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懂孩子的画范文
如何读懂孩子的画范文第1篇
看着题目,我情不自禁打开书页,文中纯真柔软的文字让我认识了一位至纯至真的母亲,她不再是那个文笔犀利的犹如剑客的龙应台。现在,她仅仅是一位母亲,有着款款深情、有着淡淡忧伤,有着暖暖的感动。介绍中说她“是在与生命的本质和起点素面相对做最深刻的思索,最不思索的热爱”。这让我不仅想起《孩子,你慢慢来》中的卷首语:“我在石阶上坐下来,看着这个五岁的小男孩,还在很努力地打那个蝴蝶结:绳子穿来穿去,刚好可以拉的一刻,又松了开来,于是重新再来;小小的手慎重地捏着细细的草绳。淡水的街头,阳光斜照着窄巷里这间零乱的花铺。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这个孩子从从容容地把那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慢慢来。”
我们要感谢孩子,更要让他感受心灵的幸福,因为成长是一件神秘而复杂的事情,学会幸福远比一次考试成绩,一张奖状包含的意义大。作为母亲,要珍惜和孩子相处的时光,和一生里来比较,那其实并不长。作为母亲有义务,更要从美丽的细节开始,捕捉那些一闪而逝的契机,在朴素的生活中培养孩子有一颗懂得幸福的心。台湾作家张文亮在《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告诉父母,“教育孩子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和孩子一起走过他孩提时代和青春岁月,虽然也有被气疯和失去耐心的时候,然而,孩子却在不知不觉中向我们展示了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一面。”
在《一只老鼠》一章中妈妈从抽屉中抽出一张纸,“来,我帮你把线画好,很简单嘛,一行就好”。“为什么?”安安忍不住了,生气地注视着母亲,从椅子上滑下来,大声嚷着,“为什么我要再多写一行?你总是要我写得好、写得漂亮,我只是一个小孩,我没办法写得像你那么好”。泪水涌上了他的眼睛,他咆哮着说:“你总要我得两只老鼠三只老鼠、这么好那么好,我有时候也要得一只老鼠我也有权利得一只老鼠,就得一只老鼠呀”。
看哪,和我的孩子多像。我督促他写作业,要求做到“又快又好!”孩子抬起头:“妈妈,你是要快还是好?我只能做到一项!”“必须又快又好!”孩子的脸涨得通红,冲我喊道:“我没办法做到那么好,我一个人比不过你们班那么多人!我比不上赵如远哥哥聪明,我比不上高鑫哥哥懂事,我比不上张家良哥哥书法好,我比不上张敏轩哥哥会唱歌,我不想比!”
沉默,他低头看着划了叉的作业本。我准备撕掉本子的手停住,转而轻轻拍拍他的肩膀,这个在班里个子较高却年龄偏小的男生,这个一向乖巧懂事、快乐阳光的男孩,该积攒了多少愤怒和委屈?他没有错,他只是城实地告诉妈妈他不愿意做的事情。他有权利不和比他大六岁的哥哥姐姐们比较,因为他做老师的妈妈心里永远有数不清的优秀孩子,他使尽浑生解数也是比不完的。我点点头,像是对我自己说:“做好,哪怕慢一点,好吗?”“他点点头,强忍的泪水这才滴落,在作业本上点染了一朵小花。 “没关系,孩子,慢慢来!”
孩子宛如植物,生长有个体之别,有时令之分,教育不是赛跑,人生更不是。孩子学习的过程,其实是我们向童年学习的过程,学习我们早已忘掉的那些细腻美好,学习怎样和自己相处。蒙台梭利在《童年的秘密》中告诫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成人:“父母对一切都麻木了,需要一个新人去唤醒他们,用他们不再拥有的的朝气和能量去唤醒他们。”是啊,每个人的童年都包含着一个神奇的秘密,开启秘密的钥匙掌握在孩子手中,父母只有俯下身子,放下高高在上的心,蹲在和孩子同等的高度看世界,才能窥得那秘密花园里的动人风景。
如何读懂孩子的画范文第2篇
所谓整体把握,就是要把握整体文意和思路层次。简单地说就是两个问题:
1、内容文章写了什么?基本把握文章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2、形式文章是怎么写的?把握文章的结构层次和作者是如何开展思路的。
把握思路层次的方法有:
1、寻找关键词、,画出各段落的中心句、首括句、结尾句,在文章结构上起过渡、连续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以及画龙点睛的句子,再将关键词句串联起来,从而把握文章的脉络思路。
2、捕捉文中的“线索”,寻找文中体现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感情的语句,从而把握文章脉络。
3、根据文体特征来理清思路结构。不同形式的散文,它的思路结构是不同的。根据文体特征,也可以较快地理清文章地脉络。
把握文意的方法
1、关注标题,揣摩文意,
标题往往蕴含一些重要的信息,有时甚至集中反映文章意旨。
2、观察首尾,整合信息。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出作者的表达意图或情感倾向。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思考,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束。如首尾一致,就要总结相同点在哪里;如首尾落差大,就要想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这样,
3、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被我们捕捉。
扫描全文反复出现的关键词句和作者议论抒情的句子。这往往和文章的中心主旨有联系,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找到这样的词语句子,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捕捉了。
4、综合层意,概括文意。
阅读时能够逐段逐层地归纳内容层次要点,并把这些要点和内容联系起来,就能发现作者在要说什么了。
四类散文阅读要领
1、叙事类散文
该类散文很少有单
一、完整、曲折的故事情节,它通常是选取生活中的某些片段、某些场面或者某些细节,以小见大,来反映社会和人生。
叙事类的散文特点,一是写真人真事,不虚构不夸饰,语言朴实,感情真切。二是叙事可完整可零散自由灵活,以零散居多,零散才见出散文“散”的特点。 第一步:理解题目,寻找线索
因为这类文章的题目往往明确所写的人或事,同时,又往往以某一物象(事件)为线索,联想、回忆与之相关的人和事,表达作者对某人的认识,对人生、社会的思考与感悟。 第二步:边读边梳理概括事件
文章往往会写到某些人或借助某些琐碎的事件来反映主旨,这些事件之间有时看来并无“直接联系”,这就更需要读者耐心、静心梳理思路,思考这些事件都是从哪些不同角度来完成共同主旨。 第三步:区分表达方式
这类文章往往夹叙夹议,所以阅读要注意分清文中哪里是记叙、描写、议论、抒情,更需要思考写人过程中运用的各种表现技巧。
2、抒情类散文
不同抒情类散文的主旨往往不同:
(1)写景类散文把握景物中作者的感情及对景物的思想态度;
(2)咏物类散文感悟作者在物中所赋予的象征意义,抒发的感情(意愿、人生观点、感情态度) 思索方法
(1)思索文本思路和结构 写景散文:描写景物的顺序,或观察点角度的变化;或先描写画面,刻画环境,后抒发情感。 咏物散文:由物及人。 (3)思索文本的艺术手法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等。 咏物散文:托物言志、借物喻人、象征等。
2、写景状物类散文
写景状物类散文一般篇幅短小,题材宽泛,通过描写特定的景或物的形态、色彩、神韵等特点,来表现作者内心感情、人生理想和生活情趣。 针对这类散文,第一步读前抓信息,初步感知内容。 (1)标节数;(2)研读标题、读者、时代背景;(3)抓首尾段,首尾段往往有作者议论的语句,这是把握作者感情的捷径。
第二步:通读全文,分析形象(景和物)的特征
(1)找准形象:自然山水、人工场景、风俗民情、特定物件。
(2)抓住角度:外在形、声、色、味等方面,内在品格、神韵】气质等情态的特征及内在意蕴。
(3)分析语境,概括特征:
1、找原词概括提取描写景、物的修饰语(形容词),利用上下文中作者评价景物特征的词;
2、提炼词语概括根据对语境的理解来概括画面、特定物的特征。
哲理类散文
哲理类散文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一点领悟,是人的思想火花在人生过程中的瞬间表现,它不是靠“三论”(论点、论据、论证),而是借助感性具象来阐述道理。 针对这类散文,第一步要抓议论,义理
首先要知道“理”在文中所指的内容,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去解读作者深邃思想,理解作者的义理,这就是哲理散文艺术美之所在。
注意把握全文的开头段、结尾段及每段的“要义句”。体会文中这些关键语句是怎样把作者所要说的道理准确地表达出来的。 第二步:理层次,感受“趣”
在理解“理”的同时,还要能够感受作者在表达道理时体现出来的智慧作者往往不是板起面孔说教,而是通过“趣”来吸引读者阅读,从未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如何读懂孩子的画范文第3篇
教案一:如何读懂诗歌
【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 【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
【点击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
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
1、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例1: (海南、宁夏卷)题李世南画扇 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
【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明白了这一
1 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巧妙的是这一理解与本诗第二题的鉴赏要求不谋而合了。
例2: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解读】此为干谒诗。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题目的作用:
高考新课标卷中古代诗歌鉴赏题相对稳定,不会有大的改变。 妙招一 关注诗歌的标题 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读标题可以读出以下内容: (1)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 (2)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3)作品的感情基调; (4)诗歌的主要内容; (5)诗歌的题材。
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 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
2 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例:
1、《邯郸冬至夜 思家》 《春夜别友人》 《春日登楼怀归》 表明时间、背景及写作内容
2、《西塞山怀古》 《从军行》 《归园田居》 表明诗歌体裁及题材
3、《春夜喜雨》 《征人怨》 表明情感
对点练习:
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①交代写作缘由、地点和特定读者 ②暗示诗歌类别(贬谪诗) )
2、《咏素蝶》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 ②点名诗歌类别:咏物诗 ③暗示了写作方法:托物言志 )
3、《征人怨》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 ②情感基调:怨 ③类别:边塞诗)
2、读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所谓:“知人论诗”的“知人”就是要了解诗人的思想、生活经历、风格流派 等 “论世”就是要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社会生活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
3 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例3: (全国Ⅱ卷)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 ]① 李弥逊( 1085 - 1153 ),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解读】有了这一介绍,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不难看出诗的
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这正是作者因反对秦桧而被免职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真正是触景生情,情由景生。
例4: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呢?
【解读】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
3、读注释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 例5: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思考: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读】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例6: 鹊桥仙夜闻杜鹃①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②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③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管,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②惊残:惊醒。 ③故山:即家乡。
思考: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读】表现诗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4、读内容。
1、读意象。通过诗歌中的意象体味作者情感。“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例7: (全国卷3)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思考: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解读】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例8: 汴河曲 唐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 注:李益,中唐边塞诗派,擅长绝句,善写风景。 思考: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解读】杨花漫天飞舞,飘荡如雪。人们往往把缠绵哀思、离愁别绪、理想抱负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温柔多情的杨花,希冀从中寻求自己的归宿。
2、关注诗歌情点。所谓情点诗歌中直接或间接表达或透露诗人情感的字眼。 ①修饰词:形容词 动词 副词等。
a形容词:冷暖色调形容词表现悲喜心情。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拟人 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环境之苦)
b特殊词。 叠词,增强韵律感和内容的形象性。 颜色词:表现心情悲喜,
6 增加描写的色彩感,渲染气氛。
3、关注关键句。①首联:了解基调,统领全诗 ②尾联:了解主旨,卒章显志 ③重要句子:隐含重要信息,有助于了解内容和诗人的情感。④典故句: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人情感
用典可以丰富诗的内容,装点诗的门面,提高诗的质量。齐梁文学用典太多,晦涩难懂,但适当用典,的确有利于诗歌思想内容的表达。 例9: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思考: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
【解读】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全诗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一个绝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三、小结诗歌鉴赏的步骤 1、看题目和作者;
2、默读两遍诗歌,整体感知;
3、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 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写了什么; 4、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弄清诗人表达的感情;
7 5、看注解并反观诗歌题目,做总体思考。
6、仔细审读题干,规范答题
【特别提醒】
1、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2、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如何读懂孩子的画范文第4篇
【教学目的】
1、明确《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
2、明确诗歌鉴赏三步骤。
3、掌握读懂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把握意象,体味情感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诗歌鉴赏三步走
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
三、如何读懂诗歌
标题: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注释: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 意象: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
尾句:一篇之妙,在乎落句,卒章显志
题干:题干是答题的指引,也是理解的依据
(一)从标题初步了解诗歌的表层意义。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 诗歌的意境 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
例
1、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
思考:标题与这首绝句内容上有什么关系?
这首七绝,是李白写给他的好友王昌龄的,题为《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新唐书.文艺传》载王昌龄左迁龙标(今贵州省锦屏县隆里乡)尉(古人尚右,故称贬官为左迁),是因为“不护细行”,也就是说,他的得罪贬官,并不是由于什么重大问题,而只是由于生活小节不够检点。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王昌龄也对他的好友说:“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即沿用鲍照《白头吟》中“清如玉壶冰”的比喻,来表明自己的纯洁无辜。
李白在听到他不幸的遭遇以后,写了这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从远道寄给他,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例
2、
江亭夜月送别
王 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思考:标题交代了什么内容?
亭,话别之所;夜,启行之时;江,分手之处;送别,提示题材,交代事件,暗示情感(对朋友的不舍与思念,分别后的孤寂与怅惘。)
(二)从注释了解作者、背景、疑难词语、难懂的典故,深入理解诗意。
细心看下面两首诗的注释,提取有用信息。
例
1、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注]①潘大临(约1057~1106):字邠老,黄州(今湖北黄冈)人,善诗文。曾随
苏轼同游赤壁。
②西山:在湖北鄂州西,山幽僻深邃。 ③拳宿鹭:指白鹭睡眠时一腿蜷缩的样子。
1 例
2、
春日即事 李弥逊①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②,宿鸟声中自掩门。
[注]①李弥逊(1085-1153),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三)通过诗中意象体味作者情感。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古诗中的“意象”就是客观事物对象(景物、山川草木等),但它不仅是现实生活中的事物,更是含有“意”(情感)的形象,即“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显现的载体。
古诗中常见的意象有:月(思乡、念亲);流水(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杨柳(怨别、怀远);松(正直);菊(高洁);梅(坚贞);舟(离情别绪,思乡怀远,孤寂落魄,愁苦之情)等。 例
1、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
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打着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
指出这首诗中主要的意象,通过这一意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细腻逼真地描写了燕子频频飞人草堂书斋,“点污琴书”、“打着人”等活动。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的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出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在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
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言之成
理即可)
例
2、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找出诗中的具体意象,简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令人伤怀的暮春时节,杨花落尽,杜鹃悲啼,衬出李白对挚友的遭贬表达无尽的伤感,愁心寄予明月,借她来传达自己的同情与抚慰之情。
(四)通过诗歌卒章显志的结构特点领会诗意。
一般诗人都喜欢在诗的结尾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 例
1、
江间作四首(其三) 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篷。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追求?
向往一种隐逸的生活。①
1、2句,作者从眼前之景,转入怀古,遥想当年赤壁之战时的人事,而今安在?从而发出了“波流万世功”的感叹。②
3、4句,作者赞叹宿鹭、飞鸿的闲适,接着又仿佛看到了渔翁的扁舟,联系到“波流万世功”的感叹,于是提出“最羡渔竿客”,想驾一叶小舟在烟雨朦胧中归去!
例
2、
壬辰寒食 王安石
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 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
巾发雪争出,镜颜朱早凋。
未知轩冕乐,但欲老渔樵。
这首诗体现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追求?
全诗抒发了客思之愁、寒食之哀以及为官不快的情绪,表达了作者羡慕自由自在的渔樵生活。
(五)仔细阅读题干,帮助理解诗意。
题干多是直截了当地提出具体的问题,但有时也会在提问之前有所提示。这些提示既是对诗文的注释,也是对答题的导向。
如“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节选自张九龄《感遇》)的题干是这样的:“《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请联系这句话,说一说你对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一句的理解。”本来初读时对“自有岁寒心”一句颇费躇踌,但《论语》之语让我们恍然顿悟:丹橘之所以经冬犹绿,并非缘于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具有像松柏一样耐寒的节操。
例
1、
葛溪驿 王安石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 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 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 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
2007年四川卷(12)题,王安石的《葛溪驿》,诗的第二题是这样问的:“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乱’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从此题干的表达中,我们就可知道“心乱”是理解本诗内容的切入点。
四、课堂练习
运用本节课所学方法,阅读鉴赏下列诗歌,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
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标题:寒食寄京师诸弟
尾句:把酒看花想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雨中的寒食节更显得寒冷, 我独自坐听江上黄莺的鸣叫。 端着酒杯赏花时又想起了杜陵家几个弟弟, 寒食时,杜陵这一带已是野草青青了。
孤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明时①思解愠,愿斫五弦琴②。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注释: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
意象:孤桐
梧桐树天生就能长得茂盛繁密,岿然屹立,拔地高达几百寻。 穿越了云霄,也不屈服,这是由于深深扎根大地的缘故。 岁月越久根越壮实,太阳越炽烈叶子越浓密。 清醒时,时时想着解决民间疾苦(像帝舜抚琴唱的那样),愿被砍伐制作成五弦琴。
【如何读懂诗歌小结】
标题: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道 注释:每个都有用,每个都要用 意象:意象是作者情感的载体
尾句:一篇之妙,在乎落句,卒章显志
题干:题干是答题的指引,也是理解的依据
鉴赏诗歌除了需要关注标题、注释、意象、尾句、题干之外,还需要注意作者的概况(生活背景、经历、思想、风格等);表情、表意的关键词(动词、形容词、词类活用的词等);常用典故的特定含义。
如何读懂孩子的画范文第5篇
教案一:如何读懂诗歌
【教学目标】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 【教学方法】讨论法、鉴赏法
【点击考纲】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怎样算是读懂诗歌
1、明白表层意思 能翻译出大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景物
2、领会深层意思 写出了什么意境(形象、氛围) 表达了什么情感(情绪、心境) 反映了什么思想(态度、观点)
二、读懂诗歌的方法技巧
1、品标题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它或点明主旨,或表明诗人的情感基调。 例1: (海南、宁夏卷)题李世南画扇 李肇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逢人抱瓮知村近,隔坞闻钟觉寺深。 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
【解读】如果只看正文可能会以为诗歌描写了乡村野外的自然风光,但看了题目之后,才会明白这是一首题画诗,描写的是画面图景而非眼前实景。明白了这一
1 点就会自然想到诗歌中“潺潺水声”、“瑟瑟秋风”、“寺庙钟声”、“知村近”、“觉寺深”等描写应是诗人的想象与联想,诗人运用虚实结合的艺术手法,由画内想到画外,表现了画面以外的景和趣。巧妙的是这一理解与本诗第二题的鉴赏要求不谋而合了。
例2: 近试上张水部 (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思考: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解读】此为干谒诗。诗人以“新妇”自比,以“舅姑”比主考官,以“画眉”比自己的诗文。以“夫婿”喻指当时在诗文上颇有名气而且又乐于提拔后进的水部郎中张籍。含蓄表达考前担心作品不一定合主考心意,求张指点。通过优美的诗韵,巧妙地表达了一名应试举子,在面临关系到自己仕途的一场考试前,那种特有的不安和期待心情。
题目的作用:
高考新课标卷中古代诗歌鉴赏题相对稳定,不会有大的改变。 妙招一 关注诗歌的标题 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读标题可以读出以下内容: (1)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 (2)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 (3)作品的感情基调; (4)诗歌的主要内容; (5)诗歌的题材。
作用1:题目揭示内容 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正文,以为是小湖水
2 的风景,但看了题目之后,便知道,本诗谈的是作者看书的感受,半亩方塘是书,天光云影是指书中有美好的景致,源头活水是指读书可以使神清智清,思想永远鲜活。
作用2:题目表露心情 贾岛的《寻隐者不遇》这个题目前后两个动作。“寻”与“不遇”,含蓄之极。但我们即使不看诗也能够揣测出作者遗憾的心情。 作用3:题目展示思路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题目意为遥望月亮起相思,进而怀念起远方之人。而“先望后怀”正是该诗的思路。
例:
1、《邯郸冬至夜 思家》 《春夜别友人》 《春日登楼怀归》 表明时间、背景及写作内容
2、《西塞山怀古》 《从军行》 《归园田居》 表明诗歌体裁及题材
3、《春夜喜雨》 《征人怨》 表明情感
对点练习:
1、《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①交代写作缘由、地点和特定读者 ②暗示诗歌类别(贬谪诗) )
2、《咏素蝶》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 ②点名诗歌类别:咏物诗 ③暗示了写作方法:托物言志 )
3、《征人怨》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 ②情感基调:怨 ③类别:边塞诗)
2、读作者 要真正读懂一首诗,必须知人论世。所谓:“知人论诗”的“知人”就是要了解诗人的思想、生活经历、风格流派 等 “论世”就是要了解其创作的时代背景、和相关社会生活等。读诗时,必须注意诗人的遭遇、境况,注意诗人所处朝代的国势、朝政等方面的问题。知道了人与世,才能准确把握诗歌的
3 思想感情。这方面的信息有的诗歌考题会提供相关的注释,有的属于名家名篇的则不再加注,需要从平时积累的知识中回忆提取。
例3: (全国Ⅱ卷)春日即事 李弥逊
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 车尘不到张罗地,宿鸟声中自掩门。 [ 注 ]① 李弥逊( 1085 - 1153 ),字似之,吴县(今属江苏省苏州市)人,历任中书舍人、户部侍郎等职。因竭力反对秦桧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职。 ② 张罗地:指门可罗雀、十分冷落的地方。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
【解读】有了这一介绍,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就容易多了。不难看出诗的
一、二句写了暮春黄昏,小雨霏霏,落花狼籍,从这些凄凉的景色可看出作者政治上失意后的寂寞愁绪。
三、四句写诗人家门前几可罗雀,他只得在归鸟的鸣叫声中,关上了自己的家门,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叹。这正是作者因反对秦桧而被免职后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诗人真正是触景生情,情由景生。
例4: 望江南 李煜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注: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后写的词。有人说这是一首极尽故国繁华之作;有人说这是一段凄凉无限之吟唱。 思考:从这首诗中你读出了什么情感呢?
【解读】从表面看(特别是后三句),这首词写的是对往昔繁华的眷恋,但实际是表达梦醒后面临处境的无限凄凉。
3、读注释 诗歌的注释有些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是介绍相关诗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有些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对这一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 例5: 绝句二首(其一)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思考:此绝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读】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忙着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
例6: 鹊桥仙夜闻杜鹃①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夜常啼杜鹃,催成清泪,惊残②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③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注】 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陆游在郑(今陕西省)做四川宣抚使王炎的幕僚,积极参加抗金战争,战绩显著。正当前线节节胜利,即将收复长安之际,王炎调往都城临安枢密院,陆游也被调任成都府路安抚司参议管,离开抗战前线。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写,是“借物寓言”之作。 ②惊残:惊醒。 ③故山:即家乡。
思考: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感情?
【解读】表现诗人岁月蹉跎、英雄老却、事业无成的无限感慨和悲叹。
4、读内容。
1、读意象。通过诗歌中的意象体味作者情感。“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象”,就是物象、形象。“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客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例7: (全国卷3)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思考: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 【解读】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
例8: 汴河曲 唐 李益
汴水东流无限春,隋家宫阙已成尘。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煞人。 注:李益,中唐边塞诗派,擅长绝句,善写风景。 思考:诗的感情基调是什么?
【解读】杨花漫天飞舞,飘荡如雪。人们往往把缠绵哀思、离愁别绪、理想抱负以及自身的抑郁不得志寄予温柔多情的杨花,希冀从中寻求自己的归宿。
2、关注诗歌情点。所谓情点诗歌中直接或间接表达或透露诗人情感的字眼。 ①修饰词:形容词 动词 副词等。
a形容词:冷暖色调形容词表现悲喜心情。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拟人 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环境之苦)
b特殊词。 叠词,增强韵律感和内容的形象性。 颜色词:表现心情悲喜,
6 增加描写的色彩感,渲染气氛。
3、关注关键句。①首联:了解基调,统领全诗 ②尾联:了解主旨,卒章显志 ③重要句子:隐含重要信息,有助于了解内容和诗人的情感。④典故句:析所用典故,有助于把握诗人情感
用典可以丰富诗的内容,装点诗的门面,提高诗的质量。齐梁文学用典太多,晦涩难懂,但适当用典,的确有利于诗歌思想内容的表达。 例9: 庆庵寺桃花 [南宋]谢枋得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是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 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的身份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 思考:请分析这首诗的妙处
【解读】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在短短的四句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内涵。全诗读来含蓄蕴藉,耐人品味,一个绝不与元统治者合作的隐士形象跃然纸上。
三、小结诗歌鉴赏的步骤 1、看题目和作者;
2、默读两遍诗歌,整体感知;
3、找出写景、写物、写人的名词, 捕捉并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弄清它写了什么; 4、找出反映诗人感情的动词或形容词,弄清诗人表达的感情;
7 5、看注解并反观诗歌题目,做总体思考。
6、仔细审读题干,规范答题
【特别提醒】
1、要真正读懂诗歌,方法不是根本,多读多悟才是关键。
2、读懂是一项综合性的智力活动,要先学会分步阅读,再上升到综合阅读。
如何读懂孩子的画范文第6篇
因此,欣赏古典神话的油画就有趣得多了。
最早的希腊神话源于民间口耳相传,尤其是吟游诗人荷马的《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及赫西俄德的两部诗歌《神谱》和《工作与时日》,为人们阐述了大量有关世界起源和神权统治的故事。随着罗马的统治,古希腊神话也被罗马人所接纳、模仿与改编,将原来希腊神话中的人物原本的希腊名改成了罗马名来传颂,因此,在目前市面上有关欧洲古典神话的书籍中,一个神往往有两个不同的名字。维基百科中的众神罗马名与希腊名对照表
在中国,由于大家了解诸神的名字有的是以罗马名较闻名,而有的以希腊名较闻名(如众神之王的希腊名字宙斯,就比罗马名字朱庇特如雷贯耳多了,而美神维纳斯的罗马名比她的希腊名阿佛洛狄忒更顺口),因此在本文中,所有神祗均采用较广为流传的名字。
古典神话人物繁多,光是奥林匹斯山上的众神就有十二个,冥界众神,海洋众神,天空众神,再加上开创世界的起源的希腊原始神们,以及宙斯到处交欢和各路女神生下的孩子,加起来起码有几千个神。而不同的画家绘画风格不同,即便是同一个女神对他们而言,心中的样貌也不同,那么在古典油画中,画家是如何区分这几千个神,告诉人们他画的是谁,表达的又是什么故事呢?
让我们通过大家最喜闻乐见的诸神八卦宙斯的那些风流韵事说起。
在宗教画中,我们能一眼认出耶稣,或者圣母玛利亚,往往是因为前者总是以一大把胡子的形象出现,要么被钉在十字架上,要么后面跟了一堆圣徒;而圣母玛利亚则是怀里抱着个婴儿。同样的,在神话油画中,画家们为了区分各个神祗,也会在人物身边安排一些细节,来暗示对象的身份。
老鹰,作为宙斯的神兽,经常形影不离跟随在宙斯身边。而宙斯有个毛病,经常精虫上脑就想要去强抢美女。但撩妹大神如宙斯,深深明白如果以他自己众神之王的形象直接去撩妹,人家女神肯定要么拒绝要么害怕,最重要的是太容易被自己老婆发现免不了家法。于是,宙斯为了偷腥,经常把自己变成凶猛的老鹰,或者高大威猛的奶牛,用动物的样子接近毫无提防的女神或者人类美女。Jupiter and Thetis, 1811, JeanAuguste Dominique Ingres
宙斯端坐在宝座上,一手持着手杖,一手倚靠在云朵上航,表情严肃端庄,宝座下方的老鹰虔诚地望着宙斯。
这是为数不多的描绘宙斯正经严肃形象的油画,尽管在艺术史上,宙斯经常作为主角出现在油画上,但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看不见他本身,而是他又化作了个什么动物在诱惑良家妇女。 宙斯装成老鹰:
Aegina Awaiting the Arrival of Zeus, Ferdinand Bol. 油画中的少女赤身裸体的斜靠在床上,惊慌失措地展开双臂,仿佛被画面中右上角突然飞来的老鹰吓了一跳。右下角的小天使拉扯着少女遮住羞处的衣物,地上散落了一地的弓箭。弓箭,小天使,这样的组合在古典油画的任何一个地方出现,我们就会明白它就是爱神丘比特,而它在油画中的存在暗示了故事中主角们产生的爱欲或者情欲感。而油画左下角桌上堆积的金银首饰,和右边掀开床帘,听到少女的呼救赶来一探究竟的仆人,表明了少女显赫的身世。
一旦我们看到古典油画中出现裸露的美少女和一只动物,我们就知道它肯定是宙斯。油画中的少女是是河神阿索波斯与仙女墨托珀的女儿,埃癸娜(Aegina)。看上埃癸娜的宙斯在一天夜里化作老鹰,闯入她的闺房把她掳走,这个鲁莽的行为惊动了埃癸娜的父亲河神,于是他便马上起身追赶自己的女儿。被河神穷追不舍的宙斯不想被他就此坏了好事,于是天神只好朝河神劈向一道闪电,逼河神退回自己的水域。河神发现闪电,就明白了掳走他女儿的正是天神宙斯,无比痛心,只好不再追赶,而埃癸娜被宙斯带到了一个无人小岛上,这个岛便被命名为埃癸娜岛。
关键词:老鹰 少女(埃癸娜)弓箭 小天使(丘比特)The Abduction of Ganymede (ca. 1650), by Eustache Le Sueur
除了绑架美少女,宙斯有时候也会绑架美少年,而宙斯绑架伽倪墨得斯(Ganymede)则是希腊神话中最著名的同性之爱的例子,古希腊诗人斯特拉顿在诗集里写道:“稚气未脱的十二岁男孩给我带来欢乐,但更能勾起欲望的是十三岁的男孩;十四岁则是更娇艳的爱情之花,比之更具魅力的是十五岁;十六岁的少年是众神追求的花朵,而十七岁的少年根本轮不到我,唯有宙斯才能享受。”而“娈童(catamite)”一词,正是又Ganymede得来。
伽倪墨得斯是特洛伊国王在外的私生子,被牧羊人抚养成人。喝羊奶长大的他,继承了王室血统的精髓,长得英俊挺拔,秀丽可人,这样宙斯一见到他就不禁爱上了他。 Zeus kisses Ganymede, Wilhelm Bottner, 1780. Zeus And Ganymede
由于这回绑架的是个男孩,宙斯就不用像从前掳走情妇那样偷偷摸摸,可以光明正大地把他安置在身旁饮酒作乐,善妒的赫拉也只好怒不敢言。宙斯希望伽倪墨得斯能够天天陪在他身边,于是就给他安排了一个职位,命他在自己身旁倒酒,而这也就是水瓶座的由来。因此,在古典油画中,如果见到一个胡子拉碴的大汉含情脉脉地望着一个持酒瓶的美少年,那必定是宙斯和伽倪墨得斯了。 关键词:老鹰/带胡子的大叔 美少年/带酒壶的美少年(伽倪墨得斯)The Theft of Fire, Christian Griepenkerl
而一幅名为《盗取火种》的画,则为我们道出了另一个故事:普罗米修斯为人类盗取火种。画面中的老鹰和年青少年手边的酒壶,暗示了画中央熟睡的两人正是醉酒的宙斯与伽倪墨得斯。普罗米修斯从他们依靠着的石头后探出身体,鸡贼地盗取了火种,电光火石间,画家用这一小团耀眼的闪光使得原本风平浪静,恋人酣睡的场景变得紧张了起来。而这幅作品的主角普罗米修斯,被画家藏在了石头后方的阴影里,反而和画面最左侧的老鹰达成了一种平衡感,也暗示了这个任务不可告人的背景。
Prometheus Bound, Peter Paul Rubens 这幅由著名巴洛克画派的代表画家鲁本斯绘制的《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形象生动地体现了盗取火种后,触怒宙斯的普罗米修斯被绑在高加索山上,日复一日地被老鹰啄出内脏,却依然坚毅不屈的情景。
关键词:火种 男人(普罗米修斯)老鹰啄裸男身体(普罗米修斯) 宙斯装成公牛:The Abduction of Europa, Jean Fran?ois de Troy, 1716
在此之前,我们见到的所有古典油画都是色调昏暗,神圣庄严的,即便是描绘宙斯偷腥,都是以表现“事态发生的那一瞬间”作为最终目的。而这幅讲述少女欧罗巴被化身公牛的宙斯带走的油画,则色彩鲜艳活泼,充满了幸福欢乐的气氛那就意味着,这幅作品是法国洛可可的油画了。在洛可可时期,法国社会气氛享受情欲与奢靡,但尽管如此,裸像还是被视为不雅。因此,画家们为了满足富商们的特殊爱好,便会借神话故事发挥,创造出了一幅幅色彩喜人的情欲作品。
《欧罗巴的掠夺》(The Rape of Europa),提香,1559-62年
相比这幅缇香的作品,油画旨意的侧重点则明显得多了。宙斯发现腓尼基的公主欧罗巴(Europa)美丽动人,于是又开始动歪脑筋想占为己有。和之前的鲁莽不同的是,宙斯打算先潜入欧多巴的梦境里,化身为公牛让欧罗巴放下戒心。每天晚上,欧罗巴总是能梦见一匹奇怪的白色公牛,亲昵温和地呆在她身旁,这件事一直被欧罗巴放在心上。几天后,欧罗巴和她的女伴们在草原上嬉戏时,宙斯瞄准时机再次变为公牛,款款走近欧罗巴身旁,并且毕恭毕敬地向她俯下身子。这回,欧罗巴终于见到了那只梦境中经常见到的公牛,而眼前的这只真实的公牛,显得更加英俊健壮,洁白无瑕。带着好奇心和女伴们的怂恿下,欧罗巴跨上公牛。起先,公牛缓缓地在草坪上漫步,接着越走越快,把欧罗巴的女伴们远远地抛在了身后。眼看着就要走到海边了,公牛一鼓作气,向着海面狂奔,等到女伴们意识到欧罗巴被公牛带走了,宙斯早已带着欧罗巴在海面飞驰了。
宙斯故伎重演,将欧罗巴留在了一个无人的小岛上,由巨人看管。后来,这个小岛也被欧罗巴的名字命名,也就是现在的欧洲的由来了。2欧元硬币图案:欧罗巴和公牛
关键词:少女被白色公牛带走,飞驰在海面上(欧罗巴)
宙斯装成天鹅:Leda and the Swan, Peter Paul Rubens
在鲁本斯的这幅油画作品中,天鹅翅膀掰开了少女的双腿,脖子贴在胸前,企图亲吻她,而少女的姿势明显怪异错乱,有点不知所措,情欲感和少女内心的慌乱透过画面油然而生。
丽达原本是海仙女,嫁给斯巴达国王廷达瑞俄斯后,廷达瑞俄斯整天沉溺与丽达的美貌,以至于忘了参拜美神维纳斯。正好宙斯垂涎于丽达的美貌,于是和维纳斯商量,他自己变为一只美丽的白天鹅,让维纳斯变身为一只凶猛的老鹰追逐天鹅,以达到接近丽达的目的。丽达被廷达瑞俄斯禁锢在孤岛上,远远地看到一只可怜的白天鹅被老鹰追逐,天鹅看到丽达,连忙扑到她的怀里,楚楚可怜地寻求保护。丽达被天鹅打动了,心疼地抚摸着它的时候,宙斯趁此机会和丽达交欢,帮维纳斯一解心头之恨。Leda and the Swan, Cesare da Sesto,1515-1520
不久以后,丽达生下了两个天鹅蛋,两男两女。一蛋孵出了Castor与Clytemnestra,被宙斯放到天上,成为了双子座。另一蛋则孵出了Pollux 和海伦(Helen),而海伦,正是后来引发特洛伊战争的绝美女人。蛋,在古典油画中本来就意味着“开始”的意思,我们可以在耶稣降生,或者其他婴儿降生的油画中看到蛋的元素。这里不仅仅是新生命的延续,也是另一个漫长的战争故事的开始。而希腊联军的将士都被海伦的美丽震撼,认为即使打了十年的战争,死了无数的人,但为了海伦,这一切都是值得的。丽达与天鹅,塞尚
相比公牛,老鹰,白天鹅和美少女的搭配更容易让画面充满美感,使人浮想联翩,因此丽达与天鹅的作品层出不穷,直到今天还在被画家们引用,并且情色的喻意也十分露骨,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搜索。
关键词:裸女和天鹅(丽达)蛋(开始)
宙斯装成金雨:
Dana? with Eros, Titian,1544 Dana? Receiving the Golden Rain, Titian,1560 Dana?, Titian and workshop, 1564
预言传说阿耳戈斯国王阿克里西俄斯的女儿达那厄(Dana? )产下的一个儿子将对他不利,于是国王惊恐万分地把他的女儿和保姆一起关进了阁楼里,防止她和外人接触。即便这样,貌美如花的达那厄还是逃不过宙斯的法眼,既然化为动物无法进入阁楼,宙斯就索性利用自己天神的法力把自己变成了金雨,飘进阁楼从天而降,钻进了达那厄的身体里。
达那厄生下的孩子正是著名英雄珀耳修斯,正是他取走了美杜莎的头。那么阿耳戈斯国王阿克里西俄斯是怎么死的呢?不像别的复仇故事那样血腥风雨,只是珀耳修斯在一个国家参加掷铁饼的比赛的时候刚好砸中了一个老人的头,而那个老头正好是他可怜的爷爷。
在提香的这三幅描绘有关达那厄遇见下金雨的宙斯画中,我们可以发现,在最初的版本中,达那厄的床边画着的是丘比特,为故事情节平添了爱情的元素。到了1560年左右的两个版本中,达那厄大腿上的一块遮羞布被取走了,完完全全赤身裸体地躺在床上,右边的丘比特被替换成了达那厄的保姆,而金雨从一开始细碎的金光细雨被描绘成了实打实的金币,保姆提着破布或者盆子赶着去接金币,丝毫不管不顾达那厄的童贞。在这里,达那厄更像是一名裸体躺在秘密闺房的妓女,后两幅画暗示了见不得人的财富丑闻,将传统神话故事提高到了道德的反面教材的境界。
Dana?, GustavKlimt,1907
克林姆特笔下的达那厄显得更加娇羞,少女脸上的红晕让人联想到了处世未深的纯洁少女,具有象征意义的圆形金雨从腿间划过,而一个黑色的方块则是克林姆特作品中惯用的男性生殖意义的代表符号,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达了少女腿间新生命的起源。
关键词:金雨降临(达那厄)
宙斯装成薄雾:Antonio Allegri da Correggio - Jupiter and Io
伊俄(Io)是赫拉神庙中的一个女祭司,宙斯虎视眈眈于她的美色,但又怕被赫拉发现,于是化为薄雾缠绕在伊俄周围,轻轻抚摸伊俄的身体,并且亲吻她。
但精明的赫拉还是发现了异常,明明万里无云的天气怎么可能仅仅自己的神庙边上就有雾?她跑去一探究竟,宙斯慌乱之间把伊俄变成了一头母牛。赫拉看到宙斯在自己神庙带了一头小母牛,便猜出了些什么,立即撒娇要求宙斯把母牛送给她,宙斯不得已只好将变成母牛的伊俄拱手送给了她。
于是赫拉马上把伊俄改进了牛圈把她关了起来,并且命令百眼巨人阿古斯(Argus)死死守着她,不让宙斯把她救走。阿古斯有一百只眼睛,他累了的时候会有50只眼睛闭着休息,而另外50只眼睛继续睁着监视,依次循环,难以攻破。于是,宙斯请了畜牧业之神墨丘利(Mercury)吹奏笛子,不但赶跑了牛圈里其他时常骚扰伊俄的公牛,还把巨人阿古斯催眠了。趁此机会,墨丘利砍了阿古斯的头,才救出了伊俄。 关键词:雾,母牛(伊俄)
赫拉跑来牛圈看到可怜的百眼巨人阿古斯这幅惨状以后,便把他的眼睛捡起来,按到了自己的神兽身上,让他成为跟随自己的神兽孔雀的一部分,于是,孔雀开屏后展露出的一双双眼睛正是来自于阿古斯。Juno and Argus,Peter Paul Rubens,1610 因此,正像宙斯身边总是如影随形地跟着一只老鹰一样,赫拉作为天后,身边也总带了一只孔雀。
Hera and Zeus Hera and Zeus
宙斯既然是天神,为什么每次都害怕被赫拉发现自己在外面寻欢作乐呢?原因是在每一个宙斯在外面和别人生孩子的故事下,都有一个赫拉因为嫉妒不过而引来天灾横祸,或者使得宙斯的情人遭遇百般折磨的结局
不是在这个这个情人呆着的小岛上下一场瘟疫,使小岛上的人类全都灭绝,就是施法让那些情人遭受折磨,比如那个被墨丘利救出的小母牛伊俄,赫拉随后又变出了成千上万个牛虻叮咬伊俄,使伊俄不得不尽全力一直奔跑摆脱它们,让宙斯根本找不到她。
宙斯下场最惨的一个情人塞墨勒,是听信了赫拉的谗言后,要求宙斯显出原形,结果因为凡人无法承受宙斯光辉的神的形象和他灼热的闪电,立即化为灰烬了。
如何读懂孩子的画范文
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