并不长
建德市新安江第三初级中学905班 王乐凡
懂得珍惜,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在长大的过程中,总有些猝不及防的变故让我们扼腕喟叹:本以为来日方长,有时候,没有赶紧完成的心愿,一转眼就来不及了。
题记
去年七夕的那天晚上,子慕看着那些缓缓升起的孔明灯,对我说,小凡,我也想放一盏孔明灯。
我说好。但是因为我们去买灯的时候,灯卖完了,老板冲我们抱歉地笑笑,说他现在去桥南拿货,让我们等等。
我摇了摇头,对子慕说,算了一个灯而已,不必急于一时,我们走吧,来日方长。
只是,来日方长真的方长吗?
九岁那年夏初,嗜酒如命的外公迷上了杨梅酒的味道。他说杨梅那被浸酿出的馥郁芳香的酒气,总令他魂牵梦萦。
“可惜啊,”外公坐在一摇一摇的藤椅上,有些惋惜地说道,“今年喝不着了。”
“怎么会喝不着呢?”我蹲在外公的脚边,抬头问他。
“没有了呗!”外公无奈地摊摊手。午后的阳光正好,透过树叶斑斑点点地落在外公略显委屈的脸上,我看着觉得好笑,于是就顺着他的话:“怎么会没有了呢?”
“喝完了呗!”
“喝完了可以再泡嘛!”我眨了眨眼,转身指了指墙角墙角的杨梅树愈发茂密了,正值初夏,树上的杨梅在叶子的衬托下,也愈发诱人了,“那儿不是有一棵杨梅树嘛,你看上面的杨梅又大又红,不正好可以用来泡酒吗?”
“我也知道啊,可你外婆不让。”
“为什么不让?”
外公想了想,忽然看了我一眼,有些酸溜溜地说道:“因为这是要留给她的宝贝外孙女吃的,还有”
“还有什么?”听外公说外婆要把这些杨梅留给我吃,我心里美滋滋的。
“还有就是用来走街坊的,邻里邻外的,不送点东西怎么行?可怜我就”
我觉得外公真的有点可怜,明明这棵杨梅树是他种的,长了杨梅自己却吃不到。于是我很仗义地起了身,拍了拍外公的肩膀,一本正经地说道:“外公你放心好了,待会儿我去和外婆说,这杨梅我就不吃了,邻里邻外,我们也别送了,就留给你泡酒喝好了。”
“真的?”
“真的。”
“可是我还是不敢唉,要是我自己去摘,()你外婆看见了准冲我嚷嚷。”
“那这样好了我帮你摘,怎么样?”我想着做好人就做到底好了。
“就这样说定了,不许反悔!”
“好,以击掌为誓。”
话是这样说没错,可一转眼的功夫,我就把这件事忘了个一干二净。外公虽然时常在我耳边念叨杨梅杨梅酒之类的,可我不是忙于和子安捉知了就和他逗弄外婆养的小鸭子,整天不亦乐乎,哪里还会在意这个。
我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在那之后临近暑假的一个傍晚,我在一旁逗弄已经吃饱在草窝里已经昏昏欲睡的小灰,外公则在一旁催促我快点去摘杨梅。晚饭后阵阵倦意袭上心头,我倚在门边,懒懒地摆了摆手,碎碎念了一句:“急什么,来日方长嘛。”
也许是冥冥之中自有定数,自那天后的一声“来日方长”,外公没能等到我摘杨梅给他泡杨梅酒。
次年夏初,再回到那个种有杨梅的院子里,那个和外公谈论过杨梅的院子里,我只看到院子里处处挂着的白绸带,扶手上处处系着的白绸花和门上贴着的那个大大的丧字。
依然是夏初,是杨梅成熟的时候,午后的阳光依旧明媚,墙角的杨梅树上的杨梅依旧诱人,只是,和小凡谈论杨梅的那个人,不在了。是不是这院子里的杨梅只能被我吃掉,被外婆用来走街坊?原来,有些事错过了,遗憾的就是一辈子。
去年除夕,我问奶奶,来日方长真的方长吗?
奶奶说她不知道。只记得从前和爷爷年轻的时候,想好去爬黄山的,可后来想着来日方长,就没去。现在老了,想去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妈妈说我小的时候,她总想多抽时间陪陪我,可那时工作忙,她又想着来日方长。一转眼,我都这么大了,白白错过了这许多时光。
哥哥说他从前羡慕他的同桌字写得漂亮,当时也暗暗下决心,要好好学写字,可那时觉得自己这么小,来日方长,不必急于一时。时间一久,就给荒废了。
我忽然觉得,好像没有什么事情是来日方长的。
去年七夕我和子慕终是没有放成孔明灯。暑假结束后,她就去了台湾上学。就像我没能给外公摘杨梅泡杨梅酒一样,成为了永远的遗憾。
实在不想很多事还没来得及去做就结束了,以前我总是说十一二岁时怎么怎么样,可现在只能下意识地说十三四岁怎么怎么样。原来所谓的来日方长,其实一眨眼就过去了。
其实,来日方长并不长。
人间有味是清欢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